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书虫百变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澜本嫁衣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1#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从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关注这样一个叫做七堇年的作家,从最初的《被窝是青春的坟墓》到《大地之灯》,再到在《最小说》上连载的《少年残像》,最后就是这本《澜本嫁衣》了。
  
    你是一个和有着优美声线的说书人。在大片大片惨白阴暗的背景下,把许多人的梦想,汇成最现实的情境。
  
    “你永远也不会知道我在你身上有过多大的梦想。”
  
    有些人会习惯的,在他人身上寻找自己缺少的东西,或者换一种说法是,让他们代替我去实现我没有办法实现的梦想。也许这样就显得比较沉重了。
  
    我不知道这可不可以称作是消逝与渐默的故事。我只知道在小说的开始,我就闻到了一种绝望的气息。小说的发展,没有什么铺陈,就那样拉开帷幕直到最后一笔,现实的残忍与始终,让我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去想想到底是怎样一个故事,怎样一个结局。
  
    知秋的一生,没有很鲜明,没有很平坦,更没有很幸福。可是经历过这么多的她,到头来还是一个痴情女子,还是想拥有一个完整的家。这几乎就是所有女子希冀的俗套桥段。
    
    “如此多的人急于挤进你的生命,头破血流,我也曾如此.但而今只有我拼命退却,大约只有这样你才会唯独记得我。”
  
     所有的故事,所有的经历,摆在一起,那么也没有谁会比较幸福了。
  
     那么,它一定就是从你的眼角边,穿透而逝的,薄色青春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2#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老实说,认识七谨年是因为看了《最小说》,我知道这样说出来会遭到很多人的白眼,可真是事实。《澜本嫁衣》这本书,怎样说呢,其实尺度挺大的,可是写得有点郭敬明,为什么这么讲呢,从运用文字的技巧到事迹所表达出来的情绪,始终在郭敬明的感觉笼罩着。我本人挺欣赏七谨年的。只是说,她的风格还未能自成一派。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3#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磕磕绊绊看完了,一度大脑神经打结er。
  开始看别人对于这本书的赞扬的时候,真的以为这是一本赶超中国现代文学著作的一本经典之作,看完了内容之后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啊。
  现在的人都太能吹,把这本书说的跟什么似的,读一读发现,作者无非就是用一些高级复句完成了两位极品女主角的极品生涯。非常赞同某位仁兄说,应该把此书名改为《八一八我的极品姐姐和我的极品男朋友》,确实有点这种意味。
  也有可能是本人造诣不深,无法领悟该书的博大精深,看来看去还是有一种看天涯极品大贴的感觉。
  不得不承认,有的人的人打一出生就开始点er背,这本书记告诉了我很多点er背的人打一出生就注定了这一辈子点儿都正不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4#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澜本嫁衣》
       七堇年
       分为两次,我终于读完了这本书,文字有些生僻,但是能够勉强接受下来,只能说明我的阅读技能和写作水平的有限,跟不上作者的行思。
       叶知秋,在她狂放不羁的性情背后,掩饰着生命的轮回,尘世的悲哀,把它归结为宿命是一点都不为过的。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哪怕它很危险,有很多不测,但一定要走出去。最后她毕竟还是走出去了,带着不灭的希望,从头到尾,直到自己二十多岁时变成八岁男孩一样的身形,要用最浓艳的装扮来装饰。当她开始对一切都绝望的时候,包括康以明,他开始期盼平静的,其实她一直都有期待这样的生活得,只是康以名不曾醒悟,但她对于康以明的伟大怕是到了一种不寻常的境界,比圣母玛利亚还圣母玛利亚,甚至允许其她的妓女和男友上床,还帮他付钱,要求仅仅是不要叫床而已。两次堕胎,把希望完全灭尽,只不过她的底线是如此隐约,忽生忽灭,让人摸不透,仅仅是对着康以名的从小都开始的情谊,熟悉的身体,跑很远的路去买杂志,买漂亮的连衣裙~最后她竟然把期望放到了妹妹叶一生的男朋友耀华身上,希望和他的结婚能够改变这一切,但是最终还是失望了,买卖毒品,继续接客,这才是她宿命的根本,尘世就是这么无情的待她,循环又循环,就是没有安定的结果,最后,到了另外一个世界。她累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5#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我突然想到要写这样一篇文章是在从妈妈药店回来的车上。 不给老人让座这样的事情见怪不怪,我不怎么的突然对这样的人产生了极大的憎恶之情。 但又不知道这和写这篇文章有什么太大的联系,但我想说的只是,在公交车上我突然想,我可以写这样一篇文章。似乎这也不能算是一篇书评。
      昨天晚上终于压了一口气准备把《澜本嫁衣》看完。已经在家放了大半年了都没看过。【就好像《莲花》我是买回来3年后才看的。】七堇年一直不是我喜欢的作者。她的文字晦涩并且生僻,我很难从她那里找到所谓的共鸣。但昨晚当我在《澜》中看到了【知秋】这样一个女子,那份心里的柔软似乎又被无限的放大,最后幻化出对她的喜爱。 是对【知秋】的喜爱,并非七堇年。 {如果有七堇年的fans请别打我。}
      很难想像为什么我总是对这种坏掉的,肮脏的,不健康的女子形象有一种独特的偏爱。或许是因为自己本身太过于乖巧,和她们的桀骜相比我已经成为了阳光下最安静的少女。但我想在骨子里我一定是有那么几份的不安。所以才会喜欢这样的女子。
      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一下她--知秋。 早恋。性冷淡。 喜欢了一辈子的男人对她只有占有的感情。MY。贩毒。为了自己的幸福破坏自己妹妹的感情。瘦弱。堕胎。二奶。 所以这样悲情的字眼放在她的体内,放在她单薄的如同8岁的小男孩的体内。
      但我总能从她的身上找到一种力量。比如她的爱人因为在她身上得不到满足找小姐回家做爱,她可以在客厅看电视甚至帮他付钱,对他们的要求简单到:“请不要Jiao Chuang。” ;她对乡下来的阿美照顾有加却不曾想到几年后会被这样一个女人毒害---在一个不见天日的地方被LJ了连续13天 ; 她不想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了,为了的到静谧甚至可以抢走自己妹妹的男朋友却从头到尾一个对不起都没有说。
      她是这样的女子。
  
      好像从小就隐隐约约的希望自己能够变坏。 穿“黑si wa”,烫头发,打扮成现在所谓的非主流。抽烟,在KTV旋转,遇见男人随遇而安。
      但我始终没有成功的变坏,甚至身边有很多已经走到这步的朋友,我曾经看着她们的生活充满了羡慕,而到如今这个年龄却觉得羞赧和不安。 我想我的本性就是一半安分一半张狂。 也许安分占了大部分,所以我每天背着书包穿校服去学校,而不是穿着短一点再短一点的超短裙在人群中闪耀。
      但毕竟,我曾经竟然也幻想过这样的生活。
  
      再回到书中的女子。
      不仅仅是《澜》中出现过这样的女子。包括小四的《悲伤逆流成河》中的易遥,安妮《彼岸花》中的林南生,我对她们都有一种偏执的疯狂的接近于变态的喜爱。
      你们应该可以想象,尤其是安妮笔下的【南生】。我对这个人物的喜爱甚至到了希望她就是自己以至于一直在用这个网名至今不曾更换。
      有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叫南生。
      我很难在他们没有看过安妮的文字前给出他们满意的答案。
      究竟南生是谁。
      她很简单,她早年丧父,一直经历着离别,她爱的人不能给她爱,她只能用食物和**来填补自己空洞的灵魂。就是这样一个女子。她却可以在经历过些后安静的冷静的面对周遭的一切。不动声色。而她的冷静中,都能透过一种冰冷的让人害怕的静谧。 她就是南生。 让人永远无法得到的深爱着。
  
      我是羡慕她们。甚至带着嫉妒的情绪。因为她们活的很单薄,她们的世界只有自己可以依靠,所以她们可以没心没肺,不用挂念人和人好不好,做错了事情不用说对不起,因为除了自己她们不会对不起任何人,她们就像蝴蝶一样只在一生中灿烂那么一阵子,随后就被所有人遗忘,然后这个世界就再也没有她们的身影。
      这样的女人都早死。
  
      我又突然想起来我还上初中的时候某年春节。 我和姐姐在姑妈家的卧室里聊天。 她给我唱很多歌听,她唱歌很好听,在我小时候的世界里,她差不多能算是我的偶像。 我就记得她对我说:“我才不要活的那么老,活到40多岁就够了,老了那么丑,我才不要。”
      这句话我一直记到现在,包括有时和朋友聊到这个话题我都忍不住拿她这句话来回答。
      好像女人的一生,流过了这几年美好的年华就什么都不剩下。 而我知道,我终究不会那么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我也暗暗的相信,长大后的姐姐肯定也是想好好的活下去。
      姐姐的生活虽没有知秋和南生那样的经历,但同我这单薄的没有故事可以说的青春相比,也算是丰富。甚至我想如果还能像小时候躺在一张床上睡觉的话,她定可以给我说上好几夜她的故事。
  
      我很久没有写这么长的文章。甚至当我打到这行字的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自己能因为【女子】这样一个话题而喋喋不休这么长时间。
      放在我身后的有几张没有做的英语卷子,语文卷子,还有理化生布置的要背的才能过会考的卷子。我通通没有背。放4天的假我还是什么都没有干,甚至连电影都没看几部。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害怕,我觉得自己丢失了信仰。那是最糟糕的。
      我知道我 毕竟不能像书中的女子一样生活。 我只能选择大学,工作,相夫教子这样的生活。运气好的话,实现自己所谓的梦想成为人上人。运气不好的话就是平淡的一生,虽然这样看来也没有什么不好。要知道我还是有那么些的渴望不安,有那么些的喜欢被撕裂的感觉。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觉得空气中都是经血的味道,难过的令人窒息。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在心里默念【南生】这两个字的时候总能感觉到安定,好像被一种强大的介质包裹住不用受到任何伤害。
      即使我一辈子不能成为那样的女子,{或者说我只是渴望自己在梦中能那样的疯狂一次},但我仍然觉得自己就是林南生,那个因为一碗洋葱面就喜欢一个男人的简单的令人心疼的女人。
      不知道有没有和我相同的人。 喜欢类似这样的命运。 我想这思想史病态的。没有最好。
      还是希望别的女孩子都能健康,幸福的生活。
      而我,终究还是不能变成林南生的南生。
  
  -
  这终究不能算是对《澜》的书评,仅仅是写在度过此书后的一点点小小的感想。
  通过卑微的文字,留给青春做纪念。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6#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我几乎不动地盯着屏幕,用很世俗的方式开始看完了这本名字很美的《澜本嫁衣》。
      叶贞 叶青 叶知秋 叶一生
      生命仿若轮回,孤独沧桑在几个人身上游离,然而每片叶子又以自己的方式,以自己华美的舞姿抑或平淡的飘摇坠落。。。
      透过我窗外的大山,看到那个阴冷的小镇,不是飞雪,而是落雨,石路,木屋,青苔,已经樟脑的香味,“澜本嫁衣”是那么真实的存在
      终日的哐哐当当,在寂寞的洛桥回响,想至此,竟使我落下泪来
      正红色的缎子旗袍,凤仙领,折枝牡丹,滚边的金线和饱满的排穗,悲剧感的华丽。斜襟领,缀有刁钻细腻的盘扣绞花,仿佛藏有凄凉笑意的红唇渐渐隐去,密封身心的本相,带着女子对未卜的婚嫁之命的战栗。
      从一个女人到另一个女人,多了一句宿命的咒语,终究活不成旗袍的人生。
      每个人骨子里都有一个知秋,我相信,包括一生,如此华丽的飞翔,即使做不了旗袍,也不会安定地做汗衫,那么拼尽全力地去活出自己,去逃离,可笑的是,我去查字典,赫然发现,洛桥即津桥,那么倔强的人,那么用力地活,却有些东西无法挣脱。
      遭遇某个人,遭遇某种生活,似乎是这个女子可以预见的宿命,安妮一般地站在八月未央的路口,直视鲜血、直视迷离的灯光,直视轻微如草却麻木的生命。却用内心在追逐一份奢求般的阳光。
      忽然想到了梅兰芳,有一篇评论写的好,戏至十三燕死就够了,而看完此书,我对身边的人说:此书到知秋死,足矣,何必知道她飞蛾般的卑微过往,与蝴蝶般的高贵离去。
      不是我清纯到见不得夜店笙箫,见不得男欢女爱,而是当一本书的文字失掉了灵气,它只能流于世俗,就连结束都如此仓皇。
      在不知道七谨年“认识”郭敬明时,我却从这本书看到了《悲伤逆流成河》的影子。
      我忽地就想,假如我非女子,愿意去抱紧这个纤弱的女子吗,能否让她笑着披上嫁衣,能否将她从黑暗中解救出来
      美丽瘦弱的女子,层层红色的嫁衣……素颜,苍白……幽幽地从洛桥走来……却不觉得恐怖,她从来都是善良的女子。
      想象有一天我要出嫁,清晨踏着湿湿的地板去敲开澜本嫁衣的门,对一生说,有没有剩下一件嫁衣?屋里仿佛有一个恍惚的影子,以及哐当哐当的声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7#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澜本嫁衣文字中能看到七的成熟 甚至是对世界的淋漓剖析
  可是这种写手现在很多 我觉得还是大地之灯更让我感动
  年少时看安妮  一直...  看到七时有一种莫名的熟悉 不排斥..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8#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看完之后 觉得这本书不能去细细咀嚼 有很多描写让人觉得不堪入目 比起远镇中对生命的思索和春别的朴实 澜本嫁衣有一个很美的名字 却没有让我觉得深入心灵的文字 希望堇年的作品能像以往那样让人动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9#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堇年的澜本嫁衣,看得我很悲伤。
    仿佛刺破了青春光鲜的外衣,露出了里面的腐肉。女人脆弱的一面血淋淋地呈现在我面前。叫我不得不承认,不得不张惶。
    堇年堇年,你是如此细腻的一个人,直白起来却又实则让人佩服。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0#
发表于 2012-11-8 18:25:43 | 只看该作者
  两个女人,之秋的心没有死过,一生的心没却一直都是死的。
  
  我常常想,作者写这么一本书想要表达一个意思。比方说,之秋对爱情的向往或是女人清楚地懂得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百思不得其解。
  
  那么就技术层面上来说说吧:作者算是插叙的手法告诉了我们这个故事,文章行云流水,某些比喻新颖奇特,但精确。故事曲折但缺乏新意,而且文字赘余过多,描述也有过多累赘。
  
  母亲那一代的部分的设置纯属多余,或是说她想表达什么,但衔接度不够。
  
  人物设置有点弱,情节上面照应度不够,人物性格不立体。
  
  澜本嫁衣,与本书并无多大关系。也可以叫狗家庄嫁衣或是咸菜嫁衣,书名起的花哨有讨巧的嫌疑。
  
  七堇年写书不能靠字数来充场面啊。该精简的还是要精简。其实我对你所塑造的主人公性格还是很喜欢的,只是书写的不太出彩。改一改应该可以更好。
  我希望她能好好地对待自己的作品。而不是草草出版了事。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9 20:32 , Processed in 0.04588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