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12|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超新星纪元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9-18 14:2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夏夜,酝酿了上亿年的灾难从宇宙深处到达地球,世界上将只剩下孩子。怪异而血腥的游戏在都市近郊的山谷中展开,孩子国家领袖在游戏中诞生……最后的时光在大学习中转瞬即逝,当黑屏上的最后一点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1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读下来,比较不满意。
      
      孩子的世界, 很多结论意识形态,不像以前的书有论有据,大胆推论构想,很硬科幻的感觉。猜度孩子的世界,并没有太多新奇的构想,观点,集中在“玩”,人性本恶,对死亡的无所谓,对生命的不珍惜这些意识下构建社会关系。
      构建的世界是在三位很理性的小大人的头脑中运转,所以再乱也是有规则的,和我们现在世界一样的并无二致的规则。没有放开写,没有敞开想象力。
      
      看着着急,想替他重新打开眼眼看看孩童世界到是什么样的?什么对他们是重要的,根本的,他们会做什么,追求什么,怎么做?怎么和他人的关系,12岁的男孩,性意识应该有了吧,居然没有这些点的涉及。
      
      但不管怎么样给了一点启发,如果全是孩子的世界,他们会是什么样?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思考一下的问题。
      
      
      这几天见到几个小女孩,感觉很可爱。粉嫩的脸,眼不开的眼睛,呆呆的,萌萌的。可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主角定为孩子看似很科幻,但实际上一点也不科幻,孩子的世界逻辑不通。刘慈欣本身安排情节的能力就很一般,更别说写一群小孩了,所以单就这部小说来讲,不得不说是刘先生的一个败笔,不过幻想仍然有很多出彩的部分。
          虽然这是一部"烂作",但是仍然甩开其他本土科幻作品一个档次...另外这个小说有两个版本,情节上有较大不同。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超新星纪元》不是科幻,这纯粹就是一部童话,因为它里面的事情不是太残酷了,而是太美好了,美好得距离现实起码几光年那么远:
      
      童话情节一:13岁以上的人知道自己只剩几个月好活之后,情绪稳定,社会秩序良好。
      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打砸抢烧,也没有10万人的群P,没孩子的人依然忠于职守,超新星爆炸时正好13岁零1天的人们也没有出于嫉妒心理把12岁零364天的人统统杀光,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群众情绪稳定……
      
      童话情节二:子承父业的种姓制度全面复活,屌丝少年任劳任怨。
      班干部顺利上位当上国家领导,军二代们提前接班;可煤黑子们的儿子们继续挖煤,剃头匠的儿子们继续剃头,底层人民的孩子们没有逆袭,任劳任怨当一辈子屌丝…..
      
      童话情节三:大人一夜死光后,少年全部五讲四美、八荣八耻。
      在没有大人监管的情况下,少年们既没有炸毁学校,也没有群p,一边拼命干活一边读夜校,就算在全社会都罢工罢课了之后,全世界的电力、交通、通讯系统的小屌丝们还以极大的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坚守工作岗位……
      
      童话情节四:南极暴力奥林匹克后,各国参赛队一致收手,扔掉飞机救人。
      没有出现大规模的血族复仇和报复杀戮,各国武装力量有序撤退,在熠熠闪光的人性光芒照耀下,米国小盆友居然把几千万美元一架的灰机都推到海里去腾出地方救人......
      
      写完《三体》之后,大刘就是中国现在最优秀的科幻小说作家,没有之一,但他多年前的这部作品,俺吐不下去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如果说,三体是大刘用一个上帝的姿态肆意的玩弄整个宇宙甚至宇宙规律,那超新星纪元就是他用一个小男孩的角度在地球尺度上YY童年的打仗游戏
      所有的塑料士兵全部变成真小孩,所有的对阵都换成真的大炮飞机,完完全全的用任性而又爆棚想象力弥补了童年的缺憾。
      
      所以听说打仗那些内容写的他欲仙欲死~爽到不行。
      
      三体的他让我们高潮不断,超新的他自己高潮不断。
      
      从与大人的告别煽情到了一个高度后开始华丽丽的走向一幕幕盛大华丽的过家家。而且完全的避免掉了描写晦涩的金融贸易呀房地产经济呀医疗社保呀等等领域的事情,只略略写了婴幼儿的照顾,教育,工农业的生产。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孩子世界也许房地产经济医疗社保等等那些复杂的大人玩意就不存在了,大家想怎么玩怎么玩,想去哪去哪。实现了初步的共产主义。
      
      因此着墨最多的是玩,就是战争游戏,这才是全书也是所有作品里大刘最爱的部分,他让自己成为一个小孩,彻底的被大人抛弃后彻底的为所欲为没有任何阻碍,一切冰冷的人类武器都被温热的小手拿来真刀真枪的拼杀,哪怕打完一枪就坐个屁股墩,哪怕用三千万美元的F15换一千五百万元人民币的歼8,哪怕为了最后的大疏散把航母上的飞机推到海里,哪怕玩完一场以后再也造不出来。
      
      小孩们的天真美好和残暴黑暗被放大到地球尺度。让一切游戏和玩闹都达到最爽尺度没有之一。
      
      小孩们的道德尺度是什么?没有道德尺度。自己舒适开心就是尺度。
      
      其实小孩儿原本就是最残暴的一种小动物,想想小时候对看不顺眼的某个小朋友无理由无条件的欺负,还有对待小虫子的残暴,对自己玩具书本什么的毫无爱惜。也就能理解超新星纪元孩子们的疯狂,死亡游戏和最后的领土交换
      
      而且大刘根本没有着墨于描绘小朋友们的死亡受伤景象,只有数字。死了多少,核弹爆了多少,冻死多少。而人类,对与己无关的数字一向麻木,除非你让他亲眼看见非洲大地上饿死的小孩眼角爬着蛆,周围飞着苍蝇,而他姐姐肚子鼓鼓的奄奄一息的抱着他再也走不动才会稍微被全世界每年多少人活活饿死这个数字打动。
      
      他只写最嗨的部分:玩儿
      
      最后的结尾实在是太让人郁闷啦!!!!感觉就是在讲故事讲的最精彩的时候说: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最后两页结束了我先是蒙掉了,然后又翻了好几遍前面看有没有错过有没有暗示,才面对现实极其不爽的睡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科幻作家,首先要成为一个好的作家。大刘这个时候的态度就不够端正,认为科幻作家的任务是构造世界,至于故事和人物,则不属于科幻作家的任务。因此,从这部作品及后续的其他作品可以看出,大刘笔下的人物,要么没有个性,要么太过于典型而显得模板化。而这部书尤其明显。
        作者想借助极端严酷的环境去反映人性,然而,没有人的世界,如何能够揭露人性?
        超新星纪元的世界,是一个孩子世界,作者说,通过儿童,更能揭露人类的本性。然而,读过全书之后,却不禁有这样的疑问:儿童在这样的环境下,真的会作出如此的反应吗?这描写的真的是儿童的世界吗?
        不管怎么说,这算是一部失败之作,此时,大刘构造世界的能力还未成熟,整部作品除了idea有些新意之外,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好多好多年没读过科幻了,上一次读刘慈欣还是...初中运动会?《球状闪电》神马的。当时就觉得刘慈欣似乎很喜欢“塌缩”这个词。记得那个小说里有个美女搞得自己量子化了,她以为这样就能出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打击敌人,最后却发现自己的“再现”不是随心所欲的,也就说她可能一不小心就出现在撸管猥琐男的大腿上了。多么悲催。
        嗯,扯远了。
        窃以为,《超新星纪元》也是围绕着“塌缩”展开的。
        第一重塌缩:御夫座的某颗恒星经过天文塌缩走向了死亡。
        第二重塌缩:恒星爆炸产生的粒子流在来到地球之后,数月之内便杀光了13岁以上的人类,成熟的人类社会塌缩成为“孩子”的天下。
        第三重塌缩:13岁以上的人类死光之后,中国的儿童陷入了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糖城时代”,美国的儿童陷入了只知道烧杀抢掠的另一种“糖城时代”。人类的精神水平相对于物质生产力塌缩成了“玩”。
        第四重塌缩:中国与美国的“终极智者”最终同意交换了国土,中国走向了富足封闭的美洲,美国走向了侵略无限的亚洲。这两国的未来塌缩进了历史的循环。
        第五重塌缩:在小说最后,人类移居到了火星,地球君无疑领了便当。人类文明的第一家园完成了最后的塌缩——毁灭。
        塌缩的本质是重构历史原点,这种追寻的努力和大胆的猜测是本书最吸引我之处。所以,与其说本书是一本科幻,倒不如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历史书,不知道这是不是科幻文学,或者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某种特征?
        塌缩的过程是倒叙历史演进,我不相信有某个人类可以驾驭这种主题,所以本书具有诸多幼稚之处并不超出我的意料。比如说,当刘慈欣站在他自己创设的历史原点时,即儿童首次建立国家和“太阳国”的创立时,作者居然将国歌、国旗和对“洒下汗水的小小国土产生了感情”视为国家的凝聚力之源,实在过于幼稚。在那些虚拟儿童国家互动时,刘慈欣又将国家变成了封闭的黑箱,永远只有国与国的互动,国家之下的团体和个人都没有选择的权力——虽然之前的行文中强调过“各国的公民可以自由流动”,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尽管“各国”资源禀赋有着极大差异,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再比如,中国三位13岁领导人“勇气—智慧—成熟”的三位一体设定简直是试图创造新神祇,相比之下美国的领导人就显得愚蠢无能,哪怕有一个沃恩撑场面,却也不过是通过装神弄鬼来撒狗血。类似的,俄国的领导人傻大笨粗,日本的领导人腹黑野蛮。这种种将国家领导人形象固定化的做法无疑削弱了小说整体探索“孩子”相对于“成人”特殊之处的努力。再如,小说最后中美交换领土的想法,也许在五年前的我看来还十分厚重,那种故土别离激发出的历史回音总让人感到历史传承中隐隐的大气磅礴,但是现在看来,这无非是斯宾格勒历史哲学的翻版——每个文明在出生时就已经决定了命运,不管它如何该换领土,更迭主人。这实在有些空玄。
        不过在塌缩过程的描述中,有一点让我觉得很妥帖。在所谓悬空时代中,中国采用的应对办法是凭借一台超强的量子计算机以“中央”的名义给大家打电话,带去精神慰藉,从而克服了这第一次难关。这实质上是一次极为强力的中央集权行动,效果非常显著,全国小朋友很快就镇定了下来,各行其是。而美国似乎沿用着民主制和两党制,结果是全国难以管制和暴力横行,很快就退化到了暴民政治,开始了对世界无休无止的侵略和征服。
        不知道这种构想是否出自作者在政治上的幼稚:刘慈欣对中央集权的好感和对“野蛮”美国的鄙夷与《环球时报》不谋而合——真不知道这是作者自己的意思还是出版的需要。但是刘慈欣认为在悬空时代中央集权要比民主好,这点我是同意的。正如之前提到的第二和第三重塌缩:人类只剩下13岁以下儿童本来就是一种“社会”意义的塌缩,哪怕这些儿童可以很快掌握复杂的科学知识和军事技巧,但是他们仍然无法窥见父辈的精神高度和心灵力量,这是社会功能的绝对塌缩;这一重塌缩引发了第三重塌缩:儿童的精神力量驾驭不了已有的物质力量,不论美食还是武器,这种人类物质与精神力量的不均衡引发的自然是发展脱轨和毁灭。针对儿童低级的精神状态,低级的政治形态无疑更加适应——那就是中央集权。换言之,民主是儿童驾驭不了的高级货。不过,即便中国的中央集权统治很成功,也依然挡不住全民的惰怠和美国的疯狂,就像已经过去的无数个朝代,就像书中的第四重塌缩——新的游戏也好,中美互换土地也好,那不过是逆着历史之河走向毁灭的徒劳挣扎。果然,地球的“塌缩”即毁灭还是不可避免。不过大刘还是乐观的:至少人类留存了下来。
        这便是五次塌缩的逻辑联系。
        可是这一逻辑未必合理。本篇长篇于1991年出版,于是很多疑惑都能迎刃而解,比如对于中国与美国的刻板描写,比如对中央的一再强调,比如对于孩子灵魂深处的野蛮与非理性的惊讶。孩子啊孩子,总觉得这是个在当代文学乃至当代ACG界被玩坏的概念:既然已经高举起了解构主义的大旗,那么对以往的“孩子”这一美好形象一定要“矫枉过正”,于是孩子马上就退化成了小恶魔。这种情节在二十年前确实能让人耳目一新,但是放到现在就已经烂大街了。所以就出现了本书中那一场让人蛋疼的“超新星战争”:难道孩子“玩”的天性足以压倒他们看到尸体巨人化时的恐惧吗?难道孩子在看到同伴变成肉饼乃至肉泥的情况下还能保持战斗吗?
        “孩子”。与其说是一个群体,不如说是一个隐喻:它比喻着人类社会的童年幼稚状态,比如原始共产主义,比如非理性。但是这种“孩子”社会与原始社会不同之处在于:孩子继承了父辈的物质遗产,他们所驾驭不了的遗产。大人们在消亡之前应该销毁的不该只是核武器(况且他们还生了那么多“渣”呢~),而是相对于人口而言过剩的所有物资,因为这些物资所能保证的不是生存,而是无尽的诱惑与毁灭。所以,当大人选拔孩子进行“大学习”的时候,逻辑的不合理已经暴露了:“孩子”社会其实是作为“大人”社会的化石继续存在着,物质也好,理念也好。而残存的最大理念就是原有国家的概念,这其实是已经塌缩的社会中不合理的存在:世界不同国家都已经塌缩到了难以为继的边缘,而孩子是有足够的融合与交流的潜质的,那么人类社会何以没有进一步塌缩,成为一个统一的孩子社会共同体,而是继承着“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之名呢?孩子们确实失去了这样一次机会,大人们看似有理的安排其实是排除了更合理的可能。如果本书的第一次塌缩引发的粒子流在来到地球时瞬间就杀死了所有13岁以上的人,那恐怕会是一个“更好玩”,更原始也更具还原意义的幻想。
        当然,刘慈欣给了大人们几个月的生命,这也未必就不好玩。正如之前说到“孩子”社会貌似独立其实只是大人社会的遗存,大人即便要走向死亡了,也依然可以极大的改变后代的命运,仔细想一想,这恐怕比野蛮非理性的孩子更吸引人眼球。换句话说:人类为什么热爱他们的后代呢,在他们就要“不公平”地抢走自己生存地盘的时候?本书中的大人是多么善良啊,都怀着延续血脉的思想,默默地开导和教育着这些未来的小大人。可是,如果当时我也在场——我也要死了,我不会那么心甘情愿去死的,我心中的爱不一定会压倒心中的恨。既然那么多人都要死,那么孩子凭什么继续活在世上?伪善一点,我是多么怕孩子在世上活不下悲惨地死去了,与其如此,不如让他们死的更人道些!不一定全人类都这么变态,但是只要有一些关键的人彻底疯掉就行了,无论是笃信末日审判的狂热总统与君主,还是手握核武器甚至普通武器按钮的青年军人。人类将在大人死之前就被彻底毁灭,屠杀小孩将成为心理乐事——终于,在死之前,全人类都平等了。
        逻辑是否合理已经不重要了,刘慈欣能写出这一篇科幻但我写不出就已经说明了一切。本书依然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以为它可以为你设置一个还原思考的机会,而且允许你的观点与本书不同。还有更好的事吗?
      
      PS:后来又想了一下,觉得某些观点还能再提炼一下。
      首先,成年人、特别是青年人屠杀小孩子的预测基于对”公平“的追求和青年人思维、情绪不稳定。然而,为什么青年人就是不负责任、情绪多变、野蛮暴力的呢?社会的眼光将青年定义成了幼稚无能不负责任的形象,我似乎也被这种社会视角同化了。年青人会做什么选择,没人能保证预测成功。同理,小孩子也是的。不能小看“人”的复杂性,不管他是孩子、青年、成人、老人。
      其次,中美互换领土的结局会是什么呢?真的是中国固步自封,美国征服天下吗?在小说末尾,美国已经不再是一个正常的现代国家,它开始返回“西进运动”的时代,其实刘慈欣在这里是用美国模拟古代的游牧民族,何其幼稚。大刘毕竟不是做政治出生,又因生在彼时中国,历史癖肯定非常浓厚,居然会幻想中美退回到两百年前的状态。身处东亚的美国能够发动前无古人的“西进运动”乃至一统亚欧非三洲?呵呵,它哪怕能迈出中国历史边界外一步都已经是奇迹了,更不要说武勇的俄罗斯、一大堆人口的印度和伊斯兰世界、经济和技术丝毫不逊色的欧洲。我并不怀疑美国可能会像历史上无数个大帝朝代般获得广阔疆域,但是在昙花一现的丰功伟业之后就会彻底消亡解体,成为其他文明的养料。就美国那点野心?我呸。
      至于生活在另一个大陆上的中国人,我想他们是不会固步自封的。1840年以前的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哪怕是只剩下13岁以下孩子的世界也依然是一个有网络有导弹有远洋巨轮的世界,中国人别说去了美洲大陆,就算去了南极也得和世界保持联系。所以,中国会在那片大陆上生活得很好,很进步,很快乐。
      所以这可真是一笔合算的买卖。
      最后,“孩子”不止是一种年龄,一种身份,或许还不止是人类社会的塌缩结果——“孩子”更是一种生物阶段。“孩子”有多大的资格接手”人类“这一身份?我想总会有缺憾。当孩子身上天然的兽性与极端宽松又极端严酷的外界压力结合起来,也许整个人类都会倒退回不再是人类的状态。再变态一点,如果超新星辐射长期留存,所有人类今后都只能活到13岁,那么人类无疑会退化为兽。想想吧,13岁以前的少年们要争抢资源,要发动战争,要交配,要抚养后代。
      于是”孩子“便是一种新物种了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一直以为自己看过这本书了,看了开头才知道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全书主要四个故事单元组成,略有隔断,但是又巧妙地进行了转换,描述了一个只有小孩没有大人的世界。很欢乐也很伤感。尤其是南极战争那一段还是写的比较惨烈。但是大人与小孩分别的时候,又满是伤感。结尾也略显仓促。总体而言,不算是刘慈欣的上乘之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童话一般的故事描述了失控的社会
      幸好孩子们的欲望还是停留在玩上
      幸好这只是一个小说
      
      如何才能找到做事的动力,遵循心中最需求的欲望能带来最大的效率。大刘的故事总是给人带来很多的遐想。
      
      一口气在京东买了大刘的5本书。
      光棍节的活动果然很给力。
      最近天天在家啃大刘的书,有一种回到了学生时代的感觉。真是一种很好的感觉。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10-22 14:48:11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买来有段日子了,曾经翻开来看过几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又搁在一旁,这两天才又拾起来重新看。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上班无事的时候在看,下班回家躺在沙发上也在看,大刘的书就是这样,起个头有些艰难,但是读起来就欲罢不能了。
      这本书如《球状闪电》、《三体1、2、3》般又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大刘笔下的科幻对我而言不仅仅是科幻,还有一定的人生哲理以及价值观在里面。似乎他笔下的世界总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宇宙,看待世界,看待人类。而这些观点大部分都让我浑身冰凉。
      《超新星纪元》讲述的是孩子们的世界。如果世界上只剩下孩子,在我们常人的想象中应该是由鸟语花香、银铃般的笑声、纯真无邪的笑容这类词汇来形容的吧?但是大刘给我们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儿童世界,这个世界让走进去窥探一二的我浑身战栗脊背发凉。因为这个世界是我当初想象中的对立面,充斥着血腥、暴力以及冷酷。
      故事刚开场就给我带来很大的震撼。血液检测中心主任发疯般的拉住博士让他抽血,让在场所有的人和自己一起抽血的混乱……这个很有画面感啊。24个班模拟小国家那段也让人记忆犹新。前半段基本上还算是不错的,甚至过于温馨(当然是和后半段对比而言)。林莎妈妈启程去生命终点之地前在家里墙上用马克笔写的那一大段话正是所有公元人对孩子的爱以及不舍的一个体现。
      后半段故事的走向让人不寒而栗,生命在游戏中就这么无意义的消耗掉了。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漠视以及对于武器的热爱在现实中确实有反映,但是在小说中被放大到令人恐惧的地步。曾经和我爹聊天的时候聊到过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爹说他赞同后者,我也是这么觉得。小孩子对生命的认知度并不是很强,我有个远房小表弟现在还常常被长辈们拿出来说的陈芝麻烂谷子中就有一件事能侧面反映这个问题。他小时候家里养了几只鸡,某一天他掐死了一只------当然他这么做的动机以及过程大家都不清楚了,因为那时候他还很小------然后偷偷藏在了家里的某个地方,大概是怕父母责怪甚至打骂吧。小时候我也有抓蜗牛、蚯蚓以及蝌蚪玩的经历,这些生物的结局大多是在玩耍的过程中死去。但是我和小伙伴们并不在意,丢下死去的不好玩的他们去玩别的游戏了。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游戏才是全部,只要好玩都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在没有了大人限制的世界里,男孩子们从小就隐藏在基因中的对武器对战争的狂热就全部显现出来了,在他们并不成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里生命甚至不及一场刺激的游戏有价值。各种战争游戏应运而生,在南极洲上演。这是一个荒诞的世界,但又不是没有现实基础的,这才是最令人恐惧的地方。
      《三体》让我对人性的黑暗有了一定的认识,《超新星纪元》让我对孩子天性的黑暗有了一定的认识,大刘在他所创造出来的世界里以上帝般理性甚至带有一丝冷酷的口吻慢慢讲述,让寒冷一点一点的刺入皮肤,直至深入骨髓。
      我想自己还要有段时间才能从这个怪诞、阴冷的故事中走出来。
      
      ----------------------------------
      
      这里还想说一点自己疑惑的问题:在南极洲一共爆炸了两枚核弹,是核弹啊!广岛的时候死了多少人啊,多少人变成畸形啊!但是……他们的核弹貌似没有问题的……没有辐射什么的么?附记里面提到领导人退休了,所以有大把的时间接受采访,这时候已经移居火星了啊,时间肯定过去很久了,领导人居然在受到核弹袭击之后都能活这么久么……这个问题始终想不明白啊 = =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0 10:38 , Processed in 0.0830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