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5-25 00:4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位67位岁的中国画家,支起画架,安顿好三脚凳,安然从在巴黎塞纳河畔、翡冷翠(佛罗伦萨)优雅的街头,专心画他的画。这是1991年的春天夏天的事情,画家黄永玉完成了他两次丰盛的艺术的旅程。
  黄永玉是一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672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淘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7-22 19:49:27 | 只看该作者
  【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写过、出版老祖宗多种画册,还有《永玉六记》《醉八仙》《吴世茫论坛》《老婆呀,不要哭》《这些忧郁的碎屑》《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太阳下的风景》《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等书。画过《阿诗玛》、生肖邮票《猴》和毛主席纪念堂山水画等。在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中国内地、香港开过画展,其美术成就曾获意大利总司令奖。在海内外享誉甚高。 ——摘自百度百科】
  
  文字不算流畅,插图看起来倒是独具一格。可能是我艺术理解力差吧,我还是比较喜欢那种细致的工笔画,或者是水彩画的美妙色彩也行啊……但是真心对这种印象派的画风感冒不来,更别说是粗犷的钢笔画了。
  他的画疏狂有之洒脱有之,潇洒我倒是没看出来。不过如果这种画就能叫大气的话,从此我再不会喜欢大气的画了!
  
  翻过一遍后,我只想说,——以后这位写的东西,恕我不再捧场了。我想买的是旅行绘本,但明显这本书的文字多过图画,而作者,毕竟不是擅长于语言表达的人。画家和作家眼中的世界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又或者是这位“大家”的洋牛奶喝多了?或者是当年关牛棚关的满腹郁气积到现在都变质了?怎么说的话总有点怪味╮(╯_╰)╭当然,如果是文采焕然的讽刺讥嘲而不是这种农村老大爷唠嗑似的愤懑不平,那也能是令人读来口颊生香的,遗憾的是,连作者自己都说了,平生最喜欢的是文学,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但前三项都靠绘画养……可见他的文笔如何了!
  
  以前曾在朋友那看过三联版本的,感觉还好。这次在当当上遇到,就买了一本。入手后发现版型小了,才注意到是换了家出版社再版的。稍稍翻了一下,觉得比以前的三联版的差很多。——像有些大图的局部图重复登出完全多余,而且色差不小。如果出版社只是为了增加插图量,完全不必做这种劳而无功的事儿。再有就是,版型一小图片就跟着缩水,本来很多图就要大张才能看得出美感,小小的缩在一起又看得出什么?难道出版社还随书附赠放大镜的!
  书里还有几处错别字。像第77页,“他把他可怜的川资”应该是“工资”吧o(╯□╰)o价格太高,性价比不咋的的书,但还是要硬着头皮看完它,这么贵!不看这钱就打水漂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7-28 22:54:51 | 只看该作者
  尽管这本书和他另一本叫”比我老的老头“内容有一丁点重复,但是这两本书都无不真实地道出了作者这几十年来的心灵感悟。对人的,对事的,对艺术的等等。当初我是一起买的这两本书,差不多也是同时把这两本书看完的。虽然时间过了差不多一年但是这两本书给我带来的感受和收获我依然不能忘怀。
  “比我老的老头”从书名上看就知道是一本怀人丛录,里面讲到的故事从民国到文革都有可以算的上是内容丰富,这里就不详细讲述。而这本沿着塞纳河到翡冷翠则主要讲的是文革结束后作者旅居国外的这么一段艺术之旅。不过与其说是作者的艺术之旅不如说是作者独特的心灵之旅。里面每一个独特的故事都有着作者对这个世界,对人物,对历史,对事件的独特看法,这或许就是这本书的值钱之处。当然里面讲到趣事和附的插画也是很有价值的。你想想,他现在一幅画得要多少钱啊?而你在这本几十块的书里就能看到好多幅,你说你是亏死了还是死赚了?(不过画有点小~~~~~~~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3-7-30 14:53:27 | 只看该作者
  作者是一个画家,叫黄永玉,现在已经有些老的,写书的时候快到70岁了。
  从书名上看,“塞纳河”是法国,必定指巴黎;“翡冷翠”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书里说这是徐志摩的唯一功绩,细想想也是。我竟还以徐诗赠人,实是读书太少,又多一浅薄之举。书中文字是作者在法、意两国时的随笔,图多是其写生作品、照片或与文相关的画。
  黄永玉名气很大,画很贵,他是湘西凤凰人(“收门票”那个地方,让我想起了沙洲的《逛栈桥》)。他十几岁就有名气了,擅长领域很广就不细说了。所以,第一,他必定是很有钱的,他在达芬奇的故乡买了个城堡,在卖美术用品的街上前后花了20张1000美元的支票。第二,他必定是很有名的,也形成第一点的原因之一,还有,沈从文是他表叔。
  谁读这本书要是只顾着感叹黄老名利双收,我真是不太爱和他聊下去。这是我最厌恶的了,不是说谈金钱、名利就俗,这种人是没有骨气的,只看到别人的好,却吃不得同样的苦。黄永玉是吃了很多苦头的,他十几岁背井离乡,书里也引古诗:“高田种小麦,终岁不成穗;男儿在他乡,焉得不憔悴。”“文革”的时候他还活着,苦头就是所有的画都付之一炬。
  上面写得都不是我读书的感受,不是我爱讲的。下面正经谈谈这本图文并茂的书。
  书里的画
  黄永玉有个家在意大利,所以法国的篇幅略少。因而法国的大都是雕塑、建筑之类的市井写生,意大利的除此类外还有更多的野外风景。介于两国文化鼎盛时期、地理环境不同,画中透露的味道自然也有差异,我对各色“主义”的理论不感冒,所以概括不太出来,感觉法国更典雅,意大利更原始。
  作者的画多是国画,也有几幅油画。好处在中西融合,从前我讨厌这类作品。家中挂历上,也算是学院派的“专家”们的画,丹青水墨却太像铅笔素描的写生。黄永玉画黑墨的线条随意洒脱,色彩则利用了宣纸的特点,用色的搭配也真是合适。很像建筑专业的徒手画,线条相对不严谨,但整体上是有一致的感觉,色彩上宣纸所呈现的效果优于马克笔的渲染。看来古法的技巧不能丢,至于气度、境界,这些有些时候得依着时间了。
  书里的字
  黄永玉的散文不赖,写序黄裳说了个词“片铁伤人”,书里多少有点体现,确实有些针对时局、文艺界、民族品性的警醒句子。书里讲一个城市,一座桥,一个雕像,一栋楼,一个咖啡馆,一条街,一个修士,一些朋友,文艺复兴的大师,旅居国外的友人,一些甜蜜的、痛苦的回忆……好在文章都不长,读起来也轻快。
  讲活着的现代人,无非风土人情,让人开阔下眼界,有的时候也能博人莞尔一笑。讲死了的古代人,文艺复兴三杰、法国的艺术先驱,或者干脆是中国的画家,不像教科书上写的是“某某家”,更生活,更有趣味。讲物或者是景,并不说到细致入微,感觉确有点到,与作者的画风极类似。作者也引了少许的诗句,我都未在语文课本上学过。
  至于书里的文字,就像线一样穿起了画,但又并不是仅仅起线索的作用。
     
  国人对待艺术和艺术家的态度是有些糟糕的。在这方面消费的中国人,追求的归根结底还是一个脸面,拿这些当白菜、鸡蛋,当然,也许高级一点是玉白菜、玛瑙蛋。作者在那些老外店门口画画,老外还请他进去坐坐,喝喝咖啡聊聊天,人家的艺术文化氛围要和蔼些,人心要简单些。书里的故事除了尊重,重要的是体现了一种生活的情趣。面对艺术这种情趣是必要的,不然就全无生气。书是二十年前写的,你要说外国人的这些礼貌变了很多?我猜不太可能,他们在思想上应是没有颠覆性的动荡。
  作者对文革的描述,很多令人扼腕痛惜,我不想重复。书里说那时“大人做小孩子的事,小孩子做大人的事”,我觉得很形象。这十年对我国文艺事业的冲击是无法扭转的,影响深远。黄永玉七八十年代不收徒弟了,他说学生都像婴儿喝了母亲的奶,喝完了却一下子就咬断了乳头。对于学画的如此,我读工科也觉得如此,对老师如此,更不用说室友了。看来中国人糟糕的不仅是对艺术的态度,对人的态度也很糟。
  这本书读了真有“行千里路”的感觉。本来想畅谈一下理想,我真是觉得书里写的,对我来说是好生活。可细想想,不免还是困于现实,国人对艺术,对人确实有点糟糕。我近期是不会大摇大摆地去塞纳河,去翡冷翠画画吧,不过在青岛练练写生是没有问题的。
  不免感叹一下这种好生活。出去写生,有不会画的一起,同行的难免无聊;若有一起画的,我又是绝会讨厌他们的。对于我来说,一个人写生最好的了,不带手表,也不会急着想知道是几点,太阳一落山,大概是要回去吃饭了。
  读了这书,对绘画的道路来说,我倒也不觉得望尘莫及,反而很受鼓舞。画画这事,不是搞政治,哪里有那么多成王败寇。画画的,是做新东西,是创造,不存在看不看得起别人,而是无在乎的可能,必是要做个“佝偻丈人承蜩”式的执着工匠,心无旁骛才行。至少我是这么理解,努力去这样做的。
  我愿一生匍匐于此,不荒废上天予我的这一丁点儿恩赐,旁人我是没有功夫搭理的。
  午山先生 癸巳 三月初九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3-8-1 06:38:12 | 只看该作者
  有时候不喜欢看学院派作家的作品,觉得没新意。反而是一些半路出家的“半吊子”作者们会写出好玩的东西。这本看书名就喜欢的文章是一位杰出画家旅居国外的散文随笔。每篇文章旁边还有他的画作,看起来就像精装版旅游册子。更重要的是,画家与一般纯作家欣赏的视角不同,会让读者有新鲜的感觉。我觉得有些美,是一目了然的;有些美,需要懂它的人来鉴赏,他的散文则是帮你学会一目了然那些需要鉴赏才懂的美。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3-8-2 00:44:42 | 只看该作者
  翻开书始,在黄裳的序里看到他挑出这么一段:
  
  读原书“后记”,发现这样一句:
   女儿小时候对我说:“爸爸,你别老!你慢点老吧!”
  她都大了,爸爸怎能不老呢?女儿爱爸爸,天下皆然。
  到“文革”中,女儿八九岁了。
  “爸爸,你别自杀,我没进过孤儿院啊!怎么办?爸爸!”
  我拍拍她的头说:
  “不会的!孩子!”
  
  还觉得莫名其妙,为什么好端端一本游记,独独要说到这个了?
  
  而我在看完这本书后,读后记读到这段:
  女儿小时候对我说:“爸爸,你别老!你慢点老吧!”
  她都大了,爸爸怎能不老呢?女儿爱爸爸,天下皆然。
  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她大约八九岁。热火朝天的动荡,我每天乖乖地到学校去接受审讯和监督劳动。社会上不断传来这个那个熟人自杀的消息。女儿也承担着过分的恐惧和不安。一天早上我上班的时候,她站在阴暗的屋子中间轻轻对我说:
  “爸爸,你别自杀,我没进过孤儿院啊!怎么办?爸爸!”
  我拍拍她的头说:
  “不会的!孩子!”
  
  竟感到鼻子紧缩着酸胀,眼泪都溢满眼眶。
  
  字典中一样的字词供任何人使用,可为什么就有的人写下的文字永留你心间,有的人写下的文字不过五分钟便读不下去。我想就是每个人的气节和情怀决定的吧。
  
  这本不厚的小书,我 读起来时,有的段落让我笑过,有的段落让我感叹过,但唯独摘下与女儿的对话。我也说不上来什么大道理,也许是感觉所有的心气都可在这对话中揣摩出来。
  
  用黄永玉自己的话来描述是:二十多年过去了,从文表叔也逝世了,表婶害着骨头病一个人清苦地生活着;过几天,我也就68岁了。朋友们都在北方。所幸我们都仍继续地活了二十多年,并且还会继续地活下去。有时我感觉颇为惭愧,比起朋友,我算是活得松动了。一方面是接近不逾矩之年,也为了朋友和家园,该加一把劲的缘故吧!闲暇间时作奋起,倒弄得浑身一股子用不完的劲,脑子也特别之鲜活。”
  
  这也真只有“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的人才写得出来。
  
  把时间花在读这样的小书上,只有赚!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8-3 15:10:25 | 只看该作者
  真是个无比可爱的老头。诙谐幽默。
  关于他们那一辈的艺术家,关于文艺复兴,关于中国那段特殊的年代,
  我们了解的永远都不够。有凝重,让人深思的地方。
  更多的是一幅幅立体画面,一个东方老人,
  在他乡街头对着一幢建筑,一条老街,一条河流,
  用眼睛捕捉,挥动画笔,使瞬间成为永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书摘
  1.任何一种环境或一个人,初次见面就预感到离别的隐痛时,你必定爱上他了。
  
  2.在中国,想古人的时候,翻书而已;在翡冷翠,上他家去好了。乔托、米开朗基罗、达芬奇、但丁、卜迦丘……的家,有的就在城里,有的离城不过30分钟汽车。
  他们的家,跟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穷就穷,富就富。200年、300年、500年,纹丝不动,用不着今天的子孙来作不伦不类的擦脂抹粉。
  
  3.要相信、要承认有一种使战斗者“孤独”的幽灵朝夕窥视的可怕力量。它渗透在任何历史时期任何人,任何性质的感情中。 战胜孤独,比战胜离别艰难。
  
  4.在一起而没有明确的目的,那是很舒服写意的事。
  
  5.两三岁时,在“古椿书屋”,爷爷房里有一个带窗台有矮栏杆和可以坐卧的窗台的大窗,窗外是一个七八英尺不到的小园子,栽满了长着青嫩绿色大刺、开又白又香小花的矮棘树,除了蜜蜂和蝴蝶,连猫也挤不进去。爷爷给它起了个朴实的名字:“棘园”。
  
  下雨、落雪、阳春天气,坐在窗台上一路从棘园看过去,白矮墙和黑瓦檐,张家李家的屋角、影壁、北门的城垛,染房晒布的高木架,看不见的还有北门河,河对面的喜鹊坡,你还可以想象那一带的声音……那是第一个认识的世界。
  
  几十年后,我们又重新回到出发的地点香港来。
  
  以我们几十年光阴换回满满行囊的故事。
  
  只要活着,故事还不会完;窗口虽美,却永远总是一种过渡……
  眼前,我们有一长列窗口,长到一口气也走不完。它白天夜晚都很美,仍然像过去如梦般真实可靠……
  
  明天的窗口,谁知道呢。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4 06:41 , Processed in 0.0638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