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4| 0
|
少女 |
最新书评 共 2 条
広川護
《少女》作为凑佳苗老师的第二部作品,不如《告白》那样带给人的震撼,但已经开始展露出她之后将一贯延续的特点:那就是角色的命运全部都紧紧的纠缠在一起。作为一个主妇作家,又是步入中年之后才开始执笔,风格自然很难改变,于是我们从这本中就可以看到作者写起来最惬意的一种叙述方式:告白体,以及最熟悉的一种视角:年轻女性。
虽然被冠以“最受瞩目的推理小说家”之衔,但老实说凑佳苗的作品中推理元素都不能算是很强,这一部就更是如此,所以这一部的卖点就在于生动地刻画出了少女心。
从小便形影不离的两个人其实对各自的内心世界极其陌生,一想到对方就能在心里一股脑儿吐出几万字的对方的缺点,与对方久不联系也不以为意、却能因为对方稍微与第三者亲密了一些就吃醋不已,能将一个小小问题在心中无限发酵、最终幻想出最大的恶意,但其实对对方爱死了爱死了爱到想你死了。这种完全有别于成人的友谊、孩童的友谊、男生的友谊的奇怪结合体不正是少女的友谊吗?还有比这更刻画入骨的少女心吗?
但一个受人期待的作家的作品不应该只有这些优点,所以这一部就只给了三星,因为它还有两个硬伤。第一个是虽然凑佳苗老师细致地刻画出了少女心,但很明显她本人离少女时代已经相去甚远,这更像是在描绘上个世纪的少女,网络、性、手机、时尚饰品、毒舌与面具,可以看出作者已经竭尽了全力,但年代的差异还是导致了无法身临其境;第二个是作者可能给本文下的副定义是“因果报应”,这句话也反复出现在由纪与外婆的纠葛与小昴给父亲下的死亡预告之中。所以作者最后设计了一个极其贴合因果报应的结局,为了使一条又一条的线最终拧成一股绳确实下了不小的功夫,作者大概刚写出来时也比较得意这种安排吧。但处处表现出匠气,略显刻意。
后日谈是看过了许多朋友的评论后实在忍不住想出来吐槽一下,为什么会觉得两个主角是中二少女呢?
中二病的病理通常体现为明明很普通却自认为与众不同,遇见问题首先觉得是世界错了以及对常识抱有非理性的幻想,这些两位主角符合吗?从书中所描绘出来的可以说非但不符合,而且恰恰相反啊!
1.两位主角在还不长的人生历程中确实都经历过不小的心理创伤,在肉体上的伤害都达到了残疾的地步,对此她们对世界输出过负面情绪吗?没有!她们只是出于自我保护各自都戴上了面具而已。
2.《阿夜走钢丝》只是由纪将读者限定为敦子一人而写的纪实文学,却轻松摘取了新人奖(虽然日本文坛各种新人奖铺天盖地),敦子是一位剑道天才(我也练习剑道,之前通过了两段,仍算初学者也不强,但自认也小有了解了,剑道至少是一项不脚踏实地的中二病患者绝不可能继续下去的艰苦运动,抱有幻想的人自我中心的人半年左右或上甲后三月内绝对会放弃的。当然咯,这本书我没看过原版,但如果中文翻译准确的话,书中所体现出的凑佳苗老师应该也对剑道不甚了解,应该也就属于家庭妇女采访了一下隔壁剑道少年后消化的知识),闲话扯远了,但这两位很明显属于在各自领域比较了不起的少女了,请问她们因此觉得自己与众不同了吗?相反,由纪在自己动手写第二部时才觉得自己或许是有才能吧,而敦子比起个人的输赢执念更在乎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
3.从故事情节中可以看出,由纪时时带着一张扑克脸却是真的对周围的人体贴入微,甚至于她对外婆那看似很深的仇恨,只消已经思考便能马上自己说服自己;敦子粗枝大叶在群体中格格不入,却会在任何事情发生之时竭尽所能。在故事发生的这个暑假,她们都选择了背负上原本根本自己无须染指的麻烦责任,并努力坚持到了最后,可以说,在故事发展的过程,就是这两位原本中二细胞就低于常人的少女最终成长到几乎不留一点中二痕迹的程度。
实在想不明白为何只因为她们对死亡抱有一种独特执念和幻想就将他们认定为中二病,大概有些朋友已经很习惯面对尸体和死亡了?至少我个人觉得,目睹死亡(尤其是横死与自杀)确实会对人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改变人思维方式中不少的地方。况且中二病原本就是一种靠程度来衡量的东西,一个人若是在少年时期都没有一点觉得自己独一无二的地方、都没有一点自我意识作祟的话,真想不通他要如何在那段还不成熟的时期拥有前进的动力。只不过过了一个度再加上糟糕的幻想以后,才成为了中二病罢了。实在是希望有些朋友在还没有弄清楚准确含义之前就用来妄下定义,更何况有些人的评论看上去就根本是跳着看完这本书的。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4 07:18 , Processed in 0.04589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