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角落有故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月亮和六便士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前一阵子乔布斯很火,他的经历被人们拿出来津津乐道,除了stay hungry,stay foolish之外,大家都被乔布斯认准目标的精神所打动,纷纷感慨要追逐自己内心真正的东西啊。
  大家看到乔布斯追逐自己内心想要的东西,所以成功了,那么如果不成功呢?其实大家追逐的其实就是成功和幸福美满的人生。
  而毛姆总善于写那些所谓离经叛道的人。从《人生的枷锁》里面任性妄为不计后果的菲利普,到月亮和六便士里面抛弃现有的安稳幸福生活去追寻理想,而且完全不考虑人生处境的画家。前者,菲利普总算最后过上了老婆孩子热炕头有好工作的俗世意义上的好生活,而后者,画家死掉了,好在身后获得了极大的名望。
  说起来,毛姆不愿意给他们安排一个乔布斯的美满结局,然而也不算后爸。前者菲利普听从内心,爱干嘛干嘛,貌似在几年的摸爬滚打中确实体会到了不少,虽然有过穷的露宿街头的日子,最后好歹也获得了幸福。后者画家既然无所谓名利,舒适对他也毫无意义,因此死掉也好,死后获得极大的追捧也好,对他本人来说既谈不上悲哀也谈不上快乐,顶多是回报一个讥笑而已。
  那么对于读者来说,实在是叉叉有风险,叉叉需谨慎。生活未必如毛姆,搞不好让你露宿街头之后生病死掉。而你又未必如画家,能够有着坚毅的内心,俗世中的道德荣誉和思想感情能完全不萦绕于心,端的是潇洒坚毅。
  毛姆本人还是倾向于过追逐内心的生活的。在《月亮和六便士》中,他讲到了一个莫名其妙抛去好职位到一个穷地方过将将好的人生的医生,虽然只是穿插的一个小故事,但是已经可以看出作者的倾向,是持肯定态度的。
  总之,无非是各人选择的人生。你若内心不够强大,那还是老实过一个普通人的人生,有着普通的追求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开头有一段,文艺人士欢聚一堂,评点他人作品,畅所欲言,那语言态度跟学术会议时候大家的表现相当一致。
  
  原来看电影blue,我就不明白男主为什么会钟情于潜水,以至于宁愿消失在大海中。这又是一个因为迷恋而让人不理解的故事。
  
  梦想终究是我不理解的东西。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作家就是这样的,给你描绘一个不同寻常、让你可望而不可及的人或世界,其实他自己应该也只是艳羡和佩服,也希望自己能打破现实的束缚、社会的狭隘吧。
  我羡慕书中的那个画家,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可以为了自己想要的不顾一切。其实这个不顾一切在平常人看来是一切,而在他的眼里一文不值。
  看完这本书的人,心中多少应该会有些波澜,我尝试着去追随自己的本心,问问自己是否也有什么可以为之奋斗终身而且不顾一切的。结果,我很沮丧。
  我是最平凡的上班族之一,因为工作的弹性制度,所以通常都会较晚下班,没事就来公司加加班,久而久之,除了加班就不知道在工作之余可以干点什么了~多么地悲哀,居然连点娱乐的欲望都没有!想想,其实每天都是在逼迫自己做一些事,告诉自己应该这么做,所以就这么做了,到底是否是自己想要的,已经被完全忽略了。
  这本书提醒了我,应该去努力去训中自己灵魂的支撑点,去尝试、去探索自己灵魂深处的追求,然后放手去做。到时候只盼自己能再回想起“月亮和六便士”这本书,放下对别人眼光的在意、放下对物质生活的欲望、放下一切与那个终点不相干的装饰品......
  但打破现实社会中圈住我们的围栏岂是那么容易的?容易也就没有毛姆的这本著作了。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He lives at another level”。电影《Big Night》有这样一句台词,查尔斯让我
  
  想起这句台词。别人的人生是在不断做加法,他却在做减法。人的每一种身份都是一种自我绑架,唯有
  
  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所以查尔斯拒绝再做“丈夫”、“爸爸”、“朋友”、“同事”、“英国人”,他甩掉
  
  一个一个身份,如同脱去一层一层衣服,最后一抬脚,赤身裸体踏进内心召唤的冰窟窿里去。小说里的
  
  那个“我”问他:“难道你不爱你的孩子们吗?”他说:“我对他们没有特殊感情。”;“我”再问他:“难
  
  道你连爱情都不需要吗?”他说:“爱情只会干扰我画画。”别人也许会同情他的穷困潦倒,他拿起画笔
  
  时,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君王。
  
                                          -------------------------刘瑜 《送你一颗子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一个看似荒诞的追梦,带给三个女人爱或是折磨抑或灾难,造就一个天才。毛姆总在旁观,却也将人性摊开来说。敬畏着画家守住灵魂中的梦不顾一切的勇气,目睹着每个看客的讥讽抑或赞赏,每一个人恰如同在画家的话中,赤裸裸,单纯善良,世俗虚伪,迟钝麻木,疯狂不羁,男人女人,灵魂人性总是矛盾复杂。但伟大的艺术家却又纯粹的很,世界就在心中,别无他求,不理外物。大抵人总有嵌入骨髓的不同的追求,也恰恰决定了嵌入骨髓的人性,复杂纷繁,永远无法评判是非对错,再美好也有瑕疵,再肮脏也有闪光,再不可理喻也合乎自身,殊途同归,却给世界留下截然不同的精彩或感叹。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每个人都应对自己百分百负责。
  
  天才画家其实已经履行了他的责任。 按理 妻子和孩子没有丝毫理由要求他留下 。他是属于自己的 。
  
  “抛弃妻子”也只是社会给他的界定。
  
  社会是一个残害人们意志的群体,有着它各类该与不该的限制。
  作为独立的个体,我们有权利追求自己喜欢的生活。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8-29 17:38:47 | 只看该作者
      首先,我觉得一个人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无比笃定内心的想法这种事,是非常值得庆幸的,甭管Ta想要的是名利这种物质层面的东西,还是真爱、自由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有一部电影叫《午夜巴塞罗那》,讲两个女人去巴塞罗那旅行的故事,她们一个无比清楚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另一个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
      只知道不想要什么而对想要什么却不甚明了的女人,大多是心如杂草的女人。因为不知道想要什么,于是不断去尝试,尝试之后发现这仍然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再次去尝试,人生就走在这样一种不停尝试却永远无法让自己满意的路上。
      当然并不是说不停去尝试这种事不好,没准儿试来试去最后发现,这种不安于现状的探索本身,才是自己最想要的东西。但是在现实层面,则必须承担这种不停追寻从不歇脚的后果,很有可能是博而不专,什么都懂一点儿,但这一点点儿却不足以安身立命,于是一日屌丝终身屌丝。
      这就牵扯到我想说的第二点,能无怨无悔地遵循自己笃定的内心,敢于冲破世俗的桎梏,能够忽略世俗的眼光,只为实现心中所想并且乐于其中,享受这个过程,是更了不起的。
      如此,哪怕一辈子只能混个屌丝,也是个快乐的屌丝。
      如此,哪怕名利双收的代价是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位子也做的心安理得。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7 02:37 , Processed in 0.04343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