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童年与故乡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7 15:12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童年与故乡》出版于1934年,是作者童年生活的记录。四十篇散文,两百幅漫画,非常生动有趣地描述了他的童年,家庭,学校,军队,初恋等天真烂漫的生活履历,同时旁触到北欧的大自然和它的动物,山林以及纯朴粗野的农民生活。图画文字都有独特的风格。
      由于德文原版为手写、手绘,为了使中文译本“更加生色”,译者吴朗西先生便也遵从德文版体例,请好友丰子恺亲自书写配图文字。
      丰子恺先生也认为:“古尔布兰生的画,充分具有写实的根底,而又加以夸张的表现,所以能把人物和景物的姿态活跃地表出。他的文字近于散文诗,也很生动。他把童年在故乡所为,所见,所闻的精彩的片段,用绘画和文字协力地表现出了。有的地方文字和绘画交互错综,分不出谁是宾主。这种艺术表现的方式,我觉得很特殊,很有趣味。”
      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童年与故乡》中文版,便是依照德文版版式(开本比德文版略小),文字部分由丰子恺手书,插图部分依原作。吴朗西先生妙笔生花的翻译、丰子恺先生意趣盎然的钢笔行草,与作者的漫画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此次《读库》整理再版,我们依照1934年出版的德文原版样式,采纳中文版中丰子恺先生的手写体正文,及德文版中的插图素材,经认真修复整理,重新进行拼版制作,并恢复为德文版的开本规格,同时保留了吴朗西先生的“译者后记”与丰子恺先生的“写者后记”。
      为方便当代青少年读者阅读,我们将吴朗西先生的译文整理为简体中文,以印刷体附后。

    作者简介
      奥纳夫·古尔布兰生(Olaf Gulbransson),1873年生于挪威,二十岁后赴德国慕尼黑从事漫画杂志编辑工作,当代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
      译者吴朗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出版家、编辑家和翻译家。
      手书者丰子恺更是家喻户晓的美术大师。

    最新书评    共 4 条

    Linda    我也有美好的童年   我也有很多的回忆   我也有儿时的玩伴   我也有好多好多的乐趣      可惜我没有好的文采   也没有好的画功      一切的一切仅存在我儿时的记忆里      我想多记录,等我老了,不太能记事时,再看看曾经写下的文字   让我在回忆里也能甜甜的笑  详情 发表于 2013-7-23 22:29
    秋秋    好的书,不是重口味的。原生态,没有惊艳,没有枪林弹雨。   好的书,不是说教的。展示事物本来的面目,读者自己去思考。   好的书,不是满满当当地,看上去也许有些单调,寥寥数笔,但掩盖不住丰富的生活和丰富的人生。   好的书,什么时候找开,翻一翻,总会有收获。  详情 发表于 2013-7-25 20:51
    frank     从图书馆借回来时很是惊喜,我所借的这个版本装订相当豪华。硬纸板的树皮非常简洁,偌大的马黄色版面上只有三行黑得发亮的丰子恺手写的书名作者名译者名。翻开以后更是为满眼的插画,手写的字体所惊诧。书很厚,但内容并不算多,所以读起来也很快。    有一点遗憾的是,由于繁体字有时候不太习惯,读起来比较累,没读多少就改读书末的简体字版本了,欣赏不到作者的插图,同时也欣赏不了丰子恺先生用心的书写。但对于文章内容的趣味性并没有减少。很难想象这书出版时作者已逾花甲,毕竟书中对事件的细节刻画依然生动。即便没有插画帮忙,读到那段文字时,相应的画面还是能够浮于脑海。    书里所讲的内容书题便很简洁的概括了,一为童年,二则故乡,似乎这书原本应该叫《从前》,有人觉得原题更有韵味,个人认为各有千秋吧。    作者的回忆起始于4岁,只有寥寥几行字却十分有趣,描写的是小时候在个子比他还高的草丛里喂鸟的趣事,这一下子就让我想起我小时候虐待虫子的事情:以前住的还是平房,夏天门前总是会有虫子,有一种体积还算大的(我们当地方言叫“土地狗”)经常被我们捉过去玩。我和我哥也记不清从哪里弄来了一个针筒,每次捉到虫子就用针筒向虫子注水,现在想来都有点恶心的事情却是当时每天傍晚的固定娱乐项目,罪过罪过。    第二件事便到了5岁,被年长一些的孩子戏弄的故事。好吧,又勾起了我许多回忆,但不是我被戏弄,而是我坑蒙比人家孩子。这类记忆好多,因为以前一起玩的小孩子太多,站在今天看当时我还真是没素质,以欺骗小孩子为乐趣,厚颜无耻了都。    而我所记得的过去都是这些带有黑暗属性的,并且远不如作者的回忆那般细致,比起作者61岁高龄我这20岁便如此不记事儿就显得很不堪了。看到作者在小学以及以后丰富的生活经历真觉得我这20年都有点白活的意味了。在我的家乡,唯一能让我有特殊记忆的节日也许只有春节,但这些记忆的构成因素也大多是人,而与城市无关。没有山峦没有湖泊没有牧场没有庄园。故乡的文化不那么深入人心,也许是我记忆略显苍白的原因。    但尽管如此,我仍是热爱着家乡的,我仍会做出将来不留在上海而是回家乡工作的设想,我不想离开她,只有那里才有归属感,有安全感。这些是别的城市所不能给予我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13:42
    阿常    他们第一次喝酒。喝醉了,天旋地晃了,吐了。第二天,清醒了。      第一次动心了。第一次订婚了。深藏在心坎中的,在那红色焰苗的蜡烛光中,一封信被偷偷地塞到手中,握出了汗,暗暗地猜测谁是那个邻家男孩。      某本日记中,秘密们挤在一处,唧唧喳喳。稍有动静,便立刻噤声不语。偷窥者的脚步声渐行渐远,兴奋夹杂着恼怒,一股脑儿的发泄出来。      终归是要长大的,结婚的,生子的。于是,就重新经历一遍这甜蜜的忧伤。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18:5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1 05:40 , Processed in 0.482399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