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7| 0
|
诗词格律 |
最新书评 共 4 条
冷烟桥$
时下附庸风雅之人渐多,写诗仿佛也成潮流,特别是所谓古诗,似乎随便什么人把一堆华丽的辞藻堆砌排列成五个字七个字一句,也就算是“古诗”了。
自己也未见得对诗词有什么研究,只是喜欢,明知自己没有资格妄加评论什么,却总是伪学术嘴贱,偶尔提一句:这不算五律或七律,格律不对,就会被不以为然地反驳:诗嘛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就是了,管什么格律?那么麻烦。
怕麻烦那就做不成诗,诗歌无格律,何以为诗?
诗歌是情感的表达没错,可是情感如水,若无堤岸束缚必然泛滥。如果任由情绪飞流直下一泻千里,不加节制,不加规范,中国诗歌含蓄的魅力何在?用江弱水先生写白石词文章中话说,中国诗人在西方作家拂袖揎拳的地方是连眉毛都不动一下的。这样巨大的艺术节制力成就的中国诗歌特有的美,戴着镣铐跳舞还能姿态优雅才是真正的诗人所为。现代新诗成就突出的人,哪一个不是古典文学和诗学造诣深厚的?郭沫若那样的自由体新诗到最后还是为徐志摩、闻一多的新格律诗所取代。中国诗歌还是含蓄节制的好,自由不是现在新锐先锋派诗人对中国文字的肆意妄为。
来自: 豆瓣
详情
鲁比科$
在我饥渴读书的年代,家里连本《唐诗三百首》都没有,遑论宋词、元曲了。
那种情况下,接触的诗词主要来自课本,更没有人告诉我什么是押韵、平仄、对仗。
我也从没有做过作一首旧体诗的美梦,看这本书纯粹就是想长点知识而已。
看完本书,感觉只明白了一点点,糊涂之处就更多些,更不会尝试去作诗填词了。
诗词要押韵。
韵大致可以理解成拼音里的韵母,同韵母算押韵。
原来可没这么简单,作诗用字只能严格按照韵书里来--《红楼梦》里作海棠诗就提到过。
据说唐朝时,韵书和口语基本相符,后来口语慢慢变迁,翻韵书作诗离普通人越来越远。
声调分为四声,古时的四声和现在普通话拼音的四声分类都不同,南方人的方言里声调还不止四声,怎么搞清楚它们的分别让人头大。
几乎可以这么说,不查韵书,大部分情况吃不准。
平仄,平指平声,其它上去入三声算仄声。
讲平仄就是诗词用字符和平声和仄声的节奏,容易吗?
平仄不合的句子叫拗句,许多时候前面拗句后面还要在平仄上补偿,叫“拗救”。“拗救”也很灵活多变,我就不敢多研究了。
对仗简单说和对对联差不多。
律诗最讲对仗,有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等讲究,更有常规的中两联对仗、首联对仗、尾联对仗等用法。
古体诗是格律很宽松格调很朴拙,唐朝演变到严谨的律诗差不多算今体诗。讲究多了当然更显水平,可是路子也就越来越窄了。
王国维老师说,古诗发展到今体诗差不多就到顶了,唐人的高峰连艺术水平极高的宋人都没有超过。于是大家开创新行当写词玩,可是宋朝牛人太多三百年不到又给基本上谢绝了。
老鲁老师(就是区区在下了)说,元人更操蛋,好好的曲子不到百年就折腾得后人没得玩了。
王力老师说:
任何规则都有它的灵活性,诗词的格律也不能是例外。
不能让思想内容去迁就格律。
假如我们学写旧体诗,就应该以格律为准绳,而不能以突破束缚为借口,完全不讲韵律和平仄。(老鲁老师注:这很可能是在提前影射“兆山羡鬼”的王副主席老师)
旧体诗词的好处在它的音韵优美,而不在于字数的固定。
格律本来是适应艺术的要求而产生的,我们先要熟谙格律,从而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地驱遣格律,而不为格律所束缚。
来自: 豆瓣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16:37 , Processed in 0.250683 second(s), 3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