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连续杀人事件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3-30 17:41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一九四七年夏季,大诗人歌川一马的山间别墅之中,聚集着前来避暑的学者、诗人、作家、画师、医生、演员……二十余名登场人物,无一不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竟陆陆续续引发了八宗凶杀惨案!整个故事里面,虽无推理小说“不在场证明”和“不可能犯罪”这两大惯例,却藏有一个惊天诡计。这纵非史无前例,但就日本文坛而言,则是当仁不让的首创。
      《不连续杀人事件》是日本“无赖派”文学大师坂口安吾唯一的一部长篇推理小说,出版翌月便获得了第二届侦探作家俱乐部奖的长篇奖(今称“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堪称日本战后本格推理小说的杰出典范。

    作者简介
      坂口安吾(1906-1955)
      本名坂口炳五,日本战后著名的文学大师,“无赖派”文学的领军人物。十六岁时,他因沉溺文艺,考试交了白卷,被学校开除,离开之前,给他的课桌刻下了这样一句话:“余将成为伟大的落伍者,有朝一日重现于历史上。”1946年,他发表《堕落论》,一时风行日本,使他受到万众瞩目,渐渐成了“无赖派”(偶尔亦称“新戏作派”)文学旗手。
      坂口安吾认为推理小说是一种高级的娱乐,是“解谜的游戏”、“作者和读者的智慧比赛”,他的推理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几乎篇篇都是精品。

    最新书评    共 8 条

    Honey    杀人无数的作品。本书当初是在日本的报刊上连载,作者每次连载完毕后都用诙谐的语气要求各位读者猜凶手,然后奖励最后一章的稿费。还在报纸上指名道姓让乱步先生挑战。听说最后没有人能解答出,看来还是作者胜利了。另外,金田一少年里面有一个故事的轨迹虽然和他不一样,但是构思的原点确相同,可能也是受到了此书的启发吧  详情 发表于 2013-8-2 04:26
    Detect    无赖      by revolution+             可以说,《不连续杀人事件》(这名字老让我想起狄克森卡尔的《连续自杀事件》,真怨念)有着俗套的故事背景,老掉牙的杀人动机,没有推理小说“不在场证明”“密室杀人”等例牌货,却能让人读后拍案叫绝,大呼过瘾。一九四七年夏季,大诗人歌川一马的山间别墅之中,聚集着前来避暑的学者、诗人、演员、作家、画家、医生、侦探等。登场人物有22人,(不包括查案的警察),发生的杀人事件共八宗,这些人的身份错综复杂,关系纠缠不清,却可以反映出战后日本的荒唐、错谬的社会生态。    “无赖派”作家坂口安吾在这部推理小说中将自己的堕落论进行到底,小说既出现有奢华人性的后妻,个性别扭的丑女,伪君子作家,与女性关系复杂的作家,厚颜无耻的拜金画师,小心眼的剧作人,个性冷酷的护士,还有小妾、私生女等。登场人物几乎没有性格光明磊落者,故事就从这些人之间展开,现出爱恨情欲的浮世绘。    一部成功的推理小说,一定不能都缺少两样元素,一是诡计,二是布局。诡计一般是指实打实的不可能犯罪。此外现在还有叙述性诡计在慢慢发扬光大,当小说缺乏惊天诡计之时,若有很有意外性和逻辑性的布局,也能使一部推理小说成为名作,如奎恩的杯具系列。再说回这部《不连续杀人事件》,也是布局见长的推理小说。    在某个时点,一群有关系的人同时聚集到一个地方,于是几宗杀人惨剧正式上演,这是再比普通不过的开头,也容易猜到大致剧情发展——人物间发生冲突,引起杀人事件,而凶手一定就在这些人当中。坂口安吾在这个俗套的框架下,更加注重人物的塑造,赋予人物丰满的形象,怪异甚或丑恶的性格特点,使得这部推理小说有更深刻的社会内涵。然而,这一步也并非社会派小说。虽然坂口安吾对于各种人性的缺点进行激烈的嘲讽,但这可以是原汁原味的本格推理小说。别扭的人物性格,复杂的人物关系同时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甚至使得股市变得复杂,也更有趣。    许多推理小说的设置,会把凶手的作案设定为事先安排好,或经过多次演戏,以排除作案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我们读到的时候,往往觉得小说时静态的,仅仅是凶手与侦探(读者)的斗智。在《不连续杀人事件》中,则呈现出动态,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斗智。犯人也设计好了犯罪计划,然而,作案过程不断出现在犯人预计之外的事,使得犯罪过程中阻碍重重。这些阻碍的产生,正是各种性格的人物相互作用的结果。这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立体的,并不是为了增加嫌疑人的人数才存在的。因而,犯人原本比较简单的犯罪计划在实施后才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变数,使得在解开谜底之前的局面异常复杂。    这部小说有着二十几个人物的开篇场面,起伏波澜的布局谋篇,却并未冗长得让人读来生厌(吉林版字大行疏也才270页完事)。原因在于坂口安吾确实是笔力厚重。在第一章短短17页就把歌川家诡异复杂的父子、兄妹、前后妻,小妾,私生女等关系清晰地梳理了一遍,高屋建瓴,落子有声,而整部小说的出场人物也确有自己的浓重特点。人物特征的刻画并非仅仅为了使读者能轻易地分辨出这二十多个人,更是使得每个人的行动都能符合人物本身的性格,使得每一个行为都具有说服力,从而把局势搅得更加复杂。    心理描写分析的细致周密,也是《不连续杀人事件》令人击节赞赏的地方。犯人坐在第一个杀人事件中就布下了最后一个杀人事件的心理暗示(非泄),致使侦探巨势博士由于估计错误而无法挽救最后一个死者。犯人也因为对各人心理反应的失误,而要大费周章的进行演掩饰。到最后巨势博士也是由于察觉到犯人不合理的心理反应才揭露凶手的真面目。作者对心理的刻画真实可信,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心理特点。行文简洁,笔下的世界却有恢弘壮大而细致入微。这样的笔力在推理小说家中并不多见。拖泥带水,水分多多的,则一抓一大把。    在坂口安吾喜欢解谜的朋友中,坂口安吾大概是最热衷又最难猜中的一个。遭到文友的讪笑后,他声称要写出一部谁也猜不透的推理小说。《不连续杀人事件》便是他的践行之物。这本小说在《日本小说》上共分7回连载。每次连载的篇后都附上“给读者的挑战信”,这也创下了纪录。而他在每回的挑战信里都会对自己的小说予以提点,并再度发起挑战,有时甚至会讥笑作者,颇为有趣。    在书的后记中,坂口安吾还对读者的来信作了点评。若要论完完全全识破整个故事的设置,并无一人,可见案件的复杂程度。然而要猜出凶手对于现在的读者来说。其实也不难。原因是这种犯人的设置在阿婆一部早期的作品中便使用过了。不过要提醒一下,将要阅读这部名作的朋友,不要试着用消去法找出真凶,另外,最后的谜底将是符合人性的合理推理,不要往变态纠结的方向想。  详情 发表于 2013-8-11 19:54
    辛夷子    个人很喜欢这个小说,非常传统且有意思的事件,写得很流畅,整体感觉很传统,像是个欧美的小说,连真相和动机也都是。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小说有一个明显的漏洞:既然信件里都说了将有“一片幽暗血海”,他们为什么还要前去呢?就算是去了,都已经发生了事件有人死了,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在这里继续待下去呢?从有警察陆续赶到参与调查的角度来看,这里交通并不困难,绝非暴风雪山庄走不掉的模式。呆在这里等死不如早点跑路。倘若如此,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难道说小说的背后还有更大的真相……  详情 发表于 2013-8-17 12:49
    名侦探     这本书是当年我用话费积分从卓越上换来的,读了80页之后就放弃了,其实看第一章的时候我就已经蒙圈,坂口你是给梁山好汉排座次呢吗一下子上来二十来口子出场人物。于是此书成为我第二本不连续阅读的推理小说。(此前我已经放弃了黑死馆杀人事件,此后我又放弃了能面杀人事件,由此可以推断后缀是杀人事件.exe的文件我都读不起吖)    不过正所谓“中华儿女多奇志,能不能读也得试!”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和四大奇书,进入红五月以后我响应街道灭蟑灭蝇灭老鼠的号召之余,也拿起了这些邪书硬着头皮往里杵。哎嗨哎嗨哟,这书里面发生过许多许多的事儿,回想起那是特别的哏儿,朋友们若是有兴趣呀,我领你认识认识哎,哎认识认识写这邪书的人儿!    《不连续杀人事件》是本赌气玩票作,坂口安吾据说也是日本文学史上的一个大卡司,老爱跟别人一块猜推理小说里的凶手但是老猜不着于是赌气要写一本谁都得下跪的绝世推理噜噜作,但他的做法太怪异了,上来弄一撮人企图靠人海战术迷惑读者,有耐心看下去的朋友我敬佩你们看这本推理小说的人了不起。我看还有书评赞其曰这是布局大胆,哥哥你太一针见血了,这种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风格是多么凛冽!    写到这按理说此书我只会给一星了,可是看完之后我改变了初衷。看到每隔几段就有坂口自娱自乐的挑战书,我觉得这个老头还挺个性。而且在后记里公布的获奖读者名单中,前文接受挑战的乱步啊太宰治啊统统没有出现。生平第一次我放下矜持,跟乱步大侠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这得加分啊!再有,书中所描写的那个年代,男嘉宾可以动不动就脱女嘉宾的裤子,女刑警可以癫起来就狂吻自己拍档,多么的令人神往啊!    在我构思这篇书评的空暇(你看我是多么严肃的书评人!)我洗了个澡。当我深情地闭上眼睛伸手摸去的时候,摸到了一瓶多分沐浴露。我叹了一口气,一边流着泪一边决定再多给坂口一星。  详情 发表于 2013-8-19 04:05
    paradi    之前想查一下Level E的動畫播出日期,沒有查到卻進入一個暴角色名字捏他的葉面。http://www.ktr.to/Comic/levele.html      都是推理和SF作家,有些我居然至今沒意識到有點不甘心,比如王子公主的“鐸古拉·馬古拉”星寫成日文很明瞭:ドグラ-マグラ,夢野久作的小説《腦髓地獄》,奎他後來還讓點題的偵探夢野九四郎登場提示讀者……把西名翻一下:H.P. Lovecraft,Marquis de Sade(薩德侯爵),Colin Wilson(如此大路的名字也能推出處?有點牽強阿。這作家完全不認識,然wiki說他寫了電影《宇宙天魔 Lifeforce》的原作《太空吸血鬼》orz),Dickson Carr,Ellery Queen,Conan Doyle(湖南町諧音柯南- -||),Patricia Cornwell(吃掉愛人的外星人), R. A. Lafferty(假死者的名字。看了介紹我還蠻想讀讀他的書,但上圖連原版書都沒)。第一個故事裏敵對的迪斯琨星人和埃勒爾星人指狄克森·卡爾(后兩字顛倒)和埃勒裏·奎因,雖説號稱推理小説黃金時代三大家之二,但以前我完全不曉得這兩位(雖然我偏好日本推理沒錯)。同日本臺灣相比,大陸對於海外mystery小説的譯介很片面,該表中提到的大多數作家在2000年以前的簡體字世界中幾乎就沒怎麽出版過,奎因全集從98年開始面世此前只出過零星的五本,卡爾貌似一本也沒有?      介紹中學生們去找夢野精神科的坂本庵悟是近代日本文學史上戰後“無賴派”的坂口安吾,嘛也就是文學史書本上的名字而已,只讀過最有名的《櫻花滿開的森林下》,譯后讀來文筆十分簡單,但鬼氣森森的結尾如一幅畫。此外的文學作品不記得有譯進來。這次起意一搜,2009年吉林出版社一氣出了三本坂口安吾寫的推理小説。《不連續殺人事件》是1947年坂口安吾在《日本小説》連載的作品,分7回(單行本共28章),每回均帶附記,從第1回起就向讀者挑戰並願將解謎篇的稿費當作獎金雙手奉上,此後每回會評論一番讀者完成挑戰的程度,末了還充滿誠意地公佈戰果並對大家的解謎作一評點,比小説本身有趣呢。      小説本身是在偏遠山莊中集合一批文壇詩墰畫壇的戰後當紅男女,比起死人雖多卻迅速乾淨一點兒也不刺激的案件,反倒是這群人墮落亂性沒口德的群魔亂舞之姿寫得更好,一個比一個更文藝的名字也令我如沐不同時代之春風,不禁抖了三抖暗暗給他們配上東海台會拍出來的臉:歌川一馬、彩華、珠緒、南云千草、望月王仁、宇津木秋子、明石胡蝶、諸井琴路……作者是故意的吧。      這本推理是要比對十幾個人不在場時間、煩得堪比時刻表推理的那種(雖説實際上是幌子),看了就頭大,末了我好像還沒讀到殺第一個死者的動機。雖然暴露兇手的那個反常點挺扎眼。這麽說吧,所謂樂評人一般不是演奏家,坂口這書我的讀後感就是他是優秀的推理小説欣賞家和愛好者,卻不是那麽優秀的推理小説傢。最好玩的是讀他給自己的小説寫得辯護。哦還有十四章附記的八卦萬分冷幽默,全書對這段印象最深。      ======摘抄(不含劇透)=====      第十四章附記    住在伊東的尾崎士郎先生來訪,對我說:“坂口安吾先生的推理小説,兇手往往都是‘我’這個第一人稱,對吧?”因爲,坂口安吾小説中的‘我’都是壞人,所以兇手就是‘我’。不會吧!喂!給我拿酒來!    住在三鷹的太宰治先生告訴雜誌記者:“兇手還沒現身啊!肯定在最後一回才會出現。反正一幅若無其事樣子出現的傢伙就是啦!若無其事在最後一回露臉的傢伙就對了。”老闆娘,啤酒!麻煩給我啤酒!    這兩位偵探缺乏讓作者接受挑戰書的素質。我一聼就知道,不再贅述。         第二十章   神山律師的發言:“ ……以推理小説來譬喻,大偵探與大犯罪家的關係,其實是互為表裏,雖然創作小説的文學家是大犯罪傢的表與裏,但偵探並非如此,因爲偵探不是創造者,而是發現者。如同矢代先生所言,巨勢先生之所以沒有寫作天分,是因爲他有身為大偵探的素質,的確是真理之言。這項真理所蘊含的反面意思,就是身為文人的各位都有成爲大犯罪家的素質,不過律師也有這項素質就是了。當然在下無意和各位比較,和平凡人相比,各位大師更顯非凡。我想平凡如我們,成爲犯罪者的同時也具有偵探的才能,所以完全沒有偵探才能的天才大師們,只有大犯罪家的素質吧!”      後記    竟然有四位讀者,連每処細節都和巨勢博士(本書中的偵探)推論的幾乎一模一樣,老實說,身為作者的我實在很欣慰。重點不在于推理小説一脈公式等問題,而是推理小説的合理性。    將人性作不合理扭曲,或將不符合常理的行爲作合理解釋,實在不妥儅。個人認爲不僅日本,全世界的推理小説百分之九十,不,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左右都不合理。(<-推理小説一度被軍國主義日本政府排擠的時期,坂口安吾常和一群推理小説同好參加地下讀書會,讀完前各自猜兇手,根據朋友所言,坂口總猜不中,而且他的推理思維具有奇怪的跳躍性。)    大部分猜錯兇手的答案都是利用消去法。畢竟推理小説和現實世界不同,若登場人物有三十位,那兇手一定在三十人中,雖説消去法是最方便有效的辦法,但若只有消去法,肯定猜不到真兇。    也就是說,推理小説中的詭計,對只會用消去法的讀者而言,是种肯定會失敗的詭計。因爲使用消去法,會先將具有完美不在場證明的人物剔除,可是搞不好兇手就是這人,這便是一種詭計,也是推理小説值得玩味之処。可是以往的推理小説,往往將此詭計寫得違背常理,扭曲人性,將不合理的行爲與心理醜化。而且不管作者還是讀者,都對這樣的詭計囫圇吞棗,不疑有它。    當年我念中學時,讀了佐籐春夫的短篇小説,非常感佩。雖然已經忘了書名,不過還記得是某位同學將我那本書弄丟的。後來聼某位心理專家友人說,原來弄丟書的那個人帶書上洗手間,然後下二樓樓梯時,將那本書暫時放在墻梁上便走了。就像有人上大號時常常忘了帶走書一樣,等他上完洗手間猛然想起時,那本書已經不見了。    個人認爲,所謂犯罪心理的合理性,便是以此种人性為出發點。因爲喜歡閲讀推理小説,期許自己能寫出一部不違背人性及合理性為基準,發展一場辭藻華麗的大格局殺人事件,有糾葛複雜的輯兇過程,完全符合人性的合理推理小説。教導我推理小説必須符合人性的便是那本佐籐春夫的短篇小説。    基於此,完全答對的四位讀者,無疑是讓我達成目的的佐證,所以真的倍感欣喜。(<-坂口先生這臺階下得好一個高明,被人猜中答案反倒是自己創作合理的證明耶!)  详情 发表于 2013-8-22 20:01
    专程路    不愧是“无赖派”的,文风别别扭扭的很有张力。特别是第一章,让我联想到了“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之后的若干章节,仿若阿婆。直觉啊!我竟然感应对了那部借鉴小说。自己乐一个~ 但是!从22章结尾处,坂口这家伙开始认真了,一认真就无趣了。最后的揭秘犹如嚼蜡,破坏整体玩世不恭的效果。     详情 发表于 2013-9-8 18:21
    bobo      评测员:ifrozen@bdwm               【出版社工作】16/20     装帧(4/6):     封面采用了黑底加上磨砂图案,手感绝佳。美中不足的是,封面图案中的信纸太过突兀,感觉与整个封面格格不入,使得整体效果减分不少。     宣传及营销(4/6):     只在豆瓣上见到了相应的宣传,其他方面似乎做得比较少。本作还获得了第2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但是却没有看到相应宣传。不过作者坂口安吾在纯文学上的成就,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推理小说迷以外的读者。     翻译(8/8):     读下来很顺畅很舒服,基本上没有什么问题。          【文字内容】22/30    这本书开头第一章就将书中二十多人的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尽数展现给读者。人数如此之多情节却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说明作者文学功底的确足够深。然而人物过多关系过杂,对于读者来说可能会是一种煎熬,大多数读者大概难以也没有耐心去逐条理清其中的关系,结果导致读起来非常郁闷。人物过多还有另一个不好,对每个人物都要描写一番,以至于所有人物基本上都给人留下同一种“骄奢淫逸声色犬马的上流阶层人士”的印象,仿佛所有人都是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回忆起单个人物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比较突出的印象。                 【诡计布局】22/30     本书的结构感觉跟欧美黄金时期的一些推理小说相似,总的来说是“17章的沉闷+最后3章的精彩”式的结构。单就诡计来说,考虑这本书的成书年代,再考虑坂口安吾本来就不是一个专职写推理小说的作家,这的确可以算得上是一个惊人的诡计了。不过对于大多数有一定阅读量的推理小说迷来说,这个诡计已经不能给出多少震撼的感觉了。布局上,基本上都是中规中矩的“事件发生-聚集众人询问证言-事件再发生”的循环,因而略显枯燥。不过书中对线索的铺陈倒也很有黄金时期的感觉。最后由巨势博士揭开真相时,更多的还是直接说出解答,而缺乏逻辑推理的过程,显得不够精彩。        【评测员感想】13/20    虽然说结构上是“17章的沉闷+最后3章的精彩”的形式,但是以我个人的阅读体验来说,这本书只能是“17章的沉闷+最后3章的依然沉闷”,理由上面基本上已经提到了。我读坂口安吾的《明治开化安吾捕物帖》时同样觉得很催眠,大概是坂口的推理小说刚好都不合我的口味,也可能是随着时代发展,当时的“好看”已经不能满足现在读者的口味了。不过书中的几篇附记以及一篇后记为本书增色不少,从中仿佛能看到当年有奖竞答的盛况,读起来颇为有趣。连太宰治都参与其中,当时竞答的热烈程度可见一斑。                   【总分】16+22+22+13=73分         评测员: mybobo@bdwm      【出版社工作】   【16/20】      装帧:这套封面的设计还是有些延续早期吉利古典推理文库的做法,不过以黑色调为主的封面设计并不能给人以很好印象与观感。封面插图也无法很好的与作品组图相对应。不过封面的手感很好,令人拿在手上感觉很舒服。   宣传:基本上没怎么见到宣传。事实上坂口安吾这位作家本身比起同期的其他作家来知名度的确要低挺多,也许是去世的早的缘故,流传的推理作品也并不多。这种情况下的宣传还是应该针对于作品本身更加合适些。   翻译:本作品10年前曾由群众出版社出过,但该版本翻译之差连台湾读者都有所耳闻。这次出版的译本沿用了台版翻译。相信对文字有所润色,但由于手上没有日文原版与台版译本而无法比较。不过文字基本流畅,读起来也没有太多不适之处。难能可贵的是这部作品部分章节背后附上了应该是杂志连载时期的“附记”,对于读者认识这部作品更有相当的价值。      【文字内容】   【23/30】   如果把作品中的人名换成欧美名字,读者们一定会产生种“阅读的是欧美黄金时期古典作品”的感觉。这也正是这部作品最大的问题所在:在战后初期的日本推理文坛,日本特有的风格尚未完全形成,作家们的创作更多地也因此会借鉴欧美古典本格的传统套路。而日本特有的本格推理风格之成型,个人觉得应是横沟正史的《本阵杀人事件》之后的事情了。   当然,作品中也充斥着诸多与古典本格完全不同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人物关系与故事背景方面。而且不同于横沟正史式的传统怪奇风格,本作中描写的日本社会更多的可以用“糜烂”来概括。虽然倒是与坂口安吾“无赖派”的风格相符,但总是与印象中的日本推理文风相差较远,给人一种不适的感觉。   动机部分,也较多地在效仿欧美作品,并无太多出彩之处。         【诡计布局】   【25/30】   本作的核心,还是在于标题所指的“非连续”二字。诡计与布局均围绕此点做展开。关于诡计部分,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可以说比较老了,在当时我相信欧美也是有人用过了。但在日本,以作者的附记来看,识破诡计的人还并不是特别多。   不过,并非是由于诡计过于复杂,事实上即使想到了这方面还是比较难于完全识破的。这一方面就可以归功于作者在整体布局上的把握了,几条关键的线索安排的相当精彩,当然这也正是附记中提到几乎没有人完全识破的部分。可以称为“犯罪心理”,或者说“不合理的心理反映”吧!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在掩饰这个“不连续杀人”的细节上所做的布局努力,要比诡计本身(当然也相对足够庞大了)要精彩的多。      【评测员感想】   【17/20】   首先必须承认,以解谜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情节铺陈与布局都做的比较到位,诡计与线索安排尤其是误导做的也颇为不错。但是,还是之前提到的问题:以日本推理文献角度来看,本作缺乏“特色”,更多地只能称为“习作”,不过这本来也就是作者的赌气之作。相信如果他能活得更久一些,一定能写出比本作更好更有特色的作品。         总评:16+23+25+17=81分  详情 发表于 2013-9-11 08:45
    yuzu    其实作者当初连载小说时,每回连载结束,都会附带“后记”,这确实是创下了“给读者挑战信”的记录,絮絮叨叨,偶尔也会取笑读者,读来相当有趣。          一部推理小说将人性作不合理扭曲,或将不符常理的行为作为合理解释,相当不妥,所幸本书很好践行了这点,由一群相当扭曲的人表演了一出符合人性的合理推理小说。          书的最后还提到了一个很精彩的答案,有33分侦探的风格:     老爷家中的女仆,闲来无聊随手翻阅书架上无数推理小说之后魔性唤醒,于是就日夜思索制作这场嗜血惨剧,也亏那人想出这个“古典优美”的答案  详情 发表于 2013-9-17 23:24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6 07:21 , Processed in 0.285380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