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0| 0
|
小时代1.0折纸时代 |
最新书评 共 12 条
懒羊羊
看似是20多岁的人的故事,但是情节似乎确实初中生高中生的最爱,如果现实生活中职场上真的是如此单纯,那我估计也不用时时刻刻关注办公室里面所有人的思想变化与行为动态了。。。
看完这本书,也确实是有些作用的,比如更加明白一些品牌在一类人群中的地位,也知道一些人的生存目标就是穿上一些奢侈品牌,可是郭敬明列举的牌子里面,确实有那么几个牌子似乎确实没有他所想表达的那样奢侈,只不过是一些二流的品牌罢了,不过这也不能怪郭敬明,他毕竟是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在描写这些牌子。
顾里的坚强的内心确实让人非常佩服,可是却有点格式化了,一个没有情感的人是怎么拥有朋友的?难道真的是只靠每次吃饭spa的买单就真能找到三个忠心不二的闺蜜吗?如果真是如此,那友谊是真的是可以买来的。
唐宛如似乎是一个在书里最让人觉得符合逻辑的人,她看似的单纯确是对其他人急功近利的忽视与容忍。而如此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其他所有人嘲笑与玩弄。似乎只有又高又瘦穿高跟鞋住豪宅同时尖酸刻薄的女人才被郭敬明所推崇,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找到男友。其他的女人则只能对着男模的海报痴痴地的独立留着口水。
详情
懒羊羊
看似是20多岁的人的故事,但是情节似乎确实初中生高中生的最爱,如果现实生活中职场上真的是如此单纯,那我估计也不用时时刻刻关注办公室里面所有人的思想变化与行为动态了。。。
看完这本书,也确实是有些作用的,比如更加明白一些品牌在一类人群中的地位,也知道一些人的生存目标就是穿上一些奢侈品牌,可是郭敬明列举的牌子里面,确实有那么几个牌子似乎确实没有他所想表达的那样奢侈,只不过是一些二流的品牌罢了,不过这也不能怪郭敬明,他毕竟是站在高中生的角度在描写这些牌子。
顾里的坚强的内心确实让人非常佩服,可是却有点格式化了,一个没有情感的人是怎么拥有朋友的?难道真的是只靠每次吃饭spa的买单就真能找到三个忠心不二的闺蜜吗?如果真是如此,那友谊是真的是可以买来的。
唐宛如似乎是一个在书里最让人觉得符合逻辑的人,她看似的单纯确是对其他人急功近利的忽视与容忍。而如此这样的一个人,却被其他所有人嘲笑与玩弄。似乎只有又高又瘦穿高跟鞋住豪宅同时尖酸刻薄的女人才被郭敬明所推崇,也只有这样的女人才能找到男友。其他的女人则只能对着男模的海报痴痴地的独立留着口水。
详情
LaraLe
自问不是一个严苛的人,对这部剧,我还是保留我的观点吧。看了原著,小说一开始就充斥着数不胜数不接地气的情节,我姑且把它解读为“小说”的需求吧。不可否认,小说里的四个人物其实是生活中很多人的原型,只要你的视线不再是锋利地扫射而是眯起眼来感觉,你会发现这本小说上演了很多社会的悲欢离合。唐宛如代表着比较大比例的样貌平平却乐观积极无厘头大大咧咧的带给大家欢乐的人,顾里代表着比较富有且强势但其实刀子嘴豆腐心的人,南湘代表着拥有美貌但不受上帝眷爱家境贫困的人,而林萧在我看来是最悲哀的,内心难免与他人比较然后自卑转而又在比自己“差”的身上寻找自信自以为是伤害了别人更伤害了自己的一个傻瓜。有没有感觉这里面有一丝丝你的影子呢?你又将自己定位在哪里呢?呵呵。
详情
yoyolo
小四文字于那个高中时的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这些文字已经深深植根与我的高中岁月——抬头有着心爱的他、周围有着抢饭的死党,这是那时我们谈论话题,这是那个张扬而压抑的时光中我们的慰藉。
只要看到书的封皮,当初,他们的声音笑容、作业写也写不完的烦躁、和他说话时的不安、空气的气味,甚至是阳光斜照进教室的光柱下无数的绒毛,都会同时穿过我的心脏,这一刻 ,年轻如我,满满是苍老和抓不住的无边回忆。
于是,当这样的结局落在我的指尖,除了呵呵,又能怎样?
那些铺陈五年的伏笔,在这个已经心浮气躁的商人笔下干柴烈火的烧了干净,他还都是那个笔风华丽段子不断的小四,只是兜兜转转,商业超过了文学,笔风也成为他经商的一部分,让他真正成为一个小丑。
我依旧是打了五星。就像青春时光下你爱的那个格子衬衣少年无论世事变幻依旧在你心里不会褪色,因为那个少年已经融入你的青春,你爱的,早已不是那个人,而是那段永远也回不去的时光。我爱小时代,因为,他是我永远回不去的年少。
有着小四文字的青春开始于一本初中作文选,在一堆幼稚的文字中有一篇 左岸右岸 我读了好几遍。有些晦涩的辞藻和文风让我记住了那个标题下的那一栏 四川 郭敬明。彼时郭敬明的花落已经被判抄袭,夏至未至已经完成,他和韩寒也已成为话题人物。当然,12岁的我,并不知道这个让我喜欢的作家就是被大家骂的厉害的小四,直到多年后把作文选从尘埃里拉出,重新翻到那个我喜欢的文字我才发现,我与小四的文字的邂逅远比我想象的早。
我不爱浮夸的小四,却也真心爱着他笔下浮夸的文字,我不会去人云亦云的骂他来彰显我已经变得成熟。每个人,都曾经幼稚,而有人却不愿去承认自己的过去。我不是这样的人,他小说带给我的每一份悸动我都记得,他小说带给我的每一份感动我都承认。现在的我已经看不进去他的文字,而我却也承认,曾经,我不止一次的为了这样的文字掉泪。
小四有着自己的完美主义,无论是书还是电影,处处细节都显示着他的偏执,然而他也是浮躁的,框架的混乱、故事线索的切断都让我们一眼看到他可憎的商业化。
那个可爱干净的小男孩已经走远,满身铜臭浮华奢侈的商人在我们眼前。我依旧爱着那些文字,爱着我的青春。只是如今这个跳梁小丑,我不会为之反驳别人的恶言。
详情
宝美
我上大学的时候 对我喜欢的人说 我长个了
他告诉我 缺啥炫啥
我尽了全力的去读这本书,却仍旧压制不住想要呕吐的恶心感。
1.我不想花钱去看这部电影。
2.小说阅读时免费的,并且可以跳跃。
3.相对于改编后的影视作品,我更喜欢原作,那才是作者真的思想。这样的想法适用于任何作品,以古龙金庸为首的武侠小说更是如此。
4.显然我做了个错误的决定。
这本书设定的角色,远超于现实的存在,如果真有这样的四个人,那她们也绝对不会成为朋友。
性格相同的两个人反而不见得会成为好友,譬如林萧和南湘。
性格高于他人的人,尤其是女人,不会和迥异于自己的人做朋友,譬如顾里。因为不屑。
性格随意到无脑的女人,不会有普通人愿意和她深交,更不会有高智商的人愿意和她同行,譬如宛如。
可见,作者不是女人,作者的朋友不多。
这本书中带出来的品牌全部都是原产地的品牌文字,而不是汉语译文。与此同时,作者用大型连锁廉价服装来评论那些商店里的普通品牌服饰。却忘记了那些原文标示的品牌不过是大型连锁高价服装罢了,用贬低来表达自己的鄙视,能带来什么呢?另一个鄙视罢了。
可见,作者喜欢那些牌子,作者熟悉或者希望自己熟悉那些牌子。
这本书里的男人们,很抱歉我没能看到南湘的男朋友出现就放弃了这本书。
对于已经出现的男人,帅是必须的,还要区分他们不同的帅型,已经不同的生活环境和为人处世方式。只不过,写着写着,有些东西便被混淆了。若宫洺真的如此高贵,为何他会知道很多如此大众的东西,若顾源是个和顾里一般性格的男子,为何会问出“我们会结婚吗?”这种话?若简溪真如阳光一般清朗,为何文字中除了苍白的介绍之外,我看不到一丝温暖?
可见,作者是个好的写手,他懂得用文字描述世界,却忘记了用感情感染读者。
没能看完这本书再评论,我很抱歉。这也许是因为我的午饭有且只有红烧肉的缘故,也许是我已经达到了吃不到葡萄不屑于吃的高贵装X境界。
我们在文字里炫耀着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是我20岁时做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我所知甚少,却又希望显得我无所不知。
我们通过主人公高人一等的姿态藐视平民,这是我们自卑的最大显现。因为除了意淫,我们找不到一丝自己身上的与众不同。
我们在文字上追求刁钻和诗意,这是我们对于世间事知之甚少最好的掩饰。
我们在年轻的爱情中间加入误会,这是我们创造浪漫最好的时机。这是我们对爱情的误解。
我们在叙事和抒情之间不停转换,这是我们渴望表达自己的遭烂选择。殊不知,不专业的 狠 。
详情
染蓝
一口气看完三部,从情节上讲,完全乱成一堆无法清理的翔。郭敬明这位所谓“作家”,为了连载的勾起悬念,加了太多狗屁不通的情节来吸引小萝莉买下一本最小说,比如南湘的携款潜逃其实是把一个喝醉了酒的客人的钱拿跑了,人家还是在酒吧找的他,这女的是傻逼吗?——然后花了一章就解决了问题。比如莫名其妙出现的被逼死的姐姐的孪生妹妹,用当我男朋友来威胁女主的男友,还和这位NTR战士男友上床了,又莫名消失了。还有满篇都是只有健壮肌肉和单纯大脑的卫海同学,为了女三南湘的白莲花形象,在快结尾的时候被女三说和一个女人(我们甚至不知道名字!)上床了不算,还和顾里上了次床灰溜溜走了。最悲催的是,他其实只是喝醉了被扛到顾里床上来完成牺牲自己成全男友的大业而已。
这些暂且不说,郭敬明这本书被批判得最深的物质主义思想,其实我倒没看出多少,虽然他在写了两本半的各大名牌的各种商品后,终于开始反思“这么大的房子只有我和顾里住多么孤独啊!其实友情才最珍贵啊!”。
我看到最明显的,是作者潜意识的浮现。
从作者的各种访谈和他所拍摄的电影中,无疑可以看出,他非常热爱上海,然而他在小说里呈现的,其实也是对上海深深的憎恨,这是一种精神分裂的征兆。小说的结尾,所有人被烧死,除却宫洺和林萧是因为迟到外,还有两个出现篇幅并不少的人。
他们一个是卫海,一个是简溪,这两个人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离开了上海。其中一个,更是去了文中被主角顾里深深鄙视的北京。离开上海,反而是他们逃脱噩运的方法。最后的结尾里,林萧也离开了上海。郭敬明不断赞美上海的地位,时尚,美丽,却设置了这样的结局,正是他潜意识里厌恶上海的表现。上海发生的事故并不少,他却偏偏安排了那场令上海难堪的大火——请注意,大火的发生地在静安区,《小时代》里曾赞美它寸土寸金,正是对上海的一种讽刺。
其次,是小说中的三个人物。顾里,崇光和林萧。
林萧作为小说的主角,受欢迎度却可能并比不上另外两个,这是应该的,因为顾里代表的是自我,林萧代表的是本我,而崇光是超我。
这三个概念是弗洛伊德为了解释潜意识而提出的,自我是无意识的,它追求本能,追求欲望,寻找满足。《小时代》“物质主义”、“拜金主义”的争议,大多存在于顾里身上。她不在乎别人看法,一心满足于名牌与价格之中,为了宫洺的沙发她咬牙切齿,她就是本我的化身。
而顾里的“女王性格”,也可以得到解释,本我是三种人格中最强大的存在,它是永恒不变的,是人出生就具有的意识。
软弱的林萧依赖于顾里,遇到问题就想要找顾里求助,因为她代表了“自我”,自我依赖于强大、控制一切的本我而存在。同时,它也是自我与超我之间的一个协调、过度。“本能”是人类无法跨越的,林萧始终离不开顾里,就像人在危急关头,只会按照本能行事。
崇光,这个名字与“敬明”的联系一看就懂。郭敬明的笔在这个理想人物的面前软了下来,崇光是干净的、洁白的存在,甚至显得异常单薄。直到文章的最后,郭敬明还在塑造他的纯洁——由崇光那热爱物质的哥哥之口,讲述崇光什么也不知道,他的手是干净的,你要好好爱他……“超我”是人格结构的道德部分,是完美的象征。这也与崇光的职业吻合,不问世事的作家,艺术的创造者。更不用讲郭敬明还给他安排那么玛丽苏的癌症来死掉,再涅槃重生!
所以当林萧和顾里住在同一个房子里时,崇光要求林萧搬到他家里,林萧的第一反应是:“那顾里怎么办?”文本上来看,是林萧与顾里的友情,心理学上来说,是本我与超我的对立与冲突,而“自我”,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
这三个关键人物的设置,可以看出作者本身的矛盾,作为一个年少成名的小城少年,他疯狂购物满足着自己的物欲,当着“郭总”指挥着全公司,他是“顾里”。但在他的想象里,他又是崇光,面对一屋子泼妇他也不会骂脏话,温柔体贴,写着文艺的呓语。
他可能就是林萧而已,那个他作为第一人称叙述的人物,“善妒而自卑的性格”,咬牙切齿地活着。
很多人面对小时代代表青春的狗屁宣传词说,麻痹这是谁的青春啊,老子的青春才不是这样的呢。
也许青春的底子就是这样的,充满了欲望和幻想。
在郭敬明的潜意识里,时而女王,时而天使,每一个都是他自己,然后他和他的好姐妹,在上海的大别墅里歇斯底里,吵得天花乱坠,呕吐物与奢侈品齐飞,就像神经病开大会。而我们,也看不懂这么人物几乎通通死光的小说,想说给我们什么。
详情
悲观主
这一阵子,关于郭敬明和他的《小时代》电影的各种消息简直铺天盖地的,让人想躲都躲不掉。虽然没去看过电影,我却借着一时的好奇心把《小时代》的三本小说一股脑读了一遍。就像网上很多人说的那样,里面充斥着各种我们这样的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贵物质生活的讯息。感觉作者似乎在炫耀,也可以说是骄傲或者一种他认为正常的他们这类人身上的标签。很多的名牌我连听也没听过。基本上每次人物衣饰的描述或者周边所陈列、使用物品的描绘都要见缝插针地表明一下它的高贵属性,几乎到了无以复加令人生厌的地步。我不是很明白郭为何如此强调?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炫富是令人讨厌的,就像郭美美同志常在镜头前的搔首弄姿;过度追求物质也是被人诟病的,有少年为了一部iphone去卖肾,这得是多让父母伤心的孩子才能做得出来的傻事呀!在电视上有记者就“炫富”的问题对郭进行采访时,郭说《小时代》里的主要人物都是经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才获得那样的生活的,就连顾里这样的富二代,也是通过很拼命的努力才维持了她要追求的物质生活。顾里在学校时,一直都拿一等奖学金,工作中时也同样出类拔萃。另外林萧和南湘,她们算是普通人,但她们也都很勤奋。他说《小时代》其实还是励志的。郭说这些的时候,似乎是在表达自己:他就是通过这样不懈的努力才成为了目前中国最畅销的青年作家(传说他在上海最高端社区汤臣一品拥有一套千万豪宅)。
享受物质没有错,我也认同。谁不愿享受物质、品味生活呢?只要展现适度、手段正当。我不明白的只是他在书中为什么如此在乎,如此不厌其烦地强调,强调到我们这些中下层普通大众都有些憎恨的地步。那样的奢华生活、高档场所,对大多数上海人和国人来讲都是那么的不真实!这个小时代到底是谁的小时代?可能作者本来就想和我们一般人拉开距离?
其实对大多人而言,王权富贵还是被敬畏和艳羡的。就像《天龙八部》中的木婉清,她原本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野丫头,绝非贪图富贵,畏惧王权之人,她甚至有些像小龙女那样不通世俗人情。可是当她无可奈何跟着段誉回到大理,第一次见到王府的富贵威仪时,也不禁心下肃然,并突觉说不出的孤寂,须得靠近段誉才稍觉平安;当被告知皇帝宣他进殿时甚至心头有些发毛,不由自主有了畏惧之意;可是当她和段誉像一家人一样与镇南王夫妇同享她从所未见的盛宴时,她又忍不住暗暗兴奋了。所以郭到底是何用意,我也只能猜测。虽然一般人对名牌应该也没那么强烈的追求,一方面经济不允许,一方面也不一定欣赏的来,穿着还觉得束缚。不过真有哪一天需要你穿,是不是你也会一下觉得自己不一样了呢?这个还真说不清。
抛去小说虚华的外衣,书中有些人物描写还是不错的,像顾里的强装“硬汉”、南湘的隐忍反击、宛如的没心没肺,至于林萧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书中,林萧是一个叙述者。开始的时候,我总觉得她平淡无奇,性格表现也并不抢眼,但到小说第三部矛盾大爆发的时候,我发现林萧才是最真实的那个存在。像林萧对南湘的嫉妒,小说的前两部,南湘一直是命运多舛、怀才不遇的红颜薄命样,虽然外貌远胜于林萧,但南湘的悲惨境遇却让林萧得到了心里上的好些平衡。可就在某一天,当林萧发现,曾经和她一样在弄堂里长大的南湘比她变得更优雅高贵,她心目中神一样的上司——宫洺也更需要和信任南湘时,她居然崩溃了,她强烈的自卑和自尊心让她淋漓尽致地发挥了一把嫉妒愤恨后的彻底失态。
还有林萧和顾里的关系,顾里在经济条件和家世出身上自然也远超林萧,可顾里虽外表风光,其内在的软弱和孤独林萧却最清楚。她知道顾里极度渴望被人需要的感觉,而林萧就是最需要顾里的那个,这也恰恰让林萧成为了顾里最需要的那个。所以当顾里有秘密不再跟她分享时,林萧会觉得自己被抛弃了。因而她恨南湘和顾里,这样的赶超和抛弃,让她觉得自己被打回了原形,她又成了四个女孩中那个平庸的一无是处的人!林萧痛恨和害怕这样的感觉!这段微妙的心理刻画很精彩,并且很写实!
除了四个姐妹淘,书中充斥着各种花样美男,世上绝无仅有的帅哥,各个高大酷帅,迷死少女。每每书中最花痴的宛如妹妹呼吸困难的情节出现,我眼前就会呈现一幅郭敬明同学很享受的画面。嘿嘿。我觉得郭很自恋,郭长得很秀气,但个子太矮。不过他书中的帅哥可各个都是高大英俊的,这既体现了他自恋的心态,又弥补了他个人身高的缺陷。
显然书中这些神秘高贵、有些怪癖嗜好的帅哥是他自身镜像某个面的折射,但我个人觉得顾里才是郭敬明最最在乎的那个角色。顾里外表坚强冷艳,但内心脆弱。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她努力抑制自己感性的那面,顾里是四个女孩中最倔强、孤独和另类的那个。当她面临南湘的质疑时,她选择了沉默;当父亲死后,公司被宫家并购,她一个人面对这些巨大压力时,她没有显露出任何惧意,而是步步为营,处处争先,她依旧是那个打不死的“小强”。就像现实中的郭敬明,无论周围对他有多少质疑和非议,他依然顽强地存在着,并且不断用不管大家承认不承认的努力打造着属于自己的传奇:内地最年轻的富豪作家,连续六年荣登福布斯名人榜……
无论是作为作家还是商人,郭敬明在结果上都是相当成功的。从写小说到自己做杂志,再到经营公司和做音乐、做电影,他在自己所做的每个领域都几乎奇迹般的相当“成功”!他始终在尝试,也努力在成长。就比如写作而言,《小时代》较之我之前看过的《夏至未至》有明显不同。《夏至未至》是一部典型的校园小说,而《小时代》有了职场内容和惨酷人生。语言和情节上更为戏谑有趣,虽个别设计有重复之嫌,但没影响阅读的快感。语言上还开始放出粗话,一反他小清新的风格,这些都是他改变的明证。
归根结底,《小时代》这个书名的确切含义到底指向什么?我并不很明确。很多人都说《小时代》根本就是脑残人看的小说和电影, 这本书或电影到底能给人多少积极正面的影响或深刻的人生思考,我觉得未必,郭敬明似乎也志不在此。但他笔下这个充满魅力的现代都市——上海,的确让我们看见了部分我们普通人接触不到的这个世界的局部真实性?因为没接触,所有无法想象那样奢侈的生活,也无法揣摩他们的心态。可是有一点很明显,不是有钱了就能幸福,不是奢华生活就能满足心灵的空虚,带来情感的满足。很多人都不幸福,像顾里的妈妈,还有顾里、顾源、宫洺和崇光等,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抚平的伤痛。书中他们的怪异特点和对品牌的顽固执念等,也许是他们唯一能明显区分于芸芸大众的地方吧!甚至还是他们宣泄自己痛苦和脆弱的一种方式也不一定!不过,无论贫富贵贱,所有的人最终都将化为尘土。执念,有时我们真的需要放下,不是吗?
详情
贝壳晨
上海奢华与隐藏的暗流。
他 为上海现代奢华而自豪。但是也在思索其中的问题,如物欲折磨着人心,扭曲人心。贫富差距的分化。
但是极力向往着往美好而看。为了成为顶尖级的人,获得自己想要的部分,付出一切常人难以忍受心酸。顾里,宫洺,kitty,这些看似不可攀的人。背后却是非一般人的努力。
part1 关于顾里
顾里每天都在六点左右吃早饭。而她起床是一道复杂的工序。化妆,洗漱,穿衣,一天的工作计划。这些全部做完之后,竟然才六点。你想想她每天几点起床。再想想自己,每天几点钟起床。而且顾源有着和她一样的作息。严格的作息,积极做锻炼,保持精美的仪容,这些一套下来。不是仅仅与钱有关。而且顾里顾源已经成了生活习惯。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这句话真的有它的动力。女孩子是应该学会打扮自己,自己看重自己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修双学位,成绩全系第一等等这些就不谈了。顾里严格用理性来规划自己的人生。什么是有益的有害的。
但如果说和其他三个人之间的情感,是友谊吗?还是说只是情感上的维系。可是,像其他三个林萧、南湘、唐宛如这样的女孩子社会上要多少有多少。如果说完全没有感情,也不可能一直都保持联系。毕竟顾里的能力并不需要他们的帮助。人虽然有理性,但也是情感与理性并存。顾里的情还是有的,虽然常常以贬低别人的存在为乐。生活中的打击,从来没有让她的世界坍塌。她用她计算机一样的精准来运行着生活。虽然偶尔死机。
“但顾里是不允许自己沉浸在这样消极而又低落的生活状态里的。。。她看见我郁郁寡欢的脸,总是恨铁不成钢地说‘你无时无刻不在带妆彩排,准备去琼瑶剧组试镜是吧?’”
与席城的事被揭发(虽然这里是另有隐情)、父亲过世、母亲不明下落、公司并购,每次都很快从痛苦中醒过来。
所以,我也很奇怪。她到底是哪里来的这样的理性、理智。毕竟以她的家境来说,她一个女孩子并不需要从小承担这么多的责任。
还有顾源顾里彼此视对方如家人般的爱。尽管这里仅仅只是用一句话或者很简单的描写。书也呈现着这样的缺点。毕竟我想体现一个人的性格特点。比如,不是仅仅说,她很坚强就可以的吧。
类似宫洺和kitty 这样表面处变不惊,又是经历了多少磨练。这些都在看不见的角落。
part 2 关于林萧
而看的见的当然就是林萧啦。成绩优秀,但是大学因为谈恋爱和工作就不得不在考前加班加点。工作努力,把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完成了。虽然作者在写这里的时候,只给我们呈现了结果,但是塑造的形象应该是这个意思。有点恶俗,花痴,八卦,重色轻友,但是还是能给朋友以帮助。比如顾里,还有南湘一叫她出去就真出去,对于宛如这个忍耐也是不寻常。虽然不排除,为了在四个人之间找一点优越的存在感。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理念,不也是有的吗。有些人虽然能力不怎么样,但是比那些爱出风头的还有等等一类人。通常人们都会选择前者。林萧更多是个集中普通人特点的人物。
对于kitty和林萧有两个情节印象较深。
一个是,对方问起具体纸张,林萧没有看到kitty的备忘录提醒还有买咖啡出错。林萧觉得自己不如kitty而且对她打击很大。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但是看到kitty对自己的好意提醒,就。。职场里的东西。。看自己怎么看了。还有就是发言稿被掉包的那一次。。
“实在拉不下脸面去祈求别人来帮助自己完成本该自己分内的工作”
make it happen 。。
宛如,国家二级运动员。这些个摧残的训练啊。但是她,虽然抗拒 但还是坚持在练,练。
南湘,美丽而又无奈。经济环境限制了她翅膀的展开。甚至变得不那么阳光。甚至。。。
容貌、金钱、能力、努力,这些都有。限制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也有这些。
part 3 关于作者与我们的这个时代
和第一点有点类似。郭敬明上海的描写。在这个繁华时代中,个人的存在的渺小。对于上海的高档建筑、生活在里面的人的描写。但是也可以发出自己的一点点光芒。现代城市的繁华与冷漠。外地游客的形象。偶尔瞥见富裕的世界,却带不走繁华。也许更多被冷漠给割伤。
“这是一个匕首般锋利的冷漠的时代”没有成功,没有它所伴随的标志,很容易受到伤害。
“人们的心脏被挖出一个有一个懂,然后再被埋进滴答滴答的炸弹。财富迅速地两级分化,活生生把人的灵魂撕成了两半。我们躺在自己小小的被窝里,我们微茫得几乎什么都不是。”
有些东西离开了我们,生活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但是,已经不一样了。也不可能一样对吧。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4:15 , Processed in 0.319069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