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宇宙大心灵
时间:
2012-5-31 17:05
标题:
三体II - 黑暗森林 - 书评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9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陈涛$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是我读过的长篇科幻小说中最棒的,当然这有一些小小的爱国主义在里面,但主要还是对大刘(刘慈欣)文笔和想象力的欣赏。大刘的作品我基本上全都读过,对他的风格很熟悉,很喜欢沉浸在他描绘的世界中。
第一次读《三体》,是从第一部连载于《科幻世界》开始的。第二部是用 iPhone 下载了电子书在上下班路上读的,第三部是2011年春节放假期间买了正版书读的。
时隔多年,我利用每天的业余时间,在 Kindle 上重读了《三体》三部曲。有一些新的感想:
第一部只算是铺垫,让读者了解故事背景,对于叙事有些乏味,记得第一次读的时候都快失去兴趣,一些章节几乎略过,一目十行匆匆而过。但对整个故事还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期待后续的故事。
第二部是最像小说的一部,结构完整,节奏完美,情节扣人心弦,有欲罢不能的感觉,让读者恨不得一口气读完。而读完之后确实心情澎湃,思绪万千,不断回味那些跨越两个世纪的对弈和战斗。
第三部,完全是在挑战想象力的极限,从零维到十维空间的描述,还有空间曲率驱动技术,改变宇宙规律、降低光速,还有跨越几千万年的时间和几百光年的空间,读完之后,再面对现实,顿时觉得世界的狭小和生命的渺小,在时间面前的无助和脆弱。
具体的剧情我就不提了,有兴趣的朋友自会知道,没兴趣的朋友无需知道。
来自:
豆瓣
作者:
Aptx$
时间:
2012-8-22 17:54
读完三体II,很有畅快之感。在读三体III之前,把I II的某些想法和疑问写下来,看看是否在III中得到了解答。总体感觉,三体系列是非常well grounded的,科幻色彩中带有很强的现实感,简直就是几百年后回过来看到的历史(至少也是可能性之一)。据说这被称为“硬科幻”。
I不觉得特别出彩,大体意思的文革时期有人不满社会现状,在偶然和外星球三体世界取得联系后,不顾偶然的接线员的阻止,向外星球透露了地球坐标,通过外星球的干预来改变社会的现状,是为三体组织。组织内思想有很大差异,但不同程度上认可和外星球的接触,从师夷长技到完全投靠。地球联军发现了三体组织,借助纳比刀技术,无声无息的对三体组织造成重创。但三体世界到底还是要来侵略了,并率先通过智子来干预实验,根本上阻止了科学理论的进步。三体舰队会于几百年后到达地球。I到此。
II构思之精巧,情节的出于意料又合乎逻辑,人物的个性鲜明,小处故事的精彩,实在让我大呼过瘾。面壁计划的想法,各面壁人的设想的表面和实质,罗辑的隐居,寻求梦境中的女孩,对180年后社会的设想,水滴的赤壁空间之战,对章北海和史强以及邻里三人的人物描写,外逃舰队的手足相残,宇宙社会学和黑暗森林理论,并基于此理论的对抗三体的办法,很有让人眼前一新的感觉。
重点讲讲黑暗森林理论,我不是很完全了解。在我看来,其两个公理很类似经济学的人的理性和资源稀缺的“公理”,另两个概念:猜疑链类似博弈论中的common knowledge缺失的翻版,再加上communication的缺乏和不可验证性;技术的跳跃就是字面概念,说技术发展是非线性的。导出的结果是,宇宙社会如黑暗森林,首先不要暴露自己,其次要率先消灭发现的文明。其逻辑推演,见原文中罗辑和史强的对话。
首先感觉猜疑链和技术跳跃的假定太强了。一旦两个文明发生交际,表示善恶和合作可能的communication是否可行,如博弈论中的starting small和repeated game,是否真的完全不可行;其次技术的跳跃必然有其过程和规律,如理论的发展,不是说超越就超越的。我的一个设想,一旦两个文明发生交际,如果差别足够大,如地球和三体世界,高级文明或许不需要立即消灭低级文明,有没有可能通过starting small的合作以及控制对方技术进步的手段(如智子)来控制或奴役对方;如发展接近,是否有对称实力的震慑还实现共存,如美苏的核威慑及三体II的结局。
其次,其理论是否合适于文明数超过2的情况:第一,消灭对手可能暴露自己;第二,留着对手有控制第三方的可能性(秦国和齐国)或共同对抗第三方的可能性(魏赵韩三国)。如果文明存在密度高,第二点很可能发生,贸然消灭对手可能引起的连锁反应必须考虑,即使第三方的存在只是假想的条件下;如果密度低,给定中间巨大的缓冲带,消灭对手或许也不完全是最cost saving的选择。对这种类似于多人博弈的情况,或许书中提到的独立性假设可以解决(见罗辑和叶文洁的对话)。
然后,黑暗森林的理论,在地球上有例子否?人类社会,唐汉和西域,蒙古和中原,似乎都不是很好的例子;欧洲对南美的侵略扩张倒是有点意思。人类和动物,东北虎等生物的灭绝和家禽家畜的被奴役,似乎也不是很好的例子。莫非宇宙空间中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广阔,是理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最后,即使想消灭对手,派大队的舰队也不见得是最优决策。(我忘记I中是否提到为何,是三体世界借机会移民吗)多派几点水滴貌似就够了,或者直接把地球的坐标公布出去好了。先保持观察或许也更有效。
好吧,想多了。希望III中有所解答。
来自:
豆瓣
作者:
动荡不$
时间:
2012-8-22 17:54
大刘的书里面展现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实在是让我等叹为观止不由得感叹:
人跟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猪的差距还要大啊!
不过感觉这本书最大的缺点就在于
剧情不够集中,而且一会儿说道罗辑一会儿又花了很大的篇幅说三个面壁者的故事,结构很是松散啊!
来自:
豆瓣
作者:
neo$
时间:
2012-8-22 17:54
刘慈欣宇宙法则:“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这决定了生物间的冲突矛盾是必然的。是大爱如佛还是适者生存?选择前者的民族将让步甚至毁灭,选择后者的民族将茁壮进而生存。生存条件的有限性决定对一方的宽容就是对另一方的残忍,对竞争者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人活着从来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去爱世间一切宽容一切等于抛却责任,从客观上决定了大爱如佛是不可能的,可以怜悯众生,但那对生存毫无意义,作为凡人的我们亦无计可施,除了遁世~不争,让自身寂灭毫无他法,人人如此,世界将停滞,世间将从此无人。刘慈欣对女性的看法是有问题的,他认为关键时候主持大局的还是那种男子汉,高仓健式的男人,杀伐决断,有能力并敢于承担。在一个无神论的世界里,生存是第一要义,适者生存而非善者生存,行善以及对世界秩序的维护是强者的权利。最后再引一句大刘的名言——失去人性失去很多,失去兽性失去一切!
来自:
豆瓣
作者:
愤怒的$
时间:
2012-8-22 17:54
这几个月被大刘的书搞的浑浑噩噩,以为自己站到了宇宙高度,发现人类的未来是无比黑暗和步履阑珊的。一直思考关于猜疑链的问题,今天晚上又是彻夜难眠,起来把大刘的书又看了一遍。发现还是多思考的好!
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书中的猜疑链(引用书中的句子,说猜疑链前需要引入几个概念):
一、宇宙公理:
(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二、简洁宇宙模型:
假设宇宙是由2个相距100光年的具有文明的星球组成,其他均不存在。
三、文明善恶
善和恶这类字眼放到科学中是不严谨的,所以需要对它们的含义加以限制:善意就是指不主动攻击和消灭其他文明,恶意则相反。
好了 有了以上三个前提我们可以继续进行猜疑链的说明了。
宇宙是很大,但生命更大!这就是第二条公理所表明的。宇宙的物质总量基本恒定,但生命却以指数增长!指数是数学中的魔鬼,如果海中有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细菌,半小时分裂一次,只要有足够的养料,几天之内它的后代就能填满地球上所有的海洋。不要让人类和三体世界给你造成错觉,这两个文明是很小,但它们只是处于文明的婴儿阶段,只要文明掌握的技术超过了某个阈值,生命在宇宙中的扩张是很恐怖的。比如说,就按人类目前的航行速度,一百万年后地球文明就可以挤满整个银河系。一百万年,按宇宙尺度只是很短的时间啊。不用从长远看,现在整个宇宙已经是一个生存死局了!正像希恩斯所说,文明很可能几十亿年前就在宇宙中萌发了,从现在的迹象看,宇宙可能已经被挤满了,谁也不知道银河系和整个宇宙现在还有多少空地方,还有多少没被占用的资源。
不同生命性质的文明间需占有不同的资源,所以宇宙文明的资源分配可能分成相互平行的很多层次,从碳基生命、硅基生命直至恒星生命和电磁生命,所需的资源基本包括了宇宙间所有的物质形态,各层所涉及的资源大部分互不干扰,但也有重叠。
现在我们分别把这两个文明世界称做你和我的文明(简洁宇宙假设),两个世界相距遥远,就算一百光年吧。你探测到了我的存在。但不知道更详细的情况,而我完全不知道体的存在。
你已经知道了我这个文明在宇宙中的存在,下面就请考虑你对于我有什么选择。请注意,这个过程中要时刻牢记宇宙文明公理,还要时刻考虑太空中的环境和距离尺度。
我选择与你交流?
如果这样做,你就要注意自己付出的代价:你暴露了自己的存在。是,这在宇宙中不是一件小事。;有各种程度的暴露:最强的暴露是使我得知你在星际的精确坐标,其次是让我知道你的大致方向,最弱的暴露是仅仅让我得知你在宇宙中的存在。但即使是最弱的暴露也有可能使我搜索并找到你。既然你能够探知我的存在,我当然也有可能找到你,从技术发展角度看,这只是个时间问题。
可是,我可以冒一下险与你交流,如果你是恶意的,那算我倒霉;如果你是善意的,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交流,最后联合成一个更大的善意文明。
;好,我们到了关键之处。下面再回到宇宙文明公理上来:即使我是善意文明,我是否能够在交流开始时就判断休也是善意的呢?
;当然不行,这违反第一条公理。
那么,在我收到你的交流信号后,我该怎么办?;你当然应该首先判断我是善意还是恶意,如果是恶意,你消灭我;如果是善意,我们继续交流。
在地球上是可以的,但在宇宙中不行,下面我们引入一个重要概念:猜疑链:如果你认为我是善意的,这并不是你感到安全的理由,因为按照第一条公理,善意文明并不能预先把别的文明也想成善意的,所以,你现在还不知道我是怎么认为你的,你不知道我认为你是善意还是恶意;进一步,即使你知道我把你也想象成善意的,我也知道你把我想象成善意的,但是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我怎么想你怎么想我的,挺绕的是不是?这才是第三层,这个逻辑可以一直向前延伸,没完没了。这就是猜疑链。
这种东西在地球上是见不到的。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猜疑链只能延伸一至两层就会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链则可能延伸得很长,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战役那样的事已经发生了。
希望上面的各位已经看懂了,在看懂的基础上,我想说的其实在下面。一直以来我都觉得大刘的这段论证很完美,貌似研究外星人的机构真的应该把猜疑链之类的归结到一门学科(宇宙社会学)上去,而且上面的完全可以成为经典教科书。可是今天突然顿悟,发现大刘的理论是不完全的,因为少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前提。
这个假设前提就是:
四、两个文明的科学技术等级比较接近且不能对对方进行有效监视和物质传输。
假设在简洁宇宙中,其中一个是地球,且地球的科技水平已经可以轻松实现远程物质传输(即科技水平解决时间空间问题),那么就将自己一方的生存空间扩大到100光年之内,且具有监视和迅速移动的科技水平,而另一文明起步较晚,也就和现在咱们的水平差不多的话,猜疑链是有可能被瓦解的。
总之,猜疑链要想形成并导致一个文明干掉另一个文明,必须同时满足双方的均信息不对称,但是同时有一份得知另一方存在在这个宇宙的前提下,才能形成。
一点拙见,不喜勿喷。谢谢~
来自:
豆瓣
作者:
别扯好$
时间:
2012-8-22 17:54
黑暗森林理论不怎么神,但是指出了通讯延时,有点意思。技术爆炸也没什么,从宇宙尺度看这些技术发展不过是把石头玩得更好更精而已,不能算是跃进。
作者神就神在很多技术细节和情节都很让人信服,而且文笔也不错,时不时写出一些总结性的、象征性的、哲理的、移情的句子。对场景的描写如临其境,对心理的描写让人感同身受。让人信服的技术细节比如电脑病毒杀人,这段很有意思,也很能得到技术人士的认同。让人信服的情节比如章北海驾船逃跑,在前面大段心理描写的铺垫下,显得既突然又能让人信服。但是有些地方废话也蛮多了,有凑字嫌疑,不如第一本那么紧凑。比如逻辑和想象的美女在一起那段,估计是他哪个青春作家红颜知己帮他带笔的。
作者对未来的想象力可以说非常超群,我看过的所有好莱坞所谓的科幻片与这系列比起来,都弱爆了。也许是作者的设定非常好,好莱坞片子一般都是已经打起来了,其实没打起来有时更有看头,就像诸葛亮送司马懿女人衣服一样。看得出,作者也很喜欢三国演义,可是在谋略方面,罗贯中更厉害。
还有就是不知道为什么人类技术发展了,就完全不害怕外星人了,而且是所有人都不害怕,小百姓被蒙蔽了也就算了,高层领导难道也不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给岁月以文明?越文明的话,观点的多样性应该越多才对。
最后几十页太突然了,我觉得三体人意志力也太弱了点,我本来期待这种对抗是一种与三体人特性相关的、逻辑完美的大回转骗局,可惜这么糊弄一下就结束了。而且三体人不可能就这么随便放过逻辑啊,关乎到三体文明的续存的问题,怎么可能这么大意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还是乌$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里,最爱这一部。无奈我这个文科生那么喜欢偏逻辑性的硬科幻。虽然看的一知半解,对专业性很高的解释听的也云里雾里。可能就是因为这种不明白,才让我更执迷于这种理性的海洋里。
宇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圈,任何时候都不能暴露自己的坐标。知与不知,只在一刹那。杀与不杀,也在一瞬间。
看了这部书,让我重新审视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可能不光是地球人,真个宇宙高级生物生来都就是残忍,多疑的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默罕默$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II的内容从科幻渐向博弈论倾斜,读来也是挺有意思的:比如黑暗森林的难题,黑暗森林总是存在,但黑暗森林并非总是邪恶森林,在无法判断对方善恶的前提下,己方的行为与什么有关?又如何了解对方对己方的判断,从而判断对方的决策?
忽略心理的博弈论只是纸上谈兵,那么人类心理和外星生物的心理又会有什么异同?又会怎样影响彼此的决策?技术的先进真的决定成败吗?
有意思的课题。
来自:
豆瓣
作者:
随便$
时间:
2012-8-22 17:54
再一次打破自己的牢笼,这么晚来写一篇这样的书评,是因为我刚刚看完这本书。
诚然,整本书用悬疑小说(我最近非常喜欢用类型小说这个来对于小说进行无耻的分类)的笔法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宇宙间假定、但貌似非常有道理的所谓真理。
黑暗森林
其实我觉得这个道理的实质并不在于前两条的所谓公理,更在于所谓猜疑链的悖论,其本质在于,我们真的无法获取彼此的真实想法,对于我们这种想法和交流有偏差的生物来说,由此及彼,对于与我们接触的任何生物,我们都能产生猜疑感,但是,别忘记了,既然宇宙中可以存在非碳基生物、甚至可能存在恒星生物、电磁生物,你又怎么知道他们也有具有彼此之间的猜疑感呢?
书中有一个看似非常合理、但是漏洞巨大的地方,我也是刚刚反应过来。既然三体人是一种,用想法进行交流,无法隐瞒或者说隐瞒很难的生物。连一开始体会我们的所谓权谋都很困难,那么他们是怎么在我们人类之前就懂得黑暗森林的道理的,是如何去理解猜疑链的?这实在让人费解。
好吧,无论是谁,都是百密一疏的,我想作者也是如此吧,我总觉得一本书写完之后就跟作者没有关系了,它就像那宇宙中黑暗的星舰文明一样,已经脱离了地球母亲的怀抱了,哈哈。
对于最后的结局,我也想说,支撑你走完的不能总结为爱吧?应该是希望。只是这个希望的结果是得到爱,当然从这个角度来说,说是爱也不是不合适,不是吗?但是,仍然,我还是觉得用 希望 这个词来总结更好,因为有的人,他们的希望不是爱,不仅仅是爱,不一定是爱。
所有的科幻,所有的奇幻,讲述的都不仅仅是未来、过去、幻想,它在意的还是我们自身,人类的这个社会,您将如何走去,这关系着我们的每一个人,而我们的每一个人也在改变着这一切。加油吧,少年们。
来自:
豆瓣
作者:
懒人蕉$
时间:
2012-8-22 17:54
全书我感想最深的地方莫过于那段关于逃跑主义的描写。谁走谁留是一个大问题。以我从学校收到的教育,也就是东方,甚至是中国的教育来说,集体主义,为了集体而牺牲个人,看起来应该是非常理所当然的问题,所以毫无疑问应该选择身体智力能力最优秀的人作为人类文明最后的火种,不应该存在任何争议。但是书中的描写确恰恰相反。按照西方,或者是美国的价值观,每个人的生存权是一样的,不存在因为身体智力的差异而有高低贵贱。这估计就是西方和东方普世价值的不同吧。很难想像一个如此崇尚精英能力至上的美国在人权上会那么地大公无私一视同仁,而印象中应该是集体主义为先,经过了无数次阶级斗争,按理说阶级差异应该早就被消灭了的中国,人们的潜意识里人与人之间的等级观念却依然根深蒂固。当然,这两种普世价值都有存在的理由和依据,并无优劣对错之分,但却实很让人深思。
来自:
豆瓣
作者:
duoduo$
时间:
2012-8-22 17:54
人 物 表
罗 辑 本书主人公,杨冬的高中同学,在清华大学教授社会学,面壁者四号
章北海 太空军高技术战略研究室成员,“自然选择”号执行舰长
史 强 地球防务安全部成员,多次负责罗辑安保工作
弗里德里克泰勒 前任美国国防部长,面壁者一号
曼努尔雷迪亚兹 委内瑞拉总统,面壁者二号
比尔希恩斯 获诺贝尔物理学和生理学两项提名,曾任欧盟主席,面壁者三号
叶文洁 杨冬之母,清华大学天体物理学教授,地球三体运动最高统帅,宇宙社会学的奠基人
丁 仪 杨冬之夫,宏原子的发现者,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
山杉惠子 西恩斯之妻,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
常伟思 三体危机初期太空军政治部主任
乔治斐兹罗 哈勃二号空间望远镜控制中心军事负责人
艾伯特林格 哈勃二号空间望远镜控制中心首席科学家
萨 伊 三体危机初期担任联合国秘书长
坎 特 联合国官员,负责罗辑与行星防御理事会的日常联络
庄 颜 中央美院本科毕业生
东方延绪 “自然选择”号舰长,太空新人类
来自:
豆瓣
作者:
豆饼$
时间:
2012-8-22 17:54
对于《三体》,我是无法写书评的,因为段位不够。作为一个二流学校中文系混出来的文学青年,小说稍复杂一点就看不懂的半吊子科幻爱好者,我是无法做出什么有营养的评论的,在这小说面前,我的立场就是脑残粉的立场。
我是一个普通的阅读者,支持一本书,支持某一个作者,这个奖那个奖的我不会在乎,是不是有大手作序写书评我也不在乎,我也不像那些专业人士那样,会从社会啦人文啦什么角度去评价,一个普通的读者能够做到的,给与作者的最大敬意,就是掏自己的腰包买他的正版书,而且真心地赞一声,写的真好看。一部通俗小说,不管她背后有什么样的哲理也好思考也好,阅读性始终是一,其他的都是零。我是读者,能够分享的,就是自己的阅读体验。
我向大刘致敬,感谢他创造了《三体》,这是我这几年来看过的最好看的科幻小说之一,也是我这几年来能够一遍遍阅读而不至于絮烦的小说之一,我买过两次实体书,第一套丢了,又买了第二次,全都是正版,我根本就不是一个有钱人,但是这份付出是值得的。
大刘通过这本书,给了读者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是造物,但这个世界的生命力,似乎超出了他的控制,朝着一个谁都不能预测的方向飞奔而去。刘慈欣惯有的宏大叙事和设定,被他挥洒到了峰顶。他并不是没有短板和硬伤,比如其中描写的社会政治形态,以及爱情,但当我沉迷于眼花缭乱的世界时,这些硬伤被选择性忽略了。他搭的还是积木,却是巨大的积木,时间,空间,都已经超出了我们惯常所见的范围,,当我为着眼前展开的一幅幅画卷着迷的时候,我已经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大刘的脑残粉阵营。
读到第三遍的时候,我已经不再关注情节和画面,而是关注体验。第一遍阅读时,我跟的是作者的上帝视角,对于人类的命运,前途的未知,我充满了好奇和兴趣;第二遍的时候,开始试着让自己进入每个角色的视角,幻想自己如果是小说中的人物,将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幻想自己如果是生活在某个年代的人,会有怎样的命运,这样的设身处地的想象让我这一次的阅读充满恐惧与新奇;
第三次的阅读,我重新回到上帝视角,看着这几百年的文明史,看着人类和三体人的一轮又一轮的争斗,这其中每一个个体的困惑,迷茫,希望,联想起最后的结局,突然读到一种异样的苍凉。我们的星系和星球像是这个宇宙的一粒尘埃,但是对于我们的每一个个体而言,它们就是全部了。我们的维度,我们的时间,显得如此微不足道,但是对于我们的一生来说,也就像是永恒了。思维跟着文字扩展到无限大,然后缩回到中国北方的一个小城,缩回到30层写字楼的一个小隔间里。我环顾四周,有一种无言的感慨。
这就是三体带给我的,我只是一个很平凡的人,碌碌终生中的俗人一枚,却因一本小说,得以越过自己的边界,向外张望过一眼,因这一眼,生活有了略微的不同。
大刘,我向你致敬。
来自:
豆瓣
作者:
蓝紫柴$
时间:
2012-8-22 17:54
看完后很震惊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请尊重创作者的劳动,勿提供下载信息、或转载他人的文章。
为了鼓励有益的分享, 少于50字的评论将在前页论坛里发表。
如果评论涉及电影和小说的结局和关键情节,请勾选“有关键情节透露”。豆瓣将显示
来自:
豆瓣
作者:
扮鱼吃$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是一部伟大的科幻小说,之所以用上伟大是因为我觉得这本书完全配得上这个评价。目前国内对其的评价说是中国科幻小说的巅峰之作,没有之一。即使考虑到国内外文化等的差异,《三体》在国际的科幻小说领域也应该是最顶尖的一小部分之一。
既然为科幻小说,首先说说它的科幻内容。虽为幻想类小说,但科幻小说其实并不好写。你不能让主人公结个印就爆个大火球术,也不能受了点刺激就小宇宙爆发,总之一切都得在科学的框架下进行,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作者的发挥。现今的科幻类小说,大体的题材无外乎机器人,外星人,超级电脑,时空旅行等等,有着极强的新意的小说很少。但是这些科幻的创意在《三体》中被用到了极限。《三体》第一部刚出来时没有实体书,是以连载的形式出版,开篇就描写了很多违反最具本物理定律的“神迹”,甚至包括宇宙本身的闪烁等等,那时候和一些同学讨论过原因,网上也有各种猜测,但是当大刘最终揭示智子工程时,我还是深深被震撼到了,就我所看到的任何一个解释都不足以和其相比。类似的还有很多,比如第二部中的“水滴”,第三部里的低光速黑洞等等,不仅从未在其他作品里见过,连想都没有想到过。看三体的感觉就像一个自觉已经窥得门径的程序员初看高纳德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时的感觉是一样的,你觉得精妙的想法在书里总有比你更好的,而且俯拾皆是。
另一方面,《三体》是一部纯粹的科幻小说。这里的纯粹说的是其科幻的骨架。有不少科幻小说,包括一些很精彩的作品,科幻只是故事发生的一个舞台,是可以被剥离的。以太空歌剧类小说为例,如果我们把里面的星舰换做战车,把星空换做大地,把粒子束核弹等武器换做长矛,它完全可以使一部描写古代战争的小说。《三体》则不同,从其主线设定来讲,它只能发生在未来,无法通过类似的代换来使其成为一部历史或现实题材的小说,这也是《三体》引人入胜的原因之一。
此外,《三体》还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里面还蕴藏了大量社会人文方面的探讨。最明显的就是其主线,“黑暗森林”状态的设定。我猜想大刘应该不是第一个有这种想法的人,但是我肯定大刘是第一个将费米悖论的这个解释阐述到如此地步的人。他不仅类似于数学中的公理给“黑暗森林”的理论提出了社会学基础,还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推论,得到了“黑暗森林”的必然性推论,不得不说是很有说服力的。在此之前,我个人对于费米悖论也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大刘几乎说服了我这个事情就是这个样子的。而且在《三体》之后,更有专门的学者对其进行学术层面的探讨,并有学术论文问世,这大概也是科幻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例子了。
除掉主线,《三体》里人文的思考还有很多,如民主和专职各自的利弊,极端环境下的人性等等,这里不再继续剧透了。总之,《三体》是一部极为难得的小说,其价值绝不限于消遣读物。说到科幻国内总是感觉非主流,其实国外也一样,唯一例外的是美国。在那里科幻是很流行的,很多科幻小说家是各个科研领域的大牛,很多名校科幻也很畅销,同样美国也是现在世界上科技创新最发达的国家,其间的关系不言自明。有时候觉得国内的研究整体太务实,缺少的就是这种天马行空般的灵气。但在《三体》之后,科幻终于开始悄悄兴起,在主流文学占有一席之地,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不只是昙花一现。也希望后人在讲起中国科幻时会想到这部里程碑式的作品。
来自:
豆瓣
作者:
念书去$
时间:
2012-8-22 17:54
不得不佩服作者宏大的想象能力和超脱的宇宙观,他的黑暗森林理论的确是一个存在于小到质子微生物大到平行宇宙的普世价值.在这个价值被时间认可之后,就产生了小说第三部的改变规律的意愿.我预测第三部结尾是我们生存的宇宙最终由于几大规律坍缩消失,相似的故事会重新呈现其他在平行宇宙中..
来自:
豆瓣
作者:
just$
时间:
2012-8-22 17:54
其实,作者还是挺有想象力的,但我觉得第二部没有第一部精彩。
颂扬这部作品的人太多了,我就不罗嗦这本书的优点了,谈谈希望改进的地方。
除了罗辑之外,其他的面壁者都太概念化、模式化,典型为了陪衬主角而存在,人物性格细节不丰满。
关于爱情,是不是中国男人都喜欢清纯完美的类型呢?刘欣慈对于美女的描写基本都是男的对女的一厢情愿的钟情,女生则异乎寻常的完美。事实上,美丽没有那么绝对的标准,只有成长和经历才能让人越来越有魅力,人物应该更个性化,而不仅仅是只有外在的美貌。
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太多了,整体有些松散。
这里面,还是大史更可爱一些,遗憾结尾没给他出场的机会;叶文洁是个神奇的人物,不仅引来了外星人,还在只言片语间就给罗辑点明了抵御外星人的办法,这个成长于文革的女人简直不同凡响。
来自:
豆瓣
作者:
新乐$
时间:
2012-8-22 17:54
看科幻书的不适和障碍,对于我来说,科幻小说建立的各种物理情景和知识离我有一定的距离,虽然理科出身,但是我对这些东西确实不够敏感,与之伴随的就是会有微微的跳出感,我更感兴趣的不是科幻小说里对各种未来科技和社会图景的描述,而是这本书里所建立起来的逻辑和思想基础,以及整个的推理过程。对各种专业术语,我采取的办法就是直接忽略。
关于三体,没有看黑暗森林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体一是在电子书上看的,死神永生都是朋友的纸质书,看完了书就不愿意再去看电子书上的黑暗森林,于是偏偏就漏了二,这个遗憾还是在电子书上得到了弥补,和很多人一样,我看电子书比较没有感觉,总觉得那个东西更多是消遣,不适合严肃的思考,与作者进行对话,而且电子书不如纸质书随意的大范围翻页查找验证那么方便,电子书一般是躺在床上看,有些一闪而过的很精彩的想法也因为没有及时记录下来就真的一闪而过。这本黑暗森林从开始看到结束用了两天的时间,大部分是在车上和昨晚今晚两个晚上,有些很精彩的内容看完后再去记录描述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在脑子中构想出她在生活中的出现,一点点勾画她,每一个细节,她所生活的环境,她的生活经历,她的教育经历,他的家庭环境,她的衣着打扮,她竖起来的马尾辫,她小时候受到的委屈,成长中的挫折……所有这些无微不至的细节构成了最后的她。当她被构建出来,就真的存在了,她就一直陪着我,生活在我周围,我同她对话,和她谈心,陪她吃饭,天冷了嘱咐她多添衣服,生活中因为她有了色彩。
面壁者计划本身的逻辑是个很有意思的一个悖论,当一个人被选为面壁者,他就陷入到这样一个诡异可怕的规则中,所有的行为都源于人心理的不可知性,行为与心理真实所想产生的不对应是面壁计划的根本逻辑,面壁者的所有行为在这个逻辑下都有了合法性的基础。而破壁者所要做的就是猜测面壁者的真实意图。四位面壁者,第一位试图用球状闪电杀死自己军队将其变为量子态,然后再反杀三体舰队,违背了人类的伦理。第二位制造威力更大的恒星级核弹与三体同归于尽,结果人类用石头结束了他的生命,因为大家显然不想死。第三位想要突破大脑运算限制,通过提升人类智力来提升科技发展速度,依次对抗三体的文明,也因为智子的封锁而失败。而第四位面壁者罗辑只不过是发现了宇宙的丛林法则,并借用了这个法则威胁三体世界。自始至终,只有他被视作三体世界真正的威胁。
最重要的面壁者罗辑表现出的反逻辑一面也很有意思。这个名字很有意思,罗辑和逻辑谐音,罗辑是个科学家,其思维方式自然是逻辑的,宇宙社会学就是建立在数理推论基础上的,但是他的生活方式中显然是一个非逻辑者,及时行乐,讲责任视作一种负担。在最后,罗辑用逻辑建立起了对抗三体世界的终极武器,将三体世界的坐标发送到黑暗森林作为筹码,他选择的地方是自己老师的墓地,支撑起他的也是自身对爱的信念,他认为人类没能发现黑暗森林的秘密也是源于人类有爱,不愿意用险恶的前提去揣测宇宙的森林法则。但作者显然也表达了最爱的渴望,在最后,也表达了对宇宙中超越森林法则爱的期待。
在黑暗森林中有关于未来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描述,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结构和思维方式,现在少数几个大国并立被更平均的分布打破,出现了宇宙社会,两者并行,人类开始在地下发展,信息与生活的交互无处不在,更加智能化的社会,但是那会儿的人类也已经在很多方面退化,敏锐的反应力,即时的思考学习能力等。刘慈欣在香港书展的一个讲座上,提到科幻小说家其实是在进行思想实验,建立一个规则,对各种可能性进行测试,在他们自己的构建的世界中对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等方方面面提出设想,甚至用各种规则进行检验。三体世界中对于建立在两个假设和猜疑链、技术爆炸基础上的宇宙社会学非常有意思,用这么简单的定理、如此严密的推理竟然就推导出了宇宙生存的基本法则。
关于未来人的变化,三体给出了很精彩的描述:在三体世界中,未来的人会在某些方面发生退化,在一些方面进化,退化的包括运动能力,在《技术时代的人类心灵》这本书里提到,各种技术工具是对人类身体不足的一种补充和替代,人类的历史发展其实是在不断用各种工具替代身体器官的过程,我们用各种车代替了腿的行走,用越来越复杂的工具代替了原始粗糙的表达,人类大脑越来越发达,而相应的身体越来越孱弱,随着技术大爆炸,智力在其中发挥作用会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工具替代了人类自身的身体运动,随之而来的可能就是脑容量可能会变大,而身体肌肉会发生萎缩。另外,在身材上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太空舰队中,由于低重力的作用,那里的人身材更高更瘦一些。在相貌上,未来人的面孔会更加精致,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是美女帅哥,相貌的差异会减少,用来识别彼此的可能是生物学特征,如指纹、声音、瞳孔,在这点上,我比较认同,比起我出生时候灰头土脸的样子,现在的孩子精致了很多,当然这是建立在家庭条件基础上的,不过,我总觉得这种精致的打扮和保养会慢慢累积反映到后代身上。
三体的黑暗森林和死神永生中都有对人类陷入绝境的描述,在黑暗森 林里更多一些,恒星舰队在缺少补给和燃料时产生的心理问题,“部分人死还是全部人死”,这在已有的伦理道德体系中是个无解的问题,原有的规范不能解决问题,新的规则还在萌芽状态,舰队的崩溃状态像是浓雾一样散播在每一个人心中,但是这时有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没有人说破,所有人选择了沉默,这种内心的争斗和纠缠沉默才能最好的表达了。这里用了亚当夏娃蛇的类比简直是太妙了,旧世界已经崩溃,新世界还未诞生,那只蛇在引诱着,把世界往他的方向带领,人只是顺从了自己的本能。第二个崩溃,水滴像子弹穿透薄纸一样一层层毁灭人类所有的太空战斗力,那些压根没有设想过的结果清晰的呈现在眼前时,原有的狂妄和自信瞬间崩溃,随之而来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混乱,表现出了两个极端,逃离和放纵,这个可以用弗洛伊德那套精神分析理论里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很好的解释,这本身就是一体两面的东西。
科幻小说就像是个思想实验,所有的内容建构在一些不证自明的假设上,在这个假设基础上建构起一个庞大的世界,在世界中发生的故事尤其内在的逻辑和合理性,作者所做的,只能是忠实的去描述,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乱加以涂改。从这个意义上讲,科幻小说是个很有意思的存在。
来自:
豆瓣
作者:
愤怒的$
时间:
2012-8-22 17:54
刚刚看完三体2,激动,佩服,对刘欣慈的小说和他的构想深深的折服。本想明天再写读书笔记发到豆瓣,转而一下睡一觉之后的我肯定不会写下一根毛线的。所以我还是趁着躺在床上激动的心情还无法平静的时候留下我读过这本书的痕迹,以及实现我对作者的诺言——写下一篇读书本笔记是对作者起码的尊重。(垃圾的作品老子不会写读书笔记,因为那种为只挣版税的混蛋在浪费我的生命。)
先写在前面,要完全理解三体2,就必须对三体1有个大概的了解,我不打算在这里说太多三体1,因为它相对与2来说,真的稚嫩太多,但是在刚刚看完的三体2中,我真的觉得这是自己以前从没有过的体验,你会惊讶于这本书的知识含量,哲学深度,编排顺序,更重要的是它的构思。
老实说我也是个很挑剔的读者,平时动不动对一些书破口乱喷(有些确实垃圾),但是这本2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感觉。
先说知识量的问题吧,庞大科学用词不是关键,关键的是能用一两个比喻让你明白这是什么意思!如果这不能让你折服的话,我就再说一下一些哲学深度的东西,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如何写作的讨论,和正常人一样我一直以为写作就是编嘛,有什么了不起的,这东西是个人应该都会,只要肯努力,大家都能成为作家,刘老师用生动的篇幅告诉你,写作绝对是个技术工种,而且还伴有”病态”,其实这个病态很难解释,按照普罗大众来说是人格分裂,但其实又不是那么回事,因为只有文学天赋高的的人才有可能得这种”人格分裂”,看的有点乱吧?哲学问题是有点不太好说各种滋味,还是看完这本书,你再品味一下。
接下来是关于爱情,”每个人都的爱情都沉醉于自己的梦中情人,现实的恋人是自己幻想出来的梦中情人的相似者,如果哪天你跟他分开了,那也仅仅是因为现实和你想象的情人不一致了,仅此而已。”这样断章取义的拿出一段,难免有些单薄的说明作者的水平,但是作者前面还有很多铺垫,让你绝对不会简单的理解爱情。
其实这些都是小亮点,故事的设计才是王牌,其中有五个核心亮点,以主角为首的的四个人为了躲避智子无孔不入的监视,被成为了”面壁者”,于此之外就有相信外星人为王,被外星人扶植的”破壁者”,每次的破壁都成为一次小高潮,还有量乱另外的一个军官成为另一条线,最终发展为下本书的引子。在全书的最后,估计还剩不到10页我都觉得最后剩下的男主角肯定无法挽回了。以为答案可能会在第三部书才说明,谁知峰回路转。插一句,相信你看到上句话,会绝对觉得我是个sb,这种套路多常见,相信我,你看完了会有同样的感觉。
我相信这本书之所以能够打动我的一个原因就是,你无法知道下一刻故事是怎么发展的,并不是像那种白痴小说突然有什么未知的超能力出现,而是让你后知后觉,意料之外,却又合情合理的感觉,一点都不觉得枯燥难懂,反而能刺激你更快的知道发生了什么。另一个吸引我的原因应该是全篇的构思如此精密,高潮迭起却又安排的异常合理,没有一丝让你觉得不合理的地方,根本不想是那种连载的小说,今天编点明天再编点,整体性特别的明显,这点也让我对作者更加钦佩。
要说的基本上说完了,再次感谢作者给了我这样一顿丰盛的精神大餐,虽然这本书是我借同学的,基本上没给您创造什么效益,另外,感谢梁文道先生,正是由于他的推荐我才能看到这么好的系列小说。最后引用文中的以一句话以于大家共勉: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来自:
豆瓣
作者:
天淋清$
时间:
2012-8-22 17:54
宇宙社会学中的猜疑链 to囚徒之间的博弈 to语言和思维 to我想到了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
分析哲学在解决日常语言的问题方面我不是很了解,但是我欣赏大刘和我膜拜维特根斯坦的理由是内在一致的。
自说自话的集体讨论(不管是有意无意)实在让我厌烦,问题是,有解决的办法吗?
来自:
豆瓣
作者:
榕十三$
时间:
2012-8-22 17:54
刘慈欣在《暗黑森林》中所描写的爱情观,对我这样的女性读者来说是零分。
男性作者对女性的描写通常都太生硬,这是似乎个无法修正的遗憾。当然,作者在书中表达出对女性的高度尊重,女性角色在情节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罗辑和庄颜之间的感情描写始终浮浅而乏味,可以理解的是:对女人的品味和爱情的浪漫并不可能作为一本科幻小说的重点。刘慈欣所注重的是爱的意义,“爱”不仅指爱情,还包含了对生命、对文明、对和平的爱。
这“爱”最终拯救了地球。
首先是几个宅男向我极力推荐了这套书,当我知道了这书是科幻题材后,我表示兴趣不大。后来得知小说中所描述的矛盾起源于文革斗争,我认为很奇妙——首先这一定是一本好看的小说,然后才是一本好看的科幻小说,这才决定去看。
事实也印证了我的想法,书中引用了大量物理概念和科技术语,都是为情节做服务,因此并未让人在阅读方面产生障碍,无论天体物理的详尽描述还是对未来科技的畅想,最终都回归到对“人性”的探讨上。
如果不是出现了三体危机,罗辑到死也只是个混吃等死的花花公子,他是个烂泥扶不上墙的享乐主义者,他不需要章北海的自律和责任感,也没有史强的侠气和正义感。
直到他得到了面壁者的特权,一介屌丝瞬间成为高帅富,他第一件事就是动用特权找了一处人间仙境,同样又用特权找到了心中的女神,没有一丝顾虑,没有一丝幻想过度到真实的障碍,不需要任何的努力争取,他们两个人就相爱了,妹子单纯美丽,只此一炮再无沧海,生完孩子的妹子仍然是少女的样子。
这就是学术男对女人的终极幻想罢。
直到书的结尾,庄颜都是一个非常合格的人质,重逢的欲望调动了罗辑所有的智慧和行动力。
《黑暗森林》用极大的篇幅去描述人类所经历的惊人的技术革新以及残酷的自我杀戮,屡次给人希望,却又一再无情毁灭。最终,在这本接近500页的书的末尾几页,主人公用联合国挟持自己妻儿那一套去挟持三体人,轻松获得了胜利。
爱、卑鄙、智慧这三点在终极对决中得到了高度的战略统一,对这样的高潮段落,我表示满意。
另:
《三体2》我刚读了个开头的时候,我那几个朋友就忍不住对我剧透说人类胜利了,罗辑用逻辑打败了三体人。我表示不可思议,无法想象个人思维怎样对抗外星智慧。后来他们提到了以聪明才智著称的另一位朋友:比如你和三个他打够级扑克,被记牌记得死去活来,结果你说你再让我进贡我就告老师咱俩赌钱。
嗯,再怎样的扑克高手都会跪的,人类真是好样儿的。
END
来自:
豆瓣
作者:
鳗鱼$
时间:
2012-8-22 17:54
从酒店正门迈出来就是浦东南路,我站在马路牙子上抬头看今晚的月亮,细弯钩,右下角点了一颗小小的星星。上海今天升温,傍晚的空气里蒸腾的满是春天的泥土和食堂的味道。出租车司机抱怨这个时间去浦西会堵得一塌糊涂还不如坐地铁,我望着窗外一句话都没有说。稍后我们都发现,这个方向无比惊人的一路畅通。
过了隧道先看见一个路牌写了“豫园2100米”,我想起那一年去杭州之前先到上海,赶上匪夷所思的冰雹天气,两个人站在公交站台上眼睁睁的看着雨水在面前积起来,没有雨具也无处可躲,皮鞋灌满了水,索性直接扔了,去街边买了双夹脚凉拖。当时进豫园的时候也没有雨,谁料想在里间就又赶上大暴雨,好在豫园的下水道系统历久弥新,站在亭子下面看外面雨水密的像一堵墙,脚下的落水则有条不紊默默隐去。
《三体三部曲》,此时我已经看完了十之八九。在早起的沙发上,在前往机场的出租车上,在候机大厅,在飞机上,在取行李时,在从机场前往酒店的出租车上,我一刻未停的翻阅。
昨天是刘未末的生日,前天是关老师的生日。
感时伤春了吗,这么多年了,我第一次在独自出行的路上感到了孤独。
以至于晚上在仙乐斯和刘未末吃串串的时候,她一直关切的问我“你是心情不好吗”——其实我觉得上海真的是各种洋气的要死,什么商场名字不好叫要取一个“仙乐斯”。我扮作会跳舞的文艺青年问她:“你还写东西吗?”如果这个时候我们身边有什么亲戚朋友听见我们的对话一定都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但是她从容的咬了一块鸡翅中:“没写了,没心情”。我也很一本正经的拿起了一块烤藕片,点了点头,仿佛觉得写作对我们真是一件特别的事情。紧接着她抬头问:“你写完了吗?”我心虚的打着哈哈,什么啊写,我哪有说要写什么东西。她冷静的射出一箭——你的“曼谷游记”啊。
《三体》是一本很难用简短语言来形容的科幻小说,我想了半天只能想到四个字——“宏大叙事”。我们站在地铁人民广场11号出入口的马路对面,朝着五十米外的方向立定,倾听远方白头发的青年人抱了吉他在自顾自的弹唱《春天里》,唱滥了“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插电之后的音乐从寂寞人群里传递过来,隔壁是JW万豪酒店,这里是上海南京西路,整条街闪耀着无尽的繁华。这里和书里的世界反差太大了,世界是多么的狭窄,而人生是多么的虚幻。
我想起多年前“非典”爆发,我们的大学被封校之后,我和@佳寐儿 兴奋的通电话:“喂喂,你们封校没有?我们也封了!开心哇?真的太好耍了!我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再有这样的经历了。我太激动了!”那一刻我们就是历史。
写到这里我看到手机亮起来,是我妈妈在花了很长时间研究如何发短信之后,发出的第二条信息:儿子,妈妈刚吃完饭,天气真好。我已经把家里收拾好了,等一会儿就去打麻将。四川这边已经春暖花开,天气好极了。再见。
我真心的盼望《三体三部曲》可以被拍成电影,那必将是中国电影史上的另一座丰碑。
来自:
豆瓣
作者:
涅瓦纳$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人在利用魔法般的科技锁死了地球人的科学之后,庞大的宇宙舰队杀气腾腾地直扑太阳系,意欲清除地球文明。 面对前所未有的危局,经历过无数磨难的地球人组建起同样庞大的太空舰队,同时,利用三体人思维透明的致命缺陷,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秘密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 三体人自身虽然无法识破人类的诡谲计谋,却依靠由地球人中的背叛者挑选出的“破壁人”,与“面壁者”展开智慧博弈…… “面壁计划”究竟能否成功?地球人究竟能否在这场你死我活的文明生存竞争中战而胜之?神秘的 “黑暗森林”究竟意味着什么?
来自:
豆瓣
作者:
肥嘟嘟$
时间:
2012-8-22 17:54
固定链接: http://www.saoyuying.com/2012/02/santi-2/
上一篇讲了那么多文学创作方面的东西,这一篇就不在这方面过多纠缠了,把注意力集中在具体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上。
可以说这一部比前作更加宏大了。人物不再局限于三体游戏和组织,而是有了太空军、哈勃望远镜、面壁者和破壁者这几条相对互不相关的线索,至少不同线索的人物在剧情中是相互不认识的,虽然都是为了对抗三体人。时间跨度也增大,和三体人的战争在400年后才会发生,是现在勒紧裤腰带备战还是留给子孙去操心?这里提供了一点软科幻的空间。
这里作者描绘了几百年间的人类历史:发现自己远非外星人对手后,出现了逃亡思潮。然而和《2012》的船票公开公正的发售不同,《三体2》里的人类更接近于中国人的思维,我逃不走,大家都别想活。随后穷兵黜武导致了全球经济大低谷,尔后以振兴经济为前提,人民安居乐业后反倒带动了技术和军事的长足发展,同时太空军成为了独立于所有国家的强大力量。接下来的一次对三体舰队的观察和错误判断使全人类成为井底之蛙,最后敌军前哨就给人类狠狠的教训。在此期间还有挺多对未来世界的具体想象,颇有1980年代的电影《回到未来》的那种朴素的未来的画面感。这些设想都不错,单就这地球上的历史就能拍一部电视剧。
而《三体2》的核心思想是“黑暗森林”。关于外星人有一个费米悖论:宇宙已有150亿年,如果真有外星人,那么他们只要比人类早发展100万年,那么银河系里的外星人以十分之一的光速也早该来到地球了。那么外星智慧生命就不存在或者他们探索宇宙的方式是我们不可知的。“黑暗森林”是对这个悖论的一种猜想:宇宙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其中的猎人,一面寻求猎杀别的文明,一面要隐藏自己的行踪。
这个猜想是基于两个前提:生存是文明的基本需要,以及文明会不断扩张并且宇宙资源总量有限。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两个假说:“技术爆炸”假说是说文明科技的发展是指数级速度的,因此对资源的需求也是指数级的,这个假说是为了突出宇宙资源总量有限而引发争夺。另一个“猜疑链”假说是说,当两个文明相遇时,总会相互猜疑对方是否为善意或者恶意,由于无法判断,只有消灭对方以求自保。所以才会有“黑暗森林”的情况。小说中还直接用人类远逃迷航的舰队来上演了这样一个实例。
我认为这是有待商榷的。我不知道“黑暗森林”假说是不是刘慈欣首创,但这个显然很像博弈论里的囚徒困境。囚徒困境的核心是双方无法有效沟通,而这个 “猜疑链”显然也是建立在无法沟通的前提上的。另外,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毕竟和个人不同,是无法用“善恶”来简单衡量的。文明的核心取向不是“善恶”而是自身的利益,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无论善恶是都会去做的。从人类自身的历史来看,两个文明相遇,即便有争夺,但贸易而不是消灭对方并往往才是最佳选择,因为这符合彼此的利益。玩过《文明》的同学也知道,困守一片大陆的单个文明往往落后,因为它无法和其他文明贸易获得更多的资源和技术。只有两个科技水平差距很大的文明相遇,弱者并无新技术或生产力可供强者利用时,消灭弱者掠夺资源才成为强者的选择(如西班牙和印加帝国,美国白人和印第安人)。所以,只要解决的文明间的沟通问题,只要发展水平差距不要太大,文明间的贸易是更好的选择。“黑暗森林”并非绝对的情况,当然以人类目前的实力,还是不要贸然对外沟通为好。
但是不管怎样,“黑暗森林”是一个非常好的理论基础,本部的主要情节是人类对未来和三体人战争的筹备。三体人在技术上远胜人类,一个“小水滴”探测器被人类捕获,老学者丁仪说“和想象的差太远,不是好兆头”。仅从一个探测器就侧面描写出了还未露面的三体舰队恐怖实力,再次反映了这种“见微知著”的写作方法的效力。根据“技术爆炸”假说,三体人为了防止人类技术上超越自己,便用“智子”锁定了人类的理论物理发展。它仅靠扰乱粒子对撞机就达到了这个目的,并且还能无孔不入的监听人类的所有言行(这个信息传导竟然是跨越光年实时的)。这个智子之神棍,显然有违刘慈欣的硬科幻风格。但我并不介意,因为这提供了一个颇为不错的软科幻环境。
最后再吐一点槽:三体人相对人类的唯一弱点便是“思维”与“沟通”是同义词,即所有的想法都是透明的。这个思路在1990年代的电影《黑暗城市》中已经出现,其中的外星人正是由于这个弱点而缺乏个性濒临灭绝。人类委任了“面壁者”来利用这一点与三体人对抗。“面壁者”拥有极大权限和资源来思考对付三体人的策略,他们的真实想法谁也不知道,智子也就无从探知。作者在这里透露了自己的人物创作心得:“面壁者”罗辑通过想象创造出了一个完美的虚拟角色,朝思暮想间这个虚拟角色便鲜活了起来,自己还爱上了她。难怪刘慈欣笔下的人物都如此苍白,原来他们都是想象出来的。君不见历史上所有鲜活的文学形象都是观察生活而得来的吗!只有芒果台偶像剧的角色是想出来的。同时作者还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爱情观:利用手握的资源,得到北欧的湖光山色的别墅和心目中飘渺的完美女性共度天伦。这只能用狗血二字来形容。
来自:
豆瓣
作者:
idea$
时间:
2012-8-22 17:54
本文为2012雪球北京聚会即兴发言会后整理。向大刘致以我的敬意
@申音 提到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便从这边小说说起。
这部小说的第二部《黑暗森林》是我个人认为整部小说中最棒的一篇,但是这部2007年就已经出版的小说直到2010年第三部发表之后才真正引发潮流。
小说的作者刘慈欣,圈里人称大刘,其实是个很有人文情怀、悲天悯人、但是相当悲观主义的作者,用雪球的语言来描述,就是非常看空中国。
《黑暗森林》这部小说描述了这样一个时代,一个完全未知的外星种族三体人,正在气势汹汹的奔地球而来,他们要夺取地球,灭绝人类。而人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被远比人类强大的外星人彻底封锁,换言之,技术可以发挥到极致,科学再无突破。在跨越数百年的时段,小说描述面对整个种族的生死存亡,人类能够做出的所有反应。他们设立了面壁人计划,但是纷纷被外星人识破和毁灭,人类陷入独裁、癫狂、反抗和复兴,经历了大低谷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和新的繁荣时代,开始自信满满的认为,有了足够的能力对抗侵略者。
但是,末日战役,一个水滴,就倾覆了人类全部的舰队。人类这才意识到,在这场战争中,人类的文明不过是面对大炮和军舰的持矛土著。全人类生死存亡。
这个时候,一位早已经被遗忘的面壁人拯救了地球,罗辑,百年前,他对着星星发了一个咒语。
这个咒语,揭示了这个世界的真想:整个宇宙是一个黑暗的森林,每个文明是黑暗中潜行的猎人,他们小心翼翼,不发出任何声响,随时准备发出致命的子弹,消灭那些不小心暴露的文明。而人类,就像是一个无知的孩子,不但不懂得隐藏,反而点燃了火堆,对着空旷的森林大喊大叫。
正是基于这个残酷的真想,罗辑用同归于尽的威胁震慑了三体人。
而这个真想背后,只有三条非常简单的假设:
第一,文明需要扩张,和更多的资源,而总的资源是有限的。
第二,技术爆炸,也就是说,任何一个落后的文明都有可能快速崛起超过先发的文明。
第三,猜疑链。其实就是囚徒困境,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最坏的方面去考虑你的对手。
金融市场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最复杂也是最惊险的游戏之一,你可以一夜暴富,也可能一觉醒来一无所有。尽管方总不同意我关于金融市场是个负和游戏的观点,但是我还是要表述这个观点:
这个游戏要能玩下去,就需要我们这样的小散户,也包括代表实体经济的上市公司,持续不断的给这个市场输血。在这里,推荐《神仙姐姐:对中国股市的再思考》
这个至少是A股的逻辑。
在这样的真相下,也有一些基础的假设,这些假设只是我粗略的想法,并不成熟也不完善:
第一,每个玩家都想赚钱,而市场上的money总是有限的;
第二,任何一个玩家都可能比你更聪明、有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哪怕只是比你多一个有本事的老爸;
第三,为了自己更好的赚钱,便要忽悠你、诱惑你、欺骗你,榨干你的所有积蓄。
好吧,你不可能同归于尽——当然你可以做空——那么,怎么玩下去?
《三体》的第三部,在歌者的文明面前,人类和三体的战争就是一场过家家的游戏。一片二向泊,便可以抹去全部痕迹。
故事其实有很多种玩法,价值投资是,投机也是;打新是,长期持有也是。
但我觉得基本的玩法无非两种思路:从交易本身中赚其他玩家的钱;或者在持续投资中获取成长的收益——其实就是新玩家和实体经济输入的新血液。
跳出来纯粹交易的思路,也许就能达成平衡,其实这个也符合方总关于长期持有雅虎的观点。
比如今天A股的很多问题,其实也正是中国经济的问题。外汇占款的问题、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房价的问题甚至是春运火车票的问题,其实政府手里有足够多的筹码,他们不是不能解决A股面临的问题,问题是他们自己争论不出来要不要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当政府本身越来越变成一个不同利益群体博弈的平台,也就意味着政府的行为越来越不可预测。这种不可预期,本身便是A股市场最大的不确定性。
但是,有一些确定的趋势是可以判断的。最近在看吴晓波的新书《浩荡两千年》,你会觉得两千年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有许多东西从来没有变过。比如,从管仲、桑弘羊时代就有的盐铁专营到今天掌握“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产业”的央企,从漕运衙门到铁道部,从盐商、晋商、十三行到红顶商人和权贵资本,从丝绸之路、泉州港、白银贸易到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政策……
再比如,任何一个时代,当大规模的动荡结束之后,中国总会有一段休养生息的时候,三五十年,这个国家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一定会让这个国家重获繁荣,民间富裕,国泰民安。但是接下来,政府的逻辑一定是富国强兵,扬威耀武于天下,绝对不是藏富于民。
个人对于时代而言是很微不足道的,作为一个小散户,你要参与这个游戏,就只能顺应潮流,遵循确定的趋势,而回避不可预期的问题。
对推荐股票而言,我想@老农鲁庶和@不明真相的群众的人都比我有经验,也有更多的成功案例,只是从个人的判断出发,作为一个不务正业的业余玩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那些十年之后都不会发生变化的行业,比如某些关键的基础资源行业、金融行业,当他们被低估的时候,便是机会,这既包括A股,也包括美股的金融行业、北美和澳洲的资源和矿产股、甚至,北美的科技军工股;
未来十几年人口变化和确定的形势一定会影响到的行业,比如医药行业;
那些拥有特许的权利和优势的公司,比如某些在竞争性行业占据主导的央企和国企;
还有,包括一些互联网公司,他们很可能演变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的行业,而国家资本会试图控制这些行业,这其中最典型的,便包括支付宝和微信。
来自:
豆瓣
作者:
平沙无$
时间:
2012-8-22 17:54
提到《三体》这本小说,被书迷们称为大神的人物,次数最多的毫无疑问是罗辑,这个人物很有点美国电影英雄的味道,出道时候像个夯货,经过种种奇遇以及自己的修炼,变成了大英雄。的确,罗辑在全书中,也代表着人类正面的价值观。
罗辑这名字,起的很有《红楼梦》式的命名风格,就是“逻辑”么。他的一生也很有意思,过得很符合我们想象的规律又有点不符合,他早年很不靠谱,在那个外星人还基本是传说的危机纪元初年,对大众讲“宇宙社会学”这样的屠龙之术,自然只是哗众取宠。当上面壁者后,也是面壁者中最神秘的一位,他和别的面壁者不一样,在别的面壁者苦思冥想对付三体人的策略的时候,他却像个花花公子,在别墅里享受美酒和爱情,以至于他在威慑纪元末年苏醒以后,人们告诉他,在他们的历史上,罗辑就是个贪图享受的小丑形象,恐怕形象比起另外几个涉嫌危害人类的面壁者更加不如。然而人们对于三体危机还是过分乐观了,三体人的杀手锏还是出乎了人类的想象,在抵抗方式的硬件层面,人类失败了。
于是罗辑挺身而出,用他的威慑策略,向宇宙中暴露了三体星和太阳系的位置,这使得三体人也感到了恐惧,第一次三体危机得以化解。罗辑成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英雄人物,但是很快,他的名声也跌落了,因为日益要求民主权利的人类,不能坐视一个人执掌两个文明的生杀大权,这难道不会让罗辑变成独裁者吗?可是机器的智能,又远不及人类,只能允许一种奇怪的组合存在,一个人掌管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生死,而整个人类,却又在享受着高度的民主权利和自由。
罗辑老了,人类需要新的执剑人,威慑纪元的娘娘腔人类选择了“圣母”程心。然而罗辑仅仅卸任五分钟,三体人的攻击就开始了——三体人种种景仰地球文明的反射文化成果,也不能掩盖他们对地球的野心!因为生存是最要紧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处在不稳定恒星系的三体人。人类迎来了第二次三体危机,开始了噩梦一般的移民澳大利亚之旅。
这时的罗辑,作者描写比较少,但是他并没有选择去澳大利亚那个三体人划定的“人类保留地”,而是作为地球抵抗军的精神领袖留了下来,直到蓝色空间号发布引力波广播引起的三体行星毁灭以后。
在掩体纪元,他终于彻底老了,只愿做一个人类文明的守望者,归于沉寂,去冥王星去做地球文明博物馆的馆长去了。面对种种人类群体性的蠢行,他只是问了程心一句:“孩子,你们都做了些什么(我相信,他这话,不独是对程心一个人说的)?”最后,守候到太阳系的二维化灭亡。
的确,我觉得大刘在描写人类社会种种变迁的时候,大约是受了古斯塔夫-勒庞的影响,认为大规模群体性的行为有章可循,而单个人的行为却很难确定。人类,在成为群体时往往做出愚蠢的决定,往往会像水一样,从一个缺口奔流而下而不上升。但是,交给少量人掌管,又出现了书中“大低谷”一般的悲剧。刘慈欣一面认同大低谷的教训,“给文明以岁月,而不是给岁月以文明。”一面也发现,群体人类往往会很可悲的控制自己的命运。是哲人王好,还是人皆为尧舜好?这是作者在《三体》三部曲中,在社会科学方面给读者最大的问题。
来自:
豆瓣
作者:
Chelse$
时间:
2012-8-22 17:54
一直觉得高维度啊,微观原子里的小宇宙啊,宇宙是全息的啊什么的特神秘,想象力用完了也想像不出是个什么情况的神秘。量子力学相对论什么的,虽然永远是物理书里的选讲章节,却是充满美感的哲学,推着人往兔子毛的上端张望。
就像书里的水滴,完美得全人类都眼睛湿润产生怜悯拯救的死前幻想了。就觉得,次奥,怎么就那么对啊!
不过再想想,谁又能肯定这不是哪位射手或农场主的随性杰作。
当然考试起来就不那么美了,这学期的量子力学选修估计我是过不了了。。看完这书想到一会儿要抄的作业突然有种悲从中来的感觉,明天世界末日了我还在努力及格的那种渺小却无比深重的悲痛!!
所以虽然上部对智子工作的机制我大半没听懂(或是忘记)了,可让它锁死基础物理发展这设定真的很妙~
水滴的疯狂摧毁是我印象最深的情节,就像经典物理在量子前的浅薄,当特例情况下的真理成为唯一武器,再怎么建造也无法跨越数量级的差距。一个水滴可以使千万大厦崩塌。而愉快的在未来世纪出生的人啊,这个时代的人也许在你们看来是傻鸟,可古老的冬眠者的智慧,因为曾经的痛苦而敏锐。
觉得这一部确实没有第一部好看,最讨厌玩世不恭的猥琐男了,跟庄颜之间的情感描写这么肉麻,最后拯救全人类也改变不了你猥琐男的本质!!再说这个天使的形象也太... 我都不知道怎么说了,白衣服、怯生生、全世界都要伤害她神马的,琼瑶阿姨都不玩儿这套了好么...难道直男对于女人的最高向往真的永远都是小!白!兔!!
结局实在仓促了点,和前面那么繁杂的铺垫对比,最后的招数竟然有点雕虫小技的感觉,缺少高潮该有的哦耶!that's it!that's right!...的那种颤栗感... 我是说,认同感。
宇宙社会学神马的,看到很多人说站不住啊,不过我当时反正是信了。
好在有大史这个亮点,后面那一声次奥好带感啊喂!!
最后关于爱的那段真的太cliche了。。不过全书描写还是十分给力的,我不时有重看一遍摘抄好词好句这种古老的冲动。所以还是打五星了
总之,我看完一大想法就是,当大刘的小孩一定很幸福,有这样学识过人的父亲,睡前故事和童年记忆应该都很精彩吧。
唉,外公以前也是这样的。。
好想他。
来自:
豆瓣
作者:
苏摩$
时间:
2012-8-22 17:54
不知道问现在的小朋友们他们的梦想是做什么的是什么回答
在我还小的时候,貌似大家的回答都是科学家,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努力,现在想想,这TM是多么崇高的理想啊,真是梦想啊,长到25岁,除了大学本科宿舍那个同性同学还有希望在异国他乡修炼成科学家外,剩下的都远远离这个名词而去了。
从初中开始看科幻世界,一直保持着对数理化的强烈兴趣,自主招生的时候还试图凭一篇对脑结构的思考敲开某所大学的校门。但时光和岁月还是慢慢把曾经的妄想都打破了,我们都变得无比现实,我们都要即钱多又轻松的工作,科学,那不是我们追逐的东西,然后我们都一个个的渡过荒诞的大学,一个个走路社会上与科学无关的岗位。
不知道大刘三体里关于基础科学一直没有进步是不是对中国目前基础科学的抨击,但研究基础学科,在国内的确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别的不知,在大学涉及的电气领域,西交小电器因为研究到电弧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但研究的电弧的老师越来越少,大家都转向了智能化电器,谁知道电弧这玩意多少年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呢。国内电器市场,一直喊着几年赶超ABB的企业数不胜数,但谁肯在基础研究上下点儿功夫,ABB的核心技术从来就没到过中国,所有国内产品都是基础上改造一点点儿,然后自诩国际水平了。
回到三体二,与一相比,文学性和技术性都增色不少,除了很多网友诟病的“理科生泡妞少,写不出感情戏”之外,其余真的很难找出问题。这几年其实科幻看的越来越少了,但还是对中国的科幻充满希望,老王、大刘你们都加油,青少年的未来还要靠你们,我们这一代的科学之路基本到此为止了,下一代的还是有希望吧。
电费又要涨了,能源紧缺是一个事实,什么时候核聚变才有希望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DD$
时间:
2012-8-22 17:54
这是一场波澜壮阔的科幻盛宴。
相比三体一的波澜不惊,三体二构造的恢宏的游戏规则中,演绎着人类与三体人处心积虑的博弈,让人拍案叫绝。
跌宕起伏的剧情和计划,让人惊喜的喘不过气。
这就是黑暗森林。
看完此书,才能明白三体之所以能够傲立中国科幻界华山之巅独孤求败的原因。
来自:
豆瓣
作者:
吴四化$
时间:
2012-8-22 17:54
我只能这么说了,这本小说的情节我看着看着,就觉得太匪夷所思匪夷所思,正常人写不出来啊。
过去文史类书籍看多了,僵化了僵化了,我是理科生啊,呵呵。不过最后结尾还是落了俗套,能不能不写“爱”啊?
故事可以跨度这么大,我那个操居然还要写个定律,还有个宇宙文明论,我那个操,居然写出点哲学的味道出来了,这都可以?
来自:
豆瓣
作者:
winnie$
时间:
2012-8-22 17:54
拯救世界这个题目,不论最早是谁提出的概念,但超人先生克拉克的存在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里程碑。这个体态优美性感并迸发力量感的传统男性形象如那尊米开朗基罗雕塑的大卫一样,已经无从进化,再加上女朋友路易斯赖恩的作用,这一对足以称得上银幕情侣的标准配备。因此从他之后,拯救世界面临的不再是塑造一个英雄的形象,而是需要更深层次的心灵冲击。比方说,如果克拉克中年发福可怎么办——于是产生了皮克斯经典动画《超人特工队》。再比如克拉克变坏怎么办——于是有了其他让人印象不够深刻的影片一二三。然后非常容易上升到各种各样现实以及超现实的假设当中。现实的是一个秩序问题。谁也不能越过规则,以正义之名,随心所欲。现代社会的基石容不得超人的存在,侠客亦然。超现实的假设是灾难片或者科幻片的鼻祖。我一直觉得科幻是理工科们的天堂。某种程度上,这样的小说又冷又硬、带有金属般的凝练质感,里面才是热烘烘的软芯。不必剖白,不必作态。夹带着对人类前进的方向和未来的思考。
1、
《三体》讲述了一个开端。前几章,叶文洁目睹了文革当中父亲的死亡和母亲的背叛,于是向三体人发出了地球的信号。这一基调令叶文洁的形象无限被理解。其间三体星球及三体人形象,通过游戏慢慢展开,最后是截杀ETO首脑伊文斯。《三体2》则分为三个部分:面壁者、咒语、黑暗森林。“三体人的想是思维器官的思维活动,说是将思维内容传达给同类。所有交流都是真实的,不可能欺骗、不可能撒谎,不可能进行复杂的战略思维。”以此前提,产生了面壁者计划。而主角面壁者罗辑,从来没有什么大刀阔斧的使命感。他只是千万普通人中的一个。他发现这个身份带来的一切便利和享受,就毫不犹豫得乐在其中。在地球面临一个四世纪左右后的危机这个命题之前,人们很正常得分为几种态度。其间,并无对错,只有资源如何配置才能获得地球人苟延残喘生存的一线希望之争。罗辑之所以成功得遏制了三体人的进攻无非做对了几件事。在关键点上做对几件事,唔,很重要。
我一直觉得好的小说可能不仅仅需要立意、人物、结构,更需要代入感。就这类小说而言,写高了太假,写深了晦涩。总体来讲,两部《三体》的主角都不够华丽。作者通过一个小配角史强,不断推动理论架构,令人清晰明确得了解了宇宙社会学。每一个这样的角色都是讨喜的。甚至不需要太聪明,只是能够敏锐的察觉一个时代的风向,站在接受新生事物的推论跟前。大史,成了这部小说,我的心头之好。大部分人其实都认同了手里的资源有多少就能站在什么高度看问题的命题。所以像这样不需要了解物理学任何命题的警察同志,秉承着一贯的辨识目光,足够应付末日风潮里的不安和彷徨,是多么令人心神安宁的存在。
2、
《三体2》让人最耳目通透的一点是它所铺设的逻辑链条。当末日降临,从上到下,地球人形成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看法和策略。仅就一般人而言就有——“宇宙逃亡不能实现,这是生存权问题,不管谁走,只要是有人有就有人留。那就意味着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底线的崩溃!人权和平等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生存权的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被留下的任何国家绝不可能看着别人踏上生路而自己,两方的对抗会越来越极端。最后只能是世界大乱,谁也走不了。”通过类似这样的语言支撑、并构架了整个社会风貌,为章北海——可能算是第一配角——铺垫了足够多的感情基调。正如同《三体》开端一般,刘慈欣善于用感情战胜角色的偏狂。
但无论如何不能改变,章北海是一个悲剧。自《色,戒》之后,人们认识到,好的间谍首先要骗过自己。章北海,一直坚信着,人类同三体人之间的战争必败。不论它的发源是否同章父有关,他仍然形成了自己的观念和体系,秉持着几近偏执的态度,将舰队驶向茫茫的宇宙。很容易争取到女性票。坚定,即使是一条不归路,都是角色风骚入骨的人格气质。引用章北海的发言稿,“失败主义的思想根源,主要是盲目的技术崇拜,轻视或忽视人的精神和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这也是近年来部队中出现的技术制胜论和唯武器论等思潮在太空军中的延续和发展,这种思潮在高学历军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部队中的失败主义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把自己在太空军中的使命看作是一项普通的职业,在工作上虽然尽心尽职,认真负责,但缺少热情和使命感,对自己工作的最终意义产生怀疑。 二、消极等待。认为这场战争的胜负取决于科学家和工程师,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之前,太空军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对目前的工作重点不明确,仅满足于军种组建的事务性工作,缺少创新。 三、抱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要求借助冬眠技术使自己跨越四个世纪,直接参加最后决战。目前已经有几个年轻同志表达了这种愿望,有人还递交了正式申请。表面上看,这是一种渴望投身于战争最前沿的积极心态,但实质上是失败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对战争的胜利缺乏信心,对目前工作的意义产生怀疑,于是军人的尊严成了工作和人生中唯一的支柱。 四、与上一种表现相反,对军人的尊严也产生了怀疑,认为军队传统的道德准则已不适合这场战争,战斗到最后是没有意义的。认为军人尊严存在的前提是有人看到这种尊严,而这场战争一旦失败,宇宙中将无人存在,那这种尊严本身也失去了意义。虽然只有少数人持有这种想法,但这种消解太空武装力量最终价值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我越发确定,大刘之所以红了,是因为文字功力不因小说体例有所减损。
3、
“《银河英雄传说》中杨威利的一句话:国家兴亡,在此一战,但比起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来,这些倒算不得什么,各位尽力而为就行了。”
我们这个时代,因为和平安逸,容易渐渐觉得缺失民族精神。哪怕奥巴马仍旧用“希望”这样的大饼词汇,更不要说普京所一贯提倡的“俄罗斯民族精神”。而我们,可能更多得是在晚上黄金八点档,看看《亮剑》、《铁道游击队》这类几乎是50年前的旧事,一面自我安慰,如果我去经历,也一定可有牺牲精神。慢慢发现,说来说去,还是人类每每历经穷途困境之时,每个人都有承担的意愿。对《三体2》的面壁计划而言,“面壁者所承担的,将是人类历史上最艰难的使命,他们是真正的独行者,将对整个世界甚至整个宇宙,彻底关闭自己的心灵,他们所能情书和交流的、他们在精神上唯一的依靠,只有他们自己。他们将肩负着这伟大的使命孤独的走过漫长的岁月。”
“仅一瞬间,罗辑就悟出了面壁者这个身份的实质。正如萨伊曾说过的,这种使命在被交付前,是不可能向要承担它的人征求意见的,而面壁者的使命和身份一旦被赋予,也不可能拒绝或放弃。这种不可能并非来自于谁的强制,而是一个由面壁计划的本质所决定的冷酷逻辑,因为当一个人成为面壁者后,一层无形的不可穿透的屏障就立刻在他和普通人之间建立起来,他的一切行为就具有了面壁疾患的意义,正像那对面笔者的微笑所表达的含义:我们怎么知道您是不是已经在工作了。”正是权利与义务对等,能够决定人类命运,对一个人,而不是神来说,所面对的宏大压力,笼统来看就是那个“后来被称为“对面壁者的笑”,它将与蒙娜丽莎的微笑和柴郡猫的露齿笑一样著名。”也正是因此,主角罗辑看到“不是对面壁者的笑,那纯真的微笑相亲头阳光的露珠,轻轻的滴到他心灵中最干涸的部分”,轻而易举便可产生名为爱情的自体多巴胺。
4、
“宇宙也曾经光明过,创世大爆炸后不久,一切物质都以光的形式存在,后来宇宙变成了燃烧后的灰烬,擦在黑暗中沉淀出重元素并形成了星星合适。所以,黑暗是生命和文明之母。”一条道儿黑到底,最著名的影视作品可能是《老无所依》。虽然有人说《三体》也够黑了,我仍然觉的刘欣慈只是用险恶的环境来衬托人类所不得不面临的境遇。
“现在我们要给宇宙文明找出两条公理: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不同生命性质的文明间需占有不同的资源,所以宇宙文明的资源分配可能分成相互平行的很多层次,从碳基生命、硅基生命直至恒星生命和电磁生命,所需的资源基本包括了宇宙间所有的物质形态,各层所涉及的资源大部分互不干扰,但也有重叠。”“猜疑链,这种东西在地球是见不到的。人类共同的物种、相近的文化、同处一个相互依存的生态圈、近在咫尺的距离,在这样的环境下,猜疑链只能延伸一至两层就会被交流所消解。但在太空中,猜疑链可能延伸的很长, 在被交流所消解之前,黑暗战役那样的事已经发生了。猜疑链最重要的特性:与文明本身的社会形态和道德取向没有关系,把每个文明看成链条两端的点即可,不管文明在其内部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在进入猜疑链构成的网络中后都会变成同一种东西。如果你比我强大,既然我能发现你,那你总有一天能搜寻到我,这样我们之间就又出现了猜疑链;如果你比我弱小,但随时可能发生技术爆炸,那就变成第一种情况了。总结起来,一、让你知道我的存在;二、让你知道我的存在,对我来说都是危险的。都违反第一条公理。”“真实的宇宙就是这么黑。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前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数值,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但黑暗森林中有一个叫人类的傻孩子,生了一堆火并在旁边高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你仔细想想就能明白:一个黑暗森林中的猎手,在凝神屏息的潜行中,突然看到前面一棵树被削下一块树皮,露出醒目的白木,在上面用所有猎手都能认出的字标示出森林中的一个位置。这猎手对这个位置会怎么想,肯定不会认为那里有别人为他准备的给养。在所有的其他可能性中,非常大的一种可能就是告诉大家那里有活着的、需要消灭的猎物。标示者的目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黑暗森林的神经已经在生存死局中绷紧到极限,而最容易触动的就是那根最敏感的神经。假设林中有一百万个猎手(在银河系上千亿颗恒星中存在的文明数量可能千百倍于此),可能有九十万个对这个标示不予理会;在剩下的十万个猎手中,可能有九万个对那个位置进行探测,证实其没有生物后也不予理会;那么在最后剩下的一万个猎手中,肯定有人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向那个位置开一枪试试,因为对技术发展到某种程度的文明来说,攻击可能比探测省力,也比探测安全,如果那个位置真的什么都没有,自己也没什么损失。现在,这个猎手出现了。”
多说无益,“我有一个梦,也许有一天,灿烂的阳光能照进黑暗森林”。
5、
同一时间,看了伪科幻小基文《二零一三》。
《二零一三》总体来说是治愈的。披了丧尸的外衣,写了因孤岛效应而成全爱情的男版《倾城之恋》。当然就地球弦和病毒弦之间的较量而言,对我这样的科幻土包子,那都是不断发出“哦……啊……OMG……”之类惊叹的声音。某种程度上这分明还是《生死时速》机械师版本吧。正如基努李维斯这花枝招展的妖孽脸在二十年后终于同桑婆老树开花一般,现实很可能给人一个二十年的反射弧,卖个萌,觉得“最后”两字是多么无限希望。其实那句“去爱吧,像从未爱过一般”是为了激励我们害怕伤害的心。而“去爱吧,像这个世界还有最后五分钟”则是为了治疗人们伤痕累累的心。那么《三体2》,主角罗辑呢,寻找到了心目中的百分百女孩,然后理所当然得拥有了婚姻家庭,星念之间,会觉得,他老婆真得和他之间是爱情么。越纯情的人越买拯救世界的帐,而大佬享受崇拜的快感。最后,还是发现,其实他们反正在一起了,不管感情多复杂多踯躅,反正连孩子都生了嘛。“大部分人的爱情对象也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他们所爱的并不是现实中的他,而只是想象中的他,现实中的他是他们创造梦中情人的一个模板,他们迟早会发现梦中情人与模板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他们就会走到一起,无法适应就分开,就这么简单。”“想象力没有什么过分的,特别是对爱的想象。”“你不可能忘掉他,不要去做那种努力,那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至真的导致精神障碍,顺其自然就行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你生活的作用会越来越小。其实你很幸运,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存在,能爱就很幸运了。”
“她有知识,但那些知识还没有达到学问的程度去僵化她,只是令她对世界和生活更敏感。她应该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过得不是富豪的生活,但比一般人家要富裕得多。她从小到大享受着充分的父爱母爱,但与社会,特别是基层社会接触很少。她喜欢穿那种素雅的衣服,在他这种年龄的女孩子来说,显得稍微素了些。但总有很洁白的部分,比如衬衣呀领子呀什么的,与其余深色的部分形成听鲜明的对比。”
6、好吧,其实我还混乱着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jj$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人的入侵被确定了,虽然按目前看来还有400多年,但是地球人哪里还能淡定啊!于是,军备成了头等大事,核弹生产出来多到最后不得不放到海王星以外的地方,日常的吃穿用度都日渐溃乏,人口骤减,一百多年后,吃合成食物,穿软质的显示屏(意思就是不用换衣服,只要换显示图案就可以了),怎一个惨字了得!
所谓的地球国际基本生活在完全人造的地下世界,地上已经基本荒漠化了,说连西湖也成了月牙泉,只有因为冬眠技术得以在一百多年后继续一百多年前生活的冬眠人才生活在地上,靠农耕过日子;空舰国际分亚、欧、美三大舰队,却谁也不服谁;三体人的尖端武器先到了太阳系,一下子就干掉了空舰国际,幸存的4艘空舰成立了新的社会,正立誓要把人类文明延续下去,但为了生存,互相攻击,最后只剩了一艘,载着剩下的一千多点人朝着无边的宇宙漂去;地球国际的人除了疯狂享乐就是直接等死,大家都是惶惶不可终日。真是够黑暗的!最后笔锋一转,地球人选出来的面壁者——社会学教授用威逼的方式保住了人类和地球,就是安排了在精确方位核爆,把这银河系一角星系的相对位置向整个宇宙发布,以此吓退了三体人——为了生存,不能让猎人知道自己的位置,不然就会成为猎物。
看了风间隼的书评,才觉得心里踏实一点了,人类社会不至于象小说里写的那样,动辄变得疯狂、不可理喻、看不到未来,虽然文明貌似从来都是以战争作背景的,但是社会的发展总是要不那么黑暗、倒退才会有明天,舒适的明天,舒适、安心的明天。
因为无知,能被鬼故事吓死,科幻故事亦然。
来自:
豆瓣
作者:
合子$
时间:
2012-8-22 17:54
女主很气人,男主很强大。逻辑很严谨。计划很伟大,想象很超前。结局很震惊。故事很有戏剧性,爱情很浪漫。外星人很聪明。人类还是容易被自己的愚蠢愚弄,被自私的本性利用。但是我们还是会有一两个精英拯救人类,哎符合传统的英雄模式。延续生命,才是生存之道呀
来自:
豆瓣
作者:
西腊酷$
时间:
2012-8-22 17:54
于是当你以后再问我有没有外星人,有没有UFO来说,我情愿说没有,但是不可置否的是某种还未被充分认识的自然现象或生命现象存在着,只是不敢想象他的后果是什么!
关于大刘阐述的宇宙社会学:“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展,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附加的猜疑链,技术爆炸。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
茫茫的星空之中,放置无限远的地方总会让人引起人的遐想,我们向外发送着信息让他们知道我们在哪,我们的文明,我们的善良,以及我们的爱。
可是当这些关乎于生存并放置于浩瀚宇宙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所以不管采取什么手段我们都需要生存下去,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其他的未知,我想其他的未知在关乎生存来说是否有爱是否有善,这真的很难去说。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但是一个悖论于,在开枪的一瞬间,他自己位置也暴露的。前面的所有小心翼翼都变的无意义。
于是我们开始关于对方的各种猜想,猜想必定做防范,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期间参杂着技术爆炸式的进步,所属文明的战斗力大大增强,最后总归还是的两个文明的灾难或者是幸福。当然大多数人心向后者。
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展,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关于自然的法则方大至宇宙的法则我想依然适用,于是在这个前提下还是不要选择和地外文明交流的好。关于地球关于太阳系以及银河系甚至宇宙维持其运转要得还是 # 平衡 #两个字,我们这这微妙的平衡中生存着并维持着这个平衡。
一旦平衡破坏,不可抗拒的力量总会去做一些修正,只不过这个修正对于咱们人类的生理年龄来说是漫长,甚至对于咱们来说是末日。而对于宇宙亿万年来说只不过是一瞬间罢了。就像我们的电脑运行太多,必然电脑的运行死机,会强制性的清除一些东西,为了电脑的正常运转,所做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这台电脑谁在控制着,我们依然不得而知。其终极的奥秘的不可探究我们寄托于神,然而神又寄托于谁,所有所有的一切都指向了无解。
于是最后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给时间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间。共勉。
来自:
豆瓣
作者:
爱丽丝$
时间:
2012-8-22 17:54
我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课本分单元介绍不同的文学体裁,其中有一个单元是科幻题材。与之配套的作文练习,是写一篇科幻习作。我写了一篇很长很长的文章。作文讲评课上读了大约有半个小时,下课了还没有读完,因此很对不起对科幻没有兴趣的同学,耽误人家回家吃饭了。在那篇文章里,我描述了一个“人类精英计划”,大体就是把IQ超高的父母的后代,在不同的成长历程中领到不同文化背景的家庭中抚养,以图其吸取人类文明的精华。这些“精英们”的使命我已经不记得了,那个作文本儿也早已随着高考结束流入废纸回收中心。总之他们没有完成使命,在“遗言”中纷纷回顾往昔,思念分散于全球的亲人,希望回到过去,陶醉于亲情的沃野,宁愿放弃此计划的特权,成为拥有爱的普通人。在“三体——黑暗森林”这样科幻介的鸿篇巨制面前,我那篇小小的习作自然微不足道,就像三体文明的科技针对地球文明时一样。关于爱的追求,关怀的赞扬,却是相同的。
整套三体所展现的科技画面,细节之丰富,逻辑之严密(当然不能硬推敲,这毕竟是艺术作品),令人叹为观止。阅读过程就像观看一部位大的科幻电影系列。多次赞叹作者的匠心独运。“要是拍成电影就好了”!作为一个影迷,我多次感慨。但又担心以国产电影当下的局面,又会毁了这部单单大量资金投入远不能完成的作品。
那么多科技术语,真正存在在物理课本中,或作者自己编造的;那么多在高科技背景下似乎必然产生的不可思议的现象;却还能让人产生心灵深处的共鸣,似乎就是这部小说的人文关怀。无论时最初三体人向地球发出警告,还是末日救世主对老婆孩子的思念,ETO对人类仇恨的根源,不需要解释,也不要论证,作为普通读者的我能够轻松接纳。我想,这就是普适于宇宙的爱。最令人害怕的地方,不是看到三体文明映衬下地球文明的落伍,而是逃脱末日的飞船相互残杀,绝望的人们暴动与麻木。如果我是其中的游戏玩家,我也非常可能同情三体星星球上的居民,希望能够分出自己的家园,与他们和谐共处,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我想,对于文明毁灭最深处的忧虑也是来自于此吧!
真的是非常好看的小说,我要去看3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坑爹蛋$
时间:
2012-8-22 17:54
记得第一部三体罗辑出场时,我觉得这货就是一配角,不学无术而且喜欢乱搞女人,最后还YY了一个美女出来陪伴自已左右,当时我就觉得这也太无厘头了。而当三体指明要暗杀罗辑时,我也是非常费解,这货就是一个混混,还会有什么重大机密可言?!让当时无敌的三体如此惧怕。
最后当人族舰队被灭亡,太阳被封锁,我看着小说的厚度明白故事就要结束了,心理想着:难道这就是最后的结局?走投无路的人类连一个小小水滴都干不过?难道最终等待着人类的命运就是被殖民或死亡?!
这时罗辑大神发威了,以一己之力,挽大厦于倾危!以必死之心,以两个文明做赌注,最后他赌对了,人类开始走向新的文明。但如果只是这样,我并不会称罗辑为大神,只有第三部的出场才让我完全被书中的一个角色所倾倒,完完全全的倾倒
罗辑,在成为持剑人后,本可以开始他自已曾经做过的事:过帝王般的生活,整个文明都在他的掌握中,而在他享受了数年与庄颜与孩子的生活后,他选择了放弃并且让自已的爱人带着孩子离开了他,虽然不知道他是做到的,但我相信这个过程一定极为痛苦,与自已亲爱的人分开,还有什么比这更痛苦的事?!
当时我也有疑问,小说中也写道:庄颜不知为何离开了罗辑,但是在我看三体的模拟分析后明白了:韦德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按下毁灭按钮的几率是一条直线,是100%。而罗辑一直徘徊在94%左右,就像一条仰起头的眼镜蛇!而程心你的曲线更像是一条蚯蚓,只有10%。于是我就明白了,不是庄颜离开罗辑,而是罗辑为了保持自已90%以上的威慑度,为了整个人类文明强迫庄颜离开自已,这就是所谓的眼镜蛇:罗辑有家人,生活无忧,这时他的威慑度已经是比较低了,但是罗辑之后一定意识到了这点,安乐不能让家庭和文明保存下去,只有抛开这些,才能保证人类文明和所爱的女人生活下去,在这里,我想罗辑绝对是把爱人和孩子排在了第一位,所以他只能逼她们离开,让她们去寻找自已的生活,却还要装作是不爱她们,这样她们才能彻底的对罗辑不抱希望,寻找其他的人开始新的生活。
其实到了这里,我还是不会觉得罗辑为大神,只有在最后那一场人类文明被奴役后的彻底胜利,罗辑才能称为大神
三体文明被人类飞船曝光,三体人全部撤退,而人类也从狭小的澳大利亚中解放出来,而地球的其他角落上,一群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装备落后的抵抗军与三体人类部队展开的殊死斗争(还有智子的帮忙),这完全就是一场没有希望的战争,但是他们硬是抗了下来,为了人类最后的希望,最后的自由,而罗辑正是这支抵抗军的精神领袖!
看到这里,眼睛还是有一点湿润,罗辑正式从人类升级为大神。
三体对罗辑的评价:
你是我们最值的尊敬的对手!
还有溢美之词什么能够比得上敌人的评价更高的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m22822$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第二部 黑暗森林 读书感
比第一部在情节和人物上有了明显的进步。面壁者的引入是一个很有创意的想法,虽然在真实社会中我认为完全不可行,但是还是希望看到这种斗智的情节能够很好的展开。罗辑这个人或许用无逻辑来描述更加妥当?我现在还猜不到他的发展方向是什么?隐隐觉得他可能会采取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中的心智力发展方向(结果我猜错了)。他和太太的认识结合是很玩笑的一种情境,不合理处甚多。作者的风格依然让读者比较难于亲近,依旧是隔着玻璃在看书的感觉。
和数学出身的同事聊天,纠正了我的错误,伏羲周文王牛顿爱因斯坦都不是正宗的数学家。阿基米德、欧几里得、高斯他们能够算得上是数学家,数学是工具和方法论,不同数学是有一套公理体系约束的,可是我数学不好,听得似懂非懂。
用智子锁定科学发展是很不可能实现的一个假设。但是,随即我想到同事说的话,数学就是设定一个公理体系。而数学模型,就是设置不同的限制条件。那么这个书的设定就很好理解了,质子锁定地球科技,就是这本书模型设定的一个条件,作者设定他能锁定便能够锁定,因此这本书是按照数学的公理体系进行的设定。
黑暗森林这个章节挺好看。典型的硬科幻风格,宇宙、飞船、高科技……
黑暗森林法则我有个人的看法,难道不清楚的东西便是去毁灭他?我认为至少从我们现在的人性来说,如果你看见了恐怖或者是搞不清,或者是神秘的东西,当然是首先躲避,而不是去毁灭它。
丛林法则中,强大的老虎露出自己的行迹,只会给对方以震慑,因为彰显了自己的强大和征服能力;如果摆在宇宙的体量中,假设现在的我们收到一个外星探测器,我们首先想到的难道不是发射者的强大?我们的选择难道是用我们最先进的方式去找到发射者并毁灭他?从这一点再看书中的设定,地球人一开始知道三体人便想到了他们的强大,而不是用我们最先进的东西去毁灭三体人的恒星和飞船。
水滴的设定是很奇怪的一个设置,太过于先进,强相互作用力构成,多么可怕的力量,能够操控这个东西,基本上就是上帝了,既然是上帝,还需要花费几百年去星际远征?硬伤。。。
或许从数学模型设定的角度来说,这种设定很漂亮,但确实还有蛮多硬伤。
情节依旧弱,但至少比第一部要好很多。希望第三部更加精彩一些。
来自:
豆瓣
作者:
改回最$
时间:
2012-8-22 17:54
【一】
冬眠前
章北海:“首长,我第一次为无神论者感到一些遗憾,否则我们就可以怀着希望在某个时间某个地方最后相聚。”
常伟思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章北海的背影,直到章北海挺拔的身影消失在舱门中,常伟思不得不承认,到最后,自己也没能彻底了解他。
(章北海的话在常伟思心中掀起了波澜,或者说……涟漪,一直很淡定的我也鸡冻了起来。但作为一个军人常首长只能把内心的悸动深深隐藏起来,要知道那个高举胜利旗帜的向日葵般的男纸他其实是个谜……)
【二】
忆妻女
章北海:“那是个冬天的深夜,很冷,我就那么背着背包离开了家……”
( 一首歌 但是 行装理了 箱子扣了要走了 要走了 要走了 这是最后一夜了)
【三】
被人类同胞杀死
章北海:“没关系的,都一样。”
(所以说章大叔真的是我的催泪瓦斯,死了也要来一发狠的……)
【四】
赴死前
罗辑:“大史,谢谢你这两个世纪做过的一切,再见,也许咱们真能在什么地方再见面。”
(虽然要去死的是罗辑但让我黯然销魂BLX碎了一地的人却是大史啊!史强我爱你,两个世纪的忠犬不是盖的。可恶为什么脑补代入的是史冬鹏的脸 - -。。)
【五】
“这就是爱吗?”——1379号三体人监听员
(1379是我的梦想,这个对象比乙一《Calling you》里通过脑内手机联络的男孩还要符合我期待。你们能想象我在第一部里默默爱的一个出现几页的路人在第二部最后一页毫无预兆回归的感觉么!!!!几万光年外的小小外星监听员弱弱传来一句“这揍是爱咩”,那一刻只想去强吻大刘。。。。)
三体系列看的人多骂的也多。我只想说,刘电工不是四娘不是韩少更不是鲁迅。文笔结构人物理论思想,由爱分析该分析会分析的人去分析吧。我只是看一个故事投入一个故事站不到高处泪点低到深水潭和盆地的低能,被一本“文笔差结构散硬伤多人物刻画薄弱政工思想”的小说感动得眼泪与鼻血齐飞。。。。
来自:
豆瓣
作者:
我就喜$
时间:
2012-8-22 17:54
很久不看科幻了,知道大刘是源于同事推荐。于是从《球状闪电》开始,篇幅不是很长,描述的世界却很宏大,绚丽,看完后不由为作者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所折服。放下书却觉得意犹未尽,欲罢不能,于是找来了《三体》。
虽然宣称是硬科幻,但我这个理科盲--差不多完全忽略了理论部分---读起来也没什么压力。《黑暗森林》,这个名字太贴切了,在这个初秋的晚上,裹着被子,还觉得寒意从四处侵袭,透彻心扉的冷。。绝望。。。。
生存,竞争,技术,博弈。。。
“他们都抽着烟,随着火星不时增亮,两个面容交替在黑暗中浮现,仿佛是这个简洁宇宙中两个深思的上帝。”
““你在得知我的存在后。交流和沉默都不行,你也只剩一个选择了。”----当最后的图景赤裸裸不加掩饰地展现在眼前时,--------最后,史强只在黑暗中说出一个字:“操!”。是的,就是这么黑,还能怎样呢?
明明都是孤独的存在,却为何是这个结果?我又想起了那个关于刺猬的寓言:离的远太寂寞太寒冷,靠近了又互相伤害。这个法则,在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一样适用。
生存与竞争才是一切的本源。当有外力干涉时,可能这个矛盾会被暂时压下去,但当外部力量发生改变时,它还会凸显出来,甚至比之前更激烈。无论是承受一切压力忍受孤独肩负着拯救地球使命的面壁者(他们承受了太多,为了不可能的任务去冒险,然而在失败时,甚至成功了而短视的人尚未觉察或者不愿意去承认时却被遭受着来自最亲爱的被拯救者的责骂,歧视乃至生命的威胁);是在末日之战中幸存下来的星舰地球-来自地球的仅存的五艘舰艇;还是地球人和三体世界间的战争。
在极端的状态下,所有一切的行为都不用问为什么。没有为什么,没有道德,生存高于一切。只有强者才能生存。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个乐观主义者,现在才发现根本不是。因为我没有信仰。对于没有信仰的人,一切所谓的乐观都只不过是末日狂欢。或许大刘是,他还是乐观的,于是罗辑还是选择了对这个伤害他的世界尽最后一份责任,这是个赌注。
罗辑离开墓碑,站到他为自己挖掘的墓穴旁,将手枪顶到自己的心脏位置,说:“现在,我将让自己的心脏停止跳动,与此同时我也将成为两个世界有史以最大的罪犯。对于所犯下的罪行,我对两个文明表示深深的歉意,但不会忏悔,因为这是唯一的选择。我知道智子就在身边,但你们对人类的呼唤从不理睬,无言是最大的轻蔑,我们忍受这种轻蔑已经两个世纪了,现在,如果你们愿意,可以继续保持沉默,我只给你们三十秒钟时间。”
他赢了。信念是种伟大的力量,罗辑的胜利不仅仅这是源于内心的爱和纯净吧,还有对自己所选择道路的正确性的坚信,即使忍受孤独和苦闷;即使面对众多质疑和歧视,甚至生命的危险,他是一个面壁者!
我们还是失败在计谋上,来自三体世界的智子说。人类真的胜利了么?经受了几个世纪的磨难,失去了绝大部分人口和家园,甚至重回了原始文明,这样的胜利又有何意义?难道没有其他模式了吗?无论自然科技如何发达,在社科方面,我们还是处在原始状态。
他拯救了人类,人类却要杀了他;他要消灭三体文明,三体文明却使他得以生存。这真是个绝妙的讽刺。黑暗森林中的两个孤独物种真的不能互相取暖吗?
三体世界的人不懂计谋,但这并不影响它杀戮的欲望;懂得兵不厌诈的地球文明险胜一筹,然而,三体文明永远也学不会吗?那么其他外星文明呢,他们也不懂吗?我们到底是要变得更简单还是更复杂?
大刘并不是个科技控,他还是相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有信仰真的是件好事,它让这个世界看起来不那么寒冷,是的,太阳落山了,但是怕什么呢,明天还会升起。
可是,谁又能保证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从不上$
时间:
2012-8-22 17:54
第一部非常的喜欢,各个方面都很赞,作为科幻作品的想象力 故事性等等 让我几乎一口气读完。最后一小部分感觉稍微乏味了点,而且感觉有些逻辑上将不通,后来在黑暗森林中的前部分零星的一些信息中解释了其中的原因。例如当时我就特别疑问,为什么三体星球的人要把他们那儿所有的细节,包括很多历史以及收到地球信号后他们反应的如此多细节都一点不漏的发给地球三体组织?完全没有任何必要啊,黑暗森立开始就解释道,这是因为三体人特有的透明思维决定的。。等等等等,不知道大刘是在第二部中对第一部查漏补缺呢,还是早就安排好要这么些。估计肯定是后者,因为整个两部的故事都是一气呵成,三体人的透明思维表达方式也是推动第二部情节发展的必不可少因素。所以真是一个非常成体系的作品。
反正总的来说第一部就是特别好看,也可能是我太久没有看过科幻小说了,感觉没啥可说的,网上也有很多非常全面的评论。但是第二本看的过程心里就复杂多了。
在看黑暗森林的时候,开始遇到很大的障碍,尽管有很多看点,但是大刘描写的罗辑的内心世界和感情生活让我看的特别的别扭,完全没有动力继续读下去,差一点要直接跳过甚至暂时不读了,这种想法甚至在书开头时,不断地描写工蚁的时候,就有一点了。但是既然是经典肯定有它出彩的地方,所以就一直忍者 坚持着读。。。这种感觉在书中进行到描写罗辑和庄颜初次见面以及相爱的时候到达了顶峰。。说实话,从个人的感觉来讲感觉写的很矫情 特别的不喜欢。。以前看到网上有人评价大刘的语言问题,我都感到很反感,感觉到有点吹毛求疵,但是现在感觉确实有啊。。。。。但是幸亏我坚持了下来,笔锋一转到了面壁计划5年后,忽然感觉一切都鲜活起来了,尽管当时书已经进行到了40%,但是感觉故事才刚刚开始,悬念又一步步的开始铺陈开来,情节开始突然紧凑,特别是庄颜和孩子被带走之后,跟书名黑暗森林相关的内容也开始一步一步铺垫。一切又像第一本书一样了,让我没有办法停下了。
直到200后的未来社会,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几乎一口气把书最后的1/3读完了。一样的精彩。真不知道三体三会写什么样的故事。。。
但是享受这种快感的同时,还是感觉这一部的语言方面有些问题,我不是文科生,对文学性方面完全没有啥资格作评论,甚至我平时都很少读书。我这里只想说说我的感受,感觉后半部分像我说的那样,故事又恢复到了非常宏大精彩,而且悬念重重,让人无法停止去读下一页,但是还是感觉中间有些描写看着疙疙瘩瘩的,例如在描写黑暗森立的比喻中,书中说道如果“潜行的猎人”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感觉写的挺粗糙的,好像大刘也跟我这个读者一样,停不下笔了,要一口气写完,在这些细节上就不多加考虑了。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故事的精彩,甚至有点慢慢成了刘慈欣的风格。。最后所有悬念揭开之后,我感到一阵阵发毛,前段时间有同学跟我说他读三体感到特别恐怖。我还想,故事是特别宏大也有很深的含义,但是不至于害怕吧。读完黑暗森林之后,才发现,我也有这种感觉,总感觉里面说的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这一切真的就是这样,宇宙真的就是这样的图景。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和顺理成章,这就是大刘和三体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所有精彩的科幻作品的魅力所在,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之后会发生什么事,又会有什么宏大的场景和摄人心魄的理论出现了。本来也不打算写这么多,因为就在刚才把黑暗森林读完,心情难以平静,害怕过几天把现在的心情和想法忘掉了(就像对第一部的感觉那样,只剩下模糊的两个字“好看”了),所以赶紧开了电脑想到什么就写了下来。
来自:
豆瓣
作者:
天空$
时间:
2012-8-22 17:54
那个时候还是TBC年代。在某个只有联盟玩家的村服。
罗辑,一个联盟小LR,一个对当高玩从来就没有野心的休闲玩家。
在艾泽拉斯荒凉的大陆上,他一直孤单地用着生存天赋练级。
他的BB都是在练级的路上随手捉的,有时恐龙,有时土狼,有时豹子,有时熊。
捉到一个他都会放弃上一个。这无所谓,反正艾泽拉斯大陆到处都是BB,他根本就不会放在心上。
罗辑练到40级的时候,在荆棘谷某个山洞前,偶遇到此怀旧的非常牛B非常娴熟的高端职业玩家——射击LR大师叶文洁。
这是他人生巨大的转折点,然而此刻的他一无所知。
叶大师悲天悯人,看着这个本门派穿着一身垃圾白装的后生弟子,善心大发,于是教了他几个秘不外传的射击输出宏。
可是他没有射击天赋。
罗辑告别大师,搓着炉石回了城。他找到训练师打算洗天赋,突然发现可以开启双天赋了。
于是高高兴兴地开启了另一个天赋,点了射击,装上刚学的宏,还跑到木桩那里试打了几下。
结果发现新天赋用起来一点都不顺手,那什么宏嘛,完全根本木有一点反应!
他不知道的是,叶大师给他的是70级的宏,他才40级……
他想去找叶大师说说理,可是叶大师AFK了,从此再也没有上过线。
失望的罗辑切回生存天赋,又开始了他孤单乏味的练级日子。
他仍然随手捉着不起眼的BB,捉一个放一个。
有一天他带着土狼BB漫无目的地走着,突然对面一只庞大的科多兽怒吼着向他冲过来。
他刚想跑却发现卡住动不了,随即出现离线的提示。
再次上线,发现土狼BB已被踩成肉饼。
罗辑叹息了一声,观察四周有没有适合捉的野兽BB。
这时远处出现一个画面。
那纯洁的半透明的身躯,那优美的曲线,那矫健的姿态,那深邃的双眸……
啊,罗辑痴了,呆了,傻了……
原来那就是传说中的灵魂兽。
他向着远处狂奔,然而触手可及的灵魂兽消失了。不过是海市蜃楼。
还有比这更悲剧的吗?
从此罗辑茶饭不思,整天想着他的灵魂兽BB。
WLK来临前夕。
罗辑终于70级了,穿着一身环保,在沙塔斯游荡。
突然本服最大的公会——联合国向他发出了入会的邀请。
罗辑糊里糊涂地进了会,问:我是环保,你们加我干嘛。
会长说:上YY。
YY里正在开大会,气氛压抑严肃,每个人都忧心忡忡,除了罗辑。
原来有消息传过来,隔壁服务器部落的职业玩家公会——三体,他们都是非常牛B非常娴熟的高端职业玩家,计划在WLK前夕集体转到本村服,扬言FD80级所有副本,让联盟无生存之地。
联合国公会决心与三体公会争夺FD,奈何都是休闲玩家,实力相差太远。
经过紧张激烈的讨论,会议决定挑出五名最精英的玩家,组成固定团队与三体公会对抗。这个团队被命名为面壁团。
这个团队其他四名成员都是公会高级职业队长。第五名是——罗辑。
罗辑二了。
其他会员们也二了。
凭什么选他?大家问。
为什么选我?罗辑问。
会长说:就凭三体公会的会长在他们群里发布指令,点名找人盗罗辑的号。并且已经盗过一次,但没有成功。
罗辑想起室友史强,每次掉线他都会要求改密码。
会员们观察着罗辑的一身环保装,疑惑:他,怎么会这么重要?
罗辑看着自己的环保装,同疑惑:我,怎么会这么重要?
会长宣布:只要罗辑同意加入面壁团,那么可以满足他的任何要求。
任何要求!!罗辑心动了,口水了,两眼闪闪冒金光了。
我要灵魂兽!他说。
WLK来了。三体也来了。
罗辑带着他的灵魂兽BB——庄颜,漫步在达拉然。
尼玛啊!什么WLK,什么三体,什么面壁,都是浮云啊浮云!
罗辑,一个主天赋生存,副天赋射击的LR怎么可能带灵魂兽BB啊魂蛋!这是个BUG啊魂蛋!
GM呢?GM在哪里,快点来把这个BUG给删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艾小柯$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II》中的核心思想是 “宇宙黑暗森林”理论。在我看来,这一理论其实就是“囚徒两难抉择”的放大版。
“囚徒两难抉择”是经济学博弈论中的一个经典入门案例,讲的是每个理性的人在进行以效益最大化为目的的最优逻辑选择时,个体的理性怎样导致集体的非理性,造成效益最劣结果的实现。“囚犯两难抉择”有两个关键前提,一是囚犯的理性逻辑思维,即囚犯将遵循基本逻辑原理进行理性选择,换句话说,在两种可能的结果面前(比如判刑轻重),每个囚犯都将选择最利于自己的结果并据此作出逻辑判断。另一个关键前提是两个理性囚犯在考虑是否招供时只能各自为营,不能沟通、无法交流,故而个人利益的实现与集体利益实现才能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个体理性才能导致集体非理性。
具体到“宇宙黑暗森林”理论,两个“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公理确保了囚犯理性逻辑思维前提的实现——“生存是文明的根本需要”假设宇宙中的个体(或以这样个体为单元的集体)在进行价值判断时是理性而逻辑的,不存在信息完全条件下的非理性悖论;“宇宙中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则相当于经济学中“资源有限”的最基本原理,这确保了个体进行价值判断并作出逻辑选择的必要,否则以大小比较为基准的逻辑判断便失去了依存基础,竞争不再,也便不存在选择的必要了。 “黑暗森林”中的“猜疑链”和“技术爆炸”是为了切断沟通交流的可能——在一个文明无法判断对方的善意/恶意以及对方对自己的善恶判断的前提下,任何暴露自己寻求交流的行为都是极度危险的。这两个公理及“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假设为“囚犯两难抉择”的实现确立了基本条件,从而建立了“宇宙黑暗森林”理论,对著名的费米悖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 “宇宙社会学”的两个基本公理大体合理,尽管个体很有可能脱离逻辑作出非理性判断,但从整个文明的角度出发,则很难想象集体性的非逻辑思维。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非理性结果不等于非逻辑思维——“囚犯两难抉择”的集体非理性本身正是逻辑思维的必然理性结果。而非逻辑思维则指的是在当前所有信息前提下,排除其他目的性后,故意选择非优结果的非理性行为。
相对的,“猜疑链”中的善恶判断从经济学角度考量则指代不清。当然所谓“善恶”本身不是经济学范畴,但进行博弈论的结果推断时,“善恶”这种定性分析必须转化为“大小”类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稳定的均衡结论,否则也只好如书中那样能源源不断猜疑下去,大大削弱理论的说服力。另外,所谓一个文明的善恶本身就是种站不住脚的立论。如同国家之间非敌非友的竞争合作关系,宇宙文明之间也很难谈到彼此间的“善意”或“恶意”——不论合作还是竞争,出发点都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已,哪里存在单纯的善恶呢?而如果接受文明自身利益最大化这个前提假设,那么猜疑链便很难讲得通了——说到底,一个文明对另一个文明的猜疑并非善恶,而是对方的存在对自身所带来的影响。不过只要能证明这影响总是弊大于利(比如有限资源环境下的技术爆炸必然导致不可逆转的文明扩张等),那么唯一的稳定均衡依然还是所有文明隐藏自己,消灭对方,即“宇宙黑暗森林”。
抛开猜疑链这个薄弱环节,刘慈欣的“宇宙黑暗森林”理论是《三体》系列的关键,它对“费米悖论”进行了一次成功的猜想,为揭开宇宙初始直至时间尽头的发展历史确立了一个可依托的理论平台。正是因为这个平台足够坚实,这之上具体人物的薄弱才不成为问题。不管是“面壁人”罗辑与三体文明的智慧博弈还是与庄颜的狗血爱情,甚至《三体III》中时常惹人莫名其妙的“圣母”程心,其中漏洞都可忽略不计,因为比起整个宇宙的维度之旅,这一切都不过是铺垫,是带领读者共同寻找真相的目光。
相关评论
三体游戏: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22267/
从一维到十维: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31985/
爱是永恒:http://book.douban.com/review/5140685/
来自:
豆瓣
作者:
静静绽$
时间:
2012-8-22 17:54
只有真正完整的看过大刘的作品的人才能体会
他带给我们的是怎样一个在真实的自然科学背景下的那种虚构的世界
我总是一边读一边 在想 ,也许这些内容就将发生在不远的将来,也许50年,也许30年
没有科学,何来幻想,大刘就是凭借极强的理工科背景 ,才能写出这种超级硬科幻
虽然看他的书有点累,有点费劲,但是依然沉湎
来自:
豆瓣
作者:
猪猪侠$
时间:
2012-8-22 17:54
在高速发展的人类科技和社会形态、已显现出颓势的宗教、和仍旧原始的动物本性中,很多人都在寻找着未来的方向。好的科幻小说似乎都带有着悲观主义的色彩,用极其现实理性的态度审视着未来。也许,未来社会形态的雏形就会来自于某一本或者一类科幻小说里。
来自:
豆瓣
作者:
身后的$
时间:
2012-8-22 17:54
第一本铺垫了那么久,终于第二部的末尾进行了短兵相接,情节跌宕起伏,柳暗花明,不仅佩服大刘对物理前沿技术知识的娓娓道来,更为其情节设置,人物性格方面把握拿捏的那份巧妙与扎实。
如果能够拍成电影,必然是鸿篇巨制,但中国没有能够成事的导演与投资。这样的小说,放到美国早已是电影公司必争之原创,无奈生在了中国,科幻小说的沙漠,可悲可叹。
来自:
豆瓣
作者:
specto$
时间:
2012-8-22 17:54
看完三体 II 之后,急不可耐的到豆瓣来看书评
首先谈谈风老师对刘老师的文字的评论
看到了排在第一位的“风间隼”老师(姑且称为老师)对叶文洁“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的驳斥,我觉得深不以为然。风老师似乎过于咬文嚼字有吹毛求疵之嫌了。
对于“宇宙社会学”两条公理。
----
逻辑学上,“是”是个极其关键的词汇,“应然”或是“实然”都可以用“是”来表达,但其中的含义是截然不同的。第一公理这个命题,是“应然”还是“实然”呢?“生存应该成为文明的第一需要?”还是“生存确实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
我认为,讨论用“是:和用“应然”和“实然”等词语来表达这条公理,与这条公理本身是否正确没有直接的关系。
在书中的情节里,这两条公理的传授或者说“提示”,仅仅是一位睿智的老人与一个年轻的学者之间站在一个女孩的墓碑前的谈话,不是在一个严肃的会议室里进行的学术讨论或者论证之类的东西。它只要能够清楚的表达他的意义,让读者明白就行了。因为小说毕竟不是逻辑学或者哲学的论文。
虽然作为科幻作家,刘老师的作品逻辑性很强,但我认为刘老师的文学才华并不比其他的一些不写科幻的作家逊色。
假如按照风老师的说法,把这句公理换成“生存实然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那我可以 请问风老师,作为一个读者,你认为这句话,适合这部小说里,当时那种语境和语态么?
诚然,鉴于风老师的专业,可能对这些过于敏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作为一个读者。我想说的是
风老师的评价,让我想起了一事:
是《让子弹飞》上映后,有人批判电影里“死人太多”,让我觉得大为可笑和雷人,一个土匪与恶霸斗的故事,你不让人家死人,你让人家怎么拍电影怎么讲故事?对于电影内容或者艺术水平等方面的评价,以什么角度来说都无可厚非,这种无稽和荒诞评价简直脱离了电影本身,简直是对于导演的人格侮辱!让我不得不感叹“在主旋律的时代背景下人性的不自觉扭曲”,就像恒星的质量影响周围的公间一样。(同样的情况还有一些同学对于村上春树《1Q84》没有正义观的评价,让我觉得真是“吃饱了撑的”,你们不是在否定作品或者作者在作品中的精神内涵,你们只是在单纯的为了批判而批判)、
说到这里貌似有些远了
现在我们来说说关于这两条公理及其本身的意义的讨论。
说实话,看到风老师对于刘老师的“是”的评价,我就没有心思往下看了。(虽然我还是看了)
这么说可能于风老师有些不礼貌,请见谅!
说说公理本身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其实从后面的评价,我个人观点,风老师已经脱离了对公理本身的论证,而是从个别字眼如“数学结构”上作文章。
而那句“人有意志,可以选择”正是看的我啼笑皆非。
如果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文明。只不过是一个生物种群的进化而已,作为这个生物种群的微小的其中的一员,有选择是正常的。但是,个人的倾向和选择,与整个种群的进化没有太关联(除非某些个体的选择因为影响到别的个体,使别的个体产生共鸣造成大规模的历史事件,即使是这样,也不影响整个文明的进程)。就像一只豹子在晒太阳的时候选择看东边的风景还是西边的风景一样,无伤大雅。诚然,在文明的进程中,肯定有过战争、屠杀、种族灭绝等,是某些站在权力制高点的个人的选择,但这并不影响“人类文明”整体的发展和存在。(请注意, 我这里说的“人类文明”是站在宏观的角度看的人类文明,就是所有是“人类”的所有人构成的人类文明,而不是有什么玛雅人、巴比伦人的区别的划分,而在刘老师的作品中,从来没有出现类似人类内部种族的划分,他所提及的文明,是指整个人类,以下笔者所说的“文明”,皆指此义)因为这些个人选择,并没有灭绝整个人类的意识倾向,哪怕杀的人再多。
站在自然科学的高度看文明,即使这个文明出现任何的社会形态(封建社会、奴隶社会等),都可以看成文明本身适应自然环境,保护自己,并使自已持续发展的自我意识,而在整个进化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有不适应文明发展方向的小群体被吞食,这是极其自然的事情。听起来也许很残酷,但事实就是如此。(可以称之为建立在经验上的公理吗?呵呵)
就像好多群居动物,如蚂蚁、蜜蜂等种群里有清析的社会形态一样。这是生物种群本身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当前我们的社会结构也在缓慢的进行着变化,未来变成怎样我们无从得知,因为文明的发展受到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的多种影响。(可以 想象一下如果地球移到火星的轨道上去,或者说,如果地球的所有资源终有一天将耗尽,谁能保证环境造成的生存影响不会改变人类的现有社会结构?,刘老师已经想到了,人类逃离舰队的行为就是文明社会形态的适应环境的主动变革,如果不变革,消亡将是必然的结果)但结论是不适应文明发展的社会形态也许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盛行,但到了一定的时期,它本身的某些缺点会凸显出来成为对文明发展的桎KU,一定会消失。
为什么说文明的第一需要是生存呢?
很简单,这是文明的所有成员都认同的东西——我们当中的所有人,可以喜欢不但的颜色或者讨厌不同的人,但我们同样都要生存下去。任何种群,任何生命,都有这样的意识,不止是人类,只要是生命都想,生存是所有生命的第一要务,我可以这样说吗?
风老师也提到了反证,我想问一句,如果,“生存不是文明的第一需要”那文明的第一需要是什么呢?求解?
文明中人群的量级,并不影响其本身想要生存下去的愿望,因为个体再多,每个个体都还是要生存的
接下来就可以引申到宇宙社会学的第二公理了: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文明在自己的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即使拥有了再大的力量者说科技,也是为了改变自己,使自己更加适应所处的环境,而随着文明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所在环境的严酷性已经不再对该文明的生存造成威胁,或者该文明所处在的环境的资源已到达极限,只要发生这两种情况之一,必然会引发文明的膨胀。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这个命题,也是经验得来的公理,可以这么说吗?我对社会学和哲学了解不深,也许不够驳斥的力度和深度,但,这就是现实,不是吗?
风老师说“‘宇宙社会学有清晰的数学结构’,其实只是理工科背景人士对于社会的一种幻想(不客气地说是无知)”,不客气的说,风老师对于理工科似乎有一种天然的排斥心理,当然,这不在本文讨论之列。其实,叶文洁难道不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理工科”吗?
当然如果我不客气的说,风老师可能对自然科学也有一些不客气的无知,只因为您是“非理工”。不知道是否适合呢?
远了
不难看出,其实在书的一开始,叶文洁早就已经得知了宇宙现有的“黑暗森林”状态,其实在他接到三体人的第一次回复的时候,就已经得知了这个真相(见三体1)。叶文洁肯定和相当数量的读者一样,都在用自然科学的角度看待社会。但叶文洁的本意是想毁灭人类,而作为第一部与第二部的衔接,叶文洁要通过一个“社会学”(即风老师这样的“非理工科”)研究者之手,把这种理论系统的明晰的告诉世人,究竟是出于对人类文明的自然感情还是想更加加深人类对灭世的恐惧,我们不得而知,刘老师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自由思考空间。
另外对于风老师对于猜疑链和技术爆炸的说法,我个人更加以为不以为然,显然在以上两条基础理论都不成立的情况下,风老师认为后者更加站不住脚。
但我要提醒的是,宇宙是存在足以让人绝望的距离的。
而距离,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在速度一定的情况下,距离越大,交流和了解的成本越高,时间越长,而在时间里,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在这里思考的方式要适时的进行一下转变,对宇宙间文明的交流的想象,不应该停留在人类固有的方式上。因为我们对于其他文明的一切一无所知。但我们如果在南美洲的森林里发现了一支部落,我们最起码,我们知道他们是人,有四肢,有表情,自然形态与我们一样,他们的个体与我们的差异不过超过一定的限度,会始终在“人类”的范畴之内。所以就算语言与我们不通,我们也可以利用人类在自然科学上的统一特征,进行一定的交流。
而外星人不是人类
而人类相对于外星人来说,也是外星人
对交流对象的一无所知,消灭他们,是保证我们自己生存的最好方式。
也许太残酷,但这是事实不是吗?
来自:
豆瓣
作者:
Marco$
时间:
2012-8-22 17:54
人心也像宇宙一样,也是一个黑暗森林,互相勾心斗角。三体人怎么想的就等于就是怎么说的,没有欺骗,很单纯。人类城府很深,但是有爱,不过这种还是不如三体人爱的萌芽来的纯粹。我想人单纯一点挺好,没有欺骗就不会没有安全感~
宇宙中的第一大公理就是:生存是所有文明的第一需要。同样可以映射到地球上,围绕着这个公理的一个推论便是,为了生存,每个人都负有一颗自私的心,众多自私的心的集合便是黑暗森林。其实黑暗森林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
来自:
豆瓣
作者:
fly_hi$
时间:
2012-8-22 17:54
科幻小说在国内一直鲜有力作。因为作者的理论深度和广度的缺乏,就只能流于幻想。可是我国的教育体制又无法培养有着瑰丽幻想的作者,于是科幻小说就成了贫瘠和荒诞的文章。
大刘打破了这个怪圈,在物理、历史等诸多学科中多有涉猎,并且在文章中轻松跨越。确实大有进步。
来自:
豆瓣
作者:
羊トー$
时间:
2012-8-22 17:54
三體三部曲裏面,寫的最好的大抵就是這一本了——《黑暗森林》。當然不是說另外兩部寫的不好,只是這一部,寫得太豐富了,完成度之高甚至令人難以想像還能寫出第三部。
宇宙社會學,這個學說的提出是本書的主線索,也是科幻史上的重大舉措。
誠然宇宙就如同一個被放大很多倍的社會。如果真的存在外星人,那麼他們大概也是有生命的智慧體,也需要依靠資源生存。既然是生命,當然有延續自己種族的衝動(沒有的都被進化論淘汰掉了);既然依靠資源,而資源是有限的,那麼必然要從更多的方式來謀求資源。
如此一來,在外星人身上套用社會一詞,也是合理的推斷了。
但是環境在於宇宙,和人類社會又有所不同。比如人類在非洲發現了豐富的資源,人類可以過去把當地人趕盡殺絕,然後掠奪資源。但是在宇宙的尺度來說,情況就有所不同了,一個豐富資源並且有智慧生命體的地方,可能離自己有幾千萬光年遠,由於愛因斯坦相對論決定了速度不能超過光速,所以如果要過去掠奪資源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毀滅之就不一樣了,只要丟出武器就行了,無論時間花費多長其實都無所謂。
這樣看來,猜疑鏈和技術爆炸是必須存在的。不懂得猜疑的種族,或者沒有發生技術爆炸的種族,都被宇宙生存法則淘汰掉了,所以剩下的必然是懂得猜疑並且有發生技術爆炸的,屬於整個宇宙食物鏈上端的智慧生命。
黑暗森林法則看似誇張,但是仔細想的話,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就可以見其一斑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最簡單的法則,也是最強大的法則。
不知道到底有沒有外星人呢?宇宙之浩瀚,必定是有的吧。看完這本書之後,一直在想,如果哪天地球真的被外星人盯上了,我們就不要研究什麽科技了,直接找大劉吧,作為宇宙社會學的創始人,用他的智慧,對付外星人估計挺有效的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飞羽$
时间:
2012-8-22 17:54
杉山惠子居然是希恩思的破壁人,我再也不相信爱情了。
她会在他竞选面壁人时在台下含情脉脉的注视他,
她会对他说,这是我想念你时大脑神经元的排列,
她愿在月光下的竹林中做他最忠实的倾听者。
然而,她却对他说,
面壁者西恩斯,我是你的破壁人。
我成长了八年,而你,仍是冬眠前的你。
最后剖腹自杀,是忠实于自己的组织吗?
还是对他,最后的忏悔。。。
他们是同志吗?
不是。
他们是敌人吗?
也不是
他们,只是一对爱人。。。
来自:
豆瓣
作者:
Joy$
时间:
2012-8-22 17:54
1.猜疑链:猜疑总是存在的,猜疑链的长短与行为选择无关。
猜疑链是确定存在的。在人类中存在的猜疑链,由于人类有语言等互动行为,会尝试沟通以尽可能地消除猜疑,直到这种猜疑的程度降低到最终人与人之间达成某一个可以被接受的共识——猜疑链将不会再影响互动。
推广到宇宙中交流难度非常大的不同星球文明。猜疑链将会被放大,拉长。一致地共识是相当难达到的,于是双方,或者多方将在彼此无法达到共识的情况下,根据自身的情况,作出对对方行为的选择。因此这里可以看到猜疑链的内在属性是长短;而猜疑链对互动行为选择的影响的关键,与猜疑链的长短无关。
B:我是好人
A:我不知道b是不是好人
B:我不知道a是不是在想我是不是好人
A:我不知道b知不知道我在想b是不是好人
B:…
====这些猜忌的想法可以有多少层,就代表猜疑链有多长。
但是a和b最终选择相不相信对方,都不是由于猜疑多少层次来决定的。如果在猜疑链太过长的情况下,简而言之就是无法判断,因此最终ab是否相信,最终做出什么选择,就与猜疑链无关了。
简而言之就是,猜疑始终存在,不可被消灭,a,b会依赖别的做出是否信任对方的选择,于是这种选择更多的是自己内在意愿。
2.黑暗森林:黑暗森林总是存在的,但黑暗森林并非就是邪恶森林。
(1)如果无法通过判断对方的善、恶来做出选择,双方也无法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己方的行为的判断选择与什么有关?
逻辑分析只能保证思维方式的正确性,但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因为宇宙是太多不可知的,参数太少则无法计算,所以,如何做出选择?
【定义】这里选择简化之后有:善(值0~1;友善行为,客观上单次行为对对方无害);恶(值-1~0;攻击行为,客观上单次行为对对方有害)
这样我们就可以划出一道-1——0——1的坐标图。 -1代表极端的恶,对方星球被毁灭。(这里尽量回避“文明”这类不太确定的词汇,说不确定,因为比如地球人依然有舰队逃脱,严格说来无法衡量地球文明是否有被毁灭,还是只是暂时挫败,因此就以物理的星球作为尺度标准);1代表极端的善,己方的星球因过度利他被毁灭。中间的从-1------1的数值,则代表混杂程度。
回到问题,在不可知的情况下,自己星球选择那个值,几乎是自己决定的,可以参考的信息很多:内在属性(自己星球的文化),外在条件(对对方信息的模糊判断),历史因素(跟宇宙中其他文明以前的沟通历史),环境因素(对宇宙社会的意识形态上的看法)…… 很多很多。这里根本不用分析。只要明确一点就好——这个数值,在单次行为来说,是由自己星球自己选择的,而如果可依赖资源过小,那么这就成了一种猜测——如果把所有星球的决策判断作为样本来观察,这就是一种扔色子的概率分布。而如果从个体星球的选择来看,就能根据前例统计算出一个具体的善恶值。而这个善恶值,就可以看做是一个星球的内在属性。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选择,超出了理性的范畴,是夹杂了自己星球很多的主观倾向的。具体有多少主观加入无法明确判断,但可以明确的是,善恶值绝非完全理性结果。
(2)为什么黑暗森林推不出恶意森林的结果?
黑暗森林其实就是说宇宙社会学的状态,沟通的难度很大,猜疑链的存在,于是呈现一种彼此看不清的模糊状态。
模糊状态不代表就会采取恶的行为。因为真实情况下无论是友善态度还是敌对态度,这种交流互动行为都不太可能只是一种行为。这会是多次行为选择的结果。每一次决定的前提条件和相关因素都是变化的。
博弈论里面已经有过很多次实验,囚徒困境;还有在知道前次结果的情况下互利者会生存;不知道前次结果的情况下,最佳的生存方式【注意】并不是恶意攻击,而是——【以眼还眼,以手还手,以其之道还其自身】。(具体实验我这里就不引用了哈)
因此就算是宇宙生态完全抽象成博弈论的选择,每次选择都基于理性算取最佳值,最佳值也不会是恶。
3.技术爆炸:技术爆炸作为一种状态属性,只是加强了黑暗森林的模糊性,与个体星球面对他方做出何种选择没有必然联系。
再次重申:选择善、恶、还是善恶程度(-1----1)的某一个值,在实际情况中,是受到单次行动时诸多客观的以及主观的包括心理的因素的结果,其中有理性有非理性的;在模拟完全理性的环境下,也就是抛开非理性决策来讲,依然受到沟通带来的信息变量和环境变量的制约。
在《三体》故事中,沟通,也就是地球发出去的信号,基本上是由某个个体的偶然造成的;而地球收到二向箔的攻击,命令也是出自某个星球的头儿;还有地球和三体之间的互相沟通,彼此接触,这期间产生的变量也就太多太多了。单纯地把这些过程都忽视不看,而只是在出发点就选择善/恶值,之后不计沟通带来的变量,在沟通后依然采用最初的善/恶值做出行为——这个,合理?
===============
下面开始立论,个人观点看法,宇宙社会学最有可能的形态。
我认为应该从进化论的视角来看。很简单——将是一场动态的激烈竞争的X交流星球与Y交流星球的混战。分析如下:
===============
4. from Planet Nature【星球的内在属性】:
每一个星球面对外来星球时,善恶值的选择有多种因素,但是所有星球的某些根本的属性是不变的——
Planet Nature:
a.对“自己人”友善
b.对“陌生人”猜疑
c.对“敌人”恶意
所以,黑暗森林的难题,其实是,在可视性如此模糊,不确定性相当严重的宇宙森林中,如何辨别自己人/敌人?注意,由于大家都有各种技术和策略,因此大家都可以或真诚或欺骗或伪装;并且,敌我之分也未必一成不变,这是变动的(dynamic position)。
当双方都认为是此时此刻是“自己人”时,友善行为,结果是此刻的互利共赢。
当双方的判断依然停留在“陌生人”时,行为就会是既不友善,也不恶意,结果是不断地试探,收集更多的信息,保留和观望状态。
当双方都判断对方是“敌人”时,则相互攻击。
——这是双方态度一致地情况下。
也有可能,当我是善意的时候,对方是恶意(如地球善意地发出信号,而三体收到的态度却是恶意),那么地球此刻依然善意,三体恶意。三体恶意攻击之后,【第一次交流】,地球判断出对方是恶意,于是地球开始调整对对方的判断,换成恶意。
——如此,双方也达成了一致,开始相互攻击。最后的结果是依靠战斗力具体来决定的。
然后最后地球被毁灭的例子是:地球一开始善意发出信息,后来地球恶意发出三体的坐标位置,而收到的那个什么文明,对所有知道坐标的星球,均是恶意的态度,于是二向箔发出【第一次交流】,三体被灭了;地球被灭了。
——看到问题了么?也就是说,其实,攻击仍然是一种带有态度的交流方式,问题出在,技术相差太大,就好像一只螳螂跳过来向你打招呼,你被吓到了,大手一挥,螳螂死了。就是这样。或者说,一个男生跑过去跟女生打招呼,结果采用的方式是哥们儿那样拍别人肩膀,女生被大力拍疼了,转过来煽男生两耳光。嗯。把例子再推极端点:当这个男生向女生跑过来的时候,女生看到一个表情恐怖的男性动物像自己跑过来,尖叫一声落荒而逃。
问题就在这儿:由于技术的,或者形态的,或者心理的,或者表达方式的等等差异,有的交流止于第一次。这并不能推导出任何结论。这只是一种状态。众多可能有的交流状态的一种。
《三体2》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是(a)宇宙的黑暗森林状态是不是会必然导致星球之间的恶意相对&(b)每一个没有被暴露的星球都应该小心地隐藏自己的坐标;
(a)的问题我之前都驳过了——不必然;恶意相对只是一种选择而已。不同星球之间有多种选择,这些选择共同存在。
5.真正的问题是:你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么状态,你只知道是模糊一片的黑暗森林,那么这种情况下,你是交流,还是不交流?对,即,《三体2》的问题就是,那个寻找外星生命的信号,是发出去,还是不发出去?
故事里,那个信号被那个人一开始发出去,是一个偶然。而人类一直的理念是——发出去,走出地球,走向宇宙,跟外界沟通。
所以每一个星球,不管planet nature是利己多一点,还是利他多一点,有一点是一样的:
6.【渴望外界对自己的友好往来交流】—— 这是共同的渴望。
因为友好地交流,对自己星球来说 ,永远是利益的。基于这种渴望,衍生出很多战略和更小的选择:是向外界宣扬“我们来交流吧,我是很友好的”;或者“你最好跟我友好交流,不然我打扁你”;或者“你是谁,要不要跟我友好交流”;或者,“我之前被骗了,我再也不跟任何星球往来交流了,一切外来皆为敌”…
7. 选择只有两个:交流/不交流【Planet Nature 2】
不同星球文明之间也可以只分成两类:对交流持善意态度的/对交流持恶意态度的
注意:这种分类其实是非常公平的,1/2,也就是一种扔硬币的概率分布——二项分布?
8.所以《三体2》的黑暗森林=恶意森林的假设错在哪里?
1.逻辑上,有slippery slope的推到错误。就是极端化的无穷推理:一个星球是恶,也并不会推出接下来他的所有交流就是恶的,更不会因为一个恶导致了所有的恶——忽视了临界;短期或许有可能,但不会变成长此以往的推理。就好像说,机器能够代替人工,推出,机器人必将在未来取代人。这种逻辑错误。 2.忽视了另外的可能性:
大牛把模糊视野的宇宙完全干掉了一种可能性,他说模糊的宇宙社会中,都是持恶意交流态度的,善意的都被灭了。他说,鱼只存在一种鱼,那就是把海水给弄干。他定义的黑暗森林,是人为地强制地忽视了一种可能,就好像大牛在投掷一枚两面都是人头的硬币,然后告诉你黑暗森林就只有恶意交流才能存在。但是其实,面对这个问题,一开始,这枚硬币就拿错了。
9.真实地宇宙社会如果存在会是怎样的?
(1)我同意猜疑链,宇宙中跨星际的沟通和交流的困难,简而言之,同意黑暗森林。但这里,黑暗森林仅仅指模糊森林状态。
(2)我同意技术大爆炸,同意星球之间的差异。
但是,请注意所有星球都有一个共同点:希望别人对自己是友好的善意的交流。
在此共同渴望下,所有的星球都面临两个平等的选择:对外交流/对外不交流。
交流/不交流的意思,既包括,面对不定对象发出信息,也包括面对既定对象发出信息。
剩下的到底是恶意交流还是善意交流,是打还是不打还是什么时候打,那些都是战略战术问题了……
所以,接下来完全可以用进化论的思路进行分析。交流的标记为X,不交流的标记为Y,那么在模糊的变动的宇宙中,差异巨大的星球个体之间,带有X基因的星球和Y基因的星球。那么问题就变成了,在宇宙的大池子里,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到底是X基因的星球多,还是Y基因的星球多。
比如,地球是一颗交流的星球,后来遇到三体之后发现了这种交流的危险,面临危机的时候罗辑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制衡!如何制衡依然是用交流,用把三体星球的坐标像更广大宇宙星球发射出去作为威胁。这种策略就是远交近攻。而方式,不是不交流,而是去寻求更多的交流。
再比如,看上去海里有各种鱼,打仗来打来打去的。那么,打仗的实质是什么?是交流的一种方式。
还有,当时地球的坐标也被发布出去时,有人想出一个不被毁灭的安全地避难方式是什么——制造黑洞。把地球变成一个不被任何外界星球文明发现的黑洞。这种方法的实质是什么?——不交流。永不交流!把自己变成Y基因星球。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但凡是活跃的,都是带有X交流基因的星球;但凡是沉默的,都是带有Y不交流基因的星球。 不被发现不代表不存在,they are silent planets.其实,这是平等的二元的。但是难以观测统计。
但是,研究进化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的宇宙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到底是交流的星球多,还是不交流的星球多?
显而易见,风头浪尖的都是打仗征战的交流星球。像地球这种技术落后型的,打谁都打不过的,别人扔一块二向箔就被灭了的,没半点技术防御能力的,才会想到把地球变成黑洞避难。所以,真的显而易见,有能力把在宇宙各种维度上蹿下跳的,都是强大的星球,强大的星球,都主动交流。换句话说,这就是宇宙自然选择的倾向——技术强大的,交流的,资源更多,更广。
所以,不妨把交流的星球当成显性基因,不交流的拟作隐形。显性>隐性。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宇宙社会,其实就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交流和不交流的星球互相之间彼此对抗(conflict)的过程。交流的总是胜过不交流的。因为所有的星球,都渴望别人对自己是友好交流的。但是能不能做到,这个得靠自己的星球的物理属性,技术条件了。太过弱小的星球是无法和大型星球交流的。
10.从演化的角度,真实的宇宙社会更加可能会是怎样的局面?
从9中已经推导出了,交流的星球X 强于 不交流的星球Y。但是交流,包括打仗,沟通,制衡,贸易,等等等等很多战略性的,也有各种小的选择和具体行为措施。
那么宇宙社会将如何演变和进化呢?
It's plain to see, 会诞生各种机制。宇宙的社会条款。契约。宇宙culture。
还记得么,当年我们祖先还生活在丛林中的时候,我们都是对部落内的人友好忠诚抱团,对外邦人猜忌或者恐惧或者敌意,直到后来人类文明发明了很多方式,人类是一个从本性来说渴望交流的种族,所以我们不断尝试沟通交流,在希望别人给自己友好交流的愿望引领下,我们开始发展出各种相应的文化机制出来,比如献贡以示臣服和友好,联姻,从打仗形式到各种外交谈判,各国开始分出外交部,联合国,政府间独立组织,国际条款……
其实这些都是渴望交流,但彼此又存在差异,各有各的想法,互相必然存在矛盾,但是又在共同的交流意愿下,不希望变成“不交流”,而做出的种种尝试和努力。其主要还是寻求某些情况下达成一个共识。不要一上来就我把你灭了,或者我刚开口就被别人灭了。就算消灭别人也总是要耗自己资源的,这种对彼此都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对彼此都没有任何好处的战略是蛮荒的,我想不出它不会被更好的促进交流的方式给代替掉。因为,再说就算是消灭对方星球也是属于一种“交流”。不交流的是不管不闻不问不理睬假装自己不在,这才是Y星球。而对于交流的X星球来说,星球间主观的进化只有一种选择方向——就是更好的更节约资源的交流形式的发明创造和推广展开。
因此从人类的视角推广到宇宙来看,宇宙文化也必然往:什么跨星际沟通,贸易,宇宙条款,联合大国,小星球抱团等各种方式发展。不同星球之间的差异性,只要是愿意交流的X星球,那么就会走向更多的交流方向,更有效的交流…… 不然那就不交流。
而至于是善/恶,那都是战术上的区别。
11.本来打算简单写点的,结果还是写了好多啊。各种废话见谅啦。我很佩服大牛能写出这样的科幻来,而且我和他有共同的偶像阿西莫夫,反正我绝对写不出来这样的科幻大作,有大牛这样的作家和粉丝群在,中国科幻还真是大大地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由于黑暗森林整个这个假设和推导的硬伤——更别提那个简单得过分的不合常理的面壁者计划了——我对《黑暗森林2》真的喜欢不起来。
12. btw.我更喜欢《三体3》,因为3,不仅大牛小说技术提高了很多,更接近《基地》系列的感觉了,并且,很多地方也对面壁者计划做出了资料性的补充,让其看上去真实性很多了。所以虽然我仍然很痛恨那个结尾,以及非常不喜欢程心这个角色的定位,还有我不认为程心是“爱”和“慈爱”“母爱”的代言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时期触龙和赵太后都懂得道理!!程心太肤浅了!),嗯。总而言之我还是非常推崇《三体3》。有几个角色我非常喜欢。
END
有的地方没写清楚,简单来说总结一下:
大牛根据猜疑链,推出了黑暗森林=恶意森林的后果。
但是他忽视了,宇宙资源的【稀缺性】将导致【所有的星球都渴望别人对自己星球友好】----这是所有星球文明的一个共同点。
但是星球之间的差异性存在,从交流的结果来看,有可能有好的结果,也有可能是不好的,因此具体而言:
所有星球的可以分为渴望交流的星球和不渴望交流的星球。
不交流的星球,将努力让自己成为黑洞。
而交流,带来的是资源的融合互惠。
而这两类,渴望交流的星球将占据主导。
但是,大趋势,将是: 交流>不交流。
在这种认知前提下,必然,进化的选择压力将会倾向于,向有利于建立更好交流的机制展开。
因此,宇宙将会诞生更多促进良性循环的机制,交流模式。虽然这个过程中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流血和伤亡是必然的。
但是,在各种交流的尝试中,将有可行的各种有利于交流的星际沟通机制建立起来。如我们目前人类社会现象。
来自:
豆瓣
作者:
climb$
时间:
2012-8-22 17:54
相比后半部分密集紧凑的谜团揭晓和情节设置,前半部分显得很平淡,差点没兴趣看完,但是再看到后半部分的时候觉得确实不负期望
2中除了前期的伏笔,时间大部分过渡到了未来世界,作者可以展开随意的想象,未来世界确实很壮观。不过窃以为三体人锁定了地球科学的发展的情节设定大大地减轻了作者的工作量,毕竟基础科学的突破的想象是更难的。看书的时候有真觉得近一二十年基础科学的发展限于停滞。书中人类加速进化和技术爆炸的提法很认同。
看到黑暗森林部分时,那个寒颤啊~想法很好,以欧氏几何的方式建立一个完整学说,不过具体推理还是过于跳跃,猜疑链无法打破就必然导致猎杀行为?但是倒真的思考了盲目探寻外星生命的行为是否可取:单方向的发送自己的信息是很不妥的行为。
另外三体人想与说不分的设置真是寓意深刻啊
结尾有一点弱,这么简单的要挟手段,总觉得三体人应该有破解方法
来自:
豆瓣
作者:
美丽新$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三部曲,对于其中的一切,我是一辈子也道不尽了。
十多年前,高考3+1我选择了物理。因为读了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刘嘉俊的作品《物理班》。不知道有多少人还记得当年的新概念作文呢?我从此知道物理是好东西,尽管我的性情和头脑根本不够驾驭理性的物理世界,我还是选择了物理班。并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我的高三是黑暗的,因为我喜欢的物理不喜欢我,这近乎绝望的单恋让我痛苦好久好久,差点迈不过高考的坎。
告别中学时代之后,没有再和物理发生过切实关系。每当听到新闻里有最新的物理突破,会竖起耳朵,看到天涯论坛里有美丽的星空、宇宙图片会久久地凝视,每次选择旅行目的地,必要考虑能否在夜晚看到繁星银河。
十多年后,读了刘慈欣的《三体》,一切都是值得的,我当初苦苦埋头物理题中的艰辛,今天都得到了回报。因为懂物理,懂得最最基础的物理规律,《三体》的魅力成几何倍数在我心里滋长,这感觉太美好了。
这是体外话,回到《三体》本身,从人物开始讲会简单一点。我最看重的人是章北海。
他是一个军人,一个有思想有责任的军人。章北海最打动我的就是他清晰的头脑明明知道人类面对三体必败,但是军人的责任不能不负。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忍,是人类尊严的最高体现。人在绝望的时候,最常规的表现就是往地上躺,“反正都这样了,不如就怎样怎样吧。”那些降临派,幸存派,包括面壁者泰勒,雷迪亚兹,希恩斯,无数无数的人,尽管肩负着责任,做着这样那样的努力,本质上都是在往地上躺。认清事态并不难,识时务的人也不少,绝望以后到底怎么办呢?怎么活下去呢?
其实这是小说之外的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的问题。动车事件也好,食品安全也好,国家的未来也好,甚至人类的未来,我们对美好世界的信心每天都在经受挑战和侵蚀。我对世界的信心早就被剥蚀到安全线以下了,我没有章北海的责任感,我无事可做,我像大多数人一样,往地上躺而已。当关于章的悬念揭晓,他倾尽一切,只是为了远离地球为人类在太空中保留一颗远离毁灭的种子,我被其中无限的绝望黑暗中,始终不灭的那一星希望之光深深打动了。这一星希望之光,贯穿了章北海两个世纪时空交错的孤军奋斗。
人类世界就是这种连续体一般的存在,善与恶,绝望与希望,爱与恨不断交错,螺旋缠绕着向着时间延展的方向前进。不会有永远的天堂,也不必期望有永恒的地狱。遗憾的是,人类要跃迁到极度的恶实在太容易了,“闻格”以及当下的世界,就是在向极度的恶的那一端飞速下滑的人类历史。也许曾经有过,未来也会有朝着真善美急速攀升的时代。只是很不幸的,我们身处下行时代。不过在光年尺度里,我们这个小小的时代实在算不得什么,作为个人短短的一生就更不值一提了。章北海的形象,为我提供一个在当下如何生活的一个选择:极尽自己的能量,在极度的黑暗中成为一星光的种子,比学习物理要难很多,十几岁的时候能够逆流而上,现在怕什么呢?
“给时光以生命,给岁月以文明”
来自:
豆瓣
作者:
postne$
时间:
2012-8-22 17:54
宇宙社会学批判(一):破解猜疑链
首先说,此批判是critique,不是criticism。是批评基础上探讨背后共同面对的问题,推进认识,不是指摘,不是倒刘。其次,本文很长,特别是证伪猜疑链的部分,比较细致。如果你是一个具有认真精神的科学和三体迷,我相信你会看完。
我的专业背景是社会学,所以评论《三体》自然对宇宙社会学的问题更为关注。我必须要说,宇宙社会学的构想,不管它只是大刘设定的小说背景,还是它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作者对于宇宙文明生态的总体认识,都是不那么合格的“社会学”。首先名字就不合适。社会学是对人群集合而成的那个叫做“社会”的东西的研究,这个东西有其自身的结构,这个结构不仅是物质层面的,也包括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把社会学的研究内容等同于社会关系学,即对一个个单独个体间关系的研究,是不了解社会学的表现。社会不等同于个体的加总。同样,宇宙社会也不等同于全宇宙文明的加总。事实上,所谓的宇宙社会学更近似于“宇宙文明关系学”,它的原型对应着国际关系学。只不过,地球上各个国家之间的关系被换成了宇宙中各个文明间的关系。
下面我就要进入对这个“宇宙社会学”,或说“宇宙文明关系学”具体内容的批评了。宇宙社会学的构成不复杂,两条公理,两个概念,外加宇宙时空的浩瀚背景。其结论是黑暗森林法则。那么,我先抛出我的总体批评结论:根据它给定的条件,推不出它的结论。请注意,在这里,我没有说其结论的不成立是因为这只是个幻想的框架,而现实是复杂的。我说的是仅仅根据它自身,在逻辑上也不可能推出它的结论。换句话说,我是在抽象和概念的层次上讨论它的问题,并不评价从经验层面对它的非难。下面我就说明我的理由。
我们首先来看看猜疑链。之所以不先讨论公理而是讨论猜疑链,不是为了说明它的重要,恰恰相反,是为了说明它的不重要。不重要原因就在于其“华而不实”。华,是说它看起来很唬人,也的确很能忽悠人;不实,是说它对于这个“宇宙社会学”推出黑暗森林法则而言完全无用。没有它,在大刘自己已经设定的条件和逻辑里,也能推出黑暗法则。撇开这一点后面谈,我们先单看猜疑链。原文不引述,我把它转换成一种“猜疑游戏”的叙述方式。如看官认为与原意不符,可与我交流。这个猜疑游戏的设定是:
游戏任务是A与B两个文明判断对方的安全性。初始状态有两个选项,①善意,其效果为安全;②恶意,其效果为不安全。事实上还有第三个选项,就是不确定,属缺省情形。随着猜疑链展开,每层上选项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本质都是需要判断对方的状态和利于己方的选择。游戏初始状态为零信息输入,后面全程维持此一状况,也就是说双方只能通过猜疑游戏本身的进程来导出对对方的判断及应当采取的行动,任何通过附加条件得出的判断都是不被游戏允许的,是和游戏进程相背的反事实结果。
在书中,罗辑和大史玩,得出结论说猜疑的链条会导致黑暗战争的爆发,就是动手干掉对方(参加二部444页)。我要告诉看官,罗辑把大史忽悠了。好,下面让我们还原这一忽悠是怎么发生的。我们从A的视角来看,B同此理。首先,由于没有更多的信息,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最科学的做法就是给两个选项对半的可能性。即①善概率0.5,②恶概率0.5. 第一轮,A判断【B(善=0.5,恶=0.5)】。粗括号中的内容,有选项,有选项的概率,联合起来,在统计上叫做概率分布。同理,B判断【A(善=0.5,恶=0.5)】。据此概率分布,A和B没有理由认为消灭对方是优先选择。没有完,根据猜疑链,产生了第二轮游戏。A仍需判断,判断什么呢?判断在B眼中,A是如何判断B的。就是:A判断【B判断【A(善=0.5,恶=0.5)】】。注意,处于第一层粗括号中的内容实际就是第一轮B的事情,所以这一轮的概率分布是这样的,A判断【①B认为A善=0.5,②B认为A恶=0.5】。也就是说,前两轮,虽然选项的具体内容不同,但概率分布是完全一致的。换句话说,换汤不换药。到了这里,其实我们已经破解掉猜疑链了,因为这种嵌套的模式,只要破解了起始位置的逻辑,后面即使到第n层,本质也还是相同的。但为了让大家进一步看清这个道理,我们不妨接着看看第三轮(层)的情况:
A判断【B判断【A判断【B(善=0.5, 恶=0.5)】】】。此一轮,A要做出判断的对象,是一个B的判断。B的这个判断内容又是A的一个判断,而A的这个判断,就是A的第一轮游戏,其概率分布我们知道是(①=0.5,②=0.5),而B的这个判断其实就是B的第二轮游戏,其概率分布也是(①=0.5,②=0.5),所以,最外面一层A的此轮判断的概率分布依然是(①=0.5,②=0.5)!
看到这里,我想肯定有很多看官被绞住了,觉得有什么东西摘不清。我不知道大刘是有心还是无意。若是有心,那他可就是一个出色的语言魔术师了;若是无意,那说明他自己也掉进了这个陷阱。事实上,被忽悠到的地方不是猜疑链的逻辑问题,而是语言的魔力。它给我们一种问题套问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的感觉,好像循环无解。用概率的概念说,就是它给我们一个错觉,好像链条后面的事件和前面的事件之间是非独立事件,前一事件的概率分布是后一事件对其的条件分布。但其实,那只是语言的把戏罢了。它只是在形式上构成了一种嵌套和条件的样子,而并没有实质上的条件限定。最初的两个事件及其分布相互重叠嵌套,好像互为对方的条件分布,但是只要到第三层,也就是A[B[A[B]]]的时候,这个套就自己解开了。因为没有新的条件注入,在这个位置A[B|[A[B]]]已经不是嵌套,而是循环。
我估计有的童鞋会argue,你说的是一种概率和抽象的情况,但在宇宙文明的现实中,猜疑链的作用就是让你不停地猜疑下去,越猜越深没有办法确定,所以就必须及早动手了。我要反问一句,为什么越猜越深就要动手呢?是因为这种深渊一样的猜疑带给我们未知的恐惧么?仅从游戏本身来说,在第n+1层,两种选项的概率始终各为百分之五十,尽管选项的内容在第四五层上就早已超出人脑的理解阈限。事实上,这种论辩已经违反了我们设定游戏时的前设,就是不能有外部的信息输入。猜没结果就动手依据的是情感、是非理性层面的心理倾向,是宇宙社会学公理(这个另文论证),而不是游戏的设定和规则。大刘说过,要破解此类善恶的道德问题,必得用科学理性的方法(见第一部后记),我就是在沿着这个方法,向大家展示猜疑链的思维魔术本质。魔术的本质不是虚假,而是虚无。它表演出来的内容是真实的,但是带给观众的感受是本来就不存在的事,是为无中生有。
事实上,猜疑链在我看来,是大刘设定的宇宙社会学中根本不需要的一个东西,但却是它让宇宙社会学有了魔术的魔力和魅力,让人对宇宙社会学推导出的宇宙文明图景深信不疑。通过此文,我破解了它的魔术,下一文,我要说明为什么说它和宇宙社会学的其他内容没有关系。
来自:
豆瓣
作者:
fatwin$
时间:
2012-8-22 17:54
昨天看完《三体II》,又上豆瓣来看了评论。众多书评“大湿”们或称赞,或批判,就引起的热议来说,这部书已经算成功了吧。
书中提出了宇宙社会学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而章北海的这条线,就是为了给这个公理带来更大的说服力,可以说,最后的舰队国际,就是缩小了的黑暗宇宙。
但是,我不是要谈宇宙社会学公理是否合理,我只想谈谈章北海。
章北海,有着坚定的信念,这个信念就是:人类必败。为了这个信念,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坚定的胜利主义者;为了这个信念,他积极推动恒星际航行的辐射推进型飞船的技术(为了逃亡),甚至不惜杀人。
常伟思怀疑过章北海的胜利主义信念,因为他看不到章北海信念的基础何在,但是常也仅仅是怀疑。后来的逃亡证实了章北海的失败主义信念。
但是我要指出,章北海的失败主义信念同样没有基础。
书里,章北海的失败主义信念从何而来?请看下面:
“章北海:‘首长,你低估了他们,他们不但预言了大低谷,也预言了第二次启蒙运动和第二次文艺复兴,他们所预言的今天的强盛时代,几乎与现实别无二致,最后,他们也预言了末日之战中人类的彻底失败和灭绝。’”
章北海所说的“他们”是以他父亲为首的“未来史学派”。这帮人都是“有深刻思想的学者,他们包括科学家,政治家和军事策略家。”
既然有这么一帮牛B拉哄的人,能够预言未来这么准确,那么这些精英肯定早就行动起来了。如果他们是对人类未来有责任心的人,他们肯定会像ETO组织一样,开展地下活动,秘密为了末日的到来而准备。凭借他们的力量,在末日决战到来前,应该能掌握大量为了逃亡而积累的资源。
那还要章北海何用?莫非这些精英们都将赌注下在他一个人的身上?那么多的失败主义精英,只剩下这一个独苗了?
章北海醒来后,抢了一艘飞船,只有一艘而已啊……船上,大概1000人吧?备用的关键配件只有两套,聚变燃料也只有五分之一,就靠了这些来保存人类的火种?
这不是胡闹么?看似伟大的行为,却像儿戏般可笑。
何况,这个时候还没到末日之战。
最后,他死在了“黑暗森林”中。
在我看来,章北海这个形象的塑造,真的不算成功。这个形象,有骨架,但是缺少了血肉。大刘在这个人物上埋下了伏笔,但是在最后谜底揭晓的时候,却让我觉得不是我之前想的那么一回事。
章北海,本来还可以干更多的事情,但是,在大刘笔下,从一开始,他就是黑暗森林理论的铺路石。
这,依然是一部很好的小说。
继续看《三体:死神永生》……
来自:
豆瓣
作者:
小盆$
时间:
2012-8-22 17:54
在看到“面壁计划”拉开帷幕时,我就觉得相见恨晚,怪自己为什么当初没有听朋友的,立刻开始看第二部。作者刘慈欣大气磅礴的视野和瑰丽无比的想象深深地震撼了我,让我再一次体会到在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时体会到的感觉。四个“面壁计划”的每一个都设计缜密、想象奇绝,足以撑起一部作品,可前面三个居然只是最后一个的铺垫。在觉得有些浪费的同时,也为作者没有止境的想象力赞叹不已。现如今,能真正把视野放到宇宙,能用逼真的细节描写宇宙战争的作家,除了刘慈欣,不知还能有几人?在第二部中,还明显看到了作者在写作功力的进步。第二部比起第一部,方向更加明确,立意更加高远,甚至为宇宙文明制定了基本公理。有了方向和构架,他稳健地铺陈情节,讲故事的水平也上了一个台阶。节奏的把握,悬念的拿捏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在写到人类文明在三体危机下的演变时,他不仅仅从宏观着眼,还从几个普通人的角度、让读者能够更加切身地感受到三体危机带来的影响。作者还在故事中渗透了自己对于世界文明冲突、政治格局的看法,以及对于在与外星文明的接触对人类社会会产生何种影响的思考。
来自:
豆瓣
作者:
渔堂主$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的第一部是断断续续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看完的,不过昨天晚上硬是熬夜看完了第二部的后半本,然后开始胡思乱想睡不着觉。今天自然要来写一写了。
与第一部相比,第二部发生在遥远未来的故事确实象有的网友所说,好像少了点“地气”。不过作者对于情节的好莱坞式悬疑编排确实非常成功。虽然从封底的那一段偈语中,已经可以大致猜到三体危机解决的方式,不过那么厚的一本书,能把悬念保持到最后十页才解开,说明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确实是高。
我有一个坏习惯——从看《本能》的时候开始养成的——就是喜欢去推敲故事里的漏洞,为此经常影响对故事的投入。也许是因为在遥远的未来有太多东西需要作者去凭空幻想的关系,第二部里的漏洞比第一部要多多了。
第一部里比较明显的漏洞是ETO虚拟的三体网络世界始终能够保持安全。实际上通过国际合作完全可以通过追踪IP地址和服务器地址来控制和监视ETO,施展“无间道”等多种策略。而正常情况下,任何地下组织都不可能愚蠢到从不改变联系方式和接头地点。
第二部的漏洞则在此基础上又多了很多。一些细节方面看过皱皱眉也就算了,但作者对冬眠制度和核辐射(也包括电磁辐射)安全的欠考虑就显得不太应该,因为这两点内容在书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在冬眠制度方面,作者显然缺少必要的交待:谁可以冬眠?谁有权唤醒冬眠者?这两个问题不交待清楚,人物就变成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了——是不是只要得了不治之症就可以冬眠?大低谷时期岂不是人人都要求冬眠?冬眠人数如何控制?对冬眠权利的争夺迟早要引发战争。
在核辐射安全方面,如果成书在福岛核危机以后,作者也许会更多地考虑下——即使核聚变是可控的,核能发动机是可控的,但是核弹爆炸形成的放射污染好像实在想不出可控的方法。另外,在电磁辐射供电成为主要供电方式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长期高强度辐射下人体的健康问题,作者也没有给出答案。
实际上,在科幻小说里,这些问题如果作者多作些设想和铺垫的话是可以解决的。如果作者考虑出修订版的话,希望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当然,书中作者还有大量对未来世界细节的设想是合理的、有趣的,使本书的趣味性大大提升了。能不能成为当代的儒勒凡尔纳,则需要时间去证明了。
我觉得本书最大的缺陷还是在于黑暗森林理论的理论基础不牢固,其中又以“猜疑链”理论站不住脚最为明显。
一、猜疑链与囚徒困境
虽然作者没有明示,但相信很多像我一样的读者会认为“猜疑链”理论脱胎于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模型。但囚徒困境模型本身有很多前提,例如博弈者面临相同或相似的指控、博弈者应是具有相当智力水平的利己主义者、博弈者只有“出卖”或者“不出卖”两个选择、博弈者在博弈过程中不能私下交流等。而作者大胆地把博弈论中“经济人”的抽象概念指代到无限复杂的“社会人”,只能说明作者对这个领域还没有足够深入的研究和领悟:
1、开火不是第一选择
在森林中的猎手,在发现风吹草动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必然是观察,而不是开火。为什么必然会先观察呢?因为不清楚对方的实力之前不能先暴露自己的位置。如果对方的实力强于自己怎么办?如果自己手里只有弓箭而对方是火枪,一击不中之后怎么办?如果观察之后发现对方的实力与自己差不多,或者弱于自己,那么猜疑链还勉强可以继续,但此时已经在观察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猜疑,猜疑链的纳什均衡已经被打破。
书中,未知的先进文明草率地摧毁一颗恒星(甚至还没在那上面观察到生命迹象)完全是不理性的做法——这万一是更先进的文明放下的诱饵怎么办?(三体文明可以识别出信号来源于太阳,而如此先进的未知文明却无法识别出信号来源,这是本书的又一个漏洞。)
在囚徒困境模型中,是假设博弈者面临相同程度的指控的。而如果A是死罪,B只是轻罪,博弈的结果就会变化:A会顾忌于B的反噬而踯躅于是否出卖B。
2、交流才是第一选择
社会学是一门交流的科学。如果按照黑暗森林理论,宇宙间的文明没有交流而只有弱肉强食,宇宙社会学就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交流不但可以打破猜疑链的纳什均衡,引发猜疑链的转向,也完全可以打断猜疑链。即使没有语言文字上的交流,相互观察也是一种交流;即使没有双向的交流,单向的观察也是一种交流。开火的技术难度要远大于观察,一个拥有向对方开火能力的文明会观察不到对方?
书中,三体文明守株待兔地首先观察到了人类文明的存在,发现其无法对自己构成致命威胁,所以就没有出现猜疑链理论的结果——先发制人地多发射一些水滴消灭人类。
在囚徒困境模型中,是假设博弈者不能私下交流的。而如果A发现B后台很硬,得罪了B出去肯定没好日子过,博弈的结果就会变化:A会顾忌于B的报复而踯躅于是否出卖B。
二、黑暗森林理论的其他规则
书中宇宙社会学的两大公理和技术爆炸理论的内容我都可以接受,但是其地位都不是绝对的:
1、生存确实是第一需要,但生存危机不是常态。书中,未知的先进文明收到一幅恒星位置图,就能得出自己的生存受到了威胁的结论?
2、宇宙资源确实是有限的,但还没有紧张到你死我活的程度。有三问:消灭一颗恒星是增加资源还是消耗资源的行为?被消灭文明的劳动力资源可不可以再生?地球资源也是有限的,战争是不是常态?
3、技术爆炸是潜在威胁,但是可以防止的。这是作者自己说的,技术爆炸是可以通过一定手段锁死的。
三、本书主线与黑暗森林理论间的悖论
本书的主线就是人类文明与三体文明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根本没有按照黑暗森林理论来发展。
1、没有猜疑链。对于象三体文明这样面临生存危机而且(当时还)不会掩饰的文明,他们直接就作出了“取代”人类文明的决定,并告知人类(虽然在一开始并不是全人类)——这时猜疑链根本就没有开始。
2、没有你死我活。三体文明的“取代”不等同于消灭,至少他们自己还没有完全想好,因为他们知道除了所谓的黑暗森林理论之外,人类根本无法对他们产生现实的威胁。
3、关于星舰地球。星舰地球上发生的事看似证明了黑暗森林理论,但当时严酷的资源稀缺程度,博弈者之间对于交流的排斥,都是猜疑链生效的必要条件,并无普适性。
4、善与恶。或者叫其他名字也可以——性格、行为倾向,都可以。当三体文明得知了人类文明的掩饰能力之后,由于恐惧、厌恶而引起了猜疑,但遗憾的是即使这样他们也没有得出要消灭人类的结论。可见人性的善与恶才是宇宙社会学的关键。
说了这么多坏话,我还是很喜欢这本书的(脸红中~~)。因为黑暗森林理论只是本书的外壳,从内核看,本书证明了人性才是宇宙社会学的关键。而且作为一个故事,三体第二部有着宏大的叙事结构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任何科幻小说,技术和理论都只是外在的躯壳,一些有趣的设想也只是为故事的娱乐性服务的,而内在的关于人性的思考(包括外星人也是有人性的,科幻小说很难脱离这一假设前提)才是核心。在这一点上,作者做得十分成功!但硬要套上毫无人性的黑暗森林理论,确实是一大遗憾。
瑕不掩瑜,强力推荐本书!期待看第三部!
来自:
豆瓣
作者:
nalo$
时间:
2012-8-22 17:54
专业评论不会,随便说几句。
再专业的分析也抵不过阅读的快感,好不好喜不喜欢自己的感觉最重要。三体2给了我这种快感,所以很满意。
科幻小说读得不多,外国的尤其少,大概还是叙事方式情感表达的不习惯,所以对俺这种科幻文盲来说,大刘学了谁向谁致敬了不如谁谁都木有意义,因为不认识那谁谁嘛。
三体1的时候还觉得有些平淡,三体2则磅礴瑰丽看的十分满足。
1和2的人物和情节有连续性,其实看完2的时候我都觉得三体此时结束也是很好的结果。当然大刘又写了三体3(3才看了十几页没看出道道略过不提)。
智子锁死了基础物理,在1里曾经让汪淼和丁仪绝望,2里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解决,于是只有在智谋上想招的人类开始了面壁计划。
面壁者和破壁者,真是天生的冤家对头。
泰勒和雷迪亚兹的计划描述的比较详细,但直到破壁的时候才露出原貌,同时看的我只能=口=
哦哦哦这样也行啊!这种招数也想得出来啊!!太震撼了好吗!!
但是,他们注定是悲剧,因为,主不在乎= =
希恩斯的计划略过= =
然后是罗辑。我还蛮喜欢他的,虽然有点玩世不恭,但不是很夸张的那种毕竟是个博士,而且关键时刻十分冷静= =虽然对面壁者这角色十分不喜欢,也努力去干了,并且也只有他成功了。对他的那个老婆,完全不知道说啥好,这完全就是一个宅男YY出来的产物吧(大刘你是宅男吗?)纯真美丽的小白兔OTZ
当然对于推进情节方面她还是合格的,如果不拿他老婆孩子要挟,罗辑不肯好好干活的。除了这个也没啥了= =
还有三个喜欢的人物是大史章北海和丁仪,一本书里如果没有一个看得入眼的人就太苦逼了,还好三体2不是。
章北海简直是大山一样的男人形象,有担当有决断,为了辐射飞船可以用陨石子弹杀人,为了星舰地球的未来可以除掉另外四艘舰,当然他心软了一下,于是……55555555(这一丝心软和最后的留言倒让他更真实了)
关于他的情节对我最催泪的是15个小时的睡眠之后,章北海打算面对舰上众人的怒火,结果却看到一个接一个的敬礼,东方延绪一声“前辈”,LN就泪奔了5555 两个世纪的坚持和努力,化作泪珠儿滚落……(你好滚了XDDD)
至于丁仪,多可爱啊,第一部半死不活,第二部拽兮兮,他的远见救了两艘太空战舰,最后挥着手大喊“傻孩子们,快跑啊!”的时候,内牛满面啊555555555555555555
大史啊,看到他就觉得可靠,放心,仿佛没他不能解决的事。
对罗辑从冬眠中醒来后的美丽时代觉得很假,果然不久就崩溃了,两相对比,震撼效果加倍。
三体2总体来说俺是十分喜欢的,结构啊内涵啊先不谈(其实也不会谈= =),但掩卷之后莫名有一种差一口气的感觉,原因不明,暂且搁置。
废话完毕遁走。
来自:
豆瓣
作者:
穆封真$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2》这书可以评的地方实在是多。
宇宙社会学寓意的是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个实在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学观点。即使放到宇宙这一平台上,也不能掩饰其粗陋。
但我最在意的是未来人类世界的盲目乐观情绪。这个实在太富有讽刺意味,没有根基的表面壮大没有蒙到敌人,却忽悠了自己。两百年核心技术的原地踏步完全被应用层面的创新遮蔽,明明没有金刚钻却意气风发地拦上了瓷器活。直到真正接触到强者,一触即溃。。。
这样的场景实在是给人以熟悉的感觉。曾几何时,三菱地产收购了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印象在好莱坞叱咤风云,人家喊两声珍珠港事件又来了,日本商人就真觉得自己完成了祖辈未尽的事业。。。直到泡沫破灭,才发现当初的收购,完全是钻进了老美设置的一个又一个金融陷阱中,结果或无力自拔,或自伤三千。。。。
又使人联想到某崛起中的大国,绝大多数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一门心思只搞来钱快的项目,甚至不惜东拼西凑,乃至公然翻译一下别人的成果,买个人家的产品磨去LOGO,就当自己的了,却还以为真上天下海无所不能了;借着泡沫鼓大的钱袋子全世界得瑟,以为到哪儿都是爷,内里懂行的却纷纷得往“日渐衰落”的大洋彼岸外逃。。。。。。
一颗小小的“水滴”探测器,就可以像点鞭炮一样瞬间摧毁人类花200年组建起来的星际舰队,是对表面强盛内里原始这种状态会导致结果最直观的描述。
没有基础研究,就不会有真正的进步,这个道理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一样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cherub$
时间:
2012-8-22 17:54
看科幻的时候,我总有一种“看你还怎么编”的想法,当然,这种想法总能让我把书看完。
《三体》名声在外了,看完后,说不上很激动,“就那么回事吧”。
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思,捧起了《三体II 黑暗森林》。
前半部,特别是面壁人和咒语部分,不知所以,几次有扔书的冲动。
从下部开始,峰回路转,硬科幻的味道上来了:人类的未来科技的描述。很多细节让我很“满足”,小的地方例如:到处都是屏幕;全透明的舰队墙壁;无线供电等。
宏伟的是星际舰队,大起大落的是那颗水滴,和分分钟消灭地球舰队。不说那个队形实在是作者的做作,但用一滴“水滴”消灭整个舰队的创意,和背后暗示的那种科技的悬殊,这里是一彩。
然后是伟达的宇宙社会学揭秘,第二彩;
然后是罗辑伟达的面壁人计划,第三彩;
结尾收尾过快,但恰到好处,因为还有《III》。
最后叨咕一句:老航天怎么了,干吗把老航天说成那样……
来自:
豆瓣
作者:
diawa$
时间:
2012-8-22 17:54
拿到《三体2》的书时很惊喜,因为仅从书的厚度而言,比三体1厚了近一倍,价格却相差无几。读三体1是冲着它的名气,而读三体2则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
三体里的英雄主义非常明显,全人类不知用了什么方式,就选出了4个面壁者,而且这几个影响人类命运的英雄,居然没有出自发达国家,放在现实中,没有代言人的国家是否真的愿意把自己的资源交给4个不知道是否可靠的人呢。
罗辑利用面壁人的特权实现梦想的描述很给力,如果说找到一个雪山下的伊甸园并不出奇的话,那庄颜的故事就明显与现实不符合了。
正是一系列不现实的故事,把我对三体2的兴趣降了一大半,不料到了本书的后半段,对未来世界的描述非常出彩,三体探测器摧毁人类太空舰队的场景非常震撼,让人有看星球大战的感觉。
总的来说,三体2用一个科幻的形式,隐晦地记录了中国的现状,如果能保留到几百年后,就会成为后人研究社会对写作影响的典型教材。
来自:
豆瓣
作者:
Bao$
时间:
2012-8-22 17:54
黑暗森林使用的比喻是在森林里的猎人,互相都不知道对方是否要杀自己,所以互相杀戮。这时候每杀死一个暴露的目标,自己的危险就少一份。
但是把黑暗森林放在一个无限的宇宙中,毁灭宇宙几亿个文明中的一个只是让危险减少了几亿分之一,再把宇宙扩成无限,这时毁灭一个暴露的文明就是无用功。
暴露的文明威胁不了自己的文明,每个文明要做的只是把自己隐藏起来而已。
来自:
豆瓣
作者:
Consta$
时间:
2012-8-22 17:54
在未看之前,我只想到了继续往太空发消息,寻求更高的文明帮助,即使碰到恶的,三国也是比较稳定的格局啊,后来就被刘慈欣教育了~
不过得承认他的逻辑上是内恰的,高等文明不等于心善,不等于善待其它种族,看看现在人类是怎么折腾地球上的其它物种的,就知道在不同种的层次上这种逻辑是多么的合理...
现在才明白“第三类接触”,"ET"对我的心理影响有多大,就算不大,也至少大过三字经...
突然间就想说:三体你过来,我给你背背俺们糟粕里特别精华的一段~
来自:
豆瓣
作者:
yutong$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II中,关于罗辑的描写有点故弄玄虚的傻,与外星人谈判竟用的是雷迪亚兹的手段,有点小不堪。
还有就是本书的大逻辑中,地球人与外星人相遇的宇宙社会学的基本逻辑是有些站不住脚的。
宇宙资源的受限性与人发展的指数速度是有矛盾的,但是在没有出现真正的危机之前就直接采取完全毁灭性手段的预测,有点奇怪。而罗辑竟敢以这个简单的逻辑基础做出百分之百肯定性的预测,实在很不合乎逻辑。
但我还是喜欢其中关于社会学的部分,地球出现的人类整体信心崩溃而出现的大灾难,以及后来当人开始关注自身的生命时渐渐焕发出来的创造力和人类进步,这个观点很鲜明有趣。
例如章北海询问大家关于宇宙舰队的组织形式,如果是纯民主无法应急,如果是专制又无法进行科学创新来对抗三体人等等,这些小闪光还是令人比较欣喜。
来自:
豆瓣
作者:
媸媸$
时间:
2012-8-22 17:54
生存是第一位的,而物质是匮乏的。
但我相信,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人们发出的声音不一定是“因为我走不了,所以你也别想走!”,也可能是”你不走,所以我也不走!”,更或者是”你快走吧,带着我们的希望,好好活下去!”因为在褪去了私欲之后,人心本该如此。大刘是对的,人类有爱,人类不仅有爱,还有牺牲和奉献!这是人类文明的精髓,甚至是地球文明的精髓。
蚂蚁在遇到火灾时会抱团冲出,外围蚂蚁以生命的代价给了蚁群生的希望;人类难道不是吗?小时候一直不能理解伍子胥出逃后,所有看到他甚至给他帮助的人都自杀了,我认为那是一种奴性,是对生命的漠视,也许还有一种理解:蝼蚁尚且偷生,我怎会不知生命的可贵,但是我相信,你活下来是对的,或许可以让我的亲人过得更好,所以我愿意牺牲自己来保全你,好好活下去吧!
人类永远不会毁灭,因为真正的人心是光明而伟大的,不会因掩埋而消失, 正如不能因为阴雨天气而否认太阳的存在,这是人类文明甚至地球文明最绚烂的光辉,历万世而永存!
来自:
豆瓣
作者:
33$
时间:
2012-8-22 17:54
大段大段物理天文专有名词掠过。同意对着宇宙喊“我在这里”是自寻死路,总有一天。宇宙战争跟人类战争的区别大概就是前期定位和中期星际航行需要很长时间。印象最深的仿佛是章北海,信念太强实在恐怖,哪怕他是对的。好比很轻易就能戒烟戒酒的男人大抵不可靠
来自:
豆瓣
作者:
hagn$
时间:
2012-8-22 17:54
你真在乎过谁吗?你在心灵中真的为谁留下过一块小小的但永久的位置吗?
是的,留下过。
有一次,罗辑的心被金色的爱情完全占据,但那却是一次不 可思议的经历。
所有那一切都是由白蓉引起的,她是一名写青春小说的作家,虽是业余的但 已经小有名气,至少她拿的版税比工资要多。在认识的所有异性中,罗辑与向蓉 的交往时间是最长的,最后甚至到了考虑婚姻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感情属于比较普通常见的那类,谈不上多么投入和铭心刻骨,但他们认为对方适合自己,在一 起轻松愉快,尽管两人对婚姻都有一种恐惧感,但也都觉得负责的做法是尝试一 下。
在白蓉的要求下,罗辑看过了她的所有作品。虽谈不上是一种享受,但也不像他瞄过几眼的其他此类小说那么折磨人。白蓉的文笔很好,清丽之中还有一种 她这样的女作者所没有的简洁和成熟。但那些小说的内容与这文笔不相称,读着 它们。罗辑仿佛看见一堆草丛中的露珠,它们单纯透明,只有通过反射和折射周 围的五光十色才显出自己的个性,它们在草叶上滚来滚去,在相遇的拥抱中融合, 在失意的坠落中分离。太阳一升高,就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失。每看完白蓉的一本 书,除了对她那优美的文笔的印象外,罗辑只剩下一个问题:这些每天二十四小时恋爱的人靠什么生活?
“你真相信现实中有你写的这种爱情?”有一天罗辑问。
“有的。”
“是你见过还是自己遇到过?”
白蓉接着罗辑的脖子,对着他的耳根很神秘地说:“反正有的,我告诉你吧, 有的!”
有时,罗辑对自蓉正在写的小说提出意见,甚至亲自帮她修改。
“你好像比我更有文学才华,你帮我改的不是情节,是人物,改人物是最难的,你的每一次修改对那些形象都是点睛之笔。你创造文学形象的能力是一流的。”
“开什么玩笑,我是学天文出身的。”
“王小波是学数学的。”
在去年白蓉的生日,她向罗辑要求一个生日礼物。
“你能为我写一本小说吗?”
“一本?”
“嗯...不少于五万字吧。”
“以你为主人公吗?”
“不,我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画展,都是男画家的作品,画的是他们想象中最美的女人。你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你心目中最美的女孩儿,你要完全离开现 实去创造这样一个天使。唯一的依据是你对女性最完美的梦想。
直到现在,罗辑也不知道白蓉这要求到底是什么用意。也许连她自己也不知道。现在回想起来,她当时的表情好像有些狡猾,又有些犹豫。
于是,罗辑开始构思这个人物。他首先想象她的容貌。然后为她设计衣着, 接着设想她所处的环境和她周围的人。最后把她放到这个环境中,让她活动和说 话。让她生活。很快,这事变得索然无味了,他向白蓉述说了自己遇到的困境。
“她好像是一个提线木偶,每个动作和每一句话都来自于我的设想,缺少一 种生命感。”
白蓉说:“你的方法不对,你是在作文,不是在创造文学形象。要知道,一 个文学人物十分钟的行为,可能是她十年的经历的反映。你不要局限于小说的情 节,要去想象她的整个生命,而真正写成文字的只是冰山的一角。”
于是罗辑照白蓉说的做了,完全抛开自己要写的内容,去想象她的整个人生, 想象她人生中的每一个细节。他想象她在妈妈的怀中吃奶,小嘴使劲吮着,发出满意的晤晤声;想象雨中漫步的她突然收起了伞,享受着和雨丝接触的感觉;想象她追一个在地上滚的红色气球,仅追了一步就摔倒了,看着远去的气球哇哇大哭。完全没有意识到她刚才迈出的是人生的第一步;想象她上小学的第一天,孤 独地坐在陌生教室的第三排,从门口和窗子都看不到爸爸妈妈了,就在她要哭出来时,发现邻桌是幼儿园的同学,高兴地叫起来;想象大学的第一个夜晚,她躺在宿舍的上铺,看着路灯投在天花板上的树影...罗辑想象出她爱吃的每一样东 西,想象她的衣橱中每一件衣服的颜色和样式,想象她手机上的小饰物,想象她 看的书她的 MP4 中的音乐,她上的网站她喜欢的电影,但从未想象过她用什么化 妆品,她不需要化妆品...罗辑像一个时间之上的创造者,同时在她生命中的不同时空编织着她的人生。他渐渐对这种创造产生了兴趣,乐此不疲。
一天在图书馆,罗辑想象她站在远处的一排书架前看书,他为她选了他最喜欢的那一身衣服,只是为了使她的娇小身材在自己的印象中更清晰一些。突然, 她从书上抬起头来,远远地看了他一眼,冲他笑了一下。
罗辑很奇怪,我没让她笑啊?可那笑容已经留在记忆中,像冰上的水渍,永远擦不掉了。
真正的转机发生在第二天夜里。这天晚上风雪交加,气温骤降,在温暖的宿舍里,罗辑听着外面狂风怒号,盖住了城市中的其他声音,打在玻璃上的雪花像 沙粒般啪啪作响,向外看一眼也只见一片雪尘。这时,城市似乎已经不存在了, 这幢教工宿舍楼似乎是孤立在无际的雪原上。罗辑躺回床上,进入梦乡前突然有 了一个想法:这鬼天气,她要是在外面走路该多冷啊。他接着安慰自己:没关系。你不让她在外面她就不在外面了。但这次他的想象失败了,她仍在外面的风雪中 行走着,像一株随时都会被寒风吹走的小草,她穿着那件白色的大衣,围着那条红色的围巾,飞扬的雪尘中也只能隐约看到红围巾,像在风雪中挣扎的小火苗。
罗辑再也不可能入睡了,他起身坐在床上,后来又披衣坐到沙发上,本来想抽烟的,但想起她讨厌烟味,就冲了一杯咖啡慢慢地喝着。他必须等她,外面的寒夜和风雩揪着他的心,他第一次如此心疼一个人,如此想念一个人。
就在他的思念像火一样燃烧起来时,她轻轻地来了,娇小的身躯裹着一层外面的寒气,清凉中却有股春天的气息;她刘海上的雪花很快融成晶莹的水珠。她解开红围巾,把双手放在嘴边呵着。他握住她纤细的双手,温暖着这冰凉的柔软, 她激动地看着他,说出了他本想问候她的话:
“你还好吗?”
他只是笨拙地点点头,帮她脱下了大衣。
“快来暖和暖和吧。”他扶着她柔软 的双肩,把她领到壁炉前。
“真暖和,真好...”她坐在壁炉前的毯子上,看着火光幸福地笑着。
妈的,我这是怎么了?罗辑站在空荡荡的宿舍中央对自己说。其实随便写出五万字,用高档铜板纸打印出来,PS一个极其华丽的封面和扉页,用专用装订机装钉好。再拿到商场礼品部包装一下,生日那天送给白蓉不就完了吗?何至于陷得这么深?这时他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双眼湿润了。紧接着,他又有了另一个惊奇:壁炉?我TM哪儿来的壁炉?我怎么会想到壁炉?但他很快明白了,他想要的不是壁炉,而是壁炉的火光,那种火光中的女性是最美的。他回忆了一下 刚才壁炉前火光中的她... 啊不!别再去想她了,这会是一场灾难!睡吧!
出乎罗辑的预料,这一夜他并没有梦到她,他睡得很好,感觉单人床是一条漂浮在玫瑰色海洋上的小船。第二天清晨醒来时,他有一种获得新生的感觉,觉 得自己像一根尘封多年的蜡烛,昨夜被那团风雪中的小火苗点燃了。他兴奋地走 在通向教学楼的路上,雪后的天空灰蒙蒙的,但他觉得这比万里晴空更晴朗;路 旁的两排白杨没有挂上一点儿雪,光秃秃地直指寒天,但在他的感觉中,它们比 春天时更有生机。
罗辑走上讲台,正像他所希望的那样,她又出现了,坐在阶梯教室的最后一排,那一片空座位中只有她一个人,与前面的其他学生拉开了很远的距离。她那件洁白的大衣和红色的围巾放在旁边的座位上,只穿着一件米黄色的高领毛衣, 她没有像其他学生那样低头翻课本,而是再次对他露出那雪后朝阳般的微笑。
罗辑紧张起来,心跳加速,不得不从教室的侧门出去,站在阳台上的冷空气中镇静了一下,只有两次博士论文答辩时他出现过这种状态。接下来罗辑在讲课中尽情地表现着自己,旁征博引,激扬文字,竞使得课堂上出现了少有的掌声。 她没有跟着鼓掌,只是微笑着对他颔首。
下课后,他和她并肩走在那条没有林荫的林荫道上,他能听到她蓝色的靴子踩在雪上的吱吱声。两排冬天的白杨静静地倾听着他们心巾的交谈。
“你讲得真好,可是我听不太懂。”
“你不是这个专业的吧?”
“嗯,不是。”
“你常这样去听别的专业课吗?”
“只是最近几天,常随意走进一间讲课的阶梯教室去坐一会儿。我刚毕业。 就要离开这儿了,突然觉得这儿真好,我挺怕去外面的。“
以后的三四天里,罗辑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她在一起。在旁人看来,他独处的时间多了。喜欢一个人散步,这对于白蓉也很好解释:他在构思给她的生日礼物,而他也确实没有骗她。
新年之夜,罗辑买了一瓶以前自己从来不喝的红葡萄酒,回到宿舍后,他关上电灯,在沙发前的茶几上点上蜡烛,当三支蜡烛都亮起时,她无声地和他坐在 一起。
“呀,你看——”她指着葡萄酒瓶,像孩子般高兴起来。
“怎么?”
“你到这边看嘛,蜡烛从对面照过来,这酒真好看。”
浸透了烛光的葡萄酒,确实呈现出一种只属于梦境的晶莹的深红。
“像死去的太阳。”罗辑说。
“不要这样想啊,”她又露出那种让罗辑心动的真挚,“我觉得它像...晚霞的 眼睛。”
“你怎么不说是朝霞的眼睛?”
“我更喜欢晚霞。”
“为什么?”
“晚霞消失后可以看星星,朝霞消失后,就只剩下...”
“只剩下光天化日下的现实了。”
“是,是啊。”
他们谈了很多,什么都谈,在最琐碎的话题上他们都有共同语言,直到罗辑把那一瓶“晚霞的眼睛”都喝进肚子为止。
罗辑晕乎平地躺在床上,看着茶几上即将燃尽的蜡烛,烛光中的她已经消失 了。但罗辑并不担心,只要他愿意,她随时都会出现。
这时响起了敲门声,罗辑知道这是现实中的敲门声,与她无关,就没有理会。
门被推开了,进来的是白蓉。她打开了电灯,像打开了灰色的现实。看了看燃着蜡烛的茶几,然后在罗辑的床头坐下,轻轻叹息了一声说:“还好。”
“好什么?”罗辑用手挡着刺目的电灯光。
“你还没有投入到为她也准备一只酒杯的程度。”
罗辑捂着眼睛没有说话,白蓉拿开了他的手,注视着他问:
“她活了,是吗?”
罗辑点点头,翻身坐了起来:“蓉,我以前总是以为,小说中的人物是受作者控制的,作者让她是什么样儿她就是什么样儿,作者让地干什么她就干什么, 就像上帝对我们一样。”
“错了!”白蓉也站了起来,在屋子里来回走着。“现在你知道错了,这就是 一个普通写手和一个文学家的区别。文学形象的塑造过程有一个最高状态,在那 种状态下,小说中的人物在文学家的思想中拥有了生命,文学家无法控制这些人 物,甚至无法预测他们下一步的行为,只是好奇地跟着他们,像偷窥狂一般观察 他们生活中最细微的部分,记录下来,就成为了经典。”
“原来文学创作是一件变态的事儿。”
“至少从莎士比亚到巴尔扎克到托尔斯泰都是这样,他们创造的那些经典形 象都是这么着从他们思想的子宫中生出来的。但现在的这些文学人已经失去了这 种创造力,他们思想中所产生的都是一些支离破碎的残片和怪胎,其短暂的生命 表现为无理性的晦涩的痉挛,他们把这些碎片扫起来装到袋子里,贴上后现代啦 解构主义啦象征主义啦非理性啦这类标签卖出去。”
“你的意思是我已经成了经典的文学家?”
“那倒不是,你的思想只孕育了一个形象,而且是最容易的一个;而那些经 典文学家,他们在思想中能催生成百上千个这样的形象,形成一幅时代的画卷, 这可是超人才能做到的事。不过你能做到这点也不容易,我本来以为你做不到 的。”
“你做到过吗?”
“也是只有一次。”白蓉简单地回答,然后迅速转移话锋,接住罗辑的脖子 说,“算了,我不要那生日礼物了,你也回到正常的生活中来,好吗?”
“如果这一切继续下去会怎么样?”
白蓉盯着罗辑研究了几秒钟,然后放开了他,笑着摇摇头:“我知道晚了。”说完拿起床上自己的包走了。
这时,他听见外面有人在“四、三、二、一”地倒计时,接着,一直响着音乐的教学楼那边传来一阵欢笑声,操场上有人在燃放烟花,看看表,罗辑知道这 一年的最后一秒刚刚过去。
“明天放假,我们出去玩好吗?”罗辑仰躺在床上问,他知道她已经出现在 那个并不存在的壁炉旁了。
“不带她去吗?”她指指仍然半开着的门。一脸天真地问。
“不,就我们俩。你想去哪儿?”
她人神地看着壁炉中跳动的火苗,说:“去哪儿不重要,我觉得人在旅途中, 感觉就很美呢。”
“那我们就随便走,走到哪儿算哪儿?”
“那样挺好的。”
第二天一早,罗辑开着他那辆雅阁轿车出了校园,向西驶去,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仅仅是因为省去了穿过整个城市的麻烦。他第一次体会到没有目的地的 出行所带来的那种美妙的自由。当车外的楼房渐渐稀少,田野开始出现时,罗辑把车窗打开了一条缝,让冬天的冷风吹进些许,他感到她的长发被风吹起,一缕缕撩到他的右面颊上,怪痒的。
“看,那边有山——”她指着远方说。
“今天能见度好,那是太行山,那山的走向会一直与这条公路平行,然后向这面弯过来堵在西方,那时路就会进山,我想我们现在是在 ……”
“不不,别说在哪儿!一知道在哪儿,世界就变得像一张地图那么小了;不知道在哪儿,感觉世界才广阔呢。”
“那好,咱们就努力迷路吧。”罗辑说着,拐上了一条车更少的支路,没开 多远又随意拐上另一条路。这时,路两边只有连绵不断的广阔田野,覆盖着大片的残雪,有雪和无雪的地方面积差不多,看不到一点绿色,但阳光灿烂。
“地道的北方景色。”罗辑说。
“我第一次觉得,没有绿色的大地也能很好看的。”
“绿色就埋在这田地里,等早春的时候,还很冷呢。冬小麦就会出苗,那时 这里就是一片绿色了,你想想,这么广阔的一片...”
“不需要绿色嘛,现在真的就很好看,你看,大地像不像一只在太阳下睡觉的大奶牛?”
“什么?“罗辑惊奇地看了她一眼,又看了看两侧车窗外那片片残雪点缀的 大地,“啊,真的有些像...我说,你最喜欢哪个季节,”
“秋天。”
“为什么不是春天?”
“春天...好多感觉挤到一块儿,累人呢,秋天多好。”
罗辑停了车,和她下车来到田边,看着几只喜鹊在地里觅食,直到他们走得 很近了它们才飞到远处的树上。接着,他们下到一条几乎干涸的河床里,只在河床中央有一条窄窄的水流,但毕竟是一条北方的河,他们拾起河床里冰冷的小卵石向河里扔,看着浑黄的水从薄冰上被砸开的洞中涌出。他们路过了一个小镇, 在集市上逛了不少时间。她蹲在一处卖金鱼的地摊前不走,那些在玻璃圆鱼缸中 的金鱼在阳光下像一片流动的火焰。罗辑给她买了两条,连水装在塑料袋里放在车的后座。他们进入了一个村庄,并设有找到乡村的感觉,房子院子都很新,有好几家门口停着汽车,水泥面的路也很宽,人们的衣着和城市里差不多,有几个女谈子穿得还很时尚,连街上的狗都是和城市里一样的长毛短腿的寄生虫。但村头那个大戏台很有趣,他们惊叹这么小的一个村子竟搭了这么高大的戏台。戏台 上是空的,罗辑费了好大劲儿爬上去,面对着下面她这一个观众唱了一首《山楂树》。中午,他们在另一个小镇吃了饭,这里的饭菜味道和城市里也差不多,就是给的分量几乎多了一倍。饭后,在镇政府前的一个长椅上,他们在温暖的阳光中昏昏欲睡地坐了一会儿,又开车信马由缰地驶去。
不知不觉,他们发现路进山了。这里的山形状平淡无奇,没有深谷悬崖,植被贫瘠,只有灰色岩缝中的枯草和荆条丛。几亿年间,这些站累了的山躺了下来, 在阳光和时间中沉于平和,也使得行走在其中的人们感到自己变得和这山一样懒散。“这里的山像坐在村头晒太阳的老头儿们。”她说,但他们路过的几个村子里 都没有见到那样的老头儿,没有谁比这里的山更悠闲。不止一次,车被横过公路 的羊群挡住了,路边也出现了他们想象中应该是那样的村子——有窑洞和柿子树 核桃树,石砌的平房顶上高高地垛着已脱粒的玉米芯,狗也变得又大又凶了。
他们在山间走走停停,不知不觉消磨了一个下午,太阳西下,公路早早隐在阴影中了。罗辑开车沿着一条坑洼的土路爬上了一道仍被夕阳映照的高高的山 脊,他们决定把这里作为旅行的终点,看太阳落下后就回返。她的长发在晚风中 轻扬,仿佛在极力抓住夕阳的最后一缕金辉。
车刚驶回公路上就抛锚了,后轮轴坏了。只能打电话叫维修救援。罗辑等了好一会儿,才从一辆路过的小卡车司机那里打听到这是什么地方,让他感到欣慰的是这里手机有信号,维修站的人听完他说的地名后,说维修车至少要四五个小 时才能到那里。
日落后,山里的气温很快降下来,当周围的一切开始在暮色中模糊时,罗辑从附近的梯田里收集来一大堆玉米秸秆,生起了一堆火。
“真暖和,真好!”她看着火,像那一夜在壁炉前那样高兴起来,罗辑也再一次被火光中的她迷住了,他被一种从未有过的柔情所淹没,感觉自己和这篝火 一样,活着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她带来温暖。
“这里有狼吗?”她看看周围越来越浓的黑暗问。
“没有,这儿是华北,是内地,仅仅是看着荒凉,其实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你看就这条路,平均两分钟就有一辆车通过。”
“我希望你说有狼的。”她甜甜地笑着,看着大群的火星向夜空中的星星飞去。
“好吧,有狼,但有我。”
然后他们再也没有说话,在火边默默地坐着,不时把一把秸秆放进火堆中维持着它的燃烧。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罗辑的手机响了,是白蓉打来的。
“和她在一起吗?”白蓉轻轻地问。
“不,我一个人。”罗辑说着抬头看看,他没有骗谁。自己真的是一个人, 在太行山中的一条公路边的一堆篝火旁,周围只有火光中若隐若现的山石,头上只有满天的繁星。
“我知道你是一个人,但你和她在一起。”
“...是。”罗辑低声说,再向旁边看。她正在把秸秆放进火中,她的微笑同蹿起的火苗一起使周围亮了起来。
“现在你应该相信,我写在小说中的那种爱情是存在的吧?”
“是,我信了。”
罗辑说完这四个字,立刻意识到自己和白蓉之间的距离也真的有实际的这么 远了,他们沉默良久,这期间,细若游丝的电波穿过夜中的群山,维系着他们最 后的联系。
“你也有这样一个他,是吗?”罗辑问道。
“是,很早的事了。”
“他现在在哪儿?”
罗辑听到白蓉轻笑了一声:“还能在哪儿?”
罗辑也笑了笑:“是啊,还能在哪儿...“
“好了,早些睡吧,再见。”白蓉说完挂断了电话,那跨越漫漫黑夜的细丝中断了,丝两端的人都有些悲哀,但也仅此而已。
“外面太冷了,你到车里去睡好吗?”罗辑对她说。
她轻轻摇摇头,“我要和你在这儿,你喜欢火边儿的我。是吗?”
从石家庄赶来的维修车半夜才到,那两个师傅看到坐在篝火边的罗辑很是吃惊:“先生,你可真经冻啊,引擎又没坏,到车里去开着空调不比这么着暖和?”
车修好后,罗辑立刻全速向回开,在夜色中冲出群山再次回到大平原上。清晨时他到达石家庄,回到北京时已是上午十点了。
罗辑没有回学校,开着车径直去看心理医生。
“你可能需要一些调整,但没什么大事。”听完罗辑的漫长叙述后,医生对他说。
“没什么大事?”罗辑瞪大了满是血丝的双眼。“我疯狂地爱上了自己构思的小说中的一个虚构人物,和她一起生活,同她出游,甚至于就要因她和自己真实的女朋友分手了,你还说没什么大事?”
医生宽容地笑笑。
“你知道吗?我把自己最深的爱给了一个幻影!”
“你是不是以为,别人所爱的对象都是真实存在的?”
“这有什么疑问吗?”
“不是的,大部分人的爱情对象也只是存在于自己的想象之中。他们所爱的 并不是现实中的她(他),而只是想象中的她(他),现实中的她(他)只是他们创造梦中情人的一个模板,他们迟早会发现梦中情人与模板之间的差异,如果适应这种差异他们就会走到一起,无法适应就分开,就这么简单。你与大多数人的区别在 于:你不需要模板。”
“这难道不是一种病态?”
“只是像你的女朋友所指出的那样,你有很高的文学天赋,如果把这种天赋 称为病态也可以。” “可想象力达到这种程度也太过分了吧?”
“想象力没有什么过分的,特别是对爱的想象。”
“那我以后怎么办?我怎么才能忘掉她?”
“不可能,你不可能忘掉她,不要去做那种努力,那会产生很多副作用,甚 至真的导致精神障碍,顺其自然就行了。我再强调一遍:不要去做忘掉她的努力, 没有用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你生活的影响会越来越小的。其实你很幸运, 不管她是不是真的存在,能爱就很幸运了。”
这就是罗辑最投入的一次爱情经历,而这种爱一个男人一生只有一次的。以后,罗辑又开始了他那漫不经心的生活,就像他们一同出行时开着的雅阁车,走到哪儿算哪儿。正如那个心理医生所说,她对他的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小了,当他与一个真实的女性在一起时,她就不会出现。到后来,即使他独处,她也很少出现了。但罗辑知道,自己心灵中最僻静的疆土已经属于她了,她将在那里伴随他一生。他甚至能清晰地看到她所在的世界,那是一片宁静的雪原,那里的天空永远有银色的星星和弯月。但雪也在不停地下着,雪原像白砂糖般洁白平润,静得仿佛能听到雪花落在上面的声音。她就在雪原上一间精致的小木屋中,这个罗辑用自己思想的肋骨造出的夏娃,坐在古老的壁炉前,静静地看着跳动的火焰。她不会感到寂寞,因为知道自已的世界坐落于何处。
来自:
豆瓣
作者:
may$
时间:
2012-8-22 17:54
是在朋友的推荐下看的三体 因为当时我正在看bbc的关于霍金的纪录片 本人是个物理白痴 高数无能儿 对于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更是连皮毛都理解不了
由于我始终理解不了为什么质量会影响时间 更不明白为什么金字塔周围的时间会变慢 最最不明白的是 什么叫时间变缓慢??
时间不就是人类定义的单位么 单位怎么变慢??这个所谓的变慢是指人类的一种抽象的感觉 还是我们的计时器 比如表 每跳一秒的间隔变长了??那么这个所谓的变慢到底指的什么?只是单纯的时间变慢 还是附加在时间上的一切东西和特性都变慢了??比如人的衰老速度会减缓?细胞分裂周期会变长??石头掉到地上所需要的时间会变长?
我实在是理解不了 太抽象了 还是说 时间不仅仅是个单位 时间其实是物质的属性?只是我们人类作为三维动物不能直观看到而已???
后来拿起了时间简史想再好好看看 可惜我懒的很 只是在qq上找到了朋友 于是缠着他问 这位朋友粗略的给我解释一下之后 我更一头雾水了 于是他无比淡定的说:哥不装物理B很多年了
我无语 于是这位大哥给我推荐了三体
我本来以为会很科幻呢。。。抱着学习的态度看完了两本,然后我就傻眼了。。。
当然 作为物理盲 我最好保持沉默
作为一个自诩有着强烈人文主义情怀的人 我最好更加保持沉默……
但还是忍不住想吐槽:
真不愧是国人的小说啊 武力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我们要求和平谈判~
这个的前提是 我们的武力比不上人家的。。。
还有 这是在借着人文讽刺人文么????
如果恻隐之心和人文情怀真的是多余的话 我们早晚会死光光的 急不得。除非我们真能进化成新人类。
每天看着你们大口吃肉而内心一点波澜起伏和负罪感都没有,我觉得你们已经差不多算是新人类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发条饺$
时间:
2012-8-22 17:54
如果在一个星期前,让我给《三体1》打分,我的评价应当是五颗星;但是当我读完《三体2》后,我只能给前者打出四星的肯定。因为,如果给第一部满分,对明显高出一个水平的《三体2》就太不公平了。
现在回想起来,《三体1》只是一个极富想像力的科幻故事,但它终究只是一个大刘(请允许我这个刚入门的莱鸟粉丝,像那些骨灰级的铁杆拥趸们一样称呼刘老师吧)编给大家听的故事,听完很兴奋,但也没有什么值得回味和琢磨的东西。
而第二部,则更像一份试验报告,通过设定一个假想的环境,阐述自己对人类文明的奇特观点。
和第一部相比,《三体2》无疑是大的。因为故事里的人不再是第一部里那少数几位或位高权重、或不食烟火的核心精英了,当全世界都知道在四百年后将出现的灭绝性危机时,上到联合国主席下到老百姓,各国各界人士都纷纷拿出了应对的态度,故事的主线从第一部的提出问题提升到了解决问题的层次。与这样宏大的背景和纷杂的人物相比,第一部明显过于稚嫩单薄了。
但是,第二部真正吸引我的,并不是大刘在掌控故事和人物格局方面的大气,而是他能够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内表现出的冷静和爆发力。
和我唯一看过的科幻小说“银河漫游系列”相比,《三体2》又是那么的小。《银河漫游指南》的作者,在开头就把地球写没了,然后让一个幸存的地球人跟着不靠谱的外星人和机器人满银河瞎转,这一无负担的故事背景给了作者肆无忌惮的发挥空间。而大刘的《三体2》则不仅勇敢地把背景设定在再熟悉不过的地球表面上,更是固执地让现代地球人通过冬眠穿越到距今并不遥远的未来,这就意味着,他必须要在现存的物质和文明条件下,从地球人的视角讲述一个科幻故事。
这样的限制不仅没有让《三体2》变得枯燥说教,反而吸引了像我这样永远无法理解那些硬科幻理论的弱智文科生,即使跳过那些科研理论,这部作品依然那么真实而丰满。我惊讶的发现,在危机之下,我所理解的人类,用我所认可的正常思维处事,竟然得到一系列乍听起来不可思议的结论,而回头想想,这一切又竟然如此合理而自然。
《三体2》让我发现了一块儿认知新大陆,让我不由自主地思考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然后纠结于这些骇人的结论中,时而醍醐灌顶,时而难以自拔。
从目前来看,至少我有两个想法悄然地动摇了。首先,我似乎正在从一个坚定的无神论者慢慢转变成为不可知论者。《三体2》让我想起凯奇大爷的《先知》,被人类短短五千年文明认定的偶然和巧合,实际上是无尽宇宙进程中的必然。我开始有点相信,地球文明也许真的就是那只圣诞夜前的火鸡,沉醉于发现“每天11点食物降临”这一“伟大定律”,全然不知命中注定的结局即将降临。
而另一方面,我那颗一直随遇而安的心也开始躁动了,我太想知道,不久的未来,科技的发展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人类的认知和生活,别的不说,光是那个因为重工业全部移送到外太空轨道而还原成大花园的地球就足够诱人了。我甚至开始希望,能在有生之年,搭上科技延长生命的头班车,尽情地领略存在的意义。
这些改变说不上是好是坏,但至少从目前看,我与同样被大刘指点的先生有了更多的探讨话题,并对未来和生活充满了希望。这也许就是大刘告诉我们的,“给岁月以文明,而非给文明以岁月”,是啊,还有什么能比活着更来劲呢?
对于我这种很少正经读书的人来说,我以为写书评是件很难的事。但现在我发现,当你迷上一本书,你有太多太多想说的感动了,怎么写也写不完。但我必须要制止这种表达的欲望,因为我不想在看完《三体3》后,再嘲笑现在的自己是这么的浅薄冲动。
来自:
豆瓣
作者:
费马和$
时间:
2012-8-22 17:54
最近猛攻《三体》,刚读完第二部,很有一种被科普的感觉。在一次重要的、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府会议上,我匆忙写下这些零星的读后感,作为攻读《三体III》之前的一点储备。心事浩渺,连通广宇,看了《三体》,再看地球上那点事儿,简直不是事儿了。
太阳,其实是地球的一台功放,功率超大的一台功放,没有太阳,地球在宇宙中的发言权,小得连一只蚊子的哼哼声都不如,有了太阳,地球人窃窃私语的那点小事,至少能在太阳系里大鸣大放。
有了功放,就登上了宇宙大舞台的一角,就不能畅所欲言了。在台上,有些话千万别说,比如说,地球在太阳系中的门牌号,千万别透露,否则后果很严重,一旦说出去,黑暗的宇宙中,将有无数支黑枪对准你,你至今还安然无事,仅仅是因为射程太远,子弹还得飞一会儿。
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遥遥相对,他们互相知道对方的存在,却苦于无法坦诚顺畅的沟通,只好互相猜忌,猜来猜去陷入了“猜疑链”。地球与三体,就是宇宙中的两个囚徒,分别关押的囚徒,“囚徒困境”也就在所难免,其结果只能是穷凶极恶互相攻击,最后同归于尽。
“基础理论决定一切”。你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有多深,决定了你在宏观世界能走多远。如果你对一颗沙粒足够了解,那你就有了掌控全宇宙的底气。
四维,或者人类眼中笼统的高维,其实就是灵魂,或者叫思想,叫上帝、神,或者随便你叫它什么。它以光速运行,没有形,因为所谓“形”,仍是三维的低级概念,低维的形,怎么可能约束住高维的神?不过,神也因此有了一个可笑的缺点:它直接以思想示人,思想就是它本身的形,因而思想是外露的,赤裸裸的,或者叫赤果果的。简言之,高维生物不会掩饰,不会撒谎,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做,太实诚了。撒谎,人类一个小学生都要掌握的基本素质,高维生物却不会。这恐怕是低维对高维的唯一优势。
上帝无处不在,上帝可以在南美洲和河南同时现场办公,及时解决当地百姓的困难。很多人说这是神话传说,不可信,还有人据此怀疑上帝的真实性。其实不然,上帝无处不在,这事儿其实有物理学的依据,道理很简单:给上帝配的公车,速度足够快。这车往返河南和南美洲两地的时间,短到人的肉眼分不出。上帝对河南人说:你好,有啥事要帮忙?其实他说完“你”字,立刻飞车赶往南美,对南美人说了一个“你”字,再飞车回河南,说“好”字,再飞回去对南美人说“好”字,这样两头导,搞得南美人和河南人同时眼睁睁看到上帝在眼前,其实说到底,只是上帝的车蹿得太快,而人类眨眼太慢。也就冲着没人敢贴罚单,上帝天天这么蹿来蹿去的,满世界救火。这件事的唯一代价是:费油。也有人据此得出结论:谁掌控了地球上的油,谁就是人类的上帝,至少是人类他大爷。
遗憾的是,智子,这三体人派往地球的智慧粒子,成了人类科学界的撒旦。原因也是它太快,和上帝一样快。从此,人类的智慧止步了。因为撒旦开始和上帝飙车了。
人类最名贵、最光洁的丝绸或磁器,放在10的100次方倍放大镜下观看,也将变得粗陋不堪。三体人送给地球人的小礼物,外形如水滴一般柔美,地球人因此称其为“水滴”。它却比水滴更光洁,放在10的100次方倍放大镜下观看,其外表质感丝毫不减(人类还以为是放大镜失灵了)。这就可怕了,作为礼物,它完美无瑕;作为武器,它无坚不摧――地球上最坚固的钢铁城堡,在它眼中也是漏洞百出,疏可走马,它可以任意洞穿而不减速,“如同一颗子弹穿过一块奶酪”。地球人和三体人的力量对比,由此可见一斑。
三体人的“水滴”赢在哪里?赢在工艺好,够精细,精细到分子,你想啊,连分子都被摆平,像堆砖头一样码齐了,一排排砌好,分子们一个紧挨着另一个,连分子天生的布朗运动都不做了,因为贴得太紧了,没有空间动。也因此,“水滴”呈绝对零度,不是摄氏零度,是绝对零度――分子都不动了,哪来的温度?“水滴”就是这么又冷又酷,任凭宇宙炎凉,它都不为所动。宇宙间最致命的凶器与最柔美的工艺品,就这样不动声色地融为一体。
在技术人的眼中,动力,始终是驱动世界发展的源头。这里说的“动力”没有任何象征或比喻的意思,而是原本意义上的动力。只可惜,如果从宇宙的角度来看,地球人那点动力实在是太不给力了,从牛车到蒸汽机到燃油发动机,人类的动力并没有质的飞跃,以油为介质的化学驱动太原始了,地球人在宇宙尺度上简直是寸步难行。
三维世界中的一位神童,顶多是四维空间中的一位智障儿童。爱因斯坦到了四维小学,肯定连奥数都考不过。没办法,低维度的人怎能揣摩高维人的心思?
高维物质的低维展开,将导致体积/面积/长度的激增。一个二维的小手帕,顶多为一对鼻孔擤鼻涕,但是,如果把它拆成一维的线头,它可以把整个地球捆起来,再系个大大的蝴蝶结。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四维人向地球吐一口四维的唾沫,四维唾沫在太空中低维展开,将巨变成三维的海。我们常说中国人每人吐口唾沫就能把谁谁谁淹死,现在看来,四维人只要有一个人吐口唾沫,就能把地球淹死。
两个豆子在大黑锅里滚,给你任一时间断面的初始数据,你都可以精确预测它们未来的轨迹。这并不难,只要你还记的牛顿牛老师教我们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可是,三个豆子在大黑锅里滚,就乱了,就没有规律了,穷尽人类理论的深渊,也无能为力。三体世界就是这样一个大黑锅,规律、秩序、确定性都不复存在,三体人此为背上了沉重的黑锅,永世不得超生。人类的理性也只有窄得可怜的一丁点儿适用范围,如同费马大定理,a^2+b^2=c^2有解,有无数解,再多一个未知数就成了无解,人类最智慧的头脑前赴后继,用了400多年时间才给出个说法,现在看来很可能也是个错误的说法。人类是宇宙中的小学生,上帝这位命题老师有点刁,把题目稍一改动,就成了人类难以破解的脑筋急转弯。
五十步笑百步是可笑的,50的50次方步就不可笑了,就变质了。质的差别并不神秘,仅仅是量的堆积。你不想当一个生老病死的普通人,你想长生不老,想做全宇宙的CEO、总书记,也很容易,只要你能把自己加速到很高的速度,比如光速。在宇宙尺度上,你能跑多快,决定了你能跑多远,或者说,逃多远。
科学无比深奥,科学的眼界无比开阔。可是,所有科学家的眼睛都必须透过一个猫眼来看世界,全世界最尖端的科学家们都挤在这扇窄门前,扒着猫眼,企图一窥世界真相。可笑的是,猫眼极小,一个沙粒足以遮挡它,一个沙粒上的一粒尘埃足以遮挡它,使科学家们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智子就是这样一个沙粒,有点智商的沙粒,或沙粒上有点智商的尘埃。于是,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瞎了,科学被关在一间黑屋子里,人类的前景一片晦暗。
来自:
豆瓣
作者:
嗒嗒嗒$
时间:
2012-8-22 17:54
技术爆炸的这三百年来,是智慧带领人类迅猛发展、不断探索、寻找真相,从而知道了自己先进是什么样子、富有是什么样子、强大是什么样子,即便人类的出现不过几千年。如果将双臂展开的长度作为地球的发展史,那人类的文明只要用指甲挫在中指上一磨,就没有了。我们凭借自己的强大主宰地球,但终究摆脱不掉“动物”的这层身份。生存,让人类有理由“性本恶”。
如果有一天,人类凭借智慧引领自身走向灭亡那也是自作自受的事儿,只是苦了同人类一同出现在这个星球上的其他物种。
《三体》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将全宇宙放在“为了生存不择手段”这个前提下,也许有狭隘的地方,因为谁也不敢肯定地外文明的某只ET就参悟到共产主义的真谛。
我相信这个宇宙有外星人,至于他们是虫子还是神都无所谓,他们被地球人侵略还是进攻地球也无所谓,那都是身为一个普通人控制不了的事儿,但,有生之年,竭尽全力珍惜环境的给予、减少对这颗蔚蓝星球的破坏是我能贡献力量的事儿。
就是这样喽~
来自:
豆瓣
作者:
~clove$
时间:
2012-8-22 17:54
昨晚看完三体II,久久不能平静,似乎睡觉做梦都在想着黑暗森林状态,思考着,回味着·~~~
真是佩服作者的想象力,把未来社会描绘得如此美轮美奂,未来城市的地址竟然是XX树XX枝XX叶,哈哈,想到这里嘴角忍不住上扬。如今最难得的房子变成最不值钱的东西,还有伞状的东东竟然是自行车,衣服上可以显示自己想要的图像……哈哈,看到主人公罗辑刚从200年前的冬眠中醒来,新奇地打量着周遭的一切,我也跟着主人公经历了欣喜激动不可思议的心情。
更让我折服的事,作者可以把情节安排的如此跌宕起伏,一个又一个令人想不到的情节,一次又一次的恍然大悟,令我着迷不已:关于罗辑本身,关于三体世界对罗辑的追捕,关于面壁人的选定,关于希恩思的破壁人,关于章北海的思想,关于那个咒语,关于未来世界突然得美好发达,关于探测器水滴,关于星舰地球突然的逆转……文章从一开始就设定了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和假象,让大家忍不住作者文字所写的思维道路上前进,直到一次一次地出乎意料的结果,最后一直到最末罗辑向大史揭开宇宙的秘密——黑暗森林状态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才彻底明白,原来如此~
当我意识到这点时,才惊觉罗辑的那个咒语是如此可怕,太恐怖了。。。在茫茫的宇宙之中,除了地球文明和三体世界,竟然真的还有别的智慧存在,黑暗森林状态如此令人心生畏惧和后怕……
“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孩,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
…………
人类果然是多么幸运又渺小的奇迹,在这浩瀚的宇宙,产生了如此美妙的地球,产生了如今称之为人的生命,多么多么地偶然和幸运!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珍惜之~感恩之~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给时光以生命,而不是给生命以时光~
来自:
豆瓣
作者:
solarw$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涉及的物理知识大体包含
光速,空间纬度,相对论三方面。
剧情展开按照历史脉络,文风厚重兼幽默。
为了阅读中能产生更好的共鸣,或者说提升理解力,
推荐以下参考资料
【1】物理世界奇遇记(The New World of Mr Tompkins), 作者:[美]乔治·伽莫夫 [英]罗素·斯坦纳德 ------三体1 中的相对论知识,台球实验,光速降低后的种种现象,你会从这部书中 得到更详细的解释。
【2】《果壳中的宇宙》,作者:霍金----11维空间的解释
【3】《银河英雄传说》简称《银英传》,是日本著名小说家田中芳树的太空歌剧式科幻小说。整个小说时间设定为人类生存圈扩展到全银河系的未来时空。------从中你可以看到著名的历史体文风,在三体2,3中有所体现。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类似之处,书中的重要人物都死了!
【4】《亵渎》,作者:烟雨江南--------三体3中的纬度攻击,消减,及高 维投影。
来自:
豆瓣
作者:
不能挥$
时间:
2012-8-22 17:54
其中的科学性我没办法考证,至少在对人类政治上的斗争的描写确实入木三分,人类不仅仅还怕外星的文明,主要还是内部的不安定因素。当核威慑的大伞撑起在世界之上,当文明走到某些一触即发的转折点,这种恐怖尤其明显。强权永远是存在的,并不会因为时代的进步,人类走向大同。这些是不可能的,除了国家的概念,在发展过程中会产生一些类国家概念,正如书中所描写的舰队国际。
来自:
豆瓣
作者:
ys$
时间:
2012-8-22 17:54
我一直有个巨大的困惑,就是好像越是事业成功头脑聪明努力肯干的好男人好丈夫对女人的品味就越是差,相反那些根本不爱女人的男同性恋,那些放荡不羁的女性公敌们,比如毛姆呀,渡边呀,写出来的女性形象一个比一个生动,一个比一个可爱,,真是完全没有道理
这次大刘又来了个反面例子,,什么一张白纸啊,什么全世界仿佛都会伤害她呀,什么穿着白衣啊,什么在富有但不是太富有的家庭长大啊,,,,,还非要喜欢画画,最大的兴趣是去卢浮宫,,,逻辑博士如果真的像书里描述的那样阅女无数,这种摆设型的女人估计瞄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书里唯一能帮得上丈夫一点忙的女人居然还是个反面角色,,,大刘啊,,,你心里的完美女人最大的特点其实就是陪衬两个字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小$
时间:
2012-8-22 17:54
我在想《三体2》中的那个黑暗森林法则。黑暗森林法则相当于国际政治中的“无政府体系”,本身是一种逻辑,能决定置身其中的行为体的行为。可是像“黑暗森林”或者“无政府体系”这样一种逻辑是建立在行为体相互知晓对方存在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说我得知道我确实是处在黑暗森林,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可是在宇宙的黑暗法则中,悖论就出现了,如果一个文明从来没有看见过别的文明,它就不会知道自身处在黑暗森林,也就不会按黑暗逻辑行事。如没遇见三体人前的地球人,还有1840年前的中国。即使它能推导出这种逻辑,也不会将它当真。所以黑暗森林的形成必然要依赖于一次文明之间的碰面,让所有人都知道所有人的存在。这是无论黑暗森林,还是“无政府体系”形成的先决条件。可是这样一来,必然陷入无休止的互相杀戮的循环,直到已经暴露的文明全部被消灭为止。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文明之间从来没有碰过面,没有过信息交流却知晓对方存在。因为仅根据理论推导是不足以为行为提供动机的。
这样一来,如果文明之间从来没有碰过面,根本不会形成黑暗森林。而一旦碰过面的那些,都在彼此杀戮中消失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zhudou$
时间:
2012-8-22 17:54
原则很清楚:
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
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中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
外加
猜疑链、技术爆炸。
看到这个基调后我就开始思考,怎么样才能逃脱虫子的命运。
为什么解谜的场景安排为在冰湖之上掉下水的那一刹那。
褐蚁的攀爬意味着什么?
只要一冬眠,醒来就是另外一个世界。
面壁计划初期会遇到的各种问题先罗列出来,诸如可控核聚变、飞船的生态循环系统、太空舰队等。
一觉起来就好了。
首次出现爱情描写,另类的微妙,把自己梦中的人找到,哪知最后知道还是一个卧底,而且结局也不好,但是有这么一段情让读者牵挂着。
4个面壁者,哪一个不是提出和三体世界互相威胁的想法?
来自:
豆瓣
作者:
Double$
时间:
2012-8-22 17:54
“还行”的意思是说第二部完全不能推荐给没看过科幻小说的同学看,相比之下第一部就可以。 太过着重对细节的描写,仿佛过时的古典艺术。太多笔墨的光影繁花,对于不曾身临其境的读者来说完全没有意义。 在这里我套用一句话:“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而不是为已经构建好的空间找一个读者” Wente, you talk too much.
来自:
豆瓣
作者:
残月·$
时间:
2012-8-22 17:54
空灵与繁重,寂静与嘈杂,每每感叹于此... 继往开来,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老刘的书总是这样-透过科幻的平台表达超越科幻的理念
来自:
豆瓣
作者:
人畜无$
时间:
2012-8-22 17:54
看过了一继续读二,开端真是耐着性子来读,好像当年哈五的感觉,之前的很精彩,期待结果,故事却拉拉杂杂,末尾才甩出一个包袱,前面的铺垫未免也太长了吧。
高潮着实惊艳了一下,最后的结尾就平平淡淡过去了。我要不要读三要不要读三呢。
三体一直都很火,到处都是推荐,不过我不喜欢硬科幻,连想读都没添加。微博上简总也说看完三体三,立刻决定补课。三部的评价越来越高,安慰自己肯定是越来越精彩的,这么吸引人的科幻小说又很少有。
看一的时候很是纠结要不要继续,文风不喜欢,故事情节的推动的节奏也不喜欢,但是那个科幻的命题还是蛮赞。
“人性本恶”,自私。那个咒语不就是这个意思么。。。
我看着大刘自编自导,政治家、军事家,所有的行为,只是大刘的臆断吧?
三很厚哎。。。要不要继续呢。
来自:
豆瓣
作者:
tonywh$
时间:
2012-8-22 17:54
刚读完《黑暗森林》,觉得非常不错。不禁在想,如果这部著作能在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出版,不知道能得到何种反响?能否成为世界科幻界的名作之一?
我觉得这部著作已经初步具备了这种潜质:以宇宙为背景而展开的宏大构图,从空间到时间的巨大跨度,冷酷却又符合逻辑的黑暗森林法则,人类文明在面临末日所展现出来的种种混乱和为了生存而进行的抗争...
这本书与《基地》系列有某种程度的类似之处,都描写了文明之间的竞争(基地虽然源自帝国,但应该算已经发展成另一个文明了),都跨越了巨大的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都描写了文明的末日心态,以及社会的精英分子为了使文明能够延续下去而做出的努力,也都曾经把全人类的命运冀系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之间。
就个人观点来看,如果不考虑《三体I》中有关文革的章节的过于冗长的描写,不考虑《黑暗森林》中对于“革命军队”幼稚的政治宣传式的描述,这部著作实际上比《基地》更好看。也许是后者过长的篇幅削弱了其内在的张力,前者显得更紧凑,更具可读性和可观赏性。我也不大喜欢后者中的那种冷冰冰的纯“科幻”式的描写,科幻小说虽然主题是关于科幻的,但关注的重点仍然应该是人类本身,在这点上前者做的也更好。
我在想,如果对于《三体I》和《黑暗森林》进行一点修改,弱化其中过于具有“中国特色”的部分,拿到世界其他国家去出版,应该能给中国科幻多少挣回些面子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windse$
时间:
2012-8-22 17:54
发现读书笔记中的星级评价好像不显示,我还是发到评论里吧。
看完了1和2。
我是个不耐烦的读者,因此我对文章中各种无关人员的词藻修饰描写根本就是快进式的。我感觉我这么做也不影响我对情节的了解。
对比其他科幻来说,三体的铺垫太厚了。也许有人喜欢慢慢的看吧,但我真觉得还可以再精简些。
然后我首先想吐槽下冬眠。我倒不是说它有什么硬伤,但是。。。至少看过3部以上的科幻作品中用到冬眠了,还有不少是中学生的科幻短文,大意都是怎么怎么冬眠到了未来世界。实在是看吐了。
其实我原来想说三体很渣的。。但是毕竟是少有的时空大跨度科幻,还是给了3星。
因为文中有不少简单的硬伤和不合理的逻辑,使这本书逊色不少。
举例1:各种电文解密都需要根据实际场景和足够的上下文才能完成解密,但是文中人类发的第一条信息三体人就毫不困难的解出来了,而且还是交流直接用脑波的三体人。我怀疑三体人到底有没有使用文字的习惯。
举例2:宇宙社会学的前提也不准确。我不知道那个谁是怎么想出来的。。。宇宙物质恒定吗,这个看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我也不知道物质是不是恒定的,先算它为真吧(有没有物理学牛人证明一下),但“对资源的需求指数增长”就太过分了,说的好像人(包括外星人)跟老鼠似的。如果真的那样,那么宇宙一定不会平静。早就为资源争夺打起来了。
举例3:作者将宇宙比喻成一个黑暗的森林。各个文明是其中的猎手。猎手们互不认识而且不一定善良(有可能杀害其他猎手)。那么问题来了:A看到了一个标记着森林某个方位的信息,他会怎么做?1)假装路过不予理会2)高兴前往期待会面3)悄悄的隐蔽和观察那个地方4)向那个地方开一枪,不管那里有什么。我想聪明人是不会选2和4的。为什么?2是理所当然的,防人之心不可无嘛。4……相当于告诉其他猎手自己的方位并表明自己是个危险分子。特别是如果这个标记信息以广播的形式发出来的话……对应到小说情节,就自己比较下看看是不是这个道理。说再多就剧透了。
举例4:猜疑链前后矛盾。黑暗森林理论的依据之一是猜疑链的存在。但是文中的智子却使得猜疑链成为不可能。这是很明显的了。
撇去硬伤和逻辑错误不说,小说的文笔也太冗长了。也许是想表现历史的深厚吧,但是给人一种拖沓和罗嗦的感觉。
期待更好的作品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大汗淋$
时间:
2012-8-22 17:54
初中的时候读《科幻世界》就知道经典的小说往往只会出自那么几位作家之手,对于刘慈欣更是不会陌生。在大刘的《三体》这篇“巨著”中,最令我感兴趣的不是作者用现有的科学知识想像外星科技,而是单线条地简单构造人类意识观念地演变以及外星社会的模样。我画了张思维导图,也试着推衍一下外星文明。
如果有外星物种的存在,并在所知宇宙内假设所有生命都是由一种类似的简单生命体演化而来,那么作为初始生命体存在的目的是什么?这也就是物种存在的终极目的。显而易见的是这种目的是为了生存,并更好地让种族生存下去是最基础最原始的目的。
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宇宙始于一个奇点,宇宙是由一个奇点演化而来。这样看来生命也有一个奇点:生命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生命都是为了让自己或种族更好的生存下去而演化来的。各种各样的生命形态、生命行为都是为了生存,现代社会复杂的人类是因为生存或是更好地满足自身需求的生存进化而来的。那么可以视外星人也同样是由这种满足自身需求的生存进化而来的。问题来了:
1、如果都是为生存,外星人和地球人的接触,就会像在地球上人类和其他物种的接触一样,人类是怎样和其他物种相处的?人类饲养屠杀一些容易繁衍的动物来满足自己对食物、衣服等需求。圈养一些动物来满足观赏的需求。还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来保护一些动物,当然这是为了让人类自身更长久的生存下去。最后人类社会中还有极少数个体是因为爱或是比较特殊的价值观来保护动物,这种动机姑且把它也算成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吧。
地球生物相对于人类的存在价值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的需求。其他物种存在的基础是与人类需求呈什么样的关系,当然这是在人类统治下的地球。《三体》中外星人看人类是虫子。虫子如何理解人类的?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人类只能借用自己的模样来描绘上帝。如果外星人的文明比人类高出太多了,我们又如何能够理解外星人?
2、在《三体》小说中,人类对于外星人的存在价值在于可以延续其生存。这种为了生存而来占领地球的外星文明实在是走入了一个狭小的极端。在满足了基本生存需求的人类,又以生存为基础产生了什么样的需求或是除了生存还有什么需求呢?这同样也是外星人能够产生的需求。
假设人类文明是外星人的原始文明,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看古代也就是来看看人类社会的演变,这或许能搞清楚最基础的生存需求时是如何演化成千千万万种现代人需求的,以及这些需求如何变得和基础需求毫不相关甚至自相矛盾的。古人如何预测未来?
综合以上俩点,仍然只能得出绝望的结论:外星人不可知。不过,这无法阻止人类幻想的权利。人类之所以会试图打碎整个文明的复杂的冲动而鲁莽的欲望,全是因为无法理解自己的所作所为。不过正是由于这种“鲁莽”才使人类创造出灿烂的文明——我们没有扼杀新知识出现的机会。未来有无数可能!
来自:
豆瓣
作者:
墨痕$
时间:
2012-8-22 17:54
最初知道刘慈欣,还只是因为下今何在的小说时顺手下了一些据说是科幻的短篇,其中就有他的作品。看了那几篇90年代初的短篇,我觉得以文笔而言他比不上今何在,以构思也比不上杨叛,想来只是一个过时的作家,至多是中国科幻的一个启蒙者。却不知道有三体。
我是一个半吊子的理科生,对于故事里的物理原理的合理性并没有很大的关注度,起码,乍看来,所有的逻辑安排都能够说服我。我只注意到他在写作三体1时对于宏观与微观的把握是如此精妙,以至于就算在描写文革时期单个情景的血腥残忍时也有种俯视感,如同全息影像般,虽然眼前浮现的是历史的场景,却仿佛能看到整个时间流在深处涌动,一切都是有关联的,很像小说里构造的那个三体游戏,在简单的表面之下,是复杂精密的智力迷宫。而解开迷宫的过程,是最令我着迷的部分。
在读1的过程中,我基本上难以猜测作者的意图,每一次的游戏解密都是一次振奋人心的体验;而在2中,我也在不停地猜测,在罗辑提出“咒语”时,我大概猜到了他对宇宙其他文明的估算;但三体探测器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特别是毁灭太空舰队的那一段惊心动魄,令人心情随之起伏。
三体的好处说不完也道不尽,还是说说我觉得遗憾的部分。正如三体世界的三个太阳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时期,我以为历史的走向不是单个人可以决定的,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大刘显然不这么想。在三体1、2里,前有叶文洁因一个念头而促发了三体舰队的远航,后有罗辑仅凭一己之力与三体人达成协议,虽然这可以算是科幻小说的必备要素之一——总有一个救世主,但说实话最后罗辑以毁灭两个文明相挟的情节还是令我有些失望。罗辑是一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正因为他思维的通透与淡然,他很难做到如此极端。我以为他自然的结局是被三体的探测器杀死,留下缺憾,也留给其他人醒悟的空间——而不是成为救世主。
尽管如此,我仍认为三体2是我目前读到的最好的科幻小说,没有之一也没有“中国的”(三还没读)。它不同于有些外国科幻的单一,而是蕴含了丰富的层次,厚实而精巧。很难想象一个整日生活在插满烟囱的灰色天空之下的人能够构思出这样奇诡的故事,我非常好奇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到底从何而来,也无比羡慕大刘,希望自己拥有这样的想象力。
最后,谁说中国人没有想象力呢?就是我,也曾经做过许多奇诡的梦。
我想,每个人的脑海深处也许都有一些离奇的幻想,只是我们耽于平凡生活中的浅薄乐趣,而从来不去挖掘思想深处的宝藏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如今我更愿意花一个下午写许多条140以内的微博,也不愿花一个小时写一篇看的过眼的书评的原因了吧。
我们太善于避开生活中的困难,以至于到最后,面前只剩下空旷的荒原。
来自:
豆瓣
作者:
阿黛儿$
时间:
2012-8-22 17:54
第2本比第1本要强大很多。与第一集里我迷恋《三体》这个游戏场景相对应的是,第二集里我迷上了面壁人计划。这个想象力比三体人是折叠的还要惊人。虽然我觉得把罗辑安排成面壁人,终究有点恶搞的意味在里面,但无论是文章开头的承前启后,还是文章最后的出人意表,还是让我没有太失望。
关于外星人不擅长诡计这一条,也是书的理念之一。而关于这条,无论是郑渊洁的童话,还是卫斯理的科幻,似乎所有的作者全部约定俗成:人类社会就是个诡计多端、人心隔肚皮的去处。外星人科技再发达,论搞脑子,绝对不是地球人的对手。
不过面壁人的说法真的太可爱,还有那些彬彬有礼的破壁人。赋予面壁人无上的权力,就好像是场尔虞我诈、老谋深算的比赛,这种感觉类似于杀人游戏其实就是撒谎大赛一样。最猜不透的人可以活到最后。
还得说说作者对于爱情的描述。虽然我知道每个男性作者心里其实都有个完美女性神一般的存在,但大刘竟然就堂而皇之的将其写出来了。就好像金庸用韦小宝来实现他三妻四妾的梦想,大刘也通过罗輯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女神。一个清纯、我见犹怜、思想独特的白纸萝莉。将不存在变为现实,男人那!唉。真能YY。
来自:
豆瓣
作者:
WindMo$
时间:
2012-8-22 17:54
1.过于宇宙社会学的基本假设。
人类既然并非宇宙中的孤立种族,那么人类的行为并非宇宙中智慧生物的特例。书中将人类行为描述成一种夜郎自大的自取灭亡似乎不那么合理。我认为更可能的情况是每个智慧种族都曾做过类似于向宇宙发出友好文明信息的阶段。
黑暗森林模型是一个高度推论的社会学模型。问题是从智能体的角度来讲,智能体的行为不可能是一步到位遵从终级法则的。从行为的演变上应该反映出社会模型对应理论的演变和进化。书中假设所有外星文明一步到位的遵从了宇宙社会学的终极法则,这个是不那么合理的。
在没有为自己的暴露行为付出代价之前,智慧生命都曾有过向宇宙中发出寻找伙伴的呼声这一行为,更像是社会行为中的必然。而领悟了黑暗森林法则的种族也必然会严格遵守,不会做出类似于黑暗中开黑枪的行为。“偷偷的潜伏,打枪的不要”,才更符合猜疑链的逻辑。不仅是对智慧体所存善意的猜疑,也是对智慧体文明程度的猜疑。因为更为强大的能力对应更深刻的理论体系,自然也包括社会学体系。所以越是强大的智慧体越是会刻板严格地遵守某项宇宙法则。
2.关于维度展开与压缩。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4维空间并不是所谓的“长、宽、高、时间”,而是“长度(包括长宽高)、数量、温度、时间”。我毫不怀疑大刘明白这一点。那么多维度的压缩是否可以提供更广泛的想象空间?而不仅仅是把质子展开成无限大的理想平面?因为仅仅形态上的变化,仅仅是对一维(长宽高)的坐标变换而已。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控制系统中,我们通过z和w的变量替换,把圆域映射为直角坐标的左半平面。
我对坐标映射也做过些很不专业的想象。从平行宇宙的观点出发,平行宇宙只是对我们现有坐标的非线性变换。不同宇宙间公用同样的物质基础,只是形态完全不同。这里指的是宇宙的基本形态都不相同。比如说:没有起点只有终点的宇宙,宇宙不断压缩,最后变为大爆炸的初态。宇宙的总体熵是趋于减小的。这里必然涉及到t=-t0这样的变换。(以上均是非专业瞎掰,以科幻小说的思维想象,并不涉及太多专业探讨)
另外,维度是与自由度非不开的,维度中必然包含信息,或者说维度中最重要的就是信息。四维的描述,对我们现行世界的描述是不可压缩的。因为压缩必然带来信息缺失。那么假设可以压缩,信息将以何种方式转化,能否压缩时间维度?从这方面出发,会不会有更好的科幻小说架构呢?
3.关于科学和人文的发展
我是科学和人文共同发展的忠实支持者。所以对于三体星人“科学发展远远领先于人文发展”这个假设,从逻辑上无法接受。我同意人文和技术可以不同步发展。并且支持,技术爆炸可能伴随着人文学科发展的相对停滞。但是“技术”和“科学”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科学”则决定着技术的瓶颈。我认为那么多伟大的物理学,数学家同时拥有深刻的哲学或者神学知识绝对不是偶然。更强大的思考能力,并不是某种玄幻的所谓“天分”。这种思考能力在与人文,艺术的接触中,也必然会显现出来。
PS:大刘的架构还是很恢宏的。像我这样揪着一个点来讨论相比他整体的布局和架构,就是繁星比皓月了。
来自:
豆瓣
作者:
不要戳$
时间:
2012-8-22 17:54
我又奥特了。
记得上高中的时候我是侦探迷,我同桌是科幻迷,我没买过一期《推理世界》我同桌买科幻世界期期不落,还曾经因为邮读者调查表当过幸运读者。
我们很有共同语言,他看阿西莫夫我看阿加莎。
但是和他的理科成绩甩我好几个档次一样,当我为推理世界里的不知所云的故事叹息时,他能为中国有刘慈欣骄傲。
作为一本中国的科幻小说,三体能有丰富的细节是多不容易。
好吧,如果说不能因为中国的大环境就降低标准的话,至少在我上课偷看我同桌的科幻世界里看见的故事里,三体也算是很有技术含量的。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硬科幻。
不管是原理的相关知识储备还是想象力,刘慈欣确实很厉害。
更难得的是故事的关于人部分。我记得我的一位语文老师说过 中国如果一直写那种 游击战快乐地歼灭敌人大获全胜的 小说 那就一直不可能得诺贝尔文学奖。
无论如何人总是在心底有着本能的爱。
叶文洁是如何憎恨人类的暴政和人性的黑暗面,在三体组织的最后一次会议之前她也把关于宇宙社会学的提示留给了丁仪,只是三体问题不可解,上帝病不可救药。
啊 当然看科幻和看推理一样看多了都会不自觉的找BUG,也许可能确实有很多纸上谈兵的部分吧,但无所谓,反正我也不是科幻迷。
总之,三体挺难得的。
来自:
豆瓣
作者:
李小火$
时间:
2012-8-22 17:54
从逻辑第一次发送咒语
我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哈哈啊
我的评论就是这么短
作者: 刘慈欣
副标题: 黑暗森林
isbn: 7536693966
书名: 三体Ⅱ
页数: 470
定价: 32.00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8-5
来自:
豆瓣
作者:
寻找无$
时间:
2012-8-22 17:54
过年这些天断断续续的看完三部曲,主要还是靠每天晚上睡前的时间,欲罢不能,恨不得一口气看完,最糟糕的是,看书的这些天,几乎每天晚上都会梦到书中的情节,并且在梦中接着发展。睡眠很糟糕,导致我不得不抓紧时间把书看完。很多年没有如此投入的看书了,至少,一年内同为科幻同样喜欢的天渊,深渊中的火不曾让我如此投入。
来自:
豆瓣
作者:
合子$
时间:
2012-8-22 17:54
不知道是些什么人在看这本书,总觉得有些刻意追求深刻,语言功底不是很好,还非要搞文字游戏。一位很难理解的朋友给我推荐的,想象力很好,但是描写的有些乱。有一句话我很欣赏“怎么想都会想歪,所以就不要想了。
难道真的是给高智商看的,反正我看着不是很舒服
来自:
豆瓣
作者:
++++++$
时间:
2012-8-22 17:54
绝对的超越想象!!!!!!!!!!!!!!!!!!!!!!!!!!!!!!!!!!!!!!!!!!!!!!!!!!!!!!!!!!!!!!!!!!!!
来自:
豆瓣
作者:
carol2$
时间:
2012-8-22 17:54
好久没有看过科幻小说里。突然一下子发现最近流行三体三,所以就把三体一和三体二花了2周时间看完了。感觉非常不错,正如 三体三的序言所写的,每个面壁人的创意都令人拍案叫绝,都可以称之为一个独立的解决方案。很喜欢 标题:
城市就是森林,每一个男人都是猎手,每一个女人都是陷阱。
结尾也恰好呼应了主题
来自:
豆瓣
作者:
汪杨$
时间:
2012-8-22 17:54
三体II应该说是一部软科幻,有点像侦探小说。
这一部要更加严密和流畅一些。不过对于智慧生物来说,最关键的还是对自己的研究。
对黑暗之船的故事运用得很到位。
黑暗森林的理论很关键。但这忽视了一点,也许任何文明达到一个程度便会自我毁灭了。在文明和死亡之间有某种奇异的联系。
来自:
豆瓣
作者:
雷$
时间:
2012-8-22 17:54
整体印象:三体II时间跨度更长,场景更恢弘,人物的描写也细腻了很多,可读性更强。
背景:智子事件后的危机元年到其后两百年。
主题:将人性延续到宇宙层面?生存是第一需要?记住了几个关键词:生存;宇宙物质恒定;猜疑链;技术爆炸。
架构:依然是顺序描述,平行线索,多场景的来回切换和细致描述,让人很有电影剧本的感觉。
梗概:在第一颗质子到达之后,人类社会开始了全面的战争准备,“面壁”计划就是为了防范智子对人类社会的全面监视开始的一个计划,主人公罗辑成为四个面壁人之一,由此开始了自己波折的后半生。面壁计划的前三个先后失败,罗辑凭借着叶文洁的提示,领悟到浩瀚宇宙中可能存在着无数文明,比三体文明更先进的文明也大有其在,这即是文明的黑暗森林,而根据黑暗森林定律,不管哪个文明,一旦暴露了自己的位置,必死无疑,这成为了威胁三体的重要砝码,凭借着这点,终于成功击退其进攻。
亮点和缺陷:1.描述细腻,使文章阅读起来有看电影一般的细致和畅快的感觉;2.社会场景勾画的挺全面,而且出现的人物均交代完整,有始有终;3.解释了上一部的一些疑问,如三体人的无欺骗交流就解释了为什么它会将这么多的信息告诉给自己的敌人;4.对未来世界的描写感觉没啥特别的超越,但一些小细节还挺有意思,如可通过动画反映情绪的衣服;5.缺陷一:章的逃跑主义,这和之前有关他的心里描述似乎有些矛盾;6.缺陷二:思想钢印似乎没有了下文,不知这是不是下一部的伏笔。
总结:想法上三体I占优,但叙述上三体II好,故事刚开始会相对乏味,主要介绍背景,直到“面壁人”的出现,情节开始紧凑,中后段比较精彩。
来自:
豆瓣
作者:
剑影清$
时间:
2012-8-22 17:54
我不是科幻小说迷,科幻小说看得也非常少。三体这部小说的名字,曾在不同场合看到过或者听到过多次。最近一次,是一周前在订阅的南方周末上,读到为三体III写的序言。那篇文章对三体和三体的作者大刘,不吝溢美之词,于是直接引发了我要读一读这套小说的兴趣。
到目前为止,已经读完了三体的前两部。第一部可以说篇幅适中,虽然同样存在着人物刻画无力的问题,但是作为第一次接触三体世界,整个阅读体验还是比较顺畅而愉快的。大刘在书中后半部所着力揭示的,三体文明志在锁死人类未来科技发展,进而达到彻底消灭人类世界的“智子计划”,让我在震惊之余,还对作者的想象力和蕴藏其后的悲天悯人情怀有了几分敬意。
然而三体II的阅读体验就没有那么愉快了。书中在刻画章北海这个主要人物时,曾直接引用了银河英雄传说中杨威利的一句有关个人和国家之间关系的名言。加之太空、星战等诸多细节,可以看出,大刘在写作本书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田中大叔的影响。例如跳出现在,以后世史家的口吻来描述某一事件,是典型的田中笔法。大刘有意通过一种时间和空间上宏大叙事的方式,来增加作品的质感与重量。然而,作为三体I的后继,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随着小说篇幅的加长,三体II的缺陷也显得更为严重,影响到它作为一部优秀小说的质量了。
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5分,超出了被公认为太空史诗经典的银河英雄传说。也许作为一部科幻作品,它够“硬”,是许多硬科幻爱好者的心头好。然而从小说的角度,我觉得缺陷明显。
三体II中人类所面临的困境比三体I更直接、更严峻,在末日的步步倒逼下,本应是惊涛骇浪,英雄人物挺身而出纵横驰骋的大舞台。然而在大刘的笔下,从情节到人物,却处处充满无力感。情节的推进演变一直缺乏足够的内在张力,缺乏扣人心弦的悬念。所谓的面壁与破壁,看似计划宏大却被演绎得如同过家家,丝毫没有观看高手过招的紧张感和愉悦感。破壁者未见其过程如何艰辛,面壁者被破似乎也是咎由自取,不值怜悯。小说中设置了章北海和罗辑两个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也基本上是围绕这二者双线展开。这本来是文艺作品中很常见的双线叙事方式,然而这两条线索分开的真可谓彻底。除了章北海经历的黑暗战役激发罗辑进一步厘清了他的黑暗森林理论之外,两位主人公从头至尾几乎毫无交集。更要命的是,在小说情节推进的过程中,几乎看不到这两条线索有任何交会的迹象。诚如豆瓣高人所指出,即使是几位承担了重大使命的面壁者之间,也几乎毫无交集。故事矛盾冲突太单一,太单薄,太分散,太孤立,是本书作为一部通俗小说的重大缺陷。当然在情节方面其它较严重的问题还有,作为一部以科幻原理推理知名的小说,情节发展的逻辑却十分突兀。例如小说最后,包括罗辑在内的人类本已一败涂地,却突然凭借一己之力大逆转取胜,奇则奇矣,逻辑何在?
小说人物刻画的是否成功,对决定一部小说的成败可谓至关重要。而三体II在这方面的表现,可谓非常惨淡。人物面目不清,即使是两位救世者,其个性也是始终浮于纸面。大史这个人物,相比平面化的两位主人公,也仅仅是多了一面而已。至于其它的诸多配角,连平面化人物都称不上,充其量一条线或一个点而已。描写真实细致的社会和人物言行,创造跌宕起伏的人类生存与死亡的抗争,大刘徒有雄心,却无大才。相比金庸和田中这两位大神,相去何止以道里计。看完三体I,我还有兴趣看第二部。看完第二部,却真没太大兴趣去看第三部了,尽管它的豆瓣评分又高达9.1。
来自:
豆瓣
作者:
NuurJa$
时间:
2012-8-22 17:54
阅读时间:2008年12月
在读到三分之一时,自己记录的是,“我还没陷进去,呵呵”。 读到三分之二时,来了一个很惊心动魄的情节,却被人无意剧透而没了任何感觉,汗。 读到最后几十页时,来了点意思,可还是没想象中震撼。 翻好最后一页,合上书,终于能把目光落在封底那几行字上。读书过程中总被很刻意地回避,看到立刻就闪开,这回落定了,心里却略带点失落。 失落越来越大。是不是我对这本书寄予了太多的期待?丝毫不知道第一部何内容而读下去真是种享受。而第二部有了背景和前提就失去了那种感觉。还有,作者好多很棒的科技理念,规律和价值观,但关于文字的把握和人物的雕琢还是有所缺的。呵呵 还有,某人的关子卖大了,让我这般失落。下回三体三要我先读。没错,说的就是你,面壁反省去吧!
来自:
豆瓣
作者:
已注小$
时间:
2012-8-22 17:54
看到一篇社会学评论:http://book.douban.com/review/2019571/,这篇文章的作者学社会学,细节关注太多,可能太高估复杂性了。
第一定律:
作者说“生存的需要并不必然可以清晰地传递到决定文明命运的阶层心中。”在与三体文明斗争中我不能接受作者的观点。
作者“个人差异”的论据肯定不合适:决策在少数人,而且是以代表人类事务的会议形式传达思想方向,自然趋于严整的博弈。
而整体决策的“文明成本”,我总觉得也被高估了,作者的例子是针对古代的制度,专制帝王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决策的理性程度也不够,难道说现代政治文明不能很大程度上改善理性决策的问题?另外,由于三体文明作为完全的、遥远的外来威胁,给人类的印象太鲜明,当然会得到很鲜明的结论,这也使决策趋于理性:军方的权力增强,世界进入战争状态,不够鲜明吗?
距离变得越远,决策越趋于纯理性,越简单,趋于文明第一定律。
那个猜疑链之所以有效也是如此,距离产生了数学上的简化。
第二定律:
没什么用啊,资源短缺不总是常态,也许只是一个文明的规划当中的一部分,较长一段时间内充分就可以先不管。
但是作者的反驳很奇怪,没感觉和第一条有太多重叠,顺便问两句。作者说“大量社会事实也会呈现出清晰的数学结构”,所以宇宙文明间数学结构没什么值得单挑出来看的,例子是“生育率、自杀率”等等。我的看法是,统计来看当然都有数学结构,但所谓简单清晰不是说这条数学规律简单,而是说在近处,无数的简单的规律交错,使得单独的一条(比如自杀率)虽然简单但没什么解释能力;在远处,两个文明谨慎博弈,黑箱子里面几乎就只装有一条简单的规律了,是需要考虑的数学规律数量上决定了清晰简单。还是距离产生简单。
至于后来的讥讽……则是文理生之间素来的“文化不认同”吧…………
综合看,上面的几条都是因为距离,作者有点低估距离了吧……给一个没什么理论说服力的话:这其实还真得需要深入了解科技发展才行,大刘的工程师身份可能更靠谱。
猜疑链:
“即使我觉得章北海率领的舰队之间的勾心斗角可以接受,我还是忍不住要怀疑,宇宙中的文明遭遇,会有这样的前提么?”作者自己把自己反驳了。人和人之间都可以勾心斗角了,两个文明还不更得遵循简单的第一公理?
如果两个文明距离比较近,其中一个有足够摧毁其恒星体系的能力就够了,再如果攻击一下不是很消耗资源,那就干脆攻击,不那么充分了解对方的实力又能怎样,只要保证能量高到一击必杀,很难不成功。可能概率比较小,但总会在附近有几个强者,砰一下就发射了,有什么办法?
技术爆炸:
它确实有待讨论啊……到底算不算爆炸呢?文明的大体量度应该是有序的复杂性,但很难定量。
到底最近的几个世纪进展算不算快呢?如果仅以主观感觉,当然觉得生活变化真快啊,但是是否这只是个表象,仅仅是主观的感觉?
有个图表用发明发现的数量来展现,但是多大程度的发明发现值得放到图表里?
来自:
豆瓣
作者:
易良$
时间:
2012-8-22 17:54
1,关于“想和说”的故事,发人深省;
2,关于“宇宙社会伦理学”,逻辑精彩。
如果按目前人类的认知基础:“唯物主义”“科学至上”
生存第一,物质有限;“猜忌链”,“技术爆炸”
以此出发得出“黑色森林”的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
但这太悲剧了。
所以“唯物主义”“科学至上”不得人心,
有问题;
3,最后峰回路转,提到了“爱”。是要进入另一个范畴吗?
期待下部。
还有:那个叫摇篮的“反触发系统”,“大低谷”的“给岁月以文明;给时光以生命”都十分精彩。
来自:
豆瓣
作者:
橘子$
时间:
2012-8-22 17:54
这个故事线索过多了,剧情有点为照顾知识点服务的意思, 80% 的东西都很无聊,只有大史在的故事才有点感觉。里面隐藏了各种意淫,包括当皇帝的,对剧情一点用都么有。
关于太空军的,就是彻底的枯燥,实在看不下去,直接略过。
谈主义的也各种不爽,这究竟和科学没半点关系啊。
200年后的描述,也完全不来感。
高潮在于水滴的部分,有华丽的艺术感。
看的唯一动力就是故事的结局,但是却没有惊喜。
其实可以这么总结,因为 ETO 被放弃了,所以逻辑不小心成功了,但是逻辑童鞋的计划和前面几个人的相比,原理还是一样的啊,都是挟地球以令三体的路子,也就是说三个故事是同质的。
最后活生生的扯到地球人有爱上面去了。
硬。
相比之下,还是第一部比较好看。
来自:
豆瓣
作者:
萝卜卜$
时间:
2012-8-22 17:54
这本的所谓的黑暗森林法则我不敢苟同。它确立的前提是:生命的形式拥挤在一个维度上,而且他们是和人类差不多的东西,要居住在地面上,碳基的,还得是固体,居住的星球也要和地球八九不离十,所以才会要争夺资源争夺土地。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黑暗森林中的三体人在我看我只不过像是无神论极端理智到有点书呆子的地球人。
好吧,在我看来,更接近可能的真相是,三体这个体系可能有,但是这样一个世界进化出来碳基的或者是脱水的智能生物是非常可笑的——碳基的沸点太低了。要保持在极端高温和极端低温中的稳定状态去发展生命,哦,恐怕我们的三体人非常的迷你,当他们侵入地球的时候,恐怕只能在实验室里的显微镜下看到他们,那就让他们侵入吧,也许让他们在你我的体内安家。
最后,我把此书当做末日中揭露人性的寓言来阅读,大家都知道寓言几只会说话的动物的有趣对话,但没有人回去追问一只老虎或者一条狐狸为什么开口说话。
来自:
豆瓣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