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进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6-3 21:51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2005年美国书评人协会小说奖获奖作品
      2006年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获奖作品
      入围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图书奖、《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一八六四年,美国南北战争如火如荼。有“魔鬼将军”之称的谢尔将军率领六万北方军队火烧亚特兰大之后,挥师向东穿越佐治亚州,向大海进军,再进入南、北卡罗来纳州,最终结束了这场历时四年的美国内战。
      一路上,这支大军实行残酷的“焦土政策”,就地取食,掠夺南方种植园,破坏城市,也产生越来越多被解放的黑人和白人难民。所有人在流浪。
      这是一部气势磅礴的历史小说巨作,有着宏大的历史背景,也刻画了众多充满戏剧冲突和张力的人物:彪悍好色的北军将领,被解放的奴隶少女,漫无目的的南军战士,冷静沉着的北军军医以及爱上他的南方贵族姑娘……无数人被这场大进军卷入国家暴力中。
      《大进军》具有一种悲天悯人的人道情怀和令人着迷的叙事力量,它极其生动地表现了无数被战争卷入国家暴力的普通人的生活。在E.L.多克托罗笔下,这场大进军不仅仅是一个浮动的世界,一种流浪的意识,也是一种难忘的阅读体验。它与我们的时代息息相关……

    作者简介
      E.L.多克托罗(1931—),当代美国著名作家,生于纽约犹太人家庭,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时参军。退伍后相继担任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审稿人、新美国文库出版社编辑、日晷出版社总编辑,一九六九年起专事写作。
      多克托罗自一九六一年发表小说《欢迎来到艰难时代》至今笔耕不辍。主要作品还包括《上帝之城》、《欢迎来到艰难时代》、《丹尼尔之书》、《雷格泰姆音乐》、《卢恩湖》、《诗人的生活》、《世界博览会》、《比利·巴思盖特》和《喷水装置》等。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三十多种文字。
      多克托罗曾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分别两度获得国家书评人协会小说奖、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伊迪丝·沃顿小说奖,美国艺术与人文学院威廉·迪恩·豪斯奖,以及由美国总统颁发的国家人文奖章。
      多克托罗现居于纽约。

    最新书评    共 4 条

    King      关于谢尔曼的南方大进军,我在《飘》中看到了南方白人上层的观点,而此书正好从亚特兰大之后开始,而且是从谢尔曼的角度来叙述。     谢尔曼被称为“魔鬼将军”,他直言不悔地说:要毁灭整个南部,让他们害怕他。而且他真正做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历史上他成为了毁誉叁半的人。不过我倒认为他是个“行霹雳手段,怀菩萨心肠”的人。他在事实了执行了“三光”政策,所到之处一片废墟。但可能至少提早了一到两年结束南北战争。他系统地毁灭了南方的战争基础,开创了后勤战的先河。而从其写信给同样因为战争失去儿子的南方将军的信以及得知林肯被刺后用种种手段免得南方被报复的行为,则显示出他的内心。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有着平常人的优点与缺点。只是主把他放在了那个位置,而他也做得足够好。当我们称他“魔鬼将军”时,请提醒自己,潘多拉的盒子不是他打开的。     此书以北方进军中的几个人物的线索,片段式地反映了这次进军中的情形。虽然是历史小说,但其描写还是相当具有真实感。没有好与恶,有的只是毁灭与丑恶。还是可以读读的。     这是一场美国的长征。  详情 发表于 2013-8-9 08:57
    mohica    pov写法带来的一串串蒙太奇效果,使读感跌宕起伏,难掩震撼之感,是部波澜壮阔的史诗。随着部队的无止尽的行军,其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每个人物的命运交待,心灵似乎也随之律动,跟着行军起来......      悲天悯人也好、惊天动地也好、温暖残酷也好...不同人物发生着的故事把复杂的人性交织起来,慢慢地构筑出一团似以太的混沌轮廓。故事中的人物们,无论是雪漫还是阿里,趋从于大部队的大进军中,谱写自己的生命行军,有刚跨入队列开始行程、有戛然而止终止旅程,在步伐、车轮、马蹄下,在炮火中,生命洪流挟裹着这股钢铁洪流,万马齐喑、行尸走肉,流淌着、奔腾着...      所以,这本书也有了生命!  详情 发表于 2013-8-9 13:17
    风木     起这个题目是因为我只看了书的3/4。有点读不下去了,下一个订单的书也到了,于是就去看别的了。虽然没看完还是发发牢骚吧。       我不排斥多线写作的书,可是你的线也别太多了,跟织布似的,是吧?而且别一条线写了一点,然后死了,换一个,另一条线写几章又死了,好在线实在是太多,断了几条还是织得密密麻麻。       本来这本书就是断断续续的看,外国人名字也不好记,所以每次看的时候都要看半天才想起来这是哪个人,而上次看到他好像很久了,太累了,不看了。       值得看的方面就是提供一个真实了解美国内战的机会。  详情 发表于 2013-8-14 03:40
    十月飞    从棕南起步到郭家桥结束,整整四个月的时候,终于把床头的大进军读完了。并不完全是缘于我的懒惰,在这四个月里,公司零零碎碎的杂事儿太多太多了,还有整个儿八月份的加班,我只有在临睡前撑着疲惫的眼皮翻上几页。但是,尽管阅读是如此零散,谢尔曼、基努·帕特里克、雷德这样的名字还是一起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当然,还有那个与珍珠有着同样名字的白皮肤的黑人女孩----珀尔。      读《大进军》之初正是我对美国历史突感兴趣的时候,还有印象中那棵被命名为“谢尔曼将军”的最高的云杉。多克托罗的手法是简单而有效的,记录历史或是说描述历史,本身就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辞藻和语法的堆砌,仅凭轻描淡写的勾勒又不足以刻画出人物作为历史构成要素的典型性和辨识度,他取二者其中,恰到好处。直接的结果就是,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甚至包括那些在南方淅沥沥雨夜中痛苦呻吟的邦联军伤兵都成为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当已经不再信仰高耸深V的胸脯和白皙晃眼的大腿所带来的感官刺激时,回归历史,回味那一个个作为元素而存在于历史中的人物的生活和思想,或许是一种更棒的放松方式。      不知道是不是骨子里就带着那种对原始放荡不羁的渴望与对自由无限的追求和向往,美国,这个名字带给我的总是几百年争吵后达到平衡的自由和对人性最朴实的尊重,而独立战争则是实现这一目的最为重要的一环。南北战争的联邦军和邦联军,尽管各自的目的不同,但他们都是在维护最原始的自由,只不过北方的自由观点胜利了,并且被资产阶级的革命带到了世界各地,随着经济的发展成为了普世的价值观。不得不承认,这种打着自由、平等、博爱、公正旗号的价值观迅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以至于美国在其后的100多年里将这种文化殖民种在了5大洲的各个角落,而成吉思汗的铁骑尽管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最后却不了了之。      回到《大进军》,多克托罗精于精细之道。他把这一段血腥而残酷的历史寄托在了几个微小的人物身上,用管中窥豹的方式将这一副巨大的画卷一点点展开,尊崇着时间,又不失于程序,人物内心的挣扎完完全全被动作和表情反映得淋漓尽致,又带有浓重的历史印记和时代特征,当然还有不可避免的宗教影响。这些当然得益于他的军队生涯。想起太平洋中的一句对话:你真的无法想象,即使我现在坐在这里向你细致地描述那些场景,那些惨烈的画面,你没有亲身经历是永远无法理解的。我们没有机会再去体会这段历史了,只能通过多克托罗这样细致的描述来感同身受。      为了自己的理想而不惜牺牲生命,或是为了别人的理想而甘当炮灰,同样都是令人钦佩的。我钦佩前者的执着,钦佩后者的勇气。  详情 发表于 2013-8-26 22:53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7 02:38 , Processed in 0.05495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