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大道说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座城池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1#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讲述了韩寒的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是最记忆犹新的部分。对我来说,估计到了毕业工作后,才会对大学生活有说不出来的感觉...
  那是韩寒的生活,狠精彩,平民点...
  我的估计会比韩寒的还要平民点吧!!!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2#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高二的时候看过很多遍。前几天又看了一遍。
  发觉总是看不腻。笑料百出。
  当然这只是用来过下瘾而已。
  至于韩兄所描写的这个城市。
  在讥笑的背后却仿佛让我看到有些悲壮。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3#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特喜欢韩寒没事干在那儿贫嘴。每一页都有笑点。
  记得扑火那一段特别搞笑,还有卖包子的,打群架的,都特别无厘头,哈哈。就是结尾有点仓促,估计是编辑催搞了吧,呵呵。
  韩寒现在是专业赛车手兼职写手了,出作品慢而且没有以前那么讲究了,有点惋惜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4#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我有时候会做梦。醒来之后却无法记清其中的情节。只是隐约觉得自己经历了一些东西,留下一些情绪,如氤氲的水汽萦绕心头,最后也随时光流逝消失不见。
      一座城池,圈住一个梦。
      两个逃亡者。他们不确定是谁杀了那个人。其实他们甚至不确定那人是否真的死了。只是因为看到呼啸而来的警车。他们的记忆混乱。他们丢失了记忆。他们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
      这是一座疯狂的城市。城市中的人蜂拥般的去观看化工厂的爆炸。在发现政府瘫痪之后,人们开始互相抢劫。
      他在这个城市中一睡两三天并做各种奇怪的梦。试图通过梦境重新拼接自己的记忆。他想起了那个女孩。那个即使被扒手扒一百次仍然会相信世界美好的女孩。在这疯狂的城市。他对她最后的记忆是一场车祸。他对她说那个司机不会死。而那个司机最后却死了。他相信这个女孩会永远相信他。他相信这个女孩无比的喜欢他。他相信那三棵电线杆上刻的是我爱你。而事实上电线杆上刻的是大笨蛋。而事实上女孩最后也换了电话而没如他以为的那样会一直等他。
      但他仍然相信这女孩是喜欢他的。只是在女孩眼中他只是一个想法。就如同女孩在他眼中也只是一个
  想法。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在和一个自己的想法飞奔。
      后来,他发现,他从来都是把他想的代替事实,然后用事实代替没发生的。”
      那么,什么是事实?什么是没发生的?
      是我们在做梦,抑或是我们只是一个梦境中的一部分?
      有人说,梦境如水中倒影,风一吹就会摇摇欲坠。然而我们这个世界难道也不如倒影一般,一旦被一种情绪笼罩就开始变化颜色吗?或是五彩缤纷。或是灰黑阴郁。
      我们醒来又沉醉。一切终将过去。只有一些情绪留在心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5#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关于选择有许许多多,
  
  比如郭敬明和韩寒
  
  比如张爱玲和琼瑶
  
  比如谭咏麟和张国荣
  
  比如李宇春和周笔畅
  
  
  
  有个讨论关于韩寒和郭敬明
  
  韩寒很愤青,他高二就退学,郭敬明则不然,他千辛万苦从四川考到上海
  
  当年一志愿不是复旦而是厦门大学,结果落到了上海大学
  
  韩寒的收入全都赛车去了,还借给了朋友,有人说自己没钱的时候就责怪自己没有朋友像韩寒
  
  郭敬明则不然,他很会经营自己,他同琼瑶一样,不是作家,是个商人。
  
  做他的朋友的那群人无一不是对他的事业有推波助澜之用。
  
  
  
  如果非让我一言以蔽之,那么嫁人要如韩寒,不然纵使郭小四有亿万家财,他也会跟你来个婚前财产公证,你也休想从他那得到一分钱。
  
  但是生子还是如郭小四吧,韩寒这样的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不让人省心,倒是很有杨过之风。
  
  
  
  那么郭四维同学像谁呢
  
  说出来不怕四迷们骂,我觉得也就是个陈友谅。
  
  
  
  但是张爱玲死在公寓里多日才被发现,琼瑶阿姨到现在还笑吟吟的拍着偶像剧,毁人不倦着。
  
  Allan虽然有一妻一妾,可是他们的徒众们都在为他开脱,就想问问那些女fans们,你们老公也这样效仿你偶像,你也为他说好话么?但也好过gg迷们现在只能天人永隔,即便他是gay中极品。
  
  
  
  李宇春和周笔畅,都出唱片,都有公司支持,还未见出高下。
  
  一曲梨花香让我惊艳,周笔畅却鲜有进步。
  
  
  做人有很多方式,郭敬明是一种,韩寒是另一种。
  
  他们都是80后的极端
  
  另一些极端代表,是张柏芝陈冠希。
  
  不极端的代表就是两人的徒众笔伐口诛在各大bbs上,耗费自己无谓的青春,把银子心甘情愿的贡献给两大教主。
  
  
  
  也许郭敬明们和韩寒们都没得选择,生活推动他们成了今天的样子,好与坏不是那么泾渭分明。
  
  
  
  
  
  有个成语,叫做渔翁得利。
  
  是两个渔翁。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6#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对于韩寒的前期作品还是值得推敲的
  但是自从光荣日以来我觉得真的是符合他那句“为了赚钱嘛写点书”。诚实啊,一座城池是我看的他至今最后一本让我还有兴趣读下去的书,幽默一成不变,尖锐到极端的讽刺。呵呵。
  还记得说喝鸡汤那点。
  这着实是一碗心灵鸡汤啊。
  
  从细微蔓延出生活的本质,又有点高于生活,不错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7#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这是韩寒迄今最满意的作品,一部代表他文学创作最高水准的里程碑式著作.
  
  我觉得,的确是这样。
  韩寒,一直都是个很热闹的名字,爱他的人爱得要死,不爱他的,恨的要死。
  
  曾经,由于某个人的关系,开始读韩寒的书。
  一直觉得韩寒是个厉害的人,谈不上喜欢他的人,但是喜欢他的生活方式,想什么就做什么,真是令人羡慕。
  韩寒批评了余秋雨,于是被大家唾骂。其实,我也一直觉得余秋雨不怎么样,他简直就是文学界的流氓,但是我说话,肯定是激不起任何浪花的。
  
  说到这本书,我真的觉得很不错,不知道怎么形容,他把太多太多人性里丑陋的部分,赤裸裸的展现出来了。刚刚看的时候,也许会觉得很好笑,但是自己想想,就会发现,你笑的,何尝不是你自己。。。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8#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我竟然对韩寒的《一座城池》产生好感。这不对,韩寒这后八十作家,并不是我的年代,干嘛我会喜欢上呢?
  
  我不喜欢他的成名作《三重门》觉得中学生生活他写得无聊,做作。《长安乱》开始出现的一些成熟的笑料和油,幽默感(如果你不当它们是,没关系),我也就很喜欢,可是《长安乱》的结尾草草收场,有点乱。
  
  《一座城池》,我相当喜欢它的开场,一开场就一主人翁“我”从火车进城,来到一个不知名的小地方。
  
      火车慢慢停下。这又是一个全新的地方。
  
      地方不似商品,全新总是不好。虽然中国每地各有不同,但是火车站是一样的乱。火车再往前,缓缓穿过一片棚户区。透过绿色玻璃,时间如同往回走。头上一架飞机飞过,硕大的国航标志在我眼前划过。国航还没有坠过机呢,我想,这真是信心保障。其实也不一定,坠机是一定会有的事情,未来已经安排好,只是还没有发生,所以每一批坐国航飞机的人只
      是在无限期地逼近这个时刻而已。
  
  先后就被店长和出租车司机”黑”。看似乎要和友人会合,但是又不知道有人藏身之处,即也人生地不熟。总免不了充满感慨,一座城市的当下史,就这样被写了出来。
  
      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组织。必须打一个公用电话。我绕火车站一圈,发现所有的公用电话亭都被摧毁。情况最好的也仅仅是亭在电话已不存,还不如把玻璃漆黑了改成公用厕所。迫不得已只好在路边找了一家杂货铺,铺里的电话旁边写着:
  
      IP电话,长途电话三角一分钟。
  
      我上去,说:“我不打长途,我打这城里的电话号码。”
  
      老板利索地掏出一部移动电话,说:“用这个,这个是好灵通。”
  
      我问:“好使不好使?”
  
      老板说:“没问题,只要你站着别动,信号绝对好。”
  
      我立定,拨打电话。
  
      拨半天没动静。
  
      老板说:“你站的朝向不对。你看,这城里的发射站在那头,你要面对那座塔站。”
  
      我说:“这信号又不是靠我的脸接收的,天线不还是朝着老地方嘛!”
  
      老板说:“不定的,不定的。”
  
      于是我转过脸朝向远处最高的一栋建筑。老板过来把我的头按下去,说:“低点低点,天线冲那儿。”
  
      电话终于接通,我问:“健叔,你在哪里?”
  
      电话里说:“你从火车站看,有没有看见最高的一座塔?”
  
      我说:“看见了,我脑袋正冲着。”
  
      电话里说:“好,看看塔左边有一栋高楼,是这里最好的宾馆,叫‘世贸新天地国际帝景豪庭花园酒店’。”
  
      我扭头一看,电话顿时断了。
  
      我说:“老板,这又断了。”
  
      老板说:“年轻人,打电话就是定不下心,东看看西看看。这信号能好吗?”
  
      我问:“多少钱?”
  
      老板说:“四十。”
  
      我马上把掏出来的两张一块钱收进钱包,说:“不至于吧,长途都三毛一分钟,我没打长途也没说超过一分钟啊。”
  
      老板说:“是啊,你打长途就是这个价钱。用手机打,一个电话十元,没通的也算。我这成本高,还得充电。”
  
      我说:“你这也太黑了。”
  
      老板一指右手边,说:“没看见这是火车站吗?快掏钱。”
  
      这时屋里出来两个人,同时叫道:“爹,怎么回事?”
  
      我想,完了,还是掏钱吧,这一定是个道上世家,当时想好了以后要干这个,所以打手都一生生下了两个。
  
      结完钱,我叫上一辆小面,去往城里最繁华的酒店。小面是我在车站附近芸芸众面之中挑选的翻新情况比较良好的一辆。因在来到这里前,我也做了一阵子倒车生意,对眼前一字排开的面的之新旧程度有着很深的理解。我知道我选的这辆很可能车况还不如边上没翻新且在言语间还不断掉漆的那辆,不过还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外表美丽的。男人啊男人,都是这样!罢了,反正只要能到目的地就行了。上车前我问好司机,谈好十元车费,颠颠簸簸地终于到了那个地方,下车顺手给了司机十块钱。
  
      司机说:“老板,怎么才十块啊?”
  
      我问:“那要多少?”
  
      司机说:“老板,这么远怎么也要三十啊!”
  
      我说:“这不是说好的吗?”
  
      司机说:“先把你骗上车再说嘛,我在敲诈你懂不?”
  
      我愣了一下,回想数十年光阴,没碰到过那么直接而坦诚的人。我说:“我服了你,不给怎么样?”
  
      司机说:“不给我削你。”
  
      我一听是东北来的,马上掏出三十,说:“我服了我服了。”
  
      定下脚步,环顾四周。他奶奶的,这是哪里?!我叹了一口气。周围的建筑是那样中国、那样随意,高的高,低的低,新的新,老的老,自顾自。我定在原地忽然无限悲伤。
  
  小说看下去,都是大学生和城市怪相。中国人多,在小说中总是出现一大群围观的人民,但是就没有人会去理会到底发生什么事,大都就只是旁观。
  
  《一座城池》写城市和人,带有神秘色彩(城市为什么会突然爆炸?“我”为什么会有那么抽象走不完的梦?)。当然也少不了年轻人的奇想 - 泡妞。名车的幻想。网络公司。无所事事。都是每一个中国青年正在经历中的事情。
  
  韩寒的《一座城池》读起来其实有点无聊,但是就是这些无聊和不确定,正好反映中国时下青年,向往大城市生活(王超说不明白为什么“我”和建叔会从上海逃来这种小地方生活),追求外国生活品质(新张霸级超市)以及国际酒店业在中国的侵略(大妈的旅社)等等。
  
  可是,这座城市在最后来一个恐怖袭击似的爆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市民到处乱抢东西无政府状态,也可以视作为大部分城镇在长期生活压抑之下的一种解放的意味。
  
  这是“我”和“永久妹妹”才开始产生了感情。
  
  
  http://jinjang.com/seven/?p=956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9#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声明一下,博客的那篇也是我的. 此外本书评也不算太敏感.只是把大家可能没想到的地方挖掘出来, 大家分析到的在此就不提了.
   
      <一座城池>看完了,我用以下几个字概括本书的中心: 信仰危机下随时一触即崩的中国社会. 何以见得呢? 让我们先从书的结尾处看起.
    
    在书的末尾,一场更大的火灾尽显人间百态,人的面目混乱狰狞,社会的不公平和人隐藏在心底的丑陋一触即发,而导火索仅仅是一场火灾. 别以为这多么夸张,最近一系列事件,再远一点89年的那场都与此如此相似.
    
    大家还记得吗? 书的末尾有这样一段
    “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是这样的不牢靠,我们生存所必需的阳光和温度都来自一个距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也不知道这个火球什么时候会灭掉——它孤零零地挂在天上,并不像放在桌上那样让人感觉放心塌实。它灭了,我们也灭了……找的太阳公公啊。
    
    这太阳是什么?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个太阳,但现在的温度都来自离我们亿万公里远的大火球.我们的温度应该来自心中的太阳啊!这就是我们的信仰缺失. 在信仰危机下,社会会因一个小小的事件陷入混乱.那这些信仰危机和社会弊病在本书中体现在哪里呢?
    
    梦中那些以公谋私的警察,给健叔看病的医生,在大荣公寓下的店铺着火时救火的老太太遭到人的鄙夷以及消防员说的话,呼唤和平友爱的行为艺术家阿雄被人们冷嘲热讽,朴实单纯的同桌最终跳楼,无望的小客栈和路面结冰后在桥下欢欣鼓舞的人们和吊车师傅都是社会不同层面的缩影。此外,文中插叙了几个人物,我过去的两个女友,一个带着小资的虚荣,在金钱至上的“上流社会”鬼混,精神不入流但却属于上流社会,一句“你就没有上流社会的命”充分显现其有着阶级优越感,对“中下层社会”不屑一顾,笑贫不笑娼,这又是一个社会阶层间矛盾的缩影;另一个是典型的房奴,带着浓厚功利的爱情,这一切现象都渐渐造就了真情的荒漠。这一切就是我们社会的截面. 所有层出不穷的荒诞也预示着一场更大的荒诞上演.
    
    仔细看这本书的朋友一定会有一个疑问,我两次穿越树林是不是故弄玄虚? 其实不是, 这在全书中起了微妙作用。让我们再回顾一下,第一次穿越树林时我们住在大荣公寓,金钱逐渐耗尽。
    “晚上则完全是一个黑洞,虽然你背着身子,向前迈着脚步,却感觉后背被什么东西吸着,每一步都是退向后方。大荣公寓是我惟一能看见的有灯的建筑,我的脸正向着它,走的每一步也是无比的坚决,但感觉离它的距离渐渐遥远。突然间,仿佛穿过了空气中的什么障碍,大荣公寓出现在了眼前一百米的地方,脚步也终于变得实在了。” 这一段传神地刻画出“我”潜意识中的希望挣扎的感觉,生活希望渺茫,大荣公寓像海市蜃楼一样,离“我”越来越远的感觉。
    
    第二次穿越树林发生在我们和阿雄合作赚到了1000元资金后,初显生机时。但我们居然做起了不切实际的发财梦,恨不得马上咸鱼翻身,健叔甚至温饱思淫欲,想追永久妹妹,在这个背景下,我再一次在夜里进入树林时,居然觉得那座墙没了,正如我心中的那块枷锁没了一般,心中泛起希望的“我”又一次尝试着穿越树林,穿越了许久,居然碰到了墙,看来希望还是要在现实面前触礁啊。“我”用了很长时间,经过一番周折, 以为自己走到什么机密地,结果还是回到了公寓。可见“我”一定在原地瞎转。在希望中折腾了半天,其实并未走多远。现实不会因为你的希望而改变。而希望有多大,失望就有多大。果然,生意受挫,再次回到现实。随后,主人公们的命运没有下文,也无须下文,他们已卷入了一场浩劫狂欢的洪流中。
    
    以上就是我对此书的简要评述,全书荒诞而现实,就象一场梦境,不写你身边的绝对真实,可就能让你立即折射联想及身边的点点滴滴。作品的创作视角敏锐而锋利,也总是怀着贴切温和并隐含着巨大悲伤。将当今众多城池中隐匿着的种种不安全感与危机心态,在开放的想象与虚构之中呈现得出色甚至超前。
    
    最后,随着车队的到来,将一切回归如常,这是必然。 “忽然,我感觉身上暖了很多,我想,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体温。我转身,在她耳边说:‘你是害怕了吗,还是别的什么?’” 纵使世界再悲哀,人间温暖仍然在。在巨大的悲伤过后,一丝温暖悄然升起。这就是作者在大悲伤后给你的一丝温暖和亮色。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0#
发表于 2012-10-21 14:29:25 | 只看该作者
  久仰韩寒大名,一直未曾读过他的作品,没想到他的风格是这样的。
  哈哈,从看第一页开始笑,在图书馆里强忍着还是会笑出声来,不到50页就笑的流眼泪。太逗了,绝对的黑色幽默,多是对现实中不公平现象的一种极端的体现。前边有点像个故事,写到结尾处就看不太懂了,都是对他梦境的描述,不太明白。写作上还是略显稚嫩,毕竟年纪在那放着,不会太深刻,但是这种风格也不错。
  虽然浪费了一天的时间,还是很值的,至少看完后心情一直都很好。时不时能想起书中的语言,还是会微微笑着。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6 09:32 , Processed in 0.05056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