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3| 0
|
梁启超和他的儿女们 |
最新书评 共 3 条
Sarah
梁启超是个好父亲。
跟儿女们有非常频繁的书信往来。关注每一个孩子。
鼓励孩子们求知,上进。不限定他们的兴趣发展。在大学专业选择上,让孩子们选自己感兴趣的。
在文化艺术上,也培养孩子们。
人的性格真的很不一样。主要是天生,后天也有影响。
作者的妈妈,就挺开朗。是能带给人快乐的。感觉我妈妈也是这种性格。
林徽因,直率。有才华。我觉得她挺可爱的。
梁启超对夫人感情也很深。
他的婚姻,是因为他夫人的堂哥赏识他。慧眼识人。
他自己也帮儿女物色。他的大女婿是他的学生,入赘。家贫,但是有学识。
他的孩子们婚姻都蛮好。基本都是一夫一妻到老。大舅妈在大舅死后守寡,梁思诚照顾生病的林徽因,三舅妈照顾病中的三舅,等等。作者的母亲年轻守寡,再也没有改嫁。都不容易。
李蕙仙,梁启超的大夫人,出身大家,但也能过简朴生活。http://baike.baidu.com/view/851013.htm
王桂荃,梁启超的二夫人,仆婢出身,也很贤德。操持家务,勤劳,对孩子,哪怕不是己出的,都真心关爱。曾因照顾生病中的作者的母亲,疏忽了自己同样在病中的女儿。http://baike.baidu.com/view/1567140.htm
梁启超的孩子们,经历了战乱,文革,但都很努力向上。他们的后辈,也都有自己的专业。很难得。
值得敬佩!
他们有闯劲,努力,思维活跃,又踏实。真的让人佩服!
他们做事情,并不是为了自己要如何出人头地,而是努力去做,自然就出人头地了。
梁启超
http://baike.baidu.com/view/1999.htm
“
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每日所读之书,最好分两类:一类是精读的,一类是浏览的。
我们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候不够用,不能博搜资料。
美术所以能产生科学,全从“真美合一”的观念产生出来。他们觉得真即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
详情
闻书之
后人总结梁启超家庭教育之道的精义,概括为“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梁启超的子女们全都是靠着这种自强的精神奋斗成才的。其实他们的父亲梁启超一生的成就更是体现了这十个字。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饮冰室主人等。)出身于广东新会的一户普通农家。他靠着天份、机遇和勤奋成为了一代伟人。他少年时即以神童和才子成名,深受时任内阁学士、礼部尚书的李端棻的欣赏,李端棻当时出任广东乡试主考,激赏梁启超的聪明才智和思想见识,认为梁启超他日必成栋梁之材,便将自己的堂妹李蕙仙许配给梁启超。李端棻是清末维新派,他倡议办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在他著名的《请推广学校折》中,还建议在各省设中学,州县设小学;创办仪器院(科学馆)、图书馆、翻译局和报馆,选派留学生等。梁启超感李端棻的知遇之恩,与妻子李蕙仙一生感情甚笃。
梁氏的“一门三院士”中,梁思成和梁思永(考古学家)在学业和事业上都得到了他们父亲的巨大帮助,但是他们的成就一点也不是靠父亲获得的,而是完全是靠自己的学术训练和勤勉努力。
梁门第三位院士是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火箭专家)。他是梁启超晚年所得之子,最受钟爱,被任公爱称为“老白鼻”(英文baby的谐音)。但在梁思礼不到五岁的时候,任公年仅五十六岁就因病去世了。梁思礼几乎完全没有靠他父亲的庇护,而是在他姐姐和姐夫的资助下出国留学,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完成了学业。
梁启超是有宽胸襟、大见识的人。他的一生非常的短暂,就任公的才学、影响、贡献和品格来说,这么短的一生实在太让后人扼腕叹息了。但就是这么短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的却是足以再影响几代人的精神瑰宝。就我个人的见解,任公足以堪百年来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第一人,也堪称百年来中国第一完人。
有关梁启超的书是值得一读的,包括他的一些著作,和关于他的传记。在我们学到的历史上,梁启超三个字可能只是一个历史符号,而这个人却是一个极富感情的至情至性的人。这就像孔子一样,在我们的常识里,孔子是一个死板板的腐朽的牌位,一个毫无生气的文化符号。但是,稍微读一点最能反映孔子其人的《论语》,就会知道孔子是一个非常温和、亲切、宽容的人,他是活生生的人,在他的言行里可以感受到和我们一样的常人的情感和情绪,甚至可以看到他和我们一样的性格弱点。他是一个比我们学问大、比我们胸怀宽、比我们见识高的老师,但他是一个在性格上与我们相通的人,他是一个精神上不平凡的平凡人,我们和他相处,就可以感受到知识和见识的魅力,就可以使自己提高,接近他的境界,或者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他。
我的才学不足以评价梁启超的政治影响和学术贡献,让我景仰的是梁氏的几个人生侧面:
第一,梁启超一生洁身自爱,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有影响的人物里极少数没有政治污点的人。他后期不愿从政,甘愿退到学术界专心教书、做学问、做文化事业。从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可以体会到他晚年心境的从容平和,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以他当时的年龄(五十岁左右)正是一般强势人物叱咤风云的人生时期。他在个人品行上也非常干净,堪与曾国藩相比。
当然,帮助他成为完人的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首先,他少年时就成就了大名,因此他对于身后的名声极为看重,有非常强的“流芳后世”的意识,一言一行都不肯苟且。其次,他适时地“功成身退”,又去世太早,没有陷入其后的纷乱时局中,也使任公的一生令名不亏。在中国,确实有“寿者多辱”的现象,如身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代的周作人,如现在的季羡林先生。这当然不能完全归咎于个人,而有年龄方面的自然因素和时代环境的因素,但确实是有这种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现象。
第二,他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正如他自评:“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他退出政坛以后,即将全副精力投入学术和教育中,他是民国时期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赫赫有名的“四大导师”之一(另三位是王国维、赵元任和陈寅恪),培养出很多著名的弟子,并有多种足以传世的学术著作。他在去世前几年还兼任国立京师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馆长,做了很多事。单从学术而言,梁氏就是百年内无出其右的学术大宗师,是“开一代风气者”。他的学术著作至今仍是高校文史类专业的必读经典。他一生保持着一个读书人的习惯和气质,而毫无官僚和权贵政客的习气。以他的政治经历和地位,如果是别的人,在退出政治后基本上都是做个“富家翁”和“洋场寓公”,过着百无聊赖的奢侈生活,并且在精神上一般都很萎靡失意。而他的晚年仍然活得意气风发、光彩照人,非常了不起。从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就可以感受到他发自天性的对学术的兴趣和从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
第三,他是一位足以堪称“父亲楷模”的近乎完美的好父亲。他是“最富于感情的人”,对孩子们的感情“十二分的热烈”。在这一点上,他与后来的另一位对现代中国影响巨大的胡适不同。胡适也是一个极富于感情的人,也是一个具有极强的读书人气质的人,也是一个洁身自爱的人,但胡适对自己孩子所起到的作用则远远不如任公,胡适的通达和睿智几乎完全没有用到教育子女上面。
梁启超是一位开通随和的父亲,他对子女们的感情深厚真挚,与子女们相处时情趣盎然。在他写给孩子们的家书里,字里行间流溢着浓厚的慈爱和亲密。他与子女们谈学问、谈做人、谈修身、谈励志、谈前途,同时也坦率地向子女们陈述自己对事、对人、对己的种种想法和态度,也轻松地畅聊家常,谈家务。他在子女面前是一位温厚而乐观的长辈,是一位坦陈心迹的忘年朋友,是一位集天份、学养和阅历于一身的智慧导师,更是一位尽职尽责、春晖无限的好父亲。
在做父亲这一点上,不妨提一提比梁任公更早的另一位好父亲曾国藩。虽然曾、梁所建立的功业看似不同,但他们的内在人格品质有极多相似之处。就做父亲这一点,曾、梁两人更为相近。从表面上看,曾国藩是更符合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好父亲。由于时代思想的差异,曾国藩教育子女以严、以规矩为主,但深入地读曾氏家书,就能体会到他其实是一位“外严内慈”的好父亲。就清末而言,曾国藩的为父之道是极为开明的,非常超前于他所处的时代。他的儿子们不需要通过科举进身,而是可以通过父亲的“荫功”进入仕途,曾国藩就鼓励和引导曾纪泽摆脱八股时文的局限,不可死读诸经,要多读有益的书,读书多从修养和见识着眼。曾国藩发现曾家历代体质较弱,他时时不忘提醒儿子不可读书过苦,要注意调剂和保养身心。曾国藩还鼓励两个儿子学习在当时为读书人所不屑的“西学”(自然科学),曾纪泽因此通晓西学特别是数学,还懂得英语,小儿子曾纪鸿最后没有走仕途,而是成为了近代有名的数学家。他反复要求儿子们不做纨绔子弟,不靠父亲的权势,要自己长本事,踏实做人。曾国藩家书中的许多内容很自然与当今的时代不太相合,但他的教育原则直到今天都仍然是先进的,是行之有效的,是堂堂正正的。发自最深切的父爱的教育,都能够超越时代的种种局限,而具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父亲是一生的导师,这在梁启超身上有最完美的体现。他把自己的人生智慧,把自己做学问和立事业的心得都一一向子女们传递。他利用自己的财力和人脉资源,为子女们求学和就业铺平道路(梁启超的家产主要来自他的著作版税和他担任各种学术职务和社会职务的酬劳)。这些使他的子女们的成长有了一般人难以相比的优越条件。同时,他之所以堪称好父亲的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以身作则地教育子女成人,教育子女自我磨砺、自强自立。他注重培养“寒士家风”,他教育儿女们磨炼人格不应限于艰苦环境,也应在优越的条件下自励。任公一生勤勉自律,性格坦荡,是一个至情至性的“性情中人”,他对子女们谈的,就是他所秉持和奉行的,因此,他娓娓道来的人生至理,就不仅仅是成人和成才的正理和正途,而且也会时时给后人以精神上的、心灵上的感动和激励。
父亲是一生的导师,在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的人生经历中也有最完美的体现。不到五岁就失去父亲的庇护的“老白鼻”,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代有贡献的科学家。梁启超的子女们的人生道路是各不相同的,成就也不一样,但无不“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贯穿于这父子父女两代之间的精神力量真是太令人神往了。
梁启超“笔端常带感情”,他的文字,明快爽朗,感情充沛。他的家书,看似信笔写就,实则灌注了他的天赋才情、他的深厚学识、他的丰富经历和他的父爱深情,再加上任公的意识深处“完人”的自律(下笔一丝不苟,他的每篇文字其实都是他自己准备传诸后世的),其实是一篇篇言辞优美、意蕴深长的好文章。任公是文字和言辞的神手,他的文章和演讲在清末民初影响了从知识界到社会平民的整个中国。
有一位好父亲,是人生最大的幸运。同时,人要努力地自我成长。而多读好书,就是自我成长的重要助力之一。从好书中,我们可以接近那些因为时间而与我们相隔的伟大心灵,可以接触那些不平凡的智慧,可以看到人能够怎样地超越自己,在平凡中实现不平凡。这几年来,我心里越来越强烈地浮起一个愿望:希望我们家中的孩子们都能成为对社会、对家庭都有特别的意义的人,不仅成为“知识的生产者”,而且成为“积极价值的创造者”。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6 11:33 , Processed in 0.393833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