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通鉴论(上中下册)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卓越思想家王夫之有关古史评论的代表作之一。
      王夫之,字而农,号薑斋,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学者尊称为船山先
      生。生于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崇祯十五年(1642年)壬午科举人。明亡后参加
      南明抗清斗争,后来放弃政治活动,退隐乡闾间,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以著述终其身,
      共计成书数十种,达300余卷。
      《读通鉴论》是王夫之阅读司马光的历史巨著《资治通鉴》的笔记,全书30卷,其
      中秦1卷,西汉4卷,东汉4卷,三国1卷,晋4卷,宋、齐、梁、陈、隋各1卷,唐8卷,
      五代3卷,另附《叙论》4篇为卷末。
      这不是一部单纯的历史著作。首先,它是阅读另一部历史巨著的笔记,其中每一节
      都是针对《通鉴》所记的某一段史实而发的议论,如果不参照《资治通鉴》而单读《读
      通鉴论》,就会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次,这部书是一个思想家的历史沉思
      录。它既折射了明清之际那段血与火的历史之光,又积淀了一个当时心境极为痛苦与矛
      盾的思想家的深邃反思。所以,总体水平远超出一般史书。

    作者简介
      王夫之(1619年—1692年,中国古代明末清初),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或署一瓢道人、双髻外史,晚居石堂山,又自署船山病叟,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曾经和管嗣裘在衡山参加抗清活动,兵败后潜回广东、广西,最后在衡山石船山麓定居著述。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等。
      王夫之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地学,专精于经、史、文学。批评程朱的唯心主义,总结古代唯物主义思想。

    最新书评    共 2 条

    炎文    “当伪之初起也,匡衡、贡禹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兴明堂辟雍,仿周官饰学校于衰淫之世;孔光继起为伪之魁,而刘歆诸人鼓吹以播其淫响。而且经术之变,溢为五行灾祥之说;阳九百六之数,易姓受命之符,甘忠可虽死而言传,天下翕然信天命而废人事,乃至走传王母之筹而禁不能止。故莽可以白雉、黄龙、哀章铜匮惑天下,而愚民畏天以媚莽。则刘向实为之俑,而京房、李寻益导之以浸灌人心,使疾化于妖也。子曰:“无为小人儒。”儒而小人,则天下无君子;故龚胜、邴汉、梅福之贞,而无能以死卫社稷,非畏祸也,畏公议之以悖道违天加己也。小人而儒,则有所缘饰以无忌惮;故孔光诸奸,施施于明堂辟雍之上而不惭。莽之将授首于汉兵,且以孔子自拟,愚昧以为万世笑而不疑。传曰:“国有道,听于人;国无道,听于神。”古之圣人,绝地天通以立经世之大法,而后儒称天称鬼以疑天下,虽警世主以矫之使正,而人气迷于恍惚有无之中以自乱。即令上无闇主,下无奸邪,人免于饥寒死亡,而大乱必起。风俗淫,则祸眚生于不测,亦孰察其所自始哉?”      ------------------------------------------------------------------   前段时间,室友听了陈苏镇老师的课,还在探讨前汉为何死难于政权交替的没那么多。其中一个就是当时“忠”观念、忠于一家一姓之兴亡的观念还没有后世那么强盛。      船山把这个归到汉代天人之学(皮锡瑞所谓汉代有一种天人之学而齐学为尤甚)这种学术思想体系,有一定的道理。其实这事儿也不自京房、刘向、甘忠可开始。眭弘就搞出了个汉家禅让的事儿。这在宋明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详情 发表于 2013-8-15 17:23
    胡不归    王夫之《读通鉴论》中三国部分用相当的笔墨论述诸葛亮,读后感大可以“悲怆”二字总结。      世上弄人的永远的是造化,被FATE EVERLASTING 的SCREW,RIGHT?若说诸葛亮的FATE,那就舍刘备无他人了。可刘备是何等人物呢?反正在《读通鉴论》中,可谓被骂得惨烈。王夫之对刘备的综评就一句:不足当正统。三国的历史本应如武侯隆中规划设计的那样发展,可俗话说得好:“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刘备最初或有自强之心,可其后就只剩自王之心而己。在其心中,“祖宗百世之雠,不敌一将之私忿”,举全境之师征伐东吴,结果将复兴汉室的精锐力量毁于一旦,从此,历史发展的规迹再也不可能如诸葛亮设计的那样。“刘备不死,吴祸不息,祁山之军不得而出。”王夫之骂其“尸大号于一隅”,说白了就是占着茅坑不拉屎,不干正事。司马光记述刘备时称不知其是刘邦的多少代孙子,王夫之直接说:这种货,就算知道了他是几世孙,他又配做刘邦的子孙么?王夫之此情此论应不是无端而发,而是有其时代背景。王夫之所处时代,满清入关,明室南亡,然此危急存亡之秋,汉人各种势力,包括皇室势力、文官集团、地方军阀、农民军,想的都不是如何同仇敌忾,共抗夷族,而是忙于派系倾轧、权力扩张、利益争夺,互相攻伐,不断内耗,终于,满清以区区十万之众,统占华夏。满清作为文化欠发达地区的土鳖,不具有中原传统的道统文化,以致于整个清朝缺少对于皇统的压制,中国的专制统治空前加前,用中学课本的话说是:“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在清朝,你再也看不到秉持道统对抗皇统的官员,中国历史全面进入了延续至今的犬儒时代。信仰?那只是一个传说。在清朝的漫长统治中,统治者最为重视的是,一直都是,不管什么时候都是维护其少数派统治,不要被汉人翻盘。维稳,维稳,还是他妈的维稳!任何的事情都要服从于这个大局,由此给国家造成的消耗和对国事的牵扰难以估算。      虽然此时此刻我知道已经扯的很远了,还是要继续。历史就是不断地惊人地相似。回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完全可以找到诸葛亮、刘备所对应的人物。当所有的人都在内心秉持“汉、贼不两立”并为此将一切个人得失、恩怨甚至生命抛之脑后的时候,偏偏有人满脑子想的是利用国难时机扩张自己势力,建立自己的统治,我们就不得不说这货是一朵奇葩了。真的,他真的是一朵奇葩。可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奇葩,不称王。(这个可以另开一文)      话说回来,既然刘备是诸葛亮的命运,而刘备又是如此的垃圾,三段论的结论不言自明,武侯注定是悲剧中的英雄。诸葛亮作为一第聪明之人,当然明白刘备是何等货色,但环视当时,除了刘备也真没有什么人可以寄托其“汉、贼不两立”的政治抱负与理想了。尽管如此,一切仍有可能如预料中进行。可造化弄人,偏偏搞出关羽这个突发事件、非典型事件。于是,好吧,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真的是很摧悲很苦逼的事情。武侯六出祁山,在王夫之看来,实则名为攻,特以为守也,是以攻代守。西蜀伐魏,必取长安,长安不取,蜀汉是不能拿魏国如何的。这一点连魏延都知道,诸葛亮怎会不知?但诸葛亮之所以否定魏延出子午,攻长安的东路路线,而西出祁山,收取秦陇,目的在于保住蜀汉的门户,先图自保,然后再伺机而动。当时的形式,以蜀之实力想再图谋中原如果没有意外发生的话,其实已经不大可能了。但这些东西却只能烂在自己肚子里,而不能说出来。      诸葛亮的苦逼远不止于此。治理刘备留下来的这个烂摊子,真是千头万绪,但最要命的是没有人。没错,他是一个人在战斗,一直都是,用王夫之的话说是“孤行其志”。基本上大家都认为诸葛亮是被活活累死的,历史上一直对诸葛亮事必躬亲多有讨论,在当时便有杨颙建议:“为治有体,上下不可相侵。”其实诸葛亮作为神仙一般的人物,何尝愿意被那种种的俗务牵扯?可“任李严而严乱其纪,任马谡而谡败其功”,现实就是这样摧悲,和现在一样,西部作为欠发达地区,人才是不愿往那地方去的,加之曹魏那边不管是从老板曹操还是HR经理崔琰都能很好地用人而尽其才,所以留在诸葛亮身边的大多只剩猪一般的队友了,不坏事也便谢天谢地了,还敢指望他们?于是,“军不治而唯公治之,民不理而唯公理之,政不平而唯公平之,财不足而唯公足之。”      观诸葛亮历史,西西弗斯般的身影呈于眼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不知是何样的个人历史积淀,决定了我永恒凝视的是西西弗斯般的身影。人活一口气,活在世上,图潇洒,图尽兴,图豪迈尽展,图自我秉持。结果?去他妈的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18 13:26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3 14:50 , Processed in 0.53625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