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81|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奋斗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4 20:4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奋斗》这本书,无论是它的理论水平,还是它的逻辑性,都不很高明。但是,它却是世界上闻名的一本书,这本书影响着二战前所有的德国年青人,这是因为它是法西斯头子希特勒的著作,是法西斯主义的理论的最集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53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8-3 03:34:36 | 只看该作者
  1、任何人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建立都是当时的历史背景、国家背景、民族背景、经济背景、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不懂欧洲史,你就很难读懂这本书
  2、我读这本书的目的是希望从学术角度了解什么让希特勒产生了屠杀犹太人、疯狂扩张、成为政治领袖,为什么他会攻击俄罗斯?为什么当时的欧洲会出现希特勒,希特勒的出现反映的什么历史、经济、文化背景等角度来看这本书的,很有收获
  3、其实欧洲历史的与中国大陆有很大的差异,欧洲历史上很长时间都没有建立起来“民族”的概念,大家对“民族”没有认同感,但是犹太人对民族有认同感,源于他们的宗教,源于他们被迫害四处流利,反而成为了最伟大的商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仇恨有宗教因素,也有犹太人(商人)见利忘义的特点,也有犹太人对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力的不认同,形成了他独特的反犹太人的世界观,可能也与他
  4、希特勒那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日耳曼民族,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等因素日耳曼民族实际上分散在欧洲有很多地方,希特勒对建立日耳曼民族雄心勃勃
  5、希特勒可能本身有很重的强迫症等心理与精神偏执
  6、大家千万不要忘记,希特勒所在的当时的欧洲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很多欧洲人在一战中死亡,很多人吃饭、生活、生计问题,还有马克思等各种思潮令很多人无所适从,工人运动等杂乱无章,希特勒的想法就诞生于这样的历史时期,能够不怕进监狱,还能写自传,可想而知他改变社会的想法有多强,当时的社会环境给了他这么强的愿望和动力
  7、任何人都不要战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8-6 19:11:00 | 只看该作者
  凡是不敌和怯弱性的事件,都是为民众所不欢迎的。
  民众爱严峻的统治者,甚于爱乞怜的人;他们对绝对的主义,较之于对不知如何使用的自由还要觉得满意——>>这在现代社会中,应该说人们更倾向自由,因为社会大发展,人民生活富足;如果是经济萧条,民不聊生,自由也就无所谓了。
  
  看BBC之阿道夫·希特勒的秘密 ,里面讲到美国的心理学家利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方法来分析希特勒,并预测其越失败越隐秘越容易暴怒,坚信非黑即白、非白即黑,实行“焦土政策”,命令党和军队毁灭德国的一切,以令盟军一无所获,这种想法实在是疯狂,毫不关心他的民众,因为在他看来,是民众让他失望,带给他失败。这部纪录片只有不到五十分钟,主要讲心理学家的准确预测,思想深度不够,很多东西浮光掠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6 19:44:5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人民大多没有宗教信仰,中国古代人民被孔孟礼教束缚同时也遵循儒家思想的条框;毛泽东时代共产党对于中国来说就是中国人民的信仰;而现在的中国人民信仰什么?没有宗教下的市场经济,让中国人相信金钱至上,为了金钱可以背弃我们两千年来积累的道德人伦,因为我们缺少了一种信仰的条框,再没有什么可以在文化的层面约束我们了。然而人们可以为了金钱而谋财害命,但谁又愿意为金钱牺牲自己的性命呢,单纯对金钱的追求是不足以支撑一个国家的,正所谓人心不古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26 18:59:28 | 只看该作者
   希特勒写<我的奋斗>,表现出一个民族主义者的立场,通过抨击一些社会弊端来衬托他自己的正义。如果你不知道这些文字来自这样一个刽子手,也许你会觉得他写得很有道理。毕竟,如果我们饲养动物也会注意育种,你难道能否认种族问题具有优劣性这个事实吗?那么一个优秀的种族或者平行物种代替其中劣质的其他物种,你又如何能否认这符合自然的进化和功利事实的价值选择?
    
    但是,当我们了解到集中营里的残酷无情的事实,当我们把这种实在而直面的惨象与希特勒那理所当然的理论摆到一起时,我们的内心难道不感到巨大的矛盾吗?由于这种对比所造成的矛盾,我产生了一系列发散性的思考,我先把这些思考的片段记下来,如有必要,再在后面逐一扩展开。我不知道这些发散性的思索会把我们的问题引向哪里,我也不知道它能否给予我们一个确切的结论。
    
    片段如下:
    房产问题:有一个被称为大炮的人发言认为,如果你买不起北京四环内的房子,你可以不买,因为你的价值不足以住在那里。
    民族的东西就一定是世界的东西吗?纳粹的原意是国家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情结。
    马克思说:"哲学不消灭无产阶级,就不能成为现实;无产阶级不把哲学变成现实,就不可能消灭自身。"马克思的目的不是精神的,而是现实的,这个现实的问题是压迫,而压迫的关键是资产。要把无产者变成有产者,而这难道是使原先的有产者变得无产吗?想想奥巴马和税收问题。
    希特勒的目的是优化人种,他认为劣质品没有存在的资格。而人们支持他是因为他可以解决就业。就业,这仍然是一个关于钱的问题。把犹太人的钱给日耳曼人与把有产者的钱给无产者,这其中改变了什么又改变不了什么?
    政治的问题是不是我把钱怎么分的问题?你可以否认利益与生存直接相关吗?生存的资本是生存的基础,但这基础能构成全部的生存目的吗?人类的存在具有目的吗?目的是什么?
    女性主义运动是一场同样关乎现实的运动,这是个生存资格的问题而不是个空洞的思想问题。女性想把资源从男权主义手里夺走,这是她们的目的。支持这些运动的男女们认为改变过去的利益倾斜有利于两性双方的发展,这里的隐语是:资源的合理分配比让某部分人贪婪占有要更有利,所谓共赢和长期利益。
    蔬菜比肉类价格更高的现象已经出现,我们无法保证体力劳动者比脑力劳动者的酬劳更高的情况就不会出现。甚至像今天的健康专家认为的,人可以不吃肉,反而是吃蔬菜更好。同样的,我们都难保有一天出现这样的情况:脑力劳动者越来越不重要,而体力劳动者明显的不可或缺。但可能这个价值存在并不属于未来,而是一向如此,只是由于我们的认知规律使我们接受了相反的价值观。
    大部分人从事必不可少的劳动用以支持或者供奉少部分人进行可有可无的劳动,为了什么?可有可无的劳动可以换来巨大的报酬而必不可少的劳动却难以维持商家需要刺激的消费欲望,这是为什么?如果说这是为了调动人的劳动积极性,那么这种积极性到底带来什么?
    
    无论你是否相信,一切政治选择都是非理性的激情和感性的产物。理性的光芒非常有限,当它照不到无知的黑暗时,人们必须单凭感性认识,并且在理性作用的全过程都需要感性的支持。一个政治家就是要煽动和控制群众的感觉,当他了解到人类的知觉是如何进行认知的,他巧妙的针对人们的认知弱点和他们人性的特征来实现他自己的目的。他的真实目的是使自己存在和扩张,他的名义目的是为了那些可以支持他的人,这是天命的变形。一个政治思想家最后导致他个人在人民内部的失败,就在于他没有使对象的感觉被控制。而如果他在人民外部失败,则是与敌对势力斗争的结果,而这种斗争本身可以说是毫无道德可言的,它完全属于自然生存的竞争。
    
    当人民拥戴一个政治家和他的政治团体,他们唯一关心的是这个决策者把钱怎么分配,能不能使他生活得更好,至于这是什么主义,他们理解不了也关心不了。生存、感受,这是直接而实在的现实。
    
    由于政治家和人民双方的生存惯性,导致了政治以及人类集体的盲目和功力现实。总的盲目性总是与急功近利相伴随,它们两者不仅不是矛盾的,而且是互生的。
    
    尼采和马克思,无论他们思想的细节是什么,他们思考的目的都是为了找到现实的真相和规律,从这种他们理解的"真理"出发去改造社会,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理想。绝大多数这样纯粹的思想家最终都成为不了政治家,因为研究思想和实践政治需要的是绝然不同的技能,并且有着不可能一致的自身立场。思想家的理想如何被政治家贯彻下来,这其中总是会出现倾斜和差距,甚至出现名不副实的掉包问题。一个思想家可以天马行空去追问什么是社会前进应该走的方向,但一个政治家除了懵懵懂懂看一眼"远方"外,他不得不考虑当下的各方利益冲突和各种势力的矛盾。政治家常常在矛盾的中心而身不由己,而思想家的心目里根本不存在他自己。与此对比的是茫茫民众,他们既不是身不由己的,也完完全全是把他自己摆在心里的。这里我们能发现"自我实现"与"自由意志"的长远广大与短暂现实的矛盾,具体说来就是政治家貌似丧失了他自己现实的自由而达到了更广大的自由,思想家貌似失去了他个人的存在却使他真正的意志的实现成为更长远而纯粹的实现,而把他自己牢牢抓住的看起来行动自如的民众,他的自我和自由是昙花一现的,甚至无法离开他的身体而挪动一步。老子很早以前就在<道德经>里说过:"老而不死,谓之贼;死而不亡,谓之寿。"
    
    作为思想家,老子是我所知道的智慧绝高的一位,仅仅五千言,句句耐人寻味。你可以批评任何有政治立场的思想家,但你无论如何找不到老子的破绽,从这点来说他的智慧超过孔子和苏格拉底及柏拉图之上,当然也更不是尼采和马克思可以企及的。
    
    如果希特勒也像我一样看好老子,他就会把其他思想家打入地狱。因为在他看来,不够好的东西没有存在的资格。像一切集权一样,希特勒为了使他自己像人一样生活就要使其他人像狗一样生活,甚至不好的狗没有活的资格。当你看到北京这座城市,看到它宏伟壮丽的集权建筑对于茫茫民众心灵上的强大压迫感,你就能理解鲁迅当年所描绘的失去了人性与人格的国民劣根性。当大炮说:"你们月收入两千的人根本没资格住在北京四环内。"我就体会到集权制的回声在他嘴里借尸还魂了。那么下一步他是否要计算消灭多少特困户和残疾人以及废物可以带来的国家收入呢?大炮只是心直口快把话给讲了出来,但更多人内心所想的比这个要恶毒而冷漠得多。有个官员就生生的问过这样的话:"你是站在党这边还是站在人民那边?"
    
    在和平的年代,思想运动越发陷入真空,国内外从上到下的有文化的没文化的有身份的没身份的人,他们的脑子里都长满荒草。该信仰什么呢?信仰钱吧!马克思是否知道,当人们从宗教里低头看向钱的时候,他们是现实了,但却依然是作为人的本质被掏空的行尸走肉。思想的沙漠不仅吞食了茫茫众人也吞食了知识分子。现在,除了传统的思想陈见和反传统的"思想陈见"还偶尔上演一处心不在焉的闹剧,每个人都在数着手里的钱迷茫的望着窗外。于是南方的一个工厂连续十个人跳楼了,这个血淋淋的事情告诉我们即使是普通的工人,他们也需要得到精神的慰藉,而社会除了提供人们麻痹思想的娱乐,又提供了什么?在韩国,自杀已经成为青少年的第一死亡原因,而校方甚至说:"你们这些自杀的都是弱者,你们是被淘汰的,不值得同情。"我又听到借尸还魂的人的声音。不仅是普通的成人,连一个青少年他也需要精神的慰藉。不仅是人,连猫和狗也会出现焦虑、抑郁等精神问题。所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钱的问题,不是只有少数思想家和知识分子才需要诗意的栖居,而是每个还没有被冷漠的生活塑造成麻木不仁的人所都需要的,那是人的本质所需要的,人的本质要求了精神的慰藉,要求了心灵与理想。
    
    在恩格斯的<英国的状况>一文里,我们能看到他从日耳曼民族在英国作为组成部分展开的对英国的分析判断,这种判断的思路甚至和希特勒对民族问题的判断按照同样的规则。马克思在对黑格尔哲学批判时也同样机械对比了法国和德国的民族天性。我目前还不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但是从民族问题出发必然要导致民族间先天的对立,为日后一部分人成为另一部分人的肃清对象做好了准备。它既能使一个民族要消灭另一个民族,也能使一个阶级要摧毁另一个阶级,甚至能使一个性别与另一个性别充满你死我活的仇恨。他把德国作为"宗教"、法国作为"国家"这类的做法使我联想到今天人们对星座的迷信。从迷信的地基上建立起一个"真理",它除了是以一种偏见压倒其他偏见外,它和真相的关系简直可疑。但是一种作为政治野心的理论,如果它不能使它的偏见以真理的名义拥护起某个势力,它又如何使它被这势力所需要,而使它被搬上历史的舞台呢?但是作为具体的个人,我们又不得不接受为我们量身定制的理论。无产者必然的要拥戴马克思主义、日耳曼人必然的要拥戴希特勒、女性们必然的要拥戴女权主义,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个必然性来自我们自利的本能。然而这种拥护的大范围奏效具备了一些相似的条件:每一种被理论鼓舞的人都是当前受压迫的。更进一步说每一种这样具有政治意图的理论都是对当前社会结构的反动。
    
    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描绘了压迫与反抗的历史会向着这样一个目标而发展完成,那就是每种形式的压迫都得到了解放。这种蓝图其实不难理解,感到自己受压迫的人总是要想办法摆脱这种压迫的,如果它属于社会结构的压迫,那这些人就势必联手改变现有的结构待遇。但是目前我对于解放压迫的实际问题产生了相当的疑惑。
    
    从当年"农民老大哥,工人老二哥"到今天农民工在我们社会中的地位,这不由的让人思索。我首先想到的是为什么古往今来所有政治管理者都有为人民洗脑的需要,那是因为要尽可能让人们意识不到自己被压迫。当事人只要把他自身命运局限在他的个人遭遇上,他就不可能和与他遭遇类似的人组织起来构成威胁社会安全稳定的不安因素。没有这种聚集,个人就很少能把问题的社会根源找到。社会理论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这些人如果不能与这些遭遇者联系起来,就如同头脑离开了身体。社会制度总是具有蛊惑普通民众的能力,使他们觉得自己的遭遇是可以通过某些途径得到解决的,如果他个人用社会规范外的方式去解决他的遭遇,那么就会遭受法律或道德的制裁。在反抗的全过程或者结果中,普通民众都无法清晰的认识到他悲哀命运的根源,也就更加无力去改造这种根源。
    
    制度,它不是可见的具体实物,但它却统治着每个人,约束着每个人。没有理论,人们就像瞎子,无力对制度有任何作为。而片面的理论,同样不能使制度变得真正完善。由于理论的削弱,人只能改变自身去适应制度,个人不能改变一个群体的社会遭遇,而只能使他自己从弱势群体离开。所以不是人与人天生为敌,而是制度使你们扮演必须为敌的角色。写到这里我在想,我们都是同一类物种,我们本不该相互残杀。我们真正该做的是要寻找真正的真理,用它来驯服我们的制度,而不是被制度所驯服。
    
    什么是"真正的真理"?当这个问题劈头盖脸而来,我们会从故纸堆里找到无穷的问号,你不仅找不到问题的实际答案,而且使问题本身变得不可能。在哲学的层面上想获得这个答案,你越是想要前进,越是不得不后退到你前进的基础之前,问一问这个前进的基础奈何能构成基础,它是可靠的吗?从古希腊时代就有一种不可知论,它比我们近现代遭遇的各种不可知流派都更决绝。它说:你无法认识真理,即使你认识了也无法表达,就算你表达了别人也无法理解。后来,当我们遭遇到罗素的逻辑分析、胡塞尔的现象学、德里达的"延异"、詹姆斯的实证主义等等,这些都不能回答我们真理是什么。如果我们把真理比喻成成份不明的溶液,那么这些流派所做的工作是在研究装真理溶液的器皿可能是什么。他们用瓶子是什么的问题来代替溶液是什么的问题,他们一直在希望前进的后退了的地方徘徊着,好像他们只有在这个距离上才能理解一些问题,而如果他们站在瓶子这个问题的答案上,他们连瓶子的问题也认识不了了。到目前为止,人类既不知道真理究竟是什么内容,也不知道为什么真理是存在的而不是不存在。人类找不到任何真理存在的依据,却相信真理存在并且一贯存在。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自己杜撰出某种"真理",因此人们才需要用实践去检验这个人工制造的"真理"。
    
    制造"真理"的人,一般就被称为哲学家,这种制造不像宗教那样凭空捏造,它也不像科学那样按照严密的逻辑、并需要实际论证。这种制造对哲学家个人有很高的要求,在过去一个哲学家既要是一个博物学家、科学家、社会学家,而且他还要最大程度的理解"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存在。这是一个需要大量知识信息、前沿科技成果、透彻的社会历史洞察、丰富的人生阅历,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材料要被非同一般的灵感、想象力、理性,甚至充沛的感情所加工的过程。他在许多纷乱的信息里提取出一些浓缩精简的质料,并用匪夷所思的方式将它呈现出来。每一种哲学即使长期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有不断被反刍的需要,它们甚至不因为被其他哲学以违背逻辑或事实的名义驳倒而死亡。一种可以被视为哲学的东西在哲学的历史上永远是一种养料,并且任何一种这样的哲学都不可避免的沦为被批判的对象,但恰是由于批判,使得它们在新形式中得到继承发扬。相比起来科学一旦被科学的方法证明是谬误的,旋即死去,它不存在主观臆断的问题。但是接近真理的,可以到达真理的,既非科学也非宗教或宗教式的信仰,因为科学是物质的真空实验室,而宗教是精神的白画纸。
    
    宗教的问题现在又有了新的表现,它的迷信本质在星座学中得到发扬。而宗教的联系底层人民,以拉家常套关系的喋喋不休的方式已经被运用到传销和诸如安利产品这样的非法或疑似非法的营利组织。宗教的小恩小惠的手段也被运用到高利润的医疗保健品,这种陷阱能有效笼络需要关爱的空巢老人和无所事事的妇女。在过去宗教传道士所用的人际战略也已经被系统的归纳成销售员和推销员必读的职场手册。宗教的积极意义和神学的实际存在已经不再成为主流,它自身的削弱和以各种方式的扩展却依旧侵袭到愚昧无知的百姓中。从事实角度说宗教没有被取缔,而是以被消解的方式如毒瘤一般扩散到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其中的隐蔽性和复杂多变的形式,使它不容易被识破,从而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马克思说:"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为人的本质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那个世界的斗争。"
    
    
    无论从我们国家自身还是从世界范围来看,宗教信徒、宗教势力以及前面分析到的部分宗教性质变形产业所触及到的人,他们已经占据了人口比例的很大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如果纯宗教信徒已占世界三分之一人口,那么加上变形产业的数量,这个数字超过了人口的半数。完完全全不信仰宗教和部分宗教性质的,并且能意识到这种幻觉的信仰虽是他人的自由却不是他自己应当选择的信仰的人其实寥寥无几。人们即使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却也难以戒烟,人们根本意识不到宗教是精神鸦片,甚至即便知道是精神鸦片也不确定人们是否需要精神鸦片,那么脱离宗教也就变得更加困难。宗教提供了人本质上难以抗拒的东西:精神的抚慰、感情的需要、对环境的信任等等,但它依旧是一个妨碍人类认识真实世界的阻碍。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9-2 19:02:24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在中国被列为禁书,因为书中含有大量极端民族主义的内容,以及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对于当今中国建设民主的社会没有益处。但我认为我们还是有必要阅读一下此书,至少它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我们分析二战德国社会形式的内容,当然,作为读者,不能过于信赖希特勒的片面语言,所以还是批判地看看比较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9-15 08:01:12 | 只看该作者
  摘抄《生活的暗面》: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之后,许多德国人都有一种民族自尊心被伤害的感觉。许多人也对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必须在规定期限内被迫投降感到非常恼火。德国经济步履蹒跚(在20世纪30年代全球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许多人都担心他们的工作和收入。因此,许多人都是憋着一肚子火、一腔愤懑和没有安全感——并且混淆了谁应该收到责备。
        在这一背景下纳粹提供了吸引人的信息:其他国家应该为限制德国从一战中恢复的能力负责;犹太人、共产主义者和同性恋者应该为从内部削弱德国负责;并且德国人是一个更优越的民族,如果能够给予一个公平的机会,他们能够重新建立一个伟大的国家。这些信息提升了德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并提供给人们一个容易得到的答案,去解决他们的恐惧和焦虑。
        我们也应该记得,一旦纳粹取得了对德国政府的控制,他们也就获取了极大的权力去塑造人们的想法和情感。他们利用政府去制造和控制新闻,传播宣传和排除异议。因此,在了解他们所在的国家和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上,许多德国人都是听任纳粹政府的摆布。就像在所有的民族国家一样,在德国,纳粹政府是创造社会现实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9-17 19:58:04 | 只看该作者
  希特勒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一手导演六百万冤魂的死亡之舞而面不改色?大家都想知道,然而历史交待不清,只知道他父亲是个海关的小公务员,但与他不合。母不详,但他说过极爱母亲。虽世代务农,但家境不错。1907年父亲去世后,希特勒到维也纳投靠艺术学院而被拒,理由是天份不够。
  
  希特勒崇拜华格纳与神秘灵异之学。食素,行迹向来讳莫如深,受教育不多,但嗜读战史与兵法书籍。终其一生,他总是神神秘秘,曾有一个年轻情妇,其后自杀,后有一个伊娃布朗恩,在1945年俄军攻进总理府的前一天两人结婚,次日和希特勒双双自戕。
  
  而现在,我们来看独夫故事的最后一幕 --- 侵略者
  诺曼底登陆使人振奋,盟军的飞机日夜不休的轰炸着,希特勒在七年之间,以军火工业吸纳就业人才,使就业率归零,经济迅即复苏,国力强大到几乎快要完成一次大战间德国政客的欧洲帝国之梦,但现在,高高的楼房从飞机俯瞰变成一片断垣残壁,文明在人性之下,暴露彻底脆弱的本质;柏林市先是发现愈来愈多的逃兵,后来拥进大批的俄军,独夫最后公开的一幕是对着少年军授旗,所有未受过训的老弱残兵,如今都要上场……而为了怕丑行外漏,集中营里正进行着全面的杀戮。
  
  落幕了,廿世纪最沉痛的故事。德国人痛心疾首,然而独夫的背后曾有千百万的支持者,成了人类的一个大问号。
  
  希特勒在《我的奋斗》序中这样写道:“我也知道,要使一种主义获得人们的拥护,用口头远比文字叙述来得有效。世界上每一个伟大运动的成功,大都归功于出色的演说家,而不是伟大的作家。但是为了能够在基本的理论上达到一致,并在行动上获得统一,我们需要有成文的著作,作为我们日后行动的指南。这两本书将作为运动的基石,它概括了我们共同的价值观。”我不得不承认希特勒的精明,任何一个统治者,想要统治一个国家,必先“攻其信仰”希特勒在某种意义上讲是“成功”的,“攻心术”是他能够独占鳌头,叱诧风云的关键。
  我想知道希特勒到底拥有怎样的魔力能使他如此癫狂?
  或许秘密就藏在这本书中。
  希特勒是一个极富优越感和使命感的人。出生在莱茵河畔一个美丽小镇上的男孩儿,和所有普通孩子一样,希特勒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然而他的心理却不同于任何一个孩子,为什么这样说呢?希特勒是一个懂得“隐形营销”的人,白的说成黑的,死的说成活的,一个普通家庭也能说成皇族贵族,在《我的奋斗》这本书中,希特勒这样描述:“我幸运地生长在莱茵河畔的普勃诺镇上,这市镇太美丽了。而且正当是两个日耳曼国的交接之处,天生给了我一个奋斗的机会。奥地利——这日耳曼民族的支派,早应该归到祖国大日耳曼的图版上了。这并非是经济关系,而正是血统的关系。纵使二个国家的拥抱于经济上是蒙受不利,我也可以武断地说:如果日耳曼的子孙们一天不合并统治,便一天不得安宁。”照希特勒的理解,奋斗的机会是家庭给的,能够站住脚跟,是血统的关系,祖国统一,更是他希特勒应该做的份内事。
  由此看来,独夫之梦原本就是他个人杜撰,一手编制的。
  希特勒自诩为纯粹的民族主义者,这一点我肯定,他说的的确是实话,不过这个“民族主义”却是建立在强权的压迫之下,没有任何人道主义可言的。少年时代的他就深谙历史的意义,并且拥有极端爱国和排除异己的心态,从他拒绝唱奥地利的皇歌,高唱德意志高于一切就可见一斑。从这一点上来看,希特勒也确实具备了领袖的心态。
  希特勒自己也说“我少年时已不是一个头脑冷静的人,而是个热烈的“德意志民族主义”者。”一个极端亢奋的心理从他少年时期就已经形成,这也注定了希特勒不可能成为一个温和的统治者。
  “世界未来大战的第一颗炮弹,也许藏在德奥联盟后的德意志的一尊炮口里吧。”希特勒的嗜血和恋战早在十五岁那年就已明朗,他仇恨一切异己,排斥一切与日耳曼民族相对抗的势力,他的心态就是“惟我独尊”,如此癫狂的统治者要带领整个日耳曼民族踏平他所仇视的一切种族,而犹太人的灭顶之灾便是他嗜血的例证。
  在维也纳求学的阶段,希特勒不但没有融入到同胞之中去,相反,他对各民族混杂的维也纳产生了极其厌恶和仇视的心理,他深感这是民族的隐患,这也是他一步步走向仇恨边缘的人生阶段。
  希特勒不算富裕家庭的孩子,看似悲天悯人,与其说他同情穷人,不如说他仇视富人,希特勒把这种力量称作社会责任感,他要做的是铲除异己,平复人心,而犹太人是他所第一个要铲除的对象,他要做的是“痛下决心,除去一切不可救药的赘疣。”
  “所谓自由派的犹太人,他们不承认持圣会主义之徒的原因,并不是为了他们不是犹太人,只以他们的教义不切实用,或且有害于自由派所持的犹太主义的。然而,他们内部的团结却没有什么变更,所以这样圣会的主义者和自由派的犹太人的外表佯装不睦,这是我十分讨厌的。”有人会问,希特勒凭什么嗜杀犹太人?为什么如此仇视犹太民族?极端民族主义是其一,但是为什么仅仅是犹太人而不是其他任何种族呢?笔者认为,希特勒已经说的明明白白了,厌恶犹太人是和他自己的本能有关的,就好像我们见了讨厌的人,说不出所以然,就是讨厌,之所以讨厌,或许只是因为他抽了一支烟,吐了一口痰,抑或许是他的某一言论曾经激怒过我……
  讨厌一个人也是不需要太多理由的。
  “在一九O九年到一九一O年中间,我的生活环境渐渐的转好,无须靠佣工来维持生活,我靠了制图及画水彩画来维持我独立的生活了。”这是希特勒在书中浅浅带过的一笔,我们都知道,希特勒曾经原本可以成为一个艺术家,而他之所以没有成为画家,前面提到,是因为他没有天分,笔者实在不能苟同于这种说法,虽然我不知道这个纳粹分子,极端主义的侵略者是否真的会画画,但如果说他没有天分,却也是没有任何依据的,而他这一艺术工作者的身份给他创造了一个另类的世界却是真的。
  
  但凡和艺术有缘分的人,都是具有另类思维的人。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毛泽东,他也算是半个艺术家了,他的文采卓尔不群,老毛对于煽动人心是颇有天赋的,在他的世界里充斥了梦想的音符,这也是毛泽东作为领导人的魅力所在,而同样和艺术结缘的希特勒却走向了反动的道路,究其根本,是“独夫之梦”的偏执,这也是为什么艺术细胞会让人癫狂和富有激情的原因所在。
  
  《我的奋斗》一书,是禁不住细细品味的,这本书的纲领性太过激进,初读时我甚至崇拜起了希特勒,作为一个领导者,他的言论是极具说服力和影响力的,从独夫之梦中我看到了日耳曼民族的希望,看到了德意志国家的前景和方向,这也是为什么希特勒能够受到千百万人拥护的原因了,这个高明的纳粹头领不但让千百万人信服,还谱写了历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一页,然而,我们都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激情背后的独裁。
  这也是希特勒为自己的独裁统治所制造的假象。
  
  说到这里,我特别想提一下他的情人,希特勒或许不是一个“正常人”,他的价值观或许充满了激进主义,然而我不能不说他是一个调情高手,一个极具浪漫细胞的男人,希特勒爱好神秘学,这就好比我们今天研究的五行八卦,厚黑学一类,希特勒能够把军事历史和玄之又玄的神秘学联系到一起,可见他是一个极其复杂好学之人,而他的两个情人都是对希特勒忠心不二的,原因何在?
  希特勒的个人魅力。
  我们都知道,希特勒倒戈投降的前一天晚上,伊娃嫁给了他,并且二人于第二天双双自杀,希特勒的死也成了一个永久的迷,但是这段插曲却引起了我的极大关注,希特勒为什么能够有如此魅丽?数以千万计的纳粹分子支持他,就连他的情人也如此重情重义,到底他给这些人吃了什么迷魂药?
  
  归根到底,希特勒只是一个普通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圆他一个梦,只是在我们看来,这个梦实在是沉重了点。从希特勒的童年来看,他的人格是扭曲的,与父亲不和,父亲死后,母亲是他的依靠,然而这种家庭模式,也让他具有了独立的人格和保护的欲望,母亲的影响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是巨大的,他极端的民族主义心理也是出于对世界的恐惧,他看到的是母亲的孑然一身,独挑一面,同时,他也意识到独立要强的重要性,而他之后的求学经历也并不是很顺利,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幸运的人,那么他奋斗的历程也就注定是极端激进的。而他在选择情人方面也是谨小慎微的,我们知道,希特勒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结婚,他的一生都在奋斗,他需要的是拥护者,崇拜者,包括他的情人,也不例外。
  
  希特勒如此仓促的一生,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独夫之梦到底是什么样的梦?或许连他自己也不清楚,一个人之所以会做某件事,更多的都是出于本能的保护,他对世界是恐惧的,越是恐惧越要“奋斗”,他需要大量的拥护者,需要排除掉所有的异党分子来巩固他的统治,他的民族主义是血腥的,从他个人的心理出发,这种战争模式就是世界的常态。
  
  常人无法理解的或许正是他能够理解的。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9:23 , Processed in 0.07712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