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体I - 地球往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1#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48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这时,一个人急匆匆地跑来,可能跑得太急了,下跪时气喘吁吁地趴到了地上,这是秦国的天文大臣。

   “圣上,不好了,计算有误!大难将临!!”他哭喊道。

   “你胡说些什么?!”没等秦始皇答话,牛顿就踹了天文大臣一脚,“没看到太阳精确地按照计算结果的时间升起了吗?”

   “可……”大臣半直起身,一手指着太阳,“那是几颗太阳?!”

   所有的人看着正在上升的太阳,都莫名其妙。“大臣,你是受过正统西洋教育的剑桥留学博士,不会愚蠢到不识数吧,太阳当然是一颗,而且气温适宜。”冯·诺伊曼说。

   “不,是三颗!!”大臣抽泣着说,“另外两颗,在这一颗的后面!”

   人们再次看着太阳,对大臣的话都感到很茫然。

   “帝国天文台的观测表明,现在出现了亘古罕有的‘三日连珠’,三颗太阳成一条直线,以相同的角速度围绕我们的行星运行!这样,我们的行星和三颗太阳,四者始终处于一条直线上!我们的世界始终在这条线的顶端!”

   “你肯定观察无误?”牛顿抓住大臣的衣领问。

   “当然无误!观测是由帝国天文台的西洋天文学家进行的,其中有开普勒和赫歇尔,他们使用从欧洲进口的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

   牛顿松开天文大臣直起身来,汪淼发现他脸色发白,但表情却欣喜若狂,他两手抱在胸前对秦始皇说:“最伟大的、最尊敬的皇帝,这可是吉兆中的吉兆啊!现在,三颗太阳围绕着我们的行星旋转,您的帝国成了宇宙中心!这是上帝对我们努力的奖赏!待我去再详细查阅一下计算结果,我会证实这一点的!”说完,趁所有人都还在茫然中,他顾自溜走;稍后,有人报告说牛顿爵士偷了一匹快马去向不明。

   一阵紧张的沉默后,汪淼突然说:“陛下,请把您的剑抽出来。”

   “干什么?”秦始皇不解地问,但还是对旁边他的抽剑兵做了个手式,那士兵立刻为皇帝抽出长剑。

   汪淼说:“您挥一挥。”

   秦始皇接过剑,挥了几下,面露惊奇之色:“咦,怎么这么轻?!”

   “游戏的V装具不能模拟失重感觉,否则我们也会感觉到自己轻了许多。”

   “看下面!看那马,那人!”有人惊叫,大家一齐向下看去,看到金字塔脚下一队行进中的骑兵,所有的战马似乎是在地面上飘行,飘很远四蹄才着地一次;他们又看到几个奔跑中的人,他们迈一步就能跃出十几米,但每一跃的下落很缓慢。金字塔上,一名卫士试着跳了一下,轻易地跳上了三米多的高度。

   “怎么回事?!”秦始皇惊恐地看着那个刚刚跳上半空的人缓缓下落。

   “圣上,三颗太阳成一线直对我们的行星.它们的引力以相同的方向叠加到这里……”天文大臣解释说,同时发现自己双脚离地已经横在半空,其他人也相继以不同角度倾斜着,双脚都离开了地面开始飘浮,他们像一群不会游泳的落水者那样笨拙地挥动者四肢试图稳定自己,但还是不时相撞。这时,他们刚刚飘离的地面像蛛网似的开裂了,裂缝迅速扩大,在弥漫的灰浆和天崩地裂般的巨响中,下面的金字塔裂解为组成它的无数块巨石。透过缓缓飘浮的巨石间的缝隙,汪淼看到了正在变形中的大殿,那尊煮过伏毅的大鼎和他曾被缚于其上的火刑柱在大殿正中飘浮着。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2#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49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太阳升到了正空,飘浮着的一切:人、巨石、天文仪器、青铜大鼎,都开始缓缓上升,并在很快加速。汪淼无意中扫了一眼平原上的人列计算机,看到了一幅噩梦般的画面:组成主板的三千万人正在飘离地面,飞快上升,像一大片被吸尘器吸起的蚂蚁群。在他们飞离的大地上,竟清晰地留下了主板电路的印痕,那一大片只有从高空才能一览全貌的精细复杂的图纹,将在遥远的未来成为令下一个三体文明困惑的遗迹。汪淼抬头望去,天空被一片斑驳怪异的云层所覆盖,这云是由尘埃、石块、人体和其他杂物构成,太阳在云层后面闪耀着。在远方,汪淼看到了连绵的透明山脉在缓缓上升,那山脉晶莹剔透,在闪闪发光中变幻着形状,那是被吸向太空的海洋!

   三体世界表面的一切都被吸向太阳。

   汪淼环顾四周,看到了冯·诺伊曼和秦始皇,冯·诺伊曼在飘浮中对秦始皇大声说着什么,但没有声音发出,只出现了一行小小的字幕:“……我想到了,用电元件!用电元件做成门电路,组成计算机!那样计算机的速度要快许多倍!体积也要小许多,估计用一幢小楼就放下了……陛下,您在听我说吗?”

   秦始皇挥着长剑砍向冯·诺伊曼,后者蹬着旁边飘浮的一块巨石躲开了,长剑砍在巨石上,迸出一片火花断成两截。紧接着,这块巨石与另一块相撞,将秦始皇夹在中间,碎石和血肉横飞,惨不忍睹,但汪淼没有听到相撞的巨响,周围已经一片死寂,由于空气散失,声音也不存在了。飘浮在空中的人体在真空中血液沸腾,吐出内脏,变成了一团团由体液化成的冰晶云围绕着的形状怪异的东西。由于大气层消失,天空已经变得漆黑,从三体世界被吸入太空的一切反射着太阳光,在太空中构成了一片灿烂的星云,这星云形成巨大的旋涡,流向最终的归宿——太阳。

   汪淼这时发现太阳的形状在变化,他马上明白,自己实际上是看到了另外两颗太阳,它们都从第一颗太阳后面露出一小部分,从这个方向看,三只叠加的太阳构成了宇宙中一只明亮的眼睛。以三颗太阳的队列为背景,字幕出现:

   第184号文明在“三日连珠”的引力叠加中毁灭了,该文明进化至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

   这次文明中,牛顿建立了低速状态下的经典力学体系,同时,由于微积分和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对三体运动进行定量数学分析的基础。

   漫长的时间后,生命和文明将重新启动,再次开始在三体世界中命运其测的进化。

   欢迎再次登录。

   

   汪淼刚刚退出游戏,便来了一个陌生的电话,是一个声音很有磁性的男音:“您好,首先感谢您留下了真实的电话,我是《三体》游戏的系统管理员。”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3#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0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汪淼一阵激动和紧张。

   “请问您的年龄、学历、工作部门和职位,这些您在注册时没有填。”管理员说。

   “这些与游戏有关吗?”

   “您玩到这个层次,就必须提供这些信息,如果拒绝,《三体》将对您永久关闭。”

   汪淼如实回答了管理员的问题。

   “很好,汪教授,你符合继续进入《三体》的条件。”

   “谢谢,我可以问几个问题吗?”汪淼急切地说。

   “不可以,不过明天晚上有一个《三体》网友聚会,欢迎您参加。”管理员给了汪淼一个地址。

18.聚会


   《三体》网友的聚会地点是一处僻静的小咖啡厅。在汪淼的印象中,这个时代的游戏网友聚会都是人数众多的热闹盛会,但这次来的连自己在内也只有七个人,而那六位,同自己一样,不论怎么看都不像游戏爱好者。比较年轻的只有两位,另外五位,包括一位女士,都是中年人,还有一个老者,看上去有六七十岁了。

   汪淼本以为大家一见面就会对《三体》展开热烈的讨论,但现在发现自己想错了。《三体》那诡异而深远的内涵,己对其参与者产生了很深的心理影响,使得每个人,包括汪淼自己,都很难轻易谈起它。大家只是简单地相互做了自我介绍,那位老者,掏出一把很精致的烟斗,装上烟丝抽了起来,踱到墙边去欣赏墙上的油画。其他人则都坐着等待聚会组织者的到来,他们都来得早了。

   其实这六个人中,汪淼有两个已经认识。那位鹤发童颜的老者,是一位著名学者,以给东方哲学赋予现代科学内涵而闻名。那位穿着怪异的女士,是著名作家,是少见的风格前卫却拥有众多读者的小说家。她写的书,从哪一页开始看都行。其他四位,两名中年人,一位是国内最大软件公司的副总裁(穿着朴素随意,丝毫看不出来),另一位是国家电力公司的高层领导。两名年轻人,一位是国内大媒体的记者,另一位是在读的理科博士生。汪淼现在意识到,《三体》的玩家,可能相当一部分是他们这样的社会精英。

   聚会的组织者很快来了,汪淼见到他,心跳骤然加快,这人竟是潘寒,杀死申玉菲的头号嫌疑人。他悄悄掏出手机,在桌下给大史发短信。

   “呵呵,大家来得真早!”潘寒轻松地打招呼,似乎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一改往常在媒体上那副脏兮兮的流浪汉模样,西装革履,显得风度翩翩,“你们和我想象的差不多,都是精英人士,《三体》就是为你们这样的阶层准备的,它的内涵和意境,常人难以理解;玩它所需要的知识,其层次之高,内容之深,也是常人不可能具备的。”

   汪淼的短信已经发出:见到潘寒.在西城区云河咖啡馆。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4#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1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潘寒接着说:“在座的各位都是《三体》的优秀玩家,成绩最好,也都很投人。我相信,《三体》已成为你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是生命中的一部分。”那位年轻的博士生说。

   “我是从孙子的电脑上偶然看到它的,”老哲学家翘着烟斗柄说,“年轻人玩了几下就放弃了,说太深奥。我却被它吸引,那深邃的内涵,诡异恐怖又充满美感的意境,逻辑严密的世界设定,隐藏在简洁表象下海量的信息和精确的细节,都令我们着迷。”

   包括汪淼在内的几位网友都连连点头。这时汪淼收到了大史回的短信:我们也看到他了,没事,该干什么干什么。注意,在他们面前你要尽量表现得极端些,但不要太过了,那样装不像。

   “是的,”女作家点头赞同.“从文学角度看,《三体》也是卓越的,那二百零三轮文明的兴衰,真是一首首精美的史诗。”

   她提到二百零三轮文明,而汪淼经历的是一百九十一轮,这让汪淼再次确信了一点:《三体》对每个玩家都有一个独立的进程。

   “我对现实世界真有些厌倦了,《三体》已成为我的第二现实。”年轻的记者说。

   “是吗?”潘寒很有兴趣地插问一句

   “我也是,与《三体》相比,现实是那么的平庸和低俗。”IT副总裁说。

   “可惜啊,只是个游戏。”国电公司领导说。

   “很好。”潘寒点点头,汪淼注意到他眼中放出兴奋的光来。

   “有一个问题,我想是我们大家都渴望知道的。”汪淼说。

   “我知道是什么,不过你问吧。”潘寒说

   “《三体》仅仅是个游戏吗?”

   网友们纷纷点头,显然这也是他们急切想问的。

   潘寒站起来,郑重地说:“三体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在哪里?”几个网友异口同声地问。

   潘寒坐下,沉默良久才开口:“有些问题我能够回答,有些不能,但如果各位与三体世界有缘,总有一天所有的问题都能得到解答。”

   “那么,游戏中是否表现了三体世界的某些真实成分呢?”记者问。

   “首先,在很多轮文明中,三体人的脱水功能是真实的,为了应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他们随时可以将自己体内的水分完全排出,变成干燥的纤维状物体,以躲过完全不适合生存的恶劣气候。”

   “三体人是什么样子的?”

   潘寒摇摇头:“不知道,真的不知道。每一轮文明中,三体人的外形都完全不同,另外,游戏中还反映了一个三体世界中的真实存在:人列计算机。”

   “哈,我觉得那是最不真实的!IT副总裁说,“我用公司的上百名员工进行过一个简单的测试,即使这想法真能实现,人列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能比一个人的手工计算都慢。”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5#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2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潘寒露出神秘的笑容说:“不错,但假如构成计算机的三千万个士兵,每个人在一秒钟内可以挥动黑白小旗十万次,总线上的轻骑兵的奔跑速度是几倍音速甚至更快,结果就不一样了。你们刚才问过三体人的外形,据一些迹象推测,构成人列计算机的三体人,外表可能覆盖着一层全反射镜面,这种镜面可能是为了在恶劣的日照条件下生存而进化出来的,镜面可以变化出各种形状,他们之间就通过镜面聚焦的光线来交流,这种光线语言信息传输的速度是很快的,这就是人列计算机得以存在的基础。当然,这仍是一台效率很低的机器,但确实能够完成人类手工力不能及的运算。计算机在三体世界首先确实是以人列形式出现,然后才是机械式和电子式的。”

   潘寒站起来,围着网友们的背后踱步:“我现在能告诉大家的只是:作为一个游戏,《三体》只是借用人类的背景来模拟三体世界的发展,这样做只是为游戏者提供一个熟悉的环境,真实的三体世界与游戏中的差别很大,但其中三颗太阳的存在是真实的,这是三体世界自然结构的基础。”

   “开发这个游戏肯定花费了很大的力量,但它的目的显然不是盈利。”IT副总裁说。“《三体》游戏的目的很单纯,就是为了聚集起我们这样志同道合的人。”潘寒说。

   “什么志和什么道呢?”汪淼问,但旋即有些后悔,仔细想着自己的问题是否露出了些许的敌意。这个问题果然令潘寒沉默下来,他用意味深长的目光逐个将在座的每个人打量一遍,轻轻地说:“如果三体文明要进入人类世界,你们是什么态度?”

   “我很高兴,”年轻的记者首先打破沉默说,“这些年看到的事,让我对人类已经失望了,人类社会已经无力进行自我完善,需要一个外部力址的介入。”

   “同意!”女作家大声说,她很激动,似乎终于找到了一个发泄某种东西的机会,“人类是什么?多么丑恶的东西,我上半生一直在用文学这把解剖刀来揭露这种丑恶,现在连这种揭露都厌倦了。我向往着三体文明能把真正的美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潘寒没有说话,那种兴奋的光芒又在双眼中亮起来。

   老哲学家挥着已经熄灭的烟斗,一脸严重地说:“让我们来稍微深入地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你们对阿兹特克文明有什么印象?”

   “黑暗而血腥,从林中阴森的火光照耀着鲜血流淌的金字塔。这就是我对它的印象。”女作家说。

   哲学家点点头:“很好,那么想象一下,假如后来没有西班牙人的介入,这个文明会对人类历史产生什么影响?”

   “你这是颠倒黑白,”IT经理指着哲学家说,“那时入侵美洲的西班牙人不过是强盗和凶手!”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6#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3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就算如此,他们至少制止了下面事情的发生:阿兹特克无限制地发展,把美洲变成一个血腥和黑暗的庞大帝国,那时美洲和全人类的民主和文明时代就要更晚些到来,甚至根本就不会出现。这就是问题的关键之处--不管三体文明是什么样子,它们的到来对病入膏育的人类文明总是个福音。”,

   “那您想过没有,阿兹特克文明最后被西方人侵者毁灭了。”国电公司领导说,同时环视了一下四周,仿佛是第一眼见到这些人,“这里的思想很危险。”

   “是深刻!”博士生举起一根手指说,同时对哲学家连连点头,“我也有这个想法,但不知道如何表达,您说得太好了。”

   一阵沉默后,潘寒转向汪淼:“他们六人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您呢?”

   “我站在他们一边。”汪淼指指记者和哲学家等人说。言多必失,他只是简单地答这一句。

   “很好:”潘寒说着,转向了IT经理和国电公司领导,“你们二位,已经不适合这场聚会了,也不适合继续玩《三体》游戏。你们的ID将被注销,下面请你们离开。谢谢你们的到来,请!”

   两人站起身来对视一下,又困惑地看看周围,转身走出门去。

   潘寒向剩下的五个人伸出手来,挨个与他们紧紧握手。最后庄严地说:

   “我们,是同志了。”

19.三体、爱因斯坦、单摆、大撕裂


   汪淼第五次进入《三体》时,黎明中的世界已面目全非。前四次均出现的大金字塔已在“三日连珠”中毁灭,在那个位置上出现了一座高大的现代建筑。这幢黑色大楼的样子汪淼很熟悉,那是联合国大厦。远处的大地上,星罗棋布着许多显然是干仓的高大建筑,都有着全反射的镜面表面,在晨光中像大地上生长的巨型水晶植物。

   汪淼听见一阵小提琴声,好像是莫扎特的一首曲子,拉得不熟练,但有一种很特别的韵味,仿佛时时在说明,这是拉给自己听的,而自己也很欣赏。琴声来自坐在大厦正门台阶上的一位流浪老人,他蓬松的银发在风中飘着,他脚下放了一顶破礼帽,里面好像已经有人放了些零钱。

   汪淼突然发现日出了,但太阳是从与晨光相反方向的地平线下升起的,那里的天穹还是一片漆黑的夜空,太阳升起之前没有任何晨光。太阳很大.升出一半的日轮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地平线。汪淼的心跳加快了,这么大的太阳,只能意味着又一次大毁灭。但他回头看时,见那位老人仍若无其事地坐在那儿拉琴,他的银发在太阳的光芒中像燃烧起来似的。

   这太阳就是银色的,与老人头发一样的颜色,它将一片银光撒向大地,但汪淼从这光芒中感觉不到一点儿暖意。他看看已经完全升出地平线的太阳,从那发出银光的巨盘上,他清晰地看到了木纹状的图形,那是固态的山脉。汪淼明白了,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从另一个方向发出晨光的真太阳的光芒,升起来的不是太阳,而是一个巨型月亮!巨月运行得很快,以肉眼可以察觉的速度掠过长空,在这个过程中,它逐渐由满月融缺成半月,然后又变成了月牙,老人舒缓的小提琴声在寒冷的晨风中飘荡,宇宙中壮丽的景象仿佛就是那音乐的物化,汪淼陶醉于美的震慑之中。巨大月牙在展光中落下,这时它的亮度增长了很多,当它只剩两个银光四射的尖角在地平线之上时,汪淼突然将其想象成一头正在奔向太阳的宇宙巨牛的两只犄角。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7#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4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尊敬的哥白尼,停一停您匆忙的脚步吧,这样您欣赏一曲莫扎特,我也就有了午饭。”巨月完全落下后,老人抬起头来说:

   “如果我没认错一一”汪淼看着那张满是皱纹的脸说,那些皱纹都很长,曲线也很柔和,像在努力造就一种和谐:“您没认错,我是爱因斯坦,一个对上帝充满信仰却被他抛弃的可怜人。”

   “刚才那个大月亮是怎么回事?我前几次来没有见过它。”

   “它已经凉下来了。”

   “谁?”

   “大月亮啊,我小时候它还热着,升到中天时能看到核心平原上的红光,现在凉下来了……你没听说过大撕裂吗?”

   “没有,怎么回事?”

   爱因斯坦叹息着摇摇头:“不提了,往事不堪回首,我的过去,文明的过去,宇宙的过去,都不堪回首啊!”

   “您怎么落到这个地步?”汪淼掏掏口袋,真的掏出了一些零钱,他弯腰将钱放到帽子里。

   “谢谢哥白尼先生,但愿上帝不抛弃您吧,不过我对此没有信心。我感觉,您和牛顿他们到东方用人列运算的那个模型,已很接近于正确了,但所差的那么一点点,对牛顿或其他的人来说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我一直认为,没有我,别人也会发现狭义相对论,但广义相对论却不是这样。牛顿差的那一点,就是广义相对论所描述的行星轨道的引力摄动,它引起的误差虽然但对计算结果却是致命的。在经典方程中加入引力摄动的修正,就得到了正确的数学模型。它的运算量比你们在东方完成的要大得多,但对现代计算机来说,真的不成问题。”

   “运算结果得到天文观测的证实了吗?”

   “要那样我会在这里吗?但从美学角度讲,我是没错的,错的是宇宙。上帝抛弃了我,接着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我,哪里都不要我,普林斯顿撤销了我的教授职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连个科学顾问的职位都不给我,以前他们跪着求我我都不干呢;我甚至想去以色列当总统,可他们说他们改变主意了,说我不过是个骗子,唉――”

   爱因斯坦说完又拉起了琴,很精确地从刚才的中断处拉起。汪淼听了一会儿,迈步向大厦的大门走去。

   “里面没有人,参加这届联大的所有人都在大厦后面参加单摆启动仪式。”爱因斯坦拉着琴说。

   汪淼绕过了大厦,来到它后面,立刻看到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东西:一架顶天立地的巨型单摆。其实在大厦前面就能看到它露出的一段,但汪淼当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就是汪淼第一次进入《三体》时,在战国时代的大地上看到的由伏羲建造的那种巨摆,用来给太阳神催眠。眼前这架巨摆外形已经现代化,支撑天桥的两个高塔是全金属结构,每一个都有埃菲尔铁塔那么高,摆锤也是金属的,呈流线型,表面是光滑的电镀镜面,由于有了高强度材料,悬吊摆锤的线缆只有很细的一根,几乎看不到,这使得摆锤看上去像是空悬在两座高塔之间的空中。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8#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5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在巨摆之下有一群穿着西装的人,可能就是参加联大会议的各国首脑了。他们三五成堆地低声聊着,好像在等待着什么。

   “啊,哥白尼,跨越五个时代的人!”有人高声喊道,其他人纷纷对他表示欢迎。

   “而且,您是在那战国时代亲眼见过单摆的人!”一个面貌和善的黑人握着汪淼的手说。有人介绍他是本届联合国秘书长。

   “是的,我见过,可为什么现在又建起这东西?”汪淼问。

   “它是三体纪念碑,也是一个墓碑。”秘书长仰望着半空中的摆锤说,从这里看去,它足有一个潜水艇那么大。

   “墓碑?谁的?”

   “一个努力的,一个延续了近二百个文明的努力,为解决三体问题的努力,寻找太阳运行规律的努力。”

   “这努力终结了吗?”

   “到现在为止,彻底终结了。”

   汪淼犹豫了一下,拿出了一叠资料,这是魏成三体问题数学模型的链接:“我……就是为此事而来的,我带来了一个解决三体问题的数学模型,据信是很有可能成功。”

   汪淼话一出口,发现周围的人立刻对他失去了兴趣,都离开他回到自己的小圈子里继续刚才的聊天,他注意到有的人离开时还笑着摇摇头。秘书长拿过了资料,看也没看就递给了旁边一位戴眼镜的瘦高的人:“出于对您崇高威望的尊敬,请我的科学顾问看看吧。其实大家已经对您表示了这种尊敬,换了别人,会立刻招来嘲笑的。”

   科学顾问接过资料翻了翻:“进化算法?哥白尼,你是个天才,能搞出这种算法的人都是天才,这除了高超的数学能力,还需要想象力。”

   “听您的意思,已经有人创造了这种数学模型?”

   “是的,还有其他几十种数学模型,其中一半以上比您这个要高明得多,都被创造出来,并在计算机上完成了计算。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这种巨量的计算是世界的中心活动,人们就像等待最后审判日那样等着结果。”

   “结果呢?”

   “已经确切地证明,三体问题无解。”

   汪淼仰望着巨大的摆锤,它在晨曦中晶莹光亮,作为一面变形的镜子反映着周围的一切,仿佛是世界的眸子。在那已被许多个文明所隔开的遥远时代,就在这片大地上,他和周文王曾穿过林立的巨摆走向纣王的宫殿。历史就这样划了一个漫长的大圈,回到了最初的地方。

   “正像我们早就精测的那样,三体是一个混沌系统,会将微小的扰动无限放大,其运行规律从数学本质上讲是不可预测的。”科学顾问说。

   汪淼感觉自己所有的科学知识和思想体系在一瞬间模糊不清了,代之以前所未有的迷茫:“如果连三体这样极其简单的系统都处于不可预知的混沌,那我们还怎样对探索复杂宇宙的规律抱有信心呢?”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9#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6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上帝是个无耻的老赌徒,他抛弃了我们!”爱因斯坦不知什么时候过来了,挥着小提琴说。

   秘书长缓缓地点点头:“是的,上帝是个赌徒,那三体文明的唯一希望,就是也赌一把了。”

   这时,巨月又从黑夜一方的天边升起,它银色的巨像映在摆锤光滑表面上,光怪陆离地蠕动着,仿佛摆锤和巨月两者之间产生了神秘的心灵感应。

   “您说到文明,这一个文明好像已经发展到相当的高度了。”汪淼说。

   “是的,掌握了核能,到了信息时代。”秘书长说,但对这一切似乎不以为然。

   “那就存在着这样一个希望:文明继续发展下去,达到另一个高度,虽然不能得知太阳运行的规律,但能够在乱纪元生存下去,并且能够抵御以前太阳异常运行造成的那些毁灭性的大灾难。”

   “以前人们都是这样想的,这也是三体文明前赴后继顽强再生的动力之一,但它使我们认识到,这一想法是何等的天真。”秘书长指指正在升起的巨月说,“你可能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巨大的月亮,其实它几乎有我们行星的四分之一大小,已经不是一个月亮,而是这颗行星的一颗伴星了,它是大撕裂的产物。”

   “大撕裂?”

   “毁灭上一轮文明的大灾难。其实,与以前的文明相比,对这个灾难的预警期还是相当长的。遗留的记载显示,191号文明的天文学家很早就观测到了‘飞星不动’。”

   听到最后四个字,汪淼心里一紧。“飞星不动”是三体世界最大的凶兆,飞星,或者说远方的太阳,从地面的观察角度看在宇宙的背景上静止了,只意味太阳与行星在一条直线上运行。这有三种可观能:一、太阳与行星以相同的速度向同一方向运行;二、太阳正远离行星而去,三、太阳正冲向行星而来。在191号文明之前,这只是一种想象中的灾难,从未真实发生过,但人们对它的恐惧和警觉丝毫没有放松,以至于“飞星不动”成了多个三体文明中的一句最不吉利的咒语。即使只有一颗飞星静止,也让人不寒而栗。

   “当时,三颗飞星同时静止。191文明的人们站在大地上无助地看着这三颗在正空悬停的飞星,看着向他们的世界直扑过来的三颗太阳。几天后,一个太阳运行到外层气层的可见距离,宁静夜空中,那颗飞星突然变幻成光焰四射的太阳,以三十多小时的间隔,另外两个太阳也相继显形。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三日凌空”,当最后一颗飞星变成太阳时,第一颗显形的太阳已从极近的距离掠过行星,紧接着,另外两个太阳相继从更近处掠过!三个太阳对行里产生的潮汐力均超过洛希极限(注:法国天文学家洛希证明,任何坚固的天体,在接近另一个比它大得多的天体的时候,都会受到强大的潮汐力作用而最终被扯成碎片。这个较小的天体会被拉碎的距离称为洛希极限.通常是大天体赤道半径的2.44倍。)第一颗太阳撼动了行星最深层的地质结构,第二颗太阳在行星上撕开了直通地核的大裂缝,第三颗太阳将行星撕成了两半,”秘书长指着已升到正空的巨月,“这就是较小的一半,上面有191号文明留下的废墟,但已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那是三体世界全部历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灾难,当行星被撕裂后,形状不规则的两部分在自身引力下重新变成球形,灼热致密的行星核心物质涌上地面,海洋在岩浆上沸腾,大陆如消融的流冰般漂浮,它们相撞后,大地变得像海洋般柔软,几万米的巨大山脉可以在一个小时内升起,又在同样短的时间内消失。在一段时间内,行星被撕开的两部分藕断丝连,它们之间有一条横穿太空的岩浆的河流,这些岩浆在太空中冷却,在行星周围形成了一个环,但由于行星两部分的引力扰动,环不稳定,构成它的岩石纷纷坠落,使世界处于长达几世纪的陨石雨中……你能想象那是怎样的地狱啊!这次灾难对生态圈的破坏是所有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伴星上的生命已经灭绝,母星也几乎变成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但生命的种子居然又在这里发芽了,随着母星地质状态的稳定,在面目全非的大陆和海洋中,进化又开始了蹒跚的脚步,直到文明第一百九十二次出现,这个过程,耗时九千万年。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0#
 楼主| 发表于 2012-5-31 13:12:57 | 只看该作者 标记书签
   “三体世界所处的宇宙,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冷酷。下一次‘飞星不动'会怎样?有很大的可能,我们的行星不再从太阳边缘掠过,而是一头扎进太阳的火海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可能几乎是必然。

   “这本来只是一个可怕的推测,但最近的一项天文学发现,使我们对三体世界的命运彻底绝望了。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这个星系中的一些残留的迹象,推测出星系中恒星和行星形成的历史。无意中发现,三体星系在遥远的时间前曾有过十二颗行星!而现在只剩下我们这一颗,解释只有一个:在漫长的天文纪年中那十一颗行星均被三颗太阳所吞噬!我们的世界,只不过是这场宇宙大捕猎的残余,文明能够经过一百九十二次轮回再生,只不过是一种幸运而已。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发现了这三颗恒星的呼吸现象。”

   “恒星呼吸?”

   “只是一个比喻,您发现了恒星的外围气态层,但您不知道的是,这个气态层以漫长的周期不停地膨胀和收缩,像呼吸一样。当气态层膨胀时,其厚度可以增大十多倍,这使得恒星的直径大大增加,像一个巨掌,更容易捕获到行星。当一颗行星与太阳近距离摩擦过时,就会进入它的气态层,在剧烈的摩擦中急剧减速,最后像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火尾坠入太阳的火海。据考证,在三体星系的漫长历史上,太阳气层每膨胀一次,就会吞噬一到两颗行星,那十一颗行星,就是在太阳气态层膨胀到最大时相继坠入火海的。现在,三颗太阳的气态层都处于收缩状态,否则在上次擦阳而过时,我们的行星已经坠落到太阳中了。据学者们的预测,最近的一次膨胀将在一百五万至二百万年后发生。”

   “这个鬼地方,实在是待不下去了”爱因斯坦用一个老乞丐的姿势抱着小提琴蹲在地上说。

   秘书长点点头说:“待不下去了,也不能再待下去了!三体文明的唯一出路,就是和这个宇宙赌一把。”

   “怎么赌?”汪淼问?

   “飞出三体星系,飞向广阔的星海,在银河系中寻找可以移民的新世界!”

   这时汪淼听到一阵“轧轧”的声音,看到巨大的摆锤正在被旁边一个高架绞车上的一根细缆斜拉着升高,升向它被释放的位置,它后面的天空背景上,一弯巨大的残月正在晨光中下沉。

   秘书长庄严宣布:“单摆启动!”

   高架绞车松开了将摆锤拉向高处的细缆,巨大的摆锤沿着一条平滑的弧形轨迹无声地滑落下来,开始落得很慢,但迅速加速,到达最低点时速度达到最大,冲破空气发出了浑厚的风声,当这声音消失时,摆锤已沿着同样的弧形轨迹升到了同祥的高度,停滞片刻后开始了新一轮的摆动。汪淼感到摆锤在摆动中仿佛产生了一股巨大的力量,仿佛大地被它拉得摇摇晃晃。与现实世界中的单摆不同,这个巨摆的摆动周期不恒定,时刻在变化中,这是因为围绕母星的巨月产生的重力变化所致:巨月在母星的这一面时,它与母星的引力相互抵消,重力减小;当它运行到母星另一面时,引力叠加,重力几乎恢复到大撕裂之前。


更多书评 我要评论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9 17:36 , Processed in 0.04452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