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5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啤酒谋杀案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0:2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漂亮的卡罗琳·克雷尔被判毒杀丈夫有罪。但是还有另外五个嫌颖人:证券经纪人菲利普2布莱克;业余药划师梅雷迪斯·布莱克;三闪离婚的艾尔莎·格里尔;敬业的女家庭教师塞西莉亚·威廉斯;容貌受损的安吉拉·沃伦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3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12 05:27:00 | 只看该作者
      昨晚熬夜看完了这本啤酒谋杀案,看完书以后躺在床上,眼前清楚地浮现出Emyas给Elsa的画像,那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像呢?我想那张画的色彩是明亮的,刺眼的,张狂的,画着一个年轻的姑娘,但有一种原始的野性在里面。我忽然想起一幅扭曲的画叫做《呐喊》,路边站着一个人,他的脸因为呐喊而扭曲变形,但分明看到他心中积蓄已久的压抑。
      
      看过Agatha Christie的将近十本小说,可以说,这是我到现在为止看到的最好的侦探小说了。每个人物都很典型,对其描写也很透彻。Agatha Christie对每个人性格的把握都很准确。悬念重重,让我看到中间就很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最后的答案,但还得强忍住继续看下去。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真的是太爽了。这种情节有点像黑泽明的《罗生门》,一桩再普通的案件让四个人来说就各不一样,就是鬼魂也要撒个谎才能瞑目。这本书和其他的小说一样,每个人都隐瞒了一部分。波洛同样一一地解说出来。
      
      波洛的感觉一向很准确,那些一瞬间就产生的直觉是最让人毛骨悚然的线索。
      
      这本书有一个艺术家,因为有了一个艺术家,所有的事情都变得很不一样。以前看过一个BBC关于罗丹的纪录片,觉得罗丹特别色,四五十岁的老头一个还找二十多岁的情人。但是看完这个之后完全可以明白艺术家和一般人的不同之处,艺术家有用不完的热情,有永恒的生命力,他们为了自己的事业或工作不惜牺牲一切。在他们心中,艺术永远是第一位。全身心地投入,迷失自己,他们是以情感主导的动物。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我们不能理解的。但是波洛能理解,在他的解说下所有的事情都变得顺理成章。
      
      这本书的气氛和悬念营造太棒了,有时竟然会吓到头脑一片空白。现在写侦探小说的作家太多了,但很多都恐怖血腥到变态,想用视觉给观众以冲击,要不然就有点平淡无味。侦探小说好写,但很难写得又恐怖又优雅,又紧张又有格调。阿加莎克里斯蒂不愧是侦探小说界的祖母级人物。
      
      所以我一直很喜欢英国的审美,那种英伦的感觉不仅仅是一种格式或套路,而是一种格调。是一种不论做什么都对美感有高要求的格调。
      
      看到最后看到最伟大的艺术家在乎的人还是他的妻子,想到他的妻子终究还是最有魅力的女人,心里觉得很欣慰。也许帅哥娶到的人不一定引人注目,但是艺术家的妻子一定很特别。是不是这样呢?记得纪录片里有一个罗丹的情人,满脸皱纹,还在神采奕奕地说:“哦,当他把我抱着的时候,我都快被他的眼神融化了”。嗯,从心底里羡慕艺术家,那是一群地球上最与众不同的物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12 06:00:37 | 只看该作者
      《啤酒谋杀案》里,波洛说,埃尔沙的心中只有爱与恨,黑与白,却没有同情和怜悯。
      埃尔沙,这个二十岁的女孩子,对待爱情的态度和对待玩具的态度同出一辙——想要了,就一定要抓到手,毫不迟疑,没有畏惧。在她心中,艾米亚斯是罗密欧,而她就是朱丽叶。这个比喻并不恰当。罗密欧和朱丽叶可以为对方而死,她却可以杀死艾米亚斯。她高估了艾米亚斯对她的感情,认为那就是爱;她也高估了自己对艾米亚斯的感情,认为爱就是不顾一切地占有。
      这是一场发生得相当偶然的谋杀,没有精密的策划。它发生是因为由一场情欲所激发的冲动,愤怒、失望和痛恨在一瞬间达到峰值,人的行为失控。但是,正因为她是埃尔沙,因为她自身的掠夺性,使谋杀事件具备了必然性。
      这一次,波洛提到了犯罪心理学。
      2009年8月30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3 04:50:11 | 只看该作者
      啤酒谋杀案好像并不是阿婆很出名的一本。但它的确是让人很难忘的一本。
      
      这是我大学时读的,现在回想起来,我虽不能完整记得故事的内容,却仍然可以想象当时的心境。
      
      我不能忘记她对各个人物人性温暖而凛冽的描写;不能忘记那些爱的伟大和心死的茫然;不能忘记波洛面对那些艺术作品时心中的动容;不能忘记书的最后,那个曾经的女孩说:“死的是我。。。”
      
      将死的艺术家画着美丽的凶手。也许我当年不能理解得更多,此刻我想重温一次。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4 15:05:31 | 只看该作者
      看完这部“啤酒谋杀案”,又一次感慨阿婆实在是一个充满创意,总能够对作品进行革新的奇女子。从开创荒岛模式的“无人生还”,到使用叙述诡计的“罗杰疑案”,再到有惊人的凶手设定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还有“ABC谋杀案”、“阳光下的罪案”等等,阿婆总是能够跳出既有的框架,向读者呈现一部让人大跌眼镜、耳目一新的作品,有着无穷创意的阿加莎,对侦探小说的贡献,实在是无可估量。
      “啤酒谋杀案”讲述的是一个陈年旧案的侦破过程,一个年轻女子委托波洛调查她父亲的谋杀案,而这场发生在十六年前的谋杀案,世人所认定的凶手正是她母亲,而委托的目的就是希望波洛能够洗刷她母亲的嫌疑。对于这场早已时过境迁的谋杀案,现场取证毫无疑问是不可行的,因此波洛逐个向五个案件的相关人员谈话,希望从他们口中拼凑出这个案件的原貌,最终还原出事实的真相。就像当年调查这个案件的黑尔督查所说,事情过了这么久,每个人很可能会向波洛说出一个不同的故事,波洛和这五个人的谈话就是一场罗生门,凶嫌卡洛琳的形象在每个人的口中不断地进行转换,每个人的故事的侧重点都有所不同。人证远比物证要复杂的多,因为物证从不会撒谎,而证人出于主观的原因,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或隐瞒或扭曲案件的信息,正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有一千个证人同样会有一千个不同的证言,不过这些对于擅长心理分析、心思缜密的波洛而言实在算不了什么,在逐一和每个人交谈过后,波洛成功地揭去笼罩在案件表面的面纱,捕捉到了事件的真相。
      在看完这部小说之前,我刚看完奎因的“凶手是狐”,二者在案件设置上极为类似,都是嫌犯的子女要求侦探翻查陈年旧案,洗刷嫌犯的作案嫌疑,不过二者在案件走向上却是越走越远,奎因最后还是依靠一件证物推出真相,而波洛则是在通篇的谈话中找出凶手,这也算是两位作者的差别吧,一个重在物,一个重在人。我必须承认,我喜欢奎因多过阿婆,因此总会觉得波洛破案的手法有些玄幻,根据证人的证词作出推断总给我一些不大可靠的感觉(这都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各位阿婆粉不要介意)。
      一直觉得看阿婆的作品最重要的就是看阿婆的创意,看阿婆如何能够玩转不同的花样让读者惊叹,本作就是一部在这方面颇为出色的作品,阿婆充分向我们展示了人的主观性会给事物的解释所带来的影响。一个充满创意的女子,叫人惊叹的才华!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17 22:58:42 | 只看该作者
         本故事虽然不是铁伊阿姨回溯时间长达几百年、涉及皇家秘密的正宗大手笔历史推理,可是也是没有物证,人证可疑,唯有从错综复杂的事实中理出矛盾,澄清线索,方能指出唯一可能的那个凶手。这种故事是我的最爱,因为太考逻辑推理能力了。相应的,也比较公平。不过,缺点是不够惊心动魄,很可能最后找出凶手了,发现人家死了或者老得啥也干不了了,于是只能给活着的人带来一点慰藉,成全侦探的一个智力游戏。
         这个故事中,不负责任的父亲可以说是家庭悲剧的根源。他被毒死我表示毫无鸭梨,丫太可恶了。但是懦弱的妻子居然默默扛起了杀人罪并且狱中自杀,我不能接受这种太过弱气的性格。她是为了家族的名誉?还是觉得脱罪无望?反正就这么潇洒地死了。女儿是从始至终最无辜的受害者,不仅失去父母,还要忍受“母亲杀死父亲”的流言蜚语这么多年,真可怜。还好结局足够温暖。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22 07:19:51 | 只看该作者
          看《高更,他的生活与艺术》,想到的却是阿婆的《五只小猪》(又名《啤酒谋杀案》),我果然是推理控。关于阿婆,小四最推崇《罗杰疑案》,我最喜欢的却是《阳光下的罪恶》《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这几部也是她最有名的代表作。而《五只小猪》却绝对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关于它有几个秘密的小彩蛋,待俺一一道来~
          一、书名来自《鹅妈妈童谣》,这是一部有着浓郁维多利亚气息的黑暗童谣,有一些著名的童谣,比如《杀死一只知更鸟》、《莉琪波登拿着斧头》以及“大兔子病了二兔子瞧”就出自这里,传说《妹妹背着洋娃娃》也是,其实并不是。顺便提一句,我最喜欢的一首歌《It's only a fairy tale》被改编过一个中文版本,就是《妹妹背着洋娃娃》。阿婆大约从小听着《鹅妈妈童谣》长大,多部小说取自于它,如《五只小猪》、《十人小黑人》(又名《无人生还》)、阿婆最著名的剧本《三只瞎老鼠》(又名《捕鼠器》)等等,这些书名都是直接出自《鹅妈妈童谣》,她还有大量作品里提到了其中的另一些童谣,如《黑麦奇案》里用《唱一首六便士之歌》作为凶案线索、《ABC谋杀案》提到了《莉琪波登拿着斧头》等。
          二、同样是罗生门的讲述方法,在阿婆的书里,大量运用这个技巧,每一个人都没有撒谎,但他们只是讲述自己看见的或以为的事实,同时出于私心隐瞒了一点什么,修正了一点什么,而波洛的高明在于他能从这些叙述的背后找出人们不自觉隐藏的真相或他们以为不重要的东西,他的办法是让人们不停地谈论,大量地说,这样就会有一些关键的小细节浮现出来,当然你要能发现它。到目前为止,我仅猜出了一部书的结局,就是《大象的证词》。小四说他猜到了《罗杰疑案》的结局,当然,他看书的方法跟我有点不一样,他是从后往前看的。
          三、有一个小悬念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波洛知道安吉拉事发前晚看了《月亮与六便士》,看到豆瓣上关于这个问题有一番讨论,没有答案。其实原因在于画家被害前一天晚上,安吉拉与他大吵一架,睡觉前她气不过又大骂了一通:“第一条,她要报复他。第二条,她巴不得他死了才好。第三条,她希望他得麻疯病一命呜呼,算是罪有应得。第四条,她巴不得像在童话故事中似的,一根香肠粘在他鼻尖上永远弄不下来。”她骂的这么乱七八糟,是因为她当时只有15岁。从这些话联想到《月亮与六便士》是因为提到了麻疯病。因为《月亮与六便士》取材于高更的生平,描写一个中年证券师为了追求心中爆发的艺术狂热,突然抛家弃子到了巴黎,后来他舍弃文明生活去了大溪地,娶了土著姑娘,最后因麻疯病而死,他为绘画而生,灵魂也在绘画中得到安宁。所以我以为,《五只小猪》中被害的天才而自我的画家也同样是影射高更。
          四、对于高更,你不能用人品这些东西来衡量他。他无情地抛弃妻儿,说对他们不感兴趣,也不再关心他们的未来。他霸占了收留自己并为自己治病的画家的画室、妻子和家,又无情地驱逐了这女人,致使她自杀。凡高的向日葵系列都是为了他而画,他甚至画了他坐过的椅子,高更却冷冷地说:你对我太友好了。他无情地离开使凡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这是传说中凡高致疯的一个原因。高更不是一个有人品的人,但他绝对是一个有魅力的人,这一点很象《五只小猪》里描写的那个画家。
          五、所以我觉得可以这么说,高更的天才来自于他的自我,凡高的天才来自于他的敏感。当然我更喜欢后者。
          六、毛姆是《月亮与六便士》的作者。他是我最喜欢的两个女作家张爱和阿婆所推崇的人,我却没看过他的一部作品。特别是张爱,受毛姆影响很深。张爱在上海沦陷区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沉香屑——第一炉香》时,找到周廋娟,周很喜欢这部作品,“一壁读,一壁击节,觉得她的风格很象英国名作家毛姆的风格,而又受一些《红楼梦》的影响。”后来他就此事求证于张爱,她表示“心悦神服”。弟弟张子静也在一篇文章里提到过张爱顶爱看《红楼梦》和毛姆。
          七、阿婆的小说里表现出强烈的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怀旧,不仅仅是《鹅妈妈童谣》。这是一个奇妙的年代,它有着我喜欢的一切元素,它是神秘孤僻高贵疏离的贵族时代,有着哥特式的阴暗腔调,比如《鹅妈妈童谣》,它是工业发展进入烈火烹油繁花著锦之盛的时代,冒着热腾腾白烟的蒸汽机车带来了未来与过去、工业与魔幻的遐想,所以我最喜欢的一种科幻风格——蒸汽朋克又被称作维多利亚奇幻,比如宫崎峻的所有作品,都带着蒸汽时代的稚拙朴实和浪漫幻想。
          这是一个矛盾的,因而充满了想象力的年代。令人着迷。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10-6 00:35:34 | 只看该作者
      吓人又俗气的书名让我犹豫了下才借来看。我翻开书的第一眼就呆了,不知道哪个手欠的家伙把第一页给撕了。。。。变态啊!!你要第一页做毛啊!!正文的页码3还和目录的2衔接地很理直气壮- -
      
      上课的时候看那的,故事很简单所以看的很快。几乎整本书都是不同人的反应和各种版本的证词,罗里吧嗦,急死我了。
      有点出乎意料的结尾真是让人感慨。
      有时候,眼见不一定为实,有时候,证据也可以说谎。埃尔莎以为自己胜利了,但她不知道她谋杀了自己的激情和人生。而死去的人,被迫或是自愿,反而找到了另一个世界,也许艾米亚斯和卡洛琳每天还在天堂里吵架,但心里总还是有一个为对方留着的位置。
      侦探小说被我看成了爱情小说。唉。
      还要感慨自己看书不认真,忽略了很多字里行间的情感。仔细的读应该是一部很不错的作品。
      
      ps 原来它的英文名是five little pigs。竟然翻译地如此直白。一堆“这只小猪xxx”的标题和频繁出现的那首小猪的歌真心没看懂。。。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10-8 23:21:14 | 只看该作者
           虽然爱情是什么?到现在我还在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身边的也给了我不少的启示:漂亮的姐姐要嫁给个有钱的姐夫,现在她的身价~~~~20万的钻戒,装修几十万的家里全部是最新电器和豪华家具,150万的保时捷。。。;普通的姐姐嫁给个普通的姐夫,每天为了柴米油盐的价格走偏所有超市和菜市场,为了省汽油钱儿挤公交。。。;在国外生活的妹妹为了绿卡身份嫁给了个比自己大很多的,而且还要忍气吞声的。。。这些都是我最亲的人们。也许是我的平庸,只能看到恶俗的东西。
         在这部小说里,我悲切的感觉到玩弄爱情是可憎的,画家为了寻求创作的灵感欺骗了他的情人,同时也伤害了他最爱的妻子和家人。结果呢?情人为了自尊,气愤的杀死了画家。让我感受最不舒服的是情人看着欺骗了自己,但是有非常深爱的画家喝下毒药然后在自己面前死去。。。人性的恶毒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10 19:16:10 | 只看该作者
            《东方列车谋杀案》《尼罗河的惨案》,作为阿加莎最著名的侦探推理系列中最著名的两案,我一直都没有看.因为知道阿加莎的侦探小说很少会有推理的部分,很少会有让读者与之一起探讨思考寻找真相的机会.反倒是这本Five little pigs勾起了我无限的兴趣,只因为在杂志上无意翻到了一篇文章,介绍这本书在她看来是阿加莎系列中最为悲伤的一部.这是一个追溯16年前案件的故事.丈夫喝了下过毒的啤酒而死,妻子被控告谋杀,判处终身监禁,一年后亡故.16年后,长大成人即将结婚的女儿不相信临死前宣称自己无罪的母亲真的曾经杀害了父亲,于是拜托波洛找出16年前惨案的真相.波洛没有亲眼所见,也没有亲身经历.他只能从这五位当事人口中,把当时的情景一块一块拼凑起来.他要通过他们心底最深的记忆,去看,去听,去感受那曾经的气氛。他决定从心理角度出发,回到十六年前那一段不平常的岁月......然而,值得沉思的是:每个人,对主要人物的看法不尽相同.五位当事人与克雷尔夫妇,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位当事人的叙述,都是一篇人性的记录......
             之后的确感到一股难以明状的悲伤,感觉得出来阿加莎对她笔下的埃尔沙 格里尔是充满感情的,也许悲伤是对她的.像朱丽叶般敢爱敢恨,敢于表白,毫不掩饰.是的年轻人是如此脆弱,如此勇敢,如此放荡不羁,如此桀傲不驯,如此自以为是,如此慷慨,又是如此的煞费苦心.通过波洛的话传达出了她对她笔下这个人物的惋惜.是的,在最青春阳光激昂的岁月中,如一只含苞待放的花朵在未充分享受生命的含义之时就已然凋零,在人生最初岁月中只学会了人类最极端的感情,爱和恨,不懂得未学会所有的成人的感情——惋惜,同情,理解,感恩,宽容.在决定的那一刻她早已死去.波洛最终对她的称呼为“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你有那么多东西要学......
             我悲伤的却不是她,是那个十六年前被误判却视为解脱始终心静如水卡罗琳 克雷尔.始终记得这段描写“她的心飞向了某个遥远的地方——只剩下躯体,沉静而有礼貌,嘴唇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要知道她显得朦朦胧胧,尽管如此,她却比另外一个更有生气......我崇拜卡罗琳 克雷尔是因为她退倒朦朦胧胧的个人世界里去了.她从来没有被打败,因为她从未交锋过.”不得不说婆婆细腻的描写让我无法忘记这个女人.给我的感觉她就如圣女般,可远观不可亵玩焉,是中国感中的清风明月行云流水.这是一具对自己没有把握但充满感情的灵魂,她具有着一种隐而不露的内在的美,她是那种如你仰望天空,老鹰飞过苍穹,在天空留下痕迹一样会在你眼里心里留下痕迹留下涟漪的女子.看着书,你似乎能感受到她的存在,她就站在你面前,静静的凝视着你.她拥有一切埃尔沙不曾拥有的宝贵情感,宽容,理解,同情,悔恨等等.当然还有真正的爱.
      
             马上想起曾经看过的一句话。
          悲伤的是什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与恨......
      
      
      
      
      P.S1:感觉柯南道尔《血字的研究》同样让人悲伤.猎猎长风,黄沙浩荡,行走在贫瘠的土地,数十年的追踪复仇是越时空的人生存在的坚定执著信仰.
      P.S2:不得不说婆婆人性的纪录,布莱克兄弟的心思的确值得细细揣摩......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7-3 17:47 , Processed in 0.0507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