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本书作为许知远早期作品,体现了他对我们生活的这个年代的思考和试图与70年代生人建立共鸣的意识。作者生于70年代后期,有人说这个年代出身的是充满物质感的一代,显然这是个武断的结论,每一代人中都会有人积极回应智力的承传,特别是生命力与想像力充沛的青年。《那些忧伤的年轻人》是这个名叫许知远的青年在星巴克咖啡馆里、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床上、春天的北方城市街道边,一次次遭遇智慧或者青春的完成。许知远已试图搭建属于自己的某种具有自我信仰意味的文字领地,这信仰与精神的自由和智力锻炼有关。
  本书初版于2001年,至今读来依然动人。那些才华横溢的文字,轻柔流淌出来的感情,不因时过境迁而褪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青春所凝聚的激情是不变的。正如作者所言:“它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它只是让我意识到时间在我的短暂生命里的流尚,我还年轻,如此而已,而‘年轻就是天堂’。”

作者简介
  许知远,1976年出生,200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微电子专业,现任职于《生活》杂志,他也是单向街图书馆的创办人之一。曾出版《那些忧伤的年轻人》、《转折年代》、《纳斯达克的一代》、《昨日与明日》、《思想的冒险》、《新闻业的怀乡病》、《这一代人的中国意识》等。

最新书评    共 15 条

凡我所    一代人都有一代人的特点,回望那个如烟花绽放的历史、回望那个令人仰慕的理想主义年代、回望那些才华横溢无古人无来者曾跟我一般年纪的年轻人、回望那些或迷惘或垮掉或忧伤但都远离青春的人们,历史的车轮终于把我们这代人碾到风华正茂的前沿,但我们注定让那些时代的人失望,我们只是个商品,没有思想!  详情 发表于 2013-8-16 10:24
水寻安    这是在一个适合的时间点,遇见的一本感觉恰好的书。      许知远说他在写作中寻找到了安宁、美好的东西。   起初他追求华丽,渐渐地注重起对生活真实的体验。   这是一个成长的过程。   成长的过程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经验的积累,更是内心对于自己所做的事确认的过程。   我们获得的或者说向别人传递的更多的是信息和推理,不是确定的观点。   世界的参照体系很多,你要试图从不同的地方借鉴不同的经验。   我还没有成型,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所以它们都是我的一部分。知识可以被不断取代、颠覆,但性格的塑造却能给人生带来稳定性。”      而我也一直在寻找,在人海,在信息的海,在生活的海,寻找我自己,试图去建立那个完整的自我。         看他写的《中国纪事》,初以为只是本融入了历史的游记。后来发现不是,在这里碰到了很多熟悉的人,尼采、弗洛伊德、卡夫卡、北岛等等,看到了一些城市,比如充满历史的碎片与隐喻的北京,不知如何定位的南京,比如是否忘了的唐山,比如空洞而华丽的上海…      他还写了其它,社会的浮躁、焦虑,犬儒主义的盛行,知识分子的迷惘与自我沉溺,理性的匮乏,语言的浅薄,物质的推崇,强者的傲慢与弱者的偏见,饱经压抑与对投机充满无限热忱的民族……他努力地观察、触摸、思考,捕捉今日中国社会的某种情绪。      而最受感触的是对燕园的记忆的描述,   我在想,那些冲动,荒唐的过往,那些恣意散漫,青春昂扬的日子,是否是以后回望时最美好,最富诗意的回忆?   也许,那时的环境是灰暗,拥挤而脏乱的,但是那个自己,是灿烂夺目的。阳光就洒在你的顶空。   你几乎可以听到那些笑声,心跳声…   亲切的,是那些感觉,那些人。   在一次次回望中,那些色调渐柔和,以至于那整个环境,都温暖了起来。      天是暗蓝色的,月是皎白色的,浅绿的草在愉快地生长,年轻的心在一起歌唱…   而我在杭师的夜晚,也偶遇过这样的场景……         ——写于大二暑假  详情 发表于 2013-9-14 00:57
張心曼    優雅的騎士--許知遠  張心曼      下雨天,人慢慢不安份,想逃離甚麼,去喝點小酒。I-Phone響了,另一頭的他淡淡的:"老地方,灣仔小酒吧。"我是開玩笑的語氣呢喃,正和優雅的騎士談戀愛,你別吵我。他說那把他也帶過來吧,於是我把許知遠帶去了小酒吧。我喜歡陌生,如許知遠和他的《那些憂傷的年輕人》。只要是陌生,便是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關聯……      許知遠《那些憂傷的年輕人》的北大回憶,總是突如其來。北大的故事總是這樣的,進去時你也許還年輕,出來時卻已蒼老了。那是個充滿野性夢想與自由意志的七十年代燕園。許知遠是優雅的騎士,他的愛情有著透明的古典主義色澤,他的夢想有著靜謐的激情。許說:"在功利的世界裡,我們忘記了愛情的模樣。我很願意就此回顧一下愛情的歷史,努力給讀者呈現愛情最初的面目及其後來的流變,這種不無輕佻的回憶中充塞了我對於古典世界的有點變態的眷戀。"(憂雅的愛情到哪裡去了?)      冷清的小酒吧,因一場雨,更寂寥了。燈暗處,還是五年前那個穿得很吉卜賽的女郎,還是披頭四的老歌"Hey Judy",以及Scott McKenzie的"San Francisco"。我知道的,許知遠懷念那哼著:"Be sure to wear some flowers in your hair."的美好70年代。許知遠和Woody Allen都是體貼入微的,溫柔提醒你我,哪個時代才是最美的時代?懷舊與前衛,美好與醜陋的二元對立,在時空中,都是耐人尋味的形而上學。      我試圖向正在吃德國豬手的他描繪許知遠。"啊,Born in the 1970s(10th anniversary special edition)",他說他喜歡這白封面的簡潔有力。"70年代,真令人嫉妒啊,夢想和自由。畢業不過幾年,連懷舊也沒時間。""是的,I-phone4才下眉頭,I-phone4s卻上心頭了。"80後的你我,從不知道許知遠眼中網絡時代的虛無與美女作家的氾濫,更從未體驗過許知遠曾經迷戀崔健和孔慶東價值觀的支離破碎。我迷戀的是許知遠描述的北大拖鞋文化,廁所塗鴉文化以及噓聲文化。許感嘆:"我們都會懷念史努比,就像上個世紀的人懷念19世紀的單純一樣,但面對現實的殘酷,我們所能做的可能僅僅是懷念。"(一條人文主義狗)      有人說香港,甚麼都缺,就不缺詩人。但這時代,詩人對異性沒有任何誘惑力。但許知遠的故事裡是有的:"這好像是80年代的故事,那時候最流行的求愛方式是,路上攔住一個姑娘說:"你喜歡文學嗎?"那時候文學青年是個搶手的稱號。"但後來,許說:"自王朔出道以來,文學甚麼時候開始淪為貶義詞了,好像張口談文學的人都是些大尾巴狼。"他這樣批判:"文學是自己體會的,不用老是拿出來炫耀,而且越是那些半瓶子醋越喜歡拿出來晃蕩。"(文學青年)      他說許知遠很名士,作品很哲學。不再讀哲學的男人如他,都適合結婚。所以他快結婚了,和一個在迪斯高認識的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孩,他說這也算愛情裡的哲學吧?說完爽朗地笑了。我會懷念大學時代,一起在宿舍聽Kit Chan,五月天和無印良品,在地鐵站聊笛卡爾和叔本華,還有黃葉片片紛飛的中文大學窗口。如今這個男孩,關心的不再是哲學,是DreamHouse應該買翔龍灣還是愉景灣。      "叔本華在一篇論及如何寫作的文章中提到這樣一個觀點:"像偉人一樣思考,像普通人一樣說話。"(寫作的第三條道路),我想不是每個人的生活和寫作都可以如此優雅地過去,更多人在茫然未知中丟失了青春裡最昂貴的東西--夢想和個人意志。      "唸一段給我聽吧,關於青春的底色。""這書分為四部份──(一條人文主義狗),(燕園的記憶),(迷失於閱讀中)及(重建象牙塔),我就讀(迷失於閱讀中)的一段。""好吧,閱讀總是令人迷失,生活也一樣。"我坐在一個角落裡,午後的陽光越過我肩頭照進來,我在筆記簿上寫著。侍者給我端來一杯牛奶咖啡,等咖啡涼了,我喝下半杯,放在桌上,繼續寫著。以後有的是日子,可以每天寫一點,其他的事都無關緊要。"(流動的聖節)我唸了一段給他聽,他忽然笑了,再後來就哭了。      我們在灣仔地鐵站分別。我把許知遠的書送給了他,目送曾在我心中,也是優雅騎士的男孩漸漸走遠了。      --原文刊登於《信報》副刊     详情 发表于 2013-9-14 14:53
傅立叶    没想到这么早就回忆了,一位来自70后的大学生回想起白衣飘飘的年代,那些夹杂着理想主义的日子,仿佛马斯卡尼的乡村骑士一样令人难忘,天使守护下的象牙塔让人敬畏和憧憬,不知名的小酒馆中留下暧昧令人无限遐想。   反观当下,反思与批判的大学精神日趋萎缩,人文主义的光芒在消散,考研,考公务员,找工作正在占据着大学的全部,死亡诗社的老船长被迫出走,任逍遥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北大曾经仰望星空的少年们不甘的低头看着这个时代,大学精神的传承在这里被打断了,那些年轻人终归还是忧伤起来,这个国家的未来在哪里?  详情 发表于 2013-9-15 17:00
刘弗儿     这本书给推荐,是推荐给18-22岁的特定群体的,如果我自己能早几年看到这本书多进行思考,不知道自己的今天是否会不一样。至少我会去多读一些书。    十几年前大学以及整个社会存在的问题,今天依然存在,是那么的相似,甚至变本加厉。功利、浮躁产生了压力,于是我们有着统一的所谓的目标,我们成了校园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统一产品,我们不再生动不再有趣,缺失了青春的浪漫与理想。我们只为了未来的生存,再也不会去体验生命应有的跃动与疯狂。    走出校园,一方面我们没有真正的获得生存的本领,另一方面我们也缺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无法体会生命的宽度。    许知远大篇幅的是对青春、对生命本应有的浪漫、放荡进行描述,于是产生对今天的木讷的大学生的无限同情与惋惜。这一部分也是最刺激我内心的部分,对自己大学四年的后悔,对未来生命的思考,青春已经所剩无几,我到底应该怎样去生活,是遵循旧路,还是响应许知远的号角?内心无所得到答案。因为我也已经习惯了浮躁与功利,我无法放下它们。    其他部分论及到了阅读,科技等,不少观点我挺赞同。但是不得不说,这本许知远20多岁时候写下的书,还是透露着年轻人思想的矛盾,比如他一方面追求更有深度的思想鄙视无知的呐喊,但是另一方面他还是被一些小资小调所打动。年轻人写东西就是这样,我觉得。    选择看这本书是因为标题,自己最近一直忧伤,于是被字眼打动。但是其实这本书并没有起到疗伤的作用,他所指的忧伤是那些有理想的人,他们爱思考但是理想又得不到实现,他们矛盾,所以他们忧伤,他们敏感。  详情 发表于 2013-9-16 01:43
Jason    但这忧伤不是坏事,唯一的,希望可以持久。      发觉埋头的这许多年,唯一的收获竟是我从网上以比书店更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这本书。      对折扣的迷恋竟可以高过对书本身。因此评价过短倒也不足为奇,很少进行过人文思考,阅读得最多的也是教科书。  详情 发表于 2013-9-17 10:59
薇薇vi     现在看书中描写的那些大学生化图景,如果要用时下的一个词来形容的话,最贴切的恐怕就是“屌丝”了。但这群屌丝现在恐怕走在祖国最重要的位置上发光发热吧。    “谁的青春不曾荒唐过”,这群70年代“屌丝”的疯狂却让我看的心潮澎湃,让我不由得想起了联大时期,他们就和那时 的苏熟人一样有激情有梦想,有着改变世界的雄心,知道最近看《虞美人盛开的山坡》看到上个世纪日本的学生那种追求梦想追求进步的激情,我又着实被震动了。    现在动不动有拽得不得了的“二代”们,“高富帅”们恐怕再也没有了当年的激情与梦想了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9-18 16:03
anne    作为80`的我,总是如青年时的许知远一样,对那些历史深处的记忆与激情,充满了向往。然而,更感谢许知远在憧憬与呐喊之后的理性回归。走近经典,思考人生,不论是对中国大学发展的批判,还是对中国大学生人格塑造的思索。   忧伤,浅以为是对人文精神的一种追思,是对人生意义追寻与确认中的迷惘和坚持。在急速发展的当下,这种忧伤渐渐消融在浮躁的心绪里,变为了喧嚣的不安,尽管可以在物质富足的征程中暂时消隐。但终究,只要不放弃对人与人生意义的追问,这样的忧伤,将会伴随人一生。  详情 发表于 2013-9-18 23:57
食时     我喜欢故事,讨厌评论,因为很多评论就是自我偏见的代名词,除了发泄一腔情绪之外,别无用处。    我讨厌公知,他们是发表评论最多的人,自以为是,站在高台上俯视人群,指责这,指责那。    我以为许知远是公知,所以错过他的讲座。    却因为书名上的忧伤和年轻的词语搭配而借来这本书。    大仙说:女人一怨妇就脱俗,相应的男人一忧伤就脱俗。    书里面充斥着作者对北大对那个白衣飘飘年代的憧憬,对90年代校园的批驳,忧伤的男人大都这样感今伤古的。可惜当时许知远只是一个大学生,他岁现实的所感多思略显幼稚。    更喜欢他书中类似于短篇的读书笔记的文章,阅读让作者在一群只知道学习课本、考研、考GRE的功利动物中特例独行。    他喜欢夜晚,喜欢晃荡,对一个陌生女人有不是爱情的微妙情愫,他说这是冒险的体现,如果他害怕这个,那就表示他老了。    他喜欢逃课、喜欢睡懒觉,他有着年轻人的高傲,他甚至会昂着下巴藐视众人般地走路。    他对自己的生活是看透后的放肆,因为他想不一样。    他躲进书里,给自己一个闪亮的灵魂。    我爱他的勇敢和忧伤。  详情 发表于 2013-9-21 21:47
leader     历来的少年们,在青春后期激素的扰动下,纵情的狂欢,嗜酒如命、为爱痴狂。他们创造和延续着历史,在生命最旺盛的时期,创造了一部部伟大的故事。生命的真谛不在于在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了多久,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时光里为历史续写传奇。他们看起来是那么不珍惜生命,日夜笙箫、纵情声色。       作者笔下的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李敖说他们:文明即梅毒。法国的大学生在街头高声叫嚷:要做爱,不要作战!易卜生说他们是世界上最有力量的人、也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性、饮食才能给他们带来生理的满足。他们狂妄、暴躁、孤独、寂寞。混淆梦境与现实的爱恋,却时刻幻想着高潮。他们矛盾、焦躁、激情、抑郁。时而为了爱而不惜一切,时而相互指责对方的叛变。他们易怒、好强、堕落、渴望。早晨还在憧憬,傍晚却已经忘却。作者笔下的这些忧伤的年轻人,创造来了历史,赢得了人们最终的尊重。他们的想象力才来都没有收到过限制,他们的思想在宇宙里徜徉。他们创造了一个个伟大的奇迹、诞生了一个个伟大的不朽。他们热爱生活,他们执着,他们豪爽,他们唯一的遗憾就是生命苦短,英年早逝。       更形象的说,那是伟大的年轻人的忧伤。然而我们现在更多的年轻人却是碌碌无为、平凡一生。他们也忧伤、他们甚至故作深沉,可是他们的思想蜷缩在三尺卧榻上,就像笼子里的鸟,失去了翱翔的自由,再也绽放不出绚烂的光彩。       我总是这样评价现在这些年轻人的,那就是:他们不够勇敢、不够浪漫。       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可是他们不敢去实现它,甚至不敢把它说出来。他们很世故也很现实,尽量让自己不去触犯所谓的规则,努力使自己符合大众的审美。他们怕孤单怕安静,喜欢凑热闹、怕一个人孤独的呆着,一群人仅仅为了不孤独的消耗生命。他们从众,哪怕是错的也会坚持、他们想得到别人的认可,放弃了自己的特色。他们怕把自己的想法暴露给别人,不是因为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秘密,而是担心暴露自己的无知。他们伪装坚强和忧伤,伪装自己的年龄,他们甚至耻于自己的年轻,他们丢掉了自己的本。他们呆板、乏味,对爱情那么无知、没有一点浪漫的气息。他们都暗恋着某个个,可是他们不敢去表达和追求,因为他们的内心没有承受失败的坚强,机会总是在这样矛盾的忧伤中流逝。       他们已经没有了自己的想法,唯一坚守着的,就是努力使别人认可自己,这是他们获取快乐和成功的源泉。事实上,我行我素、做自己才是真正的年轻人,可是他们却努力扭曲自己的天性,妄自菲薄。我不知道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为何如此不堪,我甚至有点厌倦他们,那些更小的孩子和更大的孩子反而更加风趣和幽默。他们抽烟、喝酒,可是他们不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纯粹是为了酷、没有所谓的忧伤、只是故作忧伤。他们不知道想什么,只是努力不让自己空虚。打击他们的好方法就是,去否定他们。他们攀比、追星、追随潮流,怕落伍、没有一点自己的坚守,因为他们怕离群、怕孤单。所以我也不喜欢他们这种傀儡的性格,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他们只是盲目的跟随。他们应该更勇敢一些、应该更浪漫一些,而社会也应该允许给他们犯错误的机会,因为他们是年轻人!       如果一个人在青春期时不具备飘渺的幻想,那么这个人注定是乏味的。我喜欢他们独到的见解、欣赏他们蓬勃的朝气。希望他们能够坚守自己的孤独,因为那是创造历史的源泉。我希望这些年轻人能够更勇敢、更浪漫!  详情 发表于 2013-10-11 04:3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9:04 , Processed in 0.297787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