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2| 0
|
叶嘉莹说中晚唐诗 |
最新书评 共 1 条
记忆的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不复初唐时的意气风发,难寻盛唐时的壮阔宏大,皇室衰落、藩镇割据、宦官弄权、党争不断……生逢其时的文化人,怀揣着重振朝纲的志向,承受着命途坎坷的仓惶,现实与理想的落差是如此巨大,追寻的执着与失落的怅惘如影随形,那些定国安邦的壮志,忧国忧民的慨叹,凄迷难解的苦闷,汇成一缕寂寞的诗魂,融在诗里,余韵悠长。
我是这样喜欢唐朝,同时又是这样崇拜先生,两者的结合对我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吸引!以前最怕读中晚唐的诗句,因为看到那份颓势难回的境况,心中会禁不住哀伤——国运尚且如此,小小一人又能留住些什么呢?先生的解读在几千年的历史掌故之间纵横捭阖,即便诗作本身沁透了时代的沉重,我们最终得到的,却是达观的人生意念,这是只有先生这样历尽了磨难、却依然用生命拥抱生活和诗歌的伟大灵魂才能传达出的感动。
先生对诗人、诗作的分析和比较生动、深刻,又将诗歌的形式特点与美学特质这种枯燥的纯理论知识融会其中,给予读者精神与学识的双重修炼。
看完全书,我最喜欢的中晚唐诗人,当属刘禹锡,那一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真是让人倾心佩服——因诗获罪,十年流放,有几人还能这样大胆爽快地抒发自己的心声?这样的人,注定了当时的必然寂寞,也注定了文学史上的永不寂寞。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6:43 , Processed in 0.25347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