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8|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重新认识你自己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21:45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1 13:14: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you are the wrold
      in oneself lines the wrold,and if you konw to look and learn ,then the door and the key in your hand.Nobody on earth can give you either that key or the door to open,except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46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2 19:31:22 | 只看该作者
      读了十几页,暂时无法继续了。克氏的教学风格是典型的印度式的散乱、语言不严谨。他刻意把问题简化了,简化到一个荒谬的地步。而这种对语言的不严谨,对传统的充满偏激的贬斥,是十分让人怀疑的。纵使他是一个阿罗汉,他还远远未到一个合格的上师层次。他忘了“师道尊严”这四个字的严肃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7 06:21:06 | 只看该作者
      重新认识你自己,不要别人告诉你你需要认识你自己你就去这样做;正如别人推荐你这本书很好建议你去读你就去读。如果是这样,建议你不要读这本书。
      
      为什么?因为能够帮助你认识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你想认识自己,得你自己亲自去做,不能由别人代劳。
      没有任何人能够告诉你你是怎样的,得由你自己去发现。
      
      这个过程中一旦你心里有任何的勉强和抗拒,那么书中所说的一切将不会对你产生任何积极影响。
      除非你愿意放下所有旧有观念,愿意全心全意地去倾听,愿意全神贯注地去察觉自己,你才能真正“听见”和“看见”,否则你就陷入“充耳不闻“和”视而不见”而不自知。
      
      记住,除非“你真正想认识自己”,否则不要读《重新认识你自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12 15:34:44 | 只看该作者
      整本书,从开始到最后用了三个小时。正像书中说的那样,冥想,从开始便被书中内容吸引,一种力量流于全身的感受,不是思想上的颠覆,却让我看到了更多人性的东西。看了这本书,更加承认了自己只是万千宇宙中的一个微小生物。生与死,爱,能量似乎成为一种自我意识,一股气流来去于心。期间不禁有些疑惑,难道这不是唯心主义么?但看过后才发现作者强调的是一种境界,一种放空,放下的态度,一种发现世间美和真爱的眼界,强调活在当下的力量,强调在外物与内心经历冲突和摩擦时该如何抉择。最终揭秘,任何事物的动力来源,热切,拥有这种能量才会透视一切,承认接受自己,不摒弃你的任何一面才会真的去成长去活在这一秒,才会拥有安全感。
      这本书内容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看完,内心充实,有种再看几遍的冲动,初看一遍觉还是有些地方没有看透,还需反复琢磨。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2 15:53:03 | 只看该作者
      空中飞行真是最为紧凑的阅读时间。往返的十几个小时中,克的《重新认识你自己(Freedom from Known)》一书让我毫无休憩之机,心智因受到剧烈地涤荡而沉浸在兴奋和饥渴中。 即便是经过翻译转换的文字,仍蕴含着自空性中流露的巨大能量,这股能量破除了世代以来人们将对解脱的渴求诉诸欲望追逐和对各种期许的依赖之心——人生在世需尽毕生之力证悟自性,在自性中才能获得没有矛盾冲突的自在平和。 这条内观自省之路上,没有上师、没有承诺、没有可以遵循的经验律条,是一条凭借勇气和坚持行走终生的道途。
      
      印象最为深刻的观点之一是克以一朵花的芬芳对爱与美的诠释。  花儿的芬芳平等地施与每一个擦身而过的生命,却又对此不以为意。 正是这样的无意为之,成就了无欲无求、单纯清澈的赤子之心,爱与美透过这样纯净的心灵,以万千物态彰显,自然的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早上唤醒我们的那一缕阳光、窗外正在绽放却又瞬间凋零的樱花、此起彼伏的各种鸟鸣声,静静流淌的小河边随风轻拂的树梢、天边的云朵和夜空中的繁星、晨曦和落日的余晖……所有这一切,无论我们是否有心感知,都自然地存在、平等地施与,没有物心、亦没有欲念的驱使。  明媚的春日里,当你伫足于一株花草,与它一同感受微风徐徐时,可曾从这颤动的花枝中感受到它当下满满的喜悦?这喜悦可曾自然流淌入你的身体,滋养你的心田?
      
      人凭着生存的欲念在这个充满竞争的弱肉强食的世界上演进至今,却也因其驱使积累了世代的意识阴晦面。 在这个日常生活的思识无法穿透的阴翳地带,各种恐惧、不安、嫉妒、焦虑等情绪随着矛盾冲突不断汇聚,碰撞、交会,无意间浮上水面。 对措手不及的负面情绪,人们的态度与日常生活中偶遇的意料之外的挑战大致无异,本能反应亦是以各种方式逃避。 镇定剂、安定药物的不断合成与应用,以及此类性质的其他各种所谓疗法,大都仅为压抑、转移、排遣或缓解无法安于当下的饱受折磨的心。
      
      可悲的是,我们一面渴求内心的永恒平静和灵魂的归宿,一面逃避或拖延,将心理或另一个次元上体验的外在投射粗暴地扔回意识的阴影中。 一时平静的湖面下,无法疏导的恐惧不停地集结,不仅会成为进一步蚕食心灵的邪恶力量,也将成为种族时代的记忆,在脑和灵魂中留下印迹,在未能得到终极超越和解脱前,这股莫名却又于生俱来的感受,便是如影随形的业力。
      
      某一刻与这股强大的业力相遇时,不要惊慌失措地逃走。 只要有一刹那的勇气,直面内心升腾迸发的这股真实的力量,停下来注视那强烈灼烧的地火,当下便是旧日自我的一场彻底死亡。 借由这股毁灭性的力量,冲破固着在灵魂上的局限,体验大死方生的感动。  在衰败、凋落之外,死亡同时意味着除却族群记忆和未知带来的各种恐怖意象的彻底净化。 它是终结,也是开始,是孕育着一切的希望。  以内观自省的方式,不断经历心灵彻底的净化,需要对自己彻底诚实,不放纵,不妥协,时刻保持一颗敏感纤细活泼热忱的心,生活在每一个当下,不再逃避,不再依赖。  
      
      一个圆满的灵魂,才能在自性之中感受到永久的平静;爱和美也会在不期而遇中翩然而至。 我们所处的这个世界,也将因凭每个灵魂的觉醒而产生深刻根本的变化。 如果我们期冀的,同是一个充满爱与美的新纪元,那就从自身开始,从当下开始改变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6 20:11:4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这本书读得不是很懂,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知道是应该用“思考”还是用“觉察”,如果用思考,那么用作者的观点我就带入了旧的经验和感受,学习到的也是陈旧的东西。可是如果用“觉察”却也没有那么深的定力去任灵魂遨游躯体,完全的释放自己。书,是一本好书,怎奈我是一愚昧的人,看不懂这其中玄关,留待以后经历过,再回头看看,才会有所了悟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6 22:24:46 | 只看该作者
      最近几天又是阅读低潮期,因而总希望看些轻松的读物。在别人的极力推荐下,找来这本《重新认识你自己》,然而总体阅读体验并不佳,不知道是因为作者的缘故还是因为我个人的缘故。
      
      这本《重新认识你自己》,简而言之言之就是孤独的活在当下、关注自己内心的纷杂、顺其自然——换句话说,都是些诘屈聱牙的东西,并没有多少新意。我不知道就是这样一本书,为何能够这么受欢迎,乃至有些人认为这本书改变了其思维——倘若思维真若这么简单的就能改变,怕是人类早已经过了几个地狱天堂的轮回。
      
      灵修类书籍,这些年陆陆续续读过不少,也跟风读过一些畅销书。但是总体印象不佳,很难抓住我,而同类作品看下来,几乎都是相同的套数——无外乎专注心灵、认识本质,但话虽如此,怎么做怕是世界性的难题了。因而相对这类书籍,我更愿意看一些比较传统的著作,回忆类的《虚云老和尚年谱》,议论类的《传习录》,乃至《景德传灯录》这类禅宗公案,也比现今流行的所谓灵修类作品更能感人。
      
      印度这个国家,在西方人眼里,异域色彩比较浓厚,因而这多多少少使得它有些神秘性。然而对西方流行的这种异域文化,我倒有几分警惕,别的不说,在国外炒的火热的诗僧寒山,究竟其诗歌水平如何各说各有理,但如果把他当做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我第一个不愿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7 06:43:03 | 只看该作者
      一切的人性的丑恶罪孽来自于你的内心,唯有抛弃意念活在当下才能发现美和善。典型的唯心论者,但折射出的确是真理。你所认识的世界只是你的意念,而非真正的世界,唯有活在当下抛弃快感和欲望达到现实中的物我合一才能体味到美和爱。实属好书,能够让人在繁杂浮躁的都市中得到片刻宁静,浮躁时可小试一把。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0 12:29:52 | 只看该作者
             2、3年前读过这本书,当时感觉如天书一般,但抱着有大成长的目的一口气读了六遍,终于从只言片语间有点点明白作者的用心。今年再次拿起,随着阅历的增长,感觉书浅了很多,但也可能,我是用记忆去读,没有读到他真的本意。
             本书从时间的角度去剖析了人的心理乃至生命活动:由于人有记忆的原因, 除了当下之外,可以把时间划分为过去和未来——这个观点很容易让我想起孙路弘的《用脑拿订单》和禅宗的观点。记忆使人成为了高级动物,同时也存在了人的劣根性,所以造就快感、恐惧、愤怒、烦恼等等。书中克氏强调抛弃这一切,如新生一般活在当下。如若如此,便能时刻好奇与清晰,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活法,但愿我没有如他所说落入规则、理念,我说的是或自己,没有约束制约的自己!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1 14:08:43 | 只看该作者
      看灵修类和佛教类的东西,常常会让自己产生恐惧感。我这个人喜欢读书,喜欢浮泛地读很多书,但是,每当看灵修类、佛教类的书以后,就感觉不想读其他书了,不必读其他书了。
      比如,克氏批评意识和潜意识的划分,于是弗洛伊德和精神分析学派的书就不用看了,也不想看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5:14 , Processed in 0.05829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