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 0
|
悖论13 |
最新书评 共 6 条
寂魔倾
这是我看东野圭吾写的第二本小说,第一本是《白夜行》,两者比较,不在同一级别上,《白》更胜几筹。
第一:该小说的题材,类似孤岛生存、末日逃生,有些科幻、有些刺激、有些神奇、有些直面人心,能让书内的人物和不少读者装B的装B,高尚的高尚,卑鄙的卑鄙。
第二:出现一个神秘未知的现象,对产生的后果难以预测,然后进入一个新境界,开始上演生存大逃亡,面对各种灾难,面临各种冲突矛盾,做出各种艰难选择,人性的林林总总就爆发出来。可以说这种题材是很好也很适合揭露各样人性的。
第三:可是,该小说揭露的人性不太深、不太广,也不太激烈。
第四:小说结尾感觉比较单薄,仿佛之前的一切,不过是早晨醒来想起昨晚做了一个有些离奇的梦而已。
第五:悖论?其实这类小说,靠的就是逻辑的对称来圆场的。一般来说,一个奇特事情发生了,所谓的解决方法,不在别处、不在其他,就还是在这个事情的某些规则上。为了平衡,一个东西发生了,必然会有另外一个东西发生来抵消之前发生的东西。
也体现逆向思维的重要性和创造性。
第六:小说的男主角形象太高大全了,是”智慧+勇敢+体贴+奉献+男子汉“的综合化身。
第七:其实感觉这部小说,不太有感情,虽然里面有写到感情,也许是感情在其中与各种灾难、生死选择和离奇现象相比过于微小了。
第八:觉得除了男主角,那吃货胖子是印象最深刻的了,哈,果然每个大剧里都少不了一个活宝的胖子啊。胖子君,你辛苦了。
总的来说,该部小说可以说是:虎头、豹身、蛇尾了。
详情
束竹小
怎么说呢,看这本小说是因为网上有很多人要这本书的txt,然后印象中肯定是很好看的一本书,所以就忍不住在图书馆借来看了。
开头的话,也就是属于不愠不火的样子吧,但是看到有关中国的犯罪同伙什么的还是很生气的,因为这个国别的交代本身是没有任何意思的,这样倒显得这位大师很小家子气。
在这剩下的13个人里,很显然,自私的人很多,真正能为大家考虑的人是很少的,甚至只有哥哥一个人,而弟弟则太过冲动,当然了,他也干了不少好事。毕竟,没有里面的任何一个人,这个整体都不会完整,他们也不会活得多么长久。
最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世界的时间明明是不同的,为什么东京时间13分13秒结果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见了,这不是太违反常理了么,当然这也是小问题。
以前常听人讲这样一句话,没有同患过难哪来的真情,的确,患难可能会见真情,也可能会使人变得更加自私,邪恶。哥哥和护士的爱情是令人唏嘘感叹的,而冬树和明日香的相互相守也让人相信世间总有真情在。至于那些在危难关头犯了错误甚至不顾大家安危的人,我只能说人的本性就是这样,不是一时两时可以更改的,而要经过长期的教化。
无论怎样,还是要好好对别人好吧,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一样。最后弱弱地说一句,东野圭吾请你别再写科幻了吧,真的不是那么好看呀!
详情
wechil
打开小说读了百页,发现原来不是想看的本格推理,没有名侦探,没开密室杀人,也不存在不在场证明的诡计,但是还是翻啊翻一天看完。其耐读程度也显示了东野笔法的老练。
与其说是推理小说家的转型之作,不如说是一个看透人性的智者又给你讲了一个梦中的故事。记得看mist的时候,stephen king说绝望其实是人绝望之后放弃了亲人、爱人、孩子,后,却绝处逢生的终极痛苦,东野的笔下,绝望是什么?绝望是幸存者不知为何回到原来的平行世界,信念最坚定的人却最终没能走到最后,无人知晓发生了什么,甚至就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故事里面13个主角在13秒中,中了宇宙的“诡计”,刑警、罪犯、受害者竟然到了一个平行世界,见识了36天的末世东京景象。在互不知情的情况下走到一起的伙伴,受得起苦难,在死亡的恐惧中团结一致,牺牲、荣耀、远见、爱情、计谋。故事中,“头儿”诚哉有远见,坚持不懈,执着的带领所有人求生,但是最后却死无全尸,临死之前,嘴里嘟囔的嘱咐也不成声。头脑简单的弟弟冬树,在世界毁灭之前一秒却明白了世界的”诡计“——毁灭智慧。果不其然,智慧和愚蠢之间就是个悖论,有时的智慧就是愚蠢,有时的愚蠢却也是智慧,智慧与坚持可能一无所获,头脑简单的一根筋却有时也能成事。
东野想说什么?其实现代人的本性是懒惰和自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能这就是一个梦演变的故事,没什么目的,东野就是个讲故事的人,就像小说界的戏子,无情,却也有情,真情?只有懂他的人看得到。不过,在讲故事的时候,他也发过些牢骚,日本的老人社会是瞎扯淡,人们固有善恶才是悲剧的源泉,人类的懒惰是万恶之源。
P.S.
对了,这本书是我第一次买到的错版书,正版的他竟然有连续两个第一章。或者是悖论?
详情
困在
2月4号看完了这本书,常州正好是个阴霾天。整个人沉浸在书里,觉得自己好像也是活在哪一段的时间间隙里,生怕自己一转身就会陷进旁边的凹槽里,所幸的是常州没有修地铁,坍塌应该也不会特别严重。哈哈,转念一想,自己也真是想太多了。O(∩_∩)O ~
想起来第一章的6页也足足读了一个星期,拗口的P-13看到最后才略有理解。3月13日13时13分13秒,东京死去的13个人在现世13秒的时间间隙存活了三十六天。像石英钟钟摆一样,P-13现象会来回的摆动,失去的13秒会在不久的将来会再回来。纠正的13秒是一个契机让死亡的人重新回到现世,也就是在13秒那时死亡的人也会有机会在未来的某一时间点以死重生。当然,不可避免的,石英钟还会再次摆过来,在下一个轮回的时候恰巧死亡的人又会再一次经历这次时光的穿梭。
其实自己在看这本书的前半部分脑子里总有个影像在重合。像之前有人说东野圭吾这本书过于水了,时光穿梭这种事情也确实是老梗了,期间三分之二的求生镜头描写在我看来更像行尸走肉的翻版。故事每次都很戏剧性,人类在被孤立的时侯人物设定总是相同。两个意见不一致的警察,一个是头儿,另外一个总是作为反叛的存在;老人是必备的,预示着生命的脆弱,同时丰富的生活经历和冷静的头脑也是剧情发展的必须品;当然,在危难中摸索滚爬有个技术宅那是必须的;新生儿和母亲的角色也是必备,现世的摩登世界虽然被毁,但是新生希望和母性光辉的存在依旧暗示着屹立不倒的文明社会;负责煮饭和医疗也是必须,其他的大概是打酱油一样的存在吧,除非是非常有力的帮手,在人物设定上,没有出场的必要就不会在剧情里现身。啊哈,忘了还有各类感情,到最后总被设定为活下去的希望,不过为了叫卖率,大多还是爱情用的多。总是这些噱头不是吗?
其实现在自己说的这样轻巧,对一切都嗤之以鼻的样子,到时候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还不知道会是怎样的六神无主。如果自己真的没有一点感情的支撑,怕是连一天也过不了吧。
好像扯太远了,不过其实对书里还是有一个很大的疑问。so....到底是现世的死亡导致间隙内的死亡,还是间隙内的死亡倒是现世的死亡?是因为山西夫妇在现世已经死亡,才导致他们在间隙中的必然死亡,还是说,是因为在间隙中他们死亡了,所以在现世中才被视认为死亡?不过仔细想想,好像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就像是地球的南北极,你停在南极,那你就留在现世,死亡的过程就好比在行走,你从南极走到北极,那你就留在间隙内,在确切的时间内又以死亡的方式行走到南极,那你就回到了现世,如果在那一时间点留在南极没有死亡,那就留在了现世,如果在另一时间点留在北极没有死亡,那你就永远留在时间间隙,或者活着等待下一次行走的机会。
—————————————我是分割线————————————
本来表达能力就不好,胡乱的把自己的想法搬上来,就乱七八糟的随便看吧~
还漏了一点,说好的推理呢?!!!!!
详情
黧馥
直到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猛然惊觉这本书的封面与它的内容竟然完全不符。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还是很没有志气地百度了一下,看了一些怎样都看不懂的术语之后,再返回书本,不禁觉得大叔您写得还真是通俗易懂啊……
东野的长篇小说不知是不是翻译的原因,总让人觉得冗杂而漫长。或许这也是不免受本格推理的影响,但凡是侦探小说,各种证据总是要细细道来。
直到最后的证据出现——这也是凶手出现的时候。
对比起来,个人更喜欢他的短篇,短篇的节奏更加紧促,而且读起来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特别是X笑小说系列,在传统的推理侦探小说的背后还道出了社会和人性,让人获益匪浅。
好吧还是说回悖论13……
这本书就像它的噱头一样,拿无穷无尽的【13】说事,先是时间上的奇妙重合,然后是人数的伏笔……【事实上在第十三个人出来之前已经死了一个人了不是么……所以这十三个人没有真正地团圆过……】
开头还是一样的精细,就像东野33固有的风格,接下来便是虚幻而又真实的世界描写。
事实上我对这种灾难场面的描写没什么感触——近年来是芥末日的传言还少么,而且这本书也是在这前后出版,东野33难道在赶时髦么……
唯一让人萌生惊喜之感的应该就是发现自己已经死去的那时吧。没有过多的描写人物的心理,而是以平静的笔触写出,这也算是东野的标签。
总的来说,没有出彩,没有惊喜。
比起浑然呕血的大作,《悖论13》更像是完成了一个任务。一个追赶时代潮流的任务。
详情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 ||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5-1-8 20:50 , Processed in 0.454136 second(s), 4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