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 0
|
小笛事件 |
最新书评 共 1 条
夏日猫
山本禾太郎,一个活在现实世界里的小说家。1926年的6月,他以小说《窗》夺取日本《新青年》杂志的侦探小说有奖征文二等奖,从此开始了自己不同于其他侦探小说作家的创作之路。
与江户川乱步的奇幻想象截然不同,在山本禾太郎的小说里,没有驰骋于东京街头的怪盗,没有穿梭在街头巷尾的少年侦探团,也没有那些光怪陆离的志怪般的故事情节,山本禾太郎所有的,是现实,与现实中的真相。
一直认为侦探小说太过脱离现实的山本禾太郎选择了犯罪实录,他的作品多是以现实中的真人真事作为材料,加入大量的口供、证据来架构出小说,这注定他不会很受欢迎,因为小说是一种源于现实但却脱离现实的产物,人们恰恰是为了寻求现实没有的事物才去阅读小说了,如果小说太过顾及现实,那么阅读乐趣必定大打折扣,也是因为如此,山本禾太郎与他的作品并不怎么受欢迎,直到《小笛事件》开始在报刊上进行连载。
“小笛事件”,一起于二战前发生在日本的真实命案,其复杂的程度超过人们的想象,就是这样一起事件,成为了山本禾太郎创作犯罪实录的材料。
《小笛事件》毫无疑问的获得了成功,甲贺三郎这样的日本推理巨匠人物也对之做出褒义的评价(尽管也有指责),江户川乱步更是称赞不已,上面说到犯罪实录的劣势在于太过顾及现实,那么,一本完全取材于现实的犯罪实录,又为什么会得到如此高的关注与评价呢?我想有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
客观原因,毫无疑问,是“小笛事件”这个真实的案子本身,这个案子本身复杂的性质注定《小笛事件》会赢得关注,看过本书的读者就会知道,从案发到调查到取证到庭审到反驳到结局,整个案件完全处于一波三折的状态之下,死者、嫌疑人,与可能存在的凶手之间架构出了整个繁杂的布局,我的第一个反应是魍魉之匣,第二个反应是岛田庄司,看出来了没有?这是一本犯罪实录,但是阅读中我联想到的是小说和小说家,魍魉之匣,谜团繁杂至极,岛田庄司,布局恢弘至极,“小笛事件”就是这种感觉,调查到的线索可以互相声援,却也可以互相排斥,嫌疑人的态度模凌两可,甚至连证词都自相矛盾,但却没有可以定罪的证物,整个案子牵连出来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法医报告、警方调查、检察官判断、律师调查、法官断案、律师翻盘,眼看就要结束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疑与信、真与假贯穿全文,让人几乎无法相信这是真实事件,因为从来就没有哪起事件像它这样乱糟糟到理不清思路的,就连与之齐名“支仓事件”也远不能及,至少后者已经明确凶手了,但是小笛事件却从头到尾都没有明确目标,这样的真实案件会令警方感到棘手,也会令民众感到好奇,而民众却没有机会去接触去了解事情详细始末,这样一来,这个故事就对民众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将之写成详细的实录,那么无疑会受到爱好猎奇者的强烈追捧。
主观原因,则是山本禾太郎的笔锋,实在娴熟而具力度,他将现实与小说的界限打乱了,令读者分不清状况,这种感觉很像岛田庄司的《螺丝人》中想象的《重返橘子王国》与现实的交接难辨,“小笛事件”事件这个真实案子,在《小笛事件》一书中,与小说这种幻想物交接难辨。将现实记录以小说的笔法讲述——这就是山本禾太郎《小笛事件》取胜的主观原因,小说的诡谲、跌宕、逆转,竟然出现在了一个以真实案件为基础为材料的犯罪实录里!这就是我惊叹的地方,现实与幻想本应该是有界限的,山本禾太郎以一人之力,挑乱二者分界,将幻想与现实融合——这就是《小笛事件》!
这样的书让人实在没有理由去嫌恶,本着看犯罪实录的心态去看,那么必定会大爱,如果本着看小说的心态则会觉得略逊,这是因为它本身就是犯罪实录,只不过小说化罢了。
毫无疑问,坚持本身创作理想的山本禾太郎因为打破幻与实之间的隔膜而取得成功,但也很遗憾,自此之后的山本禾太郎再没有什么能令人拍案惊奇的作品了,不过想想,人的一生能够辉煌这么一把,也已经很潇洒了!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07:36 , Processed in 0.228076 second(s), 4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