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6| 0
|
席慕蓉经典作品 |
最新书评 共 11 条
++++納
实在是喜欢,爱不释手。 每天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点着微微泛黄的小灯,随性顺手翻开一页便顺着读下去,直到断电时灯光突然熄灭,才恋恋不舍的轻轻将她合上,放在枕边伴我入眠。 特别喜欢她的诗。那其中挥之不去的哀伤,对如水的青春,对年轻的恋人,对逝去的不曾拥有的恋情,像根柔软的刺,缓缓地刺入我的心,当她终于刺破我同样以柔软铸就的心的防线时,我感到的是锥心的痛。曾经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新鲜的仿佛昨日才发生,却又无法触及。那种无法言说的伤,久久挥之不去。“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至于她的散文,似乎少了许多伤感,多了许多对生活的爱和希望。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记忆中的情和景,从她细腻的笔触下缓缓流出,让人感到安宁和温暖。
详情
Sirca
我用一生
来思索一个问题
年轻时 如羞涩的蓓蕾
无法启口
等花满枝桠
却又别离
而今夜相见
却又碍着你我的白发
可笑啊 不幸的我
终于要用一生
来思索一个问题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诗,由五节组成。首节“我用一生/来思索一个问题”,非常简洁,非常直接,但是意味深远,“一生”与“一个问题”,我们可以想见,这必定是一个令作者非常困惑,并且对作者非常重要的问题,但这是一个什么问题,在这首诗里却始终没有明示,给了读者一个非常宽广的想象空间。诗的中间三节分别代表的是少年,中年,老年的时段,末节回应首节,因此这首诗的结构非常鲜明。诗里出现的意象有“花”和“白发”,这两者都是席慕蓉诗中惯常出现的意象,“花”在席诗中是一种很虚无的意象,常常是跟作者在诗中反映的情绪相关,因此“花”可以变化为不同的意境。在这首诗里,除去喻指人生不同阶段的作用,“花”更起到一种平衡诗的“哲学意味”与“世俗意味”的作用,这首诗的主题有着丰富的哲学意味,但作者作为女性,给了“花”一种性别化,人格化的意味,给诗添加了暖色调,充实了诗的表情达意的功用,这是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平衡,是席慕蓉诗的一大特色。具体到这首诗而言,“花”是作者的自我怜惜,是诗的忧愁感的表征。当然,要理解到这一层次,尚须对诗的主旨进行解读。“白发”这一意象也是作者常用的,有回首过往时体味到的“时间流逝”之感,同样有自我怜惜,有忧愁的意味。
现在来对诗的主旨进行解读,这里我提供两种不同的解读:
1、 作者与某个具体的人的对话
这种解读可能会比较肤浅,但我还是愿意一试。我初读这首诗时,感觉这是一首情诗。作者的问题指向一个潜藏的人,这个人可能是作者曾经的情人,或者是明恋的对象,又或者是暗恋的对象。
我一生都在思索一个问题:你有没有爱过我?年轻的时候,我多么害羞,常常话到嘴边却又咽下去。我多么喜欢你,我多想知道,你到底喜不喜欢我,爱不爱我,你是否知道,我对你的感情。终于,我们不得不分开,这个时候,我们都已经长大了,我们到了如花绽放的年龄,我们开始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为自己的事业闯荡。我还会时不时地想起你,想起我们曾经的相知,想起那段苦涩又甜蜜的年华,每每都想把那句始终不曾问出口的话说给你,我还是那么困惑,还是那么渴望你能告诉我答案。我们渐渐老去,我们已至暮年,我们已头发花白,而有一天,我们居然再次重逢,那几十年的风风雨雨,那几十年的沧海桑田,全都写在我们的白发,写在我们的皱纹上,我深情凝望你的脸,我动动嘴角,却发现,那个问题已注定要驻留心底一辈子。
2、 作者与时间的对话
我读这首诗的时候,联想起与佛教有关的一句谒语,“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代表了人生的三个境界,也可以理解为通常意义上人生的三个阶段。席慕蓉的这首《疑问》从某个方面也可以理解为人生不同阶段的人生思考。
年少的时候,我曾想过关于“生命”的这个问题,可是这个问题太严肃,太宏大,我觉得一个小孩子不应该想得过多,毕竟人生的路还很长,于是我没有启齿;中年的时候,经历渐多,我活得很累,我开始在想我活着是为了什么,我又开始想起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可是我太忙了,而且我觉得这个问题还可以再搁一搁,所以我再一次错过了跟时间交流的机会;直到我年老,我终于可以好好地想这个问题了,我找到了时间,可是,他和我一样白发苍苍,他和我一样时日无多,我觉得我的生命错过了太多,我不好意思问他这个早该问出口的问题,又或许觉得既然我们都已苍老,没必要再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又也许,我一生的经历就是这个问题的最好注脚,也许我已经懂得生命的真正意义。但是,但是,究我一生,我始终没能摆脱这个问题的困扰。
我觉得这两种解读都说得过去,当然第一种解读可能会比较容易理解,从字面上看,这首诗也更像一首情诗。但是并不意味着第一首诗就没有深度,席慕蓉说自己写诗是“一天劳累后的休息”,她不会在诗里举起一面很拔高的主义的旗帜,她只是在写自己的生活,写自己对生活的体悟。所以我们发现席诗的“个人色彩”很浓厚,换句话说,她的诗中主角通常都是自已,通过席慕蓉的诗,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充满着自觉意识的女性形象,她总是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来写诗,柔情似水,却又充满着理性的光辉。第二种解读,把这首《疑问》解释为诗人与时间的对话,这样子比较抽象,却也合情合理,诗人的时间意识,生命意识是很强的,这在席的很多诗里都可以看出来,席慕蓉的这首诗以《疑问》为题,其实是在反思现代人的生活。诗人揭示现代人一生忙碌到老,却连人生的最本质问题都没能想明白,在诗人看来,这是很可悲的,所以她最后用了自嘲式的语句,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忧愁,表达了生命庸碌的悔恨。
详情
尘思
读席慕容的诗和散文,是不需细品的。
你只需在一个慵懒的午后,偷得浮生半日闲,无太多琐事,无太多悲辛,无太多欢喜,释怀的平静中回味那一份悠长又带点哀伤的意境。
没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她在那一抹平和里叙述的,只是她自己对于青春,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的思考。
曾经看过一篇对比三毛和席慕容的文章,相比而言,席显然是幸运的。这样的一份幸运,造就了温和亲切的她,她从不会犀利的指责和批判,她怀着善意的目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一条开花的山路,一轮圆月,还有一份真情。
读完,却是温暖人心。
我相信她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女子,因为一个心怀善意的灵魂必然值得尊重。
我们爱她的文字,或许只是因为,我们爱上了,生活本身。
详情
mornin
小时候喜欢读席慕蓉,总惊诧于文字的精美。在一本《寂静的角落》中一篇叫《喜欢》的文字深深地在我心中留下烙印,虽然当时体会不深刻,但是就是由衷地喜欢。
翻开席慕蓉的散文,总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感动。让你在顷刻间泪若悬河。那种发自内心的共鸣总会紧紧地牵制着你的感情。
她说她喜欢红砖道,喜欢走在红砖道上的感觉;喜欢有花草树木的春和日丽;喜欢阳光明媚的好天气。我总觉得对她来说,生命里每一种安排都好像有道理。她对看到的每一朵云都会发出由衷的喜欢和赞叹。所以她把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叫“喜欢”。相信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都会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欢喜。在极其简朴的文字里,让每个人都分享了人世间最奢华的东西——快乐。
喜欢席慕蓉,就是因为喜欢她面对世界的态度:不畏惧、不逃避、不妥协。而她所有看似安静缓慢的努力里,充满着一段极为深厚的爱意。
我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在成长的漫漫长路上有她的文字相伴,喜欢带着她的文字一直走下去。。。。。。
详情
Findin
实在是喜欢,爱不释手。
每天晚上临睡前躺在床上,点着微微泛黄的小灯,随性顺手翻开一页便顺着读下去,直到断电时灯光突然熄灭,才恋恋不舍的轻轻将她合上,放在枕边伴我入眠。
特别喜欢她的诗。那其中挥之不去的哀伤,对如水的青春,对年轻的恋人,对逝去的不曾拥有的恋情,像根柔软的刺,缓缓地刺入我的心,当她终于刺破我同样以柔软铸就的心的防线时,我感到的是锥心的痛。曾经的画面,一幕幕浮现在眼前,新鲜的仿佛昨日才发生,却又无法触及。那种无法言说的伤,久久挥之不去。“难道鸟必要自焚才能成为凤凰/难道青春必要愚昧/爱/必得忧伤”
至于她的散文,似乎少了许多伤感,多了许多对生活的爱和希望。那些琐碎的生活细节,记忆中的情和景,从她细腻的笔触下缓缓流出,让人感到安宁和温暖。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7 09:53 , Processed in 0.233354 second(s), 4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