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战场上的蒲公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4-11 09:59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战场上的蒲公英:一个国民党伞兵的军旅记录》的体裁不属于小说,作者严格尊重史实,从过程到细节,全部来自战场的回忆和记述,无一杜撰。作者的笔法几乎是超自然主义,其真切实感,如挟读者亲临其境,战火硝烟,厮杀呻吟,耳濡目染着你。但也不能算是传记,为让读者更广泛地体验战争,作者将数个人物原型的素材通用,时空剪接,兼采小说和传记之长,超真实地还原一个战争全过程,这是作者的创举,也是该书的特色所在。
      书的主人公叫蔡智诚,出身于贵州殷实之家,抗战后期参军,当上一名空降兵,经历了惨烈的松山战役和南京受降仪式。后在国共内战中,他又亲历豫东战役和淮海战役,九死一生,负伤被俘,逃脱后再被裹挟起义,直到1949年退役返回故乡。书以“蒲公英”为名,既是伞兵空降战场时浪漫凄美的生动写照,更寓意战争年代普通军人命运之飘零无助。
      古今中外的军事著作浩如烟海,优劣各异,但在敌我之分上面,没有含糊的,皆是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作者无论实写或虚构,重点不外乎突出我方的勇敢顽强和敌方的凶狠残忍,撩拨读者热血沸腾或感慨流涕。然而此书在这一点却给颠覆了!共产党人反手写国民党,主视角出自战争中的敌军官,敌人眼中的敌人才是神圣的我方。一个人物位置的调换,读者敌我难辨,爱恨拧巴,情感无从代入,战场上的持枪者全是龙的传人了,每一粒夺命的子弹都让人战栗,所有倒下的身影都让人痛惜,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作者简介
      王外马甲  本名黄晓峰,福建人。从小爱听故事也爱讲故事,因为在贵州工作和生活多年,所以对那里的人情世故多了几分兴趣和了解。
      
          平素喜好上网,时常在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huangxiaofeng以及“西西河中文论坛”上与朋友们谈兵论史,现已出版纪实性作品《中国骑兵》和《我知道的老兵故事》,并有部分作品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

    最新书评    共 3 条

    天飞    马甲的作品一贯写实,极力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切地还原历史原本的色彩,那些人那些事,当事人那些受历史迷雾困扰而局限的想法,没有高高在上,没有太多的预设立场。      战场上的蒲公英,带着我穿越时空,一点一滴既有现场又有全景解说地纵览了1944年抗战直到1949年渡江战役的历史,从战局的背景,到士兵的生活与命运,那份鲜活与真切,着实鲜见。      《中国的骑兵》亦如此,冲击心灵的是马甲在每个人物出场时都写上了他们的结局,多数人无缘看到抗战的胜利,战争的残酷让人不寒而栗,先烈的勇气让人肃然起敬。         网络版和纸质版还是有所区别,空投双堆集的注水大米,就是负责空投的伞兵军械所克扣的,亦就是后面伞兵起义的地下党主角,黑下来的钱么,做了党的活动经费。。。。。  详情 发表于 2013-7-24 13:46
    需要多    以前看的电影、电视剧、书时,总想如果从国民党普通一兵、一成员的角度看这段历史,岂不很有意思?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个愿望。不过,我觉得书中仍有些戏说的成分,未必全是史实,但史实又是什么?   此外,这个书名也很好,乱世飘零,不仅伞兵,众多小人物的命运正仿佛蒲公英。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23:46
    糊涂里    记得上大学时候,我在电脑上记下了三本书的名字《亮剑》、《我是太阳》、《第三本不好意思,记不清楚了》。现在看来,当初的眼光还可以,第一本火的一塌糊涂,第二本也开始拍电视剧了,结果如何不乐观。   这两天对解放战争的历史有些兴趣,转了几个弯,从立青立仁那个帖子到文强自传才找到《蒲公英》,一口气读了下来。看完后觉得很沉重,又不忍心用这个词作为标题,于是换成“厚重”。   以往的作品大多从宏观、决策角度来叙述战争。看完了小说,对真实的战场却有了更多了解,对战争的过程也有了侧面了解(不同于以往宣传)。只是心中暗暗惋惜:主人公建国后肯定屡遭磨难,蛋蛋女士也一定难逃厄运。   刚刚给朋友分析国民党失败原因:   1、大的战略失误,不该进占东北,划关而治(不过谁看见东北都眼红,战争并不能避免,但关内国民党兵力必大增);   2、老蒋有雄才无大略,计较一城一地,后期没有组建起机动兵团,同时受政治节制,局势恶化时不敢果断放弃战略要地,将兵力收缩;   3、郭汝瑰、沈安娜等坚定的共产党员作用,卫立煌、侯镜如等阳奉阴违,以及关键时刻吴化文之流所作作为;   4、军事将领派系斗争,互相救援不力,导致守军意志不艰,投降后反戈一击;   5、外援作用,苏联的大力援助,比对美国人幼稚的理想主义;   6、还是派系斗争,李白二人在关键时刻目光短浅,导致最后崩溃;   7、经济上不能发动土改(此作用个人存疑,如果军事上大胜,个人觉得意义不大)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00:01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3:06 , Processed in 0.419155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