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荒野孤舟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天天向上
时间:
2013-5-24 01:08
标题:
荒野孤舟 - 书评
本书是梭罗在他家乡附近的缅因森林里的旅行日记。
启发梭罗写下这些观察日记的,是该地区的原始风貌。在缅因森林里,只有几个伐木工人和农民,印度安人和野生动物,有大片无人居住的处女地。没人比梭罗更加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41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沙迎风
时间:
2013-8-17 11:34
文/杜伟华
译序
“如果一个人因为喜欢树林,每天在树林里度过半日时光,那他可能被人看作是流浪汉;可要是他全天做个投机者,锯光树木,让大地光秃秃,人们却会把他看成是勤勉进取的好公民。” ——梭罗
梭罗是一个寂寞、恬静、智慧的人,常愿与山林湖泊为伴。他全名亨利·戴维·梭罗,1817年7月12日生于马萨诸赛州的康科德,1862年5月6日病逝于故乡,年仅44岁。他是19世纪美国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哲学家,著有散文集《瓦尔登湖》、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以及其他游记和几百万字的日记等。梭罗也是一位环保主义者、素食者、隐士,他教过书,造过船,修过篱笆墙,制过铅笔,当过土地测量员,终生单身。他的个人生活过得极其简单,他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服务于他那试验般的人生。可以说,他是现代社会的头陀、修士。
1837年,梭罗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到康科德当教师,并在那里结识了在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颇受其超验主义的影响。1845年,梭罗来到离康科德不远的瓦尔登湖畔,尝试过一种简简单单的隐居生活。他向《小妇人》的作者露意莎·梅·奥尔柯特借来一柄斧头,孤身一人在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建造了一座小木屋。他在那里度过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并将这两年多的生活记录在1854年出版的散文集《瓦尔登湖》一书中。《瓦尔登湖》中描述的对于自然的观察,建立在社会批评和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上。对于梭罗来说,自然观察不是目的,而是进行哲学思考、实践人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
除了瓦尔登湖,梭罗对缅因的森林也因缘深厚。他曾于1846年、1853年和1857年三游缅因森林,并根据第一次的旅行创作了《缅因森林》(1848年出版)。本书《荒野泛舟》取自他第三次游缅因森林的日记,是梭罗死后从其日记中整理出版的。那次旅行从1857年7月20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3日,同行者有其好友爱德华霍尔和印第安向导乔玻里斯。梭罗在日记中记录了缅因州广袤的森林、壮阔的湖泊和旖旎的河畔风光,其间夹杂着他对人生、哲理以及人类文明对自然影响(砍伐森林以及修建堤坝等)的感悟。他还叙述了同伴走失、印第安人生病和猎鹿等旅途轶事。梭罗的语言简洁明快,清新自然,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的真挚情怀。
梭罗曾在日记中说道,“我必须承认,若问我对于社会我有了什么作为,对于人类我已致送了什么佳音,我实在寒酸得很。无疑我的寒酸不是没有原因,我的无所建树也并非没有理由。我就在想望着把我的生命的财富献给人们,真正地给他们最珍贵的礼物。我要在贝壳中培养出珍珠来,为他们酿制生命之蜜。我要阳光转射到公共福利上来。我没有财富要隐藏。我没有私人的东西。我的特异功能就是要为公众服务。惟有这个功能是我的私有财产。任何人都是可以天真的,因而是富有的。我含蕴并养育着珍珠,直到它完美之时。”虽然梭罗毕业名校后没有去追逐名利、建功立业,但他却留给我们一串串最宝贵、最光洁的珍珠,而《荒野泛舟》就是其中的一颗。
梭罗在康科德教书之时,常常带学生到河上旅行,在户外上课、野餐,让学生受到“以大自然为课堂,以万物为教材”的生活教育。我们无缘成为这种先生的弟子,而且缅因的森林远隔千山万水,且时过境迁,所以我们不妨缓缓展开这本书,和梭罗一道来一次精神之旅吧!读着梭罗乘着印第安独木舟顺流之下,您说不定会想到《与朱元思书》,“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这也是梭罗所希望的。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