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3| 0
|
盲目的烏鴉 |
最新书评 共 1 条
真·暗
推理性与文学性
——读土屋隆夫《盲目的乌鸦》
继1972年发表《献给妻子的犯罪》之后,过了八年,也就是1980年土屋隆夫才发表了他的第八部长篇作品《盲目的乌鸦》。这也是千草检察官系列第四作。这部小说是以1972年发表的短篇《泥塑的文学碑》为原型改题扩笔而来。
文艺评论家去长野(又见长野)取材,却在小诸车站神秘失踪,后来其上衣被人发现丢弃在草丛里,上衣口袋里还放着一截断指,和写有“我就像是那只盲眼乌鸦”的碎纸片。后来,又有一名年轻的男子突然死在路旁,临死前说了“白色乌鸦”。再后来,在调查过程中还出现了《陶制乌鸦》这首诗……
与之前的《红的组曲》处处体现“红”的意象所类似的手法,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也多处使用“乌鸦”的这个意象。“乌鸦”不但是小说的书名,还是贯穿小说的主题,也是揭开事件的线索。另外,“乌鸦”的诗句出自日本一位诗人之手,突显了小说的文学趣味。依此可见作者布局及创作的用心。
提到文学趣味,这本书算是土屋隆夫文学性较高的一部作品。这不仅是说他的小说的文笔,而是涉及了更多的“文学”方方面面。除了上面提到的乌鸦的诗句之外,书中人物多是文艺评论家、剧作家、文艺青年、诗人、编辑等等,充满了文学氛围。更不用提这些“文学”还与推理相关息息相关。可以这么说,如果要举一位推理性与文学性融合最好的作家,那么土屋隆夫肯定是其中一位。
对于文学创作四平八稳的土屋隆夫来说,这部小说仍然保持一贯之水准。千草检察官已经在第四部小说中出场,性格依然同前,对于案件执着,对于他人充满热情。也正因这样的人物、这样的性格,也才能让这么一位世间普普通通的检察官解决这样一桩不平凡的系列杀人案件。
对于诡计部分,虽然小说最开始疑云重重,可重点还是放在了Howdunit以及Whydunit上,对于猜凶手的Whodunit相对较为弱项。在Howdunit方面,其中心诡计为破解嫌犯的不在现场的证明,而这个证明又与作者比较喜欢的“电话诡计”有关(据我所知,作者在至少四部小说中使用了“电话”这一诡计)。诡计平实,其本格意味较浓。
在Whydunit方面,也与遥远的过去有关,与《影子的告发》相类似的,其动机都要通过剧中人物亲自去调查、去挖掘、去推理,而不是像后期的《不安的初啼》、《华丽的丧服》、《米乐的囚犯》那样,其动机由犯人自白所得。
小说最后推导出案件的真相,却未能像一般的推理小说那样皆大欢喜。却因嫌疑人意外死亡,而形成的无可挽回的遗憾。埋藏在遥远过去的黑暗过往,造成了现在的连续杀人事件,原本一切可以避免,到底是怎样的情爱纠葛,造就了今天的置人于死地的仇恨?一切答案似乎都随死亡而去,真相只能靠推理而得出。小说结局不得不以遗憾而告终。
是否作者在创作完这部小说之时,眼前真的看到了千草检察官那落寞的背影呢?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2-26 13:44 , Processed in 0.237066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