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52|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的精神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6-13 14:03: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理想是“中和“。 所谓“中“, 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 无形的“中”。 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 围棋的目标也应该是中和。 只有发挥出棋盘上所有棋子的效率那一手才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244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3 10:40:44 | 只看该作者
  又一次下载了盗版书看的,罪过。
  我本着了解围棋的心态,看了吴老的书。原本我还打算看电影的,可现在临近期末没功夫看。
  就简单说说这本书,
  1.吴清源家境并不算特别好,父亲早年去世了。留给他棋谱,他的大哥和二哥的书和小说。后来三人还真就在这几个方面有所成就。
  可见他父亲的眼光还是看得够远。但唯一遗憾的可能就是兄弟几人的国籍,分别是台湾,日本,中华人民共和国。
  2.吴清源是在抗日时期旅日学习围棋的,但却没有遇到过多的阻挠。可能还是当时有各方面人事照顾吧,再加上他也算是当时的名人。
  围棋界的明星。而且当时年少的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作用仅限于围棋界,更多的是中日两方外交的一个媒介。就想当年的乒乓外交一样。
  3.吴老不是不想入日籍,而是当时时局太过复杂哦,而且我们现在也不知道这一切的手续背后隐藏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
  年少时离家去日,学得好击败各路棋手。但最后还要放弃国籍,因为时局。
  4.吴老人品太好了,能在年轻时见到,段祺瑞,溥仪,未获奖的川端康成。
  5.真本书的名字是”中和“,吴老自己解释说下棋其实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下好这盘棋。
  
  有时想想人事如棋局风云变化,不知未来走向如何。虽然我能计算出这件事情成败是否的概率,但最后一切计算上的概率也有可能因为偶然事件的发生改变一切。尽管你能买保险,保全自己。你能算到那天你车上有没有白色的鸟屎吗?
  
  生命太脆瑞短暂,虽然每天都在期待“奇迹”,和有趣的事情发生。但后来发现原来这样简单的日子才可能是我最最需要的。
  
     我还是保持中庸的态度,以一个石头的角度看这个世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4 02:38:47 | 只看该作者
  喜欢围棋,但不会下,是喜欢看人下棋所带来的那份安静,喜欢那包罗万象的文化。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吴老的感觉停留在一个想象空间里,就如《棋魂》中的藤原佐为,一个虚无的,飘渺的印象。
  这本书,我相信其中内容必定有以文化产业为生的人对其中内容及推广做出了很多商业性的改编,也就是很多人所说的吴老身边的人为了挣钱而编写的内容,我认为这无可厚非,毕竟猫有猫道,狗有狗道,如果不是吴老有这样的商业价值,那么连这一本书都不会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了,那么除了对围棋有研究的真正棋迷之外,像我这样单纯对围棋文化感兴趣的人则会对围棋世界更加陌生了。
  吴清源,在我小的时候当我知道围棋界有这么一位大师的时候,我也曾经天真的认为这是中国人的骄傲,但是现在长大后,我觉得这个想法很可笑,吴清源的成功,与中国文化有关,与中国毫无关系,就好比李安拿了奥斯卡奖后他会感谢台湾,但是他不会感谢中国大陆,而大陆总有人认为李安拿奖大陆人就应该骄傲,似乎他的成功有大陆的功劳,其实,说到底,这无非是我部分中国人的YY罢了。
  看完这本书,我的感觉是,吴老在日本这么多年的生活,其实他从精神上已经是个完完全全的日本人了,毕竟是从小就接受了日本的教育,思考方式都已经与日本本土的人没有区别,从这个方面来说,日本文化是具有相当宽大的包容性的,否则不可能将吴清源、林海峰、王立诚等棋手完全吸收,特别是看他们三人的照片,那种从内而外的气质分明就是日本人的样子,窃以为,这是无可厚非的,文化的普及本就可以没有国界。
  为何说吴清源的成功与中国文化有关,因为吴清源东渡日本之前受四书五经教育,而日本文化本身又是继承中国文化发展而来,所以吴老之成功,与其所受之教育息息相关,包括有资料说吴老每次比赛前都要通读《道德经》(对于这个资料的真实性,我比较怀疑),但是比赛前保持心理的平静是肯定的。
  之所以说与中国无关,是因为我在有关吴清源的213百度百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虽然吴清源加入了日本国籍,但日本人始终认为他是中国人。"对于这句话,我觉得纯属部分中国人的YY,因为他们更愿意相信吴老的成功是中国人的成功,包括不少宣传中那句“当中国军队节节败退之时,吴清源以一己之力将日本超一流高手打至降格”,这句话是典型的YY心理,吴是日本人,他战胜日本人是日本人对日本人的比赛,与中国何关?
  不要再消费吴老了,他曾经是中国人,但是现在,他是日本人,他的成功,是他自己的努力,曾经有不少中国人的帮助,与中国文化有关,但是,与中国,真的没什么关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8-2 14:02:17 | 只看该作者
  唐代诗人白乐天有云:
  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
  随贫随富且欢乐,不开口笑是痴人。
  
  作为围棋名宿,吴清源经历了“升降十番棋”的生死搏杀,几乎将所有日本一流棋士打降格。
  在20世纪中日交戈的年代,中国领土不断沦丧,披覆着民族耻辱的吴清源,在日本以一己之力捍卫着中华棋者的尊严。
  虽被誉为“秀策再世”、“昭和棋圣”,也被很多日本人称为“神一般的人”,但却因为华裔的身份,毕生未获得“名人”头衔。
  吴清源既未悲鸣亦未哀颓。他只是继续在纵横线外凝视,在黑白子间思索,思考“六合之棋”。
  
  从出道时惊世骇俗的“星、三三、天元”,到当代的“六合”,吴清源浸身于无声的棋坛杀伐,又超越于单纯的棋局赢负。
  他以万物一品的风貌将纷繁世相浓缩于九星棋盘之中,又以超然悟道的心境从黑白纵横中提炼生命的哲学与智慧。
  无论是家父早逝、幼年离国、异乡孤处、战时家破、身陷玺宇、遭遇车祸,他都坦然处之。
  他的身上,充盈着饱满丰沛的人格,并以此人格的强大,抵御着乱世的颠簸坎坷。
  
  吴清源主张弘扬“中”的精神,崇尚均衡与和谐。
  我想:吴老先生的“中”,更多是指向每个人的自我心境。
  能于九星棋盘之上称神的人,一定是一个智者。
  因为云子落下的那一刹,仿若千百年的攻守谋略已从棋者眼前如云烟掠过。
  横纵各十九的棋盘,其实就是万里关山和海州。
  这里有攻伐、杀戮、阴谋、成败,有悲喜剧的交替上演。
  但这一切都在棋者的举重若轻间,进可纵入万丈,出可超脱云间,与厄共生、与狼共舞。
  这,便也是“中”的另一层含义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7 02:20:53 | 只看该作者
  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中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东西就是“和”。所谓“道”,这也是法则,是无形的。成形的时候的表现形式就是“德”;另一方面,所有有形的东西都是要变化的,但同时也是不变化的,所以变化和不变化的中和是非常重要的——吴清源
  
  阴阳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中和,围棋如此,人生亦如此。
  
  好比钟摆,向左摆动的时候,就是右边的开始,一左一右,而阴阳思考的中和则在其之间。
  
  而“中”的境界,不仅说说,而是一种人生的气质,修行,超脱于世,还俗入世的修炼。
  
  所谓修炼不仅仅是追求目标,也是怀缅过去,及时行乐,而面对过去,现在,未来的瞬间在那?
  
  牛逼的人生不是奋斗,不是努力,而是晒拖的过去,享受的现在,积极的未来。命运无法改变,能克服自己已非易事。
  
  保持平常心。
  念其既觉,觉已不随。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18 17:51:24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看完,感觉明显没有《天外有天:一代棋圣吴清源传》好。那本才是真正的自传,这一本其实在《中日新闻》和《东京新闻》报上连载的会议录。内容没有什么新的,没有《天外有天》看起来那样让人感到惊心动魄。让我感到震撼的,是其中关于濑越宪作之死的描述:“濑越宪作先生是自杀的。在他的遗书中有这样的话:’因为不能下棋了‘“。对于一个棋士,围棋就是其生命。先生一生坎坷,其成就与价值本来只在围棋上,却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不得不受政治的牵连。在日本被当做支那人,在中国又被视作文化汉奸。这些是非功过就任凭人去评说吧,但我相信先生在围棋上是不朽的。真正想理解他的人应该直接从他的棋上去体会那种”自由、自信和不妥协的精神“。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18 19:03:36 | 只看该作者
    吴清源本人鼎鼎大名
    书读起来平平淡淡
    打着时代烙印的知名人物很难评价
    如果说围棋无国界的话
    那么吴清源应该是有国界的
    吴对围棋的进步发展是有巨大贡献的
    超过其所言的对中日友好的所做的贡献
    吴的围棋观应该是深受小时候所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的
    其至耄耋之年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归结于“中的精神”
    也正是回归于中国的传统文化
    回归于儿时的教育
    87岁的年龄绝大多数时间是日本国籍
    但是根还是中国
    书的最后部分点题“中的精神”
    其实也是作者本人内心深处的回归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3-8-19 02:14:15 | 只看该作者
  大部分内容,都在20年前那本《吴清源——天才的棋谱》里面有所提及,只是《中的精神》在细节上做了些扩充(或者说修饰),增加了不少照片,删除掉所有的对局谱。
  
  最有价值的,也是以前没见过的,应该是关于所谓“中”的精神的论述。豆瓣的简介来自原书的封底,有些跳步,原文如下:
  
  “ 所谓‘中’,在阴阳思想中,既不是阴也不是阳,应该是无形的东西。无形的‘中’,成形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和’。所谓‘道’,这也是法则,是无形的。成形时候的表现形式就是‘德’。”
  
  我以为,这里面很重要一点的思想就是无形到有形的转换,也就是理论到实际应用的建模,唯有如此才不会落入单纯的虚空。吴先生是用在围棋上,即使可能有一点点牵强:
  
  “我认为,在围棋上中和棋盘上棋子的效率的一手即为最佳着手。围棋的目标也是中和。”
  
  如果用在投资领域,先看看阴阳图,在阴阳之间那条S形的分界线,无所谓阴阳,无所谓黑白。如果,这是最理想的平衡状态,那么就永远不要满仓,也永远不要空仓,永远让自己有两个选择。
  
  “没有永远的多头,也没有的永远空头,生存下来的,都是滑头”。
  这句话忘了是不是有谁说过,如果你也不知道,就把他当作是我说的好了。
  
  明白了这一点之后才买的《中的精神》,因此,甚有共鸣。
  
  当然,“在脑海中回荡得更长久,还是: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这才是不可说不可说的语言之美。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3-8-22 05:59:43 | 只看该作者
         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出生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14岁东渡日本,从此开始职业棋手的生涯。这正是中国处于被西方列强侵略、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然而,发生在二十世纪中日之间外交政治的纷争与长达八年之久的侵华战争,似乎与他并不相干,没有影响到他的个人生活。在自传中,他对自己的艰辛经历只是轻描淡写,更多的是谈棋论艺。可是,现实并非如此,“与他那威震天下的棋士名声相比,吴先生的人生道路却是颠沛流离、艰难曲折的。”(日本围棋名家桥本宇太郎)
  
        吴清源一生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奕棋!大概“神”在创造他的时候,就把他的跟围棋捆绑在一起的了。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棋即人生,人生即棋。我们很难厘清到底是他在诠释围棋这门独特的艺术,还是围棋在诠释他独特的生命呢?吴清源一生致力于研习棋艺,如果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上来说,这大概就是儒家所说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吧。他所说的“中的精神”,是他用一生体证出来的道理,也是棋道与人生哲理的高度统一。金庸先生说:“到了这境界,奕棋非但不是小道,而是心灵修为的大道了。”
  
        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吴清源先生说:“无论是谁,神都给予了才能。这就叫做天赋。所以根据各自的天赋尽其所能是最重要的。”依我个人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儒家的所说的“各正性命”。吴清源先生是个有宗教信仰的人,他爱读《易经》等中国古籍,他的文化的根是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
  
        俗话说“世事如棋局局新”。这句话把棋与人生联系起来,也道出了人生变化无常、捉摸不定的道理。从吴清源出生的年代到现在已经将近一个世纪了。历史翻开了一页又一页,中国社会和现实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每一个生命个体也在各自的舞台上演绎着不一样的人生……
  
        一生只做一件事,这对一般人来说,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凡夫俗子总是欲念太多,习惑既久,气质已偏,个人性命变得支离破碎、不得其“正”,也就不可避免地落在人类社会和现实生活的因果链子里转,终其一生碌碌无为了……
  
        无论处在哪个领域,从事什么职业,如果你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一股钻劲和执着追求的精神,把它作为人生目标专注修为、贯彻始终,“善士闻道,勤而行之”,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这就是我从吴清源先生身上得到这样的启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8-23 09:46:40 | 只看该作者
  整部书的内容没话说,吴清源的围棋水平那也没话说。可是,中信出版社的编排就值得说一说了。最后的后记明显有2大段内容在重复,书中也有错别字。头上一段的编排换行也存在明显的错误。
  
  这么好的一个人物,应该好好编辑再出版才是啊,更何况我所阅读的是2010年1月印刷的还是第二版,更不应该出现这样的问题。
  
  照片虽都是黑白,但也应该在美工上调整下明暗对比之类的,有些照片颜色实在太深了,连脸都找不到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4:17 , Processed in 0.0748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