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3| 0
|
太傻十日谈 |
最新书评 共 9 条
一叶知
求职和留学一样,本质是营销,目标就是把自己“卖” 出去,并且希望“卖”一个好价钱。
首先是产品定位和设计:提升产品质量(个人竞争力) ;然后就是推销
重要的营销环节: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定位 、设计、包装、销售渠道、营销人员
重点:1、简历、网申(包装) ;2、沟通和信息整理:研究这家公司想要什么样的人(市场分析),和公司里的人沟通(消费者调查)
申请者真正需要思考的是,对方到底需要什么,我到底有什么,我怎么做好营销,把自己推销出去。
走出模仿的误区,开始独立思考。
《定位》《22条商规》22条定位法则:
领先法则: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
类别法则: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类别,那么就创造一个类别使自己成为第一
定位的重点要放在正确的个人营销方式:创造一个可以让自己成为第一的领域。
营销学里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因为非洲没有人穿鞋,所以我要去卖鞋;而不是因为非洲所有人都不穿鞋,所以我不能去卖鞋。”
留学(求职)营销的本质:认识自己,超越自己
不要在没用的事情上浪费时间。
一份文书,就是要完成简历、申请表的未尽之处:你做过什么,做的什么部分,解决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做错了什么,以后怎么改进
《谁动了我的奶酪》 在变幻无常的竞争环境中,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应对方法是行动,而不是犹豫。应该像两只小老鼠那样,把跑鞋挂在脖子上,时刻准备穿上它,在千变万化的世界里奔跑、追寻。
不要去等待幸运的降临,在你可以努力的每一分钟都作出最大的努力,你才能真正把握自己的命运。在等待中焦虑的人最后获得的永远是失望。
一个人的信念是决定一件事情发展的根本,你多大程度地去坚守这种信念,你就会多大程度地为这种信念而努力。
面对竞争必须具备的素质:
怀疑----摆脱模仿,独立思考(反思),打破常规,走一条完全不同的路;
善于学习---在怀疑的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判断:乐于接受新知识、善于总结……一方面是从其他知识领域汲取营养;另一方面是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从周围人身上获得启发。
行动---实现超越自我:
超越---从优秀到卓越
《穷爸爸,富爸爸》 《没有任何借口》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签证的过程就是你说服签证官而不是去回答对方问题的过程。把握问题的本质、了解竞争对手、交流说服
DIY最核心的含义是,在面对生活的重大选择时,永远要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一方面,不要被别人或者任何社会传统的观念和习惯所羁绊;另一方面要去突破自己的局限
一个人越早意识到什么对自己没用,就会越早地放弃,也就越接近那些对他有用的东西。当一个人习惯与众不同的时候,习惯了反叛社会习惯的时候,他更加接近自己的世界!
学会更加诚实更加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内心。
做好你自己,你就肯定是最终的胜利者。
详情
一塌糊
1、你是否真正的审视过自己的想法是如何构建起来的。因为很多时候你做的决定都和你得到的信息息息相关。。
2、并非大家都认可的方式或者习惯就是正确的。一定要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不然你看再多次《穷爸爸富爸爸》也还是会将钱进行合理的规划投资。
3、行动才是克服恐惧的良方。
4、无论做什么,增强自己的实力,努力朝着既定目标方向前进,才会有更好的结果。
5、其实我们做很多事情都是自我的营销。看不起推销是错的。这个世界上,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都是商品。既要货真价实,还要有好的卖相以及好的推销手段。
6、借口是失败者的座右铭。
7、人与人之间没有真正的竞争。如果你失败了。请相信你是败给了自己。我们想要做得更好,那么就要超越自己。无论从实力和精神上超越以往的自己。
详情
糊涂の
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明白自己懂什么,而是明白自己不懂什么。……当一个人学会独立思考与反思后,最大的收获,就是他会有机会跨出留学最大的误区——模仿。
留学申请是一项系统的工作,这项工作的执行人首先要正确理解留学的意义。正确的理解来自正确的知识构架,这也是留学者现在最缺乏的东西。而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是:建立自己完整的留学知识体系,并独立思考其价值。
对网络和其他来源的信息要抱着审慎的态度,而不要一味接受,用独立的思考和自身建立的留学知识体系来判断信息的真伪,再根据具体需要去择优选用。
留学的最大误区,就在于模仿。如果简单地去模仿成功者的方法而不思考问题的本质,就好像一个人准备数学考试,他以为将所有的例题都背清楚了,就能拿高分。这是很不现实的。一定要通过思考,理解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并充分了解各种不同环境下变通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照搬所谓的成功经验,努力通过独立思考和反思建立完整的留学申请体系的知识构架,才是正确的申请之路。
当你阅读每一篇成功的申请经验时,首先是去质疑它,然后才是去分析它。要多问自己:为什么他们会成功或者失败?可以排除哪些因素的干扰,又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文书是展现个人价值的,而你最应该展现的价值,不是所谓的'真实的'自己,而是投'教授'所好的一个申请者。你只有真正明白教授想要一个什么样的人,学校想招收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才能真正写出针对性强的文书。
留学申请,不是你在选教授,而是教授在挑选你,你要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让自己被对方接受,这其中,你要学会设计,学会包装,学会分析对方的心理,学会沟通交流。但这些归结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营销。……不能简单地把'包装'视为留学申请的本质,而是要把'销售'作为留学申请的核心。
教授自己需要的人,一定不是那种'万事通',而是一个某一领域能直接解决科研项目问题的人。这个人若是名校毕业生,当然最为理想。但是,不是名校毕业的也未尝不可,只要这个人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行。至于GT成绩,就好像那个生产日期一样,不要过期就好了。
你在一般情况下不会把包装打开,详细研究里面的说明书,我们整理的材料,最有可能被教授或者招生委员会看到的,是简历,还有申请表,那你为什么不在那些东西上下功夫,却要在文书--也可以叫作'产品说明书'上下功夫呢?
22条留学定位法则
1.领先法则
成为第一胜过做得更好--不要认为,只要你做得更好,就可以确保你离成功更近。实际上,你的竞争对手的能力范围永远超出你的想象。确保录取的唯一法则就是成为毫无疑问的第一,而不是仅仅比现在的自己做得更好。
2.类别法则
如果你不能第一个进入某个类别,那么就创造一个类别使自己成为第一--如果你很明显不是第一,那么你要去创造一个领域,或者一个方面、一个层面,让自己成为第一。教授只会录取最好的,而不是比较好的。创造一个可以让自己成为第一的领域。
3.观念法则
首先进入消费者心中要胜于首先进入市场--成为所有竞争者中的第一是很容易的,真正难的是成为教授心中的第一。留学营销的定位,其本质就是教授心目中对你的排序,而不是你自己对自己的排序。如果你不是所有竞争者中的第一,那么就努力成为教授心中排序的第一,而后者更加有优势,这一点毫无疑问。
4.认知法则
市场营销并不是一场产品战,而一场认知战--对于留学申请者而言,申请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竞争,真正竞争的是教授内心深处的认知标准。如果教授对最优秀的申请者的形象和素质已经确定,你要向那个标准靠拢。即使你只在一个小的方面达到了教授的标准,也比一个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的申请者强。
5.聚焦法则
市场营销中最强有力的观念就是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一个代表自己特色的词语--你展现给教授的形象就是代表自己特色的词语,而它必须有一个简单而明确的定义,这个定义代表了你独有的,明显处于第一位的最大的优势,并且是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复制的。拥有了这个定义,你也就拥有了最大的优势。
6.专有法则
两个公司不可能在潜在消费者心中拥有同一个代名词--不可能有两个申请者拥有一个相同的定义,若是一个人只去模仿他人成功,那么他必将失败。当你的竞争者已经在你潜在的教授心中又有了一个定义的时候,你若想再拥有同一个定义,那是徒劳无益的。
7.阶梯法则
采用何种营销战略取决于你站在阶梯的哪一级--第一位优势目标是进入潜在教授的心中。这是最主要的目标,但是如果你没有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不意味着你会输掉这场较量,对于第二位,第三位,乃至waiting list上的竞争者,都有合适他的战略。
8.二元法则
长远来看,每个市场都会呈现只有两匹马竞赛的格局--如果将每一个教授的每一条录取标准细分,每一条标准下的竞争者只会剩下两个,其他的人都会被淘汰或者进入其他的细分标准。
9.对立法则
如果你将目标锁定为市场第二,那么你的战略应由领先者决定--强势之中隐藏着弱势,领先者无论多么强大,位居第二位的都有机会扭转败势。你首先要认识强者到底强在哪里,你必须发现领先者的本质,然后以对立的形象,站在教授的面前。一定要以对立者而不是模仿者的形象与最强者站在一起,倘若只是模仿,那样你连第二的位置也轮不到。
10.细分法则
一段时间后,一个产品类别将会被进一步细分,并形成两个或更多的产品类别--在留学的竞争中,随着申请竞争的加剧,所有申请者的优势会细分成不同的类别,这个时候,就是你占据领先位置的最佳时机。这一步的关键,是你能够敏锐地判断出,这种细分在什么时候发生,在什么位置上发生,你在哪里可以占据第一。
11.长效法则
市场营销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才能显现其效果--不要认为寄送完留学材料后等待结果就可以了,也不要简单地认为教授对你表示好感就意味着万事大吉。总之,不要被简单的假象所蒙蔽。所有的营销活动,短期的效果和长期的效果往往以截然相反的面貌出现。在短期效果出现之后,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你要去争取的是最有价值的结果。你需要争取这样的格局:越是在后期,营销就越集中,效果就越好。
12.延伸法则
总是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压力迫使公司延伸品牌的产品线--你会遇到无数的诱惑,让你改变最具备优势的竞销方面。可是,你必须不断地抵御这种诱惑,并坚持在自己最具优势的方面做得更加强大。你可以不断延伸你的优势,但是不要去拓展你的领域,不给任何对手以可乘之机。也许有一天一个你心仪的教授对你表示好感,这并不意味着你要作出任何变化。你很可能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仅仅因为你的摇摆不定。
13.牺牲法则
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你必须学会放弃,才能真正拥有自己最想要的价值。很多时候,放弃比坚持更加困难,但是同样很多时候,你所谓的放弃,并不意味着失败,而是意味着更大的成功。在留学申请的大领域里,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所有领域的第一。其实,你只要成为一个领域的第一就足够了。
14.属性法则
对于每个属性而言,都会有一个对立的、有效的属性存在--每一个失败者都是在模仿成功者的足迹,他们思考,为什么会成功,于是去模仿成功。但是,模仿者一一失败了。每一个属性,优势都是某个人独有的,如果你想再次成功,你需要去对立。在竞争中也是一样,不要跟随领先者的脚步,或者复制他的优势,你必须具有对立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追赶领先者。
15.坦诚法则
承认不足,消费者会发现你的长处--在营销上,坦陈自己的缺点比叨叨不休自己的优点更有价值。若是想深入潜在的教授的内心深处,方法就是坦诚地说出自己的缺点。这种坦陈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自我剖析,而不是装模作样地做一些肤浅的自我批评。每一位教授,都看得出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16.独特法则
在每一种情况下,只有一种行动会产生显著的结果--不要将申请成功看成是很多微小成功的总合,不要简单地认为,只要把申请的每一个步骤都做得最好,就肯定可以成功。申请成功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你在某一个部分做得独特并且最好,也许这个部分是一个细小的部分。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但是还是有可能在某个细节上做到独具特色,出类拔萃。你具备这种能力吗?
17.不可测法则
除非是你在为对手制定计划,否则你无法预测未来--你不是教授,所以不要去猜测教授在想什么,也无须费神揣摩在你的竞争者中,到底谁会录取。这些做法都是徒劳无益的,认为客户的心理都是不可捉摸的,你要做的不是去争取任何一个教授,而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样,肯定会有好的结果。永远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放弃了一片森林。
18.成功法则
成功常导致自大,而自大则会导致失败--永远不要认为自己已经具备了某种独特的优势。你如果有某些所谓的优势,你需要更加努力去巩固既有优势,并且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万万不能以盲目自信地认为所有的事情都万无一失。
19.失败法则
失败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接受的--留学申请的任何失败,都是可以预料的,也是可以接受的。当你学会接受失败后,才有资格追求更大的成功。从失败中学习是最有价值的学习方式之一,不要心怀沮丧地把一封拒绝信扔进废纸篓,而是要把它当作珍贵资料来保存,它将是你未来最大的财富。
20.炒作法则
实际情况往往与媒体宣传的相反--不要认为频繁地和教授联系会产生良性的效果。即使你已经具备了某种优势,过分的炒作也会让你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落后。真正的成功者都是敏于行慎于言的。盲目虚夸,自吹自擂,只会招致反感。没有一个教授是笨蛋,他们不会被所谓的炒作所蒙蔽。
21.加速法则
成功的营销计划不以时尚为依据,而是以趋势为基础--在申请中,你需要洞察的是趋势,而不是短暂的成功。不要因为某个或者某几个教授表示好感而沾沾自喜并忘乎所以。你的加速要量力而行,不要提前消耗你所有的资源。谁笑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成功者。
22.资源法则
没有充足的资源,好想法不会成为现实--在申请中,你必须拥有充分的可以利用的资源。每个人的身边都有无数可以使用的资源,但是,只有真正善于利用这些资源的人,才能给自己创造优势。我们通常并不缺少资源,而是缺少发现,缺少发掘。
如果把申请者作为一个产品,那么,他们的突出弱点在于,只是关注产品本身(比如GPA,GT,PS),关注市场竞争(我到底比别人强还是弱),但是却丝毫不关注消费者内心(教授到底想录取什么样的人)。首先了解消费者需求,然后再设计产品,而不是颠倒过来。
定位,不是确定申请什么学校,也不是确定到底学校要什么样的人,而是确定,我,作为一个竞争的产品,到底采用什么策略才能获胜。这也是22条商规在留学申请中最主要的运用。
比如,对于生物系的人,我会向他提出这样的建议:如果自己的方向和未来希望从事研究角度已经确定了,找到至少10篇这方面的研究论文,认真看完,然后写一篇综述出来。嗯,一般来说,一年级的研究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都要做这样的工作,而现在的本科生也完全可以做到这一点。当然,若是能找人指点指点就更好了。这个综述用不着那么正规,那么系统。甚至写综述都只是一个形式,你要做的是去学习,去提高。即使你的专业水平只是一点点的提高,也比你就哪一个所谓的‘优秀的自己’展示给教授要有价值的多。不要怀疑自己做不到,这只是一个人内心的恐惧。做和不做,永远都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选择。
本科生要看着像研究生,硕士要看着像博士,博士看起来要比自己的副教授还牛,这就是营销。营销的本质,就是产品设计,要让客户感到惊喜,随后毫不犹豫地去购买!
文书,套磁,选校,教授,面试,都只是一个形式,这个形的本质只有一个——“用专业实力说服教授接收你
专业的提升是申请中最应该花时间去完成的部分,而且每个人都有能力做到它,完成了专业的提升后,你要尝试把自己介绍给教授,并模拟教授的置疑,从最难处开始,尝试把所有的东西说清楚,学会说服对方,然后只需要把语言的要点整理成文书,把文书的要点整理成简历中的核心部分就足够了。
文书中,开头,结尾,个人经历,感想,对专业的体会和感悟,自己的课外活动,一切和你所做的专业研究或者工作经历无关的东西都只会给你的申请造成障碍。你要在文书中用列表或者陈述的方式,告诉教授,你做过什么,你做的什么部分,解决了什么问题,获得了什么结果,做错了什么,以后怎么改进。这是每一个教授最希望看到的,没有必要告诉教授你的优点或者你未来的方向,对于这些,教授会有自己的判断。
最优秀的文书,就是乏味的文书,因为它抛弃了所有华丽的包装。不断尝试用所谓优美的文字去打动教授,只是一种无病呻吟。
小道消息、学校信息、网上的讨论、其他人的选校方案,只对排名 150 名之外的保底学校有作用,对150名以前的学校不会有任何的意义。
做一个自己命运的推销员,首先需要破除自己心中的障碍,只有你愿意放低自己的位置,才能有机会把握自己的命运。孤芳自赏,自怨自艾,只会让自己后悔。
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材料寄出了,申请基本上就要告一段落了,就可以安心地等结果了。事实上,申请材料寄出了,真正的竞争也开始了。所有人都在休息,你的机会也就来了。不要坐等Offer的降临,通过努力去争取它,尤其在你们的竞争者都在休息的时候。
一个优秀的推销员,首先要具备的素质,就是,不要自作聪明地去筛选客户。……销售人员不仅仅要积极进取,更需要在每一个潜在的客户身上下功夫,而不是只对自己看得上眼的客户做努力。……首先你不要先入为主地断定什么人有联系的价值,什么人没有联系的价值,而是要把所有可以联系到的人尽量都联系到,这就是为什么最优秀的推销人员每天都在给不同的客户打电话,而差劲的推销人员总是在等着客户来找他们。
不要把自己塑造成万金油,如果你打算申请名校的话。
不要认为自己可以判断什么教授会录取你。你永远不会理解教授到底在想什么,你要做的不是自作聪明地筛选,而是对每一个潜在的录取希望都做出尽量多的努力。这样你会有无数意外的收获。
怀疑,学习,行动,超越——这是一系列充满着必然性的成功步骤。
机会的多少,取决于你对生活认识的深度。你对生活有多深刻的理解,你就能把握住多少机遇。
当你接触到这些挑战的时候,第一步应该是去怀疑,学会自己去判断是非。不要去迷信任何哲学,不要去照搬任何的案例或者技巧。如果你真的希望在一个领域里成功,你首先要做这个领域其他人都不做的事情。
详情
沫沫
从心底里冒出 出国的这个念头到现在,我觉得自己发生了蜕变。而这蜕变的源头始于这本书,所以这本书的作者是我的贵人,还有让我接触到这本书的晗哥。
为什么说感觉蜕变了呢?因为对生活的态度变了,对自己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这本书里面不是肤浅的说怎么准备出国,而是从人生态度的角度告诉我了要如何面对生活,面对成长。
为什么想出国呢?想去理想的环境生活、学习,想让自己成为优秀的人。我们的根本目的是想让自己变得优秀,我们想要成长,留学只是一个手段。这本书确实有说怎么样准备出国,但更是说了如何去生活如何去成长。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从心底里面想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变得和昨天不一样,不是为了名为了利,而是从内心里面想让自己真正的成长,付出努力,但不强求结果,只要努力付出,成长是必然的。
虽然现在我并没有出去读研究生,但,我想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才开始,我会从这里走向更远。这本书之后看了太傻天书一部分,然后转去看当下的力量了。是这本书让我开始转变的。感谢她!感谢作者!
详情
涵虚
继去年冬天读完《太傻天书》后,这两天又读了曾匆匆读过一半的前作《太傻十日谈》。太傻果然不曾让我失望,留学、咨询只是一个形,而书本总是尽量传达形而上神。
此书依托留学申请,以此为例详述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其实抽离出来的话也都只是早已了然的一些概念,例如独立思考需要从怀疑精神出发,接着尽可能广泛地了解相关的信息,根据普世逻辑作出独立的分析,得出思考之后的结论;再例如解决问题的核心在于主动的心态和抓住问题本质,用独立的思考方式分析问题需要什么样的解决方式,再以此行动,等等等等。
如果世界是这么简单那就太乏味了,通常情况下尽管我能在不高的层面上理解很多事情,尤其是牵涉到思维和哲学的事情,却但凡遇事还是从前的那一套处事方略,唯经验论几乎已根深蒂固。难怪王阳明要以知行合一作他那一套学说的基石了,如果不能从“行”上去“知”,那么那一套“知”几乎是毫无意义的,顶多也就可以学学部分大学老师那样照本宣科误人子弟。故在我看来此书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提供了何种思维模型,而在于提供了一个相当不错的案例来说明这一套思维模型是如何运作的,从而让读者更深入地去反思自己的不作为并尽量将这一套变中之不变的思维方式融入到思维习惯中。
最后一章则重提了一个目前很普遍的问题,在DIY和“中介”,在兴趣与环境,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何去何从。虽然是个老话题,却让我从主人公那类似的经历中突然意识到其实自己并没有在迷失后寻找到真正的热情,也没有真正去积极主动地寻找人生的精彩。也许这才是读罢本书最大的收获。我应该还会不时再读上几遍的,也许直至我认为他不能促使我以震撼的感受进行反思了。
详情
货车豪
这是第二次读"太傻十日谈"了。
最近半年来找工作有一些碰壁经历,刚刚开始的研究生申请也不顺。这时候再看这本书,更加体会到求职和留学申请真的是水到渠成的东西,只要自己有实力,自我推销的策略不是太离谱,自然就能达到目标。
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在曼城参加一个软件公司的新品发布会。午饭的时候,大家坐在餐桌边聊天。在场的人学的都是电磁波,通讯或软件制作领域,Telecommunication我只学过一点点,又是这帮人学历里最低的,跟他们很难聊起来。有个谢菲尔德EE的研究生跟我说他做得一个research,大概是关于数字通讯中的几个关键电子元件。他说了十来分钟,我只简单敷衍两句,因为实在不懂,当时就觉得很尴尬。后来去这家软件公司面试,还幻想能进入它的实习,结果也可想而知。
所以,真实的竞争中,还是得靠实力说话,任何包装都没用。和对方HR说一分钟别人就看出了我是滥竽充数。与其当场被人看出很水,还不如扎实的打好基本功。
"认识自己,超越自己"也是太傻再书中的核心观点,申请中应该看重专业实力,而不是层层包装,这一点我还是很赞同的。
另外我如果真的想以后干EEE这一行,专业知识还差很远。想清了这一层,也就决定毕业后先申研而非工作。得安下心,抓紧这两年学东西,下层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总的来说,我大部分时候觉得申请留学和求职这种竞争就是水到渠成。有些同学大一就开始把考常春藤作为大学到目标,大学四年都是为了两年研究生过日子,我不认可这种今天是为了明天过的方式。大学里我们学好专业课,参加活动拓展综合素质,多交朋友,加强英语,并且学会独立思考,负责,这都是该做的事。份内事做好了找个好工作和申研就是自然而然的事。
另外,真心体会到以前在AIESEC学到的许多做事方式很受用。在AIESEC,我们一直把我们的人当产品去营销---提升竞争力,营销方式,后期跟踪,gold circle,推销中的交流。这些思路非常清晰,日后需要推销自己时也更有信心,心态更好,方式更合理。竞争中,把人当作产品去营销也是书中提到的,这一点我很认同。
详情
ericzh
以前总是在想把自己看过的每一本书写一篇总结下来,要不总是看过之后就忘记了,什么也沉淀不下来。现在有时间写一些了,就从这段时间看的《太傻十日谈》开始吧。
分割线
写在前面的话:太傻十日谈是一本关于留学申请的书,但是他绝对不是这么浅,要不我也不会反复读了N遍。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很优秀的大学生申请留学,虽然自己掌握很多娴熟的留学申请技巧,但是屡不得志。这时候他找到了一个他取名叫“太傻”的导师,并记录了10次谈话,每次谈话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提高。内容是否真实并无意义,能从中得到我们想要的即可,ok,废话不多,进入正题。
很多时候我们对事物的认知往往不是自己亲身经历,只是道听途说,这时候就会有一个问题:事情的情况真的是我们想想那样吗?e.g.找工作的时候简历真的有我们想想中的那么重要吗?保研面试的时候GPA很重要吗?这些问题有些人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多数人往往是停留在自己的“认知”上,换句话,自己对别人经验的copy。找工作,那就写一份好的简历,万事大吉了,面试的时候展示完美的一面,ok了,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事情往往不是我们看到的那样,或者我们以为的那样。这就是一个误区。So,想要认清自己,提高自己,第一步就是走出误区,独立思考!这个误区无处不在,我们要时刻保持独立思考,当你做一件事的时候,首先要做到的就是问自己,我为什么要这么做,我这样做是错的吗,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不断地反思中去把握事物的本质,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辨别是非。如果他做不到独立思考,就永远走不出误区,只有走出误区,认清本质了,才能在正确的路上前进。对于知识框架,就好像一个计算机的系统一样,是思考的基础,所有的知识是软件应用,有了体系才能应用知识,都则永远都是“绿色软件”---低功能,高内存。
做到独立思考,并且认识到误区之后,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第二步:认清事物的本质。比如说找工作,他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公司想要什么样的人呢?是不是我们想的那样,实习超多,奖超多,经历特别丰富就行了??No。这就是我们第一个要认清的本质,你想想,如果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你现在要找一个助手帮你去做一个项目。你想找什么样的人?是那种在各大行业,各大公司都实习过的人吗,未必。你无非是想找一个踏实能干,能胜任你工作职位的人,至于他是不是在银行或者外投实习过,对你没什么作用,如果你找的是秘书助理,他就更不适合了。公司招聘员工要的是你是否有胜任工作的能力,直白一点就是给你发5000块的工资能不能带来10000块的收益。这时候你就知道自己要准备什么了。如果你想做秘书,把自己变得细心点吧,多学学MS office。如果你想做sales,就好好提高自己的推销能力,沟通技巧,实战锻炼一下,提高自己对产品的认知。如果自己想做marketing就多读读市场营销的书籍,看看身边的产品,公司是怎么做自己的营销的,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知识框架。你想,如果你能给面试官这样的印象:我靠,这个人真是太合适了,基本上以来就可以用啊,什么培训都省了,实习期就可以做正式员工可以做的工作,这种人如果不要,我就是SB啊。呵呵,你找不要工作,难吧~
好了,有了清晰的认识之后,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呢?就好像你现在知道公司要什么人了,下一步怎么做呢?第三步:超越自己!这一步字最少,但也最关键,是整个过称的核心。身边很多人,包括我,都只是停留在第二部而已,真正能把第三步做好的不多。Ok,首先,什么是超越,超越什么,为什么超越,怎么超越。超越,是让我前进,我们要做的有两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超越自己的恐惧,恐惧是广义的恐惧,自以为是就是一种恐惧,恐惧自己的观点被别人挑战,所以就给自己带个帽子,我说的都是对的,懒得跟你讲。之说不做,给自己找借口也是一种恐惧。哎,我都大三了,我都大四了,你说的我都知道,但是我已经没时间做了,这种就是典型的恐惧。害怕自己做的都是无用的,害怕自己如果做了还不成功,比人会给自己一个loser的标签,害怕自己做不好。等等。这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也要承认的。只有承认恐惧才有克服恐惧的可能,就好像网上说的:只有承认失去,才能真正放下。(生活处处是哲学啊,恋爱思想也可以指导工作。娟姐,你赢了。)克服了心理上的恐惧之后下一步就是超越自己现在。具体点就是第二步中所说的那些,我们需要去学习的地方。比如你的知识框架,你学习的能力,你的知识,你的英语,沟通能力,等等等等。如果你真的认清了本质,相信你会明白你要做的事,你要超越的内容的。
再举一个例子,是书中的,借用一下。比如说你去食堂2楼打饭,你在11:50老师说下课的那一刹那就飞奔到食堂,跑到你最爱吃的肉食窗口,去找那个“土豆鸡块”,当你把自己挤进去之后突然发现,我靠,这不坑爹吗,这是土豆鸡块吗,全是土豆啊,你还会买吗?这跟找工作一样,你的简历就是这个菜名,起的好听点的确会吸引眼球,但是当别人看到你完全木有能力,鸡块都是土豆伪装的时候,就别提别人多恨你了,说不定你起个“红烧土豆”买的会好一点。鸡块就是你的本事,你的能力。继续回到饭堂。这时候你无奈之下来到了素菜窗口,这里有个包菜炒肉,比较便宜,肉虽然少,但是不像“土豆鸡块”那么坑爹。但是!!!!当你的眼睛飘到包菜的时候,你的眼睛直了,因为你看到里面竟然有很多肉,并且它的价钱只有1.5!!!!真是比中彩票还开心呀,赶紧排队。这就是公司遇到好员工了,有能力,有上进心,刻苦,踏实,关键是便宜不坑爹啊。不排队才怪呢。继续,当快到你打的时候,你有无意间飘到包菜旁边的青椒肉丝里面竟然全是红烧肉,没错,就是红烧肉!!!赤裸裸的红烧肉,一课青菜都没有,并且价钱只有2块钱!!怎么办?!你很淡定的走过去说,阿姨,三两饭加三份“青椒肉丝”,就是那个放红烧肉的盘子。哈哈,,,这就是公司遇到实力能力超强的人的表现,如果你有实力,你有能力,你的知识体系够健全,你可以做副经理可以做的事,并且只是职工的薪水,公司部笑死才怪呢。好了,这样你明白什么叫超越了吧,就是让自己的“肉”越多越好,最后变成“红烧肉”,完全超越本来属于你的“土豆肉丁”。
写了这么多了,真是意犹未尽,原书里面有10步,感兴趣的可以自己看一下,这是我认为比较核心有用的几步,也是自己的一点见解。毕竟水平有限,也希望各位看客能够各区所用,只要能够帮助到一个人,我就感觉自己功德无量了,阿弥陀佛。
总结一下吧:1.走出误区,独立思考,这是所有的前提。2.认清事物本质,这是难点,有些事情是不容易认清的,当你觉得认清的时候,可能一不小心又进入另一个误区,这时候你就要从第一步从新再来。这就是我们一辈子在做的事。3.超越自己。这是关键,也是实习提高自己的行动,要不前面过程都是0,这个过程你会很充实,也很辛苦,因为你可能再走一个你以前都没有走过的路,身边木有支持你的人,so,have a little faith。
---- 3.26 晚 图书馆
详情
po妞
初看书的时候,没有看得太细,挑了些有价值的读了,正好和自己找工作的经历结合在一起思考,感触颇深,所以准备写个细致些的读书笔记,先写到第四次谈话的,后续.......
NO1 留学申请的迷雾
【摘】当前广为传播的经验通常是由那些背景较强的人总结出来的,如果你不是一个背景很强的学生,当你阅读这些经验的时候,你必须保持独立思考。因为,在缺乏类似背景的前提下,一味的模仿之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是的,找工作也是一样,尤其你瞄准的是五百强的公司的话,有些成功不像他们描述的那么轻而易举。
NO.2 本质——正确认识留学
【摘】留学的最大的误区,就是在于模仿。如果简单地去模仿成功者的方法而不思考问题的本质,就好像一个人准备数学考试,他以为将所有的例题都背清楚了,就能拿高分。这是很不现实的。
当把销售当做是找工作的核心,你的教育背景是这个产品的品牌,简历是外包装,是你的客户认识你的第一步。你需要制定相关的营销策略,让他们对你感兴趣,继而产生购买行为。
【摘】你不愿意去做那些别人没有尝试过的事情,因为那似乎太冒险了。你更愿意做他人都在做的事情,并且告诉自己,这样做肯定没错,而且我肯定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
第一种更容易带你走向成功。第二种,你只能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当所有人都按同样的办法或程序来完成事务时,你一定要跳出来,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效率更高的办法。通常都是有的。
【摘】如果你不是所有竞争者中的第一,那么就努力成为教授心中排序的第一,而后者更加有优势。如果教授对最优秀的申请者的形象和素质已经确定,你要把自己向那个标准靠拢,即使只是一个小的方面的达到,也比一个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的申请者强。
反复研究企业的工作职责和岗位需求,找出企业最关注的需求,然后往这上面靠。
【摘】市场营销只有经过一段时期的运作才能显现其效果——不要简单地在寄送完留学材料后等待结果的来临,也不要在教授对你表示好感后,认为万事大吉,不要被简单的假象所蒙蔽,所有的营销活动,短期的效果和长期的效果都是截然相反的,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你要去争取的是最重的结果,你需要越往后期,营销越集中,越强大。
我曾经犯过这样的错误,在考研调剂的时候。
【摘】看不到什么很直接的描述一个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的产品获得成功的案例。但是,事实上,大部分申请人都是一个没有什么竞争力的产品,但是他们在教授的细分中,都必须占到第一第二的位置,这不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吗?比如Dell 的直销,是从一开始就确定的优势和第一位的价值,所以他可以从小长大,但是,如果是一个不知名,也没有什么特点的中华电脑呢?他应该怎么办呢?所有的市场细分,肯定都被占光了,他可能成功吗?如果你认识到自己没有什么优势,也很难创造什么优势,你最应该做的,不是去碰运气,而是去正视这个问题,既然你的目标就是把自己送出去,你要判断自己真实可以接受的标准,并且向这个标准的最低线靠拢。
【摘】如果申请人不对自身进行突破,而只是在自身的层次上徘徊,再有价值的营销也是被动的,只有主动的突破自己,才有机会进入营销的全新天地,这就是为什么在认识自己之后一定要去突破自己。
我的竞争点蛮多,但都不太突出,似乎若有若无,或还是缺少些火候。争取这短时间,多用功,挨个突破。
NO.4 超越——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实际途径
【摘】我在潜意识中不愿意面对自己最困难的部分,其实,这最困难的部分恰恰也是自己最值得思考的部分,我会不由自主地去因循那些我熟悉的步骤,去做那些我熟悉的事情,就好像我和很多人说,不要在推荐信的格式上花太多时间,但是,那些人还是会去做,因为这些事情,其实不用动多少脑子,而且做起来会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于是做这些事情的人觉得自己很辛苦,很用功,每天熬夜。其实,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已经觉察到这些工作没有必要……
这一部分,要标蓝,级别系数高。我经常在网上看实习信息,看别人的面经,就不愿意去做一些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事情。看这些信息不是没有收获,但付出的时间和收益相比,回报率太低。但是这样下去,我和几个月前没有区别。很棒的心仪的公司,依旧发现自己能力不足以够得着,只能扼腕。不太用动脑子的事情,做起来特别爽,但是它们区分不开你和别人。
【摘】即使你的专业水平只是一点点的提高,也比你就那一个所谓的‘优秀的自己’展示给教授要有价值的多——要思考‘到底什么才是教授眼中的肉丝’——要不断地问自己到底有多少肉丝。不要怀疑自己做不到,这只是一个人内心的恐惧。做和不做,永远都是强者和弱者之间的选择。你真正要选择的是,我到底可以做到5还是10,而不是选择0或者1。”
【摘】“首先要有了肉丝,才有肉丝展示的问题,没有肉丝,展示什么呢?青椒吗? 肉丝的展示一定要文书吗?给肉丝拍一张写真不比你费力的描述它要好的多吗?要不,就来更直接的,取个好听的名字,附上简短的说明:‘巨大肉丝烧青椒末——青椒已售空’!当然,展示肉丝的方式,最直接的是——先尝后买,免费吃一顿!申请也是一样,你为什么不想办法让教授直观的看到肉丝,非要费力的靠文书去说明呢?——一个电话可以解决所有的问 题,不是吗?——这些都是最有效的展示肉丝的方法。不要等待,主动去销售,刺激购买欲!
在提高自身能力后,考虑这一段!!不要只是被动的按部就班的等着简历通过、笔试、一面、二面,你有很多方式、很多机会更好的展示你自己,不是吗?但是得先有肉丝才有肉丝的展示!我有时会忽略第一步来考虑第二步,最后发现方式不错,但肉丝很少,终究还是不能吸引人。
【摘】就算大家都知道要‘超越自己’很重要,但一遇到困难,大多数人肯定会回到原来的行为方式中,然后安慰自己说 ‘其实这样也没有什么不好的,我不要一定真的要去最好的学校,有个学校要我就好了’。
成功的人和拟成功的人,差别就在这里吧。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6:23 , Processed in 0.283135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