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22|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幸福散论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3 19:45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18: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幸福散论》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美学家、随笔家阿兰最重要的随笔集之一。《幸福散论》九十三篇随笔,长不过两千字,短的仅数百字,从不同角度讲这个道理。既曰“散论”,所以不成体系。人生的烦恼,七情六欲,多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755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5 12:36:16 | 只看该作者
             前半部分大多都在论述“充实使人幸福”,翻了半天没什么感觉。
      
             后半部分很赞,积极乐观的生活方式,让快乐与热情去感染他人,这其实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一旦需要时,我们总会忘掉...
             静心去读,很治愈的感觉,好像想起了最不应该忘掉的东西...
      
             最后吐槽一下,个人感觉这本书译得极烂,生硬的翻译腔,各种考验肺活量的长句,歧义句等等。书读了一半时真的很想过来打个两分...还好克制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19:02:08 | 只看该作者
      用哲学的角度评论和看待了幸福的意义 在现代忙碌嘈杂的世界里 我们应当停下来脚步 仰仰头 看看天 低低头 看看地 问问在身边幸福的味道 幸福简单但又难求 遥远而又可及 幸福就是随性的话题 喝茶晒阳光 看看这本书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6 18:09:36 | 只看该作者
      注:此篇书评为某家报纸的整版,所以,格式是这样的。至于哪家,有兴趣者请自己检索吧,我就不卖瓜了,(*^__^*) 。
      
      【阿兰的成名和《幸福散论》的出版】
      
      《幸福散论》的作者阿兰(1868年-1951年)原名埃米尔·沙吉埃,是法国当代知名的哲学家、美学家和随笔家,生前在法国的中学教哲学,因此,他的随笔被他的学生——蜚声世界的一流传记作家莫洛亚奉为“世界上最美的书之一,堪与蒙田的《随笔》媲美”。
      
      这位哲学家成名在一战之后,当时,满目创痍,“……这遍地的尸体,这一片又一片的焦土,巨额的军费开支,一再发动的预防性进攻,所有这一切都是那些从来不懂得使自己幸福的人的业绩。他们不仅自己不解幸福,也不能容忍别人努力使自己幸福”(阿兰语)。于此需要心理慰藉之际,做了四十多年的教书匠的他,贴心地推出了他的乐观处事原则,《幸福散论》则顺理成章成为了慰藉品,他好友也直接称他“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
      
      当我们今天重新阅读他这本《幸福散论》时,阿兰我们让人联想到现代的一个职业——心理治疗师。 作为心理治疗师的阿兰,虽无法倾听我们今天的不幸,但他的文章却像一杯醇厚的美酒,值得我们慢慢品尝,安抚我们的灵魂。而这清睿明智的根源,他却总是谦逊地归功于他极其喜爱的笛卡尔。
       
      从书中看得出来,阿兰博览群书,他那些引经据典,温暖又贴切,格外让人感到亲和,上至古希腊哲学家的名著,下至阿兰身边的好友。他特别推崇的笛卡尔的《情绪论》,他喜欢引用斯宾诺莎的句子,如“假如我是忧郁的,我总不能使自己快活起来:这取决于我的情绪,我的身体疲劳程度,我的年龄和当时的天气”,他甚至也喜欢古罗马皇帝奥勒留(书中原译“奥勒里乌斯‘)的《沉思录》,等等。因而,几乎每一篇随笔里都有一句或两句经过多人锤炼的经典句子让人深思。
      
      
      【一条朋友所指的幸福之路】
      
      在《幸福散论》中,阿兰直接地说“如果人们不把一种不可战胜的乐观主义作为第一行动准则,那么最悲观的想法立即会得到证实。”
      
      凡九十三篇随笔读下来,可以感受到阿兰是一个睿智理性,纯朴优雅,善于开导的朋友,他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际的例子诠释着幸福,他信手拈来生活中的琐细小事,他传达给我们无尽的乐观,“不要想你自己,向远处看”,“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要过去的。”;他教会我们自信,说“命运不是稳定的,弹一下手指就创造了一个新世界”;他教我们哲学地思考,“如果人们想使身体舒适,那么应该让思想旅行、游观”;他教我们理性思考,“习惯是一种偶像,它的力量来自我们对它的服从。我们以为自己不能克服习惯,是因为我们的思想欺骗了我们”;他教我们控制脾气,“一个人之所以失去耐心甚而发脾气,有时候是因为他站得太久了。你不要跟他讲道理,应该请他坐下来”;他教我们舒散心胸,“如果我们愿意原谅别人,原谅自己往往是先决条件。相反,如果我们一味后悔,我们往往相形中放大了别人的错误”;他教我们扩大眼界,“人眼的构造不适应近距离的书本,目光需要在广阔的空间得到休息”;他教我们理解得失,“一个人奉献的东西越多,就越是他自己,就越感到自己活得好。不要让你的柴薪在地窖里烂掉”;他教我们认识自己,“明白事理的人,不是首先去指责周围的人和物,而是留神自己”。他教我们认识他人,“自命不凡的人存心标新立异,他自己也不太明白他的话要表达什么意思。”;他教我们收放激情,“有血性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最终在地球上取得胜利的不是动辄发怒的动物,而是有理智的、把激情用在合适时机的人”;他教我们坚持,说“弱者因为原谅自己的软弱才成为弱者”;他教我们遵守规则,“没有一种不讲规则的游戏不以暴力行动告终”;他教我们认识生死,“应该传播希望,而不是恐惧;应该普遍培养快乐,人类真正的财宝。”等等,不胜枚举。
      
      从头到尾,字里行间,他以开阔的视野,欢欣开朗的态度,明锐的哲人般思索,谦逊博学的才情,娓娓道来获得幸福的每一个深邃道理,就像那首歌唱的“幸福在哪里?朋友他告诉你”。
      
      【一个朋友的幸福哲学】
      
      在哲学史上,阿兰被当作著名的唯心主义者,同时,阿兰也是不折不扣的和平主义者。在阿兰看来,内在的、乐观的、理性的、智慧的思想决定了一切,但,换一种角度,不谈唯心和唯物,仅仅按照本书译者施康强先生的观点,哲学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构体系的哲学家,如黑格尔,将宇宙万物、世事变化都纳入他们的体系之中;另一类哲学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他们认为哲学无非是一种普遍适用的智慧,教导人们如何用清明的理智控制情绪,如何开放的胸襟去处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烦恼与矛盾,从而追求快乐和幸福。苏格拉底是后一派的代表,阿兰则同样属于这一类哲学家。 你可以说他天真,但你不得不承认他的乐观让人平静平实平和。
      
      阿兰在《幸福散论》中的细微幽径皆是直指人心,他研究幸福的来源——“悲观时性情的趋向,乐观是意志的作用”,在此,他强调自我约束的力量,这是唯心主义的学说,但,在这样的唯心主义里,他又指明“幸福是美德”,他启发我们“个人的、切身的幸福与美德丝毫不相悖”;他提倡“幸福是慷慨的”,他让我们相互关心和怜悯,“幸福的人之间的交往和交换是两利之举。”;他指导我们走进“幸福的艺术”,“从来不对别人述说自己过去和现在遭受的不幸,我们应该吧对别人描述自己的头痛、恶心、腹痛当做失礼的行为。……因为忧愁好比一种毒药,人们可以嗜毒,但是不可能因此增进健康。”,他给出哲学性的定义,“幸福是义务”,“使自己的幸福是我们对于别人的义务”。
      
      这样的幸福哲学,这样的幸福观,让我们跟着自己的理性远行,他一点点引导我们总结待人接物的智慧,以那些积累了古人今人哲理的光芒,指引世人的精神提升到更高境界,他用平实的语言温暖我们的心胸。他指导我们区分错误和谬误,他安抚我们的愤怒,让我们善待自己。一如他所说:“我们如果把什么事都放在心上,我们眼前的地平线就变成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了。”
      
      胡适先生曾说,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幸福散论》中的随笔,最长不过两千字,最短的仅数百字,总共九十三篇。每一篇随笔都短小精巧,却绝无教条的哲学术语,他举重若轻的细密逻辑,以小见大地让我们感受到明睿的理性哲理,得到了浅显易懂的释疑,从而释放了人心的郁结,取而代之的是快乐和平静。阿兰在短短一页两页间举重若轻地解决了并释放我们的负面情绪,并以理性的乐观从不同角度紧紧地帮我们扣住这个人人渴求的”幸福“主题,可以说,阿兰的《幸福散论》不是学问胜似学问,那是生活的学问。
      
      
      【异曲同工的幸福】
          
      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本书里还可以发现一些很特别的句子,比如:“对待别人也可以像对待下雨一样。你说这可不容易,我说不然,这比对待下雨还要容易。因为你的微笑对于雨水不起作用,对于别人能起到作用”。看见这句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立刻想到了明代吴从先在《小窗自纪》里的那句话——“存心有意无意之妙, 微云澹河汉;应世不即不离之法, 疏雨滴梧桐。”。其中,“应世不即不离之法, 疏雨滴梧桐。”恰好对应了阿兰的这句待人如待雨,而且句子的内涵同样也说的是人际之间的相处,可见中法处世哲学的认知方面还有真灵犀相通的地方,可洋可为中用,中亦可为洋用,颇有“异曲同工之妙”了,这也从另外一面告诉我们,人类的良善是共通的。
             
      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阿兰的乐观幸福哲学一度淡出人们的思想范畴,《幸福散论》也因他对人生的“不可救药的乐观”而退出人们的视线,究其原因,是有人将二战时法国的消极绥靖,武断地归咎于阿兰哲学的深远影响,因其所倡导之乐观并不能深入彻底地改变人类重利益轻内修的本质。虽今天看来,这样的判断有失偏颇,也从另外一方面证明了,阿兰的幸福论之平和性、乐观性以及和平性对于今天的我们是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施康强先生的前言里说:“有的书永远成不了畅销书,但隔若干年必定再版一次,因为他们在每一代人里都有新的读者。”
      
      今天,在这个浮躁不安的时代里,“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本《幸福散论》再一次告诉我们一条幸福之路——“没有任何外力可以剥夺一个内心强大者的快乐。 ”——这就是乐观。
      
      【原文地址】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688118835&ampostID=27828287&BlogID=150117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11:45 , Processed in 0.04402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