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9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争的文化 - 书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14:5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战争的文化》内容简介:战争历来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战斗本身就是巨大的,甚至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人类从这种快乐和诱惑中形成了一整套有关战争的文化——从部落勇士出战时涂在脸上和身上的颜料到今天的迷彩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471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6 07:50:58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坚定的和平主义者,我对范氏的这部大作的基本观点和结论,多少是感到有些不快的。然而,书中翔实的史料和缜密的推理,毕竟难以驳斥;更为不幸的是,历史和现实,似乎都在不断验证着作者对“人性嗜血”的判断。
         范氏言之凿凿的告诉我们:人类从本质上来说,都迷恋于战争——至少是向往着战争所带来的“快感”。他进而指出:鼓噪战争,往往是民意所趋;因此,民主未必可以保证和平,极权和专制,反而可能定国安邦。从钓鱼岛事件引起的一系列风波来看,我们对这一近乎残忍的推论,似乎只能慑服和接受。
         “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一说,可以休矣。民族只有一时大小强弱之分,没有“好战”与“温和”之别。汉唐以降,中国在中亚和东北亚地区的开疆拓土,从来不遑多让;13世纪蒙古的铁蹄,至今仍令欧洲心悸于来自中国的“黄祸”;当日若非摧毁蒙元舰队的“神风”突降,日本早已沦为中国之一隅;纵使公认“国贫民弱”的晚晴,对作为昔日附庸的浩罕国,在攻防两端,也从未手软。不过与欧洲列国地缘政治方面的海洋性导向不同,我国历来更为重视面向欧亚大陆腹地的发展。中华帝国一面临海,三面重山环绕,或是荒原茫茫,却也发展到了自己的地缘极致。国人今日的好战尚武之气,在对日态度上,更是一览无余。
         自幼时,便听惯了“打到日本去,杀光小日本”的论调;大家对东洋的女性,更是充满了兴趣——这点似乎是不必苍老师启蒙的。谈论这一话题时,不论职业如何,不论教育程度如何,甚至不论个人性格如何,几乎人人神采奕奕,双目炯炯,沉浸在憧憬的快乐中。从来,我便深知质疑大家对同属世界大国的这一群岛作战的激情,风险大大,不如缄口不言。
         钓鱼岛事件表面上看,是给了国人打开了又一个尽情释放对日仇恨的缺口;实际上,更是为我们提供了一方展示战争想象的舞台。“攻占钓鱼岛”甚至“攻占日本”的标语口号铺天盖地;将军们和军事迷们早早的拟定了战争的方略和具体的战斗部署;专家们天真的研究着“开战后美国将弃卒保帅”的必然性。人们渴望战争,渴望在炮火中改变无聊或是无奈的生活;只不过,真正希望亲身走向前线的人,可能要少得多。这时候,我深刻的感觉到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优越性——有些事情,让大家在茶余饭后聊一聊,比让人们都走上街头去投票要强得多。
         认为美国不会为日本而卷入战争的专家们,除了美国的地缘战略外,还忽视了一个事实:美国是民主国家,民众和我们同样热衷于战争,只是也少了一个让他们感觉到“正义”,从而感受到力量的口实。在国家层面上,我还是相信范氏的论断:核威慑的存在,使任何大国之间不会发生战争。至于YY地摆上几盘中日战争的龙门阵嘛,倒也是一种无伤大雅的文化活动吧。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17:02 , Processed in 0.0467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