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五类接触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当我们每日一如既往地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星空之时,心中不禁发出疑问:地球之外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因此我们就会产生出丝丝幻想,然后便会操着本能的好奇,有的放矢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最后学而至用,去证明实践当初的那虚无缥缈的幻想本身。我想这或许就是对“科幻”朴素简单的解读。
  本“科幻文学史”定名为“第五类接触”是源于目前人与UFO的六种接触划分,即是零类接触:遥远的目击;第一类接触:近距离目击;第二类接触:人体的某一部分触及UFO上某一东西或目击触击遗留痕迹;第三类接触:与外星人进行直接接触或是看清了UFO,特别是看清了其中载的类人高级生命体;第四类接触:通过心电感应与外星人沟通,这是大多数研究者所不承认的;第五类接触:人类用友好信息与外星文明联系。
  作为一部中国人写的“世界科幻文学简史”,本书的特色还是体现于是一部“中国人的科幻接触史”,除了在内容上于市面绝无仅有以外,这其中的小小目的也是在于要让看了此书的中国人和“科幻世界”来个“第一次的亲密接触”,所以和作者郑军先生商量更名为“第五类接触”,算是有些微微的野心。
  在提笔落字书写本文之日,惊闻老一辈科幻作家绿杨先生病故,真可谓中国科幻失一栋梁。绿杨先生在弥留之际于病榻床前留下了对本书乃至对中国科幻文学事业的深情寄语,可惜先生无法亲目见到本书了,本编真是遗憾之极。
  ——《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项目策划、责任编辑
  “老幻”们的寄语
  这是一部人类追梦的历史。未来似梦,在虚幻中呈现朦胧的美丽,在朦胧中隐约科学的烛光,永远吸引着你我追逐不已。
  ——叶永烈,著名科幻作家,传记作家
  这本《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资料丰富,语言晓畅清新,也不乏精辟的立论。值得一读!
  ——王晋康,著名科幻作家
  一部详尽生动的科幻文学史,带我们重走科学和幻想的壮丽征途,它本身就像一部引人入胜的科幻小说。
  ——刘慈欣,著名科幻作家
  未来主义文学也有丰富的历史,寻根溯源才能推断文类的发展。在中华崛起、不断增进文化软实力的时刻,出版包含本土内容的科幻文学历史读物,是一项远见卓著的智力投资。
  ——吴岩,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科幻专业研究生导师
  一部亲切的、真正中国视角的世界科幻史!
  ——姚海军,《科幻世界》主编,资深科幻出版人
  写得很好!
  ——刘兴诗,著名科幻作家
  这是一位学者充满睿智和洞察力的著作,其中许多资料是第一手的。我这个科幻作家是一口气读完的,读后感是八个字:如饥似渴,如沐甘霖。
  ——魏雅华,著名科幻作家,时政经济评论家
  继往才能开来,希望新科幻迷多了解一些科幻史。
  ——绿杨,著名科幻作家
  一部用生命写就的全面总结世界科幻煌煌历史、深入揭示中国科幻远大前程的杰作。
  ——韩松,著名科幻作家,新华社对外部副主任兼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副主任
  人们通常只是根据有限经验而对科幻抱有的片面的认识,通过阅读科幻的历史,会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科幻,发现科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和激动人心。
  ——刘兵,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素有玄幻、奇幻、魔幻之作,但缺真正的科幻大作;我们重人文而轻科学的思想传统对我们是一个限制,另一方面我们缺乏对科幻小说史的梳理、对科幻小说创作规律的研究;郑军经历十年艰苦努力完成的这部著作,不仅描绘了科幻文学的世界地图,提供了世界科幻文学绚烂的立体图景,而且还提供了一条深邃的科幻文学的“思想脉络”,知识性和思想性都值得我们重视。
  ——葛红兵,上海大学教授,创意写作中心主任
  仅仅将科幻的历史看成文学史的一部分,那是低估了科幻。科幻文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史。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科学史系主任
  科幻是创意产业中的一颗明珠,希望本书对推动中国创意产业发展作出特别的贡献。
  ——张合军,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
  这是一部大气磅礴的科幻史著作,我特别相信郑军的断言——“今天,最优秀的那批中国科幻作品已经达到了世界水平”,并相信十年内,中国科幻将走出国门,征服全世界的科幻迷。因为,历史证明,科学昌盛,科幻文学必然昌盛,美国、英国、日本的科幻史证明了这一点。科学日益昌盛的中国,科幻文学没有理由不昌盛。
  ——董仁威,世界华人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
  这本书的独特意义就在于它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领略了一段别样的历史。
  ——赵国珍,《新科幻》(原《科幻大王》)主编,资深科幻出版人
  一个没有幻想的民族,会有热情、希望和生机吗?幻想创造未来!
  ——房向东,《世界科幻博览》前主编,资深科幻出版人
  集科幻作家、评论家、心理学研究者和普及者等多个“头衔”于一身的郑军,给我们呈现了一部内容厚重、视野开阔、立论精辟的“世界科幻史”,赞!
  ——尹传红,《大众科技报》总编助理,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百炼钢化绕指柔,这本书堪称是郑军在“科幻大学”十年研修、十年磨砺的毕业论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于科幻史的独特理解和另类阐述,这是一种另类的“学院派”,是从创作实践中升华出来的论述体系,是通向“科幻世界”的另一扇大门。
  ——吕哲,资深科幻评论家
  《第五类接触——世界科幻文学简史》给了我们几副新眼镜,探索科幻、奇幻与梦想的古今演变,中外辉映,阐释幻想文学的脉络和真髓,指向世界科幻的未来在华夏。
  ——黄海,台湾科幻元老
  从儒勒凡尔纳的“鹦鹉螺号”到卡梅隆的“阿凡达”,这中间有多么漫长的征途?途中有多少不可思议的发明,有哪些令人惊叹的奇异世界?在这本书里,郑军将向您介绍科幻文学史中最重要大师的作品。
  ——谢利(Cyril Dubreuil),法国演员,法国的中国科幻通

作者简介
  郑军,生于上海市卢湾区,天津市人。一九九〇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心理学和教育学。一九九七年十月开始发表作品。迄今累积在中国大陆、港台地区出版长篇小说八部、评论著作一部、心理健康读物四部。中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评论文章三百余篇,各类科普文章二百余篇,总计四百余万字。并参与一些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

最新书评    共 1 条

Moje     第五类接触,是一种衡量与外星文明接触程度的说法,指的是人类用友好信息与外星文明联系。其中包含两个重点,人和外星生物。延伸出去,即人凭着自己的思维假设外星文明也使用相似的思维来尝试接触。具体到了这本书中,外星文明就是整本书在论述的科幻文学了。换句话说,科幻文学是一种充满了读者的预期的文学。科幻文学一直都在那里,作者所做的工作就提供人们对于科幻文学的思维的意见。    在第一章的综述中,作者提出了“生产力”与“人性”的问题。从书中提及的各个时期的作品来看,这对关系可以说是科幻文学世界一切现象的本源。    “总之,科幻是从生产力变化这个角度来讲人性的变化,远比从文化、道德、宗教这些上层建筑领域讲人性要深刻得多。”一语道出愉快地准备或正在与科幻文学作第五类接触的人的思维。的确科幻文学体现世界上应存在着的真实,为人们打开的是文化、道德等之外的另一个世界。但生产力并不是直接到达科幻文学的,文学是文化、道德、宗教等的上层建筑,并与它自己的基础们互相增益。科幻写未来,写环境的变化,努力地脱离当时人们的时代,以求给生产力发挥力量的空间,但最终,读者在阅读时必将落回到所在的时代,所处的文化环境中。科学技术只是科幻选取了一个切入点,其实是对世界的全面反映,包括人性在内。缺少了后面的这一块,即使小说中充满了科技的体现也无法让人有所感悟。科幻中的科技与现实中的文化、道德、宗教等看来是不能对立或割裂的,科幻的优越性在它因奇妙设定而产生的巨大的其他文学不可比拟的包涵性,而不是单独因为人对于科技感的文字带来的幻象的审美感受。    由此看,作者在书中一笔略过的“软、硬科幻”问题也得到解答。科技与哲思共同组成科幻,只是读者在对作品的审美上的区分,没有哪一种才是真正的科幻之说。它是生产力与人性的二元动态统一。只是作者说:“主流文学有‘性格决定命运’的创作公式,科幻文学则是‘特殊环境决定命运’。”按照第一章里头的观点,是否把科幻文学的公式变成特殊环境决定性格(最终表现出来的影响即是决定)继而决定命运?我认为不行,生产力不能决定一切,人性更是不可能被生产力从根本上影响的。生产力有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的决定性。米勒利尔在《社会进化史》中写道:“文化的原动力,显然在人的自身。”技术在人性的支配下发展。人性的外在表现只是需要生产力现实的刺激。这两方面永远是科幻文学的游戏。一部科幻小说可以单独偏重地探讨某一种问题,但宏观地看科幻文学史,它就是对生产力与人性动态统一的论证。    作者在一开始就说明科幻文学是一种类型文学,要有特殊的角度去看待它。普通人都只能在浩繁的科幻文学世界中截取几个点来体验,没法形成系统。但一个人在这样接触到科幻文学时必然使用自己的一套。看完这本书,真让人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本初地喜欢科幻这一种文学。没有哪一种文学是靠系统的文学理论来体现它的价值的。科幻文学史,除了以作者个人的思维反映“科幻文学”的发展历程外,还有能体现出来的就是科幻文学作者和读者的一种优越感。换句话说就是为第五类接触做准备的产物。例如虽然作者对科幻与市场结合的发展感到纠结无奈,但实际上是一种骄傲的姿态,想想看最丰富多彩的黄金时代、战后的美国科幻的迅速发展。科幻与主流文学史上的文学其实没有这么大的区别,无论是从主题思想的变迁、艺术手法的变化、还是流行的条件。    人在与科幻世界这个未知作第五类接触千万不要想的太多,只需把感官向当下的世界完全开放,并且同时体验文字带来的审美。科幻不能自己与主流文学划出一条界线,因为它可以有与主流文学一样的文化影响力,提携人精神内省的力量或是提供审美的愉悦。那人也不用这么做。    (另外,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性材料的确很丰富。但书中插图混乱,版式糟糕,显示科幻文学的特色,想与主流文学史给人的感觉区别开来,不应该是这么干的。或者可以说那种人加给科幻的通俗性特色本身就不对)     详情 发表于 2013-8-25 11:4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5 09:35 , Processed in 0.230389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