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看书问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北京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3-9-18 11:02:29 | 只看该作者
  我是在无聊的美国文学史上看完这篇文章的,那个时候一个同学正在做我不感兴趣的presentation,不知道是不是无聊情绪感染,觉得《杂种冯唐》也挺无趣的。
  原因如下:
  1)始终觉得这篇文章不是柴静写的,因为印象中的她是那种慢条斯理轻飘飘地说话的人,文章的语气很犀利,但不是那种女性的犀利,更像是模仿冯唐的文风,但又没学到家。抱着这个怀疑的心态,欣赏,或是沉浸其中的可能性就大打折扣了。
  2)文章太散,似乎也没有激起我荷尔蒙的兴奋点,同时看书的大环境是慵懒的不透气的教室里的中午,觉得像是在看一对干瘪的乳房在互相打结。
  3)最近,冯唐出事之后曝光率变高,这篇“传说”(我觉得)是柴静几年前写的文章也倍受关注,朋友也跟我提起这篇文章,并墙裂推荐,我这种不走寻常路的奇葩必然是抱着看笑话的不屑的心态来看的,偏见也有可能。
  
  直到最后,看到文章最后一句“我永远不希望有一天我心安理得,觉得一切都平稳了,我情愿它永不沉默,它给我带来什么苦难都成,我希望它永远‘滋滋’地响,翻腾不休,就象火炭上的一滴糖”时,我愣住了,发现这就是我要的高潮。
  可惜就这么一点点,还搁在全篇最终,明显是作者太小气太不会谋篇布局嘛~
  或者,是太会谋篇布局了。
  总之,这篇文章没有增加我对冯唐的好感,因为没有看进去,也没有增加我对柴静的好感,因为没相信是她写的。但是我已经很喜欢冯唐了,至少很喜欢《北京,北京》,至于柴静,更多的是冷静的敬佩和欣赏,谈不上喜欢了。
  
  我跑题了!但是我要说,我看过《北》这本书!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3-9-26 03:12:03 | 只看该作者
          建裕冒着走失的危险给我从香港机场书店买的《不二》还没看几页,就先在图书馆的经济书架上捡到一本别人丢下的《北京,北京》,都是冯唐的书,此前我对冯唐这个名字并不了解,只在别人转发到微博中看到过。后来,我还看到了冯唐质疑我的偶像韩寒的文章,再后来,我知道他原名叫张海鹏,在咨询公司,从事着和我部分同学一样的职业,当然,冯唐赚更大的钱。此时,我开始看他的小说。冯唐就像一个经过包装的明星通过各种渠道忽然就闯进我的视野。
  
      看《北京,北京》,有一种久违的对文字的亲切感,和李银河一样,这种文字让我想起了王小波。冯唐当然也是看过并喜欢王小波的文章的。冯唐写过一篇文章叫《王小波到底有多么伟大》,在赞扬王小波一番后,
  冯唐带着张海鹏的类似SWOT分析的职业病也指出了王小波的三个缺点:文字寒碜、结构臃肿、流于趣味。我并不同意冯唐的这三个评价,如果王小波的文章是结构臃肿和流于趣味,那冯唐的文章必定也存在这个问题。
  
      但事实上,我还是觉得这是一本给我带来文字惊喜的书,我之前在豆瓣评论一部电影的好坏时,常常以这部电影是否打动我,是否让我惊喜为主要评判标准,如果达到这个标准,我肯定给五星。太多的分析累人,像是在加班工作。从这个角度讲,这本书已经是一本好书。
  
     冯唐在后记里说他积攒了21本日记本,他正是用这21本日记素材些成了三部自传式小说。我以前在写日记的时候也幻想过若我以后成名了,那我的日记也可以集结出版,想到此,我便会在日记里稍微美化下自己,像用美图秀秀给自己的照片加一个柔光。
  
     从这21本日记里我还解读出来一个付出等于收获的朴素道理,很早以前,我就学习过“天才来自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汗水”的道理,但我从没认真相信过,在一个相对犬儒主义的环境里成长,我其实从来没付出太多。
  
      当然,我绝对没有说自己是天才的意思,事实上,我往往很羡慕那些天资聪颖有慧根的人,就像冯唐,就像被他指出三个缺点的王小波,就像被他说没达到文学金线的韩寒。想到这里,我只能安慰自己,世界本来就是这样分布的,有人生下来就是富二代,我都没有去羡慕,为什么要去羡慕那些更多靠后天努力才成功的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3-10-2 11:23:23 | 只看该作者
  要不是伪文青xy买了一本《活着活着就老了》每天埋头在办公室装用功偷看时露出令人作呕的满脸褶子,我也不会对这个自恋到骨子里的臭牛逼感兴趣。翻开扉页有作者的介绍:冯唐,作家,协和妇科博士,前麦肯锡合伙人。附上一个儒雅风骚的半身照衬着一墙书海当背景。用世俗逻辑的脚后跟一想就惊为天人,赶紧拜读一下看能不能摄取些“臭牛逼”的谈资。果然,《活》里充满着他对幼功的低调炫耀,让我先天小脑发达的人佩服不已。这本炫耀幼功集索性被我和xy当成了买书目录,平摊了好些书费彼此换读。读冯唐的万物生长的三部曲,在火车上,在厕所里,在工地间。总之,在最忙碌的5月份,读书蜗速的我也抽空连续啃下了这三本,可见我是对其文字的魅惑毫无抵抗。
  
         和几位好友共鸣过一个结论:每个被“好孩子”的人,童年时抑或青年时都喜欢与“坏孩子”为伍,享受着荷尔蒙的滋生,分享着成长的困惑。时过境迁,所谓“好坏”,不过是是否符合管理者的意志罢了,与天地之道无关。青春本应该压抑、反思、挫折、吃苦头,像野马一样反叛自我,活出真性情。然后才是妥协,才真正知道自己是几根葱,才踏实学习,才卑微的活着。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觉得自己没“坏”成的原因是在盛世里过于乖顺的青春少了好多味道,唯有鸡血般的甜俗。好在《三部曲》描述的时代离我不远,好在我儿时有真性情的伙伴,因此作者带我回到过去意淫时,我才又品出了其他滋味,不枉此行。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色情和暴力嘛,如今还能感受到颤抖与兴奋夹杂的滋味嘛。那个带你去游戏厅台球房网吧的臭小子现在还敢义无反顾的替你打架么。还记得跟你讨论身上哪里的泥最臭的室友嘛,他还会给你表演边打嗝边放屁的绝技,把所有鼻屎脓包脚趾盖儿都包在一张饱满的卫生纸里嘛,还能重复那闻完袜子嗑药般的表情嘛。还有每次喝到口吐菊花的时候,谁趁机敬酒,谁抬你回去,你又骂了谁,你又念了谁,谁手欠扣大排档的桌子角,谁喜欢调戏女服务员,谁右手掏左兜假装埋单。跟你比站的高尿的远的人现在在哪,你在图书馆假装自习偷瞄暗恋的女生又在角落跟谁做着啪啪啪之类的事情。所有与青春有关的情愫,合上书闭上眼,五彩的声音都是闻得到的酸苦辣咸。
  
          当我们还在追求权、钱、车、房的路上遥遥无期的埋头碎步时,还是否会念起这些过去的支离片段。青春太美好,以至于无论你埋头苦读还是荒乱无度都会心生悔恨,有想再来一次的冲动。大概冯唐就是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满怀责任感的絮叨完他苦逼的青春往事吧。至于把青春絮叨成册,内心还会留下多少青春?找那个比你尿的高的人再比一次就知道了。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8:12 , Processed in 0.1199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