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1| 0
|
像一块滚石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眼藥酸
这是一本伟大的音乐家的自传,内容真诚也有回避一些话题.他不仅仅讲述了自己的事业,还提及了自己的情感,他深深爱着他的妻子和孩子;当他看到Suez(Dylan的初恋女友)的时候的怦然心动,寒冷天气里与她躲在同一条毛毯下面的幸福.年轻时候的Bobby不只激进,还很快乐.在他袒露自己心灵的每个瞬间,可以感觉到他内心的一切.他情感丰富,体贴温柔.在他感觉自己才思枯竭的时候,他不安,敏感,担心自己会没落下去,但他却又用不失幽默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内心感受.他有许许多多的朋友,以至于书中人名很多,他的每一个朋友都被他描写得十分鲜活.书的每一章节用的语气都给人不同的感觉,时间跨度也很大,他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下笔,从这一个场景很快跳到下一个,有些意识流的风格.我惊叹他的记忆,将近30年都要过去了,他还能将往事温习得这么清晰,我却将自己的过去几乎忘却.这本书里并没有提及太多关于他辉煌时刻的故事,却还原了他未成名时,名声渐渐淡下去时所发生的一切.他完完全全活在音乐里,他的生命是那么幸福,民谣对于他就是一切.他被美国人捧得很高,尽管他自己不愿这样,他是伟大的音乐家,不仅仅是摇滚界,民谣界的杰出人物,他还是一个时代的代表,美国音乐的标志.
2009-02-21 -------------------------------------------
我以前还写的这个,看过他演唱会了,人生少了一个遗憾.
详情
亚鱼
其实不喜欢看传记。被人描述总会缺少内在的灵魂,而自己述说则会少了客观的审视。不过,这本鲍勃迪伦的书太美妙了,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执印象。
一位声誉极广的歌手,一位忠于内心的词作者,一位思想深刻的艺人。。种种名头堆起来,不管怎么说,他已经足够具备了写自传的功力。那么,平静下呼吸,来接受这位民谣歌手的絮语吧!
本书分5部分,第一部分写刚到纽约的困窘,第二部分写演唱事业的起步,第三部分写名声带来的困扰,第四部分则写灵感的缺失及事业的停滞,最后是陈述了整个艺术生涯。总体很清楚,但阅读下去你会惊讶不已。卷进去,难于脱身,不愿脱身。
他真的像块滚石,来自艺术思想品味的高层次,挟着一往无前披荆斩棘的气势磅礴而至,你身不由己卷进去,心甘情愿被带到无尽的幻想和无休止的激情中。语言的杂乱并不造成思维的混乱。一个天马行空的抽象者,写出的调调越凌乱越自然,越能让人体会到艺术的绝妙境界。
书中窥人,终不完整。但已经够我好好欣赏一阵子了。
详情
竹木一
平安夜,外面很冷。于是,我洗好了澡,就窝在在公寓寝室,读鲍勃·迪伦的回忆录第一卷《像一块滚石》(PS:不过它的英文名并不是如此,而是Chronicles编年史)。那种悠然自得的叙述调子,一开始就吸引了我。读鲍勃的文字,就像在寒冷的冬夜我又洗了个暖乎乎的热水澡。全书洋溢着漫散流水般的语言,跳跃的叙述人和事,但是感觉很舒服,就像他的民谣和摇滚。我觉得回忆录的第一章尤其写得出色。“我站在起点,但并不意味着我是新手。”没想到鲍勃那双弹吉他的手在手动打印机上敲出来的语言也是如此的饱满和杰出。可能语言的品质来源于他的茂盛的自信和广阔的阅读。
整本书外人看来鲍勃·迪伦好像在有意避重就轻,他一字不提那些与他有关的音乐巨变和美国往事,但是,我觉得反而这才难能可贵。看那些站在风口浪尖上的人物,轰轰烈烈的故事并不重要,通过故事只能看到他们那张标签似的脸,却无法读到他们那颗平凡而勇敢的心。有些时候,琐碎的细枝末节反而更加真实。
我一般不怎么读名人传记之类的书,因为任何一段人生都是无法复制的。做观众还不如做舞台上的演员。相反,自传的作品我却较为喜欢,因为那里面有某种历史的特质。一个人的记录,就是关于世界最好的回忆。无数个个人的集合就是时代。书写的历史永远是私人化的,只有在个体那里才能找到真实的照片。
或许,面对一本书或者这个世界的一切,我们都想寻求解答,其实,就如同鲍勃·迪伦唱的“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答案在风中飘荡)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 09:33 , Processed in 0.250220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