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读人生
标题:
惟适之安 - 书评
[打印本页]
作者:
连接你我他
时间:
2013-5-24 00:38
标题:
惟适之安 - 书评
《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主体部分计有四章,分别按照时代先后,从四个侧面切入,来讨论严复生活与思想之中所映照出的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的曲折历程。首先是“异性情缘”,描写严复家庭生活、情感世界 ...
此主题为自动生成的书评内容贴,书籍链接地址:
http://www.dothinkings.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476
书评内容会自动聚合在本帖中
作者:
diana
时间:
2013-8-9 13:30
胡适晚年写过一篇文章,名为《容忍与自由》,开篇便提到了史学大师布尔先生的一句话——“我年纪越大,越感觉到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之后他对容忍着墨颇多,认为容忍异见才会带来真正的自由,否则只允许宣讲自己认可的观点,而打压异见,这样仅在一种范围里形成的自由只可能带来独裁。如此温和、尊重的态度让人觉得熨帖,但又不免为其中的天真担忧。胡适告诫我们决不可“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却失掉了对异见的判断,面对那些不合理、压迫性的观念我们要如何容忍呢?胡适没有说。实际上,这种认为容忍异见便能够带来和平革命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严复那里,黄克武的《惟适之安——严复与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讲的就是这个。
严复是一个颇复杂的人,传统与现代在他身上交织并陈,修习英文,引进西方新知,主张民主、自由,却又反对白话文、自由恋爱,吸食鸦片,奉信神秘主义,多数观点都认为他是个早年西化、激进,晚年保守、落后的人物,是一个中国传统思维与近代西方思想无法调和的矛盾体。可谁人不矛盾呢?用时代思想来裹挟个人大约只能得出这种无法调和的结论。但在这本书中作者另辟蹊径,着眼于严复的生活轨迹,指出其并非相互矛盾、彼此分歧的两面人,他的思想虽然因应时代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然而环绕“自由”的内在理路,以及肯定自由所需要的精神基础是前后一致的。不同于“五四”追求彻底改造的革命心态,严复在变革的同时依然看重传统积累的重要性,希望可以找到历史与现实的折中之道。也不同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认为体用本为一体,不可拆分,他所作的努力是在中西文明之中,寻找合流之处,他也确实做到了,比如儒家的絜矩之道与自由观念相同,杨朱哲学与西方个人主义一致等等,如此,他设想了一个重要的文化融合的典范,希望可以创造性的结合部分中国与部分西方理念,形成一个新的文化。最终严复所畅想的自由和民主不是一种解放制度,而是仰赖着道德自律的个人的社会形态。
但这样相信个体的政治主张,连我这个从不关心政治的人,都能看出其中的幼稚之处。宗教也许可以关乎个人,可政治,尤其是现代政治大约都是阶级的,永远是迅速行动起来的极少数人做出决定,其余的大部分人不过跟着盲从罢了。所以在一个社会转型的时期,这样温润、渐进的思想,这样要求耐心的观念如何能取得胜利呢?相信一种彻底的理论,追求一种快速的革命,总比思考和调和他者的矛盾要容易的多。
这本书大约使用了文化史的研究方法,不在执着于宏大的背景,而考察个人境遇、心态与一个时代的关系,书中探讨了严复的婚姻生活、北洋当差的经历以及其时上海灵学会所传播的灵学对于严复的影响,史料很多,可惜分析不够饱满,想要辐射出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目的达到的似乎也有限。但书中所写出的关于严复的思想仍让我有所触动,严复曾对自己的孩子说“人生阅历,实有许多不可纯以科学通者,更不敢将幽冥之端,一概抹杀”,将对于生活的敬畏与困惑融入其中的宽容,比构画完美未来的理论更需要沉静的眼光。所以严复在看到欧战中使用新武器所造成的重大伤亡后,会质疑科学的界限;在看到所谓的爱国思想所造成的狭隘的民族主义后,会发出“爱国一言,殊未足以增进人道也”的感叹。只是不要将这种宽容投入政治之中,否则就会像严复那样同情袁世凯的“开明专制”,像胡适那样相信我们可以“从民主与独裁的讨论里求得一个共同政治信仰”。政治大约只会形成寡头统治的社会,相信人人都会宽容对方的政治观念从来都是乌托邦。薇依曾说必须超越政治才能真正得以自救。的确如此,不然我们的宽容就会永远败下阵来。
欢迎光临 悦读人生 (http://dothinkings.com/)
Powered by Discuz! X3.3