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1| 0
|
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 |
最新书评 共 11 条
李珊蓝
这学期,大五的最后一个学期,也许是毕业的迷茫,也许是爱情的甜蜜,忽的剥离了我所有的时间。恍然发现,我居然没读几本书,这是真的!原来厚厚的读书笔记被冷落一旁,这是真的!这个发现,让我非常恼怒。记得哪个诗人说过: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真是直戳心底,确有同感,我这是什么模样了呵?还陶醉在阿兔给我笼罩的虚幻光环中,Oh,No!
想想今年读过的书,除了两三本五星的,其他都是泛泛之作,甚至一度用漫画消遣,还堂而皇之滥竽充数。暑假一个人在家,终于爆发决定洗心革面,好好恶补欠下的一屁股债。这本书《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及时出现了。
说点题外话先,感觉自己读书,很少碰小说了,尤其是青春类小说,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脑残加脑残还是脑残,都不知道这么破漏百出的故事居然还有人花大把银子捧回家看,只能说,生命诚可贵,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
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
要绽放,让生命满载欢笑,让福祉传播四方。
要绽放,证明神指引了最宝贵的土壤。
……
也许我们一辈子都寻找不到我们想要达到的地方,也许我们拼尽一生都还是平凡的世界中最平凡的那个人,也许为此我们会自责,会懊恼,会抱怨,会绝望……也许正如《余欢》里所说的:我们对未来有一点好奇——虽然未来注定空空如也,但是这空洞外面,套着这么多盒子,一层一层,一层一层,我们拆啊拆,拆啊拆,花去一辈子的时间。
我想说的是,尽管如此,尽管我们有那么多追悔,那么多埋怨,那么多失望,那么多无可抑制的情绪,但是无论身处何方,我们总能寻得幸福,幸福就是一种内心的自足。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你在哪里,就把哪里当成你的家。
详情
水水
不论你贫穷还是富有,你都会有过艳羡别人的时候;不论你迷茫还是热情,你都会有过渴望理解的时候。艳羡别人没有错,渴望理解也没有错,因为艳羡别人或是你上进的驱动力,渴望理解许是你强大的推动力。我见过按照世俗定义算是非常成功的人士,他们与我们每个人一样,会有羡慕,会有嫉妒,会有痛苦,会有纠结。他们与常人不大一样的是:他们艳羡、嫉妒,但同时他们会迅速制定计划,快速反应,采取行动,全情投入,达到他们希冀的目标,进而成为了他们心中崇拜的对象,成为了他人艳羡的对象;他们痛苦、纠结,但同时他们会反思自我,关照内心,在渴望理解的愿望下理解别人,打磨韧性,砺炼个性,全力以赴,走出困境和迷茫,进而夯实了他们强大的根基,成为了他人渴望理解的坐标。
毫无疑问,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成功,尽管每个人心目中的成功各不形同。不过,我总认为成功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些共同的要素,比如,你喜欢上了正在做的事情,你自己往往能够心生欢喜,你能够感觉到自己越来越有力量,你能够更多地帮助他人,你愿意为弱势群体付出时间或精力等等。而如何能够做到这些呢?我们在哪儿?要到什么地方去?我们要做什么?怎样才是更有意义的人生?到了老去时我们会后悔不已吗?渡边和子的《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给出了不少的启示。
最近看到不少关于人的一生发展的三个阶段的表述,第一个阶段是人和物的对话,人们总是希望得到更多的物质财富;第二个阶段是人和人的对话,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影响到更多的人;第三个阶段是人和内心的对话,人们总是希望能够内心平静,心生欢喜。许是年龄的缘故,我自己发呆时,真的会常常尝试与自己对话,与自己的内心对话。很多时候与他人聚餐交谈,总会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仿佛他人谈论的就是未来的自己。当然更多时候,读到一本好书,如同是在和读者聊天谈心,到了后来就是自己与内心的对话,删除那些不合时宜的讯息,添加那些正向激励的能量,如雨后彩虹,如暑后微风,豁然开朗,欢欣鼓舞,精神一片大好,情绪一度亢奋,走路也如同是一路欢歌,那感觉美极了。
《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就是这样一本书。当你用心读时,你会发现你是在听作者讲她的故事,继而,你会发现你是在和作者聊天,最后,你会发现你是在和自己的内心对话。这本书的作者渡边和子,今年86岁,作为特蕾莎修女的随身翻译,是圣母清心女子学院的理事长,她写的文字很美,或者说她聊天的用词很美。我推荐我身边的几位朋友试读这本书,她们竟然都说这本书写得真好,很真实,很真切,就如同一个人在你对面,和你谈话聊天一般。我觉得这本书可以特别作为女士的枕边书,不时拿起读读,跟自己的内心聊聊,应该会有好多好多的收获。
作者在前言中写道,三十多岁时,她出乎意料地被任命为大学校长,心慌意乱时,一位传教士赠给她一首英文短诗“Bloom where God has planted you”(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这首诗中写道:“不要因为难过,就忘了散发芳香。要绽放,让生命满载欢笑,让福祉传播四方。”确实,如果因为难过,你就迷失自己,自暴自弃,最后的结果是自己真的会继续难过,周边的亲朋也会难过,即使陌生的人们也会因为你的难过的表情而难过起来。相反,即使难过,但也要鼓足勇气,战胜自我,走出困境,面带微笑,传递正能量,这时,你会不再难过,而周边的朋友也会因为你的欢喜而开心,即使陌生的人们也会因为你的微笑而受到鼓舞。在什么地方摔倒,就要笑着从什么地方爬起;在什么地方受伤,就要坚强地从那里出发,迎接属于自己的阳光。
你在什么地方,很多时候不会完全由你决定,你得靠你自己。你不会一下子就会喜欢上你所在的地方,但只要你足够用心,足够努力,你就会发现你所在的地方的美丽。即使你所在的地方荒芜贫瘠,但只要你足够看重自己,相信自己,喜欢上这个地方,心生欢喜,就会汲取足够的养分,就能够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花灿烂,散发芳香。
“在哪里存在,就在哪里绽放。”如果有苦难,苦难就是养料;如果有痛苦,痛苦就是水分;如果有微笑,微笑就是阳光。无论身处何处,请保护好你渴望绽放的心。而只有绽放,才能够有芳香四溢,才会有蜂蝶起舞,才会有彩绘似锦。我们终其一生留下的,不是我们找到的,不是我们占有的,而是我们给予的。那为什么我们不在我们所在的地方喜欢上自己,心生欢喜呢?
渡边和子说,她希望她的话充满温暖,给对方力量。她说的没错。我想引用她在最后引用的《和平祈祷诗》作为结束:
不求人的安慰,只求安慰他人;
不求人的谅解,只求谅解他人;
不求人的爱护,只求爱护他人。
因为
在给予他人时,我们便得到施予;
在宽恕他人时,我们便获得赦免;
在丧失生命时,我们便得到永生。
让我们找到我们喜欢的地方,喜欢上我们所在的地方,在我们喜欢的地方,生根开花,灿烂如阳光,心生欢喜,美丽地老去。
详情
格蕾丝
捧着小书,坐上公交车去学习语言课的路上,我居然在6月的上海捡到了非常美丽的梧桐叶。一半黄,一抹绿。这就是像是生活,总会有点惊喜,总会在猛然间,就遇到点幸福。
作者是Teresa嬷嬷的贴身翻译,35岁做了第一名女性校长,85岁出版了这个小集子。
小书的文字吸引我的在于通过散文就仿佛是读到了一本自传。作者,作为传统的日本女性,怎么在那样一个小地方克服了偏见,努力生存着,并且是顽强,成功得活出了自己的使命。
一直都相信,人会被安排在一个最合适的地方。可能要需要很多步骤才能走到终点,可是在去到终点的路程上如果不能好好努力去发掘宝藏,估计,永远都到达不了终点了。昨天, 老同学电话我聊起另一个行业的工作,生活。我们发现,做什么都是表象,其实背后的方法思路,人的价值观才是本质。比如,你做老师的,做公司职员的,是不是都能去关心身边的人,觉得他们是有潜力的,你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这个环境的。如果不能改变一个很差的环境时,是什么观念阻碍了你离开这个地方。每个人都有选择,可是大部分人都为自己不去到更好的环境找借口。
更有意思的是,往往,身边的人才不是陌生人呢,这些人就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挺你一把的人,让你感动,能够激励你的人。如果还是在想,我只需要对家人,朋友好,其他人死活跟我没有关系,那就过时了。 那是一种限制,限制人发展得更好。人最终的价值就是对这个世界的贡献大小。
管他的,就是要相信这一点。先把现在过好。将来自然会来。
详情
韩小暖
读这本书,源于书名。
这是能让人会心一笑的感觉,温暖而温柔: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
你知道的,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奋力奔跑,不过为了寻求和建筑一个如家般的温室,无时无刻随心所欲,像蜷缩在被窝中一样安心、安全。
可,直到读到渡边和子的这本书,我才觉醒,那个地方,其实一直就在心底。
是的,在所在的地方活出自我,那种“有人守护着”的安心感就一定能让起伏的心平静下来。
你在哪里,哪里就是你的家。
我怎么忘了呢?
近几年来,开始信奉佛教。或者说,是信奉那些精神。
我开始相信,真正强大的力量始终源于内心。我开始明白,无论好事坏事,哪怕是跌落谷底,在漫长的人生之旅里,终归都是件好事。我开始试图拥有一种信仰,开始重新审视过去的人生。我懵懂而稚嫩,却不过是想寻得一份安心,让自己在任何情境下,都能看清自己的心。
于是我更习惯笑了,也摸索着习惯发正念。我开始不再害怕黑暗,不再恐惧独自启程时必将面对的孤独,可我依然存有一份无法抵抗的慌张。
一想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又将独自离开。便陷入深沉的压抑情绪当中。
而渡边和子,更像是一个基督教的传递者,即使信仰不同,即使国籍和生长背景不同,但她仍提醒并且馈赠了我一些从未认真想过的道理与感悟。
比如,面向明天而活。
在我们无法预知时限的生命中,每一个当下,都值得被善待和珍惜。所有的痛苦,都是自我的修炼,所有的幸福,都是世界给予的恩赐。但我们,只有充满感激、充满能量的活下去,才足以匹配我们珍贵而珍视的生命。
我喜欢渡边和子的心态,想象里,她该有着宽和的笑容,和黑亮的眼睛。
她说:脸上挂着明亮的笑容,这会成为一种力量,为这个世界带来和平。她说:宗教并非为了填补人生中的空洞而存在,它的存在该是为了词语我们必需的关怀与勇气,让我们得以透过洞口看到之前看不到的景色。她说:诚心接受闯入每日生活中的全部吧,让和平与生命伴随痛苦而生。
我沉浸在这些语句带来的震撼中。
前不久看台湾的话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里面即将不久于人世的老先生对年轻的学生说:“你也正在死去,只是比我慢一点。”可,他也说:你跟你自己能和平相处吗?一棵树最美的时候就是落叶之前,生命最要紧的事是学着付出爱,以及接受爱。死亡虽然令人悲伤,比起活着不开心,死亡算不了什么。
静静的读完这本书,心底是平和而踏实的,关于生命、关于人生、关于爱,我好像突然又多明白了一些什么。
详情
烨伊
我是这本书的译者烨伊。
18岁时,我考上大学,被分到日语专业。于是我立志做一个好的文学作品翻译。
21岁时,在学姐的版权公司,翻译了第一本书,后来,又翻译了不多不少的类似的科普、生活类书。
22岁大学毕业,先后在一家混合体制传播公司和一国家机关打杂。
23岁,交往数年的男友突然消失,我辞掉工作,复习考研。
24岁,重新回到学校,课余翻译太宰治的作品《人间失格》。
25岁,翻译这本《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名字好长但好美(╯▽╰ ) ~~ )。
26岁,留学日本,并在孔子学院教授当地民众中文。依然没有放弃自己做一个好翻译的梦想,依然没有放弃热爱生活。
未来,还是会继续梦下去。这个世界或许不太符合我们的想象,但逆风的方向,更适合飞翔。
谢谢为这本书写了书评的大家。
之前没有想过,自己翻译到的第一本文学性强,且没有其他译作可以参照的书,会如此朴实无华。
没有过多的修饰,86岁的作者只是缓缓地讲这个人世,用一颗乐观并感恩的心。
起初知道作者的年龄与自己相差半个多世纪时,很是感到惶恐。
可当我在秋天的灯下将原著一页页翻过,心却变得澄澈多了。
我甚至想起了自己的姥姥,那个在我21岁那年撤手人寰,总是用充满慈爱的目光看着我笑的老人。
一直臭屁地觉得,她在世的时候最疼的是我,可我居然都没来得及让她看见我向梦想迈出的第一个脚印。
所以我并未觉得自己因翻译了这样一本书而变得老成稳健。恰恰相反,我感到自己的心被还原成最原始的状态,像纯澈无垢的孩童,只一心想要用最为单纯、坦率的方式将作者那清淡的言语转化成汉字。我总是想起无数个童年夏天的午后,蝉鸣声不绝,我坐在大树的阴凉下听姥姥讲故事,她手中的蒲扇一刻不停地摇着,为我送来阵阵清凉。
看到前些日子为推广此书在豆瓣上做的小活动,就也写了上面那段关于自己这几年的话。
原来时间真是过得好快。
十八岁的稚嫩好像一点没脱,居然也要研究生毕业了。
那一年那个以为爱情就是全部的女生,如今再也回不来了。
曾经让爸妈担心学不会独立的孩子,现在独自一人在异国他乡,竟也能这样喜欢这由自己决定一切的生活。
回头看一看,这一路成长有太多旁人无法理解的快乐与苦痛,太多以为自己不会过去的坎儿,但好庆幸现在自己依然相信着:最美的梦想一定最为疯狂,而要前往那个地方,除了坚持没有别的路可行。
我要很用力的向下扎根,然后开出自己最喜欢的那一种花。
我要全世界都陪我一起做梦。
详情
fanTfa
对于信仰作为小女子也好,社会人也罢可以很直白的说是没有的,自小经历的教育,受到的教导都未曾涉及如此的内容,时光荏苒后我的心中所信奉的,供养着,坚持的也如很多人一样来自父辈最质朴的话语和最真实行动留给我们的点滴记忆,于是乎信奉良心,也将此作为人生的信条,生命轨道里的准则标示,如此,良心便是追随我一生的信仰!
读书,感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在此却想闲话多叙几分,关于这书的颜色,也许在每一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坚持了许久又许久的颜色,对于我来说淡淡的蓝色一直是我倾注人生近三分之一的时光都较为坚定的内容,爱天空的蓝,却不喜大海那颜色,也许是大海的深邃,也许是天空的白云,但总会有缘由告知我的内心我爱的是天空的颜色,一直都爱,一直都在,直到不明的一天,某人告诉我蓝色代表了忧郁,而在身一侧的娃娃一直叫嚣的绿色成为了生命力以及希望的标示,一时间我清醒的知道在我经历的过往中我一直将事情的判断定格在较为悲观的格格里,为此我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也只有自己才能知道,也许正是如此的原因,身处幼年的孩子用的是不带色彩偏差的视角来看这世界,无关悲欢,只有未知而已,而如今清新淡雅的绿色封面如此呈现,不需要太多浮躁,我却明白它要传递给我的是一颗淡然,向上的心,为此我需要的是学习乐观和持续的乐观!
让我来絮叨一下《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带给我的些许感悟,也许不会再有人如我一样对于书和作者渡边和子处于懵懂无知的状态里,但却可以清晰的告知的是仅仅因为一个名字我便开始对它的迫切需求,亦是自己固执的性格造就了永远简单,复杂不起的我,一时间的心向往便可以全身的投入进来,不考虑悲苦,不计较得失,就这样我的简单人生不波澜起伏,却也不乏五彩缤纷的色彩!
修女,不管是作为一个职业还是以一个词汇的角色出现,对于我而言都是极为陌生的事情,这正如本人首先陈述的内容一样对于宗教对于信仰在我的世界里只是作为词汇般出现,我的世界里信奉的是良心!因为不可知,所以对修女的生活或是生存状态亦是无知无畏的,曾一直简单幼稚的认为修女既如国内宗教中的女性一般,修行在深山,在古庙,如此这般的想法已经将自己的认知带到了一个不可言说的水平,低级还是幼稚,该怎样说才好?
无关过往,只说现状,《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是作者渡边和子的人生写照,有倾其一生的努力,也有懊恼烦躁时的自我修复,也许很难说的清,即便是已经大彻大悟,顿悟人生的智者也有着曾经抛不下,拾不起的错乱人生,不管是事件还是人物,以何种面目出现并不重要,而是出现后的种种和后续反应更能激发思考,提炼人生!如此回望,我们队生活,对生命少了些什么,是尊重,是诚心的相待!
作者渡边和子教给我的,传递出的也许是过往的生命里一直注重内在,而忽视表达的,我们要将爱大胆说出来,表达爱,传递温暖!她告诉我们要倾听良心的声音,一时间宗教信仰和自我的信条达到了出奇的一致,也许善良的人们总能在某一个角落里达到较为统一的交流,也许我的自以为是会让人鄙夷,但我却会坚定的在善良的路上走下去,直至远方!
作者渡边和子通过《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而交给我的不再是没有温度的文字,或是简单的故事,简单的诗歌,不能再简单的文字,却具有着无穷敲击心灵的力量,也许这正是修女或修女的一生要给予我们的,且收,且珍藏!
详情
白小茉
《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的作者渡边和子是一位日本修女,早年便皈依宗教的经历和东西方文化的濡染,使她的人生有了不少值得称道的片段:她36岁便被任命为圣心女子大学校长,曾为特蕾莎修女做过随身翻译,也曾在美国修心理学课程时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卡尔·罗杰斯恳谈。
但如上的这些只是噱头,如果你是真心读书,大可忘记作者的这些头衔。因为这本书的行文及所希望传播的福祉,与渡边和子生活的点点滴滴一样,大音希声。
日本作者写书往往有一种类似的气质。从稻盛和夫的《干法》,到渡边和子的《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都是从作者人生中琐碎的小事写起,阐述并不复杂的道理。章节都很短,叙事也波澜不惊,如果是为焦躁的读者,可能会翻不完半本就扔在一边,还要说这书是卖纸骗钱。更何况,渡边和子所写的道理本就并非需要经历复杂如她的人生才能领悟,她絮絮叨叨为我们讲述自己的人生时,和一位普通的老妪没有区别,正如稻盛和夫在解说人为什么活着时也只是个平凡的老者。
渡边和子写了什么?没有写到追随特蕾莎修女时的惊心动魄。只写特蕾莎修女第一次来日本时,看到日本漂亮的街道、建筑、服装,留下这样一句话:“如果漂亮的家中听不到父母与孩子的对话、感受不到夫妻间的关怀、看不到微笑的脸庞,那还是印度的小房子里和和美美的一家人的人生更加丰盛。”没有写自己做校长位子的苦乐。只写自己疲于工作时,偶尔有学生敲门,明明该问候“欢迎”脱口而出却变成了“什么事”,学生留下一句“没什么要紧的事,只是想和您聊聊”便转身离开。不知有多少次,自己望着她们的背影,轻声说着“对不起”。
书中提到,孩子不听父母和老师的说教,却能记住他们的一举一动。于读者来说,渡边和子和特蕾莎修女所做的一切也是一样。她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了她所皈依的信仰,以及“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的信条。任何一件事能坚持几十年,都是极美的。当我们旁观这种满怀爱、喜悦和平和的生存方式时,怎能不被她们的心态打动?
日本社会观察家三浦展曾论述日本进入“下流社会”,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成长期造就的中产阶层正在消失,转而出现“上流”与“下流”的两极分化。“下流”不仅仅表现在收入上,更可怕的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年轻一代面临就职难的困境,好不容易有了工作,加班又成了家常便饭,真可谓苦不堪言。面对职业、婚姻等方面的竞争和压力,不少人选择不当事业和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渡边和子本人经历了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和其后的衰退的,这样的时代背景也正是其所说的“委屈一族”的成因。
反观今天的中国,是否已经缺少了信仰和朴实的智慧,这一点不免让我心有戚戚焉?忙碌伴随着一种危险,可能让心死亡。有多少时候,我们为了与时间和资本赛跑,已经远离初心、倒行逆施,却不自知。如果你是有耐心把这本书读完的读者,或者你至少是有耐心把这篇书评读完的读者,想必你会认同我的观点。
详情
meiya
《就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的作者渡边和子是一位八十多岁的修女,曾任圣母清心女子大学校长。她说:在哪里生存,就在哪里绽放。向下扎根,向上开花,无论身处何方,总能寻得幸福。面对困难,要努力“开花”。认真生活就是伸出双手,连同困难一并恭敬地领受命运交予的一切。她传达出的这些人生信条,让我想起《圣经》里的约瑟。
雅各有两个妻子,两个妾,前面的三个女人已经为他生下了十个儿子,他最爱的那个妻子拉结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就难产而死了,这个孩子就是约瑟。他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也因为母亲是父亲的最爱并早逝,所以他最得父亲的宠爱。雅各给约瑟做了一件彩衣,当时,大家都穿暗色的粗布衣服,只有养尊处优的王子或富人才穿彩衣,这令哥哥们嫉妒。约瑟和他的哥哥们一同放牧,但主要是雅各差派他起监督的作用,回来向父亲报告。哥哥们对他的嫉妒、愤怒慢慢演变成恨意。某一天放牧的时候,兄弟们剥了他的彩衣,将他丢在了一个没有水的深坑里,任他哭泣乞求都不为所动。他们原本想杀了他,看到一队骆驼商人经过,就把他给卖了。约瑟被带到了埃及贩卖,法老王的护卫长波提乏买下了他。约瑟作了波提乏的家奴,因为做事用心努力,受到重用,成为家奴之首,做了管家。但好景不长,波提乏的妻子想勾引约瑟。几次勾引,约瑟都坚决不从,结果,波提乏的妻子反而恶人先告状,诬告约瑟企图对他不轨。这样,约瑟就被主人关入了法老王的监狱里。由于在监狱里表现良好,司狱见他行为方正,就把所有的犯人都归在约瑟手下,要他帮忙管理犯人。在他管理的犯人里有法老的酒政和膳长。二位臣子因得罪了他们的国王,被下到大牢。约瑟给他们俩释梦,前提是如果某一天他们见到了法老,请求将他救出监牢。约瑟释梦的预言成真,酒政官复原职,却忘记了当初的承诺。两年后飞某一天法老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全国的术士都不能解梦,酒政这才想起约瑟这个释梦的天才。约瑟终于结束自己的囚徒生活,到这时他已经历了十三年的苦难。由于解梦工作做得好,王授权他管理自己的国家,他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约瑟任臣宰后,服侍埃及王尽心尽力,经常到各地视察,埃及在他的治理下成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这个故事在《圣经》主要是为了讲信仰的力量。因为约翰敬畏神,神就处处帮助他,简单点讲就是“信上帝得平安。” 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故事,觉得它涵义深远又激励人心。
约翰的一生可以看作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渡边和子说,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是啊,人生苦难重重,但正如富兰克林所说:唯有痛苦才会带来教益。苦难让人成长,苦难煅造内心,一个人只有经历了艰难困苦才能获得坚强与力量。约翰将小儿子的名字叫做以法莲,意思是“使之昌盛”。他说:“上帝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
因为生活不易,所以坚持显得难能可贵。约翰是个懂得坚持的人,渡边和子修女也是懂得坚持的人。她在圣心女子大学整整工作50年。她说,正因为困难,才决心要继续活下去看看。在如今浮躁的社会,坚持变得更有意义。有不少年轻人总是不停地位移,急着出成绩,急着成功,不肯安心在一个地方长期耕耘,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想逃避,想着生活在别处,无论在求学还是在工作上都是如此,但是成长需要时间,改变需要时间,所有的成长和改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岁月的流逝中缓慢成就的。
生活不在别处,而在我们当下的这一刻。梭罗说:你必须活在当下,乘着每一个波浪前行,在每一刻找到你的永恒。傻瓜站在他们的机会之岛上寻找另一片陆地。没有别的陆地,除了这一生,没有别的生命。约瑟是任何处境中的得胜者,他的秘诀在于:全然接受你的此地此刻并努力绽放光彩。无论面对何种遭遇,他都全然接受。直面并接受现实本身并不容易,多少人都活在逃避中,更不必说接受现实并努力前进了。约翰这样的人心中是有光的,所以无论身处何处都能绽放光彩。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渡边和子从主动向学生问好,面带一个微笑开始,于是改变了她苦不堪言的校长生涯。一个微笑,读一本书,培养一个新的习惯,学习一点新的语言,将手头上的工作做好,哪怕事情微小……点点滴滴的这些汇聚在一起,就能在你所在的地方生根开花。
meiya猜:如果你喜欢这篇书评,也许还会喜欢
你虽脆弱,必将坚强:http://www.douban.com/note/213337309/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22:21 , Processed in 0.27929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