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 0
|
少吃一块糖,最好的大学任你上! |
最新书评 共 5 条
吹吹风
我觉得,这书里讲的都是童话。
什么11天倒数第一搞定清华北大,是扯淡和骗人的。就高考这种事情来说好好看书,认真做题,踏实点才是重要的,树立一个远大空的目标根本是没有意义的事情。看完没有觉得有励志的感觉,至少看完觉得全书好扯....天方夜谭,励志?
回想起高考的那一段时间,我觉得那段时间自己过得挺恐怖压抑的,精神压力也许挺大的。当时我没发现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上大学以后回想起以前才觉得,当时自己失眠严重,而且敏感,晚上一有点风吹草动都会被吵醒。当年,年轻不成熟,被灌输的思想都是高考就是一切,然后就信了,如临大敌,全力以赴,然而不得要领,效果不佳。那是一段我第一次长时间紧张焦虑的时间,当时居然自己没有意识到,因此自己也不懂得怎么给自己放松减压...
高考很重要,但是高考过后,学到本事更重要。极端点,高考就好像人在一段时间内将自己人生目标定为了考好一次考试了。或许,当时我就是这样想的,够幼稚了吧。孔子曾经曰过:说多了,都是泪水。不说了。
-----------------------------------------------分割-------------------------------
也或许是因为我一看书的副标题比较反感,先入为主的观念贯穿全部阅读的原因吧。本来两年前就应该写了的,但是,看完觉得书内容不是我的菜啊,就没写,后来居然忘了要写篇书评的。相对这本书,我更喜欢看丁小云的影评。
详情
衣架上
这是个标题党,正如小云同学在书里所要营造的错觉一样,让一目十行的人不得不在这一句话上多逗留两眼。并且一下子重复了三遍。
这本书到的时候,是在我考完痛苦的两门必修课之后第二天的中午。去奔赴另一门考试的路上收到快递短信,有你的快递。掐着时间应该来得及,于是去拿了。在考试之前翻着看。然后在第二天还有一门考试的情况下,在图书馆把这本书翻完,一边看一边想着要在评论里写什么呢。一边看一边隐隐难过着昨天那两场失败而让人绝望的考试。
这本书现在正静静放在我的书柜第二层,连外面包着的塑料袋也没舍得扔。想写一些划下来的句子在这里,虽然觉得站起身来从一堆书里找出他来并且取下来再坐下去比较麻烦。但抱着对这篇评论负责的态度,还是翻开来了。
只要相信自己,我可以搞定任何意见我想要做的事,我的梦想也终会成真。P21
梦想家如果想让自己梦想成真,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就是漫长、寂寞而痛苦的忍耐。P31
对自己不诚实的后果是,你很难得真正的快乐和成功,因为你的快乐标准和成功标准都是别人替你制定的,你每天都是为别人而活。P39
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P69
谁如果能够战胜做事喜欢拖延这个坏习惯,谁就能做成他想做的任何一件事。P72
这些是划下来的句子,有些是当时有感,与自己想的到一块去了。
小云的赠字和给其他同学的一样: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某一天我一个人走在学校的路上的时候,突然想起这句话来。我始终觉得自己是个挺明白的人。但明白的结果是我一遍遍地用我自认为的明白去否定前一种明白,最后陷入一种无济于事的明白里去。在某个场合里,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我应该这样做,这样才能受到关注和重视,但事实上我不想这样;在这个情况下,你应该拒绝或是声色严厉,但我不愿意产生哪怕一丝丝的冲突,于是我冷眼旁观,内心焦灼;你不该让自己陷入这样一种循环里的,但是行动上,依然和无感的人们一样,远远观望。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而到头来,也许那些事,只是单纯的我以为。
小云在书里用淡淡的语气说着,考上北大清华是很容易的一件事。在未来你经历了社会的一切以后,你会发现读书这件事多么纯粹而简单。而我已过了高考的阶段,没有顺利跨过那一关。现在的我不像一年前的自己,总是设想着另一种可能,一次次想着如果高复一年,等待我的命运会不会是不一样。我在博客里这样告诉自己,其实进了大学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只是你身边的人和你毕业证书上面写的学校的名字。当然,这些,已经足够让人为之奋斗和抓狂了。
对于高考是轻松的这种观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如此。即使进了大学,我依然觉得学习好或者成绩好是最最基本的要求。关于那些社会上成功的人往往是学习不怎样的说法,我不太认同。至少从自身角度来讲,我完全没有资本这样认为。
我回想着我的学生生涯,自中学开始,有这样一个规律:开头常常是让人惊艳一下,用不努力的行为和相当优异的成绩让人称羡。于是我陷入一种不用功原来也可以获得好成绩的错觉。再然后,各种松懈和不重视,一遍遍的将原先的自己退到“幕后”,一遍遍责怪自己,那些什么什么都是借口,只要真正努力了,怎么可能不行。规律曲线的最后也是出奇的一样,在一些人的意外中获得一个与预期相差甚远的结果。还有好心人一遍遍帮我解释着,恩,是发挥不好。
可悲的是进了大学,这一切又重新上演。最近我一直陷入一种怀疑中,到底自己还能变得多么糟糕。悲观主义的预期让我在对于不确定的事情时,常常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当结果与最坏的打算还有一定距离时,受伤的感觉便也就不会那么强烈。只是次数多了,便会增加怀疑和失落。况且本身已经不具备任何资本了。
————————————————————————————————————————————————————————————————
以上是1号晚上写的字。晚上断了网,第二天醒过来发现太多个人情绪在里面,好像和书评无关。但无所谓了,其实还是有关联的,很多情绪是由文字出发,最后绕回到自己身上。
刚刚一个人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去吃一份网上订的快餐,只因快到期了。而原先说好会一起的人临时变了卦。于是在7月炎热的午后一个人上车。坐在公交车上,尤其一个人的时候不可遏制地会想到父母。也许那时突然有了只身在外无处可依的漂泊感。于是我想象着像我这样的人一定无法享受旅行者的自由,因为心始终无法云游四方。
仍然感觉有张膜堵住了我的耳朵,别人的声音很小,而自己的声音却震耳欲聋,连呼吸也是。
好像去世界云游了一番,离最初的目的地甚远。这是我的书评。
不是纯粹地交差。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相关帖子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16 09:23 , Processed in 0.08846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