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6
赫尔克里·波洛喃喃自语:“爱人的人也会被爱。是的,我也不信。”
无论是高中时傻傻的单纯、大学时期的女神至上,还是毕业后被欲望折磨的遍体鳞伤,爱情从来都是隐藏的主题——极少被谈及却无时不在。如果现在去问基友,爱情是什么。答案都会千篇一律:爱你妹啊,傻逼。
今天读完《尼罗河上的惨案》,刚刚到了想落泪却不轻弹的临界点,不知怎的,就想起女神当年说过的一句话:讨厌爱情关系里互相占有和需要的成分。
你相信一份不求回报的爱么?或者说,你可以给予别人一份不求回报的爱么?
婴儿降落在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会干干净净,他们浑身是血,无论你再怎么歌颂一个崭新的生命——如同原罪,直到欲望的出现。
第二章·10
“看那天上的月亮。你看见月色很美吧?这一刻她非常真实。但只要太阳一照,她就立即隐匿无踪。我们的事就像这样。我是月亮......太阳一出来,希蒙就再也看不到我了。”
忠诚是一个很难解释的名词。
故事到此——希蒙与贾克琳原本相爱,已经计划结婚,贾克琳最好的朋友琳娜却横刀夺爱,最终与希蒙完婚。
对贾克琳来说,希蒙与琳娜无疑是不忠的,前者对爱情不忠,后者不忠于友谊。
但希蒙对此的解释,琳娜的出现让他懂得自己真正的爱情。
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忠于自己、忠于爱情。
第三者的插足,往往很难用对错来区分。
希蒙说的不错,他爱上了琳娜,所以即使是为贾克琳好,他也不该与贾克琳继续婚约。
还是原罪——男人无所谓正派,正派是因为受到的引诱不够!女人无所谓忠诚,忠诚是因为背叛的筹码太底.!
第四章· 4
“不公平,有些人什么都不缺。”罗莎丽·鄂特伯恩答到道。
波洛叹口气,很庆幸自己不再年轻。
我想,阿婆除了是一个法律捍卫者(对任何理由杀人的不满,视其为罪恶),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荀子的忠实拥趸。
所以,在《阳光下的罪恶》里,克里斯蒂以及达恩利会走向不同结局;而在《尼罗河》中,她也给了提姆和希蒙喜悲相反的收场。为善还是为恶,如何在一个复杂的大环境下把握欲望的尺度,正是一个分水岭。
第五章· 7
“而现在——从某方面看,她把自己弄的像傻瓜,每个人都瞧不起她,所以......”
“他可以大大方方的原谅她,”艾乐顿太太总结道,“男人都像小孩一样!”
这句话的出现,具有很大的暗示性。至少在我看来,它解释了这场谋杀案动机的逻辑。
《尼罗河》有别于阿婆的其他小说——并没有刻意的隐藏凶手——甚至给出了极大的证据——滴了红墨水的指甲油。虽然未能猜到书中所有的提示,但大致经过也八九不离十。
记得两年前,读过东野圭吾的《白夜行》,不止一次感叹如此高智商又默契的一对偏偏要各种造孽;《尼罗河》中又何尝不是?
对欲望的失控,让希蒙动了歪念;而对希蒙的爱情,则促成了这场高明的谋杀。
勾引闺蜜老公,琳娜难逃一死;
意在谋财,希蒙也付出了生命的带价。
讽刺的是,这对爱与财的欲望,颇有同归于尽的味道。
爱情和忠诚,总是两难的命题。
P.S.这是继《无人生还》后,第二本想给足6颗星的推理小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