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3| 0
|
台北小吃札记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密斯陈
在天津出差,慕名“狗不理”,于是和朋友到一家装修的富丽堂皇的“狗不理”饭店专吃包子。一口吃下去,油香四溢,却让我胃里不断翻腾,朋友是宁波人,也直摇头。后来好奇,查了查狗不理的来历,原来,在清朝,一个叫“狗不理”的小伙计给一家蒸食铺打工,专做肉包和什锦蒸菜,食客大多是船工、纤夫和商贩,广受欢迎而得名。时至今日,甚少体力劳动的我们,已经不太需要这些油腻的食物来充饥了。一个地方的美食注定是跟它的文化相关。
近来,读了好几本“美食”书籍,华丽小资如《元气糖》,饮食文化如《味道》,今天推荐的这本《台北小吃札记》则是地地道道专讲食肆的文集,坦白讲,论有趣,我最爱的是《味道》,但是谈食物,舒国治的《台北》最为专一。
如书名所言,书中介绍的是台北的小食,而且并非像美食地图所指鼎鼎大名的餐馆酒店,也非商业聚集之地,大多都是街头巷尾,那些荒疏兮兮、墙面贫素不引人注意却不间断的寻常饭铺,或藏于穷街陋巷、透出旧时风意的传统小吃,亦或门庭若市、客人却多半是邻居与旧识的家庭作坊。 其实吃,很简单,就像舒国治所言,他只是吃,并不与店家攀谈,也尽量不问他的历史、制作秘法、创业甘苦,那些仿佛是专为高明的料理找出依据。好吃便是好吃,若说得天花乱坠,往往离好吃有一段路。这个道理,我以前不懂。
舒先生属意永乐布市对面的“清粥小菜”、内湖老张胡椒饼,喝酸辣汤会特别嘱托“不放味精,油少、勾芡少”,描绘台北华山市场二楼的“阜杭”豆浆店的气氛,“且看所有的东西皆是现揉现做现烤出来的,而豆浆的水汽、饼的烤香气、工作人员如一大家庭的忙之又忙,在怂恿人大快朵颐;是的,便是这样一种吃早点的氛围,最让我这种天涯漂泊的游子喜欢”。舒先生写的是食物,讲的也是城市,就像他说“小吃的佳美,透露出城市里人的佳良。”
梁文道的《味道》,讲的是吃的社会意涵,关注的是饮食文化。的确有趣,可以增加茶余饭后的谈资。可是如今这个社会,人人都在社交网络秀美食、秀靓照、秀感情。仿佛这些东西不拿出来给大家看,就丧失了他们美的意义。然而《台北》一书,让人回归到简单的食物上,不念过往,不畏将来,就只是在当下,仿佛天地间唯有自己与食物,在一起享受彼此的融合。就像一行禅师讲吃橘子:先闻它表皮散发的气味,观赏它的色泽,然后用手拨开它,感受那溅射出来的细雨般的汁液,满满的吃,以最昂贵食物的方式对待一只普通的橘子,专注而集中,仔细品味由酸至甜微妙的变化。可谓,真正的享用美食。
详情
難得糊
我是土生土长台北人,我试着说明一下我们对於小吃的心态吧。
其实小吃迷人的地方并不是小吃本身,而是在於整个过程。这麽说吧,小吃一定会依附在一个传统人潮聚集地,我们是称为夜市的地方。没有一个市场的人潮来聚集,单单一个小吃是很难靠自己存活下去的。我们现在把夜市看作一个很大的百货公司,里面的摊位看作百货公司里的柜位(有关食衣住行育乐的担口),你思考一下为什麽大家会喜欢逛百货公司、怎麽逛百货公司、怎麽选择要逛的百货公司,那麽就会清楚台湾人为什麽喜欢逛夜市、怎麽逛夜市、怎麽选择要逛的夜市了。
小吃,其实也就是夜市里面的"食",但因为好吃得东西一定会有人排队,以中华民族的潜质,人们看到有人排队一定会看看是什麽原因,然後几乎都会跟着排队。好吃得东西也一定是香味四逸,就像你逛百货公司时闻到一间香水铺的香味一样,一般人也都会被吸引去的。久而久之的循环下去,你就会知道哪些摊位是要排队的,而且也一定要排队才吃得到。
小吃也有个特性:一定要现场吃才好吃,一般打包带回家就没那麽好吃了。当然也许客观上东西真的当下是比较美味的,但也有个原因是当时的环境因素,譬如人声吵杂、老板的吆喝声、排队人群的羡慕眼光、刚出炉的香味...等,就像百货公司里面的饰品,一定是当下戴着比较好看,买回家就发现没那麽美了。
其实逛夜市、吃小吃是不需要理性思维的,只要放开心胸,把自己想像成刘姥姥就可以,就像我有时也需要去大陆的大都市一样,我也很享受挤地铁的过程 ... 很奇怪吧?但我觉得挺好玩、也挺有趣的,而这就跟逛夜市一样 ...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21:15 , Processed in 0.32459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