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179|回复: 9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悉达多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4 15:30: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古印度贵族青年悉达多英俊聪慧,拥有人们羡慕的一切。为了追求心灵的安宁,他孤身一人展开了求道之旅。他在舍卫城聆听佛陀乔答摩宣讲教义,在繁华的大城中结识了名妓伽摩拉,并成为一名富商。心灵与肉体的享受达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98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9-4 15:51:02 | 只看该作者
      嘎然而止。我既庆幸自己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又感到迷惑,因为我不懂最多略知一二这样的圆融统一以及所谓“唵”字真言。我得到最大的启示可能仅是趁年轻要去争取与挥霍甚至堕落,但仍需节制。悉达多的堕落因为他聪灵、空虚,他的孤独注定让他超出凡尘,即使他赌博也是为了嘲讽世俗和金钱,以及无法填满欲望的沟壑。他是贤者,却又不是圣人,他最终面带纯净、安详、奔放、慈爱与圣洁,他却又只是一个凡人,师从河流、石子、森林等世间万物,如此的圆融统一最终带领他到另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言辞充满智慧,这不能怪侨文达,因为我们都是需要经历万种世态才能到达极深禅定的彼岸。思考与修行不能停止,倘若我们把享乐也当作一种修行,体验生活的鲁莽、艰辛;倘若我们把哀怒比作一种戒律,那将是更加甘甜的清泉、极乐。心怀感恩,若你做不到包容,也要尽力尝试一笑了之并前进,坚定地在自己的道路上心无旁骛地前行,专注之余也要懂得欣赏,风景也好,苦中作乐也罢,总能从中吸取到有限甚至无限的能量。
      
      20岁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9-4 15:51:02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体验如果未达极致并终归寂灭,都会重新出现,悲哀总会回归
      
          这一句是悉达多体验过失去孩子后作者写到的,书中尤是悉达多爱子这几章动人心魄。这世间最终的考验,最大的劫难仿佛就是这奋不顾身,几欲用生命去换得的爱了。这爱不仅限于对子之爱,可以是对任何人之爱,对任何事之爱,冲击生命最深处的关键,教人如何平静下来。
          而那河畔草木的一枯一荣之间,便是轮回了。如同那些往日的回忆的日渐消退和曾经那一瞬间的刻骨铭心便是一个轮回了。而今日的思念欲裂与明日的淡忘如水便也是一个轮回。生命的河流上,表象生生不息,轮回变生生不息,在生命交替之中,更在生命的过程之中。
          以河比喻永恒的生命之流再恰当不过,河流不受时间的影响,而轮回依附于时间,是时间的产物与嘲弄。河流在时间之下静静的流淌,若佛陀证得永不受轮回之苦的涅槃,便不应是无死无生,而是安心在这永常的河流之中,不受时间的捉弄,便也无苦无痛。
          然而如何寂灭,却没有交代。而且之后便是向船夫的倾诉,可见他只是摒弃任何教义并不是对导师的摒弃,或许跟着佛陀,若聆听生命也可圆满,只是他当时的狭隘让他以为佛陀只有教义。在之后就是聆听河水,与面露微笑。应该就是在那一瞬间看到了世间情感的无常,对那爱子之情的释然和对安住于生命之流的喜悦填充了他的心灵,这样便算是寂灭与圆满了。
          然而小说确实有些戏剧性,暴富之后便是寻死与解脱,岂不知这生活最大的能力便是把人变的平庸,变的毫无特点,尤其经过那些奢侈,早已不是曾经的沙门,又哪来的勇气,哪来的坚定要出走和寻死呢。或是因为黑塞把这长时间的事情压缩了,如同把一个人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来释怀的感情在一瞬间解脱。所以看故事意犹未尽,看黑塞的对心灵的描写真是酣畅淋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9-4 15:51:02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婆罗门之子”我就疑惑了,释迦牟尼是刹帝利来着。中途还自作多情和聪明的为作者把悉达多和乔答摩分裂开来阐释佛经中的“所说……即非……是故名……”的手法喝彩。全书看完才最后发现这书是伪装成佛陀传记的自由发挥的小说。
      
      抛开误会,其实让悉达多去见乔答摩真是个好创意啊。佛陀不是老喜欢玩是我非我的游戏么,比起跟弟子争不如跟自己辨来的痛快啊。而且回想起来,侨文达要皈依佛陀的时候,悉达多的表现真的很诡啊,他满心希望侨文达去世尊处,而实际上侨文达信佛陀说无异于背叛悉达多,悉达多对这种背叛不加阻止还高声赞扬这算怎么回事。合理的解释就是悉达多实乃乔答摩!另外注意到对佛陀没有外貌特征描写,这似乎也暗示了两者的关系。再有黑塞不可能不知道为本书取名悉达多会造成误解,所他这样取名肯定有为佛陀作传的意思,到底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简述下悉达多的折腾史:他是婆罗门之子,过着干净清洁的生活,可他偏做苦行僧找折磨,苦修三年他与佛陀辨后得到了自己的觉醒,可这个觉醒告诉他不该苦修而应该入世。于是他将米糕抛给了狗,对名妓伽摩拉说出“我想你做我的朋友和导师,因为我对你所擅长的技艺一无所知”这种混帐话。以后的二十年他越来越混帐,混帐到想结果了自己。之后他和一个敬奉时间之河的船夫做伴。这期间他得而复失了一个儿子。最终船夫得道而去,他也证得大圆满。整个故事中悉达多都是以一种天启的方式获得重生然后进入下一个副本。作者意图明确——先当高尚的天使再做堕落的魔鬼,然后你才可能去竞选上帝。
      
      思想上,对于佛教部分的解释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花一世界一石一梵天,自性自满不假外求,法可心传不可言说之类的。非要从这书里找到一点西方色彩的观点,就是最后突兀出现的“热爱世界论”——我感觉爱是世上最重要的。唯一重要的就是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佛家或许有慈悲心,但那是一种怜悯并非热爱,黑塞解为热爱怎么看都是西方基督教思想的产物。
      
      总结:本书语言诗化,情节浪漫,缺乏逻辑,是一本魔幻小说佳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9-4 15:51:02 | 只看该作者
      生于尘土的还是归于尘土,归于尘土才能达到圆满。自我追求终极归于虚无。想到所罗门的传道书“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这世上的事莫不都是如此吗?清醒是一种痛苦,沉沦是一种痛苦,因为思想的存在,因为和世界的格格不入,不能融入吗?就算身体和精神已同化,但灵魂之寻却总是不能熄灭。悉达多是寻道者之书,是浪子之书。但愿我们经历这种种灵与肉的折磨痛苦后,能寻得。因是不能轻易相信之人,因是看重自己之人,因是相信智慧之人,因是寻求真理之人。所以,在我们寻求真理的时候,真理也在试验我们。所谓美丽聪慧,确是让人跌倒的石头。愿我们最后能如悉达多一般,平静的接受自己和这个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9-4 15:51:50 | 只看该作者
      嘎然而止。我既庆幸自己在这个年纪读到这本书又感到迷惑,因为我不懂最多略知一二这样的圆融统一以及所谓“唵”字真言。我得到最大的启示可能仅是趁年轻要去争取与挥霍甚至堕落,但仍需节制。悉达多的堕落因为他聪灵、空虚,他的孤独注定让他超出凡尘,即使他赌博也是为了嘲讽世俗和金钱,以及无法填满欲望的沟壑。他是贤者,却又不是圣人,他最终面带纯净、安详、奔放、慈爱与圣洁,他却又只是一个凡人,师从河流、石子、森林等世间万物,如此的圆融统一最终带领他到另一个新的境界,他的言辞充满智慧,这不能怪侨文达,因为我们都是需要经历万种世态才能到达极深禅定的彼岸。思考与修行不能停止,倘若我们把享乐也当作一种修行,体验生活的鲁莽、艰辛;倘若我们把哀怒比作一种戒律,那将是更加甘甜的清泉、极乐。心怀感恩,若你做不到包容,也要尽力尝试一笑了之并前进,坚定地在自己的道路上心无旁骛地前行,专注之余也要懂得欣赏,风景也好,苦中作乐也罢,总能从中吸取到有限甚至无限的能量。
      
      20岁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9-4 15:51:50 | 只看该作者
      任何体验如果未达极致并终归寂灭,都会重新出现,悲哀总会回归
      
          这一句是悉达多体验过失去孩子后作者写到的,书中尤是悉达多爱子这几章动人心魄。这世间最终的考验,最大的劫难仿佛就是这奋不顾身,几欲用生命去换得的爱了。这爱不仅限于对子之爱,可以是对任何人之爱,对任何事之爱,冲击生命最深处的关键,教人如何平静下来。
          而那河畔草木的一枯一荣之间,便是轮回了。如同那些往日的回忆的日渐消退和曾经那一瞬间的刻骨铭心便是一个轮回了。而今日的思念欲裂与明日的淡忘如水便也是一个轮回。生命的河流上,表象生生不息,轮回变生生不息,在生命交替之中,更在生命的过程之中。
          以河比喻永恒的生命之流再恰当不过,河流不受时间的影响,而轮回依附于时间,是时间的产物与嘲弄。河流在时间之下静静的流淌,若佛陀证得永不受轮回之苦的涅槃,便不应是无死无生,而是安心在这永常的河流之中,不受时间的捉弄,便也无苦无痛。
          然而如何寂灭,却没有交代。而且之后便是向船夫的倾诉,可见他只是摒弃任何教义并不是对导师的摒弃,或许跟着佛陀,若聆听生命也可圆满,只是他当时的狭隘让他以为佛陀只有教义。在之后就是聆听河水,与面露微笑。应该就是在那一瞬间看到了世间情感的无常,对那爱子之情的释然和对安住于生命之流的喜悦填充了他的心灵,这样便算是寂灭与圆满了。
          然而小说确实有些戏剧性,暴富之后便是寻死与解脱,岂不知这生活最大的能力便是把人变的平庸,变的毫无特点,尤其经过那些奢侈,早已不是曾经的沙门,又哪来的勇气,哪来的坚定要出走和寻死呢。或是因为黑塞把这长时间的事情压缩了,如同把一个人可能需要几个月,几年来释怀的感情在一瞬间解脱。所以看故事意犹未尽,看黑塞的对心灵的描写真是酣畅淋漓。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9-4 15:51:5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章“婆罗门之子”我就疑惑了,释迦牟尼是刹帝利来着。中途还自作多情和聪明的为作者把悉达多和乔答摩分裂开来阐释佛经中的“所说……即非……是故名……”的手法喝彩。全书看完才最后发现这书是伪装成佛陀传记的自由发挥的小说。
      
      抛开误会,其实让悉达多去见乔答摩真是个好创意啊。佛陀不是老喜欢玩是我非我的游戏么,比起跟弟子争不如跟自己辨来的痛快啊。而且回想起来,侨文达要皈依佛陀的时候,悉达多的表现真的很诡啊,他满心希望侨文达去世尊处,而实际上侨文达信佛陀说无异于背叛悉达多,悉达多对这种背叛不加阻止还高声赞扬这算怎么回事。合理的解释就是悉达多实乃乔答摩!另外注意到对佛陀没有外貌特征描写,这似乎也暗示了两者的关系。再有黑塞不可能不知道为本书取名悉达多会造成误解,所他这样取名肯定有为佛陀作传的意思,到底有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简述下悉达多的折腾史:他是婆罗门之子,过着干净清洁的生活,可他偏做苦行僧找折磨,苦修三年他与佛陀辨后得到了自己的觉醒,可这个觉醒告诉他不该苦修而应该入世。于是他将米糕抛给了狗,对名妓伽摩拉说出“我想你做我的朋友和导师,因为我对你所擅长的技艺一无所知”这种混帐话。以后的二十年他越来越混帐,混帐到想结果了自己。之后他和一个敬奉时间之河的船夫做伴。这期间他得而复失了一个儿子。最终船夫得道而去,他也证得大圆满。整个故事中悉达多都是以一种天启的方式获得重生然后进入下一个副本。作者意图明确——先当高尚的天使再做堕落的魔鬼,然后你才可能去竞选上帝。
      
      思想上,对于佛教部分的解释没什么新意,无非就是一花一世界一石一梵天,自性自满不假外求,法可心传不可言说之类的。非要从这书里找到一点西方色彩的观点,就是最后突兀出现的“热爱世界论”——我感觉爱是世上最重要的。唯一重要的就是去爱这个世界,而不是去鄙弃它。佛家或许有慈悲心,但那是一种怜悯并非热爱,黑塞解为热爱怎么看都是西方基督教思想的产物。
      
      总结:本书语言诗化,情节浪漫,缺乏逻辑,是一本魔幻小说佳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9-4 15:51:50 | 只看该作者
      生于尘土的还是归于尘土,归于尘土才能达到圆满。自我追求终极归于虚无。想到所罗门的传道书“虚空的虚空,一切都是虚空。”这世上的事莫不都是如此吗?清醒是一种痛苦,沉沦是一种痛苦,因为思想的存在,因为和世界的格格不入,不能融入吗?就算身体和精神已同化,但灵魂之寻却总是不能熄灭。悉达多是寻道者之书,是浪子之书。但愿我们经历这种种灵与肉的折磨痛苦后,能寻得。因是不能轻易相信之人,因是看重自己之人,因是相信智慧之人,因是寻求真理之人。所以,在我们寻求真理的时候,真理也在试验我们。所谓美丽聪慧,确是让人跌倒的石头。愿我们最后能如悉达多一般,平静的接受自己和这个世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9-4 15:51:50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来,我的记忆中,佛祖释迦牟尼的名字叫作乔达摩悉达多.
      然而作为世尊(佛陀十号之一)的乔达摩出现在青少年悉达多面前讲佛法的时候,我的三观开始崩塌,更何况,悉达多还有个基友叫乔文达(我一直想叫他文西...).
      很多年以后,乔文达在悉达多的额头轻轻一吻,那一瞬间,在悉达多微笑面庞之后,乔文达看到了无数自然事物、人物甚至整个宇宙的生灭和变幻。当时世尊乔达摩已然辞世,新的世尊悉达多也豁然开朗立地成佛。
      我不知道乔文达这一吻中,有否感受到伽摩拉三四十种体位曾经给青年悉达多带来的快感,只看到乔文达泪水划过脸庞仿佛在说“感觉不会再爱了”。
      一个俄国出生后来入瑞士籍的德国作家用轻快并且饱含深情的笔触重新演绎了印度佛祖从少年到沙门到商人到渡船船夫的流浪之旅。中文译本可读性十足,估计原著更是文采四溅可惜我并不懂。
      
      阅读时间:2.5小时。
      推荐购买。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5 10:47 , Processed in 0.0511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