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少年维特的烦恼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3-4-2 21:27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小说的情节十分简单,年轻的维特来到一个小镇,这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民风、天真快乐的儿童给予他极大的快乐。一次舞会上他认识了一个叫绿蒂的少女,她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让他倾倒;绿蒂也喜欢他,却不能予以爱的回报,她已与维特好友订婚。维特陷入了尴尬和痛苦,他毅然离开此地,力图从事业上得到解脱,有所成就,然而鄙陋的环境、污浊的人际关系、压抑个性窒息自由的现存秩序,都使他无法忍受,当他怀才不遇地重返绿蒂身边时,发现绿蒂已结婚,决定以死殉情,遂用一支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作者简介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
      1832)是举世闻名的德国作家。他一
      生辛勤笔耕六十余年,著述异常丰
      富,成就无比巨大。主要作品有诗剧
      《浮士德》、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的
      烦恼》、教育小说《威廉迈斯特》、
      长篇小说《亲和力》和自传《诗与真》等。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他的成名作。
      作者在《少年维特的烦恼》里,
      通过描写少年维特爱上已与人订婚的
      少女绿蒂,终因无望而自杀这样一个
      情真意切、感人至深的悲剧故事,反
      映了当时德国的现状。小说于一七七
      四年问世以来,极受读者欢迎,如今已
      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
      

    最新书评    共 5 条

    super_    我觉得是小说写了维特对社会的态度:对衙门事务的态度,对阶级的态度,对穷人的态度;他悲悯情怀,他不知道是多还是深情的才华;   他太理想主义了,倘使他沉迷于纸醉金迷或者功名利禄,他就不会这么痛苦了,可以为深深地伤痛流下一滴泪水,但不会让她侵蚀整个心灵。   我想这大概也是人类进化的一个内在驱动力,人为什么不进化成如一些人说的最求真善美呢?你能追求的起吗?你能承受得起吗?   离维特的心思太近,真的很累。  详情 发表于 2013-7-26 21:32
    super_    看完这本书,我不后悔我大学之前没认真看这本书,只知道这哥们自杀了,我还意淫过书里的插画,插画里绿蒂很美。   其实我之前看着书毫无感觉,可是现在大三了,我没有维特那么帅气、才华,唯一可能比得上的是那份无奈,这细致的对比毫无意义,核心问题是一样的,我不能喜欢我喜欢的人,不管她爱我或者不爱我,我不是金岳霖,做不到那么纯粹。   可是如何放下呢?我喜欢的人身在千里之外,我极力不去见她,甚至忘了长什么模样,可那又如何呢?   我还是闷骚的走在精神恍惚中。      善良的男孩们!爱情终究是好的,如果你不能拥有,有人把痴情的故事讲给你听,可我要奉劝一句:如果你承受不了,那就放下吧。   无论有多少人在为自杀辩解,无论我作为未成熟的学生多么宽容自杀的孩纸,在它没有发生之前,还是委屈一下吧。      这也是我想出的一个道理吧:撸管比想妹纸好! 虽然有时候撸管没啥用。  详情 发表于 2013-7-28 16:25
    龚子仪    我穿起深蓝色的燕尾服,黄色背心和高筒长靴。落日余晖,翻开陈旧的日记本看向窗外两株并生的菩提树。百感已经交集并酝酿出许多醉人的苦涩,这或许是维特死前所看到的景色。      如果他能在死前放一次风筝,或许德国历史上会消失一段维特的热潮,会多存活一个多情的才子,会少颂唱一首悲壮的挽歌。      遇到他的时候,他穿的十分正式,胸口系的绿色丝带在刚刚入春的景色下显得十分应景。但是他在每一分钟无不都是忧伤的。起初他不情愿拿起我送他的彩虹色风筝,心不在焉的接过去,但眼神中不免流露出哀色,他望了望西边,又看了看旁边的他的马车,他想坐上这辆双轮马车,向M地驶去,在那儿站在山上观赏日落,同时吟诵荷马描写奥德修斯收到好心的猪倌接待的诗篇。这一切或许会让他多一些好受。      我强硬的挽留他,递上飞轮和风筝的支撑骨架,他依旧回头望了一眼,但这位德意志的绅士是极有教养的,无奈礼貌的接过我的玩具,我不能从他的眼中看出什么欣喜的颜色。      我没有理他貌似淡然的神情,用巧妙的系法让细线和风筝牢固的绑在一起,再把骨架撑开,我示意他一切已经就绪了。他向我点了点头。      刚入春的庄园内杂草和新叶还杂在一起,但两棵菩提树早已郁郁葱葱,今天的阳光十分耀眼,仿佛已经过了早春直接进入夏季,我褪去紧紧的装束,将硬帽檐再压低了一层,向两株菩提树下走去以获得一些阴凉。我觉得风筝这种游戏不用教也能会,只用给他迎风招展的筝面和结实的线,一切都已水到渠成。我现在只是想背倚着菩提树,让耳边的鸟鸣更加悦耳,闭眼后再睁开的世界更加葱翠。      我看维特拿着风筝看了好久,没有在打量,估计是想念绿蒂又出了神,是白色的连衣裙还有胸口袖口粉红色的结么?最近的他总是这样,去过一遍城市又再次返回,绿蒂已经成了他的全部,又无法更多的靠近。      终于他趁着风撒开了线,这阵风真让人叫好,风筝拉扯着飞轮在向上升,没多久就放出了一半的线,天空中绽开的彩虹迎风飘扬。维特笑了,微笑的十分迷人,她看到了绿蒂舞会上永世难忘的身姿,那在他心中惊艳的一抹浅绿色,维特觉得他再次跌入了对绿蒂的思念,是刚见面时的美好,是绿蒂家中几个弟妹的天真,那一切都是彩虹的颜色。      风忽然停了,眼看的是风筝有力的身姿开始倾斜,维特并没有表现出慌乱色神色,时快时慢的收着线,好让风筝不至于跌下来,可是风依旧没有起,线的拉扯变得更加无力,维特此时已经到了伯爵家中,面对的是那个不属于自己的圈子,他感到不自在了,但强压住不快继续收着手中的线,他多么希望能把风筝收回手中,那将是最高的追求。      线猛的一紧,再就是滑的手生疼的哗哗声,彩虹再次升起,风雨欲来,我已经看到天边的乌云。天气也变得不那么晴朗了,我起身拍拍身上的草,上前去叫维特。他依旧没有回头,乌云还在靠近,我回身又坐下,这是风筝飞天最好的时机,线还在一丝丝抽离出飞轮,最后是一声‘嘭’的线拉扯飞轮的脆响,仿佛风筝要逃离这矮小的飞轮。      紧接着我听到的是维特的狂笑,滚雷声和着的狂笑,我还听到绿蒂弹奏的婉转但让人精神慷慨的钢琴曲目,还有那首令人落泪的赞美诗,一切都应和的十分协调而又催人泪下,现在的维特是幸福的,人只有在获得理智以前或者丧失理智以后才能幸福,这或许就是对他的安排?狂笑还在回响,我也感觉灵魂抽离出了身体向突如其来的乌云靠近。      灵魂脱离出身体使我能够俯视维特的动作,他颤抖的双手紧握着飞轮,同时不断拉扯着风筝,狂笑混杂着浑浊的眼泪,这是对一个漂泊者,一个红尘中匆匆过客最后的挽留。      风筝不是用来放的,长时间人与风筝,风筝与人的博弈会让两边都精疲力竭,他爱绿蒂,爱风筝,爱葱翠的菩提树,爱婉转的琴声,爱滚滚的乌云。但菩提树展露妖艳,乌云展露暴虐,钢琴展露颓靡。风筝想成为维特的彩虹,维特想成为彩虹的归宿。他们都不想太累,都深深的爱着彼此。可这一切啊,维特的狂笑已经表达了对这样的博弈的疲倦,他只是希望能够点亮彼此心中的彩虹。      枪声,打破了一切的嘈杂喧闹。我的好朋友维特拿起枪掺杂着黑色火药轰击断了飞轮和风筝的联系,他终于安静了下来,他明白真正属于他的风筝会穿越乌云,抗拒琴声,盘绕菩提后再回来,迎接他的,是蓝色燕尾服,黄色背心和高筒靴,还有漫长的等待,他会每日将线放到天空中那个位置,每日无论晴空还是星夜守在那里,看着白色的细线像空中无限的延伸。      这一枪本来是在维特的头颅上绽开,但是没有,我有时会拿起喜欢的书,或者什么也不拿坐在菩提树下陪陪维特,他像个小孩仰望天空,手中举着飞轮,线已经放完,高高的延伸向看不见的空中,而那个风筝,那个救了他的风筝,会回来的吧。      我起身,拍拍身上的杂草,舒活舒活筋骨,到我该去的地方去,维特是幸福的,因为我知道他能等到他的彩虹。  详情 发表于 2013-7-29 19:41
    江扬芦    评论少年维特的烦恼:不知阅时何共鸣,暗自神殇,不堪,倒是青春在,一芳流年,一依若流水。不禁寒颤,却是人情在,无语时,默默相望,甚好。长久时,花开陌陌,天边云开,相守不相离。。。  详情 发表于 2013-7-30 01:59
    苏烟     在图书馆闲逛的时候,无意间在一个书架上发现了一本很薄很薄的书,朴素的外表,不过寸许的厚度以至于很容易就被一本一本的书夹在中间消失了踪影。起初并未怎样注意,然而那个书名隐约记得在某个读书杂志上曾被推荐过,索性便取出看了一看。也想了解一下这乙苯薄薄的书是如何影响了欧洲的一代人,歌德笔下的一个悲戚的爱情故事又是如何忧郁了当时的年轻人?    聪明的歌德开篇便说:“如果你正体验着与他相似的烦恼,那就从他的痛苦中汲取慰藉吧,假使由于命运的不济或自身的过错而觅不到知音,那不妨把这本小书作为你的朋友。”之所以说他聪明,是因为歌德敏感的认识到了当时时代的特征。封建主义正在瓦解,资本主义大潮正席卷而来。然而德国内部却四分五裂,邦国林立。人民在痛苦中呻吟。当时的一大部分新生代青年正是在这种压迫下寻求自由之路,时常迷惘,恼怒,而歌德恰到好处的写了这样一部小说,讲述了一个被时代制度压迫下的青年故事,引起了许许多多人的共鸣。这些或许就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源和价值所在。然而在当今时代下。封建制度早已烟消云散,也许这部小说成功在于反抗等级制度,但非得让一个生活在和平年代的人去设身处地的领悟这种等级反抗,实在难以有所体会。小说中维特对待爱情矢志不渝,与其把重点放在反抗时代上难以理解,不如把重点放在这忠贞纯洁的爱情上,反而更能打动人心。    读完此书,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字---落差。小说前半部分描写了维特与绿蒂的辛福生活以及乡村田园的美丽风光。而后半部分讲述了维特对绿蒂求而不得直至最终憾死的悲惨境遇。这之间的转折便是绿蒂的未婚夫的归来,情节线索简单,然而给人的震撼确实深沉的。    书信体的手法更好的揭露了维特内心的情感世界,诗意化的语言使得情感体现更为强烈。初识绿蒂一见钟情再到欲罢不能之间的情感变化,维特在他的信中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尤其在他深爱上绿蒂为了每天去见上一面而搬家的举动时所举一例让人印象尤为深刻。他说:“他之于绿蒂就如同船之于磁石山,船只如果驶得距离磁石山太近,船上所有的铁质东西就一下子被吸去,船板分崩离析,而那些可怜的人也会因此而葬身大海。”他可恨自己靠得太近,全身心都已经被绿蒂所吸引,自己已经葬身在了她的光幕下。或许该说维特是可悲的,因为他就是传说中的爱上了不该爱的人,绿蒂已是他人未婚妻。然而,有些事情没有亲身经历是永远不会体会的,网语有说“感觉来的时候挡也挡不住”。他就是这样,他与绿蒂志趣相投,他能给绿蒂开心,绿蒂也能给他快乐,开始的开始,他们是天作之合。然而后来的后来,结局是注定的。绿蒂能给他快乐却不能同时给两个人爱,悲痛之余便有了这句感叹:使人幸福的东西,反过来又会成为他的痛苦之源。这句话实在值得大家共同体悟。正所谓爱越深痛越真。有一种东西静静的在那里可以看,可以喜欢,却不可及之。如同结在树顶最大的果实,不属于自己的,无论怎么跳都是够不到的,反而也许会伤了自己的脚。    最后还有争论的便是维特的死,许多人认为是懦弱,比起坚定的忍受痛苦生活的煎熬,死要轻松的多。当然也可以说是勇敢,不愿移情别恋,不愿苟且偷生,不如一死来捍卫自己忠贞的爱情。自己的存在让她苦恼,死反而能让她幸福。不求她的眼泪,不为世人的同情,只望问心无愧,这是一种失败者的精神。读到小说末,有一件事还是不太明白,绿蒂究竟爱不爱维特?若是不爱,那以前的那些日子是假的?为何还要让维特最终欲罢不能,可谓是间接谋杀。若是爱,那么她就是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很显然是假的。(不得不卖萌一下)最终还是被发现了它的超时代价值,这种感情便是想在所说的,超越友情,不及爱情,而维特却错解成了爱情,所谓悲剧所在吧。    个人认为这本书还是值得读的,当然有过恋爱经历的读感触也会更深,切身的去体会维特的内心那种深厚的情谊,那种无奈,会特别清晰。书中有些语言之于爱情也是颇为经典。如绿蒂在拒绝维特时曾说:“我担心,我害怕,仅仅是因为不能实现,才使我对您有如此大的诱惑力的!”现实中不知有多少人都中过招......  详情 发表于 2013-8-10 14:25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11-27 06:27 , Processed in 0.245600 second(s), 3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