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青春校园,不过是一间兽笼
  ——读《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
  
  范典/文
  
         
  前不久趁着电影热势,把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读了一遍,并未觉得特别,无非是作者自身对青春、初恋的单纯回忆罢了。以为所有的青春文学都是纯净无邪的,却不想冒出一个名叫“一草”的人来。
         
  笔法老道、文风遒劲、语言幽默,是这部名为《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的青春小说的最大特点。从一开始便觉得这书趋向于“故事性”和“性故事”,而且绝对是带有雄性荷尔蒙气味的,或许倒可以改名叫《批量式性教育》。故事绝大部分发生在校园,只是在最后突然“放飞”这群青春小鸟,使他们各自获得了人生转折时期的经验和惊险。校园赫然成为他们泡妞、发育、疗伤、娱乐的庇护所,尽管大学四年的学习枯燥乏味,在“钗于奁内待时飞”的青春壮志的挤迫中,“社会性”已然如同暴雨来袭。然而当他们一旦离开,却对这只造型死板的“笼”无比依恋和怀念,苏杨毕业离校前将所有行李装于出租车上,嘱司机绕操场一圈颇为触动我。
         
  有些人物的塑造往往“死”在作者手上,无论他们大病大痛大痒,均表现出一副“超状态”来。一草很会调侃,拿以苏杨为首的上海F大学的学生们说事,从他们自全国各地考进这所重点大学为契机,引发出一连串谈恋爱事件,并以上海这么一个物质诱惑尤为吃重的城市为依托,展现他们的爱情观、人生观。看似写得俗滥、搞笑,却为最后沉重的结尾垫定了反衬的基调,尤其是苏杨,与白晶晶的爱情看似门不当、户不对,在经历一系列诸如:他人追求、父母见面、找工作等考验之后,两人在坚贞不渝的誓言面前变得软弱无力、最终分手。类似事件在电视剧中层出不穷,已无太多新鲜感可言,若语言不够风趣难免会让人不忍卒读,当然这只是青春文学体,不必太过执著于斟字酌句,通顺和有趣最重要,然后突然感受到人物的一些出人意料的小动作,就会觉得作者还是有自己的想法的。只不过,整个小说看下来,通篇叙述体,有时甚至为了急于表达人物内心,将他们的语言如拼贴画般直接剪贴在一起,如同新闻采访不同对象略显生硬。毕竟小说不等同于影视媒介,太过直接反而欲速则不达。而且除了好玩之外,文学性的东西还是少了些,如在一些细枝末节更注重“收放自如”则更叫人回味。
         
  先前以为此书会写一帮毕业后的大学生如何生存立足的故事,但只有最后一两章才有涉及,且将一段须历经多重磨难才能抵达的成功人生这么短的篇幅就交代完了,倒把大部分内容让给校园恋情、玩乐,觉得“毕业”、“创业”成了其次。苏杨毕业后曾屡次“自虐”,先是怀揣一百元出走很长时间,再是住地下室与老鼠臭虫为伴,很难想象名牌大学出来的学生要走这样的下坡路,然后又在经商时突然认清商业操作黑幕,不惜在翻脸时要挟老同学拿出一百万封口费,顺理成章自己创业成为医药代理商。之后,又买下一家濒临倒闭的药厂开发出新产品,狂砸广告费、慈善义捐等等。人物突然来个一百八十度急转,看似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却猛然让人有所体悟。这个社会的迅猛发展,造成了一大批曾经青春年少、纯真无邪的人走向了顺应社会动作定理而违背自我良心的局面,尤其处于经济发展领先于全国的大都市,校园充其量就是一座铁栅兽笼,貌似身处笼内、无安全之虞,却只能寄得暂短数年,虽关于笼内,却眼观四方,鼻闻凶险,一待放出笼去,很短时间便学会了商业竞争的游戏规则。这不知是可悲还是可喜?两相比较,校园年华瞬间提价,可贵到令人不忍回首。苏杨的爱情象征着纯净和逝去的青春,而他的经商之途虽广阔和成功,却再也无法取代他内心深处的空缺。
  
  书中那段在创业前自虐似的段落让我印象深刻。折磨自己是因为洞悉世事丑恶?还是因为打算做一个唯利是图者前的自我放纵?这样的“自虐”难道是为了人生价值观的彻底扭转?他虽然事业成功,但显然作者在这儿是持批判观点的,他描写这个时代:“这是一个吉他可以趴着弹二胡可以站着拉的年代,这是一个概念大于梦想,谣言大于事实的年代,这是一个连月饼都透着古典主义的年代,这是一个犯贱有理,不犯贱傻帽儿的年代,这个年代很好,这个年代很坏,所有纯真的誓言都变成了硕大无比的泡沫在空中飞,张牙舞爪,耀武扬威,可只要轻轻一碰就灰飞烟灭。”但他却任由主人公在道德价值观上突然扭曲,而此时用苏杨和白晶晶的爱情作为诱因,有点避重就轻之感,不过这样的结果倒是值得我们深思,或许这就是对某些一味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人的终极惩罚吧。
  
  本书前后风格上有所不同,如果作者适当削减校园内容,而扩张创业和爱情部分,倒会让此书更贴近书名。这个“一无所有”是指爱情吗?如果是事业,苏杨已经称得上商界领袖。我们也只能理解为爱情,这样此书还颇有意义。
  
  如果说当年郁秀的《花季雨季》一类的青春小说仍停留在蓬勃向上的状态的话,如今的青春文学却已经彰显更丰富的层次,或者说是更复杂的状态。一草告诉我们,除了性和爱之外,学业可以忽略不计,而如何与这个社会打交代、耳提面命的屈从于某种道德模式,才是青春文学的疼痛和关键所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感觉此书并没有如书名般吸引人,虽说小说会比现实生活夸张,但觉得过于夸张了。有人说,一本好书是因为我们能在里面找到一个自己的影子,触动我们的心灵,在这里我觉得我没有找到那样一个影子。当初买这本书也是因为书名触动了我。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郭 玥
          我们很容易自动接受各种社会加诸自我的制式观念及想法:生活应该如何过,什么样的工作才是好工作,什么样的对象才是好对象,买什么样的房子才算是好房子,怎么样才算是一顿好吃的饭,怎么样才是一个好假期……在这一点上,一草的新小说《毕业了我们一无所有》也没能避俗。但其实上述的每一项都充满了潜在的创意,而我们居然愿意在一切可能的监视下欣然接受众人的标准答案,然后花毕生的力量让自己妥协于这些答案的淫威之下。
  
          我们为集体无意识所胁迫,像“每个人”一样生活,直至身躯日渐发福,才为《老男孩》中所唱的一句“未来在哪里平凡”而叹息,我们同样饱尝过生活的不安、痛苦与焦灼,却从未想过离开庸常的生活。这样的我们,每天都关注着时代中心的人物。他们无一例外的努力奋斗、意志坚定、经历坎坷,曾经一无所有,最终受人拥戴、名利双收,简直就是成功学的典范和人生的最佳意淫对象。
  
          但这样的人生并非全无代价,当已身为时代中心人物的季羡林回忆80年来的人生,面对“若让自己重来一次要怎么样”的自问,依然说了反话:“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一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在众声喧嚣、目不暇接的时代,我们不再单纯,也遗忘信仰、远离精神世界,逐渐连逼真的自己都做不到,哪里能弄得清楚自己究竟想拥有什么。
  
          而障碍仿佛也作为人生必备作料,被大量奋斗范本重复使用。“受挫——克服障碍——再受挫——再克服障碍”这个既虐人又虐心的过程,会不断提高当事人的心理阈值,变得为了“克服”而“克服”,所以,诸多成功学惯用方式总会提出一个离你比山还要远的目标,实现这种目标,注定障碍重重,注定路途迢迢,而群众的注意力和抱怨,全部消弭在破除障碍的过程中,因此收回了大量自身的目光,而爱情故事,也无一例外的一定要在障碍宣告克服的最高潮结束。
  
          也许这样一部青春小说注定难逃装嫩、卖萌嫌疑,尤其是书封面上的宣传语,“最激励人心的奋斗小说,让你毕业后少走五年弯路”——原书根本就是套着励志壳子的爱情小说,怎么看怎么透着一股“蒙牛”气息。全书一共12章节,勉勉强强到了第9章才急于刹车,让主角们赶紧毕业,后面的4章也与奋斗无甚关联。如果这是一部教会年轻人大学时期如何谈恋爱,又如何能摆脱恋爱的多角色、多层次案例解读,前8章勉强算合格,且是一部裹挟着《梦里花落知多少》感觉的爱情小说。但是全书将基调定位为励志书,而苏扬的第一桶金来自于大学同学的帮助,其快速、便捷、千钧一发的自我意淫型致富难免让读者有狗尾续貂之感。
  
          话说回来,为什么要强调“毕业了我们会一无所有”,而不是在每一次等待、忍耐、克制之后来一句:“我的故事这才开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作为一名即将大学毕业的人,我是被题目感同身受了。我原以为读完后我会忍不住感叹,怀念,可是读完只觉得后悔,后悔花了一天时间看完这本书。我不能忍受小说中没有铺垫的冲突,不能忍受毫无特点的语言,不能忍受主人公有点投机取巧的成功,不能忍受毫无时间概念的叙述,不能忍受作者接不回上一幕情节时就说“我们回到那个秋天的这一天”这样牵强的起承转合。故事人人都可以写,或用笔,或用生命,可是小说是用笔写出来的生命,需要内在牵引读者的逻辑,更需要内在吸引读者的真实。如果没有这两者,充其量,这只是作者打发时间冥想出的事件,毫无感情。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看看包装什么的,觉得应该还不错
  就算没有什么深度,最起码也是本清新点的
  看了能舒缓舒缓心情也好呀
  真是悲剧
  太烂了,一直都是作者一个人在那里意淫而言
  文笔这么差,怎么还会有人打满分
  真是不可思议
  这样的作者都能写书一本接一本的写
  不知道是现在读者的品味变差了
  还是出版的门槛变低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买这本书的时候,完全是出于名字跟我此时的情形一样,刚毕业,什么也没有,一个人来到这里,开始找工作,90年的我似乎赶不上九零后的步伐,毕业了,从象牙塔走出来,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社会的复杂……
     感觉这本书离自己有点远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我现在大一,今年下半年大二,时间真的过得很快,看了《毕业了 我们一无所有》,里面的主人公,有一个漂亮的女朋友,到大学毕业了还是分手了,如果你在大学毕业了,什么也没有,你的女朋友会一直陪伴你吗?几率很少。
  
      大学不像我们以前那样读书,什么也不用担心,一心一意的读书。
  我同学他们,每天在空余时间都在玩游戏,约会的约会,很少在空余时间看书,考试的时候就抄,如果在大学不学点东西,等到毕业了,就会后悔自己没有在大学学到知识,浪费青春。以后就业怎么办??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她问我:“可不可以在我的小说里给她写一个悲惨的结局。”我问:“为什么?”她回答说:“只有悲伤的结局才会让人刻苦铭心。”独自一人享受这片刻的孤单,只为寻找悲伤,能够让自己襟然泪下。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读这本书觉着字句特别顺口所以显然是用心写的。内容很平淡,但至少看着不厌烦,不觉得太假。是属于那类我可以看完的书罢。还有,蛮喜欢chapter7里张胜利和郝敏的爱情,后面写的真挺逗的。。。。。。。。。。。。。。。。。。。。。。。。。。。。。。。。。。。。。。。。。。。。。。。。。。。。。。。。。。。。。。。。。。。。。。。。。。。。。。。。。。。。。。。。。。。。。。。。。。。。。。。。。。。。。。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10-24 13:58:12 | 只看该作者
  故事背景距离我这个90后有一些些遥远。不过每一代的青春故事却都大同小异。青年们热血方刚,青春年少,放浪形骸的度过大学的美好时光。谈了场惊天昏地,难舍难分的恋爱,可是面临毕业,还是逃不过各奔东西,形单影只的结局。
  故事大体是这样,细节值得推敲。
  最初想看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书名。毕业了,我真的会一无所有吗?
  考研,出国还是工作,每个本科毕业生都会面临的抉择。
  苏扬失去了白晶晶,尽管收获了名利还是不快乐,可见:钱,的确很重要,一个人没有钱会不快乐,但是有了钱,也不一定会快乐。白晶晶也是如此。
  或许因为年代的关系,总觉得这书挺吊的。有一定的年代感。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30 22:07 , Processed in 0.04651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