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伏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5-30 16:59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伏藏》是百万畅销书作家杨志军继《藏獒》系列之后,第一部呕心沥血之作。
      这是拨开历史迷雾,透视刀光血影,超越爱恨情仇的掘藏故事;这是破译仓央嘉措情歌、藏地精神的慧智故事;这是拯救布达拉宫、拯救灵魂信仰的英雄故事。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边巴被杀,引出古老神秘的暗杀组织,中国藏学研究会藏学家香波王子,从北京逃亡到拉萨,从雍和宫追踪到布达拉宫,用仓央嘉措情歌,在西藏历史和藏地人心的隐秘深处,破译西藏最大悬疑,发掘救世的密钥……
      这是一部以《达芬奇密码》的悬疑方式破译神秘的西藏历史藏文化和藏教精神的巨著。作家身为佛教信徒,对西藏信仰有着深刻的研究,所以,作品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丰富的西藏小说。作家是中国最畅销作家之一,其《藏獒》系列已销售百余万册,所以,《伏藏》也是最好看的西藏小说。
      绝对悬疑的故事,绝对丰富的历史,绝对真实的西藏,绝对神圣的信仰。

    作者简介
      杨志军,吃素、念佛、在家。出生于青海,在青藏高原生活四十余年,有长期在草原牧区生活工作的经历,养过藏獒,当过军人,做过记者,结识许多藏族朋友,其生命最光辉的段落都在高原上书写,人生最值得留念的记忆都寄托在神秘的雪山草原、帐房马背、江河源头、湖泊山川、佛堂寺庙。
      其《藏獒》、《藏獒二》、《藏獒三》,畅销百万余册,并获诸多荣誉。

    最新书评    共 3 条

    Rainny    从《藏地密码》里知道“伏藏”这个概念,转眼就发现了这本书。看看作者的介绍,觉得好辉煌啊!   看得很累,书重,字小,内容庞杂。前后零星地用了一个星期才算看完一本书。就小说而言,真的算接近我看书速度的下限了。   第一本出现这个问题的书,是《达芬奇密码》(后来才知道,这本《伏藏》号称是“中国版的《达芬奇密码》,难怪难怪啊)。那时,是因为对宗教历史和欧洲中世纪的接近无知,还要跟着主人公,仗着那些知识一步步往下走,真是够呛。《伏藏》略好点,好歹里面涉及的东西之前多少都接触过,但,也真是够辛苦的。   想来,自己看书的要求高了点。如果只是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不要去挖掘内在的线索和背景,不去刻意想记住”香波王子“讲的故事和典故,应该,还是能看得比较轻松吧。   看到豆瓣上有给两星的评论,就是说”香波王子“此人实在很啰嗦,每每有了线索之后,非要噼里啪啦说一堆仓央嘉措的故事。可,偏偏是那些故事才吸引了我。其实,作者只是借一个掘藏的因子,用一个探险故事的外衣包裹他满心对仓央佛宝的牵挂,把这个传奇佛王的一生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的心里,对这位先人,有着深深的爱、敬仰和尊崇啊。   正巧看到李开复在微博上贴出一句话——”每个读者在书中找到的都是自己。作者的书只是一面镜子,让读者看清如果没有这本书他不会看清的自己。 – Marcel Proust“。   的确如此啊。我对西藏、藏传佛教和六世达赖有兴趣,于是能很耐心地、仔细地看完”香波王子“的啰嗦,换了只想看探险故事的人,也许真的兴趣伐伐。实话说,作为一本探险、寻宝类的小说,这本书充其量只是及格。毕竟每一段故事的确是大同小异,而所有的隐线的悬疑力度也不够。尤其是结尾的仓促,真真是悬疑探险类小说的大忌。   ”推荐“,如果想了解藏传佛教近三百年的历史,如果对仓央嘉措有兴趣(今年他很红哦),如果相信世上有信仰这回事。  详情 发表于 2013-8-6 10:50
    宇之空    北京的大风天总能充分让待在室内的人感到幸福,不知道哪个方向的风怒吼着撼动着粗壮的树干,窗外却依旧阳光灿烂。宅女一枚的我充分显示了宅的优越性,整个上午窝在被子里把《伏藏》看完,一阵唏嘘,下午就啃着苹果看各种有关Merlin的视频报道,一边批判着幼齿剧情一边看得不亦乐乎。周日是我固定的Merlin’s Day,这可不是cos Sheldon大神的专利。有时候想我的青春啊就在宅中堕落过去了,真是罪恶,可当看到电脑显示屏中偶尔映出的乐得何不拢的嘴,会觉得这其实就是幸福啊幸福。      想看《伏藏》还是因为仓央嘉措,作为一个地道的俗人与矫情人,我轻易就被一首情歌打动了: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 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转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我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我翻遍十万大山/ 不为修来世/ 只为在途中与你相见……”      能将宗教与爱情写得这么美,美得仿佛直接碰触到了心灵,由不得我对它的作者不产生兴趣。当时我也聊以自娱地写小说,就化用了这首诗和其他诗歌的句子,设想着那个极美丽空灵的场景,寥寥地拼凑了几笔:      “宗教的感觉总是回归宁静,心情仿佛刹那空明,不再为你深浅明灭。      我站在高原,说不上许愿,只是擎着一炷香久久站立。透明的蓝天下,一个人发呆的感觉。      我总是想着初遇时的刹那美好,只想着那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瞬间。      人说,      前世五百次的回眸,      才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      我因前世的那一次错身,      今世走遍万水千山。      我不住徘徊顾盼,      只为在途中和你相见。”      以上便是和小说中人物的缘起了,加上从小起就对神秘古老的文化既敬畏又向往,读《伏藏》,简直就成了必然。作者杨志军的选材叙述无疑都是既聪明又讨巧的,他清晰地洞悉了现在读者的流行心理,以仓央嘉措的故事作为伏藏背景,以“达芬奇密码”式的侦探解密模式,最终阐释了被掩埋的信仰是“爱”的主题,想不吸引人都难吧。      这么久养成的文学批评思维,我自然知道对当代文学的语言是不能苛求的,总有那么些表达不尽人意的地方,叙述模式也稍显重复,具体就表现为“找到‘授记指南’——香波王子讲述相关的仓央嘉措的故事,唱一段仓央嘉措的情歌——追杀或追捕——和指南有关的姑娘死亡”。而且人物角色欠丰满,其中的感情纠葛也欠细腻顺畅……排除这些职业病似的苛求不论后,这确实是一本好读的小说,这也正是作者的成功之处。      再深究一些,写作中这种涉及“边疆”乌托邦想象的题材确实在当下很容易成功,比如之前的《狼图腾》和《藏獒》,作者将一种远方的神秘文化呈现在好奇的读者眼下,迎合了当下人们好新奇的心理。同时我认为采用这种侦探解密式的想象重新构建“经典文化”也是相当成功的一种模式,无论是《达芬奇密码》,还是我们相当有仿之意味的《伏藏》。处在一个我们越来越漠视经典与古老的时代,通过这种较引人入胜的形式将古老文明以背景呈现,重新激发起人们的关注,我以为这也不啻为传承经典的另一种方法。总之我是在《伏藏》中了解了很多关于西藏,关于佛教从前不知道的东西,我想这其实也是一种不错的学习。      小说最后把谜底定义为“爱”,可以说也是意料之中的经典设定。不过我愿意赞同作者,自然也希望在我们这个信仰危机的时代中起码有“爱”贮存心间。不能博爱世人,至少珍惜身边重要的存在。     详情 发表于 2013-8-9 19:30
    ″Κ+    70W字的《伏藏》,只看了上部,实在看不下去了。因为对《藏獒》系列的喜爱,继续跟随着杨兄的思路。可这本其耗时3年创作的《伏藏》,却让我几欲抛弃。是因为首次txt格式的阅读?不是。这部书,显然是杨兄故意在悬疑故事的构架里,插入大量有关仓央嘉措的历史传说,以及藏地宗教、风俗人情,本人读起来觉得这样的相融有点牵强,特别是仓央嘉措被揉进了这样一个故事里,感觉不知所以了。既想普及藏教文化,又要悬疑的流畅,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次不客气的说,有点不伦不类,些许失望。  详情 发表于 2013-8-15 09:5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8:10 , Processed in 0.230052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