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作为一部自传体小说,《青春》不同凡响,写法也特别。它并非采用这类作品常见的第一人称途述,主人公也是一位名叫约翰的年轻人,但库切总是称之为“他”。这样的口气不大像是一种自述,因而读来自有疑问:“他”就是他自己么?有一点可以肯定,库切本人的年龄和履历都跟书中的主人公相吻合,至于那里头的诸多细节是否也是作者所亲历,想来已难以考证。库切写“他”十九岁到二十四岁几年间的生活经历,一个南非大学生跑到伦敦做了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朝九晚五的公司职员,饭碗不用担心,却还是郁闷。这个岁数的年轻人不是意气风发就是躁动不安,却玩不出轰轰烈烈的名堂,由于生性缺少热情,干不成大事也惹不出乱子。他也需要被爱抚的感觉,但性爱从来没有给他带来生命的光辉,只是在吞噬时间和精力……你想,这种内敛的性格,这般平淡无奇的生存状态,还能做出什么样的文章呢?可是,库切就有这样的本事,一段春梦无痕的人生就让他写得楚楚动人。他把年轻时的自己作为他者来观照,再度审视青春的彷徨之途。

    作者简介
      J.M.库切(J.M.Coetezee1940——),库切1940年生于南非开普敦,荷兰裔移民后代。成长于南非种族隔离政策逐渐成形并盛行的年代。1960年他离开南非赴伦敦,从事电脑软件设计。1965年到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毕业后在纽州立大学做教授。1971年回到南非,在开普敦大学英文系任教。2002年移居澳大利亚。现系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成员,并在该校执教。小说《等待野蛮人》(1980)一出版,即摘取费柏纪念奖、布莱克纪念奖,为库切赢得了国际声誉。《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1983)出版当年就赢得英语文学界最高荣誉——英国布克奖。《耻》1999年再度获布克奖,使库切成为唯一的一位两次获该奖项的作家。1994年出版的《彼得堡的大师》获得爱尔兰时报国际小说奖。《男孩》(1997)和《青春》(2002)是自传体小说,披露他生活中不为人所知的一面。其他重要作品还有《幽暗之地》(1974)、《内陆深处》(1997)、《福》(1986)、《伊丽莎白·科斯特洛:八堂课》(2003)、《慢人》(2005)等。库切的每一部作品风格完全不同,意义多元。他是英语文学中获奖最多的作家之一,除了以上提到的奖项,还获得过法国费米那奖、普利策奖、2000年英联邦作家奖等。2003年库切荣膺诺尔文学奖。

    最新书评    共 2 条

    smoked    原来,正如库切想让我们看到的,青春不过如此;一个开头。   因为还年轻,生活在此时总是捧着双手,有所允诺。即使目露狡黠,总也不是什么和愚蠢相关联的事情。   总忘不掉库切在书里问道:“哪个英国人能够理解,是什么把人们从世界遥远的角落带到一个他们厌恶的,没有任何亲情关系的潮湿、可怜的小岛上,死在那里?”   成为一个诗人?虽然可笑,但毕竟是个原因。   问题是又有哪个人(本地人或新移民,异或过客)能理解,我们行事之荒唐,正如我们委身于一个个愚蠢的制度,不得愉悦、不得激励,究竟是为了什么?   也许我们说,这是场有报酬的交易,但这一解释本身就构成了对制度规则的召唤。   青春不过如此,一个开头。   工作、婚姻、社会交往,最终的最终是一切概念的尽头——生活本身。在年轻的约翰忍受自己无以排解的孤独和挫败感之时,他眼里的英国本地人也是郁郁寡欢,冷漠,无趣。谁也不能逃跑。我们竟然遵守规则到了自己不得幸免也不容许其他人幸免的地步!   青春与他同在,但生活的慈悲却不能以诗人的灵感的形式,如一道圣光一样,落在约翰面前摊开的白纸上。他没有热情,更谈不上拥有炽热的生活,他不追求“坚硬扎实”,所以生活毫不顾忌到他。   但生活总是与遵守规则的人和解——效率的规则。“他懊丧的看到,讲求实际的原则是多么奏效,长粉刺的青年如何在孤独的驱使下满足于头发暗无光泽的粗腿少女,无论多么不可能,每个人最后都找到了配偶。”;而阿特拉斯计算机大到居然需要一个和机库一样大的房间装下它……而当约翰第一次在这个效率原则下找到数学对他的关照时,他动摇了,他头一次忽略了诗歌,他的容貌也变了。   “他的问题是他不准备失败。”白日梦般的念头一个个从约翰混乱疲软的大脑里浮现,他舍不得失败,更无须提到坚实地付诸于行动,所以,一切就像一场胃部的胀痛一样,令人无所适从,加之口腔干燥。   孤独而脆弱,无所适从,无处置身,但又无所不在,于是在无数个时刻你只得不断自问。      失败!库切怀着巨大的感情提到这个词。测验的阴影无处不在,他勇气十足地对失败投去深情的目光。不无壮烈。   他说,“事情就是这么办的,世界就是这么运作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8:14
    刘六一        整个阅读过程都带着沉闷、惶恐、无助,我看到了自己的倒影,我怕他在经历的那些事情,一样的纠结、徘徊、优柔寡断,从而偏偏带来本想法设法去避免的连夜雨。       犹豫来源于性格上的怯懦,一个缺乏魄力和激情的人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认定自己内心不乏热情,只是还没有遇到能够打开他心灵之泉的、命定属于他的那个女人”,谁都会有这样缥缈的期许,不自知时对明亮的未来充满力量,但清醒后会发现这是半只脚踮在断崖边上向深渊的观望——它吸收一切物质,声、光、希望,没有反馈以至于不是所有人会发现自己的危险处境。       作为生存着的个体,是有独立编号的,各司其事,一旦去指望依赖上别人便会受制,给自己招来不必要的痛苦。靠人完全来支撑人,妄想。       主人公一直在纠结、封闭,想、反刍,永远不说,不做。内向者的可怜和麻烦也就是这样了,我们不愿与外人打过多交道,不愿去伤害别人和被他人侵扰,回避、保守,同时悄声经营和幻想。如果不优柔寡断,一切就会好起来吧?不完美主义,“想”直达“做”,青春就不必迷茫毫无回忆了吧?利用好自己的优势,会过得好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7-27 14:3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1 06:37 , Processed in 0.250492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