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為世界起舞:碧娜.鮑許 Pina Bausch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碧娜.鮑許一九四○年出生在德國西部以金屬加工製造業聞名的索林根市。十五歲即進入至今仍以音樂與舞蹈聞名的福克望學校學習舞蹈。因成績優秀,畢業後獲政府獎學金赴紐約繼續深造。一九六○、六一年間得到紐約茱麗亞音樂學院特殊學生獎,同時也開始了她職業舞者的生涯。返回歐洲後,碧娜在許多著名的編舞家旗下演出許多重要角色。一九七三年德國北萊茵西法稜州政府頒予碧娜.鮑許藝術新人獎的同時,她接掌了烏伯塔爾舞團芭蕾總監的職位。初時,碧娜因前衛的理念與不尋常的表達方式,飽受本地觀眾的質疑與排斥,然而,碧娜仍能秉持著ㄧ股對藝術的熱愛與執著,不斷自我要求、自我超越。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終於能在歐洲的舞蹈及戲劇界日漸嶄露頭角,並且建立了今日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是一種前所未有的舞蹈與戲劇的結合。正如諾貝爾特.賽佛斯(Norbert Servos),這位長久以來伴隨碧娜.鮑許舞蹈劇場成長的作家兼藝評家,在他最近出版的《碧娜.鮑許之舞蹈劇場(Pina Bausch /Tanztheater)》一書中談到:「烏伯塔爾之舞蹈劇場模式,在以透過對人性心理,如:渴望與盼望、恐懼與勉強為主題的表達方式,誠然已創造出了在造型、色彩、氣氛及動感的畫面上,一個極其豐富的世界性戲劇。」碧娜也一再強調,她的舞蹈劇場是以一種真實又確切的眼光來看人性與人的行為。它代表著她的一種不帶成見的處世態度。它所要告訴人們的是:他們「是怎樣的人」,而不是他們「該是怎樣的人」。它也不立下任何人所該追尋的理想或是道德標準,卻是說明人們在不斷追求幸運的嘗試與誤解過程裡,即使常有失敗挫折,仍然要保持幽默的心情。因為唯有如此執著,方能使得人們對獲得幸運與愛,這「人類基本要求」的希望,不至破滅。
      碧娜舞蹈劇場的內容多來自與現實生活接近的童話、神話及夢境的片段。經由類似交響樂般的作曲方式,將真實與幻想的層面相互交織在一起,使兩者間近乎沒有界限。這不是說真實將為夢境所取代,而是「醒著的夢」同樣能說出人真正的一面。在舞蹈劇場裡、在想像與真實之間,使得感情與理智結合在一起。就如碧娜心中常引用來自法國作家聖.修伯里在他著名的《小王子》所說的:「只有用心來看,才能看見美好的。」
      碧娜.鮑許不僅創造出了一種新的舞蹈形式、新的呈現方式 ,她也讓「舞蹈」這個名詞有了新的定義。它的影響不僅及於舞蹈;今天,全球在碧娜.鮑許的舞蹈劇場影響啟發下的戲劇、歌劇以及影片的實例已比比皆是。

    作者简介
      古名伸 KU Ming-shen
      成立「古名伸舞蹈團」並積極推廣「接觸即興」。
      田國平 TIEN Kuo-ping
      曾任《表演藝術》雜誌編輯。
      林亞婷 LIN Ya-tin
      研究專長為舞蹈與文化研究。
      吳俊憲 WU Chun-Hsien
      曾任雲門舞集舞者。2001年與法籍妻子Chrystel Guillebeaud 共同成立Double C舞團,獲得Eduard Von Der Heydt 文化贊助獎。
      周郁文 CHOU Yu-wen《
      破週報》記者。
      俞秀青 YU Shiu-chin
      獲文建會舞蹈創作首獎。
      陳雅萍 CHEN Ya-ping
      研究專長為舞蹈史、評論、舞蹈文化研究。
      張懿文 CHANG Yi-wen
      以碧娜.鮑許舞蹈劇場為研究主題。部落格:blog.yam.com/user/danceanne.html
      梁小衛Priscilla Leung
      探索人聲作為表演藝術的種種可能性。
      趙玉玲 CHAO Yu-ling
      台灣舞蹈研究學會理事。
      鴻鴻 Hung Hung
      曾任《表演藝術》主編,並主編「當代經典劇作譯叢」系列。部落格: blog.roodo.com/hhung

    最新书评    共 1 条

    喜欢喜     “我对许多以前不认识的音乐感受特别深刻。而这种多元性正反映我的舞团中有二十六位不同舞者的情形。即使如此,还是能共同创造一种和谐。这当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事物,全世界皆然。”   ——1995年,皮娜鲍什接受评论家赛佛斯采访时说       “假如我们只窝在乌珀塔尔,到现在累积这么多作品,我们一定无法为每部作品做许多场演出,果真如此,有些就会消失不再上演。通过旅行和许多场次的表演,让我们可以将旧作再演出,并将之保留。要不然,这根本不可能。因此,我个人觉得旅行很重要。……旅行和旅行带给我们的经验,及我所碰到的人,让我学习到不少事情,这对我而言亦相当重要。”   ——1977年起皮娜鲍什大量的巡回演出开始,她为此解释         “我必须总是为舞者着想,假如有人在一部舞作里只出现在一个场景中,只要这位舞者归属我的舞团,我便不能删除那个场景。”   ——皮娜鲍什解释她作为编舞家为何不在首演前就删除不喜欢的场景          “当然是靠编排。该拿这些事情怎么做?一开始什么也没有,只有一些问题,一些句子,某人示范的小动作。一切都很零散。然后不知何时,时机便来到,这时我会把一些适当的动作与别的事情组合,如果我有了确定的方向,我就会有更多更大的小东西,然后我再从不同方向继续探寻。它从相当微小的事情开始,逐渐愈来愈大。”   ——1980年,皮娜鲍什创作《1980》后谈一个作品如何产生          “童年。犹如爱情和温柔,渴望,恐惧,悲伤和愿望,被爱,是 皮娜.鲍什不断重复的主题之一。她想在排练中找出‘你们在婴儿或孩子身上所看见的事情,并为已被你们遗忘的一切感到惋惜’,并思考那些‘你们觉得已失去而感到可惜,或遗憾那些不再存在的’事情。其中一位舞者忆起自己失去的事情是:遇到不如意时,尖叫和哭泣,放松的朝摄影机看,不跟任何东西玩。’一位女舞者问道:‘我们真的遗忘了吗?或我们自己只是认为自己不再有那种能力?’ 皮娜.鲍什踌躇着。后来她说:‘我想见到的并非是你不再拥有的那种能力。’她感兴趣的是再度成为孩童,如孩童般直接的表现和表达,毫无伪装的可能性,而非无能。例如,‘我叫小珍,我想跟你玩。’‘我累了,抱抱我。’‘为什么不跟我讲话?’‘跟某样东西玩好几个小时。’‘把家具当做城堡玩。’‘相信魔术师会变魔术。’‘不断的问为什么。’要对环境存在疑问,且自己去查明真相,去经验,去发现。”   ——1981年10月27日,曾任皮娜鲍什舞台导演的作家雷蒙德霍在他的《班东尼琴》排演日记中记录          “舞者们给了答复,也做了一些事。你一听到提问的问题,就知道我想寻找什么 。但问题是,许多问题并没有答案。情况并非如我所想像的,只有我无能而已。有时候,我们大家都没有那个能力;这不止是我的问题。”   ——1982年秋天皮娜鲍什排演《康乃馨》时,接受《国际芭蕾》杂志采访时如此承认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22:47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8:37 , Processed in 0.228618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