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球状闪电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35#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篇科幻小说 以滚地雷为背景 勾画了一副大分子的宏世界 以及量子效应展现的奇特,虽以科学幻想为载体,但归根结底还是小说,主人翁的命运、战争、情感等构成了波浪的故事情节,叙述有作者特有的风格。其实它深刻的寓意我还真没体会到多少——即使文中有许多启发人的亮点,但我认为值得推荐的地方,一是语言和大场面的观赏性,二是开拓读者的思维吧,毕竟过惯了实在的生活,偶尔激活看世界的另一只眼,会有别样的感受。别的,暂时没想到。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4#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上午花两小时看了球状闪电,有些失望,因为一看到开头我就知道了结尾,那些被球状闪电所攻击的人果然都是以量子态的状态存在的。观察者与被观察者,有观察者就消失了,没有就还在以自己的形式存在,这个世界好唯心。是不是目光和摄像机的的摄像头也是一种波,可以和宏物质共振?另外在球状闪电中宏原子核的构成在理论上距离物理学太远了好不好。唉!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和胶子在强互作用力下形成(这就是水滴的来历),然后夸克才是疯狂振动的弦。一下跳了这么多个层次,还真是不好理解。
  找到了这根剌,心情平静一点了。但是我看书的最大弱点,不过也可以说是最大优势是,我入戏太深。就像人间是剧场里的说的一样,我没法出戏。总是一看什么东西就被全心身吸引住,尤其是看这种洋溢着想像力的文字,一不小心就把自己沉浸在其中,然后就特别害怕。
  刚刚看了大家的评价,哇哦,原来不是我一个人很害怕,大家都是这么说的:比鬼故事还恐怖。
  我想是大刘超凡的想像力把我们打倒了吧。
  另外这本球状闪电我是看的电子书,但是我决定去买一套大刘的全集放在家里,慢慢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3#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故事情节很吸引人,一口气看完。
  
  中学时看过同学的几本科幻世界,但纯粹是看剧情的,这是最近看的第二本科幻小说,加上生活大爆炸,以及最近想搞得东西(突觉自己数学水平太次),觉得基础数学和基础物理很有吸引力。说起来以前还真有些看不上。
  
  让我回忆起高中物理,特别是关于波粒二象性、激发、跃迁、能级的一些知识,当时老师没有讲,但自己比较有兴趣看了课外阅读的几节内容,那时感觉像是看科幻小说。
  
  大学物理反倒没兴趣看了,充斥着形态扭曲的希腊字母和各种常数,到处都是实验得来的复杂公式,没有逻辑推导,就像凭空产生的一样,当然也许考虑到非物理专业,省略简化了。
  
  其实这也都还好,关键是那些常数和公式,都是以名字拗口的外国人名命名的,就跟小时候第一次VCD上看到“阿诺舒华辛力加”一样,虽然是中文方块字,打印的整整齐齐,但看着就是一团乱码,读起来也一定会少读丢字,是那种必须像刚认字的小孩一样,用手指着一个一个念的文字。小时候看圣斗士,特意借来希腊神话故事研读,但到现在也没看完,就是尼玛名字闹不清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2#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理想主义者和玩事不恭的人都认为对方很可怜。
  
  一生要想活的很快乐,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迷上什么东西,确切的说去爱上一个你永远不可能得到的东西,然后用你一生的希望去持续下去,当走到尽头时,回头会想想这一生其实很充实,这是一个不错的归宿。
  
  这终不过是理想主义,或者说是整个理想主义就是一个不能为自己证明的死题,享乐主义的人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待为理想主义而奋斗的人,可能这个理想的最终目的又回归到享乐,不得不说他们两者可能是一种追求,追求理想的人可能也是对后者的追求。但是理想并不仅仅是这么狭隘,他可能是这一生你都不可能得到的东西,可能是真整个人类文明中都得不到的东西,你所做的仅仅是让我们一点一点的慢慢接近那个无穷的可能。对待这样的人,我崇拜他们,仰慕他们,却无能为力。在理想主义人的心中,总是会有一片土地,不属于任何人,也不属于他自己,他只是静静的看着,那里有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你一步步走向它,渴望拥有它,但是它却始终不为之所动,当你渐渐的为之而着迷,你是那么想去拥有它,想到自己都快要发疯的时候,你还回去思考什么是享乐什么是理想吗?一个疯子用我们共同拥有的东西去追求他自认为想要的时候,他就是混蛋,在他的眼中,世界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改变他的这种想法。他会觉得对方是可怜的
  
  理想跟享乐看似并不冲突,冲突的是一种我们对自己的选择,这并不是根深蒂固的,一条路上充满坎坷和荆棘的时候,是不是选择另外一条路来的更实际,更符合现实,更让我们能够生存的时间更长久,或者说是你想更长一点,是不是一种悲哀,只有当事者自己知道,也许就是怕以后没有什么值得自己回味的东西留下来,而对于这个世界感到害怕,感到失望,失望到不肯给自己留下任何的一点回忆,有人会说享乐主义会让人们懈怠,失去斗志,失去那些时间,但是谁又不是呢,我们都在老去,生存的代价便是时间的流逝,可能是100年,可能是10年,可能不会超过1个月,而理想的代价可能是无穷的时间。
  
  我希望体验到世界上所有可以体验的东西,我希望可以认识世界上所以可以认识的人,同他们聊起生活的经历,当最害怕的东西我们能直面接受挑战的时候,还有什么东西能让我们畏惧。也许有时候不是那么会很明晰的知道自己所处的路上,只是被生活磨去了斗志,只是没有能颠覆世界的勇气。
  
  我渴望理想,不愿被生活束缚,我想成为那个可以为之痴迷到世界都无法认同的人,只有他自己明白,世人对他的判断、妄加评测,都不过是他肩膀上一粒微不足道的尘埃,没有什么可以挡住他前进的步伐,像个巨人。不得不说这样的一生在他看来是不是会觉得幸福。我很好奇,如果一个人独自70年静坐在一个地方,那他会悟出什么样的道理。
  
  所有岁月带的痕迹,越来越会清晰明显。活了大半辈子,像是每个人给自己走时的临别赠言,安慰没有白过的年华。常常想如果能够像《这个男人来自地球》,能够经历地貌的改变,经历那些在梵蒂冈、耶路撒冷朝圣者们心之向往的秘密, 追随哥伦布航海,成为原始部落的领袖。想象不到这14000年的时间你究竟能干些什么。
  
  不过终是理想,波澜壮阔的只是电影,风平浪静的也只是海,你抬起头,看到的只是生活,狗日的TMD的生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力荐。相关的大牛中有两个都是阳泉人。实体书一套五本(球状闪电、三体123、超新星纪元)。回归科幻世界第一套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30#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你见与不见,我就在这里”,想不到这句情诗同样适用于“生命”或者是“能量”存在的情况。这是我看完《球状闪电》关于量子态生存最诗意的想象。
        
  中学时物理虽然还算中等,但关于那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已经蒸发得快无影无踪,所以在初看这部小说的时候觉得有点吃力和乏味。前半部主角关于自己那个遥不可及目标的奋斗与挣扎,因屡次失败而变得平淡,直到丁仪的出现,那个哲学般简单而深奥的物理学家。一切开始变得奇妙和有趣起来。原来物理学里面有这么一些有趣而玄妙的真实理论。我有很多文科出身的朋友,都对数理化持十分畏惧的心理,但当我不执着于理解那些晦涩的数字,而是从另一个层面去获得启示,原来物理学、数学是一门最高深的哲学,你以为自己平常熟知的一切便是真理,然而人的认知在宇宙的神秘浩瀚之中却是那么渺小。科幻可能是想象,也可能是未来的前奏。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9#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1. 从后面对球状闪电性状的分析,和对其攻击特征的描述来看,自然界产生的球状闪电表现相当异常。说具体一点,球状闪电因为频谱不同而对不同的东西产生作用,攻击范围在50米左右。那么男主父母离开的那个夜晚,男主距离父母的距离只有一张桌子,如果他父母是被攻击目标,那么男主是不该存在的。唯一可以解释的就是他父母手臂相连,太过靠近能量释放核心,所以不分青红皂白地被攻击了,但是这更像宏聚变的特性,从男主衬衫消失的细节来看,应该所有同衬衫的纺织物,都应该化成灰才对,但是书里完全没提。
  
  2. 张琳的老婆用肉身接引球状闪电,“被消失”,那个神奇的笔记本隔页被烧的现象,不能被后续的理论证明所解释。
  
  3. 张琳的老婆如果通过球状闪电进入的量子态,却能够长时间保持自我意志,甚至保持几十年,到最后在墓碑上刻字,这些都没有被理论成功合理地解释。
  
  不通的地方应该不只这么几个,但是仍然不影响我给这个作品打满分,缺陷并不影响它的美感,还有它带来的精神愉悦。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8#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去年夏天我曾去温州腾蛟参观中国棋王谢侠逊的碑林,林中有民国许多将领和革命文人的题字,还有与周总理对弈留下的残局一副。这位棋王卒于1987年12月22日,我出生的第三天,享年一百零一岁。这当然不足以构成我和这位棋王间的任何关系,只是我与他出生在同一座城市,后又移居到同一座城市,不能不说有些缘分。
  
  我写下这些文字,是受到“专注”二字的启发。平常的人生也许很难想象被学术光辉照耀到的人们拥有怎样的执念,而这样的执念可以支撑他们走过许多荆棘坎坷,绕过许多纷繁诱惑,在生命的长度和广度上都比平常人走得更深更远。
  
  我们的主角就是一个拥有执念的人。他的父亲在他年幼时就传授了他人生的真谛:“过一个美妙的人生并不难,关键在于你能迷上什么东西。”而这样东西越单纯越好,“最好是只用一张纸和一枝铅笔的数学难题,比如哥德巴赫猜想或费尔马大定理什么的,或连纸笔都不要的纯自然哲学难题,比如宇宙的本源之类的。投入全部身心钻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不知不觉的专注中,一辈子也就过去了。”父亲在说完这些之后就离去了,死于一个科学界至今无法解释的谜题,于是我们的主角走上了一条通往未知终点的道路,开始了他的美妙人生。
  
  许多年过去了,他依旧在追逐那个叫作“球状闪电”的幽灵,甚至忘记了那个让他成为孤儿的雨夜,模糊了父母的面容。未来险恶莫测,而他别无选择。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他心仪的女子林芸,走过他的导师张彬,走过未来物理学的泰斗丁仪,还有西伯利亚密林深处为之献出一生的无数学者。他们选择了一个追梦的人生,他们——别无选择。
  
  马克思曾说:
  “科学的入口处,就是地狱的入口处。”
  
  学者致学的疯狂与执着,兴许比人类其他任何情感都来得深沉。仅以书中的一个故事为结束:
  “早年看过一本俄文小说,说一个富裕的庄园主,生活中唯一的乐趣是美酒。有一次他从一个神秘的旅人那里买到一个从古代沉船里打捞出来的酒瓶,瓶里还剩一点点酒,他把那点酒喝了以后就全身心陶醉于其中。旅人告诉他,那艘沉船中一共捞上来两瓶这样的酒,另一瓶不知流落何方。庄园主开始没在意,但对那瓶酒的回味使他日不能终夜不能寐,以至于最后卖掉了庄园和所有的财产,浪迹天涯去寻找那另一瓶酒。他历尽千辛万苦,走遍了世界,从年轻找到年老,最后终于找到了,这时他已是一个病魔缠身的老乞丐,他喝光了那瓶酒,然后在幸福中死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7#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科幻一直在别人的世界里演自己的故事,而大刘高明在试图创造一个自己的科幻世界。
  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一句话书评,豆瓣竟然说太短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发表于 2012-7-26 13:26:48 | 只看该作者
      (无视这奇怪的格式,再人人上推荐给小朋友的。。)
      言归正传。本次推荐的是《球状闪电》,这篇可以说很多人(着重磁铁)耳熟能详的小说,也是大刘为数不多的长篇之一。因为发现最近大刘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甚至可能(现在来看还没有)引领一种文化。所以想在第一次推荐中当仁不让地推荐大刘。他的名字就是原因。
  
        另外这也是hz我开始关注大刘的原因之一。在当时20初科幻界不乏高人之时,一开始并没有关注到刘慈欣的名字。可能是因为90年代造就了一些非常耀眼的名字,在此就不一一举例。当时我的一般都会看他们的小说,对刘慈欣知之甚少。但当时一时手抖就买了那本未修订版的球闪,很有可能是因为它当时诡异的封面设计(是个有点赛博朋克味道的女子- -)吸引了我。但是,就像是很多大刘的小说一样,看完引子我便欲罢不能了。
  
        到现在都认为这是一本非常具有刘慈欣风格的小说。其中充盈着大刘天马行空仿佛只能在宇宙的尺度驰骋的想象力。大刘是一个构造悬念的高手,当他决定将你带入一种神秘的世界甚至有时是令人恐惧的世界时,他总能够办到。这在《球状闪电》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每当你觉得问题就要解开时,却又发现它步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从一开始的一个幽灵,到一个空中的数学模型,再到一个足球一般大的电子,尺度不断加大,似乎最后总是要到宇宙的视角,甚至超越时空来审视这样一个现象,一个描写叙述的关键点。大刘似乎总在探索我们想象力的底线,直到最后。。嘘,再说要剧透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大刘在这本小说中的许多叙述方式也是非常“大刘化”的。他不事雕琢的叙述与描写,而主要在于一种对于气氛的营造。我们来看看这本书的开头。
  
  
  
        今天是我的生日,直到晚上爸妈点上了生日蛋糕的蜡烛,我们三个围着十四个小火苗坐下来,我才想起这事。  这是个雷雨之夜,整个宇宙似乎是由密集的闪电和我们的小屋组成。当那蓝色的电光闪起时,窗外的雨珠在一瞬间看得清清楚楚,那雨珠似乎凝固了,像密密地挂在天地间的一串串晶莹的水晶。这时我的脑海中就有一个闪念:世界要是那样的也很有意思,你每天一出门,就在那水晶的密帘中走路,它们在你周围发出玎玲的响声,只是,这样玲珑剔透的世界,如何经得住那暴烈的雷电呢……世界在我眼中总和在别人眼中不一样,我总是努力使世界变形,这是我长这么大对自己惟一的认识。  暴雨是从傍晚开始的,自那以后闪电和雷声越来越密,开始,每当一道闪电过后,我脑海中一边回忆着刚才窗外那转瞬即逝的水晶世界,一边绷紧头皮等待着那一声炸雷,但现在,闪电太密集了,我已经分不出哪声雷属于哪个闪电了。  在这狂风暴雨之夜最能体会出家的珍贵,想象着外面那恐怖危险的世界,家的温暖怀抱让人陶醉。这时你会深深同情外面大自然中那些在暴雨和雷电下发抖的没有家的生灵,你想打开窗让它们飞进来,但你又不敢这么做,外面的世界太可怕,你不敢让一丝外面的寒冷的气息进入到家的温暖空间里来。  
  
  。。。。
  
  这时它来了,是穿墙进来的,它从墙上那幅希腊众神狂欢的油画旁出现,仿佛是来自画中的一个幽灵。它有篮球大小,发着朦胧的红光。它在我们的头顶上轻盈地飘动着,身后拖着一条发出暗红色光芒的尾迹,它的飞行路线变换不定,那尾迹在我们上方划出了一条令人迷惑的复杂曲线。它在飘动时发出一种啸叫,那啸叫低沉中透着尖利,让人想到在太古的荒原上,一个鬼魂在吹着埙。
    妈妈惊恐地用双手抓住爸爸,我恨她这个动作恨了一辈子,如果她没有那样做,我以后可能至少还有一个亲人。
    它继续飘着,仿佛在寻找着什么,终于它找到了。它悬停在爸爸头顶上半米处,啸叫声变得低沉,断断续续,仿佛是冷笑。
    这时我可以看到它的内部,那半透明的红色辉光似乎有无限深,从那不见底的光雾的深渊中,不断地有大群蓝色的小星星飞出来,像是太空中一个以超光速飞行的灵魂所看到的星空。
    后来知道,它的内部能量密度高达每立方厘米两万至三万焦耳,而即使是TNT炸药的能量密度也不过是每立方厘米两千焦耳。虽然它的内部温度高达一万多度,表面却是冷凉的。
  
        整个场景描写以作者独白的方式出现,还原了在悲剧发生那一刻的场景。似乎没有任何细节,但是从“我”(某种角度来讲就是刘慈欣本人)的充满想象力的心理描写中我们已经被雷雨夜那种寒冷而略带残酷的气氛所感染,同时带来的还有家中的温暖。爸妈看似平常的话语,在这样的暴雨之夜实则更加加重了这一种温暖。这些铺垫都是为了之后悲剧发生那一刻所带给我们的冲击做准备。当我们读到那一幕父母在“我”的指尖一触下化成灰烬时,一瞬间心里的某种东西就会崩塌掉。就像是小说的主人公那样,就像是大刘想要带给我们的感受一样。 整篇小说充满了这样的大刘式的宏大的场景描写。每个人物,每一处场景都不是现实中的行走着的肉身和灵魂。他们被纯粹化了,被大刘变成了一个个艺术品一样的存在。有的人一生只为了一个梦想,有的人天才却又好像茫然不知所措,有的人把生命寄托在了另一个事物的身上。这每一笔都是一个鲜艳的色彩,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所以我觉得大刘就像是梵高,细节上看似乎纷繁杂乱又似乎没有细节,但这个整体却会带给你一种冲击,一种壮美的艺术感受。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7-3 20:57 , Processed in 0.04488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