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3| 0
|
岛屿书 |
最新书评 共 4 条
阿贡
很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对着地图发呆,看着大片或深或浅的蓝色,用粗细的线条来勾勒陆地,而最吸引人的便是远离大陆的一粒粒没有名字的浑身笼罩着神秘色彩的黑点。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岛屿,或大或小,大多数的它们在地球仪上没有名字。我没有一颗喜欢旅行的心,但却对走遍这些小岛满是憧憬。
当我斜躺在床上翻一本硬皮的很精美的《岛屿书》时,宁同学伸脑袋过来瞅了一眼,说:“你是不是准备跟路飞去当海贼王?”原来OP迷在看到这本完全与OP无关的书时都会想起One Piece呢。每翻一页左边是关于这座岛或岛上的人的故事,右边是橙色的海中间一座孤伶伶的岛,会让人忍不住盯着它移不开视线,脑海里开始构造这座岛的模样,在臆想中登上它,可能会是一片光秃秃的珊瑚礁,可能踩在厚厚的火山灰上能从脚底感受到火山的内心的躁动,可能会有被遗弃的羊的后代、已经灭绝的海牛、难以描述的鸟群、肥胖的会撕碎你身体的企鹅,可能空无一物只是冰雪,可能你在登岛前会被警告要求离开,可能登岛后不准你走……千万座岛就有千万种可能,每一个岛都会有它自己的脾气和个性,我用千万种可能来想象大海孕育它时的场景,我又用千万种心思来揣摩它孤伶伶的仰躺在无边际的大海中的心情。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静悄悄的,一座岛在地晃山摇中带着一个文明缓缓沉入深邃的海底,在海的另一边,静悄悄的,火山喷发着岩浆在海里堆积起一座新的岛,第一个乘着船透过望远镜看到它的人,兴奋的用他的名字给这座光秃秃的岛屿命名,踩上石灰岩,在岛上逛了一圈,留下这个只有他的名字的岛失望的离开。
详情
btr
刊于《外滩画报》2013/3/7
博尔赫斯在短篇小说《关于科学的精确性》中描绘了这样一个帝国:在那个国度,“绘图员的技艺达到如此完美的地步,以至于一个省的地图覆盖了一个城市的空间”。艾柯则在《关于绘制一幅一比一的帝国地图的不可能性》一文中指出其固有的逻辑矛盾,认为倘若真有这样一张地图,它就“必须把自身的存在包含在内”。地图令人着迷,制图学的科学之美及语焉不详,或如作者在前言中所称“降低了真实地理多样性”的无情概括,反而触发了对于地图所指称的别处的想像。极端的例子,是美国学者及小说家Austin Tappan Wright。 他幻想出一个名为Islandia的乌托邦并详细描述其历史、文化、语言、宗教、地理,更绘制出1907年这个南极洲附近虚拟国度的地图。关于Islandia的三千多页手稿在其去世后出版,销量近三万本。
德国女作家朱迪丝·莎兰斯基的《岛屿书》具有类似的气质:虽然书中的50个岛都是真实存在的,它却没有功利性和实用性,不像旅行书般具备诱引的特质,相反地,它几乎是一本“反旅行书”——并不指向旅行,而是令阅读的过程成为旅行本身。另一方面,虽然朱迪丝所使用的材料都是有据可查的事实或确实可考的引文,但作者使用材料的方法如此特别,以至于在这些断片式的文字里,现实与虚构变得复杂难辨,岛屿成为“世界剧场”,放大了现实的诗意。
不是旅行书,而是旅行本身
《岛屿书》是一本“反旅行书”。照英译本副标题的说法,这是50个“我从来没有去过也永远不会去”的岛屿,它不像通常的旅行书那样激起你旅行的渴望;而恰恰相反,它告诉你,你根本不必去那里。
不必去这些岛屿旅行,是因为它们大多远离大陆,常常被“框进一个小框,蜷缩在整张地图的角落处,有自己单独的比例尺”,且“与陆地的所有关联都失落无考了”。如同离群索居的孤独的人,或人的孤独。北冰洋咯拉海中的孤独岛以“孤独”命名不啻是一个隐喻,飘零的岛屿与孤独的人由此变成了同一样东西,“渴求着一个既是此处又是无处的地方”,或如同班宁对于索科罗岛的描述,那里“什么也没有;而它的美,正在这里”——是为“美丽的虚无”。
读《岛屿书》时,那扑面而来的孤独感是直观的。《岛屿书》的排版是左侧文字,右侧地图。在1厘米对应2公里的比例尺下,有静谧的灰蓝色海洋,及飘零其中的以黑白灰显示不同地形的简约地图。在这样一种注视下,你看不见他们与大陆的关联,或其行政区划,就好像他们是独立的存在,是一个个微型的大陆。或照董启章在《地图集》里的说法,这些地图以一种“排斥‘什么不是这个地方’并包罗‘属于这个地方的一切’”之图廓,强调了这些岛屿的独立性。
不必去那里,也因为朱迪丝·莎兰斯基笔下的岛屿已经浓缩了天堂和地狱:它们有时意味着流放与囚禁,如那些因为搁浅而意外流落到特罗姆兰岛上的奴隶,他们自由了,但“他们的自由还不到一平方公里那么大”;有时意味着独特的社会规范或风俗,如新生儿会神秘死亡的圣基尔达岛,或道德宽松的普卡普卡岛;有些充满了死亡或末日的存在主义指涉,如皮特凯恩岛上的克里斯蒂安大副所言,“留在这里,只不过是死亡的另外一种方式”,或那“或许下月,获许来年”即将要沉没的塔库乌环礁岛;有些则是传奇之地,吉斯勒花费了16年在科科岛上寻宝几乎一无所获,却激发了斯蒂文森写作《金银岛》的灵感。每次翻动书页,就好比毋需签证地来到一个又一个故事之岛,开始一场场沙发上的虚拟旅行;就这样,阅读《岛屿书》的过程,成为了旅行本身。
虚实之间的诗意
“这些都是真的么?”或许这是每个读完《岛屿书》的人心头都会产生的疑问。当我打开维基百科,搜索“岛屿书”时,意外地发现了另一本“岛屿书”——由这50个岛屿的维基页面组成的长达356页的PDF电子书。出于好奇,我核对了《岛屿书》里若干个岛屿的细节,证实了我的猜测:朱迪丝在那些断片式的文字里所写的,都是真的。另一方面,这些维基页面读来多少有些刻板枯燥,仿佛它们讲述的另一些不同的岛屿似的。或许这便是《岛屿书》的迷人之处:作者选取、处理材料的卓越能力及诗意的方式。
“我可以为每个细节写一个脚注。” 朱迪丝在《岛屿书》获得美国“Essay Prize”后接受采访时说,但她没有那样做,而是将大量的资料——地理学数据、人类学文本、田野考察的结果、小说里的描述、其他作者的叙述文本等——去芜存菁,发掘每个岛屿最有意味、最具有决定性的特质,以此作为切入点。真实或虚构不是朱迪丝要着力辩护的,对她而言,现实不仅被高估了,而且不是她的关注点,或者说她的企图恰恰相反——如在前言中所述:要“架空现实”,让“幻想照进现实”。
而这样杂糅现实与虚构的诉求对应着《岛屿书》那特别的文体:用真实的材料搭建了虚构的舞台,一如地图册最原初的词义便是“世界舞台”(Theatrum orbis terrarum),在那个舞台上展示了岛屿最真实的一面,一种迂回的真实;另一方面,朱迪丝的文字并不追求学究式的准确严谨,而处处透出诗意,描写单人跨大西洋飞行的埃尔哈特在豪兰岛附近失踪时,她写道,“在那趟前往昨天的飞行中,埃尔哈特消失在了即将到达日期变更线的时候。大海沉默。”一句“大海沉默”写尽了命运与感伤。而写到圣乔治岛上那些总被人类伤害的海牛时,她写道,“它们是哑巴,发不出声音。只有在受伤的时候,才会短短叹息一声。”
语言的岛屿
整本《岛屿书》中,最特别的一则是“拉帕伊蒂岛”。话说在孚日山脉边的小城里,生活着一名6岁男孩李卜兰。梦中,有人教了他一门完全陌生的语言,但他不知道这种语言来自何处。33岁后,他在布列塔尼过起了避世生活,他的古怪语言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注意。终于在一间小酒吧里,一名海军退役军人识出了那种语言,他认识的一位波利尼西亚妇人说同样的语言。“从来没有离开过欧洲的李卜兰迎娶了这位唯一能够听懂他说话的女人。1983年,他带着她一起,去了那座说他的语言的岛屿。”
在我看来,这个博尔赫斯式的故事不啻是对于《岛屿书》自身语言的隐喻,每一种特别的语言,都像一个孤独的岛屿,等待被识别,被爱上。而这种语言的特别性,与贯穿全书的诗意形成了有效的映照——诗,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作为一座语言的岛屿,与它所书写的主体形成了统一。
在伊塔洛·卡尔维诺的名著《看不见的城市》里,皇帝对马可说,“我觉得你靠看地图比亲自前去更能了解城市。”对于《岛屿书》而言,这同样适用。这是一本适合在哪儿都去不了的寒冬窝在沙发里独自阅读的书,而中文版也几乎(除了第80页的底部边距)完美复刻了获得“最美图书奖”的德语原版,无论是精美的内文书纸还是触觉性感的书脊布,在这电子阅读席卷而来的时代,都是弥足珍贵的阅读体验。
详情
叶小茴
不管我会在旅途上遭逢到什么样的挫折,不管我会在多么遥远的地方停留下来,不管我会在他乡停留多久,半生甚至一生!只要我心里知道,在不变的海洋上有一个不变的岛在等待着我,那么,这人世间一切的颠沛与艰难都是可以忍受并且可以克服的了。——席慕容。
然后,我看了一本《岛屿书》。标注有:天堂是岛,地狱也是。Fifty islands I have not visited and never will.
每个岛都有一段故事,有些很平静,说拍到过 UFO,吸引着你的注意,似乎这样可以与其他岛同台献艺。有些很残酷,为了生存,只能说无人已经算是幸事。最终上演的只是一场 Freak Show, 主题是孤独与绝望。
是不是像马尔代夫那样,相见不相守,无后顾之忧,才是天堂。
详情
木子
我承认,我是被这本书的设计吸引过来的,就整体内容看,个人感觉也就那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给我这个命题,我也能写出这样的东西,唯一需要的参考资料是维基百科,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对照着Google Map和Google earth逐一找到这些小岛,说实在的,Google所提供的信息比这本书详尽得多,而且,这些岛也不是作者所声称的那样荒无人烟。如果诸位能翻墙,在Google Earth上还能看到Panaramio附加的很多照片,几乎你能到每个岛上都能找到这样的照片。所谓的荒无人烟,也仅仅是个噱头。
甚至,如果对照Google Map,你还能找到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Semisopochnoi Island,作者标注的安沃峰只有1,221米,但实际上,这座山的海拔高度至少3,800米。我怀疑,这多出来的2000多米,一定是被作者给私吞了。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4 19:31 , Processed in 0.43655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