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The Last Lecture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30 01:39:05 | 只看该作者
  When professor Randy Pausch was giving the final last lecture at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e referred 'elephant' as the 10 tumors in his liver; to me and people like me who are inspired by his speeches, he is definitely an elephant on the planet.
  
  I read the book within 2 days; actually, 3.5-4 hours spread over 2 days. It was a delightful reading experience-there weren't complicated or fancy words that impede me to move on; nor there were enough clichés to make me bored(although the author insisted he talked clichés over and over again).
  
  I was struck by Randy's optimism. Knowing that he had 3-6 months to live, like a solider with high morale, he fought for every possibility to be alive,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He had a romantic getaway with his wife, he took his children to do something they longed for, he visited family members and friends with a having-fun theme without talking about cancer, he presented last lecture series on stage inspiring millions of people.
  
  A big chunk of this book is on childhood dreams. Randy always had passion about his dreams, he committed to work hard, never gave up on finding them, even when he was in denial. I have given up most of my childhood dreams, and to comfort myself, I honored myself with the sign of getting mature to be realistic and sophisticated to know how to compromise. I gave them up naturally, without a second thought. I didn't try to reach out for the stars. To be self-reflective(as mentioned by Randy), I question myself for not pushing my limits. Why dare not to dream anymore? Why being afraid while confronting those obstacles? I don't wanna be cowered. No more.
  
  Another point worth mentioning is do not stop in front of brick walls. When Randy was trying to get a job at Disney on his sabbatical leave, he was not offered the job at the first place; when Randy was applying for graduate study at Carnegie Mellon, he was not accepted initially; when Randy fell in love with Jai and proposed to her, she didn't want to make a bold move to marry that man and live in another city happily after....Those "Berlin Walls" were broken down, falling into pieces, either with Randy's persistence, or help of others who appreciate this kind of determination.
  
  There are tons of small advices mentioned(near the end of this book), simple yet persuasive.
  
  
  RIP, "St. Randy of Pittsburgh". Your spirit shall not be forgotten.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10-3 01:01:32 | 只看该作者
  有一些教育网的朋友用不了youku.com,这里是video.google.com的视频地址。
  
  The last lecture--Really Achieving Your Childhood Dreams
  http://video.google.com/videoplay?docid=362421849901825950
  
  
  The last lecture PDF--
  http://download.srv.cs.cmu.edu/~pausch/Randy/pauschlastlecturetranscript.pdf
  
  pdf中的内容不是书中的内容,而仅仅是video中的内容。
  
  
  Randy's home page in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http://download.srv.cs.cmu.edu/~pausch/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0-8 17:09:40 | 只看该作者
     看完最后一次演讲的录像,感觉就像受了一次宗教洗礼。非常想写些什么,却又迟疑,担心自己的文笔会把这样一次震撼心灵的演讲写成入党申请书一类的东西。事实上,如果那些箴言不是出自一个只剩下几个月生命的人之口,它们的可信度和感人程度真就不会比入党申请书好多少。再由我写出来。。。可能会被管理员删掉吧。所以这里尽量不引述他的原话,也不作什么所谓的评论吧,只写一些感想,可能又会变成小学生的观后感,但起码我是真诚的。
  
     在看这个演讲之前有过些了解,知道这是一个患了癌症将不久人世的教授做的名副其实的最后一次讲座。我是带着要看些悲壮场面的心里准备点开那个WMV文件的。可是出现在屏幕上的却是一个健康开朗且帅气得可以去演肥皂剧的男人。很明显,Randy Pausch是个非常快乐的人,即使在他快死的时候,他也能保有这份快乐并且让这快乐去感染别人。所以从一开始,快乐就感染着一个观者,包括电脑前的我。
  
    “如何实现儿时的梦想”是他的主题,他快乐地讲着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己如何实现梦想,自己如何帮别人实现梦想,再讲应该怎样做才会实现梦想。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主题没什么太大意思,可能是因为我一直抱着想听些人生感悟之类的高深莫测的东西的期望吧,总觉得这个比较幼稚。可是随着他的那些人生趣事一一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发现这就是他的人生感悟,这就是他的人生,而且这样我所谓幼稚的人生是那样完美和高尚。他的成就、快乐与幸福完全来自于对自己儿时梦想的实现。从他的演讲里,你会发现这个人的生活很简单,却充满幸福与成就。从有梦想到实现这些梦想的过程里,他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经历了很多有趣的事,亦明白了许多道理。经过这些,他实现了自我,他的生活几近完美,完美到就算他有了癌症也可以笑对的地步。虽然会牵挂家人,但是起码他的人生是无悔的。
  
      真的就么简单么?我们实现自我的方式可以如此简单而快乐么?我并不是一个快乐的人,自己不能像他那样快乐,除了智商、性格、身世这些我无法改变的条件,我所缺少的究竟是什么?什么我们可以共同拥有而我却又缺少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梦想。我有过很多梦想从小时候会思考的时候就有,可是我现在居然要想很久才能记起那些梦想是什么了。是对梦想不够虔诚还是已经麻木了呢?
  
     清楚的记得初中的时候梦想着去日本学画漫画,然后当个漫画家。那个时候会把教科书画满漫画,然后快乐地梦想着自己将来的作品。现在看来有梦想真的很好,因为那是记忆里最后一段单纯快乐的时光了。之后也会有梦想,对生活对爱情对未来,我想这是所有人都会有的吧,所有人类的共同的基本的梦想就是幸福,为了这个,是否有人开始放弃小时候那些看似单纯幼稚的梦想呢?我确实放弃了,至少我现在的人生轨迹相对于那个时候的梦想是背道而驰的。可是在这个繁杂的社会里,人人都在追求幸福,而幸福似乎只有那么一点点,不是所有人都能得到。挫折失败受伤害,对这基本的梦想的追求开始渗入杂念,失落,迷茫,无助,愤怒,甚至报复,不惜去伤害别人。我真的在这里迷失,为什么我那么认真追求幸福,却反而越来越觉得不幸呢?
  
     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所以才会有希望本无所谓,无所谓无的感叹吧。。。其实所谓的幸福才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自身的感受,是内心的活动。只要心里觉得幸福,街边的拾荒者和大学教授其实是一样的。我们会觉得不幸是因为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受到了挫折。而挫折,在Randy看来只是用来阻挡那些并不是真正以某种追求为梦想的人的。受困于这些挫折的我,是不是该思考一下,那个挫折后面的幸福是不是真的就是我的梦想?那个梦想是否还纯洁?是否还和我们当初设想的一样美好?而既然幸福本是虚无我又是在追求什么?
  
    Randy的一生几乎像梦一样幸福,但是他的梦想清单里却没有一个和所谓的幸福有关。体验零重力,参加全美橄榄球联盟的比赛,做迪斯尼的幻想工程师,这在人们眼里有些幼稚可笑吧,可是在他看来,这一生最值得骄傲的就是完成了这些梦想。有人可以说他不幸么?在我眼里,就算他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他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且他把这幸福带给了他的妻子孩子和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方法真的很简单,保持快乐,完成自己儿时的小小心愿。
  
      请允许我冒昧地类比一下,如果他是太阳,用自身的能量去温暖周围的每个星体,我就是一颗没有方向的陨石,迷茫,没有方向,只是在盲目地寻找外部的支撑和温暖,还会有意无意地给别的星体留下伤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最后只能消亡在不断追寻虚无的旅途中。就算那样消亡了,仍会感到空虚和遗憾吧。。。毕竟最纯朴的真正属于我自己的梦想已经不知在何方了,我甚至不能再称之为我了,失去自我,幸福又从和而谈呢?不想那样。。。我真的该做些什么!
  
      写了这么多,不停的提问,思索,到了想写答案的时候发现还是不要做什么多余之举了,去看看那个演讲吧,看看一个将死之人如何快乐地回忆人生,相信每个人都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最后回到文章的标题,这是小学时候养成的习惯。梦想,你还记得么?来自于Macross电影版的片名“爱,你还记得么?”动画片里对爱的追忆可以结束星际大战,在现实里,对梦想的回忆会不会让我不再迷茫?无论是小时候的梦还是长大之后的梦,我相信在树立它们的时候,都是纯朴而高尚的,只是后来由于某种原因是我忘记了最初的也是最根本的梦,或者一开始这个梦就被以一种形式隐藏着而不被我们察觉其本来面目。记起那个最初的梦。。。真正的救赎就在那里。
  
  P.S.写到最后发现自己还是没法脱出自卑和悲观的圈子,人和人毕竟不同,没人会成为第二个Randy Pausch。能得到些启示,想得开一些就足矣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10-11 11:39:11 | 只看该作者
  
        必要的简介:这是Randy在卡耐基梅隆大学做的最后一次演讲,他称之为“人生的最后一堂课”,讲述如何实现儿时的梦想。但校方改为“如何实现儿时的梦想”,他说“该死,我好不容易符合演讲资格了,他们却将题目改了”——演讲时,他由于罹患肝癌大约剩下3-5个月的生命。对我而言,其实这是一堂关于梦想、生命、死亡的课程,允许我摘抄他的演讲内容:
  
  Today’s  Talk:
  
          My  childhood  dreams
          Enabling the dreams of others
          Lessons learned: how you can achieve your dreams or enable the dreams of others
  
         Randy在开场就设定了谈论和不谈论的界限,他做了几个俯卧撑来证明体能,并且告诉所有人如果要怜悯或者流泪就先上台来做几个再说(他的黑色幽默风格),并且让持有特效药和秘方的人离他远一点。妻子和孩子不谈论,他说他还没有坚强到那个地步。他儿时的梦想我不能完整的转述,也没有记录,大致是体验失重状态、赢得大玩偶、成为迪斯尼工程师(视觉设计类,不是普通的),还有为大百科全书撰文、成为橄榄球联盟队员、成为柯克船长,除了最后两项,他只见到了柯克的扮演者以及没有成为职业美式足球员之外,其余悉数实现了。
         我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把它视为梦想指导书,第二次,我看到了人生,再后来,他影响我对待死亡的看法。我几乎用了一个下午来回味这对我意味着什么。
        首先是梦想,Randy所说的梦想,不是空洞的不切实际的梦想,而是从孩提时代就扎根在我们心中的一种渴望,虽然我的中学时代以前的记忆极度苍白,感觉跟没有活过一样,但是,还是有两个留下了烙印,一个是做记者,可以衍生出和新闻相关的行业;另一个是环游地球。初中时,我曾经为成为一个战地记者把做所有家务、夏天不开电扇作为锻炼——后来我才羞愧得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苦。
        接着,我没有指向性的开始了我的人生,我的人生是从我对自己和生活有思考时才起算的,曾经很长的叛逆期(不是言语和举动上的叛逆),曾经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思,到后来慢慢发现了原来自己还是有掌握方向的能力时,却真的有儿时的渴望在浮现。
  死亡和时间,是我所能感到的永恒的恐惧,小时候确确实实是做梦自己死掉然后哭醒的,即便长大了有时候我也几近窒息也无法释怀。我刚上大学时记得看周国平的书,写着如果你开始思考死亡和性还有时间,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哲学家,我还笑着对室友宣布来着。不过,糟糕的是,我们似乎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要迎接死亡了。亲人的离去,周围的人不再忌讳的谈论,甚至有时会身临死亡边缘,只能候着死亡来到。
  Randy在他48年的生命里,逐步完成了儿时的梦想、人生的大部分轨迹、自我的认知、别人的尊重。即便我深刻的知道,这一个讲座有可能隐藏或者虚构了很多,但是我还是相信他的诚恳,认为Randy是我的老师,虽然我并不够格做他的学生。因为他教给我:
  你必须为整体环境增加价值。(他假扮记者身份体验失重,并把这段经历运用的教学)
  Experience is what you get when you didn’t get what you want.经验是在你无法得到想要之物时才会学到。
  How to know “head fake”.间接学习,看清隐藏的真相。
  Brick walls are there for a reason: they let us prove how badly we want things. Brick walls let us show our dedication.阻碍挡你面前是有理由的,这道墙让我们有机会展现自己有多想达到这个目标,这道墙是阻止那些不够渴望的人。
  Decide if you’re Tiger or Eeyore.决定自己是跳跳虎还是哎哟驴。
  Never lose the child-like wonder.儿时的梦想会驱动我们。
  Loyalty is a two-way street.忠诚是投桃报李。
  
  他这样说了,也这样做到了,他不仅自己实现梦想,还帮助和驱动所有的学生实现梦想,他引领的风潮、开设的课程、参与的项目,令我这个完全的计算机门外汉都感觉到强大的吸引力,觉得是如此的有创意和有趣。虚拟实境我除了3D电影就没见过别的。。。。。。但我原先不知道这样游戏般的创意可以影响和改造这么多人。他用他所能付出的代价去完成所有的工作和梦想,并且把它们全部视为最快乐和最有趣的事情,他忠诚于他的老师、工作伙伴、学生、家庭,并且创造和抓住每一个机会推销别人实现梦想。因为,在他看来梦想即人生。在演讲的最后他提出两个head fake:
  第一,        这个演讲其实不是关于如何实现梦想,而是如何无悔人生。如果你好好过人生,人生自会为你寻找答案,你的梦想自会实现。
  第二,        This talk is not for you guys, but for my  children.
  
  在讲述Focus on others时,他为妻子Jai庆祝刚过去一天的生日,眼含泪水,最后结语提到孩子的名字时也是如此,全场掌声雷动。我感到沮丧或者不坚定的时候总是会提醒自己Randy说的话,虽然是西式的教育辞令,不过我还是会默念,更加低落时,我会拿它出来看。因为我不够坚强、不够坚持、不够乐观,需要Randy提醒我:
  梦想,不会太容易,但既然你想就要去做,而且要努力去做;
  人生,不会太艰难,如果你好好活,就会善有善报;
  死亡,并没有很恐惧,如果你活得畅快并且有价值,爱别人并且被别人所爱。
  这些是我接受中国传统教育里缺失的,现在把它补回来。我要常常说I will fix it!
  
  PS:要放上博客之前,再来看觉得写得实在糟糕,但是用语匮乏到不知道如何把那种心境和体会写成文字,如果以后想到再补充吧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7 03:50 , Processed in 0.0437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