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2| 0
|
士兵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飞鸟翔
“老兵不死,他们只是默默离去”
这是一代名将麦克阿瑟在退休仪式上给他的支持者留下的话,我想,放到这里非常合适。在人生这个战场上,我们都是一个个为了某种理由而奋战的小兵,有成有败,但总希望得到个有尊严的结局。只是,这很难。
之所以想起说这个,是上一次聚会上朋友说起她正在看《士兵突击》,勾起了我很久之前的回忆。这部电视剧已经红了很久,以至于现在人们都不再提起它了。如今的流行是更多的军事意淫剧,比如《第五空间》、《我是特种兵》什么的,剧情狗血,造型华丽,都试图复制《士兵突击》的成功,但却没有一个能做到的。同时可以看到中国影视剧创作的低级和无奈。
《士兵突击》最红的时候,百度贴吧都爆了,满街的媒体都在说许三多,到处都是王宝强那张傻傻的笑脸。我却没有掺和。也许是当年在新浪舰船论坛里追《兵王》的时候已经把热情都用尽了,也许是我对这本书这个电视剧的理解和其他人有所不同,总之那时候虽然同样看了新版书和电视剧,但我没怎么评论,我更喜欢从前的那个版本,就是上面那张图,最早的《士兵》,没有那么多华丽煽情的POSE和标志,就一个钢盔,冷凝简练,留个大家一个人成长的故事。
《士兵》原名《兵王》,我最早看到这个故事是在2001年的新浪舰船论坛,当时非常有名的军事论坛。小说是从一个话剧剧本改写而来,原话剧是由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排演,获得全军文艺汇演一等奖以及诸多荣誉,也让这个话剧团避免了被解散的命运,从中可看出其价值。当然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本书能红到后来的地步……
《士兵》讲述的是一个成长的故事。而在最初的版本里,和后来的电视剧有所不同,更朴实,更贴近一个人的心路,因而更有文字上的冲击力。不像后来的版本更有画面感。对于喜欢琢磨文字的人来说,最早的版本更好一些。从故事和思想来说,这书是近年来中国军事文学作品中最接近《兄弟连》境界的一本书,无关正邪,无关成败,只是一个男孩成长为一个男人的变化历程,也是我们所有人从青涩走向成熟的纪念。
《士兵突击》后来的版本修改主要体现在几个人物语言和身份的修订,以及剧情开头和结尾的设定。原著(包括话剧版)都是记录了许三多和A大队在参加国际侦察兵对抗大赛“爱尔纳·突击”中的历程。后来的电视剧版图书给改成了参加国内的军事演习。说实话这个可以理解,因为国际对抗不好表现,没准再弄出个《冲出亚马逊》来。但因为这个小说的原型和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的确有“爱尔纳·突击”这个比赛,中国士兵的确拿到了冠军,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真实记录,因此最早的版本更有一种真实冲击力,不像后来的军事演习那样有点假。
回到这本小说,许三多并不像王宝强那样表现的那么傻(这是很多老读者最大的抱怨之处),他只是比较懦弱和自卑。他从出生起就是没被人在乎过,大哥叫许一和,二哥叫许二乐,到了他出生,老爹本想要个闺女,但有是男的,老爹觉得多了,所以才有许三多这个名字。除了老爹的一点嫌弃,大哥二哥的戏弄之外,同村村长的儿子成才从小就是他仰望的对象,无论从成绩上还是人缘上都死死压住他,即使当兵都是老爹豁出去老脸,套来了招兵班长的一句话(就是史今这个倒霉蛋),才让他有了机会和成才一起去。所以许三多这个人,从小就不知自己为啥活着,不知道想做什么,不知道能做什么,就像我们很多人在高考,乃至大学毕业前后的那种状态,稀里糊涂就给扔到了部队。他的第一个动作就把连长高城给惹火了——面对突然出现的坦克,他举起了双手,这对于钢七连这样一个有红色荣誉传统的连队来说简直是不可饶恕,所以从开始连长就不喜欢他。加上这个人的确有些笨,没信心,反应慢,除了班长照顾他,成才念着乡情和他有交往,几乎没人喜欢他。后来他也顺利成章的被扔到了看守加油点的野外驻守。说起来也算适合他。
到了那么一个三不管纯放羊的地方,许三多的亮点反而出现了,就是执行认真。他和新兵连一样出操,站岗,训练,还给荒芜的营地铺了一条路。混日子的战友讨厌他,因为他的认真让不认真的人难受,但当兵,就是最基本的大头兵,认真服从是最重要的,尽管在技能上他不是最好,但态度上很出色。于是他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个放羊班很多人的命运。
这是许三多的第一次成长,就如同我们离开家,离开学校,第一次进入社会一样,面对的是和课堂中完全不同的现实,光怪陆离,可以混,可以玩,也可以认真,很多人就栽在这第一步。尽管聪明如李梦,资历如老马,最后都成了放羊的混混。所以面对许三多,他们那么羞愧。
许三多回到训练部队,又显示出了短处。光知道认真执行是不行的,必须会应变,有判断,这都根源于人的自信心,问题是他缺的 就是这个。班长怎么踢他打他带他都不行,因为他无法理解太崇高的目的。于是班长最后给了他一个很具体的理由:你干的好,我能升上去。为了报答班长,这个家伙才开始了有方向的拼命,显示出一个人的天赋和能量。问题是,他出色了,代价是显得不那么出色的班长必须走,于是他又开始悔恨和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他只是学着史今的样子,在形式上重复一个班长的所作所为,但如果没有意外,他就到此为止。
第二次考验来自于军队改编,钢七连被解散,重整为电子对抗侦察连。除了连长和许三多,其他的人或者退役,或者调离,只有兵头和将尾——班长许三多和连长高城被留下处理后事,连长不忿,但习惯认真执行,不想将来的许三多反而给心高气傲的连长上了一课。其实无论史今还是此时的许三多,都是很优秀的士兵了,就是明白士兵的本分,并且坚持。正如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那样,知道什么是对的,但能否坚持,就是个大问题。
许三多在钢七连的半年留守让我感触弥深,他一个人就代表这个连队,连长也调走了,他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出操,一个人整理勤务,一个人唱歌……小说里有句话“当兵的就是死都是抱着团死一起,就怕一个人没支援,现在什么事情就都靠你自己了啊”。话很简单,但放到现实却是困难的无法想象。因为人最怕的就是寂寞,面对一个困难,没有战友,孤军奋战,那种孤独绝望和无力感,能把一个人的精神摧毁。许三多也是一样,他甚至都不会说话了,因为太久没有和人说话,除了机械的唱歌和喊口号。连交流都没有。他的情况是极端。但事实上面对现实我们坚持奋斗的时候,那种寂寞,何尝不是如此?有多少人可曾有和战友交流过心中的苦闷和无奈啊。很多年前上中学时,我读过一篇小说,《1983年全国中篇小说获奖作品集》,陆文夫的《围墙》是其中一篇。还有《啊,女兵》、《索伦河谷的枪声》、《引而不发》等描述军旅的作品让我难忘,对了,还有很棒的《肖尔布拉克》,有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去看看。其中《引而不发》很有《士兵》的味道,“引而不发,跃如也”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意是拉开了弓不放箭,让别人观摩。放到这里,是表现军队“养兵千日,难待一时”的寂寞。士兵是为战争而准备的,但又不希望有战争,可真正临战时,那种渴望是难以言述的。那篇小说很好的表现了这种痛苦。放到《士兵》中,就是面对没有方向的未来,那种坚忍和等待。
事实上,过了这一关,许三多已经成为一个男子汉了。他在团里成为传奇,不仅仅因为他军事技能的优秀,还在于他一个人撑起了一个连队,钢七连始终没有失去它的灵魂,因为这支连队就是在苦战中幸存下来的。原著中如此描述“这支连队打过很多次血战,每次战斗过后,他们并不忙着庆祝胜利,而是默默的收拾好战友的遗体,包扎好身上的伤口,庆幸自己又活了下来,并为了在下一场战斗中幸存而做好准备”。它有无数荣誉,但它战斗的目的,不过是像一个士兵那样活着,并且有尊严。这是解放军之所以成为百战雄狮的基础。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很难,因为要有尊严,就像现在说“站着,并且把钱赚了”一样难。许三多的六个月,让他不再是一个懵懂的少年,而成为了真正的优秀士兵。所以到后来,无论是临阵退缩的成才,还是动了“走一下关系”心思的连长,都在他面前惭愧,因为尊严。这个东西虽然现在人人都说可以放下,“小不忍则乱大谋”什么的,但真的面对有尊严的人的时候,我们都会仰视,为他让开一条路。
到此,后面的路完全就是许三多的广阔天地了,他一如既往,就像在七连里一样,不抛弃尊严,不放弃战友,冲击着一个又一个困难,让旁人肃然起敬,因为太难了,不仅仅是肉体上的痛苦,还有种种精神上的诱惑。这个人仿佛毫无人性一般都不动心,仅仅就是一句简单的话“那不是当兵的该干的事儿”就统统摆平了。这个时候倒是显出了他“傻”的重要性,因为认死理,心无旁骛,反而来的简单。成才那么善交际的人,吴哲那么高智商的人,在他面前都显出了短处。坚定,这是如今这个世界最稀缺的品质。而成才和吴哲从许三多身上也学会了坚定之后,同样也显出了自己的牛逼。他们在一起,最后在世界最好的特种兵中,独占鳌头。相比之下,后来电视剧里军事演习的设计,一句王宝强依旧稀里糊涂冒呆气的表演,倒显得下乘,显得许三多还没成熟坚定,只是不懂而已。我很不喜欢。
许三多的原型是士官肖毅,万岁军38军侦察兵,“爱尔纳·突击”竞赛中唯一的士官,9项个人第一,冠军主力。这个人是成才和许三多的集合体,一个人守过野外补给点,在侦察兵考试中也做过弊,但最后还是成为了后来的许三多。兰晓龙在38军装甲6师24团体验生活半年,对他很熟悉。在交流中兰晓龙曾经和我们说“许三多,或者说是肖毅,也是支持我创作出这个故事的动力,因为当时部队的话剧团也要解散了,大家都心态惶惶,就像七连那样,有这个故事、这个人才让我度过了那段最难的日子”。
因为家庭的缘故,我对部队和士兵的生活都很熟悉,也很有感情。我在高山兵站出生,从小就是在出操和口号中长大,打过各种轻武器包括高机,见过血淋淋的尸体。但最重要的,是从小就知道“我是二连的孩子”,这种部队建制的归属感对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从小我们就是在这种扎堆的环境下长大,二连的孩子和八连的打,然后是五团的孩子和地方的打,再就是汉族孩子和维族孩子打,有这种集体的支援和保护,才有安全感,所以我很珍惜有一个团队的感觉。等到大学毕业后,一个人在北京奋斗,家乡的兵团也改制成为企业,再没有那种部队的凝聚力。到现在,我是彻底的单兵作战了,一个人决定该向哪里走,该做什么,这种艰难和痛苦仿佛一个人在钢七连一般。所以我分外理解许三多一个人撑钢七连的痛苦,也明白他坚守的意义。
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老兵不死,他们只是默默离去。十年过去了。《士兵》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连这书的封面,都是我费了不少力气从旧书网站上找到的,它已经被淹没在各种华丽的封面和花哨的故事里,就像一个普通的士兵那样。当初为这本书喧嚣一时的人群里,能如许三多一样坚持下来的终究是少数,更多的人选择了李梦的道路,无可厚非。他们从来没理解过七连,自然也不会像七连那样坚持。但对于我们这些最初的读者来说,没人知道这书在十年前给我们那批人的勇气和力量。很多在论坛上认识的朋友,至今有联系,并且在站着赚钱,这很不易。而十年之后,我面对无战壕,无战友,也不知向哪里冲锋的状况,想起了曾经像史今一样寡言少语但身体力行带我们的徐班长,想起了靶场上威风八面,却在退伍后酗酒而死的梁指导员,想起了对我严厉苛责促我成长的主编Walker,想起了当年坐一桌嘻嘻哈哈讨论选题的记者组诸位同事,多年后,这些记忆,对我还那么清晰,和这本书一起,构成我心底里最基本的信念和勇气。
许三多将来会怎样?我们不知道。而在现实中,我们都要学会低头弯腰,因为各种理由。据我所知,史今更多的是成为一个优秀的民工,伍六一也是一个出色的擦鞋匠,这是更现实的结局。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怀念那个夏天,看到这群人,看到自己成长变化的时候,那种兴奋和快乐。士兵可以离开军队,但不会离开战场,所以我们这些长大不成年的毛孩子们,就像眷恋校园和初恋那样,眷恋许三多,眷恋那个当初的自己,以及未能坚持下来的那个时刻。希望自己仍旧是那个稀里糊涂冒傻气,却有着无限可能的孩子。只是,还回得去么?
无论如何,希望当初的那一点勇气,还能流在血液里,支持我们在这个乱糟糟的战场上有尊严的生存下去。
再见,士兵,好运,许三多们。
详情
独角兽
常常人们说,贵在坚持。
很多人都喜欢许三多,很多人在提到他时说的都是踏实二字。可真正令三多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是他的坚持。
这个世界里,能够坚持的人必然有所收获。太多太多的人被纷纷扰扰的选择遮住了眼,坚持,成为了一种奢侈。
坚持是苦涩的,常常看不到希望,看不到终点。
可人世那么复杂,又有多少人有着能够穿透未来的慧眼,洞察先机的玄妙?
也许坚持很苦,看不到希望,但很多事,其实不用问意义,不用问缘由,就像许三多说的:现在我不问有什么意义了,这真的很傻。
其实我们面对繁复的选择时,都傻。我想,选择一个,坚持,是用简单的心,面对复杂的世。
因为,坚持,可能得不到你想要的,但你一定会得到,一定会收获,挥洒下的汗水,一定能够开出灿烂的果。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08:03 , Processed in 0.053255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