1057| 0
|
往南方岁月去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九江
在我看来,这明显是部文艺范十足的小说。坦白说,在看到三分之一的时候我就有看不下去的念头,后来的将近三百页,我拼命耐着性子才看完。而且看着的时候,很不厚道的走神了,想起在网上看到有人总结的几类文体,我摘抄一段,“普通说法:发呆。文艺一点的说法:让脑袋享受片刻的空白。文艺到闹心的说法:还脑袋片刻的空白,目光变得迷离且失焦。文艺到闹心且骗稿费的说法:脑海此时风平浪静,波澜不惊,目光也因而显得迷离失焦,犹如降生时的懵懂单纯”。
但为什么还要看,我想这个“南方岁月”讲的是回忆,讲的是过去,我对这类的文字有莫名其妙的好奇。大概是我自己的经历没有什么好回忆的,所以拼命在此类文字中寻找些许共鸣。
“而头发是多么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少年时代曾经被头发的事情折磨得死去活来。”
——在我还没来得及对我的头发大动干戈前,悲哀的发现我的少年时代已经过去。如今即便我有对我头发乱来的自由,却早已断了那念头。不知这能不能算作童年憾事之一。
“我们吵架,他用胳膊掐住我的脖子,我那么小,根本动不了,就感到痛,也叫不出来,只能哭,但是他也哭,他掐住我的脖子跟我一起哭,也不知道是在哭什么,也不知道到底是为什么吵架,我们很荒唐。”
——我的成长算得上规规矩矩,笑和哭都是,天知道我有多希望有荒唐的时候。但还是那句话,我又过了荒唐的时候。
“我需要一个人跟我说话,这个人在电话的那端,我看不到他的脸,我们的距离那么远,那么安全。”
——这是我头回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在旁边做批注,矫情得可以。这段旁边我写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缺少可以爱的人,但我们缺少可以说话的人,我以为这才是孤单的根源。
“我与忡忡曾经一起目睹着多少人就这样硬生生闯入自己的生活来,然后又黯然地消失。童年时代再好的朋友,搬了几次家,转了几次学之后就会彻底寻不着踪迹。少年时代的暗恋者,再如何自以为是地撕心裂肺地疼着,到青春期一过,所有的人也都匆匆退场。而我们就好像是一场戏的看客一般,看着这些人在记忆里面进进出出,以各种各样的姿态,嘲弄他们,也嘲弄记忆叠加给我们的模糊面貌。”
——我们越年长便越发现要敬畏时光。
“我不喜欢春天,根本不知道如何应对,觉得特别艰难。”
——这大概是书中我最有共鸣的一句话,我经常懒于,或者说不敢承认,我讨厌所谓阳光灿烂的日子,艳阳高照,惹得人莫名心烦意乱,走在路上都不安分。尽管我认为我是个积极向上的人。
“本来一直以为将来是那么远的,离开那个东面的学校以后,一些事情会慢慢实现的,当时也是靠着这样的信念才努力考出那个城市,但是现在知道这其实与在哪个地方是没有关系的。”
——小时候如果写作文是关于将来五年或者十年,大多数人都爱往世界改变得天翻地覆的状态里写,但十年过去,发现生活也并没有想象中那样不同。
“我们成长中最重要的一段时间曾经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之后呢,之后那些零碎地强加于我们头上的东西,都是彼此所不知道的了,我该怎么样从头说起呢。”
——我们的故事没有想象中难以叙述清楚,但又不知道为什么真正叙述起来的时候又觉得那样艰难。
“‘我要去北方。’我突然很肯定地说,我说的不是我想去北方,而是“要”,“我要去北方”,这就是我最大的优点,尽管我是个优柔寡断,没有决策能力,一只老鼠都能够要了我命的女生,但是只要有了一个想法就会有行动,没有想,只有要。”
——而我至今没断这个念头。
我没有评论这本书的打算,因为不算认真读完,看完以后也没有讨厌这本书,因为一切真诚的写作都值得被尊重。
详情
废柴
今天在看周嘉宁的《往南方岁月去》。其实这个时间我应该在背马经,大段大段的辨析和简答题,像厌恶极了的食物,塞不进嘴里,而两天后就要考试。
我都把本本寄存在了丹那里了,原来真正的用意是可以让我专心安宁地看完这本小说。尽管耳朵里塞着MP3里的流行乐。仿佛音乐已经把我从这个空间里分离出去,因为并不能听出歌曲里唱的是什么,完全淡出。
这本书里还有些很随意,即兴甚至是有些拙劣的插图,还有拍的并不是特别美或有味道的照片。对整个书的装帧是有些许失望的。
有时候,又或许是常常我在想,我到底是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多还是对图画的把握能力多,在写这些的开头时,我拿起手边的水笔,在即将写下字的瞬间我看到自己做了一个神圣的姿势,瞬间,仿佛自己手中拿着的是支小楷毛笔,要像过去的词人般抹平宣纸,用镇纸把纸片压稳,小心地用毛笔蘸上墨汁。
当很久没正式写过字的时候总是回想拿笔在某个间隙内写下极有意境的字来,而且最好字本身还要有神韵,真的觉得自己就是个大家。
于是就想写出个什么篇来。
多少个多少个这样的念头被我掐断过?
如果我够勤奋,即使我不是个作家,我也已积蓄了不少的作品了。
而关于写字以外的东西……
所以,谁能来告诉我,我是为这字而生,还是为这图?
还是我注定是个文艺腔调的人,注定要在那些跟青春、浮华、漂泊、宿命、糜烂、死亡有关的小说、电影中幻想自己就是那个幼稚、倔强、坚强的主角中耗费生命,无疾而终,没留下半个名?
前几日看到这本书时只是为个作者名而去的,看到周嘉宁,连同想到宋静茹、韩寒,都是我在那个思想贫乏、潦倒,渴望营养滋润的年纪里所得到的最珍贵的抚慰。一本厚厚的《新概念》帮我熬过了多少个无所作为却又渴望一个新天地的晚自习,在承受多少监察老师的鄙夷的眼光又带着紧张有焦虑地心跳沉醉到文字中去。现在想想,我真的还是受了不少的苦。
而关于周嘉宁,我已经不记得她是否是那个写师生恋的人,在夕阳中倒数十秒等待着老师出现以及描写四周光线的变幻。那十秒间的光线简直要将我的眼睛照出金子来。
但是我知道这是我摩挲过很多遍的名字。
那个时候我甚至能记下我喜欢的文章在哪个页码,便不用去翻阅目录。那本破败的《新概念》似乎在我的桌肚里放了一个学期。
我还能记起我喜欢的宋静茹的《画室里的小诺》、《孩子》和《只爱陌生人》。
我甚至在录音机里把它们录下过无数遍,是专门买的那种可以录音的随身听,金业牌,还不敢还价。在室友面前故意用很低沉很伤感的嗓音念过。在那个很迷恋自己声音的年纪。我还很痴呆地将它们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WORD文档里,我记得是桃红色的底和铅灰色的字。就是迷恋那些小小的字上闪耀出来的光泽,并且多么地想占为己有!
我想,我知道,我忽然记起,原来我饿脑海里是悬浮着这些故事的记忆残片,或者我所需要的生活状态早就在那个时候得到了莫大的共鸣。
我真的忽然就想起来!
我也想有间画室,即使狭小也好,即使我的功底并不好也要去画那些抽象的画,也要有只倔强的小猫,会突然地出走。
我也想有自己的房子,客厅放满自己用破布缝起来的大垫子。
我也想抱着香槟,穿越城市去找自己想爱却不爱自己的人,在他吻自己的时候哭出来戳穿他的面具和谎言。
我就这样忽然想起来。
想起那些躺在床上看打印机里出来的稿子,无边无际地幻想着,整个房间都是暖和的。
但是后面的事真的让人失望,我再也没有见到宋静茹写出的能让我用整个身心去共鸣的文字。
是生活太安逸了吧。因为《新概念》后她就被保送了,似乎是南开,让人艳羡的地方。大概没有了太多的生活中的不安、焦灼,文字也就变得平淡灰暗起来。在《萌芽》上看到她的文章(好象是关于实习的),也许是我太苛刻,太偏执,认定她就得写那种让我的血液都变酸的文字,否则哪里符合我心中那个说“香水因为香,所以才伤人”的女子?我只能跟自己说我太失望了,我无法再迷恋你了,那些熠熠生辉的文字,桃红底铅灰字的文稿在已被电脑系统吞食到不知名的角落。
现在我应该会后悔,后悔没有珍藏那本《新概念》,而不是隔段时间就去跟别人讨来看,最终连封皮目录都没有了。
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很无奈的觉得我已经是那么老了。老到居然认为自己不适合看这本书,跟周围人说这是青春文学,是写给高中的小孩子们看的。
而我也老到连一篇象样的东西都没写过,没耐心。
而我一直在看,看到不想看两天后就要考试的马经。似乎有强迫症的味道,仿佛是在弥补自己在那个时候不能光明正大地看小说的遗憾,而小说内容并没有那么那么那么地精彩到如此吸引我。
看到198页,她说她爱J先生,而我就想撇撇嘴说算了吧,你喜欢他哪一点?他落魄,他自我,他身形走样!
她不过跟我一样自我欺骗,编造这样一个虚假的爱来弥补她没有爱的岁月。而她自己根本不过是个不会爱的人,她麻木不仁。爱对她来说可能只是因为她自己跟自己说我需要这个,我的生活必须经历这个。她把这个自己编织的网撒在自己的身上,而在我看来真的是漏洞百出不过。她对小五的爱是属于那个青涩年纪的依赖和幻想,在那个什么都被禁锢的日子,她需要这样一个知道涅磐的人来释放自己心中那巨大的倾诉欲望。而过了那个时期那真的就是一个幻影,支撑着她走过没有爱的日子,她期望的永远是那个时期穿着短一截的校服的男孩,所以她接受不了能够每次要逼近她的成长后的小五。
她对忡忡的爱其实也不过知识依赖和习惯性的陪伴而已。她们其实并不是没有地互相了解,如果她真的了解忡忡,她就不需要从别的途径来了解忡忡的所作所为,同时表示出愤怒和不满。其实忡忡并不是真的那样依赖别人的人,即使她会迷路,即使她会怕老鼠,她终归还是能到达她想去的那个目的地不是吗?只是时间的问题。忡忡其实实在是个有自己想法和独立的人。
对 于J先生,她真的谈不上半点爱可言。她以为她爱他,或者是在替忡忡爱她。其实同小五一样,J先生也是一个莫大的幻影,支撑她走过那段灰暗,不能留长发的岁月,她因为J先生而渴望那一头葵花色的头发,若不是因为那葵花色,她如何有前进的动力。J先生只是她成长的一个助燃器。于是当她知道J先生便是那岁月里写葵花色头发的人时,她的哭并不完全是激动和惊喜,还有惋惜、无助和那个灰暗日子里的委屈。
忡忡爱J 先生,而她对他却是由曾经的爱慕变成后来的茫然和依赖,仿佛J先生是放在她前面的一张白纸,她渴望着发现,发现他的过去和忡忡的痕迹,而何处来爱呢?
她真的对他没有爱,她真的只是在幻想而已。
从198页之后,我觉得整个故事让我感到很茫然及乏味,我无法去深入了,写下这个后,字从我眼前飞快地掠过,很快便结尾。
要么小说没有构思完整,每个人的结局都安排地过于仓促及笼统。要么,……我说的话都不算数。或者,我真的已经过了看这种小说的年纪。
(写于2006年12月27日)
详情
张小二
其实我一直都想用文字来感怀一下这部小说,很久了,从去年到今年,我重新看了一遍,才真正的拿起笔,遣词造句的表达。我一直都是很随意的,这一次却真的是刻意起来了,颇费了些心思的追随心中的那两个身影。我渐渐的发现,我真正追逐的不简简单单是她们对我年少暗恋情怀的唤起,对我有些残疾的心思的袒露。我们一直都说我们没有病,我们执着而已。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坦荡,别人学不来而已。
没有对号入座,只是感到了什么。
《往南方岁月去》看完后,记得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些年从北方到南方,再到北方……”后来找了很长时间都没有看到这句话,才知道这不过是自己对这本书的感念。她们俩从十八岁到二十四岁,从东面城市赶来这葱郁的南方,却没有被这成片的绿色迷了眼,停留再启程,为了什么难以名状的感情辗转到北方,当她们不再年轻,不再相信爱情的时候又转身决然的回到那梦开始的地方---东面城市。
忽然有些不习惯故事中这种叫做友情的东西,但是对那暗恋的感受却是这样一点一滴的渗入到我的血液中,通向心脏,共振。
忡忡,是她的另一个自己,是她的奖命金币。她们一起从东面城市来到南方,寻一个恣意的梦,找一片格外的绿。离开家的她们有自由,不会再为了按时回家而烦恼,不会再为了妈妈的唠叨厥起嘴角,成年的她们有了谈情说爱的资格,不需要再躲躲藏藏,她们留了长发,她们穿着裙子,她们在山坡上奔跑,她们无所畏惧的爱着,她们勇勇敢敢的遗憾着……这本就是应该属于他们的青春,这才是她们最最真实的青春啊,鲜活而明朗。
想起我们的青春期了吗?中学时候是不是有个人让你小小的动心,他站在树下,在那玉兰花中,在那紫藤萝的走廊中,他和朋友说说笑笑朝你走来,伴着花香,伴着青春的味道划过你。高中三年想到那个在操场挥汗如雨的男孩了吗?你管不住自己的眼睛,它们描绘着他的轨迹,你管不住自己的心,它一点一点的在这朝夕中陷落。你会小心翼翼的走过他,还会假装没看见,你会为了多见他,下课就在他的课桌前聊天,他一插话,你会害羞。你会为了他不经意的和哪个女孩子走在一起而惆怅,你会为了他的考试成绩不好而惋惜,你们如此相近,但因为很多很多你从来没让他感觉到那双始终关注着他的你的眼。我们是不诚实的人啊!
记起了吗?
一定想到了,一定也还记得自己始终悸动着的心吧!
小五,摇滚青年,直接,文艺范儿。多像他,我的他。对于女主角的感情我颇有心得。在那么多次的离开和重逢中,小五,我们最最爱的他,早已经不是那个记忆中听着摇滚,背着书包,穿着校服的干净,简单,笑容清明的男孩子了。在多次的分别和重逢后,小五,只是留在脑海中那个微笑的男孩,那个永远也不可能说爱你的男孩,而我们的爱是被留在了这叫做初恋暗恋的隧道中了,我们等着,期盼着能有一天他们也能够进来,和我们的爱一起,让我们在脆弱的青春期里不再孤苦伶仃,不再茫然无助,让我们始终残缺的爱完整。我们最最爱的小五,只是记忆中的,是心中的,他们是我们最最重要的情人,我们在心中与他们谈恋爱,他们是我们全部的爱情啊,他们只能是在心中的啊。小五的死,是悲怆的,其实女主角的小五是早就死了的吧,活着的早已经不是小五了。
还是得说说这友情吧!
她们一起为了一个梦努力,她们在深夜的苦读中相伴,她们是最最了解对方的人,他们也是最最相爱的两个人,她们相伴着,最后终于走出了,也可以抬起脚踩过那百般禁忌的残疾的岁月了。Mary 呢?是个悲剧吧,是忡忡她们的另外一面,如若不是有彼此谁能够这样没有偏差的成长呢,她说,她们多少是有点儿残疾的。小夕不是吗?怀着巨大的秘密的她,一个像野马的女孩子不是吗?她奇怪,她没有爱,她沉默寡言,只是因为她的爱是被禁止的。总是有这样一个女孩子,出现在我的脑海中,脚搭在窗台上,低着头涂着指甲,风吹进来,在等待指甲风干的缝隙里,她侧头看着窗外,穿过树林看到山下湖边的情侣,心中酸楚。难免她会嫉妒,她会黯然?她爱的是女孩子啊,是一个不爱她的女孩子啊。她也想和亲爱的她手牵手,也想让自己巨大的爱可以得到托付。没人明白,这样狂奔着野马样的女孩子心中承载的爱和痛。艾莲不是吗?梦想着当个歌手,却只能屈身在公司里,穿着僵硬的套装,她没感到绝望吗?喜欢的人是个女孩子,她没神伤过吗?
在这场叫做相爱的际遇中,似乎没有人得到圆满的结局,但是她们都记得爱情的模样。忡忡爱J先生,女主角也爱。她们两个这样相似,她们的爱最后也都走进了同一个隧道。在他不再年轻的时候忡忡出现了,在他的爱情离开的时候,在他对世界怯懦的时候。在他那样认真的爱过之后,在他一辈子的爱都烙印上了那个女人的痕迹之后,在他失去爱的能力之后。就像忡忡说过的,即使他们什么都做过了,可是他就是不碰她的身体,她精神上早已经不是处女了,但身体上还是。他是不敢的,他已经衰老了,也已经放弃了,迎接不了这巨大的爱,甚至连回头的勇气都是没有的,从前更是他最最不能够想的。忡忡只能暂时的填补他,他注定画地为牢。女主角呢?J先生就是她的电台情人啊,是她青春期全部的幻想,是塑造她的一把精致的刀,因为他她才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一个顶着葵花色头发的女孩子。忡忡才这样笃定她就是那样一个可以杀死一条龙的人。而J先生,她离开青春期的真实的爱情。当她发现心中那个迷人的,神一般信仰的男人竟然在菜摊上出现,竟然有着小市民的生活气息,竟然不再年轻,垂垂老去,不再写出动人文字的时候,倒塌的是她的信仰,破灭的是把她一点一滴建造的指引她走出困惑的全部的梦想。当她终于可以把J先生和电台里的作家分开剥离的时候?她猛然发现,他就是忡忡爱的人,也是自己爱的人,可是他再也没有爱了,他不能爱她们,不能爱自己。我们该怎样理解作家呢?绝望,无奈,失望,抑郁?好像什么不好的词都可以放在他的身上。如果你一辈子默默无闻,于你可能就是一种平凡的幸福,最最可悲的是你曾经触到过天堂,被人爱到天花乱坠,后来你被遗忘了,你再也创造不出那样凝聚无数泪水的作品了,你没有爱了,平常生活,再无波澜,再也活不出灿烂的人生了,再也拼凑不出那样闪亮的字句来。于作家,余生等待的只不过是一场死亡。女主角偏偏出现了,透过她,作家有勇气回看从前了,作家也渐渐开始了新的生活,也许这样下去,他还是会回到生活中来,重拾爱,面对爱。可上天还是跟他开了个玩笑,在他完成作品那天,在白昼最长的那一天,曾经真挚的爱过自己文字的人删去了自己人生的新篇章,没有开始的重生死在了路上。真像马里奥,有条沟壑是你总也跳不过去的,后来你终于借助墙壁跳过去了,但最后你发现,那边死亡早已经逼近。
其实是女主角真正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爱忡忡的爱,放在这个人身上注定无果,他可以在小说中杀死忡忡,他就可以杀死她们全部的感动和爱情。
女主角一直都是相信忡忡是活着的,是会回来的,是勇敢地,是注定会发光发亮的。当她看着忡忡在出租车里向她招手的时候,她知道我们的爱情虽然贫瘠,却汁液饱满。她知道当她们两个在一起的时候,她们是不需要爱情的。她知道忡忡已经向前走去,总有一天她们会相遇,希望那时候,再也不离开。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20:00 , Processed in 0.260457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