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悦读人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天天向上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九八四 - 书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1#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一直为了生活而在努力,却忽略了我们周围的环境,我们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才会变得愚昧。
   其实我们就如同书中的主人翁一般,在幻想生活,我们有勇气去面对现实,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性的,一种是:我们愚昧的生活,简单的平凡一生;一种是:追求真理,但却力不从心,远离自己的生活。
   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你喜欢的,或者不喜欢的,这才是唯一的价值所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2#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人性内容广泛并且力量巨大。
  老大哥及其权力集团的磨灭党员一切人性,不论好的坏的,是釜底抽薪,非常有效的政治手段。因为任何的人性成分一旦团结都足以破坏一个政权的稳固。
  
  奥威尔借这本书表达了对人性的绝望,即人性可以被种种身体与精神的酷刑最终消除。“他热爱老大哥”这一句结尾简直悲惨至极。无论你履行着多么艰难的自由思想实践或者怀揣着多么伟大的追求自由的理想,你总终会失败,彻底拜倒在强权暴行之下,心甘情愿地被奴役并以被奴役为荣。用剥夺生命来停止反抗是任何一个社会都会发生的事情,但独一无二的老大哥却用剥夺记忆,幻化现实的办法让你丢弃思想,脱胎换骨,改变信仰,最后因为对犯下的罪行羞愧难当而自觉走向统治者的枪口。
  
  Winston的投降折射了大部分人的投降。但Winston和那大部分的投降并不能反映所有的人类现象。Winston并不是最合适的反动人选。
  
  首先,他对自由的过度崇拜导致他轻信任何标榜自由的出路。他企图变卖基本的善良和正直去换取自由。O'Brein提出革命的代价时,Winston毫不犹豫地表明愿意去杀人,去破坏,去使人们腐化堕落,去往孩子的脸上泼硝强水。其实,Winston只剩下对自由的追求这一点点人性。
  
  其次,表面上看起来WInston和Julia爱得死去活来,但其实他们的爱情多多少少被战友般同仇敌忾的情感和对未来世界的盲目憧憬无限放大了。偷情给他们创造了一间自由的屋子。偷情也让他们感受到反抗和挑衅的快感。而当他们各自关入友爱部,一切都变得真实和敏感,许多膨胀的幻觉都被打破,这段气球式的爱情自然就变得微不足道了。他们的彼此背叛其实可以被看作两个士兵在战败后的分道扬镳。我不相信那是多么深刻的爱情。我个人认为真正的伟大爱情不会如此易碎。
  
  我还是相信即便身处于这样一个可怕的社会,总会有人,有一群人用人性的力量去改变他们的命运。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3#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同时看了《1984》和《Seven Pounds》,感觉对自己的冲击相当巨大。1984中的冷漠与绝望,Seven Pounds 中的温情与希望,同时在内心深处焦灼着。或许每一位哲人,都曾在这样的矛盾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也由你自己去判别。到底应该是温情脉脉地帮助他人,还是应该冷静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而不去沾惹是非。有一个故事说,我不为任何人说话,于是,当自己受害时,已经没有人可以帮我说话了。
      不顺心的事情很多,但我们应该放纵自己去发泄这些不满,还是应该去冷静地解决?这里看似我是在推崇第二个选择,可是,不!只有当你真正面对那样的情形时,才可以了解到我所说的两难之境。我甚至有时开始怀疑,怀疑,我们的决断,是不是只能是某一个时段的决断。
      这有一点像是1984中的残酷。不是你可以经受得住任何考验,只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真正让你惧怕的考验?! 人,到底还有没有自己尊重自己的权利?!还有没有自己遵从自己自由的能力?!
      不要用一个简单的答案去回答。或许,看过1984后,你能明白我所说的感受。
      可同样是这样,在Seven Pounds中,我似乎又看到了人性的自由与希望。
      但,在这样的两部作品中,一个是有着迫害环境的,一个是开明的社会,他们到底还具不具备可比性?! 人性的自由,个人的尊重与自爱。在如今这个相对理想的时代,这一切我们都可以自己维护着自己的珍贵。可如果社会真的变成了1984中的残酷呢?!
      到那个时刻,人类还有没有自信去冲破束缚,冲破绝望,开启希望?!
      还记得《肖申克的救赎》中所说的,希望,是一个好东西。
      可如果面对这1984那样的社会呢?!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4#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年少时看过这本书,感觉不佳,只记得故事艰涩,文字繁冗。直到最近的时局,让我有种似曾相识的熟稔。一番搜索记忆,才锁定曾有这么一本书。于是又找来仔细看将过去。这才明白,不是书的问题,是看书的时间出了问题。
         温斯特身处一个看似荒诞无比实则极富政治寓意的特殊社会形态,集权巅峰下的精神高压、等级森严。其中最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个个鲜明的词汇,过去最多只是为之莞尔,到了今天,它们终于大放光彩——“英社”、“新话”、“双重思想”,等等,听起来抽象,仔细琢磨,意味深长。经典之所以是经典,正是揭露了亘古不变的真理。比如,剥离了敏感词的互联网,不正在构建“新话”语境?曾用来影射老大哥的《1984》,现在貌似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脑袋来戴这顶帽子,或许我们能赢得这份荣耀。如果其中所论证的集权政治的发展趋势果然成立,那么我们终将迎来那个有趣的时代,从目前稳健的前进步伐中也可看出一些端倪。
         英国是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其国民性正面的东西并不明显。与日耳曼的严谨、俄罗斯的野心、美利坚的自由、大和的谦恭、高丽的激昂相比,人们只知道英国佬的刻板与保守。但其长期的发展速度与蕴藏的增长潜力,又让我们很难承认其只拥有殖民的家底。或许从乔治的这本旷世之作中,我们能看出一丝的不同寻常。他们,有很强的思辨意识与能力,这个经历盛极而衰的民族,不像我们,要么自怨自艾,要么只会翻老黄历,他们活得很清醒、很冷静、很透彻,智慧地选择了一条附加值最高的发展道路,没有资源透支,没有环境恶化,更没有廉价劳动力。从这个意义上,《1984》中的大洋国、欧亚国、东亚国更像是在嘲弄现在如日中天的超级大国。你们,已经被我们,看到了底……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5#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由于这部书是中英文双本,于是被某个洗黑钱的银行职员拿去了。辉哥花了几十大洋买的书就这样劳燕纷飞,仅以此代表全中国人民表示强烈谴责。  书非借不能读也,于是这个赠送的书我就没怎么看,只是粗略的看了几页,实在太严重太讽刺了,1946年就能写出未来几十年的情况,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共产主义思想起源的英法德这些国家最终没有选择这条道路的原因之一,洞悉了人性的贪婪与软弱。  以后有时间再通读全本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6#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这不是成心看得人想死吗!!
  
  ps:后来上译就狡猾了,不给合订了,分开出单行本,还是字巨小的那种简装普及版。发指!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7#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系统升级维护,
  签名档和名号修改功能暂停。
  日记功能暂停。
  相册添加暂停。
  “我说”功能暂时停用。
  现有的“我说”不能回复。
  暂停推荐站外地址。
  暂停推荐站内资源。
  
  
  我生于一九八四。
  我只有直立行走的权力。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8#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不是很喜欢的书。
  呵。
  风格类似鲁迅。
  
  你在一个圈子里,眼睁睁的编纂谎言为生,不断否定过去创造过去的工作,被监视的生活,不融洽的婚姻,越加匮乏的物质条件,好吧,倒霉透了,开始怀疑一切有所不满是很正常的。当然会试图去反叛。尽管已经39了。
  
  正在这个蠢蠢欲动的时候,遇到了女神——“你知道吗?你有过越多的男人我就更加不可自拔的爱上你。”就是字面的意思,那些禁锢的现实快去死吧,让把性爱视作“党的任务”党的木偶老婆去死吧,只不过想沉迷肉体沉迷欲望,就让恪守陈规的脑袋瓜子也放放风吧,真tm的爽透了,这才是人生嘛。党员也是会羡慕群众的啊。因为群众和动物都是不受规矩管束的啊。呵呵。
  谁料,最不被防备的房东,经营着那些个在灰白世界惊空乍起迤逦的旧物们和闪耀着被埋葬的文明勾引着无数觉知党员前来犯险的违禁品们的老头子,竟然是个思想警察。
  
  要死了。
  哦,不对,是要被蒸发了。
  一经消失,被改动的历史便再没有你存在的痕迹,人们只相信资料,只关心"大佬"的指令、“勃勃生气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的新闻和永远不够用的物资,没有人会意识到你的消失,或者说人们早已学会什么是应该记住应该忘记的潜规则。
  
  却是被关到友爱部。是这个名字吗?是吧,反正在这个黑白的世界什么都是颠倒的,只要是同义词有什么关系。啊,也不是,词汇越来越少了呢,同义词都要消失了呢。反正吧这个部负责给犯错的党员洗脑,怎么洗的我可以没兴趣细看,反正结果只有2个:要么被蒸发,要么被放出来,咱们的主人公是后者,满脸泪流一脸虔诚的高叫着“大佬万岁,大佬我爱你!”被放出来啦~他又回到正常的社会变成一名合格哦不,是优秀的编织历史的党员啦!真高兴啊!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9#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招供不是出卖。无论你说的还是做的什么都无所谓。有所谓的是感情。如果他们能使我不再爱你-那才是真正的出卖。
  
  等级社会只有在贫困和无知的基础上才能存在。
  
  寡头政体的唯一可靠基础是集体主义。财富和特权如为共同所有,则最容易保卫。所谓“取消私有制”,实际上意味着把财富集中到比以前更少得多的一批人手中;不同的知识:新主人是一个集团,而不是一批个人。
  
  寡头政体的关键不是父子相传,而是死人加于活人身上的一种世界观,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一个统治集团只要能够指定它的接班人就是一个统治集团。
  
  双重思想意味着在一个人的思想中同时保持并且接受两种相互矛盾的认识的能力。
  
  这绝对是恐怖小说,不是盗墓、分尸、杀人或者生化危机的那种恐怖,而是一种精神控制的恐怖小说,较之前者的物质性的恐惧,这小说绝对是从制度上和精神上的恐惧。使得人不再能称之为人。从没想过集体主义能演化成如此恐怖的制度,也没想过党这个词汇能是如此恐怖,过去也能修改,思想也可控制。但最恐怖的是总也觉得从这小说中看到了某些熟悉东西的存在。

来自: 豆瓣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0#
发表于 2012-11-6 10:52:11 | 只看该作者
         《一九八四》描写了一个可怕的高度独裁的社会。极少数的核心党人统治着一切,甚至包括思想。这里宣扬自由和民主,而外围党人却要对自己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眼神和语气负责。条件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包括梦中。这里没有历史,一秒以前亲历的事都有可能从未发生过。就像一句口号,谁能统治未来,就统治了现在,统治了现在就控制了过去。没有什么可为历史作证,包括人本身。能作证的都从未存在过了。这里的二加二不一定等于四,而一些人却很容易用自己的逻辑算出二加二等于四以外的数字。这里总是艰辛的劳动却是低下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却在数字上不断提高,总之绝对比过去好。人们只为不知所以的对外战争狂热、游行、仇恨,即使战争的对象都会在眨眼间改变。每个人都只有最简单的表情,没有友情,更谈不上爱情,就连夫妻也只是最普通的同志关系。
  
         这样对我来说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可怕,和统治者能使很多人意识不到可怕。只有极少数人还保持着没有逻辑甚至有些混乱的怀疑。
  
         现在我提出三个问题,我们忠于什么?什么能控制我们?为什么无论如何人总会生活下去?我好像回答不了这些问题,最多也只是自己胡思乱想罢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忠于什么,我们忠于一个政党?忠于国家?忠于爱情?忠于真理?好像都不能作为问题的答案。至于为什么不能,我只能说好像都过于间接而没有触及本质。我想,我们只忠于自己的原始感情。对于原始感情,我解释不清楚我的想法,但我打个小比方,或许能模糊的说明一下。一个正常人,当用针去扎他,他就会感到疼痛,进而就会产生不想这样的感觉,就像吃到糖果,会产生希望这样一样。这里不强调单纯的疼和甜这种实在的知觉,而是知觉和产生的意念之间的东西,这或许能够表达出我对原始感情的认识。这样一来,人好像都是自私的,不会忠于外物了。其实,人对外部事物是会有“疼”和“甜”而远不止这些这样的观念的,进而就会产生想与不想的意念。对于某些事物人几乎是有着先天性的原始感情的。所以我们忠于什么就一目了然了,具体说也可以理解了。
  
         对于第二个问题什么能控制我们,我想把人缩小到正常人这个范围来回答。人是会思考、有思想思维的,对此我解释不了为什么,但是每个人都会相信,而且思考归根结底还是独立的。再加上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人只忠于自己的原始感情,就不难想象什么能控制我们。就算得不出答案,至少也能说明外部事物是不可能控制我们的,最多也只是做出了影响。假如一事物试图控制人,控制人的行为,控制衣食住行,语言交流等等是完全可以的。还会歪曲事实,粉饰真理来误导人,以致让人产生错误的认识,这也可以,但这也仅仅是不断地改变外物进而对人施加控制的。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触及到人的本质感情,其实这也是无法办到的。所以对本质以外的控制即使在一段时间能做到几近完全的控制,到头来等同于一无所作做,毫无意义。毕竟人和时间都存在,而且不曾改变什么。所以一切外部控制终将被打破,除非它是人默认的既定事物,我把它具体为人所趋于的事物了。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无论如何人总会活下去,我可不愿深入的讨论下去,即使它很有意义。人都是坚强质朴的,具有着根本而又复杂的感情。或许人会意识到黑暗,经受着巨大的痛苦,但太阳总是温暖明亮的,而且落下还会升起,花鸟草虫都在,风雨雷电也会定时到来,空气仍然允许呼吸,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活下去。这个问题提的是多么多余,答案我却非常喜欢。况且只有生活下去第二个问题乃至所有的问题才有答案。只要人和时间都在而且一直都在,一切都会向着最美好,就是绝大多数人所感受到得最美好的方向发展,到达一个从不会产生为什么无论如何人总会活下去这样愚蠢的问题的世界。
  

来自: 豆瓣

网站地图|小黑屋|Archiver|DoThinkings 悦书籍,思人生   

GMT+8, 2024-6-27 02:59 , Processed in 0.044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